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黑色1家族”简论
从《铸剑》黑衣人形象透视鲁迅的美学理想
从《铸剑》黑衣人形象透视鲁迅的美学理想作者:蔡白薇来源:《卷宗》2012年第08期摘要:鲁迅是真正的勇士,勇士的反叛形象是他一个重要的美学理想。
本文将以《铸剑》中的黑衣人为例,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其他作品中相似的形象作比较,探究鲁迅美学理想的一部分内容。
关键词:鲁迅;《铸剑》;黑衣人;美学理想鲁迅小说《铸剑》收录于《故事新编》中,作者于1926年10月在厦门动笔,于1927年4月在广州脱稿。
在这之前,鲁迅经历了“五川”运动和“三一八”惨案的战斗洗礼,将他当时众多的心境倾注于《铸剑》中。
鲁迅还曾将“宴之敖”作为笔名,由此可见,宴之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鲁迅,而鲁迅也将一部分美学理想渗入到了宴之敖的骨子里。
一、外貌描写在《铸剑》中对“黑衣人”的外貌描写有三处。
第一处是眉间尺第一次在大街上遇到宴之敖,宴之敖帮他解围。
第二次是奴才在国王面前对他的外貌描述,第三次是国王、王后、大臣们等眼见的宴之敖。
“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
”“那是一个黑瘦的,乞丐似的男子。
穿一身青衣,背着一个圆圆的青包裹。
”“那个人的衣服确是青的,须眉头发都黑;瘦得颧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出来。
”总结这三次的外貌描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黑”、“瘦”。
“黑”是一种冷色调,是神秘、坚决、孤傲的象征。
眉间尺性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母亲早就料到他难以成大事。
在他因地痞流氓的生事而错失了一次刺杀王的机会后,宴之敖就像是母亲派来的神秘使者。
他不但为眉间尺解了围,让他从流氓手中得脱,而且他还要帮眉间尺报仇。
他甚至知道一切有关眉间尺和他父亲的事。
他天神般的出现、未知的身世、无所不知的能力,处处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而“黑”正衬托了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形象。
“黑”又是一种无法质疑,无法改变的颜色,这和宴之敖的坚决相呼应。
当他要取眉间尺项上人头时,坚决如铁;当他看到沸鼎中眉间尺的头拼不过王的头时,他砍下了自己的头,从从容容。
汉语言当现代文学论文选题
汉语言当代现代文学第一部分(1~~44)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故事新编》2.论鲁迅创作于西方现代文学3.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4.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5.《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6.《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或《茶馆》人物论7.《我与地坛》文本细读8.论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9.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10.戴望舒诗歌研究11.卞之琳诗歌研究12.何其芳诗歌研究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13.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14.张爱玲小说研究15.孙犁小说研究16.汪曾祺小说研究17.论穆旦的诗18.论钱钟书《围城》19.论贾平凹的散文20.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21.论余秋雨的散文22.论余华的小说23.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24.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25.舒婷诗作简析26.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27.评王安忆的《长恨歌》28.评铁凝《玫瑰门》29.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30.论王朔的《动物凶猛》31.论韩东的诗歌写作32.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33.我读海子的诗33.昌耀诗歌研究34.重读寻根小说35.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2.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36.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37.阿来小树的叙事艺术38.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想象39.90后小说研究40.网络文学之我见41.生态文学研究42.新市民小说研究43.官场小说研究44.新世纪文学审美形态研第二部分(1~~83)1.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2.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3.论阿Q性格4.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5.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6.论左拉对矛盾小说创作的影响7.论里尔克对冯至诗歌的影响8.论冰心体9.论曹禺的《雷雨》10.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11.论丰子恺的散文创作12.论中国现代学者散文13.论戴望舒的诗14.论徐志摩的诗15.论绘画对艾青诗歌创作的影响16.论感觉派17.论钱钟书的《围城》18.论上海文化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19.论满族文化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影响20.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21.论海派22.论京派22.论九叶诗人24论孤岛文学25.论解放区的文学创作26.论“赵树理方向”27.论老舍的《茶馆》28.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9.论寻根文学思潮30.论新写实小说31.论新历史文学32.论朦胧诗33.论北岛的诗歌创作34.论舒婷的诗歌创作35.论任洪渊的诗歌创作36.论晚生代小说创作37.论杨朔散文的意境38.论刘白羽散文的“激流勇进之美”39.论秦牧散文的联想40.论“文革”小说41.论样板戏42.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轨迹43.论建国后十七年的革命传奇小说44.论《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45.论郭小川诗歌中的“叛徒”形象46.论知青小说的演进历程47.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蕴48.论巴金的《随想录》49.论鲁迅对高晓声小说创作的影响50.论杨绛的《洗澡》51.论余秋雨的文化散文52.论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53.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54.论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55.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道路56.论台湾乡土文学57.论中国古代诗歌对余光中诗歌创作的影响58.论王蒙小说的语言艺术59.论余华的小说60.论汪曾祺小说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贡献61.论王蒙对新时期小说创作的贡献62.论存在主义思潮对中国作家的影响63.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64.论“广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65.论沈东子的小说创作66.论新时期的女性小说67.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68.论楚骚传统对湖南作家的影响69.论三秦文化对陕西作家群的影响70、试论沈从文湘西题材作品的情调71、论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72、鲁迅《狂人日记》的外来影响及创新73觉新形象的典型意义74、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成就75、试论萧红乡土小说的特色76、论夏衍戏剧的抒情特色77、试谈高晓声作品的艺术特色78、《陈毅市长》的戏剧结构79、试论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80、《围城》的艺术成就81、试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长子”现象82、新写实小说作家/艺术风格研究83、现代白话新诗的艺术流变第三部分(1~~133)1.梁启超文学观的时代意义2.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研究3.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4.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5.论鲁迅小说的“立人”思想6.论《祝福》的艺术特征7.论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8.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9.近现代报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10.论近代翻译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11.胡适《尝试集》与中国新诗12.论周作人对新文学的理论贡献13.论郭沫若《女神》对新诗的影响14.论郭沫若诗歌创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15.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色彩16.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17.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创作18.论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特色19.《新青年》研究述评20.“小诗”派研究21.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22.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现实文学主义的贡献23.论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24.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25.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26.论闻一多的新诗理论贡献31.论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及其对新诗创作的贡献32.论茅盾的早行与学者散文73.知青小说”小说综论74.评王安忆的小说75.张承志小说研究76.论堪容小说中的知识女性77.鲁迅、赵树理、高晓声研究78.论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征79.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80.阿城小说的语言特点81.王朔现象研究82.韩少功小说论83.评铁凝的小说84.论池莉与“新市民”小说85.评陈中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86.论《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87.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88.论邓友梅的京味小说89.论冯骥才的津味小说90.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91.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研究92.评刘醒龙的小说93.评苏童的“新历史”小说94.评迟子建的小说95.余华小说论96.评方方小说论97.论汪曾祺短篇小说风格研究98.严歌苓的小说99.平凡的世界》里的平凡人生100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101.王蒙小说的创新意识102.20世纪90年代先锋小说103.刘恒小说的生命意识104.金庸的武侠小说105.余光中诗歌艺术106.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107.史铁生的小说创作108.重评“样板戏”109.论食指诗歌的意义110北岛诗歌的悲剧性英雄气质111.论舒婷诗歌的抒情艺术112.评顾城的诗113.论海子的诗114.文革地下文学的文学价值115.论朦胧诗的审美特征116.论“第三代诗歌”的审美特征117.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军旅小说118.论20世纪90年代新代小说119.试论新世纪文学中的苦难描写120.当代探索戏剧论析121.网络文学现代发展初探122.新诗诗论研究123.河南新文学简论124.徐玉诺诗歌研究125.于庚虞研究126.丰村简论127.苏金三诗歌略论128.师陀戏剧创作论129.李准农村小说研究130.张一弓创作论131.阎连科论132河南现代文学批评研究133.河南现代报刊与文发展研2期小说33.《子夜》的结构特征34.《家》中人物分析3 论老舍小说的人物类型36.比较老舍与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差异37.论老舍小说的京味风格38.论曹禺话剧中的人物形象(周朴园、周繁漪、仇虎、陈白露)39.论新感觉派小说对都市社会的表现40.论戴望舒诗作《雨巷》的艺术特征41.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艺术特征42.论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43.论周作人、林语堂散文的闲适特征44.论20世纪30年代文学中的京派与海派之争45.论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征46.论沈从文小说的乡下人视角47.论张恨水的言情小说48.九叶派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49.论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50.论艾青诗歌意想系统及其意义51.论艾青诗歌艺术风格52.《财主的儿女们》的艺术特征53.论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54.论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艺术特征55.论张爱玲小说与市民文学56.论小说《围城》的思想和艺术57.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新农民形象研究58.论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59.论孙犁小说的抒情艺术60.论新歌剧《白毛女》61.论李季和延安时期的叙事体民歌创作62.论梁斌的《红旗谱》的民族风格特色63.论《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或梁三老汉形象64.杨沫的《青春之歌》及其“讨论”研究65.当代“政治抒情诗”重评66.论刘绍裳的“乡土文学”67.谈孙犁的散文创作68.论杨朔散文创作69.秦牧散文风格论70.董桥散文略论71.论余秋雨文化散文72.张中。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黑色意象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黑色意象许慎《说文解字》曰:“黑,火所熏之色也。
”从“黑”字的小篆体看,上面是“囱”的古体字,即烟囱,下面是“炎”,即火字,两组组合起来形成“黑”字,原指物质经过焚烧出烟后所熏染过的颜色,是一种暗沉、无亮光度的色泽。
在中国传统的“五色论”中,黑色属水,对应北方和冬季,“是中国古代史上单色崇拜时间最长以及含义多元化的一种色彩”。
黑色是鲁迅作品中的基调,“黑的夜”、“黑的山”、“黑暗的闸门”、“黑暗的地母”、“惊人的真的大黑暗”等字眼反复在鲁迅的笔下出现。
具体而言,黑色在鲁迅小说中具有多重的修辞内涵。
(一)黑色被用于形容天色、夜色、山色、街色以及室内的明暗程度,即被用来修饰空间所呈现的色度,与“铁屋子”、“高墙”意象相连接。
中国传统观念中用“熙”描述大自然中光线的阴沉度,泛指长时间黯然深邃与神秘的色调,即“黑,晦也。
如晦冥时色也。
”(《释名》)黑色的色感包括原始、蒙昧、恐惧、罪恶、荒谬等,因而黑色是--种意蕴深厚、内敛、大气的冷色调。
鲁迅擅于用黑色来渲染环境,“晴明的闹市,黑暗的夜……”(《伤逝》)、“淡黑的起伏的连山”(《社戏》)、“还没有走完高粱田,天色已经昏黑”(《奔月》)等。
黑色在鲁迅的小说中不仅用来描摹具体的空间环境,更用来营造一种压抑、沉闷、逼仄的氛围。
以“昏黑”一词为例,“昏”指天刚黑的时候,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种过渡色,形容黯淡模糊的黑色,有一种万物因失去自然光照而暗沉、视界因失去自然光源而浑然的感觉。
唐代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诗句。
鲁迅在《伤逝》一文中连续三次重复使用了“昏黑”这一词语:“待到回家,大概已经昏黑.”“就在这样一个昏黑的晚上,我照常没精打采地回来.”。
“我似乎被周围所排挤,奔到院子中间,有昏黑在我的周围.”第一句中的“昏黑”使用的是该词语的自然意义,用于时间时刻)的交代。
第二句中的“昏黑”具有主观色彩,生活的繁琐和负担消磨了“我”和子君当初义无反顾追求爱情而“出走”的决心,昏黑的氛围似乎正是为了衬托眼下一团乱麻的生活和沮丧空虚的内心。
黑与白的结合——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分析
黑与白的结合——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分析[摘要]鲁迅的小说中很多形象都具有黑白木刻似的造型特征,这一点体现了“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甚至可以说,黑白木刻的造型特征丰富了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体现了他全部的人生感悟和艺术追求。
[关键词]人物形象环境黑白色彩评析很久以来,有许多专家学者对鲁迅小说艺术形象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与研究,总结了许多的特点。
但是,鲁迅小说中的另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艺术形象带着浓郁的黑白木刻的神韵,却无人研究。
这应该说是鲁迅小说研究中的一大缺憾。
黑白木刻似的造型效果构成着鲁迅所塑造的小说形象系列的显著特色,形成了鲁迅小说形象特有的风格。
有学者在分析鲁迅塑造的文学形象的艺术特色的时候,提出了“色彩美”,认为鲁迅在艺术创作中以色彩铺陈弥补白描技法的局限,并认为鲁迅的艺术追求是用特定的色彩词准确地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造成人们的美感愉悦,并列举了一些例子。
统观鲁迅全部小说得到这样的印象:作为艺术大师,鲁迅利用颜色塑造形象时,最擅长而且最成功的是对黑与白的调度和运用。
一、黑白色彩中表现人物的特征《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小说通过“狂人”的独特感知描绘出一幅“吃人”社会的时代画面,阴冷的世界溢出如磐的黑暗与邪恶。
整篇小说就沉浸在这样一种色调之中:基调是黑。
一片漆黑的基调之上又醒目地跳着白,除了有使黑暗更加阴晦凄厉的惨淡月光,还有“白厉厉地排着”的“吃人”的家伙的牙齿,“白而且硬”的黄鱼的眼睛。
漆黑的背景下,这些白的面积极小,却因对比强烈而特别的刺激,令人触目惊心。
黑白对比产生的强烈的表情性,使小说在对黑暗社会吃人特质的深刻揭示方面产生了独特的效果。
与《狂人日记》相比,小说《药》涉及的色彩较丰富一些。
有兵卒号衣上镶边的暗红,丁字街头破匾上的金,荷叶的碧绿,人血馒头的鲜红,破灯笼的红红白白以及人物绰号“红眼睛”的红等等。
这些色彩词的出现,有的是叙述的需要,有的是小点缀,有的则是画龙时所点之睛。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作业参考选题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动/形+介词+名词”格式的短语性质
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的形象和灵魂
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
《女神》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
新诗歌运动的丰碑——《女神》
试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
史、剧、诗的完美结合——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
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
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
《繁星》、《春水》简论
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性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商务活动中语言文字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作业参考选题
———————————————————————————————— 作者:
———————————————————————————————— 日期:
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作业参考选题
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论鲁迅小说中的色彩意象——以《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为例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8年6期总第419期论鲁迅小说中的色彩意象———以《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为例张童浙江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摘要:鲁迅的小说具有丰富的色彩意象,三部小说集《呐喊》《仿徨》《故事新编》中的色彩意象丰富。
黑白对比分明,清冷硬朗,带着浓郁的木刻版画的神韵,又明显具有自我形象和主体精神的投射;而色彩的运用热烈绚烂,极具梦幻气质。
色彩的巧设给整个作品系统笼罩上了一层古拙原始的情味,内蕴着刚烈的力量,从中亦可窥见鲁迅独异的审美观、精神气质和文化反思向度。
关键词:鲁迅小说色彩意象审美观作者简介:张童,女,文学博士,浙江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
鲁迅作品中存在很多意蕴繁蕤的单位意象,譬如具有压抑感和冲击力的“铁屋子”、孤独的“狼”、暗夜里的“猫头鹰”等,乃至“游子归乡”、“看与被看”等具有鲜明原型特征意味的场景,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意象。
因其凝聚着鲁迅独特之生命体悟,既具哲理内核又显艺术灵光。
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仿徨》《故事新编》,五百多次出现描述性的色彩词语①。
小说中的黑白对比分明,具有自我形象和主体精神的投射;而部分彩色的运用热烈绚烂,极具梦幻气质。
作为一位偏于主观的作家,他注重主观思想和个体心灵体验,化繁就简着墨于自己意念中的单纯色,构成自己艺术世界中独特的色彩意象,从中亦可窥见鲁迅独异的审美观和精神气质。
一、黑、白单纯色的运用与主体精神的投射鲁迅小说中的黑色蕴涵独特的个体精神体验,是进入鲁迅思想世界的症侯之一。
他作品中常弥漫一种“黑”的氛围。
这种“黑”有时表现为实体的“黑”色,也有借助“夜”的意象,渲染出“黑”的心理氛围。
鲁迅自身的外貌,非常接近笔下的“黑色人”。
他“身材不高,皮肤带浅黑色,目光明亮而温煦”,“漆黑的髭须。
”②画家陶元庆画的鲁迅像,还有曹白所作的木刻《鲁迅像》,那黑色的色彩、线条,尤其那黑色的短发和髭须形象逼真。
身形瘦削,须眉浓黑,怒发冲冠,双眼炯炯有光,鲁迅自身的形象与小说《孤独者》的主人公魏连殳颇为相似,二者的生活经历同样颇多吻合处。
汉语语言文学经典论文题目大全
过人口总体内各个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的“消耗——生产——再消耗——再生产”的过程实现其再生。
人力资源的再生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及要求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写作内容及要求1、毕业论文总原则:①毕业论文是毕业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和构思,资料参考,内容撰写,修改审定,打印成册,宣读答辩等内容。
②毕业论文的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戒假、大、空。
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论文课题完成8千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内容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要求,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个性鲜明。
③在选题上,要求学生不要求全求大,论题要适中。
题目大了,论述不详,不能全面概括,学生驾驭不了;题目小了,内容无法展开,几百字就写不下去了,论述不充分,势必贫乏单薄。
④从撰写论文始,要求学生与指导教师沟通探讨,确定选题内容,把握好方向。
选题确定后,要拟定出论文提纲,再交由指导教师进一步审定,避免从一开始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
⑤答辩时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掌握好语速节奏,语言清晰,表述准确,答辩简洁、流畅。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语言学方面:10个1"对立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现代汉语方面:29个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11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2汉字和汉文化13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14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15部件研究16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17如何整理异体字18如何整理异性词18规范汉字的研究19 汉字的前途20"修辞与语境"浅谈2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2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23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2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2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26谈"成语的活用"27谈"叠用句"28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29 谈"比喻"古代汉语方面:10个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28个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 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22《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汇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参考选题(1)一、文艺理论试评方方的小说试评池莉的小说试评先锋派的文学当代文学与现实主义论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通俗文学漫谈试论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儒道文学观之比较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知音的审美赏评方法试论韩愈的文体革新理论白居易诗论与司空图诗论比较明代”真诗在民间"的提出及其影响中国古代风格论概述说”意境”也谈无言之美-----——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开去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现实主义新论现代主义新论优美的实质与特征崇高的实质与特征中西方悲剧结局的心理效应贾宝玉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意境”与”典型”的比较研究中西悲剧观比较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研究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论论审美距离审美共鸣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研究自然主义新探简论形式美略论当代中国艺术的审美风格自然美的欣赏及其美育价值审美知觉的特点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美的规律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示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评现代文学中的隐瞒化倾向文艺批评的功用价值论中西文艺批评方法比较次字的词性研究略论”了1”和”了2”的区别与辩论还、又、也的功能比较“名+名”语法小类试析试论汉语概数表示法的多样性谈谈状语的非常规位置及其作用中学生作文中一种常见的语法错误简析试谈中学教材中的长句教学中学生作文中复句作用情况的调查10.语法知识在作文批改中的运用(体会)11.某某地方人怎样学习普通话(提示:主要从语音的声、韵、调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并提出辩正方音的有效方法)12.试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示:一般语文教学存在重写作能力轻口语能力培养的倾向,如何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采取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做过哪些尝试,效果及规律)1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分析(提示:中学语文教学存在重文学轻语言倾向,语言分析往往孤立进行,如何综合内容及篇章进行语言分析,分析要领及原则是什么?试以具体的课文分析为例,展开具体论述)14.文学语言的规范与变异(提示: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运用往往不合一般语法,这些超出常规现象有些是积极的修辞现象(变异),有些是消极的语病(不规范),如何确立和运用区分变异和语病的标准?请搜集具体语言材料加以分析论述)15.人民日报中的语言失误分析(提示:搜集报中字、语、句等语言失误现象并进行分析,也可就其他某一较有影响的报刊搜集材料而分析(题目作相应改动)三、古代文学如何评价唐代边塞诗?论唐人七绝的艺术成就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论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艺术成就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李贺诗歌对唐诗风格转变之影响探索试谈建安诗歌中的山水景物诗陶渊明诗歌中的玄风理趣10.南北朝乐府不同论11.大小谢山水诗不同论12.读元杂剧中水浒戏思想和艺术13.论宋代的爱国诗14.汉代楚歌诗简论15.《史记》与《汉书》的比较研究16.论《史记》史传文的艺术价值17.论晚清宋诗运动18.”同光体诗"的评价19.论晚清”中晚唐诗派”20.王鹏运诗歌论21.论晚清”诗界革命派"的诗23.元杂剧研究(可在其中定小题)24.论范成大的使金诗25.论辛弃疾词26.试探江西诗派27.论陆游的爱国诗28.谈谈《水浒传》中的招安29.试谈《西游记》主题30.《聊斋志异》中的妇女形象31.《红楼梦》人物论(可任选其中一个人物)32.论《左传》的成书时代33.论司马迁的世界观34.汉赋的艺术价值35.谈《诗经》中的爱国主义诗篇36.论汉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诗37.论建安诗歌为我国抒情诗发展奠定了情景相生的基本特征38.论建安诗歌由质朴趋向华丽的发展39.曹操诗歌如何描写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40.论曹丕诗歌的语言特色41.论曹植的宴游诗42.论阮籍《咏怀诗》的言、象、意43.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想象44.论陶渊明的《饮酒》诗45.论陶渊明描写动乱现实的艺术特色46。
以《呐喊》《彷徨》为例浅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类型.doc
以《呐喊》《彷徨》为例浅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类型1917--1949年的中国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国民处于水生火热中。
民国的建立并没有给国民带来希望,封建因子仍然主宰着一切。
浙江绍兴人周树人以"鲁迅"为笔名,弃医从文,用笔作斗争,他要通过文字的力量,以唤醒国民,拯救国家。
1923年8月出版的《呐喊》和1926年8月出版的《彷徨》是鲁迅最著名的小说集,两本集子合起来共有25篇小说,细细品读,会发现篇篇都是精彩的白话文小说。
概括来讲,鲁迅小说的人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和反抗者。
一、持强凌弱的施暴者持强凌弱的施暴者在小说中屡见不鲜,暂且不谈所谓的最大施暴者--封建制度,就谈谈实实在在的人。
如果说《药》中华小栓的死是因为他的痨病,那么夏瑜就是让施暴者活活整死的。
刽子手康大叔和管牢的阿义等人对他进行搜刮和拷打,店里的人议论、笑话、诅咒他。
当时革命者的困境显而易见,施暴者的残忍也让我们不寒而栗。
康大叔、阿义等人肯定不是最高层的施暴者,可恶的是低层的施暴者却越来越猖狂。
四铭是个虚伪的知识分子,也是无形的施暴者。
被人骂作"恶毒妇"的他因为"咯吱咯吱"这一句流氓话也买了一块肥皂,倒是四铭太太揭穿了他的不良居心。
他和流氓无异,只是道德的约束让他不能肆无忌惮地表达淫念,有千千万万这样道貌岸然的施暴者生存着,杀伤力更严重。
一向严肃的鲁迅在《肥皂》中用了黑色幽默,"咯吱咯吱",不禁让人发笑。
《长明灯》的施暴者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残忍,稍微进步一点的人便会给他们无情地"除去",就像想要灭掉长明灯的"疯子"。
鲁迅对于施暴者是带着憎恨的感情,这种人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面,为所欲为,根本不本会想着拯救中国,甚至只记挂着别人对自己的臣服。
他们就像毒瘤,留着贻害无穷,救中国必须把他们剜去。
二、恨铁不成钢的受害者对于施暴者,永远是憎恨的;对于受害者,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考选题目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考选题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原题修订或补充题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现实题材相和构思小说的创作基调和艺术风格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或者农民形象鲁迅小说创作题材的变化从《阿Q正传》、《示众》等作品来谈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鲁迅小说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构思论鲁迅《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就《在酒楼上》的描写文字,解说“鲁迅气氛”的创造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鲁迅小说中“黑色家族”的创造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茅盾《子夜》的史诗性和社会剖析特点论曹禺《雷雨》中人物形象的新认识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论《雷雨》中蘩漪与《日出》中的陈白露形象比较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层面,探讨《骆驼祥子》的创作视点和艺术深度试论曹禺笔下的妇女形象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他笔下的两个世界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从诗化小说和语言的角度,看沈从文的《边城》论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及牧歌情调从少数民族作家的角度,探讨老舍、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底蕴论沈从文小说的都市题材和湘西题材的特点张爱玲小说对人生的观察角度和艺术视点论张爱玲的《金锁记》及曹七巧形象《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人物形象与艺术格局之异同论张爱玲女性题材的特点汪曾祺的小说的散文化特征论张爱玲女性题材与王安忆女性题材的比较王安忆《长恨歌》中的都市与女性的关系论穆旦的诗从先锋到世俗:余华小说创作过程的变化论钱钟书《围城》的人物形象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与高邮,莫言与高密)论贾平凹的散文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意象和诗情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从《我与地坛》看史铁生散文的叙事风格余华的小说的风格的转变——从《现实一种》到《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论余华的先锋派小说的特点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创作论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朦胧诗群体探微论舒婷的诗作闻一多、徐志摩诗歌创作比较观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艾青诗的爱国情怀与民族忧患意识评王安忆的《长恨歌》曹禺剧作的诗意特征(可分别论述其不同作品);王安忆《长恨歌》中王琦瑶与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比较分析《雷雨》人物的性格内涵评王安忆女性题材小说的特点《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人物论与比较观论王朔的《动物凶猛》《茶馆》的主题与艺术成就论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汉语言文学》论文选题指导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一、毕业论文项目构成见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的有关部分。
二、对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论文中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
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教材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涉外论文要附外文资料目录。
三、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1.纸型及页边距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
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
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35mm,地脚(下)30mm,订口(左)27mm,翻口(右)27mm。
2.版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封面:统一做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排在第一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
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
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
同时,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注释内容,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
倔强的黑色之魂_论鲁迅小说中的_黑色家族_
2009年2月第12卷第1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 fX i an Un i v ersity o fA rts and Sc ience(Socia l Sciences Ed ition)Feb .2009V o.l 12N o .1 收稿日期:2008-08-26作者简介:马彦峰(1983 ),男,陕西榆林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钟海波(1965 ),男,陕西子洲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倔强的黑色之魂论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马彦峰,钟海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摘 要:鲁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大批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典型。
其中有一些个体形象,鲁迅运用色彩中鲜明的黑色对其做了生动有力的刻画,透过!黑色∀之象征寓意表达自己特有的思想和情感。
此类黑色个体即!黑色家族∀,在鲁迅的全部作品中构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就!黑色家族∀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个体予以分析,进而对鲁迅的!黑色家族∀创作意蕴予以浅探。
关键词:鲁迅;色彩;黑色家族;象征中图分类号:I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7X (2009)01-0040-03一、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鲁迅有深厚的艺术素养。
他十分热爱美术,这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
他的小说无论写景状物还是描写人物,颇为讲究色彩效果,十分注重色彩美学。
在#故乡∃#祝福∃中富于色彩的形容词成为作者描写景物和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色彩词语的变化搭配,不但增强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也使表达对象的特点鲜明突出,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
鲁迅在运用黑色时赋予的新的内涵。
在他小说中有一个!黑色人∀系列,其鲜明的艺术特点是其外表是黑色的,故我们姑且称之为!黑色家族∀。
他们是宴之敖、禹、过客、魏连殳、墨翟、羿等人物形象。
其中#铸剑∃中的宴之敖,#理水∃中的禹,还有#过客∃里面的过客,都是!黑色家族∀中特征鲜明、意义深刻的人物。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语言学方面:“对方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说汉语的音节说同音词说同义词说汉语的词类划分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汉语的借词现代汉语方面: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XX作家(或XX作品)语言研究网络汉语研究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动/形+介词+名词”格式的短语性质汉语的优点和缺点汉字和汉文化现代汉字学研究内容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部件研究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如何整理异体字如何整理异性词规范汉字的研究汉字的前途“修辞与语境”浅谈“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做到“准确朴实”谈词语的“巧妙配合”谈“成语的活用”谈“叠用句”谈“四音节语音段落”谈“比喻”商务活动中语言文学应用的问题及对策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的利弊分析合成词“动+名+结构的归类问题教学体态语的应用原则汉语副词的分类归属当代语言应用中的缩略语略论当前汉字使用中的繁简并行问题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语法中的语义因素“是”字用法研究语用与语法的关系新兴词缀研究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新兴辞格研究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方言现象专题报告代词的语用研究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助动词的语用研究时下新词描写句型的语用研究语气词的语用研究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古代汉语方面: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学习音韵的心得综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分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 古代汉话“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小学汉字教学中现行汉字形体与“六书”造字法的关系及处理古典诗文注释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古典诗文白话译本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古汉语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和判断《史记》、《汉书》“高祖纪”的语文学比较研究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常用语文工具书在释义上的比较研究读《说文解字》X部(任选《说文》中的某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论曹禹《雷雨》的戏剧艺术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论穆旦的诗论钱钟书《围城》论贾平凹的散文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率余秋雨的散文论余华的小说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舒婷诗作简析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评王安忆的《长恨歌》评铁凝的《玫瑰门》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论王朔的《动物凶猛》论韩东的诗歌写作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我与地坛》文本细读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我读海子的诗重读寻根小说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棋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鲁迅杂文的艺术性浅论《呐喊》与《彷徨》之比较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村社会和农民形象论鲁迅的抒情散文——关于《野草》和《朝花夕拾》论鲁迅小说的人物塑造读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的形象和灵魂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女神》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新诗歌运动的丰碑——《女神》试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史、剧、诗的完美结合——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繁星》、《春水》简论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朱自清和他的散文艺术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评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的思想倾向试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闻一多、徐志摩诗歌风格比较试论戴望舒抒情诗的艺术特色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论《子夜》中的资产者形象论《子夜》的人物刻划论《子夜》的艺术结构市民生活的画卷——论老舍三十年代的创作论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与京味小说老舍《茶馆》浅析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巴金笔下的女性形象《雷雨》戏剧冲突的艺术结构论曹禹的悲剧艺术曹禹创作的前后期比较夏衍剧作《上海屋檐下》简论论《南行记》的审美特征从莎菲到黑妮——谈丁玲创作的独特性论沙汀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论闻一多对臧克家诗歌创作的影响论艾青诗歌的意象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对沈从文小说表现人性的思考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风格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主义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倾向论陈奂生析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人到中年》的艺术感染力量贾平凹散文的美学探索浅析巴金新时期的散文创作黄宗英报告文学作品初探析李瑛诗作艺术贺敬之抒情短章的艺术特色读舒婷的诗冰心小诗研究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故事新编》研究“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吴荪甫的悲剧特征《腐蚀》的艺术特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五.四”乡土小说研究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林语堂的散文艺术新感觉派小说艺术“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胡风的诗和诗论路翎小说艺术研究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瞿秋白杂文论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试论高觉新形象《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苏青小说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论徐志摩的诗论闻一多的诗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论穆旦的诗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论沈从文的《边城》萧军小说研究论田汉的戏剧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丁玲小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方面: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谈《诗经》中的弃妇诗谈《诗经》中的婚嫁诗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论《诗经》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论《诗经》的讽刺艺术孔子与《诗经》《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诗经》与楚辞比较论楚文化与楚辞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论屈原的人格美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的特色)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李白山水诗研究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琵琶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西厢记》《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汪道昆之短剧徐渭的《四声猿》汤显祖孟称舜沈自徵之剧作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论《水流》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论王熙凤形象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论《诗经》的“思无邪”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论屈原的人格美“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谈《史记》的人物人性描写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李白与民歌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杜甫绝句的特点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李贺诗的格调杜牧七绝风格试议苏、辛词风异同辨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苏东坡诗中的四川王维诗歌的情、景、理论唐代的边塞诗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红楼梦》中的众丫鬟《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聊斋志异》中的鬼狐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自”技巧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中国古代文论方面:“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先秦儒家文论研究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发愤著书”说综论“文学自觉”说新探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李渔戏曲理论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西方文论方面: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比较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论泰纳的文艺思想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从叔本华到尼采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评卢卡契与布希特的论战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比较文学方面: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钱钟书论“通感”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美学方面: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美感特征简析论审美想象论悲剧与崇高论艺术的美学意义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中国当代文学部分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茶馆》简论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金庸小说主题论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余华小说艺术探讨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试论王安忆《长恨歌》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张平《抉择》的意义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写作部分论小说的叙述视角论小说的误乐性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论小说的新典型观论小说语言的创新论小说的写作技巧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意识流写法的魅力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文学创作情感论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由“狂人”到“黑衣人”:“破”与“立”之间的反抗者形象
由“狂人”到“黑衣人”:“破”与“立”之间的反抗者形象作者:武斌斌来源:《创作与评论》2016年第08期“狂人”与“黑衣人”分别是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与《铸剑》中的人物形象,两篇小说分别发表于1918年与1927年,“狂人”是辛亥革命沉寂后的“呐喊者”,而“黑衣人”却是大革命失败之后的“复仇者”。
狂人作为启蒙者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其个体的“痊愈”消解了启蒙成功的可能性,而“黑衣人”复仇的决绝最后也变成了狂欢化的表演,奴隶的集体狂欢再次消解了启蒙的意义。
提倡反抗的狂人痊愈了,同归于尽的黑衣人被奉上了封建的祭坛。
可以说,狂人和黑衣人在启蒙的意义上都是失败者,是悲剧人物的代表。
但仔细分辨两个时期鲁迅创作心境的差异,从心理时间上发现鲁迅反抗精神从“立”到“破”的流变,可以体会到先行者不同历史语境下反抗的价值与意义。
一、“改良”而非“破坏”《狂人日记》作为鲁迅“反抗精神”的发难之作,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令人耳目一新,在新文化运动简化为“文白之争”的僵局里,它的出现的确适时挽救了《新青年》同人“提倡有心,创作无力”的局面,在物理时间上可谓是一阵及时雨,但从作者的主观心理即面对历史语境的心理时间出发,我们会发现《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历史语境中的作用被无形放大了,鲁迅对狂人的描写立足点是在“立”(反抗的呐喊者),即对反抗精神的提倡,而不是在“破”(反抗的行动者)。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曾自言其小说创作的缘起:“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
”① “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介绍,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
”②鲁迅的小说创作缘起并非想把小说抬进“文苑”,而是关注到小说有“熏浸刺提”的能力,主要是希望能借此介绍改良社会的“反抗精神”。
介绍“反抗精神”是呐喊者的范畴,狂人正是这样的呐喊者形象,在对《狂人日记》分析之前,应当首先知晓狂人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也就是“反抗精神”表现为何的问题。
鲁迅小说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光明
鲁迅小说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光明一曰社会的黑暗我觉得,“社会的黑暗”是鲁迅小说集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的作品深受读者追捧的原因之一。
鲁迅以他犀利的笔触,毫不姑息地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不禁为这个世界的扭曲和不公感到愤怒。
在《狂人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
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内心逐渐崩溃的过程。
他通过这个“疯子”的独白,将社会虚伪、道德沦丧以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悲剧咬合在一起,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现实的残酷。
而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描述阿Q的命运,暴露了社会对于“弱者”的无情。
阿Q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欺凌,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鲁迅通过对阿Q的塑造,将他置于一个种族的、阶级的、道德的困境中,揭示了人性在社会环境中的扭曲和矛盾。
二曰人性的光明然而,尽管鲁迅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痛恨,但他同样也给予了人性一线光明。
在他笔下的人物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无私的善举和对社会黑暗的反抗。
在《孔乙己》中,鲁迅塑造了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但他却保持了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尽管孔乙己在酒肆中所受的嘲笑和羞辱,但他依然保持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信仰。
这种善良和坚韧在社会的黑暗中显得尤为珍贵。
在《药》一文中,鲁迅以一个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光明。
主人公通过发现并揭露制售假药的黑幕,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了社会,保护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这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对人性光明的追求,展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形象。
三曰黑暗与光明的交织在鲁迅的小说集中,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光明始终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人性的价值和社会的改变。
鲁迅反复强调社会的黑暗,并通过描写各种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扭曲,让我们反思社会的现状,并意识到改变的迫切性。
但与此同时,他也给予了一些在黑暗中闪耀的人性光明,让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信念,追求善良,就有可能改善社会,实现人的价值。
倔强的黑色之魂——论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
Stubborn Black Soul——On the Lu Xun s Works
Concerning Black
作者: 马彦峰 钟海波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NULL-NULL页
主题词: 鲁迅 色彩 黑色家族 象征
摘要:鲁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大批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典型。
其中有一些个体形象,鲁迅运用色彩中鲜明的黑色对其做了生动有力的刻画,透过"黑色"之象征寓意表达自己特有的思想和情感。
此类黑色个体即"黑色家族",在鲁迅的全部作品中构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就"黑色家族"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个体予以分析,进而对鲁迅的"黑色家族"创作意蕴予以浅探。
论鲁迅小说中黑色语码的修辞性表达
写 出了狂人被禁锢 的处境和被压抑的心情 。此外还有 , “ 黑沉沉的灯光 , 照着宝儿的脸 。 ” ( 《 明天》 ) “ 街上 黑沉沉的一无所有” ( 《 药》 ) 。“ 黑魃魃” 一词 中的“ 魃” 本义为诡诈 , 常用来形容程度深 , 多用于黑色。“ 黑 魃魃 ” 不仅 局 限于对 某一特 定 环境 的描绘 , 还 可 以用来 形容 人 的神 态 , 悄悄的、 暗暗 的样 子 , 或 者事 件 急 促 且 出乎 意 料 。鲁 迅 的小说 中 , “ 黑魃 魃 ” 主 要 用于 描 述 一种 背 景特 征 , 黑 色 在 某~ 宽 泛 的视 野 中弥 漫 和 充
鲁 迅擅 长 于用 黑色 来渲 染环 境 , “ 破 絮一 般 的 白云 间 闪 出星 点 , 黑夜 就 从此 开 头 。 ” ( 《 肥皂》 ) “ 还 没有
走完高粱 田, 天色已经 昏黑 。 ” ( 《 奔月》 ) “ 晴 明的闹市 , 黑 暗的夜 ……” ( 《 伤逝》 ) “ 淡黑 的起伏 的连 山。 ”
大脑 中形成的信息 , 这些信息包括对形状、 材料 、 大小、 位置等认知 。其次才是立足于心理维度 , 是一种 由 视觉带动引发的心理感受 。人类的 自 身经验表明 , 颜色对人 的情绪和心理有着不可忽略的或隐或显的影
响作 用 。不 同 民族 、 不 同种 族对 不 同颜 色会 产生 不 同 的理 解 和解读 , 社会的、 伦理的、 政治 的 、 宗 教 的等等 。 人们 在 交流 和表 达 的过程 中精 确 地使用 颜 色词语 , 不 同于一 般 的雕 章琢 句或 卖 弄文 字 , 而 是有 助于 更有 效
地 表情 达意 。 因而颜 色词 语 的选用 在修 辞 中具 有特 殊 的作用 。
鲁 迅对 颜色 词语 的使 用是 非 常考 究 的 , 仅凭 屡 屡 出现在 鲁迅 小说 中 的颜色 词群 , 就可 以感 知到 他 的文 本世 界极 具 色彩 感 。黑 色是鲁 迅极 为偏 爱 和倚 重 的颜 色 , 黑色 也 最 能代 表 鲁 迅小 说 的基 调 。尽 管有 学 者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黑色意象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黑色意象
曹新发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通过对鲁迅作品中黑色意象的解读来接近鲁迅特有的艺术世界。
黑色在鲁迅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显现了鲁迅作品的色彩特点。
黑色经过鲁迅自身内心的深刻感悟,成为鲁迅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曹新发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96
【相关文献】
1.论鲁迅作品中"黑色家族"成员的精神内涵 [J], 陈建湘
2.鲁迅作品中月亮意象的文本蕴藉 [J], 张丽娟;宋喜坤
3.试析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夜”意象 [J], 殷宝为
4.鲁迅小说《奔月》、《理水》中的黑色意象 [J], 杨瑰瑰
5.乌鸦枣树黑色人——鲁迅作品中的色彩象征 [J], 谢昭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目录引言 (1)一、鲁迅及其作品特征简述 (1)1、鲁迅简介 (1)2、鲁迅作品及其主要特征概述 (1)二、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概述 (2)三、黑色家族外貌及性格特征 (3)四、人物形象与主体精神 (4)五、黑色家族的文化内涵 (5)结语 (5)参考文献 (6)论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摘要:鲁迅作为中国民国时期的文坛巨匠,用其锋利的笔尖创造了一批极其典型且反映当时时代特色的人物。
而以黑色为典型装束的人物作为其中的一支代表性队伍,同样是鲁迅表达自身对时政、世事看法的出口,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黑色家族”。
而他们也正是成就鲁迅犀利写作风格的一部分。
接下来,本文将以对“黑色家族”研究为出发点,解析鲁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所要突出的人物精神和他们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鲁迅;黑色家族;人物;主体形象;文化精神引言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以笔为矛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的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倾注毕生精力献身于唤醒国民的文字运动当中,给中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给中国国民意识也以深刻警醒。
作为不向传统封建势力妥协的人物之一,鲁迅将自身的反抗意识和革命精神也灌输到了笔端,并塑造了一系列此类人物,这就是他笔下的那些“黑色家族”。
这些人物不仅具有反抗封建观念的意识,而且具有利用自身能力对现实的不合理状况进行改革的精神,而他们的反抗行为也给当前的国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和奋斗标准,为国民反抗意识的萌发和反抗行为的实践注入了强心针。
当然,这些人物本身的思考和表现也深刻展现出鲁迅本身的抗争意识,展现出他在现实情况下对生活、生命的思考。
本文将从“黑色家族”成员本身的性格特点、主体意识和所体现的内涵等等方面探讨这些人物本身的表现义和内涵义。
一、鲁迅及其作品特征简述1、鲁迅简介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巨匠、先进的思想领导者、坚决的革命志士,鲁迅一生著作无数,以其锋利的文笔为中国文坛留下了一抹冷峻的色彩。
事实上,鲁迅如此成就与其自身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
其本身生活在没落的旧式封建家族,家道中落加之父亲病重让他过早开始体验人间冷暖。
当然,在家庭影响下受的教育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世界性思想,也让他尽早的认识到国民本身的劣根性。
因此他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拯救国民。
但是现实是,以医救国并不能适应他本身的梦想。
不只因为国民本身的病入膏肓,更因为中国本身缺乏自救和团结的精神,太长时间的压迫统治让人民逐步习惯了被压迫,更因为很多人反抗的意识已经在长久的封建制度下逐渐磨灭。
这也使得鲁迅更深刻的认识到,“东亚病夫”最为重要的病症不在国民本身身体素质上,而在其精神思想上。
因此,他决定以笔为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国民本身的意志和对时政的看法,激发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他们当家做主人的想法,鼓励国民去为国家的独立以及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当然,鲁迅在转行成为文学家之后,也经历了多年不被人理解甚至被国民党政府迫害等的生活,不过这些都没有让他放弃努力,相反的却成为了催生他文学作品不断成熟的力量,并最终成就了他文学大家的身份和成绩。
2、鲁迅作品及其主要特征概述早在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之后,他就开始频繁的参加革命活动,并根据自身多年实际经历和参加活动的经验撰写了一些评论性文章,但是这一时期的文章大都是从当前的时政入手,针对文坛所进行的,文笔锋利的同时内涵不足。
而到其初次开始用“鲁迅”这个笔名之后,尤其在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之后,鲁迅的文学家、革命者等的地位才被正式认定,且其将自身的文学创作彻底的和当前的时政联系了起来,其创作也为中国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且其在之后陆续创作了一系列的散文、小说等等,这些大都是在他结合自身对时事的理解下做出的一些希望启发民智、促人奋进的文章。
当然,这一时期的他还对中国人抱有希望,且希望自身成为有着拯救世人思想、解放世人的人,这也是本文接下来要涉及到的“黑色家族”人物的主要信念。
不过,从其众多的文章我们也可以分析出,作者有一种无法被人理解的悲哀感。
总的来说,鲁迅先生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作品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冷静而锐利的文笔更能让人思考在当时环境下,一个文人如何与自己所看到的不公平作斗争,如何与自身所受到的桎梏作斗争,如何凭借自身的努力激发国民本身的抵抗意志和反省观念。
就其作品来分析,鲁迅的小说或者散文等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鲁迅的文学作品一直富有鲜明的创新色彩。
在当时环境和当时思想的催生下,鲁迅创作出了很多新的文学形式,不仅观点独特,内容也极其新颖。
从其作品体裁和形式来说,鲁迅的著名著作《呐喊》、《彷徨》等小说集里的每一篇文章,其都力争按照原作内容采取不同的叙述视角和文体格式来进行创作;而从作品内容来说,鲁迅学识渊博,接触的知识范围较广,生活经验丰富,且非常擅长进行故事新编。
这里主要指的是其非常擅长与将中国原有的传说故事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进行再创造,赋予小说主人公以新的个性,当然,也赋予小说新的内涵。
其次,鲁迅的小说具有浓烈的时代感。
其作品大部分都是结合当时时政分析得出的观念,很多创新形式也都是作者在思考当时的时代环境下做出的努力。
一方面其希望通过形式创新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希望以内容创新来更正人们的观念,改变人们当前的想法,从思想上解放世人,帮助他们将自身的认识落实于行为实践,进而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改变中国当前受压迫的现状。
可以说,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思想领袖,其作品内容影响了一代人,对当前时代也有重要的思考意义。
再次,鲁迅十分注重作品的形象性。
就其小说、杂文等而言,其十分善于利用当时的时代特征进行作品中的人物塑造。
从其具体的文章内容来看,其作品当中的很多人物仿佛都是作者信手拈来的,却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性格特征,且具有很大的真实性。
如《药》中的华老栓等等。
当然,鲁迅作品当中的多重人物也是其本身意志以及其对国民希望的表现载体,如“黑色家族”成员的总体色彩构成了鲁迅本身的思想观念和最终选择,给其自身提供一个情感抒发出口的同时也让人们更深刻的了解了鲁迅本身的思想内涵。
最后,鲁迅的作品一般言辞犀利且意义深刻。
鲁迅本身文学造诣颇深,正如其作品中每一个新的创作形式都体现出作者的独特用心一样,其作品当中的每一句话都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作者经过周密的思考所得出的内容。
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中的语言大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所作,因此内容丰富,语言凝练,反映作者深刻思想的同时又能直指当前政策和形势,体现出作者本人体察社会特征、能够深入剖析人民和社会等的特点。
当然,这些特点也成就了鲁迅作品当中人物形象鲜明,时代色彩浓郁等的特性,成就了鲁迅作品本身的极高辨识度,是鲁迅思想特征的集中表现体。
(李霞,2010)二、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概述“黑色家族”成员主要指的鲁迅笔下那些具有一定特色的,具备一定墨家侠客精神的人物。
他们有的可能以一身黑衣出现,有的可能不计自身得失,甚至有的可能在现世环境的影响下备受煎熬,但是他们都尽可能的坚持以生存为标准的奋斗精神,坚持反抗旧势力,具备积极实践革命事业的复仇式精神。
(钱理群,1999)具体的比如宴之敖、夏禹、墨子等等人物。
他们每个人都是鲁迅自身的真实写照,是他在生活和现实的多重打压下所磨砺出的反抗意志和反叛精神的主要表现体。
当然,更是作者本人所希望表现的,最能够激发个人意志的直接人物。
接下来,本文将从对这些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的研究出发,挖掘这一系列人物在具体的作品当中所展现的精神面貌和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探讨其主要精神和具体的内涵代表义。
三、黑色家族外貌及性格特征一般来说,既然称之为“黑色”家族,这类人物就肯定跟“黑”这一色彩有着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就拿《铸剑》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来说,其平日身着便是一袭黑衣。
而在描写其外貌时,作者也采用了大量深色或者纯黑色来描述。
比如形容其所带的包袱、头发等时都用的是与黑色十分接近的“青色”;而在描写其脸部特征时,也着重突出其胡须和眼睛的颜色。
当然,其给别人的印象也是以“黑色”为主。
事实上,黑色本身代表着一种坚韧,代表着个人对于生活的不屈精神,更代表着作者自身内敛含蓄的性格。
当然,也代表着一种遮掩,可能作者塑造此类人物是为了掩盖其本身被人民现状或社会弊端所伤害的现实,或者掩盖其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努力却始终不被理解的悲哀感。
事实上,就黑色家族的表现来看,其之所以选择如此着装一方面可能是为了突出自身坚强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用“黑色”这一混合色来遮掩自己本身被社会现实所击伤的灵魂,遮掩掉自身不被社会理解的悲哀,期望以坚强的外表塑造自身坚不可摧的形象,让人民信服也让自己信服。
另外,黑还有蓄势待发之意,作者常用黑色本身的沉重感和冷峻色彩给其小说中的人物增添更多的隐忍、复仇的个性。
《非攻》一文中所描述的墨子,《理水》中所描写的禹、《过客》里的主要人物过客等形象大都如此。
他们虽并不是都着黑衣,但是他们都有着与黑色相关的个性。
比如《理水》中的夏禹,作为中国引水第一人,他切实的将人民的利益为己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带动,帮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或者说他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让人民了解更好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
当然,他也通过自身的实际经验和行动证明了自身想法的正确性。
在这部小说里,夏禹一开始可能是被人接受的,因为他默默无闻的为人民做了很多事且不求回报,这也十分符合当时中国革命者的形象和特征。
可是人民对于夏禹的理解最终被人民自身所曲解,不光将其默默无闻的作为变得更加功利和世俗,也让其成为了专制的又一表现工具,加重了其自身的悲哀色彩;《孤独者》里的魏连殳,整个人都比较瘦弱,但是他的那双黑漆漆的眼睛却成为了人物本身最大的闪光点,这双眼睛便是人物在受尽现实折磨之后,所有精神力的集中表现。
事实上,鲁迅曾表述“孤独者”本身就是鲁迅自己,他可能非常热衷于帮助别人,但是他自身又深刻的感觉的与社会的不相容,其妄求寻得一种平衡,希望从社会和自我的拉扯当中找到生活本身的现实意义。
他明白当前的现实不给他以及他爱的人任何活路,因此他需要不断的复仇,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生命本身的内涵,需要不断的正是自我和他人存在的价值,因此他在生活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社会现实的打磨推翻了自身之前所有的信仰,但是也正是这些被推翻的阻力让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社会与人民本身的劣根性,因此他需要重新找寻生命的定义,重新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重新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再如《奔月》里的主要人物后羿,作为中国射日第一人,后羿本身便给人一种憨厚、朴实、与现实不公做斗争的顽强而坚强的典范印象,而在鲁迅的笔下,后羿有着挺拔的身躯、锐利的目光,整个人周遭仿佛燃有黑色火焰,在衬托此人英武不凡、刚直不屈的形象的同时也塑造出了一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