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汪曾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
《昆明的雨-汪曾祺》导学案
一、课程背景
《昆明的雨》是闻名作家汪曾祺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昆明这座城市的雨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文以雨水为线索,描绘了昆明奇特的气候和风土人情,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美。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汪曾祺这位作家的生平宁代表作品;
2.理解《昆明的雨》的主题和意义;
3.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抓住重点、理清思路等;
4.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昆明的雨》的主题和意义;
难点:抓住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昆明的雨景,引导学生思考雨水对昆明的意义以及作者为什么选择以雨水为主题。
2.预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昆明的雨》,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重点内容和生词。
3.整体阅读:师生共同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4.分段解读:逐段解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昆明雨水的描写和感受。
5.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意义,分享自己对雨水的感悟和对家乡的情感。
6.拓展延伸: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一下文章中的雨水场景,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雨水的散文。
五、教室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汪曾祺这位作家的作品,还领略了昆明奇特的风土人情。
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学生也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文的阅读,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探索。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昆明的雨》是一篇小说散文,通过雨水的形式,描写了昆明特有的雨季景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本教学对象为高中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自然景观和情感表达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教学《昆明的雨》,可以不仅增加学生对自然美的认识,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提高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雨季景观的描写特点,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思考和写作等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作者通过雨季景观的描写,表达出对昆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难点:学生理解和把握小说散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掌握情感表达和写作的技巧。
四、教学内容1.雨季景观的描写特点分析2.作者情感的表达方式3.雨水对昆明的意义五、教学过程与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获取信息1.教师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带领学生了解和感受昆明的雨季景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能力。
2.师生互动,让学生讨论昆明雨季的特点和自己对雨的感受,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与讨论1.教师讲解《昆明的雨》的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短文,理解文中的描写和表达。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3.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昆明雨季景观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三课时:独立思考与写作1.教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昆明的雨》后,利用课外时间思考和总结自己对雨季景观和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以《昆明的雨》为素材,进行小组或个人写作,表达自己对昆明雨季景观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第四课时: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分享,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技巧。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朗读和理解《昆明的雨》这首诗歌;2. 学生能够借助诗歌的语言和意象,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词语和句型,描述雨天的情景和感受;4.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阅读,培养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昆明的雨》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 学会利用生动的语言和意象来描述雨天的景色和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雨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并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2.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型,描述雨天的特点和感受。
教学准备:1. 诗歌《昆明的雨》的复印件;2. 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一段昆明雨天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雨天的印象和感受,为学习《昆明的雨》这首诗歌做铺垫。
Step 2 学习诗歌(1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昆明的雨》这首诗歌的复印件,并让学生跟读两遍。
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他们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问以下问题:1. 诗歌的作者是谁?2. 诗歌讲述了什么内容?3. 诗歌中有哪些词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Step 3 理解诗歌(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特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 诗歌中多次提到“雨”,这个意象在诗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 诗歌中的“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和情感?3. 诗歌中用到的其他词句和擦问都有什么特点?Step 4 丰富语言(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词语和句型,描述雨天的情景和感受。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的词语和句型,比如“绵绵细雨”,“孤独的雨滴”,“瓢泼大雨”等等。
学生可以结合诗歌的意象,编写自己的句子。
Step 5 创作诗歌(15分钟)教师让学生在诗歌的启发下,尝试写一首自己的雨天诗歌。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模板或者一些韵律规则,帮助学生写好自己的诗歌。
Step 6 分享诗歌(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自愿朗读自己的诗歌,与其他同学分享。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明的雨》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意象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导入与背景介绍时间:15分钟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昆明这座城市的图片或者视频来启发学生对于《昆明的雨》的兴趣,让学生对故事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昆明的雨》的作者、作品背景、故事发生的环境等,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第二节:阅读与讨论阅读故事:学生分组阅读故事《昆明的雨》,每组通过轮流朗读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
讨论: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对于故事的理解、感受,以及遇到的疑惑和问题。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意象等。
第三节:意象与主题分析意象解读:教师通过讲解,带领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视觉意象、象征意象和情感意象,分析这些意象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主题,如雨水、生命、坚韧、困境和希望等,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深刻主题。
第四节:文学鉴赏与创作文学鉴赏: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昆明的雨》中的文学手法和美学特点,如叙事技巧、语言运用、节奏感等,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
创作分享:学生可以就《昆明的雨》的主题或意象进行创作,如写作一篇散文、诗歌或小说,或者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呈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第五节:总结与展示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故事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展示: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分享对于《昆明的雨》的思考和感悟,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昆明的雨》的故事情节和作者创作意图,同时也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和参与创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想象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一、作品概述《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地区雨季景观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昆明的雨季之美。
本作品在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其优秀的教学价值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使学生了解昆明地区的雨季特点,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散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昆明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雨季景观,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3. 重点词句:解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4. 情感抒发:探讨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观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讨论散文的写作技巧。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散文写作练习。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观察学生对生活、自然的情感态度是否有所改变。
六、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昆明的雨》原文及注释。
2. 图片或视频:昆明地区雨季景观的图片或视频。
3. 参考资料:有关昆明地区雨季的背景资料。
七、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含总结)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感受文中所蕴含的人情美和文化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2.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所蕴含的人情美和文化美。
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滋润着大地,孕育着生命。
不同的地方,雨有着不同的特点,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汪曾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昆明的雨。
(板书课题:昆明的雨)(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小说浑朴自然,在清淡委婉中透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以下是文中的生字词及拼音:辟邪(bì xié) 鲜腴(xiān yú) 篱笆(líba)格调(gé diào) 吆喝(yāo he) 暮年(mù nián)情味(qíng wèi) 苔痕(tái hén) 密匝匝(mìzāzā)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 张目结舌(zhāng mù jié shé)2.思考: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哪些内容?预设答案:文章围绕“昆明的雨”写了昆明雨季的特点、昆明雨季的物(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等)、昆明雨季的人(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送缅桂花的房东、在酒店小酌的友人等)以及作者在昆明雨季的生活经历(为宁坤作画、与友人小酌等)。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明的雨》的故事背景和情节;(2)学习并掌握一些描述天气的词汇;(3)能够通过学习本文,感受昆明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
2.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2)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体会昆明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2.掌握描述天气的词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老师播放一段昆明的湿润雨季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昆明的雨季气候。
并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关于雨的话题,比如:雨对人类的影响,喜欢雨的人和不喜欢的人等。
2.新课学习(1)学生阅读《昆明的雨》,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并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学习描述天气的词汇,如:雨,晴,阴,雪,风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这些天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不同的天气,如:昆明的雨季,昆明的夏天,昆明的秋天等。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复述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昆明的雨,描述天气的词汇等。
2.新课拓展(1)学生欣赏昆明市的图画,了解昆明市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
(2)展示昆明市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昆明的地理环境。
(3)让学生设计一张展示昆明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的海报,并进行展示。
3.课堂练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昆明的雨季中人们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昆明的雨季气候。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昆明的雨》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学习并掌握一些描述天气的词汇,以及感受昆明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
针对教学难点,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和场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昆明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特点。
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昆明的雨季气候,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明的雨》教案一、课文题目:《昆明的雨》二、课堂性质,时长:新课,45分钟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自然平淡的语言,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琐事,表达情意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雨是千百年来问人骚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有“潇潇暮雨"的悲情愁苦,也有“空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昆明的雨》,看看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雨又表达了什么。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字词。
鲜腴(yú) 鸡土从(zōng) 扳(bān) 尖吆喝(he)绿釉(yòu) 炽(chì) 红密匝匝(zā)2、自读课文,把握整体内容。
3、这篇散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对昆明的雨的思念,对昆明的思念。
“我想念昆明的雨。
”4、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找出原文并概括)明确:“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 →雨多“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雨季长“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 →明亮、丰满“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浓绿第二课时一、齐读全文,复习雨的特点。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如“辟邪”“鲜腴”“菌子” 等。
(2)学生能够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所写的景、人和事,体会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3)学生能够赏析汪曾祺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文中细节描写、语言特色的分析,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背景材料,感受作者对昆明的情感以及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2)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所写的景、人和事,感悟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2.帮助学生赏析汪曾祺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让学生结合背景材料,理解作者对昆明的情感以及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汪曾祺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独特韵味。
2.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凡人小事,体会作者从生活中发现美的独特视角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人生态度。
3.如何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描写“雨” 的诗文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等。
2.提问:这些诗文都描绘了雨的不同特点和情感,那么今天我们要走进汪曾祺写的散文《昆明的雨》,看看作者笔下昆明的雨,又是怎样一种独特的情趣呢?(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有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作者汪曾祺呢?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昆明的雨》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3.理解诗歌表达的意象和情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领悟能力。
教学准备:1.诗歌《昆明的雨》的课件或复印件。
2.音乐播放设备。
3.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昆明雨季的音频,激发学生对雨季的感知和联想。
2.学生们分享自己对雨季的感受和印象。
二、呈现诗歌(10分钟)1.教师展示《昆明的雨》的全文并朗读,让学生跟读。
三、分析诗歌(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歌的字词和形象,对其中一些生词进行解释和讲解。
2.学生们小组讨论和整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们逐句朗读诗歌,再次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诗歌解读(15分钟)1.教师给学生们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分析诗歌。
2.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诗歌解读,讨论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解读成果,互相交流和分享。
五、欣赏诗歌(15分钟)1.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一段昆明的雨季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2.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表达对视频中景色的感受和印象。
3.学生们重新朗读诗歌,尽力让诗歌的情感和景色相呼应。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们以《昆明的雨》为蓝本,创作自己的一首关于雨的诗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们进行诗歌朗读和分享,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七、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们的表现和作品给予肯定和评价。
2.学生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诗歌的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和复习。
3.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注:根据具体的班级和学生情况,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可以进行调整和扩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背景,引入更多关于昆明和云南的知识和文化,增强学生的兴趣和阅读体验。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及雨水资源丰富的背景知识。
2.学习和掌握描述雨水的词汇和表达方法。
3.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雨水的词汇和表达方法。
2.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用英语描述昆明的雨水。
教学准备:图片或视频展示昆明的雨水场景。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主题1.教师出示昆明的雨水场景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图片或视频中的场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学习词汇1. 教师出示并介绍与雨水相关的词汇,如rain, rainfall, shower, drizzle等,并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和记忆。
2.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读音练习和游戏,巩固所学词汇。
Step 3: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昆明的气候特点,包括多雨、四季如春等。
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来进行讲解。
2.学生根据所学词汇和教师的提示,尝试用英语描述昆明的气候特点。
Step 4:学习表达雨水的方法1.教师介绍表达雨水的不同方式和用法,如:(1) It's raining.(2) It's pouring.(3) It's drizzling.(4) There's a shower.(5) We have a lot of rainfall in Kunming.2.教师以图片、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记忆这些表达方式。
Step 5:练习和巩固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场景,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表达方式描述图片中的雨水情景。
2.学生之间进行配对练习,互相描述图片中的雨水情景,并互相给予反馈和改进。
Step 6:拓展思考1.教师出示昆明的雨水资源丰富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在你的家乡,雨水资源丰富吗?也请你描述一下。
”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描述。
Step 7: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总结归纳到黑板上,供学生记忆。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附板书)
《昆明的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自主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与价值: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准备】课件、朗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提起昆明,人们首先要说“翠湖”。
有李霆锐的湖中亭联:“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红莲开翠海,托来一瓣馨香”。
翠湖之美,楼阁屋舍,绿波拥簇,古今多有名士称赞。
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书写昆明时涉及人文、景物、饮食等几十篇作品。
其中《觅我游踪五十年》题诗:“羁旅天南久未还,故乡无此好湖山。
长堤柳色浓如许,觅我游踪五十年。
”这是汪先生对昆明最集中概括的书写称赞。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板书)3.请学生读读课题。
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思考:汪老先生对昆明的雨是如何表达他的独特体验的?要想知道如何,首先要知道是何,是什么。
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很明显地把它给表达出来了,是哪句?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先生只是想念雨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一下,还有什么?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明确:文章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文章写到了雨中的果子,缅桂花…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
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 昆明的雨》教案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学科:语文执教教师:学校:课题:《昆明的雨》(一)学情分析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而散文这一种文体相对于议论文和说明文来说也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散文是感兴趣的,但是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散文中抽象的美、含蓄的情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文章或写人或写景,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者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用他特有的平淡有味的语言,记下自己青年时代的足迹,倾诉着对昆明生活的喜欢和怀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了解作者汪曾祺先生。
【过程与方法】1、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渲染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品析语句,初步感知汪曾祺先生自然平和的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去发现生活的情趣。
(四)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昆明的雨和雨中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难点:结合背景资料,感悟作者对宁静、恬淡的昆明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朗读点拨法训练法(六)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积累生字词;2.查阅资料,了解汪曾棋在昆明的生活经历;3.借助“阅读提示”,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和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一、创新激趣导入新课:春雨如烟,夏雨如幕,秋雨如歌。
说到雨,同学们会想到哪些描写雨的古诗名句呢?昆明的雨又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们跟着汪曾祺追思的脚步,去四季如春,四季如画的昆明来一场雨中漫步。
(板书课题)学习目标①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把握昆明的雨和雨中景物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课堂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测评内容】
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
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课堂重点讲解难字难词的读
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
赏析文中个别词句。
【练习内容】
1.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体会感悟: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
3.思考人生: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思考文章写的仅仅是雨吗?文章以写雨景以及雨中的人、事、情,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评价方式】
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思考“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如何以写雨景以及雨中的人、事、情,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帮助学生品味生活。
【测评内容】 1.
这篇叙事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如话家常,请摘录文中的修辞句,品味赏析。
2.学习文章细节描写,描绘对生活中熟悉的景、物、事,展现你对生活的热爱。
【评价方式】
1
利用课后习案,帮助学生品味文章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的语言。
2.通过细节描写,描绘对生活中熟悉的景、物、事,展现你对生活的热爱。
【 创设情境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设计意图】
诵读与“雨”相关的诗句,感受自古至今,文人墨客对“雨”的喜爱,由雨引发了情思,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习·朗读与积累】
1. 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
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解决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朗读障碍和理解课文。
【课中习·质疑与释疑】
(一)【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文章写的仅仅是雨吗?
2.全班按段落齐读,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画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写在下面。
3.分析文章的结构。
【设计意图】
通过回答两个问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观点。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 文章末尾写“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读出了作者那天哪些情味?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我想念昆明的雨”,有何用意?
【设计意图】
找准文中的文眼,理解作者对第二故乡——昆明的思念之情,品味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课后习·拓展与延伸】
学习文章细节描写,描绘你生活中对熟悉的景、物、事,展现你对生活的热爱。
(要求:可运用修辞手法;不少于70个字。
)
【设计意图】
在习作中感悟平淡的语言也能描绘细节,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昆明的雨》这篇散文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切怀念,彰显了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优点与特色】
1.曾老师教学设计中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本课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能够体现本学年段的特定,符合课标规定年段的教学要求。
2.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方面,设计教学思路清晰、内容剪裁得当,内容的精简容易使教学做到高效。
【问题与建议】
教学设计中可以引用适当引入课外选文引入到文本教学当中。
(评课老师:深圳市松泉实验学校刘素华)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散文,其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
挖掘文中表达情感文眼的句子,能够让学生角色代入,深刻了解蕴含在文中作者传达的深切的思念之情,又能在诵读中品味语文味。
本课教学设计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回答问题,从而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对昆明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紧扣文本,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但是如果能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汪曾祺同类的散文进行教学,将会更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会上课后去选读同类型的文章。
【优点与特色】
曾老师在课堂上很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学会阅读。
这是一个成熟教师的标志。
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一直只站在一个地方,而是行间巡视,在巡视中有意识地找到展示的学生。
通过展示,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表达。
【问题与建议】
1.课堂习案的学习有利有弊。
首先,本课的学习单,设计精简,板块清晰。
其次,习案单的使用,容易影响学生情感体验的连贯性,这是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 课堂的朗读比较少,老师可以在教学生一遍一遍的朗读中语文课,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品味。
(评课老师:深圳市松泉实验学校蒋福英)【自我反思】
1.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我引用与“雨”有关的诗歌让学生朗读,为学生对昆明的雨的学习创设了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惜在选诗歌的时候没有能够进行适当的选择能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的诗句。
2. 设计习案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文段作用,品析句子都设计了相应的题目。
在教学时,也朗读了相应的语句。
可是脱离了整篇文章的诵读,语文味就减弱了。
【优点与特色】
1.基础知识方面的落实,曾老师运用习案让学生课前习,课堂上讲评与朗诵,高效地完成了这一学习任务的落实。
2. 习案设计非常不错。
本课习案设计了小组共同探讨,学生自主品析,小组交流合作的环节。
语文本对话,诵读经典句子,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悟文意和品析句子。
(评价老师:深圳市松泉实验学校徐家霖)【问题与建议】
1. 在学生研讨后,老师若能让小组推荐同学上来展示,效果会比老师直接找学生回答更能达到共同合作的目的。
2.延伸拓展的片段习作,如果能够当场完成,学生的学校的效果会更有实效。
【自我反思】
1. 本节课以“课前习·朗读与积累——课中习·质疑与释疑——课后习·拓展与延伸”为主要教学流程,体现了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了“自主先学、合作探究、一课一得”的学习策略。
2.习案的设计基于教材与学情分解重难点,紧紧围绕文章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对昆明的怀念设计学习环节,活动精简,力求落实知识点。
3.拓展与延伸的仿写环节时间不充裕,没有在课堂是完成,学生的创作没有能够及时展现出来。
在教学
中,应当加快教学的脚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自读课文可以一节课结束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