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雨》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与革新
曹禺_雷雨_叙事模式中_俄狄浦斯情结_的生命观照
此情绪俱来的 “那便是我性情中郁热的氛 围 ”, 它的主 基调是 “极端 ”和 “矛 盾 ”, 表现在人身上 , 就是 “时常不由己地 , 更 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 , 流着血 , 不是恨便 是爱 , 不是爱便是恨 , 一切都是走向极端 , 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 , 中间不容易 有一条折中的路 ”。[ 5 ] 这表明作者对人世间 命运的 悲悯和 对 天 地 间 “残 忍 ”的 疑 惧 , 认同人是极端可怜的动物并生活在 “狭的 笼 ”中且不自知 , 而整天 “盲目地争执着 , 泥鳅似的 在情感 的火坑 里打着 昏迷的 滚 , 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 ”, 然而人生悲剧命运 却像只无形的黑网使之 “愈挣扎 , 愈深沉 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 ”并且永远也无法 “逃脱这黑暗的坑 ”。[ 5 ] ( P77)
关键词 : 曹禺 ; 《雷雨 》; 俄狄浦斯情结 ; 叙事模式 ; 生命情韵 中图分类号 : I207134 文章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7406 ( 2010) 08 - 0001 - 06
《雷 雨 》是 曹 禺 的 处 女 作 , 可 以 说 , 《雷雨 》作为曹禺的第一部震惊文坛 的剧 目 , 始终体认着作家哲学思辨的孤寂清冷 、 觅求生活的敏锐视角 、浓郁厚重的悲悯情 怀以及激情梦幻的诗学禀赋 、凄凉坎坷的 人生阅历和温雅恬适的生命意蕴 。
弗洛伊 德注重 将其 “精神分 析 学 说 ” 用于文艺批评领域 , 且认为 : 文艺创作的 原始动力是来源于人类本能的性的欲求和 社会文明之间的激烈冲突 。当人的性本能 无法得到满足时 , 就试图探寻其他途径释 放自己生命的内在能量 , 故而 “梦 ”和艺 术就是这种人类下意识释放能量的精神产 物 。如此观之 , 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的行为与冲突 , 也就是因乎性本能萌发而 产生嬗变的结果 , 诸如恋母的 “俄狄浦斯 情结 ”即为最好的明证 。古希腊悲剧作家 索福克勒斯的 《俄狄浦斯王 》, 它讲述了俄 狄浦斯在 诞生伊 始就有 神灵告 知其父 母 , 说他们的儿子将犯下 “杀父娶母 ”的弥天 大罪 , 于是其母就让牧人将他弄死 , 而牧 人出于怜悯把他送给了报信人 。结果他长 大之后果真 “杀了不该杀的父亲 , 娶了不 该娶的母亲 ”, 犯了不该犯的罪孽并导致自 我惩罚 , 弄瞎了双眼 , 放逐他乡而流浪终 生 。由此 , 弗洛伊德则 “根据自己对古希 腊悲剧的知识 , 提取了这个杀父娶母故事 的相 似之处 , 从而 为乱伦 的 欲 望 发 明 了 ‘俄狄浦斯情结 ’这一术语 ”。[ 6 ] ( P350) 弗洛伊 德认为 : “根据一个众所周知的观点 , 弑父 是人类的 , 也是个人的一种基本的和原始 的罪恶 。”[ 7 ] ( P155)
漫谈《雷雨》中周萍的俄狄浦斯情结
漫谈《雷雨》中周萍的俄狄浦斯情结冯俨(浙江师范尢学文化创意传播学院浙江金华321000)摘要:俄狄浦斯情结。
即恋母情结。
在《雷雨》中.每个人物都有自身的性格特点。
他们的关系也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用萍是《雷雨》中的线索人物.本文从用萍的两段畸恋中谈论用萍的俄狄浦斯情结。
关键词:用萍;瘩母;崎恋;家庭伦理周萍,是‘雷雨》中的一个中间人物.也是中心人物之一。
说他是中间人物,是因为他和其中的主要人物。
都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他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儿子,是蘩猗的继了兼情人,是四风的情人”:…他是个中庸型的人物。
他并不如父亲周朴闻那股强势,却也有自己的坚持:他并不如母亲般软弱,但是他也会妥协:他有反叛的+面,但是他的反叛不彻底。
周萍和蘩漪——命运的吸引,伦理的背叛周萍和繁漪足继子与继母的火系,同时也足乱伦的情人。
从深层次来说,更像是在压抑中的男女相互寻找感情发泄的出口。
在周家的沉重氛围中,他们两人同样是被雎迫和控制的。
蘩漪被一直关在房里。
周朴园执意认为她有病,强迫她吃药。
在这种精神压力下,周萍“引诱”了她,和她年龄并不相差多少的周萍也许本来只是出于对继母的同情,对蘩漪进行安慰,这是蘩漪在周家的唯。
温暖。
所以蘩漪爱上了他,并且一直抓住他不放手。
而周萍自幼丧母(周家一直传言侍萍已死),他对蘩漪,有的不止是年轻男女的惺惺相惜,更多也有种对自己母亲的向往之情。
他所有关于母亲的记忆都是父亲传达给他的一个模糊印象,就像“俄狄浦斯情结”一样,无论到什么年纪,男性都总是依恋母亲。
而繁漪足他父亲的妻子.也是周萍接触的第‘个成熟的女性。
蘩漪自.娇美的外貌,良好的家世。
不落俗套的思想,敢爱敢恨的个性,对于周萍来说,是新鲜的血液,也符合了周萍自己对母亲的想象。
‘就像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恋母情结,表现为爱上一位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异性,这种现象叫做“牛犊之恋”。
周萍与餐漪的畸恋,另。
个推动力就是周朴同。
周萍他对父亲有畏惧、有钦佩,更有深刻的恨意。
浅谈《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悲剧意识比较研究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悲剧意识比较研究悲剧是文学和戏剧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它通过呈现人生的悲惨和灰暗,向读者和观众展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同时,悲剧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各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本篇文章将对两部著名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和《雷雨》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它们在悲剧意识方面的异同。
一、《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背景不同《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作品,由古代文学巨匠索福克勒斯所撰写。
主要讲述了一个被神谕降咒的国王俄狄浦斯在追查杀父之罪时,逐渐发现真相,最终面临悲惨结局的故事。
而《雷雨》则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闻一多所著。
作品背景设定在1920年代南方小城,以财主邱笃庵家中悲剧事件为引子,展现出一段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生经历。
这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表现方式和文学思想也不同,这导致了两部作品在悲剧意识的表现上产生了一些差异。
二、《俄狄浦斯王》和《雷雨》的悲剧意识不同在悲剧意识方面,《俄狄浦斯王》和《雷雨》各有侧重。
《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刻画上。
作品中的俄狄浦斯被视为一位英雄般的人物,为了追查杀父之罪而努力探寻真相,结果却发现自己就是凶手。
这无疑将人性的本质曝露无遗,甚至让人们怀疑人性的善恶性质。
同时,《俄狄浦斯王》中对命运的强调也非常明显,作品认为命运是不可逆转的,而人们面对的命运往往是悲惨的,这种强烈的宿命感深深地打击了人们的心灵。
而在《雷雨》中,则更多的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作品通过描写不同社会阶层人物之间的心理自卑和对抗,揭示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矛盾和文化危机。
作品主人公赵雷雨,其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不想再回到底层生活,而想要改变命运,最终却被命运所击败,无奈地看着自己的人生在痛苦和无望中走向终点。
而在这种无奈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助感中,作品所流露出的悲剧意识也就更加深刻。
三、《俄狄浦斯王》和《雷雨》的结构和表现方式有所差异除了悲剧意识的不同外,两部作品在其结构和表现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试比较《俄狄浦斯王》与《雷雨》悲剧的异同
摘要命运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悲观命运又是命运的一大主题。
无论是遥远的古代,还是当今的现代;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悲观命运这一主题受到许多文人的青睐。
古代西方有《俄狄浦斯王》,现代中国有《雷雨》,这俩部作品让人回味无穷,悲剧的结尾震撼人心。
曹禺是名扬中外的剧作家,是我国文坛史上的一员大将,他的作品曾多次被国外翻译和演出,尤其是《雷雨》,更是开创了我国剧作的文风。
他的剧作不仅继承了希腊悲剧的特点,更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生活,对封建社会、封建制度进行了最根本的揭露和批判,走在了中国戏剧的最前沿。
从国外到国内,多少人被命运缠身而就此折服,又有多少人为了和命运斗争不惜舍弃一切。
不论结果如何,后者总是令人敬畏的。
本文就《俄狄浦斯王》与《雷雨》悲剧的异同进行比较,感受曹禺在对西方话剧继承上的发展。
关键字:《俄狄浦斯王》;曹禺;《雷雨》;悲观命运;AbstractDestiny is the human eternal theme, but pessimistic fate is one of the main themes of fate. No matter when it in ancient times or nowadays; no matter when it in western country or in China, the topic of pessimistic fate which is gets famous by many scholars. There are two famous works, the one is the King Oedipus which is in ancient western country, the other one is Thunderstorm which is famous in modern China, this two famous works have given us deeply and unforgettable impression, but the end of this two works are full of tragedy, and it shocked down many people. Caoyu who is a famous Chinese and foreign dramatist i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his works have been translated and performed many times by foreigners, especially the Thunderstorm which is created a style of play in China. His plays not only inheri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k tragedy, but also combined with China's reality life, especially on this basis, and exposed and criticized to the feudal society and feudal system which have carried on the most fundamental, walking in the forefront of Chinese drama. How many people from abroad to domestic are stranded and defeated by the fate, and how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give up everything to fate and struggle. Regardless of the result, the latter is always formidable.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wants to compare the characters how to treat the behavior of the pessimistic fate and feel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n the western drama form the King Oedipus and ThunderstormKey words: the King Oedipus Thunderstorm pessimistic fate Caoyu引言中国近代话剧从创始阶段的文明戏到五四新剧,是中国话剧的一个摸索过程,直到曹禺《雷雨》的问世,打破了这一格局,中国的话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雷雨》对《俄狄浦斯王》的继承与发展看《雷雨》的艺术魅力
( 总第 1 4 3期 )
J o u r n a l o f Qi q i h a r J u n i o r T e a c h e r s ’ Co U e g e
No . 2, 2 01 5
齐齐哈 尔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Ge ne r  ̄. NO . 1 4 3
力。
关键词 : 《 雷雨》 ; 《 俄狄浦斯王》 ; 命运 ; 悲剧 ; 社会
中图分类号 : I 1 0 6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9 5 8 ( 2 0 1 5) 0 2 — 0 0 6 3 — 0 3
A Re s e a r c h o f t h e A r t i s i t c C h a r m o f T h u n d e r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i t v e o f i t s I n h e i r t a n c e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f r o m Oe d i p u s t h e K i n g
J I NG X i a o - j u n
( L i n f e n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L i n f e n S h a n x i 0 4 1 0 0 0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e d i p u s t h e Ki n g i s a ma s t e r p i e c e o f t h e An c i e n t Gr e e k T r a g e d y , a n d T h u n d e r i s t h e p a r a d i g m o f C h i n e s e t r a g e d y . T h e l a t t e r , o n o n e h a n d , i n h e r i t e d t h e f o r me r a n d o n t h e o t h e r d e v e l o p e d i t . T h e s e t wo d r a ma s h a v e a l o t i n c o mmo n a b o u t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 t h e me a n d p l o t . h e T y a l l a d o p t t h e l o c k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 r e a c h i n g c o n v e r s i o n b y d i s c o v e r y , a n d r e v e a l i n g t h e t r u t h i n t h e e n d . T h e p l o t s o f t h e s e t wo d r a — ma s a l l c o n t a i n a l o t o f c o i n c i d e n c e s .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t h e me , T h u n d e r d e v e l o p s a ̄ a g e d y o f f a t e i n t o a t r a g e d y o f s o c i e t y . I t c o n t mn s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i n e v i t a b i l i t y i n he t c o i n c i d e n t p l o t s , w h i c h e n d o ws T h u n d e r wi t h a u n i q u e a r t i s t i c c h a m. r
俄狄浦斯神话与《雷雨》的解读
俄狄浦斯神话与《雷雨》的解读摘要:曹禺借鉴俄狄浦斯神话,在《雷雨》中通过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人的悲剧命运以及人类无论怎样挣扎都摆脱不掉毁灭结局的生存困境。
这种悲剧命运和生存困境,好似有“猎手”、“猎物”双重身份的俄狄浦斯,无法得到拯救。
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雨》是一个现代的俄狄浦斯神话。
关键词:曹禺《雷雨》悲剧命运俄狄浦斯神话30年代,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出现了一位大师级的剧作家曹禺。
他的《雷雨》《日出》《原野》,使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地位得以确立,并从此走向成熟,也使得“人及人类命运”的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在除小说之外,有了新的形式的关注、思考和探索。
一曹禺在《雷雨·序》的开篇这样说:“我不知道怎样来表白我自己,我素来有些忧郁而暗涩;纵然在人前我有时也显露着欢娱,在孤独时却如许多精神总不甘于凝固的人,自己不断地来苦恼着自己,这些年我不晓得‘宁静’是什么,我不明了我自己,我没有希腊人所宝贵的智慧——‘自知’。
”这段“我知道我一无所知”模式的叙述话语暗示我们,由于受到“宇宙间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诱惑,《雷雨》成了曹禺对人(人类)生存状态的一次探索。
剧中浓郁的神话色彩、深刻的象征意义已显示出《雷雨》是一部现代人(人类)的神话。
在专横的周朴园身上,在苦痛的繁漪身上,在软弱的周萍身上,在天真的周冲身上,在无辜的四凤身上,曹禺表现的是人(人类)无论怎样挣扎终不免失败的共同命运。
由此看来,《雷雨》这部话剧建立在一个神话故事的基础上。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瘟神降临到忒拜城,城里到处是痛苦的呻吟,人们坐在宫门口,要求俄狄浦斯再一次拯救这个城市。
十几年前,外邦人俄狄浦斯从狮身人面的女妖手中救了这个城,忒拜人拥戴他为王,他又娶了前国王的寡妻伊俄卡斯忒。
现在他派克瑞翁去请求神谕,问问要如何才可以救这城。
神谕吩咐,杀害国王拉伊俄斯的血腥的罪恶使全城陷于沉沦,要抉除藏匿在城内的一切罪恶。
于是他向全城宣告,要检举凶手,不许任何人接待那个罪人,人人都得把他赶出门外。
论述《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比较
论述《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比较论述《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比拟希腊著名的戏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杰作《俄狄浦斯王》主要描述了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这样一个复杂的故事,而《雷雨》是中国现代作家曹禺的不朽作品,它讲述了周家和鲁家两代人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前者反映的是西方古代社会事态〔雅典民主时期〕,后者展示的是社会的矛盾”【1】,它们都描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剧。
《雷雨》和《俄狄浦斯王》堪称中西方戏剧史上永盛不衰的艺术奇葩,从很多方面都可以进行比拟,本文将从两部作品中悲剧命运的产生类型,主人公的“恋母情结”以及这两部戏剧的结构进行比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悲剧的不同之处。
二虽然《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而《雷雨》发生在中国近代,但是二者都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命运悲剧,而蹴就它们悲剧的共同根源就是主人公的“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学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
俄狄浦斯和周萍都被“恋母情结”所深深困扰,而“恋母情结”也导致了他们共同的悲剧。
在《俄狄浦斯王》中,虽然俄狄浦斯千方百计地要逃脱命运的摆布,但是最终还是杀父娶母,然而从“恋母情结”的角度来看,俄狄浦斯最后的结局,一切都应该是他潜意识里对母亲的爱恋所造成的;而在《雷雨》中,“恋母情结”那么明显地表达在周萍身上,周萍从小就被告知母亲死了,虽然父亲取了继母繁漪,但是这个所谓的继母只比周萍大几岁,并没有给周萍他应得的母爱,从繁漪的角度来说,她相对于周朴园,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周朴园一心扑在他的事业上,没有给繁漪应有的关心和保护,一个偌大的周公馆,只有周萍、繁漪和周冲,那么周萍和繁漪这对饱受命运摧残的男女坠入爱河也就成了“合情合理”的事情了,当然最后周萍和繁漪的恋情带来了整个家族的悲剧,而“恋母情结”在他们身上的开展也就是导致家族悲剧的罪魁祸首。
虽然《俄狄浦斯王》和《雷雨》都有“恋母情结”的表达,但是二者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的。
仔细分析故事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俄狄浦斯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恋上自己的母亲,自始至终,“是俄狄浦斯潜意识里那股不可逆转的力量和欲望一直把他推向‘恋母情结’的罪恶深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俄狄浦斯是全剧中最无辜的,他对周遭一无所知,在他的潜意识里并不得知眼前杀死的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自己的妻子居然就是亲生母亲,周遭的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神谕安排了一切,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的陷阱只能是他的‘恋母情结’”【1】,而周参考文献:【1】屈姝言《恋母情结在俄狄浦斯和周萍身上的交融——从命运角度分析和》发表于《法制与社会:旬刊》2022年第12期萍却是明明知道繁漪是自己的继母还不可救药地和她发生了关系,相对于俄狄浦斯的无知,周萍就显得“罪恶”了,不仅仅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有悖伦理的,还因为他对繁漪的“爱”根本就是他不满父亲的一种宣泄,是他想替代父亲的一种欲望,这是一种畸形的感情,是周萍人性扭曲的表达。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悲剧主题之比较
况之下应验了他命运的第一步——杀父!其后,俄狄浦斯的命运
似乎比较顺利.破解谜语,成为国王.治理城邦,万人拥戴,十六年 中,他以一个成功的、贤明的、“救星”式的国王身份平静而安逸地 生活着,噩运,似乎已离他远去!可是,一场瘟疫的降临改变了这一 切!瘟疫发生后,神示又一次出现,俄狄浦斯重被推上了命运的风 头浪尖。作品中的三次“回顾”、三次“突转”层层递进,揭示出了俄 狄浦斯的真实人生。而在这过程中,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态度已经不 再是逃避,而变成了反抗。他,坚强、刚毅、有自己的独立意志、自主 意识,不屈服于命运,敢于与命运作不懈斗争,但也正是如此,命运 之神的威力才更显巨大,命运之神才更加无法抗拒! 在这部作品中,命运无所不在地左右着主人公的命运,并且从 一开始就用神谕的方式暗示,让主人公在一种清醒的状态中去体 验自己的悲剧命运。在命运面前,人变得异常渺小无力,一切的努 力都是徒劳,最终只能证明的是神的万能。这样,作品处处诠释着 命运,命运。威为这部悲剧作品表现的最大主题。 再来看一下《雷雨》o在《<雷雨>序》中,营先生这样说到: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 宇宙里种种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 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我始终不能绘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 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确实,一部《雷雨》 包含了众多的复杂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命运。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部作品中表现的“命运”。著名评论家李健 吾曾说:“这出长剧里面,最有力量的一个隐而不见的力量,却是处 处令我们感到的一个命运观念。”作品中,鲁妈年轻时在周家做仆 人并与周家少爷(周朴园)相恋,结果被赶出周家,岂料30年后她 竟然又走进了周家:女儿四凤在周家做仆人,岂料又与周家少爷 (周萍)相恋,而这少爷又居然是她同母异父的哥哥;鲁妈一再担心 女儿会重蹈自己的覆辙,岂料女儿不但如此,而且“蹈”的还是一个 让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覆辙”!而作品的主人公之一周萍,爱上了
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中看中西方悲剧意识的差异刘娜
从《俄狄浦斯王》和《雷雨》看古希腊悲剧异同《俄狄浦斯王》和《雷雨》是属于不同世代不同文化背景的戏剧作品,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诗人,他那被亚里斯多德称为悲剧典范的《俄狄浦斯王》以其崇高的主题 ,复杂的矛盾冲突 ,完美的艺术形式 ,成为传世佳品,对世界文坛的悲剧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曹禺是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的处女作《雷雨》 ,一发表便震动了当时的中国文坛 ,加上他后来的佳作 ,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两位作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与时代 ,但对悲剧的理解却有相似之处。
比如 ,两篇作品在故事情节设置上的相似。
两位作者都采用倒叙的手法 ,先将目光落实于现实 ,然后引出回忆,在倒叙往事的过程中 ,加深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最终在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之时 ,在冲突发展到高潮之时便嘎然而止,使人读来心潮澎湃。
同时作品中悲剧情节的设置与产生,既出乎人们的意料又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规律,这样就使两部作品不仅冲突复杂、情节诱人 ,而且结构也十分完整。
下面我将从艺术手法,人物及其性格和主题三个方面来论述二者的异同(一)艺术手法1.相同方面《雷雨》和《俄狄浦斯王》在叙事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法,那就是“倒叙法”。
倒叙法是戏剧创作中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把一部戏剧的高潮安排在开场前夕,而当幕布拉开的时候,整个戏剧的情节已经发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剧中比较重要的事件,比较关键的矛盾都已经形成,正处在总爆发的时刻。
就剧本的矛盾冲突而言,仿佛戏剧一开场就进入了高潮,并且“迫不及待”就走向了结局。
《俄狄浦斯王》是从国王俄狄浦斯调查瘟疫元凶开始的,而实际上这时俄狄浦斯已经在不经意间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他正一步步在命运的指引下发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浅谈浅谈《雷雨》中的乱伦悲剧
浅谈浅谈《雷雨》中的乱伦悲剧第一篇:浅谈浅谈《雷雨》中的乱伦悲剧浅谈《雷雨》中的乱伦悲剧——“俄狄浦斯情结”一、乱伦一般人们将乱伦解释为“近亲间的通奸行为”。
[1]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期对乱伦的解释也有所不同。
有的把具有血缘关系的男女之间的性行为叫乱伦,如母子、父女、兄妹等;有的却认为,除上述血缘关系的乱伦以外,还有诸如公媳、叔嫂、儿子与后母之间的性关系也属乱伦。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伦”的训义是“辈也”。
辈份,指的是人类生命的自然序列,个体生命在血缘家族中的位置,超越个体所在的序列和位置,就是乱了辈份。
“乱伦”,则是指违反血缘生命的自然序列、超越辈份的性行为。
乱伦与乱伦禁忌产生在什么时候?人类学家至今也不能给一个较为准确的答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类学受进化论的影响,普遍认为动物元法分辨它们的血亲,故而无法避免乱伦,人从动物进化而来,那么在人类进化的初级阶段就具有动物的局限性,而无法避免血亲之间的性交。
乱伦这便产生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群婚。
马克思说:“在原始社会,妹妹曾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
”恩格斯认为:“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自从禁止一切兄弟姐妹间发生性关系的时候起。
原始集团便转化为母亲氏族,由群婚过渡到对偶婚制。
由此推论,对于乱伦的禁忌当然是产生于这种过渡期。
随着人类对于乱伦危害性和非血亲婚姻优越性的认识有所提高,我们知道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能创造出在体力上和智力上的都更强健的人种:两个正在进步的部落混合在一起了,新生的一代的颅骨和脑髓匣自然地扩大到综合了两个部落的才能的程度。
人类对乱伦的认识,反映出人类自我觉醒的深刻度,如果搜集古今中外的材料,足可以写成一本史著或建立一门乱伦学。
中国古代社会重血缘辈份,用详尽的婚姻条律防止乱伦。
诸如同姓不婚、中表不婚、宗亲不婚、尊卑不婚、兄妹不婚等。
二、俄狄浦斯情结对乱伦的研究另一较有成就的领域是现代心理学,其中贡献最大者当推弗洛伊德。
浅谈《雷雨》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
浅谈《雷雨》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剧本《雷雨》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不朽名作。
它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被后人所传颂,荡涤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灵魂,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中一部难以超越的经典。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们饱含深情地演绎和解读。
可以说,这是戏剧大师曹禺精雕细琢的一件艺术品,我们可以调动我们的知识和阅历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欣赏、理解它。
在传统、主流的欣赏角度中,我们更多把关注的目光投到了“周公馆中的两代人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家庭内部急剧混乱,家境逐渐迈向悲剧”的故事上边。
从中我们看到了封建主义的丑陋和资本主义的罪恶。
精彩、紧凑的剧情和生动、富有张力的人物会吸引我们更多的注意。
其实,在《雷雨》一剧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是很值得我们玩味的。
我写这篇小论文,就是希望通过分析“俄狄浦斯情结”在《雷雨》中的一些表现,从而开辟出一个新的欣赏角度去赏析这部作品所传达的人文思想和“人性美”。
《雷雨》一剧中多处体现了“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 缘自古希腊, 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对此,“戏剧艺术的荷马”、“命运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丰富了其命运悲剧的形象。
后来,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儿童常以父母、特别是父亲或母亲,来作为自己的性欲对象。
他常常受到父母的刺激……父亲爱女儿胜过儿子,母亲爱儿子胜过女儿;孩子也相应地作出反应,若是儿子就想占有父亲的位置,若是女儿就想占有母亲的位置。
这些亲子和孩子间的相互关系所产生的情感,不仅带有柔情的意味,而且也带有敌对的色彩。
《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摘要】曹禺的成名作《雷雨》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雷雨》中主人公周萍和他的继母周繁漪的乱伦关系是全剧最精彩的线索之一。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角度来解读周萍和周繁漪之间不正当的恋爱关系,得出二者关系归结于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就是导致二人悲剧结局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法、周萍、周繁漪、弗洛伊德。
一、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出自于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的《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
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
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
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
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
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并自我放逐。
所以“俄狄浦斯情结”又被人称为“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
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无意识性的,因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不支持,这种情结常常被人压抑在潜意识里不再提及。
二、《雷雨》中体现出的俄狄浦斯情结。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先生的处女作,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它所展现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在《雷雨》中,很多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有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但是表现的形式有不同,有明显的有隐含着的。
而话剧中人物人物周萍与继母周繁漪之间的秘密恋情是全剧最明显、最耐人寻味的一条线索,也是俄狄浦斯情结在《雷雨》中最明显的体现。
周萍是带着苦闷和罪恶感出场的。
周萍是周朴园的长子,周繁漪的继子和情人。
细读《雷雨》,不难发现周萍有着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与他不幸的童年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雷雨》对《俄狄
总结:
《雷雨》在继承《俄狄浦斯王》命运主题 的同时,更可贵的是,创新出了社会主题, 并且在对待命运的态度上也进行了创新式”结构的范 例
《雷雨》继承了《俄狄浦斯王》“追溯式” 的结构艺术,且在曹禺的笔下走向了发展 和成熟。
《雷雨》对《俄狄浦斯王》的 借鉴和创新
一、主题的借鉴与创新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命运悲 剧,而曹禺先生的创作受到了索福克勒斯的影响。 所以,吕荧先生在《曹禺的创作道路》中指出: “人的故事只是这部悲剧的形体,宇宙的主宰才 是这部悲剧(指《雷雨》)的灵魂。”毫无疑问, 《雷雨》中也表达了命运的主题。但《雷雨》所 表达的不仅仅是命运,作家在借鉴命运主题的基 础之上,进行了可贵的创新,融入了社会主题, 使它不仅是一部命运悲剧,更深层内涵上是一部 社会悲剧。而且,在主人公对待命运的主观态度 上,《雷雨》也进行了创新。
《俄狄浦斯王》是命运悲剧的典型代 表。
这部戏剧借用一个英雄时代的惊心动 魄的故事,表现了人对命运的抗争、人 的盲目和局限以及命运不可战胜的主题。
《雷雨》不仅是一部命运悲剧,更是一部 社会悲剧。
在《<雷雨>序》中,曹先生这样说到:“《雷雨》 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 我所觉得的宇宙里种种斗争的‘残忍’和‘冷 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 的管辖……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 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 杂。”确实,一部《雷雨》包含了众多的复杂的 内容,而不仅仅是命运。
比较两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两位作家 的悲剧主题是有所不同的。
索福克勒斯的观念是纯粹的,他在作品中所 要表达的就是命运的无上威力,命运的无法抗拒。 而曹禺的悲剧主题则要复杂的多,他在人物的悲 剧命运中融入了现代意识,去展现社会大环境对 人性的无比压抑。因此,这部作品更大意义上应 是一部社会悲剧。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四幕悲剧《雷雨》,作为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一部中国式的悲剧巨作典范。
李健吾称之为“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悲剧。
《雷雨》写于20世纪前半叶,就题材来讲是家庭悲剧,并且触及了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主题,如个人的孤独,分裂的自我,神秘命运观,遗传与环境决定悲剧命运,以及人生的徒劳感。
然而,由于作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和个人经历的差别,又独具特点。
《雷雨》中体现出的因果报应观念,并且带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一、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曹禺吸取英国戏剧创作流行的“三一律”的原则,组织了《雷雨》的情节。
剧本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矛盾纠葛剧中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人物都以自己为纽结点,与他人构成多向的网状矛盾关系,而且其中任何一组矛盾冲突的出现与展开,都与其他矛盾纠葛、关联。
周朴园力求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秩序;繁漪要留住周萍,让他永远陪伴自己;周萍则要避开繁漪逃出周公馆;周冲在追着四凤;四凤又想跟周萍结合一起走;而侍萍却要把四凤带出周公馆使她脱离险地;鲁贵想能够永远保住在周公馆的饭碗;而鲁大海则要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周朴园进行坚决的斗争。
极端复杂、极端紧张的矛盾冲突,就这样一下子交代并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一切纠葛又在一瞬间爆发,读者还来不及细细琢磨它究竟酝酿着什么,剧中的八个人全失败了,这个家庭向观众刚交代和呈现出故事,就一瞬间坍塌,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人也陷入永世不能拔出的痛苦泥沼中。
曹禺在此设置了一种悖论结构:每一个人物都在推动着悲剧的发展,他们制造了这个悲剧,可是又都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
在面临生与死的二元抉择中,他们只能选择其一,死去的人和生存的人。
《雷雨》打破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二元结构,用一种崭新的视角深入解读了戏剧的模式,使戏剧的结构形式走向了多样化。
二、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雷雨》中一共只有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丰富的性格,从而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冲突。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悲剧审美分析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悲剧审美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闭锁式戏剧结构(巴特农神殿式)特点,我们指出《俄狄浦斯王》与《雷雨》悲剧审美主要包括了《雷雨》对《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主题的继承,悲剧差异美,悲剧命运的展示,无法违抗的命运等主题。
无论是《俄狄浦斯王》还是《雷雨》,都向我们展示了命运的残酷和不可违,主人公都是善良而真诚的人,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戏虐,始终挣扎在悲剧命运的漩涡中。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雷雨》;悲剧审美0 引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著名精神分析学家。
在他的著作《释梦》中,弗洛伊德通过将性本能作为精神分析的基础,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著名理论。
这是对2000多年前古希腊人的人性追求,也是对人类永恒宿命的反思。
在精神分析学的研究领域中,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此,通过将古希腊经典悲剧著作《俄狄浦斯王》与中国现代话剧的杰出代表《雷雨》进行对比分析,继而来更好地认识“俄狄浦斯情结”的内在核心。
1 《俄狄浦斯王》和《雷雨》闭锁结构的选择在戏剧创作中,闭锁式结构是悲剧创作的常见选择。
这一结构追求的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三一律”原则。
这指的是整个戏剧故事的发生处于同一天、同一时间以及同一个主题。
再者,选择闭锁式结构的戏剧往往不是选择单一的叙述事件顺序来完成时间线的步骤。
在整个故事事件中会选择一个快要到高潮的地方来对整个事件进行回顾。
在叙述过程中通过设置铺垫将故事推向高潮。
“一出戏的真正起点并不能从剧本开头的那一刻算起,实际上戏剧在一开场,那些由人物命运及人物行动等因素就已经存在于戏剧的情节之中了”。
闭锁式戏剧节奏紧凑,悬念迭起,能够带给读者强烈的满足感。
《雷雨》与《俄狄浦斯王》选择以闭锁式的结构来完成整个故事的展现。
在《雷雨》中,读者首先看到地就是一个处于教堂医院中的尼姑与一位老人。
而所提到的“她”,读者本身并不知道是谁。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两剧的主题比较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两剧的主题比较第一篇:《俄狄浦斯王》与《雷雨》两剧的主题比较《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两剧主题摘要: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构成了一个永不衰歇的传统主题。
而检阅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的名作《俄狄浦斯王》乃称得上真正的“命运悲剧”。
许多评论家认为曹禺的剧作《雷雨》也是一部命运悲剧。
无庸置疑,《雷雨》也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但命运却不是它的主题。
《俄狄浦斯王》和《雷雨》同样关注人的命运,重视人的生存意识。
这两部剧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我们称之为“悲剧的精神”)是一致的:身处生存困境,人(无论是古希腊人还是“雷雨”人)奋力抗争,力图摆脱所遭受的种种生存困厄。
悲剧的魅力在于洗涤每个人的灵魂让其得以净化及至升华。
关键词:命运观;生存困境;悲剧的精神戏剧是一种艺术,属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往往很不平衡,然而,同在精神生产领域之内,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戏剧与人类精神文化的总体状态应该是一致的。
戏剧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宝贵成果,它的状况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
古希腊戏剧尤以悲剧著名,其悲剧作品就是表现了古希腊人对人生、对世界的一种神话式的古朴、崇高、神圣的情怀。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他的名作《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命运悲剧,所表现的人在命运的笼罩下的含血带泪的奋争是震撼人心的。
曹禺的剧作品《雷雨》也是一部悲剧,但它不是命运悲剧,所写的是普通人的悲剧。
“命运”《俄狄浦斯王》之所以成为真正的“命运悲剧”,“命运”确实贯穿了全剧,“命运”就是全剧的灵魂。
“命运”被看作是主宰人的一切的神秘力量,人类的渺小和盲目使人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
杀父和乱伦在原始时代社会不足为奇,在古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跨进“文明的门限”时,俄狄浦斯的“弑父杀母”行为不再为文明人所接受,于是他成为了罪人。
为替俄狄浦斯洗罪,把这一切都归咎于神的指示,归咎于命运。
古希腊人就是这样把一切不能理解的事及人为的过失都归咎于命运,使不能理解的事成为可能,使不合理的事化为合理。
从人物角色的设定看《俄狄浦斯王》与《雷雨》在悲剧创作上的传承与发展
从人物角色的设定看《俄狄浦斯王》与《雷雨》在悲剧创作上的传承与发展◆陈星霖(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摘要】从人物角色的设定研究《俄狄浦斯王》与《雷雨》在悲剧创作上的传承和发展。
同为悲剧作品,《雷雨》与《俄狄浦斯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如“恋母”情结与悲剧命运,但在创作背景与人物性格方面却有极大差异。
有别于《俄狄浦斯王》中单纯的命运观念及其悲剧结局,《雷雨》中的人物体现出了一种在宿命论“因果报应”之下人性被黑暗社会无奈吞噬的“弱者”之无力感,在狭小的天地中受着管辖,试着用更加纯净的灵魂洗涤自己的罪恶;有别于希腊作品充盈着一种将苦难收摄于心的担当英雄感与进取崇高性,《雷雨》则充满小人物在黑暗势力与社会矛盾中错综纷乱、不可调和所导致的一种悲剧感。
总体来说,《雷雨》在继承了《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血统的同时进行了发展与创新,在意蕴与内涵上都有较大突破。
【关键词】《雷雨》《俄狄浦斯王》命运悲剧社会悲人物角色设定一、前言曹禺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雷雨》是他的代表作。
这部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甚至传颂“当年海上惊雷雨”。
作品以“追溯式”结构展现了两代人在30年的漫漫时光中各自用血泪浇铸的悲苦经历与错综复杂的爱恨纠葛,在封闭闷热的周公馆中,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仇下,铸就了集巧合、宿命、乱伦、救赎、阶级斗争于一体的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
然而这部作品却有着深刻的古希腊悲剧血统,年轻的曹禺在痴迷西方戏剧时期完成了这部魅力作品并在后来坦然承认:“这个剧有些人说是受易卜生的影响,但与其说是受近代人的影响,毋宁说是受古代希腊悲剧的影响。
”血统的始者《俄狄浦斯王》是“命运悲剧”的代表作,对于后世戏剧作品有着深远影响,“从古代断断续续上演到今天”。
本文将从人物角色设定的角度分析《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中悲剧创作的传承和发展。
二、《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人物设定1.《俄狄浦斯王》的人物设定《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因为其浓郁的神话色彩、完美的矛盾冲突、首创的“回溯式”戏剧结构而被称为“悲剧典范”。
《雷雨》的希腊悲剧血统--兼与《俄狄浦斯王》比较
《 狄亚》” 正是在痴迷于希腊悲剧时期 , 美 。 年轻 的 曹 禺完 成 了他 的 不 朽 剧 作 《 雨 》 雷 。对 此 , 禺 “ 认 曹 供 不 讳 ” 雷 雨》 世 后 , 十 分 坦 然 地 承 认 :这 个 剧 有 些 人 说 是 受 易 I生 的影 响 , 与 其 说 是 受 近 代 人 。《 问 他 “ - 但
摘 要 : 中 国现 代 戏 剧 发 展 史上 , 禺是 西 方 戏 剧 营 养 的 最 大 受 益 者 。 这 其 中 , 腊 悲剧 的 影 在 曹 希 响 尤其 深 刻 。 本 文 通 过 《 雨》 最 能代 表 古 希 腊 悲剧 特 征 的 《 狄 浦 斯 王 》 比较 , 图从 遗 雷 与 俄 的 试 传 与 继 承 的 角度 , 《 雨》 对 雷 中所 “ 淌 ” 古希 腊 悲剧 血 统 做 另类 探 究 。 流 的 关 键词 : 雷 雨 》 希 腊 悲 剧 ; 俄 狄 浦 斯 王》 血 统 《 ; 《 ;
・2 5 ・ 2
给 他一 个 儿子 , 预 言 他 将 死 在 这 个 孩 子 的手 中 。无 奈 , 伊 俄 斯 只 好 派 仆 人 将 出 生 3天 的儿 子 , 但 拉 丢弃 在 山上 。 由 于 仆人 可 怜 这 个 孩 子 , 把 他 送 给 了一 个 牧 人 。 牧 人 又 将 孩 子 转 送 给 同样 婚 后 无 子 的科 任 便 托 斯 国王 夫 妇 。于 是 , 们 便 将 俄 狄 浦 斯 作 为 自己 的 亲 生 儿 子 抚 养 成 人 。 长 大 后 的俄 狄 浦 斯 从 阿 波 罗 他 那 得 知 自己 的命 运 后 , 离 开 了科 任 托 斯 。在 三 岔 路 口 , 失 手 打 死 了一 个 老 者 , 正 是 他 的亲 生 父 亲 。 便 他 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雷雨》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与革新摘要: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概念之一,自二十世纪初由弗洛伊德提出至今,一直对学术界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雷雨》便是将俄狄浦斯情结植入中国文学作品的代表。
本文试从俄狄浦斯情结内容本身、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以阐释《雷雨》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和革新。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雷雨》;继承;革新一、俄狄浦斯情结综述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分析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命名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的妒忌、仇恨的心理。
【1】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在弗洛伊德看来“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这一主题也的确反复出现在众多文学作品中。
弗洛伊德以希腊悲剧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为例,详细阐明了他提出来的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是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达的儿子,出生时,神谕预示他会杀父娶母,俄狄浦斯随即被生父抛弃,后来他被人收养,并在异邦做了王子。
当他对自己的身世产生怀疑去求助于神谕时,神警告他要远离家乡,因为上天注定他要杀父娶母。
而碰巧俄狄浦斯在离开他养父母家的途中遇到了生父拉伊俄斯王,并在偶然发生的冲突中杀死了他;随后,他因解除了狮身人面像对底比斯城的围困,被百姓拥戴为王并与生母伊俄卡斯达结婚育子。
直到后来底比斯城瘟疫流行,神谕告知只有把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驱逐出境,瘟疫才能停止。
当俄狄浦斯知道自己杀父娶母这一令人厌恶的罪恶行径时,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自戕双眼,远走他乡。
弗洛伊德指出“这种以母亲为爱的对象的情结,就叫做俄狄浦斯情结。
”【2】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
因此,这种分析方法的提出,引起了众多文学创作者和读者的共鸣。
当这种理论传入中国后,引起了中国作家的极大的兴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运用于作品中。
《雷雨》正是这些作品中的代表,更有甚者将《雷雨》视为中国的《俄狄浦斯王》。
《雷雨》将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充分展现,但同时又不是对它的简单翻版,而是结合中国社会现实情况,继承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
一、《雷雨》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继承1、以杀父娶母为理论原型《雷雨》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俄狄浦斯王》,是因为它淋漓尽致地将以杀父娶母为原型的俄狄浦斯情结展现出来。
杀父娶母原型的主要内容为父弃子、子杀父以及子娶母,在《雷雨》中,周朴园对大儿子周萍的不关心、对二儿子鲁大海的遗弃表现了父弃子的内容;周萍对父亲的憎恨并表示“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鲁大海持枪与周朴园谈判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自杀父的内容;而周萍和周蘩漪之间的乱伦关系则是对子娶母内容的展现。
2、浓厚的悲剧色彩《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其主人公俄狄浦斯因不能挣脱命运的捉弄而自残,王后伊俄卡斯达自杀了。
而《雷雨》的结尾,周萍开枪自杀,四凤跑出周公馆触电身亡并殃及周冲,周繁漪和鲁侍萍病倒、鲁大海消失,让原本好好的两家人家破人亡。
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两部作品悲剧发生的原因,不难发现作品中人物的悲剧都是通过自我惩罚的方式的实现的,或是自杀或是自残。
而这样一种方式更是加剧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3、命运之神的巧合安排在《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竭尽全力避免杀父娶母的发生,首先是被生父抛弃,然后远离养父母使其免遭神谕言中,后来却冥冥之中误杀生父娶母为妻。
命运似乎一张天罗地网,任他逃往何处、用何方法都不能摆脱命运冥冥之中的神秘安排。
同样,《雷雨》中的周萍引诱了继母周繁漪,当他为了摆脱继母爱上侍女四凤时,并欲与之厮守时却发现四凤是其同母异父的妹妹,这种看似不可能的巧合在命运之神的安排下又一次降临了。
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均想要利用自身力量避免悲剧的发生,却在最终毫无躲闪之力跳入了命运之神事先挖好的陷阱中。
二、《雷雨》对俄狄浦斯情结的革新《雷雨》虽然以俄狄浦斯情结为原型,在结构和结局方面与《俄狄浦斯王》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雷雨》绝不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简单模仿,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而这些特性正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革新和发展。
1、对俄狄浦斯情结的丰富俄狄浦斯情结本身的内容用“弃子杀父娶母”便可概括,但《雷雨》并不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简单模仿,而是根据中国社会现实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首先,在《雷雨》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内容是委婉展现在作品中的,作品并没有以讲述周萍和继母周繁漪的乱伦终结,而是进一步描述周萍和同母异父妹妹四凤的唯美爱情,事实上,周萍对四凤的爱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延续和发展。
如果说《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所表现出来的恋母情结为第一恋母情结,那么《雷雨》中周萍对继母周繁漪的感情则称为第二恋母情结,对同母异父妹妹四凤的感情则是第三恋母情结。
第二、第三恋母情结的出现形式上是第一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的变迁,实则是对俄狄浦斯情结内容和实质的丰富与发展。
2、俄狄浦斯情结产生的原因更具现实意义俄狄浦斯情结在《俄狄浦斯王》中产生是由于命运的捉弄以及神谕的不可侵犯,俄狄浦斯在作品中的遭遇是无辜的。
而在《雷雨》中,俄狄浦斯情结产生却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作为作品主人公的周朴园是造成悲剧发生的根源,他为了自己的野心和权威,抛弃鲁侍萍和鲁大海,压抑儿子周萍和妻子繁漪,为了一已私利,不择手段,违背道德和伦理,最终陷入悲剧,落得家毁人亡。
首先,周萍作为周朴园的长子年幼时母亲被逐出家门,父亲为了迎娶继母将他送到乡下,直到成人才回。
然而,回家之后的周萍却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父亲一贯严肃的面孔缺少对子女的关心和问候,而他对父亲有的只是表面上的敬畏,实际二人之间无话可说,缺少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弟弟周冲年龄尚小,况且弟弟有继母关心爱护,无法体会周萍心中的苦痛,唯一能够让他感受到温暖的人便是继母繁漪,他们之间没有年龄的差距,同时这位思想解放的继母与自己有着一定的共同话题,更重要的是,她对他有着超乎母女关系的关心和疼爱,这便形成继母吸引他的理由。
虽然与继母发生关系是违背道德伦理的乱伦,但在他的意识中有着报复父亲的快感,这从周萍说恨自己的父亲,愿他死,就是犯了伦灭的罪也干可以看出来。
周萍与继母周繁漪发生乱伦关系并不单纯因为他对父亲的憎恨,还与他从小缺乏母爱有关系,儿童时期缺乏的母爱会让他对母爱有深深的渴望。
其次,繁漪所处的环境和性格决定了她也有俄狄浦斯情结的可能:繁漪本是一个受过教育的新时期女性,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是在比她岁数大很多又思想古董的周朴园身上得不到的。
繁漪表面上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对爱情失望的痛苦,但她的心里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和力量在翻腾着。
由于终日待在苦闷的家里与两个儿子为伴,心里的空虚以及年龄的相近使得她和周萍的乱伦得以成为可能。
这样,她既实现了对丈夫的报复,也满足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
再次,周萍的亲兄弟鲁大海刚出生就和母亲一起被逐出家门,从小跟随母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继父的刻薄和冷密让他对失去父亲的悲哀有着深切的体会,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经历使他产生“仇父”的心理。
作为周朴园矿上带领罢工的工人,斗争失败后他拿着手枪去和周朴园拼命,表层是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冲突,而深层则蕴涵着儿子对父亲的报复意识,他的“杀父”的意识是明确的,只是他不知道他想杀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这正是弗洛伊德笔下无意识的存在。
倘若周朴园没有为了迎娶门当户对的妻子而抛弃鲁侍萍和鲁大海,就不会有周繁漪的出现;倘若周朴园对周繁漪关心爱护,繁漪也许不会抓住周萍的手不放;倘若周朴园给予周萍足够的父爱,也许周萍就会健康成长,而不是整日烂醉如泥,与继母发生乱伦关系。
由此可见,《雷雨》中俄狄浦斯情结产生的原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暴露了大家庭的罪恶,揭露了资本家的残忍和追求财富的不择手段,同时也展现了社会普通工人与资本家斗争、争取自我权利的现象,以及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现实生活事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大家庭生活的缩影。
3、故事情节更加复杂故事情节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故事人物的设置上。
俄狄浦斯情结主要表现儿子俄狄浦斯、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达一家人之间的故事,以俄狄浦斯为主要描写对象;而《雷雨》则将整个故事的发展放置在一个大社会的背景下,围绕周朴园一家人和鲁侍萍一家人展开。
其次便体现为故事情节本身的丰富和复杂。
俄狄浦斯情结主要包含弃子、杀父、娶母、自残四个方面,《雷雨》对其中每个部分的内容都进行了丰富。
弃子方面:《雷雨》中周朴园为了赢取门当户对的媳妇而把私生子周萍送到乡下,直至其成人才被带回家,在乡下,周萍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形同被弃;而周朴园的大儿子鲁大海刚出生就和母亲一起被赶出家门,遭到遗弃,这是对弃子情节的直白表现。
无论是周萍还是鲁大海都从隐性和显性两个方面表现了弃子情节的存在。
私生子鲁大海被弃这一内容的增加是《雷雨》与俄狄浦斯情结本身这一方面内容的显著不同。
同时,与拉伊俄斯国王为了躲避神谕应验而遗弃儿子俄狄浦斯不同的是,《雷雨》中周朴园对鲁大海和周萍的遗弃均是因为自身的原因。
这就使得《雷雨》反映的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杀父方面:《雷雨》从周萍和鲁大海两人身上分别表现了对父亲周朴园的憎恨,虽然没有让杀父这一情节成真,却更能引人深思。
作为资本家的周朴园,一心忙于自己的生意,缺乏对家中亲人的关爱,而他的严厉、不近人情使得从小被赶到乡下,缺乏父爱,在孤寂苦闷的怨恨中长大的周萍对他产生了恨意。
这种恨在作品中主要通过他曾经对蘩漪说过的话表现出来:“希望他死,即使犯灭伦的罪也干。
”这正是周萍身上非常明显的杀父娶母的心理倾向,是周萍身上俄狄浦斯情结的有力佐证。
同时,资本家周朴园为了聚敛财富,不惜以其矿上工人的生命为代价,获得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产,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私生子鲁大海作为他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代表工人罢工和周朴园谈判,甚至预备了手枪与周朴园对抗。
由于鲁大海自幼被生父遗弃又不被继父疼爱,因此他在潜意识中对“父爱”只有质疑,没有认同,他甚至产生了“仇父”的心理。
作为工人的鲁大海与作为资本家的生父周朴园发生冲突时,其“杀父”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
娶母方面:与《俄狄浦斯王》中直接描写俄狄浦斯娶母的情节不同,《雷雨》通过描写周萍和继母的乱伦关系将这一方面的内容展现,但《雷雨》的情节对“娶母”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延伸:将周萍对继母周繁漪的感情转移到鲁四凤身上。
周萍为了逃避自己与母亲周繁漪乱伦的事实,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周公馆十八岁的侍女四凤身上,四凤的单纯美丽、温柔善良吸引了周萍,他甚至想要客服一切障碍将四凤娶回家。
但是他没想到四凤是他同母异父的妹妹,他对四凤的感情在我看来是他潜意识里的恋母情结在发挥作用。
他与四凤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得他们之间在冥冥之中多了一种吸引和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