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某己内酰胺公司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BP德克萨斯炼油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BP德克萨斯炼油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2005年3月23日13时20分左右,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Texas)的炼油厂异构化装置发生了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该事故为美国作业场所近20年间最严重的灾难。
事故造成15名员工丧生,180余人受伤,爆炸产生的浓烟对周围工作和居住的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美元。
炼油过程中主要的操作装置为蒸馏塔,重新启动过程长达12小时,蒸馏塔的主要功能就是蒸馏生燃料,分离较重与较轻的成分,液态生燃料进入蒸馏塔的途中由加热炉加温,较轻的成分会蒸发,蒸汽升到塔顶,再由管子排送出去,蒸汽经过冷凝器液化接着便被抽走,提高汽油效能,此时抽取留在塔底的较重残余物,这些成分用来制造沥青等产品,如果蒸馏过程制造出太多蒸汽,操作员应排放多余气体降压,这些气体最终抵达安全出口即排放烟囱。
此为炼油厂主要的加工工艺过程。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进料、开关阀门等操作过程均由电脑控制、人为操作,多数程序必须由手动操作完成,因此人是该厂最最重要的安全因素,任何的人为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引起重大安全事故。
蒸馏塔进行了数年一次例行检修,蒸馏塔中油位高度由电脑读取控制,人为操控。
备用警报器经后期检查已经损坏,起不到警报作用,而后最重要的排液控制阀未开启,导致过量的夜料排不掉被迫进去排气管,最后充满35米高的烟囱爆出,导致爆炸的发生。
视频中多处显示出人为操作失误,夜班操作员无视蒸馏塔进料超过标准将警报关掉,并继续进料15分钟;日班领班在接到儿子摔伤的电话后离去,擅离职守,请同事代为控制监督;开入的白色小货卡未关闭引擎司机离去久未归,这些人为原因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爆炸的发生。
综合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在蒸馏塔三个多小时的进料过程中,因塔顶馏出物管线上的排液控制阀未开,而报警器和控制系统又发出了错误的指令,使操作者对塔内液位过高毫不知情。
液体原料装满蒸馏塔后,进入塔顶馏出管线。
4_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docx
英国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1. 前言2005 年12 月11 日凌晨位于伦敦的东北部的邦斯菲尔德油库由于充装过量发生泄漏,并最终引发爆炸和持续60 多小时的大火,事故摧毁了20 个储罐,造成43 人受伤和高达8.94 亿英镑(相当于101 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是英国和欧洲迄今为止遭遇的最大火灾。
2006 年1 月成立的独立的事故调查委员会,自2006 年2 月21 日发布第一份调查报告以来,一共公布了9 份报告,直到2008 年7 月才宣布调查结束。
委员会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调查,事故的完整过程和和深层原因被逐步揭示,整个工业界都在反思调查结果,以从中吸取教训。
本文通过对事故调查报告的分析与总结,提出可供国内油气储运企业借鉴的经验,以方便企业对自身进行检查,或者依据检查结果采取进一步的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已经被世界上很多能源产业公司所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在石油化工、电力、核电、化工工业等高风险的行业都有很好的实践和应用。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法和理论,它包括各种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本文所涉及到的风险管理手段只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关于的它的详细内容可以参照Scandpower 风险管理中国公司的其他报告,本文不作进一步的深入介绍。
2. 英文缩写本文中用到了多处英文缩写,其完整表达如下(按文中出现的顺序):HOSL COMAH Hertfoudshire Oil Storage LimitedControl of Major Accident Hazards Regulations哈福德郡储油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控制法案BPA British Pipeline Agency Limited 英国管道运营公司BP British Petroleum Limited 英国石油公司UKOP UK Oil Pipelines Ltd 英国石油管道公司ATG Automatic Tank Gauging 储罐测量监控系统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 安全完整性等级QR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量化风险评价3. 邦斯菲尔德地区介绍3.1 区域布置邦斯菲尔德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油料储存区,位于伦敦的东北部,某种意义上具备战略储备油库的功能。
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英国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1. 前言2005 年12 月11 日凌晨位于伦敦的东北部的邦斯菲尔德油库由于充装过量发生泄漏,并最终引发爆炸和持续60 多小时的大火,事故摧毁了20 个储罐,造成43 人受伤和高达亿英镑(相当于101 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是英国和欧洲迄今为止遭遇的最大火灾。
2006 年1 月成立的独立的事故调查委员会,自2006 年2 月21 日发布第一份调查报告以来,一共公布了9 份报告,直到2008 年7 月才宣布调查结束。
委员会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调查,事故的完整过程和和深层原因被逐步揭示,整个工业界都在反思调查结果,以从中吸取教训。
本文通过对事故调查报告的分析与总结,提出可供国内油气储运企业借鉴的经验,以方便企业对自身进行检查,或者依据检查结果采取进一步的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已经被世界上很多能源产业公司所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在石油化工、电力、核电、化工工业等高风险的行业都有很好的实践和应用。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法和理论,它包括各种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本文所涉及到的风险管理手段只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关于的它的详细内容可以参照Scandpower 风险管理中国公司的其他报告,本文不作进一步的深入介绍。
2. 英文缩写本文中用到了多处英文缩写,其完整表达如下(按文中出现的顺序):HOSL COMA Hertfoudshire Oil Storage LimitedControl of Major Accident HazardsRegulations哈福德郡储油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控制法BPA British Pipeline Agency Limited 英国管道运营公司BP British Petroleum Limited 英国石油公司UKOP UK Oil Pipelines Ltd 英国石油管道公司ATG Automatic Tank Gauging 储罐测量监控系统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 安全完整性等级QR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量化风险评价3. 邦斯菲尔德地区介绍区域布置邦斯菲尔德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油料储存区,位于伦敦的东北部,某种意义上具备战略储备油库的功能。
BP公司得克萨斯州炼油厂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教训
BP公司得克萨斯州炼油厂火灾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教训1、BP得州炼油厂火灾爆炸事故概述2005年3月23日中午一点二十分左右,英国石油公司(BP)美国得克萨斯州炼油厂的碳氢化合物车间发生了火灾和一系列爆炸事故,15名工人被当场炸死,170余人受伤,在周围工作和居住的许多人成为爆炸产生的浓烟的受害者,同时,这起事故还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是过去20年间美国作业场所最严重的灾难之一(注:BP得克萨斯炼油厂隶属于BP北美产品公司,是BP公司最大的综合性炼油厂,每天可处理46万桶原油,日产1100万加仑汽油)。
爆炸发生后,美国化工安全与危害调查局(CSB)随即于3月26日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并于4月1日正式进驻BP在德州的炼油厂。
CSB于2005年8月17日发布了新闻公报,公布了对BP公司得州炼油厂系列爆炸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
公报认为英国石油公司存在“系统性疏漏”,并呼吁对BP公司旗下5家美国工厂的安全状况进行独立审查。
CSB主席卡罗琳.梅里特表示:“总的来看,调查结果表明英国石油公司在组织决策、安全监督和企业安全文化中存在系统性疏漏,如果不加以改正,这种疏漏可能会导致更多严重事故。
”当天,CSB还对英国石油美国公司、英国石油北美公司和英国石油的全球董事会提出了相关的安全建议,建议要求英国石油更新相关的装置和设备,并可能支持数百名员工就爆炸事故对BP公司提出的诉讼。
CSB要求英国石油在30天内做出答复,并在6至12个月内完成所有工作。
尽管建议让英国石油公司颇为难堪,并将使该公司付出经济上的代价,但是BP首席执行官布朗勋爵仍然表示:“得克萨斯州爆炸时间是英国石油近年来最糟糕的一起悲剧,我们将竭尽所能,确保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美国化工安全与危害调查局的建议是非常受欢迎的,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们将认真对待。
”2005年9月,BP公司因为该爆炸事故被CSB处以2130万美元罚款,BP承认自己对这起事故负责并接受罚款,同时还调拨了7亿美元的专项资金以赔偿受害者并解决针对该公司的指控。
201508英国某己内酰胺公司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英国某己内酰胺公司爆炸事故调查报告1974年6月1日16时许,英国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厂内28人死亡,36人受伤,厂外53人受伤。
损失达2.544亿美元。
一、工厂及生产过程简介英国傅立克斯镇某己内酰胺公司,位于英格兰中东部,占地约242811m2,员工约550人。
该公司为一以生产己内酰胺和硫酸铵肥料为主的工厂,且为英国仅有的一家“尼龙6”原料制造厂。
该厂成立于1964年,1967年完成第一套以酚为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为2万t/a。
该装置生产后不久即开始筹建第二套年产量为5万t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并以环己烷为原料,采用磷酸羟胺法,于1972年另建新车间开始该套装置的生产。
该公司主要生产车间有合成氨、发烟硫酸制造、空分、胺制造、氢制造。
环己烷车间包含了一串联式的6座氧化反应槽,以环己烷为原料制成己内酰胺。
其制造过程中,首先将环己烷在6个串联的氧化反应槽中,以辛酸盐(caprylic acid)为触媒,经空气氧化成环己酮和环己醇,再转变成己内酰胺。
反应后液体的成分是:94%(mol)的环己烷;6%(mol)的含有环己酮和环己醇及别的一些副产物。
正常情况下,此为液相反应温度。
温度为155度,压力为0.86MPa。
6座氧化反应槽以串联形式排列,氧化反应槽外壳为1.27cm厚的碳钢,以0.32cm厚的不锈钢为内衬。
为使前一氧化反应槽内氧化不完全的环己烷在下一氧化反应槽内继续氧化,两座氧化反应槽之间装设有72cm的溢流管,并用伸缩接头相连接,以防胀缩所产生的问题。
前后两座氧化槽之间有18cm的高度差,以使氧化反应槽内的液体可以凭自身重力流向下一氧化反应槽。
氧化反应槽内的空气和触媒都自槽顶以管子直接通入槽底。
槽内充满着高度约与溢流管同高的环己烷。
液面上端的气相则充满着环己烷、氮气和反应所残余的氧气。
气体可由氧化反应槽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后依次经过热交换器、冷却洗涤塔、吸收塔,最后至废气燃烧塔。
环己烷蒸气流经冷却洗涤塔和吸收塔时,被冷凝回收再利用。
英国某己内酰胺公司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英国某己内酰胺公司爆炸事故调查报告英国某己内酰胺公司爆炸事故调查报告1974年6月1日16时许,英国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厂内28人死亡,36人受伤,厂外53人受伤。
损失达2.544亿美元。
一、工厂及生产过程简介英国傅立克斯镇(Flixborough)某己内酰胺公司,位于英格兰中东部,占地约242811m2,员工约550人。
该公司为一以生产己内酰胺和硫酸铵肥料为主的工厂,且为英国仅有的一家“尼龙6”原料制造厂。
该厂成立于1964年,1967年完成第一套以酚为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为2万t/a。
该装置生产后不久即开始筹建第二套年产量为5万t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并以环己烷为原料,采用磷酸羟胺法,于1972年另建新车间开始该套装置的生产。
该公司主要生产车间有合成氨、发烟硫酸制造、空分、胺制造、氢制造。
环己烷车间包含了一串联式的6座氧化反应槽,以环己烷为原料制成己内酰胺。
其制造过程中,首先将环己烷在6个串联的氧化反应槽中,以辛酸盐(caprylic acid)为触媒,经空气氧化成环己酮和环己醇,再转变成己内酰胺。
反应后液体的成分是:94%(mol)的环己烷;6%(mol)的含有环己酮和环己醇及别的一些副产物。
正常情况下,此为液相反应。
温度为155度,压力为0.86MPa。
6座氧化反应槽以串联形式排列,氧化反应槽外壳为1.27cm厚的碳钢,以0.32cm 厚的不锈钢为内衬。
为使前一氧化反应槽内氧化不完全的环己烷在下一氧化反应槽内继续氧化,两座氧化反应槽之间装设有72cm的溢流管,并用伸缩接头相连接,以防胀缩所产生的问题。
前后两座氧化槽之间有18cm的高度差,以使氧化反应槽内的液体可以凭自身重力流向下一氧化反应槽。
氧化反应槽内的空气和触媒都自槽顶以管子直接通入槽底。
槽内充满着高度约与溢流管同高的环己烷。
液面上端的气相则充满着环己烷、氮气和反应所残余的氧气。
气体可由氧化反应槽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后依次经过热交换器、冷却洗涤塔、吸收塔,最后至废气燃烧塔。
氧化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经过英国傅立克斯镇(Flixborough)Nypro公司环己烷车间包含了一串联式的6座氧化反应槽,以环己烷为原料制成己内酰胺。
其制造过程中,首先将环己烷在6个串联的氧化反应槽中,以辛酸盐(caprylic acid)为触媒,经空气氧化成环己酮和环己醇,再转变成己内酰胺。
1974年3月27日傍晚,反应系统中的5号氧化反应槽的碳钢外壳发现150cm长的裂纹,造成环己烷外泄,其原因为硝酸类物质产生的应力腐蚀。
值班人员向主管报告经同意后,开始降低反应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准备停车检验泄漏点。
经检验为氧化反应槽的内衬、外壳皆产生相当程度的破裂,不适合再参与反应过程,因此决定拆下5号氧化反应槽,以便检修。
翌日早上,经厂务会讨论后,厂长与相关技术人员认为停车检修需要3—6个月,而当时英国国内对于己内酰胺的需求甚急,不适合停工降低工厂产能,为了让该车间继续运行,决定将第5号氧化反应槽搬离,并在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连接一管线暂时以5座氧化反应槽维持生产。
在拆下5号氧化反应槽后,即进行修复工作。
在装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连接管线时,施工人员仅在现场地面上以粉笔画一简单的修复工程图样,并没有预先规划并绘制正规的设计工程图及必要的工程应力详细核算。
现场以鹰架支撑管子。
两氧化反应槽间因有高度差(约相差35.5cm),故以三曲旁通管作为两氧化反应槽间的连接管,而原来氧化反应槽出口处的伸缩接头管径为72cm,但当时厂内只有管径为51cm的管线可用。
施工人员经大概的计算后,认为51cM管线尚可提供反应时所需的流量,并以直管计算压力后得知其反应亦可承受操作时的压力,决定以此管取代之。
三曲旁通管仅以分成四点的鹰架支撑着,结构上并不坚固。
于3月30日2时完成全部修复作业。
修复后经试漏检测即恢复生产。
但到5月29日又发现泄漏。
其位置为下部液面计处。
于是将整个反应系统的压力降低至0.15MPa,并降低温度使之冷却,停工2天执行部分修复工作。
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英国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1. 前言2005 年12 月11 日凌晨位于伦敦的东北部的邦斯菲尔德油库由于充装过量发生泄漏,并最终引发爆炸和持续60 多小时的大火,事故摧毁了20 个储罐,造成43 人受伤和高达8.94 亿英镑(相当于101 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是英国和欧洲迄今为止遭遇的最大火灾。
2006 年1 月成立的独立的事故调查委员会,自2006 年2 月21 日发布第一份调查报告以来,一共公布了9 份报告,直到2008 年7 月才宣布调查结束。
委员会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调查,事故的完整过程和和深层原因被逐步揭示,整个工业界都在反思调查结果,以从中吸取教训。
本文通过对事故调查报告的分析与总结,提出可供国内油气储运企业借鉴的经验,以方便企业对自身进行检查,或者依据检查结果采取进一步的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已经被世界上很多能源产业公司所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在石油化工、电力、核电、化工工业等高风险的行业都有很好的实践和应用。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法和理论,它包括各种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本文所涉及到的风险管理手段只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关于的它的详细内容可以参照Scandpower 风险管理中国公司的其他报告,本文不作进一步的深入介绍。
2. 英文缩写本文中用到了多处英文缩写,其完整表达如下(按文中出现的顺序):HOSL COMA Hertfoudshire Oil Storage LimitedControl of Major Accident HazardsRegulations哈福德郡储油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控制法案BPA British Pipeline Agency Limited 英国管道运营公司BP British Petroleum Limited 英国石油公司UKOP UK Oil Pipelines Ltd 英国石油管道公司ATG Automatic Tank Gauging 储罐测量监控系统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 安全完整性等级QR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量化风险评价3. 邦斯菲尔德地区介绍3.1 区域布置邦斯菲尔德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油料储存区,位于伦敦的东北部,某种意义上具备战略储备油库的功能。
BP墨西哥湾井喷爆炸事故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隔水管外径 : 533.4mm(21 ″) 平 台 重 量: 32588吨 排水量 定位方式 作业日费 服役时间 : 52587吨 : DP-3动力定位系 : 53.3万美元 : 2001年
统,有8个推进器
最大航速
: 7.41km/h ( 4节 )
甲板最大可变载荷:8202吨
6
一、基本情况
3. 人员情况 事故发生时,平台上共有126 人, 其中越洋公司员工79 名,英国石油公 司(BP)员工6 名,承包商员工41名。
35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固井侯凝时间不足,引发了井控风险。 固井侯凝15小时后,即对套管进行了正向 (68.97Mpa)与反向(10.3Mpa)的试压, 套管的膨胀和收缩会形成管外微裂隙,破坏 封固质量; 候凝16.5小时后,进行替海水作业, 造成井 内液柱压力急速降低,地层流体突破尚未胶 结好的水泥环上窜。
扶正器安放高风险方案
气窜几率
32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扶正器安放中等风险方案
33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扶正器安放轻微风险方案
34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哈里伯顿公司在固井设计中分别对套管扶正器数量 及安放的三种方案作了数字模拟,并对可能的气侵问题 提出了警告,但BP拒 绝了哈里伯顿的建议。 4月15日,BP通知哈里伯顿的客户代表杰西· 加利亚 诺,BP决定将在完井套管串上安装6个扶正器,BP最终 选用了风险最大的方案。 一个BP的官员解释说:“全部安装这些扶正器将花 费 10小时,我讨厌这样。”
循环压力低于正常值。
38
三、固井方面原因分析
浮阀密封失效原因: ●海水替泥浆使得套管内液 柱压力降低21.4MPa,套管 单 流阀承受21.4MPa的上顶力,
英国Buncefield油库事故调查总结
(十)主要建议(应急准备、响应和恢复)
评价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R1); 管理现场的重大事故(#R2/3/4/5/6/7); 公共通知和警告(#R8/9); 准备和响应重大事故场外影响(#R10/11/12/13); 场外应急方案的审查(#R14/15/16/17/18/19/20); 重大事故的应对(#R21/22/23/24/25/26); 重大事故恢复( #R27/28/29/30/31); 环境恢复(#R32) 。
工艺过程
安全设施: 功能要求如何? 完整性要求如何? 耐受性要求如何?(八 Nhomakorabea事故根源分析
法规问题 管理问题 操作问题 设计问题 选址问题
事故根源:工艺安全、人员因素和组织管理缺陷!
(九)事故评估损失
部门
损失或开销(百万英镑)
航空
£245
现场业主
£625
机构和政府参与
£15
水资源的环境影响
£2
应急响应
• 咨询组建议该项目尽快启动,应在2008年初完成项目的第一阶段工作。所追加
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应在随后的18-24个月之内完成。为推动第一阶段的工作能 够顺利按计划完成,建议应该有最大数目的十个主办人。第二研究阶段工作可能需 要更多的支持。
•
(十)主要建议(土地使用规划和社会风险控制)
• 改善重大危险源设施周边土地使用规划的管理(#R1/2); • 经济问题考虑(#R3/4); • 公众理解(#R5/16); • 风险评价和其他技术问题(#R6/7/8); • 工程系统的可靠性( #R9 ); • 业主和专家组的角色(#R10/11); • 认可的危险物质数量( #R12); • 存在和新的开发(#R13); • 和社会风险相关的技术问题(#R14); • 当地规划机构的能力和资源(#R15); • 实施和优先级(#R17)。
_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英国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1. 前言2005 年12 月11 日凌晨位于伦敦的东北部的邦斯菲尔德油库由于充装过量发生泄漏,并最终引发爆炸和持续60 多小时的大火,事故摧毁了20 个储罐,造成43 人受伤和高达8.94 亿英镑(相当于101 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是英国和欧洲迄今为止遭遇的最大火灾。
2006 年1 月成立的独立的事故调查委员会,自2006 年2 月21 日发布第一份调查报告以来,一共公布了9 份报告,直到2008 年7 月才宣布调查结束。
委员会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调查,事故的完整过程和和深层原因被逐步揭示,整个工业界都在反思调查结果,以从中吸取教训。
本文通过对事故调查报告的分析与总结,提出可供国内油气储运企业借鉴的经验,以方便企业对自身进行检查,或者依据检查结果采取进一步的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已经被世界上很多能源产业公司所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在石油化工、电力、核电、化工工业等高风险的行业都有很好的实践和应用。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法和理论,它包括各种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本文所涉及到的风险管理手段只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关于的它的详细内容可以参照Scandpower 风险管理中国公司的其他报告,本文不作进一步的深入介绍。
2. 英文缩写本文中用到了多处英文缩写,其完整表达如下(按文中出现的顺序):HOSL COMAH Hertfoudshire Oil Storage LimitedControl of Major Accident Hazards Regulations哈福德郡储油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控制法案BPA British Pipeline Agency Limited 英国管道运营公司BP British Petroleum Limited 英国石油公司UKOP UK Oil Pipelines Ltd 英国石油管道公司ATG Automatic Tank Gauging 储罐测量监控系统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 安全完整性等级QRA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量化风险评价3. 邦斯菲尔德地区介绍3.1 区域布置邦斯菲尔德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油料储存区,位于伦敦的东北部,某种意义上具备战略储备油库的功能。
石化行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2、泄漏源控制 (1)根据预案,由事故单位负责切断进料或隔离物料,泄 漏设备内物料转移。 (2)堵漏由专业检维修人员实施。
3、泄漏物处理
(1)围堤堵截:
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 泄漏时,要及时关闭堤内和堤外雨水阀切断阀,防止物料沿 阴沟外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2、英国Nypro公司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爆炸事故
1974年6月1日 ,英国傅立克斯镇的Nypro公司己内酰胺生 产装置,进行临时性管线改动,氧化反应槽出口部分的法兰原 应配装直径72 0mm管线,却以直径510mm管线代替,两个 月后管道破裂,泄漏了50吨环己烷,发生爆炸,炸死28人, 整个工厂被炸毁。
c)事故发生后旁通管线弯曲成“<”状掉落,原因是旁通管 的安装存在问题。依英国国家标准规定,为了使伸缩管能在 管轴方向伸缩,应安装伸缩接头;为防止因内部液体压力所 产生的轴向移动,应在伸缩管附近对伸缩接头加以固定。但 是,该厂并没有按照标准正确地作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2)工艺变更管理不良
QDRISE © 2009 版权所有 No.2009-PPT-XXX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第一部分 石化行业已发生的典型事故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1、 BP德克萨斯炼油厂爆炸事故
2019年3月23日,英国石油公司(BP)在美国德 克萨斯州(Texas)炼油厂的异构化装置发生爆炸事 故,15名工人被当场炸死,17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 损失超过15亿美元。这是近20年来,美国发生的最 严重的工业事故。
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的海上钻井平台井喷着火爆炸事故案例
钻井承包商:越洋钻探公司(Transocean)
固井服务公司:哈里伯顿 水下防喷器供应商:Cameron公司
工程技术分公司
一、基本情况
2. 平台情况
第五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建造者:韩国现代重工。 最大作业水深:2438米。 建成日期:2001年 额定钻深能力:9114 米
墨西哥湾BP公司海上钻井平台 井喷着火爆炸事故案例
二○一○年六月
墨西哥湾井喷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应急处置
四、原因分析 五、教训
工程技术分公司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当地时间4月20日晚上
22:00左右,BP公司位于墨 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 (Deepwater Horizon)” 钻井平台Missssippi Canyon 252号1-01井发生 井喷爆炸着火事故,造成 11人失踪, 17人受伤,大
三、应急处置
三、应急处置
本次井喷爆炸着火
事故是美国最近50 年 以来所发生的最严重的
海上钻井事故之一。爆
炸发生后的黑烟高达数 百英尺。4月22日,经 过一次大爆炸的重创, 钻井平台在燃烧了36个
小时后,沉入了墨西哥
湾。
三、应急处置 之后,每天有5000桶的原油源源不断地流入墨西哥湾,
造成大面积海洋环境污染。
但效果有待后续测试证实。
三、应急处置
撇油器和收集罩:前者是在浮油分解后,撇取浮油
沫,并将其收入桶中。收集罩则用于在海底收集石油,并
泵至海面的石油储存装置中。
可控燃烧法:即就地燃烧原油法,用防火浮油栅将
泄漏石油中成团的油聚集在一起,将它们转移到别的地方,
然后烧掉。
1974年英国Flixborough泄露爆炸事故
英国Flixborough泄露爆炸事故一、事故描述本次爆炸事故发生在1974年6月1日下午, 一套环己烷氧化装置发生泄漏,泄漏物料形成的蒸气云发生爆炸,导致工厂内28人死亡、36人受伤,周围社区也有数百人受伤。
爆炸摧毁了工厂的控制室及临近的工艺设施。
这起灾难性的事故是由工艺系统的临时变更所引起的。
事故装置是生产尼龙的一个工段,通过氧化环己烷生产环己酮和环己醇混合物。
工艺过程包括六个串联的反应器,后一个反应器比前一个安装得低一些.物料依靠重力作用逐级流经下游每一个反应器。
图1是这些串级反应器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正常情况下.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是150℃和0.9MPa。
在事故发生两个月以前(同年3月27日),工厂发现第5级反应器有一道垂直的裂纹并出现渗漏,于是决定拆除该反应器进行维修。
为了继续维持工厂生产,决定用一条直径20in(500mm)的临时管道连接第4级和第6级反应器,临时管道与反应器之间用膨胀节相连接,并用脚手架支撑起临时管道,请参考图2。
执行上述改变时,工厂的机械工程师辞职离开了工厂,接替他的人还没有到位。
负责设计、安装临时管道的维修人员仅仅在车间的地板上用粉笔勾画出草图,就算完成了设计,没有经过详细的审查就安装成了图2所示的样子。
这些参与工作的维修人员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已经超出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在设计、安装该临时管道时,他们没有考虑压力条件下膨胀节承受的径向应力、管道和其中物料的质量以及物料在管道内流动时的振动情况。
1974年6月1日16点53分,临时管道上的膨胀节突然破裂,在极短时间内泄漏了约40t易燃的工艺物料,随即形成一个直径约100~200m的蒸气云团。
蒸气云与空气形成可燃性的混合物,被着火源引燃后发生爆炸。
爆炸造成附近控制室内的18名操作人员、现场的9名操作人员和1名送货司机死亡;大火燃烧了10天才扑灭。
如果事故发生在正常工作日,伤亡数字会更大,因为平时有200余人在工厂现场工作。
英国Nypro公司爆炸事故
英国N y p r o公司爆炸事故1974年6月1日16时许,英国NyPro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厂内28人死亡,36人受伤,厂外53人受伤。
损失达2.544亿美元。
一、工厂及生产过程简介英国傅立克斯镇(Flixborough)Nypro公司,位于英格兰中东部,占地约242811m2,员工约550人。
该公司为一以生产己内酰胺和硫酸铵肥料为主的工厂,且为英国仅有的一家“尼龙6”原料制造厂。
该厂成立于1964年,1967年完成第一套以酚为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为2万t/a。
该装置生产后不久即开始筹建第二套年产量为5万t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并以环己烷为原料,采用磷酸羟胺法,于1972年另建新车间开始该套装置的生产。
该公司主要生产车间有合成氨、发烟硫酸制造、空分、胺制造、氢制造。
环己烷车间包含了一串联式的6座氧化反应槽,以环己烷为原料制成己内酰胺。
其制造过程中,首先将环己烷在6个串联的氧化反应槽中,以辛酸盐(caprylicacid)为触媒,经空气氧化成环己酮和环己醇,再转变成己内酰胺。
反应后液体的成分是:94%(mol)的环己烷;6%(mol)的含有环己酮和环己醇及别的一些副产物。
正常情况下,此为液相反应。
温度为155度,压力为0.86MPa。
6座氧化反应槽以串联形式排列,氧化反应槽外壳为1.27cm厚的碳钢,以0.32cm厚的不锈钢为内衬。
为使前一氧化反应槽内氧化不完全的环己烷在下一氧化反应槽内继续氧化,两座氧化反应槽之间装设有72cm的溢流管,并用伸缩接头相连接,以防胀缩所产生的问题。
前后两座氧化槽之间有18cm的高度差,以使氧化反应槽内的液体可以凭自身重力流向下一氧化反应槽。
氧化反应槽内的空气和触媒都自槽顶以管子直接通入槽底。
槽内充满着高度约与溢流管同高的环己烷。
液面上端的气相则充满着环己烷、氮气和反应所残余的氧气。
气体可由氧化反应槽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后依次经过热交换器、冷却洗涤塔、吸收塔,最后至废气燃烧塔。
英国Nypro公司爆炸事故分析
英国Nypro公司爆炸事故分析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安全与环境》
【年(卷),期】2001(014)050
【摘要】1974年6月1日16时许,英国Nypro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厂内28人死亡,36人受伤,厂外53人受伤,损失达2.544亿美元。
【总页数】3页(P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86.1
【相关文献】
1.玉溪新兴钢铁公司10kV电压互感器爆炸事故分析 [J], 王前斌;罗化龙;沈俊轶
2.宏瑞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J], 于斌
3.美国威廉姆斯公司烯烃装置重沸器破裂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分析 [J], 唐彬[1];何琛[2]
4.Nypro公司看好中国市场 [J], LiuBL
5.大长径比油气管道空间爆炸事故分析--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8·7”稠油热采井口爆炸事故为例 [J], 张佑明;张华;秦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二恶英污染事故
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详细描叙ICMESA化工厂(Industrie Chimiche Meda Società)位于意大利米兰以北15 km的塞维索(Seveso)附近的一个小镇上,隶属于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Givaudan S.A.公司(该公司在1963年时为Roche集团所收购)。
该厂共有170名工人,主要生产化妆品和制药工业所需要的化工中间体。
1969年该厂开始生产一种名为2,4,5-三氯酚(TC P)的产品,它是一种用于合成除草剂的有毒的、不可燃烧的化学物质。
由于该厂生产TCP需要在150~160℃下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因而为2,3,7,8-TCDD等二恶英的生成创造了条件。
1976年7月10日,ICMESA化工厂的TBC(1,2, 3,4-四氯苯)加碱水解反应釜突然发生爆炸。
该反应釜的目的是使TBC经水解而形成制造TCP的中间体——2,4,5-三氯酚钠,由于反应放热失控,引起压力过高而导致安全阀失灵而形成爆炸。
由于当时釜内的压力高达4个大气压,温度高达250℃,包括反应原料、生成物以及二恶英杂质等在内的化学物质一起冲破了屋顶,冲入空中,形成一个污染云团,这个过程持续了约20分钟。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污染云团随着风速达5 m/s的东南风向下风向传送了约6 km,并沉降到面积约1,810英亩的区域内,污染范围涉及Seves o、Meda、Desio、Cesano Maderno以及另外7个属于米兰省的城市。
事故反生后,ICMESA化工厂立刻警告当地居民不要吃当地的农畜产品,同时声明爆炸泄露的污染物中可能含有T CP、碱性碳酸钠、溶剂以及其它不明有害物质。
7月12日,反应釜所在的建筑物被关闭。
7月13日,当地的小动物出现死亡;7月14日,当地的儿童出现皮肤红肿。
7月17日,当地卫生部门邀请米兰省立卫生和预防实验室主任Aldo Cavallaro教授对现场进行分析。
尽管当时二恶英还鲜为人知,但Aldo Cavallaro教授凭借其多年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经验,怀疑污染云团中含有的二恶英是造成动物死亡和儿童皮肤红肿的原因。
英国Nypro公司爆炸事故
英国Nypro公司爆炸事故(1974年6月1日16时许爆炸事故28人死亡)1974年6月1日16时许,英国NyPro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厂内28人死亡,36人受伤,厂外53人受伤。
损失达2.544亿美元。
一、工厂及生产过程简介英国傅立克斯镇(Flixborough)Nypro公司,位于英格兰中东部,占地约242811m2,员工约550人。
该公司为一以生产己内酰胺和硫酸铵肥料为主的工厂,且为英国仅有的一家“尼龙6”原料制造厂。
该厂成立于1964年,1967年完成第一套以酚为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为2万t/a。
该装置生产后不久即开始筹建第二套年产量为5万t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并以环己烷为原料,采用磷酸羟胺法,于1972年另建新车间开始该套装置的生产。
该公司主要生产车间有合成氨、发烟硫酸制造、空分、胺制造、氢制造。
环己烷车间包含了一串联式的6座氧化反应槽,以环己烷为原料制成己内酰胺。
其制造过程中,首先将环己烷在6个串联的氧化反应槽中,以辛酸盐(caprylicacid)为触媒,经空气氧化成环己酮和环己醇,再转变成己内酰胺。
反应后液体的成分是:94%(mol)的环己烷;6%(mol)的含有环己酮和环己醇及别的一些副产物。
正常情况下,此为液相反应。
温度为155度,压力为0.86MPa。
6座氧化反应槽以串联形式排列,氧化反应槽外壳为1.27cm 厚的碳钢,以0.32cm厚的不锈钢为内衬。
为使前一氧化反应槽内氧化不完全的环己烷在下一氧化反应槽内继续氧化,两座氧化反应槽之间装设有72cm的溢流管,并用伸缩接头相连接,以防胀缩所产生的问题。
前后两座氧化槽之间有18cm的高度差,以使氧化反应槽内的液体可以凭自身重力流向下一氧化反应槽。
氧化反应槽内的空气和触媒都自槽顶以管子直接通入槽底。
槽内充满着高度约与溢流管同高的环己烷。
液面上端的气相则充满着环己烷、氮气和反应所残余的氧气。
气体可由氧化反应槽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后依次经过热交换器、冷却洗涤塔、吸收塔,最后至废气燃烧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某己内酰胺公司爆炸事故调查报告1974年6月1日16时许,英国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厂内28人死亡,36人受伤,厂外53人受伤。
损失达2.544亿美元。
一、工厂及生产过程简介英国傅立克斯镇(Flixborough)某己内酰胺公司,位于英格兰中东部,占地约242811m2,员工约550人。
该公司为一以生产己内酰胺和硫酸铵肥料为主的工厂,且为英国仅有的一家“尼龙6”原料制造厂。
该厂成立于1964年,1967年完成第一套以酚为原料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为2万t/a。
该装置生产后不久即开始筹建第二套年产量为5万t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并以环己烷为原料,采用磷酸羟胺法,于1972年另建新车间开始该套装置的生产。
该公司主要生产车间有合成氨、发烟硫酸制造、空分、胺制造、氢制造。
环己烷车间包含了一串联式的6座氧化反应槽,以环己烷为原料制成己内酰胺。
其制造过程中,首先将环己烷在6个串联的氧化反应槽中,以辛酸盐(caprylic acid)为触媒,经空气氧化成环己酮和环己醇,再转变成己内酰胺。
反应后液体的成分是:94%(mol)的环己烷;6%(mol)的含有环己酮和环己醇及别的一些副产物。
正常情况下,此为液相反应。
温度为155度,压力为0.86MPa。
6座氧化反应槽以串联形式排列,氧化反应槽外壳为1.27cm厚的碳钢,以0.32cm厚的不锈钢为内衬。
为使前一氧化反应槽内氧化不完全的环己烷在下一氧化反应槽内继续氧化,两座氧化反应槽之间装设有72cm的溢流管,并用伸缩接头相连接,以防胀缩所产生的问题。
前后两座氧化槽之间有18cm的高度差,以使氧化反应槽内的液体可以凭自身重力流向下一氧化反应槽。
氧化反应槽内的空气和触媒都自槽顶以管子直接通入槽底。
槽内充满着高度约与溢流管同高的环己烷。
液面上端的气相则充满着环己烷、氮气和反应所残余的氧气。
气体可由氧化反应槽顶部的排气管排出后依次经过热交换器、冷却洗涤塔、吸收塔,最后至废气燃烧塔。
环己烷蒸气流经冷却洗涤塔和吸收塔时,被冷凝回收再利用。
装在氧化反应槽顶部的排气管为平衡各氧化反应槽之间的压力。
在排气管上还装设了一些安全设施,如安全泄压阀(若氧化反应槽压力超过所设定的1.08MPa时,安全泄压阀将开启,释放出氧化反应槽内的气体至废气燃烧塔,以维持压力稳定)、压力控制阀(在控制室内做操作调整,可以调节吸收塔内操作压力和废气燃烧塔的流量)、氧气含量自动测定仪[用以防止排气中含氧量达到可燃程度,若含氧量超过4%(mol),则联锁装置将自动关闭,防止空间进入氧化反应槽,并自动打开维持在1.18MPa的氮气,以控制反应过程中氧气含量]等。
二、事故经过1974年3月27日傍晚,反应系统中的5号氧化反应槽的碳钢外壳发现150cm长的裂纹,造成环己烷外泄,其原因为硝酸类物质产生的应力腐蚀。
值班人员向主管报告经同意后,开始降低反应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准备停车检验泄漏点。
经检验为氧化反应槽的内衬、外壳皆产生相当程度的破裂,不适合再参与反应过程,因此决定拆下5号氧化反应槽,以便检修。
翌日早上,经厂务会讨论后,厂长与相关技术人员认为停车检修需要3―6个月,而当时英国国内对于己内酰胺的需求甚急,不适合停工降低工厂产能,为了让该车间继续运行,决定将第5号氧化反应槽搬离,并在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连接一管线暂时以5座氧化反应槽维持生产。
在拆下5号氧化反应槽后,即进行修复工作。
在装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连接管线时,施工人员仅在现场地面上以粉笔画一简单的修复工程图样,并没有预先规划并绘制正规的设计工程图及必要的工程应力详细核算。
现场以鹰架支撑管子。
两氧化反应槽间因有高度差(约相差35.5cm),故以三曲旁通管作为两氧化反应槽间的连接管,而原来氧化反应槽出口处的伸缩接头管径为72cm,但当时厂内只有管径为51cm的管线可用。
施工人员经大概的计算后,认为51cM管线尚可提供反应时所需的流量,并以直管计算压力后得知其反应亦可承受操作时的压力,决定以此管取代之。
三曲旁通管仅以分成四点的鹰架支撑着,结构上并不坚固。
于3月30日2时完成全部修复作业。
修复后经试漏检测即恢复生产。
但到5月29日又发现泄漏。
其位置为下部液面计处。
于是将整个反应系统的压力降低至0.15MPa,并降低温度使之冷却,停工2天执行部分修复工作。
于6月1日4时再度开工。
不久环己烷的循环部分又发生泄漏,因此停止加热,再度进行修补,至早上5时才开工。
在6月1日7时换班时,值班主管对压力情况未对下一班值班人员交代清楚,因此值班人员并未注意压力变化情况。
到6月1日下午,开始有可燃性气体外泄,但并无人员警觉或注意到。
将近16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并向外扩散。
2分钟后,可能在氢气2车间遇点火源着火,随即发生了爆炸。
环己烷蒸气云的爆炸造成2个替代的伸缩接头受不当的外力引起破裂挫曲,而连接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的三曲管因爆炸而扭曲成“<”形掉落在地面。
由此可以推断出2个替代的伸缩接头受不了当时的外力引起破裂弯曲,造成容器内环己烷大量外泄。
三、事故造成的影响临时配管内的部分流体通过裂口喷到外面,管内的环己烷的压力迅速减小而失去了平衡状态(环己烷的沸点为80.8度),变成瞬间的过热状态(液温比该时压力下的沸点高的状态)。
过热状态的液体极不稳定,在液体内产生无数沸腾中心,其气泡迅速生长时,配管内的液体剧裂膨胀,两次产生冲击内压,波纹管的裂口扩大,使配管的一端脱离反应槽,管内的液体边沸腾边喷出管口,因配管受到喷射的反作用,最后从反应槽上完全脱离下来。
侧壁开口之后,不久发生了蒸气爆炸,反应槽内的环己烷(50t)随同其蒸气一起从开口部呈液滴状猛烈地喷出。
根据计算,至少有全液量的42%的环己烷蒸发了(膨胀到原体积的113倍),同时大量的液滴变成喷雾状向外喷出。
根据计算,从临时配管排放到大气中的蒸气,至少有43t以上。
专家根据爆炸的情况,推算出此次环己烷的蒸气云爆炸的威力相当于约20吨TNT 炸药爆炸当量。
环己烷泄漏在空气中后燃烧,估计蒸气云扩散笼罩范围为一直径600m,高300m的1600度高温气体半圆球。
爆炸前有目击者曾听到异常的声音,随即发生爆炸,大火笼罩全厂。
火柱和烟雾高达160m,50km外也能听到爆炸声。
当时正在厂内工作的人员,有28人死亡(其中18人死于非防爆的控制室内),36人受伤。
厂区周围6km范围内亦有53人受伤,另有百余人受轻伤。
厂内设备几乎完全损毁,另有1821栋房屋和167家商店及工厂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估计损失达2.544亿美元。
四、灾害事故原因探讨由于工厂管理的不良、人员操作的失误及设备安置的错误,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这次灾难的发生。
该起事故原因归纳如下:(1)维修过程无详细的规划查出5号氧化反应槽破裂需维修后,连接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的管线的设计,并不是经由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整个设计图是用粉笔简略地画在现场的地上。
氧化反应槽出口部分的法兰原应配装72cm管线,却以51cm管线代替,且对于此旁通管既未作强度计算,也未实施耐压检验。
由事故发生后旁通管弯曲成“<”状掉落,究其原因是旁通管的安装不够完好。
依英国国家标准规定,为了使伸缩管能在管轴方向伸缩,应安装饰缩接头;为防止因内部流体压力所产生的轴向移动,应在伸缩管附近对伸缩接头加以固定。
但是该厂并没有按照标准正确地作业。
(2)工厂的人事管理及生产工艺修改管理不良根据调查,事故发生前公司内有一位总工程师离职,职务空缺后并没有人员填补这一职位。
在移除5号氧化反应槽后进行4号、6号氧化反应槽暂时性连接工程时,这一职位空缺情况已经影响工艺修改。
在执行改善工程前,应先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以确保基本过程整体设计没有被改变或破坏。
缺乏有经验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这是事故发生的祸因之一。
如果该厂没有工艺修改管理制度的话,修改前专家评估小组必会先查看有关法规、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资料,然后才会订立安全的具体方案,不至于因总工程师的离职而有考虑不周之憾,以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工艺修改管理制度的欠缺是此起事故的关键因素。
(3)值班人员交代不清爆炸前,6月1日上午曾有―次换班,但上班值班主管并没对下一值班人员交代凌晨泄漏修补情况,以至于值班人员不了解情况,而造成疏于查巡修补后的设备。
(4)测漏时压力设定不足在修复后使用0.39MPa的氮气进行试漏时发现有泄漏,进行部分焊接修补,再以0.88MPa的氮气压力试漏确定无泄漏,于4月1日再度运转。
但是,依据英国标准规定,泄漏试验应以设计压力的1.3倍以上的压力进行水压试验。
如果该厂当时使用1.18MPa以上的压力试验,必然会立即发现缺陷处,这场事故或许能防患于末然。
再者,如果现场不能做水压试验时,亦可用气压试验代替,但是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应有妥善的防范措施。
(5)不锈钢管产生锌脆化现象化工厂锌的来源一般为镀锌钢料(如栏杆、阶梯、通道等),或是广泛用于保温材料的镀锌铁丝。
当不锈钢管受到应力(0.57MPa)和高温时,不用直接接触,只要附近有含锌物质就会导致锌的脆化现象,使不锈钢突然失效。
因此,当不锈钢材料受到相当高温时,不锈钢表面应仔细检查或酸洗。
该起事故发生后,在事故现场收集到不锈钢管发现有锌脆化表面龟裂现象,经研究,判断为与分离器连接的21cm不锈钢管线因锌产生脆化而发生龟裂。
(6)硝酸盐腐蚀反应槽对碳钢最具侵蚀性的物质为硝酸盐与碱性化合物。
当碳钢与上述可溶性盐类接触时,其硝酸根离子应当保持在100ppm以下,否则当金属表面温度超过50℃,可溶性盐类会被结晶析出而导致应力腐蚀。
经专家鉴定,5号氧化反应槽外壳的裂纹是由硝酸盐产生的应力腐蚀所致。
当发现5号氧化反应槽有裂纹时,未对其它氧化反应槽进行检查,同时也未探究其裂纹原因并采取措施。
(7)厂区建筑物、设备的配置不良死亡28人中有18人死于控制室内,因为该厂控制室、实验室、办公室等皆位于爆炸中心点的附近,且控制室是小木屋构造,而并非耐爆结构,造成爆炸区附近被完全摧毁,人员死伤严重。
(8)该厂储存过多的危险性可燃物质该厂事故当时储存着1500m3环己烷、300m3石脑油、50m3甲苯、120m3苯、2046m3汽油。
该厂经过许可的危险物质储存量仅有32m3石脑油、6.8m3汽油,但该厂却储存着大量未获批准储存的危险物质,这些物质也是爆炸后造成连续10天大火的主要原因。
(9)氮气的供应不足该厂某些生产过程安全的保障有赖于供给足够的氮气。
但事故后调查资料显示,环己烷氧化系统再次开车操作常受氮气供应不足而停顿,其原因是该厂本身氮气的产能不足,又无足够的氮气储存设备,需要厂外的供应补充。
因此,工厂本身具有足够的氮气生产设备,或有足够的安全可靠的氮气储存设备,才可能维持厂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