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制度
海关主要业务管理制度
海关主要业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关主要业务管理,维护国家海关工作的安全、稳定和高效,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国家海关各地的海关总署、海关分署及其下属机构,规范海关主要业务管理流程,提高海关主要业务质量和效率。
第三条海关主要业务包括货物进出口监管、海关征税、海关监管证明、海关数据统计等业务。
第四条海关主要业务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海关政策,维护国家海关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五条海关主要业务管理应坚持科学决策,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服务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第六条海关主要业务管理应保障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公平,保护海关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海关主要业务管理应强化风险管控,提高监管水平,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八条海关主要业务管理应注重诚信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海关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第二章货物进出口监管第九条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实行监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海关政策,对货物进行查验、审批和监管。
第十条进口货物应依法征税,依据商品归类,纳税依法,防止逃税行为。
第十一条出口货物应按照合同和规定出口,保证产品质量和数量无误。
第十二条进出口货物申报报关,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和资料,确保申报合规。
第十三条海关应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防范偷逃和走私行为,保证海关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四条海关应优化货物监管流程,提高货物通关速度,服务进出口企业,促进贸易畅通。
第十五条海关应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加强信息共享,提高海关监管水平,保障国家安全。
第十六条海关应根据需求,建立货物进出口监管工作的指导制度和培训机制,提高海关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第十七条海关应定期组织对货物进出口监管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海关征税第十八条海关对进口货物实行征税,按照法律法规和海关政策,对货物进行征收关税和增值税等税款。
第十九条出口货物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出口贸易,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海关的体制、设置与执法规定
我国海关的体制、设置与执法规定依据本国(或地区)的法律、行政法规行使进出口监督管理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
你对海关了解多少?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海关的相关法律知识。
我国海关的体制、设置与执法规定:我国《海关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设立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
国家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和海关监管业务集中的地点设立海关。
海关的隶属关系,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
海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向海关总署负责。
该条文就是对海关的体制、海关的设置、海关执法的独立性作出规定。
在这一条法律规定中,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国海关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建立垂直的领导关系,这是符合海关基本性质的,也能适应海关实现其基本职能在组织体系上的要求。
首先,由海关法确定国务院设立海关总署,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法定的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海关,也就是海关总署为中国海关的最高管理机关,是中国海关的首脑机关。
这样在海关法中确定了海关总署的法律地位,明确了中国海关所实行的垂直领导体制,建立了海关总署与全国海关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管理是统一的,指挥是统一的,适应了由海关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第二,海关的设置。
在海关法中确定设立海关的原则:一是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设立海关,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的口岸包括沿海港口,与海洋相通的江河港口,与邻国交界或者相通的江河港口,边境火车站和国际联通火车站,航空港,陆地边境上的公路车站或其他国界孔道等;二是在海关监管业务集中的地点设立海关,这是根据海关监管业务的状况来决定的,不是对外开放的口岸而海关监管业务集中的城市、地区也可设立海关。
在过去,曾一度将沿海口岸设立的海关称为“海关”,而将在内陆地区设立的海关称为是“关”,现在已不这样区分,而一律称为海关。
截止1999年底,全国共设有海关342个。
第三,海关的隶属关系,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
这是海关设置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确立海关的垂直领导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
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
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一、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至古代。
在中国古代,海关即可追溯到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时建立的口岸贸易税收制度开始。
19世纪中期,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进行海关现代化改革,设立了边关海关和沿海海关,标志着中国海关管理制度开始走向现代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海关逐步建立健全起来。
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关的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和强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海关管理体制。
二、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体制机构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体制机构主要包括中国海关总署、海关总关、地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等。
中国海关总署主要负责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海关工作,是中国海关最高权力机构。
海关总署下设的各地方海关和特殊监管区域海关主要负责具体的海关监管工作,依法行使进出口货物、人员、车辆等的监管职权。
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体制机构设置合理,职责明确,便于统一管理和协作作业。
三、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关税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中国海关的基本职责、权限和程序,保障了中国海关的权威和公正性。
同时,中国海关还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和政策需要,不断地制定和完善海关管理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四、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职责权限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职责权限主要包括货物监管、人员监管、车辆监管、税收征管等方面。
在货物监管方面,中国海关负责实施进出口货物的监管,保障进出口货物的合法有序流通。
在人员监管方面,中国海关负责对进出境的人员进行监管和检查,有效防范恐怖主义、非法移民等违法行为。
在车辆监管方面,中国海关负责对进出口车辆进行监管,防止走私和违法行为。
在税收征管方面,中国海关负责依法征收对外贸易关税和进出口货物增值税等税收。
论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论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加强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海关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其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也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海关管理制度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朱元璋时代,当时根据清朝的财政政策,制定出以“收税、门徒”作为依据的税收管理制度。
这一管理制度把收税管理作为清朝财政调控的重要手段。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了最初的海关法规,当时针对政治和经济恢复的需要,实行了减免海关关税和减收税收的政策,以及对商品进出口限制性管理。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同时也加快了海关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010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海关法规系统从此形成,它不仅丰富和规范了海关行政管理范围,还加强了海关的法律监督。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海关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已构建起了以“安全、高效、便捷”为指导思想的先进管理体系,形成了综合性、分级性、执行性、标准化的中国海关管理制度。
未来,中国海关管理制度将继续完善,加强对出入口商品、设备、服务及劳务等
进行综合管理,在全球化贸易背景下,进一步改善海关服务功能,确保海关管理的安全性,提高税收的效率,并加强消费者保障。
海关制度发展历程
海关制度发展历程海关制度是指国家政府为了管理和监督国际贸易、边境通关以及打击走私等违法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海关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以下是海关制度发展的主要篇章。
海关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贸易国家,例如中国的商朝和秦朝就有类似的海关制度。
这些海关制度主要是为了管理边境贸易和收取关税。
海关制度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手段和管理方式,对于国家的财政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增加,海关制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改进。
在欧洲,16世纪的荷兰和英国成为了海上贸易的重要中心,他们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海关制度。
荷兰和英国的海关制度主要是为了管理边境贸易、保护国内产业、收取关税,以及确保对外贸易的公平和安全。
这些制度为后来世界各国在海关管理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8世纪至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国际贸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各国纷纷加强海关组织,完善海关法规,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国际贸易。
英国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海关学院,以培养专业的海关人才。
20世纪初以来,各国海关制度开始向现代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
不断改进的科技手段,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海关的管理水平。
各国海关之间也积极开展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行动,共同应对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等威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关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各国在加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同时,也提倡开放和自由贸易。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各国正在进一步完善海关制度,提高海关效率和服务水平。
例如,简化通关手续、推行单一窗口,以及智能化监管等举措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实施。
总的来说,海关制度是国家管理和监督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贸易国家到现代全球化时代,海关制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海关制度将继续面临挑战和变革,然而,无论如何,海关制度的核心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安全,仍将保持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概况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在组织机构上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海关总署;第二层次是广东分署,天津、上海2个特派员办事处,41个直属海关和2所海关学校;第三层次是各直属海关下辖的562个隶属海关机构。
此外,在布鲁塞尔、莫斯科、华盛顿以及香港等地设有派驻机构。
中国海关现有关员(含海关缉私警察)48000余人。
目前,共有国家批准的海、陆、空一类口岸253个,此外还有省级人民政府原来批准的二类口岸近200个。
海关总署是中国海关的领导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属的正部级直属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海关。
海关总署机关内设15个部门,并管理6个直属事业单位、4个社会团体和3个驻外机构。
中央纪委监察部在海关总署派驻纪检组监察局。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海关主要承担4项基本任务: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根据这些任务主要履行通关监管、税收征管、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海关统计、海关稽查、打击走私、口岸管理等7项职责。
中国海关实行“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工作方针和“政治坚强、业务过硬、值得信赖”的队伍建设要求。
中国海关实行关衔制度。
关衔设五等十三级。
分别为一等:海关总监、海关副总监;二等:关务监督(一级、二级、三级);三等:关务督察(一级、二级、三级);四等:关务督办(一级、二级、三级);五等:关务员(一级、二级)。
中国近代海关的变迁简析
中国近代海关的变迁简析中国近代海关的变迁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海关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海关的起源及发展、近代海关的变革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近代海关的变迁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近代海关的起源及发展中国的海关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海关主要起到收取关税和监管贸易等职能。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关制度的建立要追溯到清朝末年。
1861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座中国近代海关,该海关由英国人罗伯特·哈特(Robert Hart)担任海关总税务司。
这是中国第一座受到西方列强管理的海关,也被称为“杜的口岸”。
清政府在海关的设立和管理上主要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影响。
随着香港、上海等一些沿海城市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逐渐增加,清政府开始意识到海关的重要性。
为了吸引西方技术和资本,清政府采取了开放政策,逐步改革海关制度,以此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近代海关的变革过程中国近代海关的变革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最初的阶段是1876年至1901年,这一时期海关逐渐由西方列强管理和控制。
海关的管理权主要由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拥有,而中国仅仅提供地方行政的支持。
这一时期的海关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并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支持。
1901年至1912年是近代中国海关变革的另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努力恢复对海关的主权。
清政府将一些外籍海关员工换成中国人,海关的管理逐渐由外国人向中国人转移。
这一时期的中国海关开始探索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加强海关的监管功能。
1912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的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这一时期,中国海关经历了从殖民化向国家化的转变。
海关的管理权由外国人转交给了中国政府,海关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也开始国有化。
这一时期的中国海关逐渐获得了独立和自主的地位,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关制度
第一节海关业务管理体制概述大陆的海关业务管理体制几经变革,及至1987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设定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海关依法独立行使自主权,向海关总署负责」,此一规定奠定了海关的垂直领导体制。
一、海关总署的机构设置海关总署成立于1949年,初期隶属于外经贸部,改革开放后成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根据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海关总署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方案》,海关总署调整了其内设机构及职能配置如下:(一)办公室,负责协助署领导组织机关政务及政策研究工作,归口管理海关对外宣传;负责机关行政管理。
(二)关税司,负责参与研究、制订关税政策和进出口税则,研究制订关税征收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减免税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研究承办有关国际公约事项。
(三)监管司,负责研究制订海关对进出境及特定区域货物、运输工具、物品以及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和其它贸易方式进出口货物和保税货物的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研究承办有关国际公约事项。
(四)稽查司,负责研究制订海关稽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指导各地海关开展稽查工作。
(五)调查局,负责研究制订海关缉私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大案、跨关区案件的调查,负责监督指导各海关对走私、违规案件的处理;组织联合缉私行动,开展国际反走私合作。
(六)综合统计司,负责海关统计和业务统计,编辑出版《海关统计》刊物,开展统计分析和咨询服务。
(七)科技装备司,负责研究海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对海关技术设备组织研制、鉴定、选型和开发应用。
(八)财务司,负责制订海关经费、税收会计制度和财务、基建管理办法,审核、汇编各海关单位的预、决算。
(九)人事教育司,负责海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制订海关系统干部管理和奖惩办法,管理海关直属院校,拟定全国海关在职干部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十)外事司,负责对外国海关和国际海关组织的综合研究,归口管理国际海关多(双)边合作的有关事宜。
中国海关AEO制度及AEO互认
中国海关AEO制度及AEO互认中国海关AEO制度及AEO互认旨在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加强海关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AEO指授权经营企业(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的缩写,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具有合规性、安全性、信用性的企业。
中国海关AEO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优化海关监管方式,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进出口企业的运营成本。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AEO标准,中国海关将企业划分为三类:A类企业为最优先审核,B类企业为一般审核,C类企业为一般审核比例较小。
AEO认证分为AEO高级认证和AEO一般认证。
AEO高级认证要求企业在安全合规管理、风险防范能力、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能与海关实现信息共享、风险管理共担、合法权益保障共享等深度合作。
AEO一般认证要求企业在安全合规管理、风险防范能力、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与海关实现信息共享、风险管理共担、合法权益保障共享等广度合作。
通过AEO认证,企业能够享受一系列便利措施,如减免抽查比例、优先通关、简化手续等,从而提高通关效率、降低成本。
同时,认证企业也将受到更多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和信任,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为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中国海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一系列AEO互认协议。
AEO互认是指中国海关与外国海关之间相互认可对方国家AEO认证制度,并给予互相优待和便利的措施。
截至目前,中国海关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AEO互认协议,包括美国、欧盟、韩国、新加坡等重要贸易伙伴。
AEO互认的实施促进了跨境贸易的顺利进行。
认证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时,能够享受互认国家海关提供的便利措施,避免了重复审查和多余的手续,降低了运营成本。
同时,互认还加强了海关之间的合作,提高了贸易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在AEO互认的基础上,中国海关还加强了与互认国家的信息共享和风险管理合作。
通过共享信息和联合风险评估,海关能够更高效地识别和管控风险,保障国际贸易的安全有序进行。
中国近代海关的变迁简析
中国近代海关的变迁简析中国近代海关的变迁是指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海关制度的演进和发展。
从中国近代历史的角度来看,海关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近代海关的变迁进行简要分析。
清朝海关的建立。
19世纪初,清朝政府面临着外国势力的侵略和贸易不平衡的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清政府于1854年在广州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关机构——广州海关,随后又在大连、汉口、天津等地相继设立了其他海关。
这些海关由外国人管理,负责征收关税,监管海关工作。
清政府希望通过设置海关来管理贸易并提高国家收入,从而提高国家实力。
海关制度的扩张与演变。
自1854年广州海关的设立以来,海关制度在中国全境逐渐扩张。
1881年,北洋政府成立了三口通商海关总局,对全国的海关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
1902年,清政府签署了《中美通商条约》,并由此成立了道光海关,此后日本、英国等国家也相继签订类似的条约并设立了对应的海关。
这些海关的设立与管理,为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海关管理思想与技术的引入。
在中国近代海关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外国专家被聘为海关官员,为海关管理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技术。
他们引进了现代商检设备、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海关运作模式。
海关进口税的征收方式由原来的“定额税”逐步改为“特许税”,从而提高了税收效率。
海关还改善了通关程序、加强了商检工作,提高了对商品的质量监管,为中国贸易发展提供了保障。
近代海关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关以其集中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中国的经济、贸易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海关的设立为中国的现代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使中国能够更好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发展。
海关的贡献也使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地位。
中国近代海关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从海关的建立到发展和变革,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海关的通关制度和海关业务制度改革
中国海关的通关制度和海关业务制度改革中国海关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一、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一)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是中国海关执法的基本依据,《海关法》规定: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必须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境或者出境。
进口货物自进境起至到办结海关手续止,出口货物自向海关申报起到出境止,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自进境起到出境止,应当接受海关监管。
中国海关根据《海关法》和国家有关进出口的政策、法律、规定,监督管理货物和运输工具的合法进出,检查并处理非法进出、逃避关税等走私违法活动。
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移作它用或者进行其它处置。
中国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几点:1. 依法如实申报的原则。
即任何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在进出境时,均向海关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申报,海关接受申报后,方可进行进出境活动。
2.接受海关监管的原则。
在海关未放行之前,一切活动均在海关监管之下,有关货物的各项活动应经过海关的准许,必要时应接受海关查验。
3.海关放行后提取的原则。
只有在海关按国家各项规定对申报情况和货物情况进行审核、查验,并征收相应税费后办理放行手续,货物所有人、运输工具负责人方可对其采取下一步处置措施——进境或出境。
(二)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是:申报、查验、征税、放行。
1.一般规定申报:进口货物向应当由收货人在货物的进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出境货物应当由发货人在货物的出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
经收发货人申请,海关同意,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指运地、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启运地办理海关手续。
中国海关AEO制度及AEO互认(中文)
认证企业
对认证企业的动态管理
每年提交《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评估报告》
对高级认证企业每3年需要重新认证一次;对一般认证企 业不定期重新认证。
3 AEO互认合作
中国-新加坡
中国海关签署的第一个AEO互认安排,2012 年6月 2013年3月15日起实施
3 AEO互认合作
中国-韩国
2013年6月签署AEO互认安排 2014年4月1日起实施
管理原则 诚信守法便利 失信违法惩戒 统一性原则 关企合作原则 动态调整原则
认证企业
认证企业=中国海关AEO 《信用办法》第四条
认证企业
认证企业的便利措施
国际AEO互认 (高级认证)
B
为企业设 A 立协调员
便利措施
优先适用紧急通
C 关手续
提供专业的通关 E
培训和工作评估
D 适用较低的查验
3.重视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加入AEO项目。 4.AEO区域一体化和国际互认多边化逐渐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东南非、北非、拉丁美洲等地区努力建立区域一体化的AEO制 度。
AEO制度与中国海关信用管理制度
1
中国海关法规
AEO
理念
标准 实质条件 便利措施 验证程序 安全
AEO制度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订 C. 《海关验证稽查作业标准》2008年4月1日实施,2011年1月1日修
订
AEO制度与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目的和意义
•引导企业守法自律 •提高海关管理效能 •保障国际贸易安全与便利 •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AEO制度与信用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
目前适用范围:
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包括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加工生 产企业
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
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中国海关是中国国家机构之一,负责管理国境线,检查进出口货物,防范跨境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等工作。
海关管理制度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的海关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组织架构中国海关总署是中国海关的最高行政机关,下设29个直属海关和36个口岸海关。
直属海关主要管理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负责货物出入境和海关事务;口岸海关则在内陆城市及边境地区,负责开展关税征管、进出口贸易管理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职责和任务中国海关的主要职责是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查、征税、监管和执法。
进口货物需要缴纳关税并符合相关标准,出口货物需要进行结算和备案,保障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海关还需打击偷逃税收行为,保障国家税收安全。
海关还需要维护国家安全,预防恐怖主义、走私等非法活动对国家造成的威胁。
此外,海关还需对国际贸易和我国开放型经济做出政策建议。
三、监管措施海关的监管措施主要包括海关查验、抽检、监管和执法。
海关查验是指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查和清关,海关工作人员需要对货物的数量、品质和价值等进行检查。
抽检则是选择一定比例的货物进行检验,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
海关还会主动对符合条件的货物进行监管,建立仓单、保税库,实现企业流程化运作。
海关执法则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打击,打击假冒伪劣、走私海鲜等违法行为。
四、业务创新中国海关近年来在业务创新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
例如,推出了“单一窗口”平台,将全国涉海和跨境贸易的政府审批服务同步上线,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广电子口岸,实现企业进出口报关、征税等业务在线化,提高了通关效率和便捷性;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我国的国际贸易市场和经济合作领域。
总体来说,中国海关管理制度具有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科学的监管措施。
中国海关将继续发挥作用,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物流和产业链的管理,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海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海关史的发展历程一、古代中国的海关制度古代中国的海关制度起源于秦朝,当时的海关主要负责对外贸易的监管和征收税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关制度逐渐完善,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海关在明清时期的发展明朝时期,海关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明朝政府设立了各地的海关,实行了统一的税收政策,以及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
清朝时期,海关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重视。
1843年,英国与清朝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必须开放一些口岸供外国商人贸易。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口岸的贸易活动,清政府成立了海关总税务司,由英国人擔任司长。
海关总税务司在中国的各个主要口岸设立了海关,负责对外贸易的税收征收和管理。
三、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在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1901年,清政府颁布了《海关条例》,正式确立了海关的法定地位。
根据这部条例,海关的职责包括征收关税、监督对外贸易、打击走私等。
此后,海关的管理逐渐规范化,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机构之一。
1927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海关总署,负责全国范围内海关的管理工作。
海关总署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在海关总署的领导下,中国的海关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海关监管体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关总署改为海关总局,继续负责全国范围内海关的管理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海关总局根据国家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海关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海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关经历了更加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对外贸易需求,中国海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海关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了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海关积极参与国际海关合作,加入世界海关组织,与世界各国的海关保持紧密的联系与合作。
中国海关与其他国家的海关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换机制和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走私和非法贸易活动,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海关管理制度举例
海关管理制度举例一、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nited State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简称CBP)是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美国的边境、口岸和海关事务。
CBP拥有广泛的职责,包括监管进出口货物、执行移民法规、打击贩毒活动和其他违法活动等。
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边境管理系统CBP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建立了智能化边境管理系统,实现对进出口货物和人员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CBP能够快速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全面风险管理CBP实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货物和人员的风险程度,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和检查。
对高风险货物和人员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加强检查和审查;对低风险货物和人员实行简化的过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
3.联合执法合作CBP与其他执法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和恐怖主义行为。
通过信息共享和协作行动,提高了边境安全和打击犯罪的效果。
4.公众参与和监督CBP积极开展公众参与和监督工作,与商界、社会团体和公民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维护边境安全和促进贸易发展。
同时,接受国会和审计机构的监督,确保其职责的履行和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
二、中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总署是中国政府负责海关管理的机构,直属于国务院,主要负责监管进出口货物、征收关税、执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职能。
中国海关的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严格的查验制度中国海关实行严格的查验制度,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全面检查和审查。
通过现场查验和实验室检测,确保货物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防止偷逃税款和违规行为。
2.简化的通关流程中国海关不断优化通关流程,推行一站式申报和快速通关服务,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互联网申报和电子化管理,实现货物和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减少通关时间和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关的历史
三、海关的职能
(5)新职能: (香港; 1《海关法》 )监管 海关最基本的任务 :海关是国家进出关 澳门; 境的监督管理机关。 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内容:中国对外贸易的统计数据。 · 只做运输功能的运输工具不征税 走私 是指违反《海关法》及有关法 知识产权 海关保护; 监管对象: --- 进出口货物 》台澎金马地区。 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 编制 依据 · 我国关税税率总水平:入世前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 关境 :指适用于同一海关法或实行 反倾销及反补贴的调查; 单独关境内实行单独的海关制度。 --- 进出境物品9.8%。 物品:《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 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 15.3 %,经过数年调整,目前为 品目录》。 同一关税制度的领域。 反偷渡、缉毒等。 --- 进出境运输工具 品进口税税率表》 限制性管理的行为。 编制 基础 :《协调制度》。 当代海关制度 海关税则 海关的职能
我国海关历史
二、当代海关制度
2 1 、集中统海关的设关原则 * 对外开放口岸
1、对外开放口岸 2、海关监管业务集中的地点 对外开放口岸是 可出入国(关)境的: 承上启下 1、港口; 2、机场; 当代海关制度 海关的职能 海关税则 具体业务 3、边境铁(公)路。
海关税则
小组成员
这回真没了,谢谢! 没了,谢谢!
海关的历史 当代海关制度 海关的职能
海关税则
3、海关的权力 1 * 2 目前我国的独立关境: 、海关的性质 、海关的职能 * 货物 & 物品 的不同管理办法 (4 2)编制海关统计 3 )征税 )查稽走私
海关的历史
四、海关税则
1、通关手续 2 、海关税则
( 1 2 )内容 )流程 )贸易保护功能 ( 2 )分类
海关的历史
当代海关制度
海关的职能
一、我国海关历史
3 1 、早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古籍中 、新中国成立,海关总署在北京成立 早期设置海关的目的: 此时海关的主要作用是: 4、已有 50 ~ 70 “关和关市之征”的记载。 年代,我国内陆不设海关。 1 促进对外贸易和本国 、军事 经济的发展 2、宋、元、明时期,先后在广州、泉 文革期间,海关处于半瘫痪状态, 2、国防 州等地设立 只检查进出口单证。 市舶司。清朝康熙年间 3、征收税费 5、正式以“海关”命名,先后设立 1987年实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当代海关制度 海关的职能 海关税则 粤、闽、浙、江四海关为边境管理 法》,凡有外贸业务活动的内地, 机构。 都设立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