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教案川教版

合集下载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案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2. 如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海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和意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的分析能力。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朝代的改革,比较和分析其异同。

2. 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学生是否掌握了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内容和措施?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十、教学笔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拓展:1. 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word教案 (10)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word教案 (10)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教学目的:
理解并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及其表现;知道“五胡内迁”
中的“五胡”指的是哪几个少数民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了解拓跋部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迁移都城”和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难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评价
三、设情激趣:
前面我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合,我们知道秦灭六国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除了汉族之外我们国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那么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四、自主学习:
探究: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3、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4、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洛阳?
5、民族大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点拨:
1:民族融合加强,但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

2:迁都,推行学习汉族文化习俗的政策。

(改姓,改汉服,与汉通婚,学习汉语,学习汉族文化)
3.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4.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的吸收汉族文化。

5.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改变游牧方式,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定居下来,成为农业居民。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从北魏孝文帝改革,我们能够得出什么认识?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我们应该和其他民族友好往来。

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只有改革才能使社会得到发展。

七、课后反思:。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
川教版初一历史(上)说课稿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6课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完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主题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时期,是旧的、小规模的、单纯的统一的瓦解,是新的、大规模的、更多民族的统一的酝酿的必然过程。

 而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

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埋下伏笔
 二、学情分析及应对策略
 授课对象为成都20中初一平行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和措。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一、说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中国古代重大改革内容。

是课标要求下的九大改革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除了有所有改革共有的特性外还兼备了其他改革不具备的极为鲜明的特点,其促动民族融合的特点也很容易与当今国内实事相挂钩。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理解其必然性。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动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从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来看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使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实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理解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水平。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理解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理解,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理解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二、说学情与学法学情:学生具备一定的收集、归纳整理知识点的水平,不过绝大部分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工作不够主动,上课时不爱独立回答问题,欠缺深入的历史思维和分析水平。

学法:通过合作探究法提升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及体会博采众长的作用。

通过归纳资料的方法提升学生语言简洁地归纳历史知识的水平。

通过创设情景,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分析评价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历史的水平。

三、说师情与教法通过接触课改的精神理念和在授课过程中的实践,我已接受并掌握一些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

并且能够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学。

四、说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引导课前预习1、以“改革前的北魏”为题,总结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以“你来说说孝文帝”为题,总结孝文帝生平。

3、你是否支持孝文帝迁都洛阳?请以角色带入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2)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及其影响;(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2)运用历史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改革的原因、过程及效果;(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批判性思维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2)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2)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进行改革?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2)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影响;(3)引导学生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4. 案例分析:(1)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影响;(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小组讨论:(1)划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性和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及其影响;2. 思考: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改革案例,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

(2)提问:同学们知道北魏孝文帝吗?请大家谈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3. 课堂讲解:(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4. 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

(2)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查阅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变化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具体措施的了解,以及对改革意义的感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课件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课件 川教版.
相同点: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促进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不同点:
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移风易俗 (汉化政策);
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
学习测评
C 1.北魏孝文帝是(
)。
A.匈奴族人 B.羌族人
C.鲜卑族人
D.汉族人
C 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洛阳地处何处?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迁到这里?
答:洛阳地处中原。迁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三
十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 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 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移风易俗
穿汉服:孝 文帝下令, 无论何人一 律禁穿胡服, 改穿汉服。
北魏帝王出御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孝文帝说:“国家兴自 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 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 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宅,河洛(洛阳)王里, 因兹大举(迁都),光宅 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公元494年,孝文帝 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原 因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
自于( B )
二、北方民族大融合
1、表现:
①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 农业居民; ②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技 术; ③生活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上)(1)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件(川教版七年级上)(1)

从公元316年到439年的120多年中,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16个国 家,史称十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
第四学习主题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族名 匈奴 鲜卑 羯 巴氐 氐 羌 汉
所建立的政权
前赵、北凉、夏 前燕、后燕、西秦 南凉、南燕 后赵 成汉 前秦、后凉 后秦 前凉、西凉、北燕
第四学习主题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四学习主题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骑马武士陶俑
北魏陶武士俑
马匹和武士均披铠甲,是战斗装束。拓跋鲜卑建立之初多用骑兵,保留许多本民族的 原有风格。
第四学习主题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朝政权更迭表
(534~550年) (550~577年)
东魏 北魏
(439~534年)
北齐 北周
(557~581年)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族名
匈奴 鲜卑 羯 巴氐 氐 羌 汉








前赵(319-329)北凉(401-439)夏(407-431) 前燕(337-370)后燕(384-409)西秦(385-431) 南凉(397-414)南燕(398-410) 后赵(319-350) 成汉(304-347) 前秦(351-394)后凉(386-403) 后秦(384-417) 前凉(317-376)西凉(400-421)北燕(409-436)
第四学习主题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409)又名涉珪、什 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386~409),鲜 卑族人。代王拓跋什翼犍(jiān)的孙子,献明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跋寔(shí )的儿子(一说为什翼犍的儿子),太 武帝拓跋焘的爷爷。 376年,秦灭代国,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 走出逃。10年后即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 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 次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398年,拓跋珪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 称皇帝。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 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 刚愎(bì )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自己最后在 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39岁,在位 24年。 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 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399年,称帝,为道武帝;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实现了三国以来 第三次北方大统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改革的影响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1 政治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动荡各族群矛盾尖锐2.2 经济背景农业生产力低下商业发展受阻2.3 文化背景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儒家思想的影响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1 政治改革推行均田制设立三公九卿制度3.2 经济改革改革税制发展农业生产3.3 文化改革提倡儒学教育推行汉化政策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4.1 政治意义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融合4.2 经济意义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4.3 文化意义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的意义及影响5.2 思考与启示学生探讨改革的成功与不足联系现实,思考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第六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6.1 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6.2 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第七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政策7.1 改革税制实行租庸调制,公平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7.2 发展农业生产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产量设立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八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教育政策8.1 提倡儒学教育建立太学,培养士人推崇儒家经典,提高文化素养8.2 推行汉化政策鼓励汉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采用汉字,传承中华文明第九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1 政治影响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治稳定性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9.2 经济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家实力第十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启示10.1 评价肯定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客观分析改革的不足和遗留问题10.2 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发展,关注民生福祉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借鉴历史经验,推动现代社会改革与发展第十一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变革11.1 民族融合的加速改革中的民族政策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分析民族融合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1.2 社会阶层的变动改革对士族、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等社会阶层的影响探讨改革如何改变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力量对比第十二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文化交融12.1 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的交融分析改革期间汉文化在北方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探讨北方民族文化在改革中的保护和发扬12.2 宗教与改革北魏孝文帝时期宗教政策的变化研究宗教与改革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十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遗产与传承13.1 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隋唐政治制度的启示分析改革对后世政治制度演变的深远影响13.2 改革对后世经济制度的影响研究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的影响探讨改革对后世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第十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教训与反思14.1 改革的局限性与挑战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探讨改革在历史条件限制下的局限性14.2 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研究北魏孝文帝在改革过程中的政治手腕分析孝文帝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推动改革成功第十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与现代启示15.1 历史学者对改革的评价综述历代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评价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对改革认识的变迁15.2 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借鉴意义分析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改革对北方民族融合、社会阶层变动、文化交融的影响;改革对后世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及遗产与传承;改革中的政治智慧与策略。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背景和时代特点;(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运用比较法,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分组讨论,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2)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2. 查阅资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的认识;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后世相似改革的异同;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川教版七年级上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上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目标: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重点难点】1、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实施的新制度【教学方法】:启发式和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看今朝,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建四个现代化;忆往昔,早在北魏时期各民族已融为一体,共创我国的历史。

古代北魏各民族的大融合,是孝文帝改革的功绩。

(二)探究新知:1、少数民族内迁:(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民族的分布格局: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掌握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匈奴、鲜卑、氐、羯、羌;知道少数民族迁移的方向:南迁中原。

再出示鲜卑族迁移、发展、建立北魏和统一黄河流域的多媒体,了解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以鲜卑族拓拔部的影响最大。

)(教师小结)中原主要是汉族的居住地,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少数民族纷纷内迁。

内迁的鲜卑族拓拔部建立了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标志着北朝开始。

(指导学生观看北朝(439年-581年)示意图,了解北朝的更替情况)(过渡)北魏的发展为孝文帝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改革背景:(先出示鲜卑人落后的生产生活资料,再出示黄河流域汉族人先进的生产生活资料,引导学生作鲜明对比,展开联想: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交往中会做些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开展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设想假如不改革会导致什么后果?)(教师小结)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后与汉族交往频繁,增强了民族融合,但鲜卑贵族千方百计地阻止鲜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行维持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鲜卑贵族还残酷地实行民族压迫,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变为奴隶和杂户,激化了民族矛盾。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共分为十个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 如何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改革的原因和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影响。

一、北魏孝文帝的背景1. 时间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 孝文帝的个人背景:生平、性格、才能等。

二、改革的原因1. 政治原因:解决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强中央集权。

2. 经济原因: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商业发展。

3. 文化原因: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提高自身文化水平。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1. 政治改革:实行“三长制”、设立州县制、选拔官员的改革。

2. 经济改革: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鼓励农业生产。

3. 文化改革:推广汉文化、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实行儒家教育。

四、改革的效果1. 政治效果:提高了朝廷的统治力度、减少了权力斗争。

2. 经济效果: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商业发展迅速。

3. 文化效果:促进了汉族和鲜卑族的融合、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

五、改革的评价1. 积极方面:改变了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2. 消极方面:改革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造成一定冲击。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六、改革的具体措施1. 政治改革措施:设立州县制,由中央派遣官员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长制”,设立三长(州长、县长、乡长),负责地方行政管理。

2. 经济改革措施: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使农民有稳定的土地耕种;减轻赋税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实行农田水利政策,提高农业生产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1. 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

2. 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

3.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理解和分析。

2.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章:北魏孝文帝的背景1.1 介绍北魏孝文帝的生平背景。

1.2 讲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的政治形势。

1.3 分析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原因。

第二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1 讲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

2.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

2.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施3.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3.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如何克服困难,推动改革的实施。

第四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1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4.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王朝的长远影响。

第五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5.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5.2 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5.3 引导学生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北魏孝文帝的背景和改革的原因,掌握北魏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并能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六章:政治体制改革6.1 讲解北魏孝文帝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6.2 分析政治体制改革对北魏政治制度的影响。

6.3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体制改革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第七章:军事制度改革7.1 讲解北魏孝文帝军事制度改革的内容。

7.2 分析军事制度改革对北魏军队战斗力的提升。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word教案 (2)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word教案 (2)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东汉末起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各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能力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组成的统一体。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在这个历经千年沧桑的多民族在家庭中,民族团结、平等就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和谐美。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2.难点:如何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大融合的关系教学用具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学生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3.学生讨论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及其改革的作用并评价孝文帝。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背景音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问: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歌?听出来了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各族儿女都为她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同学们对一个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流血牺牲的事例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们可曾知道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还有那些以牺牲本民族的利益来换取整个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的兄弟民族吗?虽然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已经消亡,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使我们这个民族日益强大起来,并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课件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课件川教版

2020/11/30
研修班
6
●●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 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 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 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孝文 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 政治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四学习主题
《中国历史》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 16 课 北魏孝文帝 改革
2020/11/30
研修班
1
一、教材分析
● 教学内容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册)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 融合》第16课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为 一课时完成。
少数民 族内迁
民族 融合趋 势出现
2020/11/30
研修班
12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0分钟)
教师引导:入主中原的鲜卑族面临日益增强的民族 融合趋势,仍然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 社会矛盾。
学生活动3:欣赏历史剧《鲜汉之争》,了解孝文帝 所面临的统治危机。
(换位思考) :孝文帝的统治究竟面临哪些危机? 如果你是孝文帝应该怎么做,才能化解危机呢?
2020/11/30
研修班
27
● Ⅴ 拓展延伸:(时间机动)
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 中国北方,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
提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马 克思
2020/11/30
研修班
28

川教版历史七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word教案

川教版历史七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word教案

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评价孝文帝改革,培养和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学习,培养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性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起到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融合的进步作用。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认识民族融合是一股不可抗绝的潮流,在积极顺应历史潮流的同时,应该注意保持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作用教学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辩论法、谈话法、比较归纳法、图表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即播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良好气氛。

师:这幅图片上有多少人?不许数,马上说。

师:对,56个。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很多民族,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美女图片,看看她们分别属于那个民族。

出示四幅少数民族人物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这五幅图片分别属于那个民族,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师:对,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

除了刚才的这四个,同学们还知道我国古代或现在还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匈奴族、鲜卑、羌族等)师:“匈奴、鲜卑等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少数民族,现在还存在吗?(生:不存在了)那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师:是不是这样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学习《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93页”(板书课题)新课教学一、改革背景师:说到改革,同学们应该不陌生,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改革了。

是哪两次呢?生:一次是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称霸诸侯,任用管仲为相进行的改革,另一次是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的商鞅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案【课标要求】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根据课文内容,通过孝文帝迁都相关史料的学习和迁都原因的探究 ,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理解能力,论从史出以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识读“学习汉族风俗文化”相关图表,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4、通过学生分小组的“体验历史”活动,来培养学生体验历史和语言表达能力;5、通过小组讨论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少数民族的内迁,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2、学习孝文帝锐意改革的史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深化改革意识;3、介绍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知民族美,感受民族的和谐美。

【重点难点】一、重点:“迁移都城”和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二、难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和评价【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 课时【教具(媒体)】《千古帝王》视频,《敕勒歌》视频,鲜卑族的发展过程,鲜卑族、汉族生产生活的图片,“朕为天子……”史料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放《敕乐歌》的音乐视频(让同学们感受少数民族风情,创设情境)。

上课,同学们好!刚才大家听到的是一首关于少数民族风情的民歌——《敕勒歌》,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特点, 关于民族差异,有人作了如下精辟的描述,大家请看视频(放《两个孩子的故事》的视频)。

同学们想想,这视频里讲的长城内的“孩子”是指哪个民族,而长城外的呢?生:汉族、北方少数民族, (点出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PPT)长城内的指的是汉族,外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 那他们各自的分布地域有什么特点呢?生: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居于中原,少数民族散居边地的格局。

我们学过中原的汉族与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而且一直处于对立斗争的状态。

但公元5世纪的时候,中原的汉族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携手了,让两者携手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点击上课标题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刚才我们说到,汉族居于中原,而北方少数民族居于北方边地, 但从东汉末年起,北方的少数民族却纷纷南迁, (点击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图)。

同学们看看,在这些北方少数民族中,哪几个少数民族最为典型?生:(估计有两个读音读不出)有几个啊?五个,分别是?生:匈奴、鲜卑、氐、羯和羌,好,大家写一下,把这五个少数民族写在93面右边的‘写写’那里并把读音标上。

少数民族的内迁表明这个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开始融合了。

1、少数民族的内迁请问大家,到北朝时,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里面哪个影响最大?生:鲜卑准确地说是“拓拔鲜卑”2、拓跋鲜卑的兴起呃,“北朝”是处于哪个历史时期呢?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最近学习的历史朝代(“历史的更替”PPT,着重书上的那个表,北魏是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

在北朝时,拓跋鲜卑影响最大,哪拓跋鲜卑是如何起来的呢?大家先仔细阅读下课文94面最顶上的小字部分,找出拓拔鲜卑的起源地和在兴起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时间?生: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兴安岭北麓的一个洞穴——嘎仙洞中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证明拓拔鲜卑是起源于东北大兴安岭北麓,开始过着游牧生活。

386年,拓拔珪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定都平城(点击北魏疆域图PPT)。

这个在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又会如何去治理这个刚刚统一的北方呢?北魏在统一北方后,仍然采用其原来在游牧生活中的落后制度来统治这个农耕为主的北方,哪效果如何呢?大家看下面一段材料(点击民族压迫的材料PPT) ,大家想一想,这则材料反映了北魏当时社会中的什么问题?生:看来用落后的制度来统治先进中原农耕地区的效果是很差的,这导致了以民族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在北魏初期十分激化。

3、社会矛盾的激化北魏统一了北方,北方出现了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但鲜卑落后的统治制度却激起了社会的矛盾,使整个北魏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这个时候,北魏第六代皇帝北魏孝文帝来到了历史的前台。

(点击孝文帝介绍的PPT)孝文帝叫做拓拔宏,年仅五岁的他就继承皇位,24岁时开始亲政,开始实行改革。

一个对历史有着贡献的历史人物,之所以能载入史册,那是因为他能在他所在的历史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哪在这样严峻的历史背景下,孝文帝是如何做的呢?大家迅速阅读94至95面的正文部分,归纳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生:(教学生学会归纳大意)下面我们先看第一条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1、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上面背景中我们学到,从马背上得天下的北魏不可能用落后的制度来管理这个文化先进的黄河流域。

所以他要改变自己的统治制度,这个时候他向谁学习了呢?生:汉族的确,这个时候的鲜卑只能向发展程度比自己高的汉族来学习政治和经济制度。

具体哪些,大家可以看到94面的最底下的小子部分——三长制、均田制和俸禄制。

在向汉族学习先进的制度后,公元494年,孝文帝实施了当时最具争议的改革措施——(迁移都城)。

2、迁移都城——从平城到洛阳大家看看是从哪里迁到哪里?生:平城到洛阳好大家在地图上先把这两个地方圈下来,看看与黄河的关系啊,我们都知道,迁都是一件对于国家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大家结合课文95面第一段小字部分内容,以及阅读PPT上这两段段材料,思考下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什么?(点出迁都材料PPT)生:(教学生分析史料、双方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注意引导,这个“蠕蠕”之名源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认为柔然智力低下,败多胜少,所以嘲讽他们是不会思考的虫子,所以下令,全国军民对柔然侮辱性的改称“蠕蠕”)平城在现在的山西大同,偏据塞北,农业不发达,同时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更为重要的是平城中鲜卑守旧势力很大;另外,由于洛阳在当时是文化、政治的中心,之前曾有四个朝代定都于此。

所以可以这样说:平城经济不发达、军事不安全、政治不开化。

而洛阳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所以494年,孝文帝利用计策迁都洛阳。

迁都来到这个汉文化高度发达的洛阳,孝文帝随后就采取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风俗”的措施(点击第三条措施按钮)。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同学们先看下面几则图表,猜猜他们分别反映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风俗的哪些措施?(点击展示图)生:分别是改汉姓,孝文帝带头把自己的拓拔姓改为元姓,所以孝文帝拓拔宏又叫元宏。

所以大家看以看出现在我们很多汉族人就是从鲜卑转变而来。

如你们班有姓刘的,有可能就是鲜卑人,在改革之前,你就有可能叫做“独孤××”,好有气势啊。

再看这个,这是“学汉语”,大家看到“史海拾贝”,“敕乐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少数民族民族转化为汉语保存下来的。

这个呢,大家注意前面的胡服和这里的衣服,说明少数民族学穿汉服。

这个就说明是学写汉字了。

可以说,北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带来了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大家体验一下历史。

假如你们是当时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鲜卑人,改革后,你们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可能有哪些变化?如果是汉族人呢?下面分小组讨论:第一组讨论鲜卑人,第二组讨论汉族人,第三族准备总结(点击“体验历史PPT)生:结合课文96面的内容。

轻音乐响起(注意具体引导——吃穿住行和生产、语言和文字)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好,刚才同学们说到了许许多多方面的变化,现在第三组同学能不能把刚才两组同学的回答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的北影响?生:(注意引导)1、一个方面是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的学习,即少数民族的汉化;2、一个是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习惯。

所以说这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学习和交流。

哪归纳成一句总结的话就是:生: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但大家注意,这个学习是以谁学习谁为主导啊?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为主导,因为汉族的先进文化更有吸引力。

我们学习完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哪我们应如何来评价孝文帝改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点击评价的PPT ,引出两种不同观点的评价)。

有赞扬改革的 ,有批评的,你赞同哪点呢?生:(引导)(点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对于孝文帝改革,评价的角度可以有很多,但我们要记住的是,评价要以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发展为标杆。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虽然一定程度上对鲜卑族本身造成了民族特质的丧失,但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高度肯定其价值。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感受得到,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国家富强了、人们富裕了,中华民族强大了,所以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改革开放是成功的。

今天我们主要内容就学到这里。

现在我们来小结下今天所学的内容(点击小结PPT)我们首先学到的是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拓跋鲜卑统一北方和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他采取的措施分别是?生:(点击措施)的确,通过学习汉族先进制度、迁都洛阳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风俗等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生:(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学完每这段历史,大家想必有众多自己对历史感悟和理解,那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段历史又告诉我们什么呢?(点击“心得与疑问”PPT)生:(灵活处理,有时间就学生讲,没时间就老师自己放总结视频)每个人对历史都有自己的理解,下面老师读读自己关于孝文帝改革的感悟。

(放视频)公元3---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的世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那里有太多历史的无奈。

在那个黑暗的历史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北方经济的融合,犹如黑夜中的两道曙光,给历史带来了希望。

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就是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大总结。

孝文帝,一位勇于改革的千古名帝,他不夜郎自大、因循守旧;他虚心学习、潜心汉化。

于是,他让自己的民族推行汉制、迁都洛阳,改汉姓、说汉语、写汉字、穿汉服,主动地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明。

他打破了民族间的隔绝,他让长城内外的孩子有了历史上珍贵的“携手”,有了民族的“携手”,于是便有了民族的了解、民族的融合、民族的共同进步。

一部中华文明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华各民族改革发展的历史!愿我们牢记这位鲜卑族的改革家,也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繁荣昌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