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例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
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治疗体会
胃癌术后胃瘫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诊治经验。
方法:对65例胃癌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照组32例予对症积极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内镜治疗。
结果: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2105例,发生PGS65例(3.09%),观察组平均恢复时间(19.38±3.25)d,显著优于对照组(28.7±4.15)d。
结论:胃癌术后PGS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内镜治疗优于单纯对症治疗。
【关键词】胃瘫;内镜;治疗【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1-02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1]。
以急性为常见,由于PGS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而若误遭再手术则可导致病情加重,使恢复更趋缓慢。
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意义。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实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2105例,发生PGS65例。
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所观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65例,其中观察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6l.5岁。
手术时间3~6h,平均4.7小时。
对照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性13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62.6岁。
两组患者麻醉方式为全麻,术后均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
1.2 诊断标准(1)胃术后患者以排气、拔除胃管进流质或半流饮食后发生恶心、呕吐,中上腹饱胀,体检发现胃振水音;(2)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800ml,并持续6~10天或更久;(3)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4)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5)无应用影响胃平滑肌收缩的药物[2]。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例采用非手术方法。
除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解除其顾虑外,我们应用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①禁食;②重新留置胃肠减压管;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是纠正低血钾状态;④冷、温盐水交替洗胃,每日1~2次;⑤腹部热敷;⑥营养支持:间断输血、血浆、白蛋白,有条件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或空肠内营养;⑦ 胃动力促进剂的应用:主要包括胃复安、多潘立酮、普瑞博思及阿奇霉素等,根据病情不同,选用1~2种[3]。
胃癌术后胃瘫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胃癌术后胃瘫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作者:熊鸣琴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08期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胃癌术后出现胃瘫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
方法: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胃癌术后患者90例,将其中出现胃瘫21例作为观察组,剩下的未出现胃瘫69例作为对照组,结合患者病例进行综合性的回顾与分析。
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征,发现胃癌术后患者出现胃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术中出血量过多、负面情绪影响、年龄偏大、术后伴发疾病等因素。
根据患者术后产生胃瘫的原因给予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及护理,可以将不适临床症状去除,不用对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结论:对术后胃瘫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癌;术后胃瘫;护理对策胃癌术后出现胃瘫是由于食管以及胃肠在于术之后出现胃滞留、胃排空延迟的临床表现,是激发新的非機械性梗阻因素产生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
由于胃瘫患者易发生在上消化道手术治疗措施之后,因此易被误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恢复。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胃癌术后出现胃瘫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析相应护理对策。
以下是本次研究结果。
资料与方法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胃癌术后患者90例,将其中出现胃瘫的21例作为观察组,未出现胃瘫的69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16例,女5例,年龄49 -68岁,平均(56.39±3.58)岁;术后发生胃瘫时间:4-6 d 18例,7-9 d 11例,9-11d9例。
对照组男42例,女17例;年龄50 - 70岁,平均(60.25±4.47)岁;术后发生胃瘫时间:4-6 d 29例,7-9d14例,9 -11d7例。
所选患者均由临床确定诊断。
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后胃瘫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取所选患者及家属同意,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PGS)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功能紊乱综合征,也称胃无力综合征,是腹部大中型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
1 相关因素分析1.1 手术方式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后,胃大切破坏了胃的正常结构,且切除了胃窦及幽门部,造成胃动力的改变,胃肠道重建影响了电机械活动的协调,从而造成胃肠逆蠕动,降低了胃的存储及消化食物的能力。
1.2 术前幽门梗阻近端胃扩张,张力降低,黏膜水肿,胃蠕动减弱,梗阻时间越长,胃瘫率就越高。
1.3 高血糖导致胃电节律失常及胃内压降低,胃排空延迟,故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胃瘫发生率高。
1.4 精神因素自主神经调节紊乱,会抑制胃排空,胃呈无力状态而致胃排空障碍。
胃麻痹是外科领域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过度紧张;术后,特别是胃瘫发生后进入沮丧、失望、无助、忧虑和悲观的心理反应阶段,致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因手术和住院对自己健康、工作和家庭的不利影响而产生心理应激,加重了胃肠交感神经的抑制活动。
1.5 其他因素术后吻合口痉挛,水肿等;胆汁反流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谈,加重残胃及吻合口的水肿;营养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术后使用影响胃肠动力方面的药物等。
2 临床表现2.1 4~6d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改半流质出现上腹胀满、大量呕吐,吐出物为含胆汁胃液及所进食物,呕吐后腹胀减轻;或4~6d胃肠减压引出大量胃液,当试验性夹管或拔除胃管后又出现腹胀、大量呕吐胆汁样胃液。
2.2 患者上腹饱满并有少量排便排气,体检腹部无胃型和蠕动波,全腹无压痛,便肠鸣减弱,胃有明显振水音。
2.3 腹部X线检查示小肠不扩张,无液气平面;胃造影显示胃呈扩张状态,长时间无蠕动。
2.4 胃镜检查见胃粘膜水肿、充血,长时间无蠕动和十二指肠肠液反流。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处理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我院2001年至2011年期间开展的胃癌根治术中并发16例胃瘫患者的病因和处理意见。
方法16例中12例给于肠内营养。
结果无一例并发胃肠黏膜萎缩,肠功能减退的。
4例采用全静脉肠外营养2例出现胃肠功能减退、胃肠黏膜萎缩。
其中1例因肠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而并发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结论经引流营养支持,胃动力等非手术治疗,基本上是可以治愈的,不可轻易手术,以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原因及处理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在胃癌根治术后,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空出现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的非机械性梗阻[1]。
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根据术后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多在术后一周发生,慢性可在术后数月发生,发生率为0.45%~4%。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是我院2001~2011年来,行460例胃癌根治术中,并发胃瘫综合征16例。
男12例,女4例。
手术方式以比罗II式12例,腹腔镜新型刀胃癌根治术4例。
本组10例属于急性胃瘫综合征,6例为慢性慢性胃瘫综合征,14例采用保守治疗,疗效确切。
2例手术治疗,死亡1例,死因为胃瘘手术后并发严重的营养不良及贫血,感染多器官衰竭死亡。
1.2 临床表现10例急性患者多发生在术后1~2周,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后,出现持续的,上腹饱满不适,嗳气,轻度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含有胆汁。
呕吐或控制饮食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查体:可见上腹部胀满,叩诊呈鼓音,左上腹部可闻到明显胃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X线腹部平片,显示无液平胃镜检查:胃内大量胃液潴留,胃流出道无梗阻;经X线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示:胃扩张,胃无蠕动,造影剂残留,无笔杆压迹[2]。
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胃液潴留,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梗阻。
胃术后残胃胃瘫病因分析及诊疗体会
结果 : 生儿 胃肠 功能障碍 常见于新生儿 新 窒息 、 产、 重的呼 吸 系统疾病 及 严重 早 严 感染 , , 临床上 以轻 度腹胀 、 胃潴 留、 拒奶 、
恶心 、 吐 、 便 潜 血 阳性 、 消化 道 少量 呕 大 上
出血 、 鸣音稍减 弱或 亢进 为早期 表现 。 肠 结论 : 对于有 高危 因素 的新 生儿要 高度 警 惕 胃肠 功 能 障 碍 的 发 生 ,及 时 发 现 早 诊 断 、 期 干预 , 控 制 病 情 进展 , 早 以 降低 病 死
6 9. 8
资 料 与 方 法 本组病例 中男 3 O例 , 2 女 3例 ; 龄 胎 <3 7周 3 2例 ,7—4 3 2周 2 1例 ; 重 ≤ 体
10 g 1 50 (6例 ) <20 g 2 , 5 0 (7例 ) 20 ,5 0一 40g 1 00 (0例) 入院 日龄 < 4小 时 2 ; 2 7例 ,
结 果
而导致肠黏 膜 的缺血 性改 变。早产 儿生 理功能不成 熟 , 胃肠道 中表现 为肠蠕 动 、 收缩功能差 、 胃肠 排 空延迟 、 种消 化酶 各 含量少 、 活性 低 、 肠黏 膜渗透压高 , 加之早 产儿免疫功 能差 , 早产儿 胎龄 越小 , 故 越 容易发生 出血 、 染 等并 发症 , 感 更易 发生 胃肠功 能 障碍 ”2。 胃肠功 能 障 碍 的治 . 疗 要采取综合治疗 , 积极控制原发病是治 疗 的基 础 , 早 期 留 置 胃管 则 是 预 防 和 治 而 疗 的关键一 环。凡危 重症 患儿有 某 一器 官功能障碍 。 应立 即 留置 胃管动 态观 察 , 早期发现出血及 胃排 空延缓 , 亦方便灌注 药物 , 同时 为适 时 胃肠 营养 提 供 临床 依 据 。总之 , 积极控 制原 发 病 , 早期 通过 胃 管发现 胃肠 功能障碍 , 时积极采 用综合 及 性 治疗 措 施 , 止 病 情 发 展 是 争 取 救 治 的 终 关键 , 新生 儿 窒 息抢 救 成 功 奠定 了基 为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发生因素探讨与护理
观察 1~ 2 d患者无 恶心呕 吐, 才拔 除 胃管, 可避 免反复拔 管加
重 患 者 的不 适 。
34 促进 胃动力恢 复护理 胃瘫患者排空 障碍时 , . 吻合 口常伴 有水肿 , 可用 3 %温盐水洗 胃2~ 3次/ , d 以减轻吻合 口水肿 , 还
可应 用 促 进 胃肠 动 力 药 物 , : 丁啉 、 沙 比利 等 , 磨 后 加 温 如 吗 莫 研 开 水 经 胃管 流 入 , 夹 管 3 6 n 促 进 药 物 吸 收 。术 后 早 期 并 0~ 0mi, 活动 对 胃肠 蠕 动 有 促 进 作 用 , 能起 床应 鼓 励 并 指 导 下 床 活 动 ( 要
等检 查 证 实 胃蠕 动 功 能 良好 或 胃管 引 流 管 <20 m/ 0 ld可 夹 管 ,
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 制平滑肌 细胞 收缩 , 致 胃排 空延迟 j 抑 导 。
() 2 胃手术创伤及 胃迷 走神经损伤 , 响胃蠕动和排空 。( ) 影 3 胃
解 剖结 构及 胃内 环境 的 改 变使 解 剖 和 生 理 功 能 上 的 连 续 统 一 体 遭 到破 坏 。 ( ) 醉药 直接 抑 制 作 用 以 及 麻 醉 时 过 多 的 空 气 或 4麻
力 , 可 通 过 交 感 神 经 末 梢 释 放 的 儿 茶 酚 胺 直 接 与 胃平 滑 肌 细 还
对插 胃管 的鼻孑 进行 良好 的护 理 , 要时用 雾化 吸入减轻 胃管 L 必
对 咽 喉带 来 的不 适 ;6 做 好 禁 食 期 间 口腔 护 理 , 防 口 腔 并 发 () 预 症 的发 生 。 胃瘫 患 者 胃管 留置 时 间较 长 , 能 轻 易 拔 除 , 造 影 不 经
.
中外 医 学 研 究
胃手术后胃瘫临床分析
3.2 治疗
以 保 守 治 疗 为 主 的 形 式 治 疗 手 术 后 胃 瘫, 除膳食调节 外, 综合治疗可采用药物、 针灸、 中药等。可通过空肠营养管 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以缓解通常结肠、 直肠、 小肠的功能在术 后胃瘫时所受的影响, 恢复胃动力, 稳定内环境。过高的脂 肪制剂可延缓胃瘫的恢复, 则应注意营养的配合。此外尚可 适当的选用如多潘立酮等胃肠促动力药。近年有用胃电起搏 治疗胃瘫 (我院暂未开展) , 用胃镜刺激胃壁临床上有使用, 使胃瘫缓解, 有时可奏效, 为避免引起吻合口破裂及胃胀, 胃 镜医生应注意要少注气。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等治疗, 中医针 灸足三里、 三阴交等穴位。恢复时间可能很长, 手术后胃瘫 是功能性疾病, 有时达 10 余周。 原则首先采取非手术疗法, 确诊后, 因非手术治疗效果 普遍满意, 疗法包括 : ①非手术治疗治疗期间, 有机械性因素 一旦被发现存在, 应积极行手术探查, 严密观察患者的腹部 体征。②如胃复安、 西沙必利、 吗丁琳、 普瑞博思等促进胃动 力的药物被给予。③把握好进食和停止胃肠减压的时机, 由 流质、 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注意循序渐进恢复进食。 ④持续胃肠减压, 禁饮食, 使残胃体息。⑤继续静脉应用抗 生素。⑥ 5% 碳酸氢钠溶液。⑦争取尽快通过鼻肠营养管过 渡到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在早期实行。⑧心理疏导。
144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69
· 临床研究 ·
胃手术后胃瘫临床分析
鲍剑斌
( 泰兴市十里甸卫生院・泰兴市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泰兴 )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科发现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后的治疗,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的病因、预防措施和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胃大部切除术(也称为胃癌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是术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瘫的症状,这会对手术后的康复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相关内容:一、胃瘫的定义和原因胃瘫是指胃肠道的一种疾病,术后出现的胃瘫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切除了部分胃肠道组织,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进食后食物在消化道内滞留较长时间,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胃瘫的症状1. 腹胀:由于食物在胃肠道内长时间停留,容易引起积气,导致腹胀。
2. 恶心、呕吐:胃瘫患者食欲不振,进食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3. 体重下降:出现胃瘫后,患者的食欲明显下降,易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4. 腹泻、便秘:胃瘫患者的肠胃功能下降,容易导致便秘或腹泻等肠胃问题。
三、胃瘫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适当的药物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缓解症状。
2. 饮食调节:注意饮食健康、清淡、易消化,减少油腻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肠镜治疗:对于胃瘫患者,可以通过肠道道消除积气、恢复消化功能。
4. 保持良好心态:胃瘫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和紧张情绪,以促进身体康复。
四、预防胃瘫的措施:1. 术前以及术后注意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 术后及时支持治疗:对于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
3. 及时康复训练:术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肠胃功能,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总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当我们面临手术选项时,要注意术后可能带来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注意做好术后的康复工作。
对于已经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腹部术后胃瘫是一种典型的失去运动能力的胃梗阻,它发生在有大腹部手术体会的患者中。
其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厌食等。
诊断:对于术后胃瘫,常规检查如血液分析、胃镜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结合影像学检查,比如CT或MRI,可以更准确的诊断出胃瘫。
治疗:治疗旨在改善消化功能,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通常,治疗包括营养疗法、进行肠道蠕动的药物治疗、用胃肠道辅助治疗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等。
体会:术后胃瘫是有大腹部手术体会的患者中常见的一种消化功能障碍,及时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营养和护理需求,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治疗,以尽快恢复患者的正常消化功能和活动能力。
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
后功能性 胃 排空障碍、术后 胃无张力症等,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增强临床 医生对 胃 瘫的认识,采
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腹部手 术; 胃瘫 ;治疗 1 胃瘫的病 因及发病机制 胃瘫 ( at p rs )是一组 以胃潴 留为主要 临床 g s o aei r s 表现 的综合征 ,其病理 生理表 现是各 种原 因导致 胃动
的分泌 ,这对 治疗是 不利 的,为 缓解这个 矛盾 ,在 治 疗过 程 中可采取 低负 压或 自然 引流 ,在 胃液 明显减 少
时即予拔 除 。
断并不 困难 。胃瘫的发病 时 间多为术 后 1 ,腹 部手 周
术后数 日胃管 引流量仍在 6 0 0 m 以上或在 拔除 0  ̄8 0 l
鼻 胃管开始 进食后 出现上 腹饱胀 、恶 心、呕 吐 ,呕 吐
g sr p r ssf lo n bd m i a p r to a to a e i o l wi g a o n l e ai n o
廖媚媚
( 温州医学院仁济学院,浙江 温州,35 3 ) 20 5 中图分类号:R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80(00 806-2证型lA 66 6 6476 21 )0-040 B
量较 大 ,呕 吐后 症状缓 解: 出现 上腹饱 满 、可 闻及振水 音等 阳性体 征 ,临床 医生应 考虑 胃瘫 的可能 ,并进一
32注 意动态 观察 患者 的水 电解 质酸碱 平衡及 维护 全 .
身营 养状况 。胃瘫 的病程在 1 月左右 , 期禁食水 、 个 长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胃瘫 综 合 征 ( o tu gc t a t p r s y d o , GS P ss r i sr a ei s n r me P ) ag o s 是 指 腹 部 外 科 手 术 后 继 发 的非 机 械 性 梗 阻 因 素 引 起 的 以 胃排
空 障 碍 为 主 要 表 现 的 胃动 力 紊 乱 综 合 征 。腹 部 外 科 手 术 后 发 q 率 0 3 ~ 1 , i . 0 胃癌 手 术 后 的 发 生 率 0 4 ~5 ¨ 。我 . 1 ]
院 于 20 0 6年 3月 ~ 2 1 0 0年 3月 施 行 胃切 除 术 4 5例 , 5 出现 胃
高 渗盐 水 或 甘 露 醇 洗 胃 以减 轻 残 胃及 吻 合 口水 肿 ; ) 除 紧 2消 张情 绪 , 服 恐 惧 心 理 ;) 持 水 、 克 3维 电解 质 及 酸 碱 平 衡 ;) 复 4胃 安 1 , 内注 射 ,~ 3次 / , 0mg 肌 2 d 以促 进 胃 的排 空 , 少 胃酸 返 减 流 ;) 用 胃动 力 药 , 吗 叮 啉 1 ~ 2 mg胃 管 内 注 人 , 5应 如 O 0 2次 / d 以增 加 胃蠕 动 ; ) 霉 素 10 3 0mg静 脉 滴 注 , , 6红 5 ~ 0 1次 / ; d 7加 强 营养 支 持 , 取 全 肠 外 营 养 ( N) 肠 内 营 养 支 持 治 ) 采 TP 及
探 讨 胃切 除 术后 胃瘫 综 合 征 的 疗 效 分 析 。 方 法 对 我 院 2 0 0 6年 3月~ 2 1 O O年 3 【 要 】 目的 摘
月行 胃切 除 术 后 发 生 胃瘫 综 合 征 2 O例 患者 进 行 综 合 治 疗 。结 果 经 治 疗 后 1 7例 4周 内 胃 功 能 恢 复 , 3 4周 以 上 胃功 能 开 始 恢 复 , 长 1 至 术 后 第 4 例 最 例 5天 。全 部 患 者 均 保 守 治 愈 。 经过 6 1 ~ 2个 月 的 随 访 均 无 复 发 。结 论 非 手 术综 合 方 法是 治 疗 胃瘫 综 合 征 有 效 的 方 法之 一 。 【 键 词 】 胃切 除 术 后 胃瘫 综合 征 关 诊 断 治 疗 碱 失 衡 ; ) 引 起 胃动 力 障 碍 的基 础 疾 病 如 糖 尿 病 、 4无 甲状 腺 功 能 减 退 等 ; ) 应 用 影 响 平 滑 肌 收 缩 的药 物 史 , 吗 啡 等 。 5无 如 13 治 疗 方 法 . 治 疗 措 施 : ) 效 持 续 胃肠 减 压 , 要 时 行 1有 必
浅析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
浅析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5 d恢复5例, 18 d恢复8例、20 d恢复6例、56 d恢复3例。
病情恢复时患者常有上腹阻塞感突然消失的感觉,经钡剂透视证实残胃蠕动正常,吻合口通畅。
结论早期诊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病因;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胃癌根治术后发生PGS 的患者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54~70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胃癌,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结肠前吻合;症状出现时间:术后第6天4例,第8天5例,第9天6例,第12天7例。
1.2 诊断标准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出口机械行梗阻;胃引流量>800 ml/d,并且持续>10 d;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调;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史,如吗啡、阿托品等。
1.3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数日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出现突发性的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呕吐物为大量胃内容物及少量胆汁,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但上腹痛不明显。
22例患者均行38%泛影葡胺口服或胃管内注入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见残胃扩张无力,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缓,无吻合口梗阻。
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液体残留,吻合口不同程度水肿,但胃镜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空肠输出袢,未见机械性梗阻征象。
1.4 治疗及转归消除患者心理紧张因素;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用3%温盐水洗胃;肠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静脉滴入地塞米松10 mg, 1次/d,持续5~8 d;胃复安20 mg肌内注射, 6小时1次,吗丁啉10~20 mg口服, 6小时1次;治疗结果:15 d 恢复5例, 18 d恢复8例、20 d恢复6例、56 d恢复3例。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病因及治疗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病因及治疗分析作者:韩继龙王国鑫刘金钢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0期[摘要]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经验,对其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
方法:对腹部术后并发胃瘫的5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无明显腹痛,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消化道X-ray钡餐造影提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
52例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治疗,并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后,均缓解。
结论: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其重要价值;排除机械性梗阻后,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胃瘫;腹部手术;胃镜检查[中图分类号]R5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165-02The analyse of reason and treatment for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following abdominal operationHAN Ji-long1,WANG Guo-xin1,LIU Jin-gang2(1.The Affiliated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2.Shenzhou Hospita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 110002,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for analyzing the reason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following abdominal operation.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2 cases with gastroparesisi after abdomonal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was abdominal distention,vomit,no obvious celiodynia and normal gas discharge by anus in majority patients,weak enterocinsia was shown by barium meal X-ray of alimentary canal opacification,and unobstructed anastomotic stoma shown by gastroscopy.52 patients relieved from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nutrition support,water-electrolyte metabolism balance,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medicine and combine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en treament.Conclusion: Diagnosis of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mainly depends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Gastroscopy has significant value in diagnosis of grastroparesis.When mechanical is excluded,non-surgical treatment way should be adopted and would have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Key words] Gastroparesis; Abdominal operation; Gastroscopy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以前曾称为“胃滞留”、“胃潴留”,近年来也称胃轻瘫、或胃麻痹,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胃手术之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原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胃手术之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
结果 50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时间在手术之后的3天到10天,患者通过严格的保守治疗,其中35例患者手术之后3周得到治愈,其余患者全部在28天之内得到治愈。
结论胃手术之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诱发因素有很多,采取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综合征的主要方式,患者可以接受保守治疗,同时为其开展心理治疗也非常关键,通常情况下都可以治愈,无需进行再次手术。
【关键词】胃部手术;胃瘫综合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案胃部手术之后出现胃瘫综合征属于一项非机械性梗阻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胃部排空延迟的一类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被称之为胃术后胃无力症,引发胃瘫综合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精神因素、胃部解剖结构出现改变、胃迷走神经损伤、胃内环境出现改变以及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等[1]。
本文选取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胃手术之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方法,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胃手术之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资料5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所选取的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42岁到77岁之间,平均为61.2±0.8岁,50例患者中手术之前诊断属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例,诊断属于胃溃疡患者2例。
1.2 方法手术方法:50例患者中接受远端胃大部切除手术2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以及远端胃食道吻合术患者30例;5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的胃瘫综合征全部出现在手术之后的3天到10天,其中手术之后3天停止胃肠减压就马上出现症状患者10例,手术之后7天到10天改变饮食为半流质饮食时产生症状患者1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上腹部胀痛,呕吐物主要为胃内容物,剩余30例患者在手术之后3天到6天胃引流量慢慢增加,每天增多900ml,胃部引流管直到痊愈之后才将其拔除;胃部手术之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患者接受胃部手术之后,拔除胃管之后产生恶心呕吐,通过检查没有胃流出道机械性阻塞现象,但是存在胃潴留,特别是固体食物[2];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超出每天600ml 到800ml,持续时间大于10天;患者胃肠蠕动显著降低或是消失;患者全部排除糖尿病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发胃瘫综合征的基础性疾病;患者没有显著酸碱失衡以及水电解质失衡现象;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全部存在忧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为其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其正确认识疾病,从而可以积极配合治疗;每天使用温盐水进行洗胃,缓解吻合口水肿,加强胃张力的恢复;给予患者胃动力药物,缓解吻合口水肿;当患者胃肠道功能得到恢复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饮食指导,避免出现错误进食心理[3]。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瘫是胃癌手术或其他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身体康复进程。
胃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原因有多种:
1.手术破坏消化道内环境胃大部手术切除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功能,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
2.手术激活交感神经纤维手术中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
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胃肠动力减弱;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还可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收缩。
迷走神经的损伤导致残胃运动减弱,可影响术后胃张力的恢复,降低胃储存和机械性消化食物的能力。
3.术前营养不良若患者术前营养较差,伴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其术后胃壁及吻合口发生水肿较多见,胃瘫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也是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之一,主要因为糖尿病可致供应内脏的植物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使胃张力减退、运动减弱。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治疗摘要】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38例,将其中14例术后胃瘫患者作为A组,将另外24例患者作为B组,对A、B组患者相关临床治疗进行比较,并进行治疗。
结果:术后出现胃瘫与患者年龄、手术因素、基础疾病、心理状态、术后不良饮食等明显相关(P<0.05),和患者性别、病因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在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患者发生胃瘫受患者年龄、伴随疾病、心理应激因素、术后不良饮食习惯等影响,需要相应的护理治疗。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6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55-02胃瘫(gastroparesis)主要是在患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是在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因素引起的主要为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该症状可以维持数周甚至是更长时间,由于胃瘫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治疗困难[1-3]。
本文选取了3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对导致胃瘫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近20年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当中在术后出现胃瘫的14例患者为A组,其他24例为B组。
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8.2±13.7)岁;伴随疾病:28例有恶性肿瘤,10例是良性疾病;采用BillrothⅠ吻合术的有22例,BillrothⅡ吻合术的有16例。
1.2 分析方法对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病因、年龄、手术方法及时间、合并疾病、心理应激反应、术后不良饮食习惯间等的差异,进行分析。
1.3 治疗方法(1)常规治疗,禁食、禁饮,进行胃肠减压治疗,以3%的温生理盐水来洗胃,从而减轻患者胃粘膜、肠道等水肿,恢复胃肠蠕动。
51例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
51例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治疗。
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胃肠及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后胃瘫的原因,并进行总结。
结果: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包括精神紧张、高龄、恶性肿瘤等。
所有患者均痊愈后出院,平均恢复时间为17天。
结论:对于术后胃瘫患者,不可盲目进行手术,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
【关键词】胃肠;胆道手术;胃瘫胃瘫综合征(PGS)是指在手术后继发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主要为胃排空迟缓。
因此,又称胃排空障碍,多发生在胃肠及胆道手术后。
其发病率达0.47 % - 2.4 %。
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往往无明显疗效,甚至可能加重病情,从而延长了恢复时间。
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无肛门排便或者排气,胃镜和X线检查表现为胃液潴留、胃无蠕动和造影剂在胃内潴留。
为此,我院对胃肠及胆道手术患者的术后出现胃瘫的症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胃肠及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其中男23例,女38例,年龄为30 - 78岁,平均年龄为55.2岁。
手术类型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术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胆道手术15例。
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患者术后4~12 d进半流质饮食时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大量含有胆汁的内容物,含酸臭宿食,呕吐后症状缓解。
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患者21例,11例偶有肛门排气。
查体:无发热,血压、脉搏平稳,上腹饱满,剑突下偏左轻压痛,偶可见胃型,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胃肠减压管引流量800~1 600 ml/d。
患者因胃肠症状明显,均停止进食,一般状况恢复较差。
1.3治疗方法治疗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例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6-08-24T11:34:18.8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作者:孙强
[导读] 对于术后胃瘫患者,不可盲目进行手术,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
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治疗。
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胃肠及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后胃瘫的原因,并进行总结。
结果: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包括精神紧张、高龄、恶性肿瘤等。
所有患者均痊愈后出院,平均恢复时间为17天。
结论:对于术后胃瘫患者,不可盲目进行手术,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
【关键词】胃肠;胆道手术;胃瘫
胃瘫综合征(PGS)是指在手术后继发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主要为胃排空迟缓。
因此,又称胃排空障碍,多发生在胃肠及胆道手术后。
其发病率达0.47 % - 2.4 %。
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往往无明显疗效,甚至可能加重病情,从而延长了恢复时间。
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无肛门排便或者排气,胃镜和X线检查表现为胃液潴留、胃无蠕动和造影剂在胃内潴留。
为此,我院对胃肠及胆道手术患者的术后出现胃瘫的症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胃肠及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51例,其中男23例,女38例,年龄为30 - 78岁,平均年龄为55.2岁。
手术类型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术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胆道手术15例。
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
患者术后4~12 d进半流质饮食时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大量含有胆汁的内容物,含酸臭宿食,呕吐后症状缓解。
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患者21例,11例偶有肛门排气。
查体:无发热,血压、脉搏平稳,上腹饱满,剑突下偏左轻压痛,偶可见胃型,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胃肠减压管引流量800~1 600 ml/d。
患者因胃肠症状明显,均停止进食,一般状况恢复较差。
1.3治疗方法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期间禁止饮食,并持续胃肠减压;采用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行肠内外营养相结合,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酌情输血,血浆或白蛋白;采用的温盐水洗胃,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减轻胃黏膜及吻合口的水肿,促进胃蠕动;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从肠内营养管或胃管中注入西沙比利20 mg/次+多潘立酮10 - 20mg/次,3次/d,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无效者静脉滴注500 mg的红霉素;必要时予以胃镜治疗,胃镜不仅对胃瘫诊断有帮助。
同时对胃壁也是一种适当刺激,通过胃镜向输入袢注气刺激了空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可使病情好转。
此外,还可以通过胃镜将营养管置入远端空肠行肠道营养支持;同时采用针灸及中药辅助治疗。
2.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都治愈出院,有效率为100.0%。
其中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平均为(16.23 ± 3.26)d,平均胃液引流量为(685.22 ± 250.100)ml,平均住院天数为(28.06 ± 4.60)d。
患者出现术后胃瘫的原因包括精神紧张、高龄、恶性肿瘤等。
3.讨论
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手术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胃电生理改变、基础疾病、心理因素、腹腔感染及残胃炎等。
本组 51例患者致病因素主要为手术因素和神经内分泌因素。
手术使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残胃和远端空肠的正常运动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内容的排空,致使患者排气、排便出现障碍。
神经内分泌因素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损伤,胆汁反流造成胃酸、胃肠道激素、消化酶分泌异常,以及粘膜损伤等。
麻醉药物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水电解质营养失调、饮食改变或术后早期进食不当等也会成为诱发因素。
术后胃瘫综合征又称术后次早期暂时性梗阻或功能性残胃无力症。
胃瘫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常用的诊断标准是经检查证实胃流出道无梗阻;胃液 > 800 ml/d,超过10 d;无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异常;无导致胃乏力的基础疾病;未使用平滑肌收缩药物。
在治疗上,手术后胃瘫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胃轻瘫患者
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以利于胃的排空。
由于吸烟能减慢胃排空,应予戒烟。
严重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由于患者胃瘫后长期禁食,常伴有营养不良。
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因此必须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因此,应该主张早期肠内营养。
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移位的可能性。
而且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求,利于机体内环境的利用。
同时食物刺激产生的神经反射和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使胃肠道存在着整体的调节机制,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患者术后10 d左右即开始行肠内营养,没有出现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
并要积极治疗伴发和并发病。
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使用上,促动力性药物是一类能够恢复、增强和协调消化道平滑肌收缩活动,加快腔内物质转动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促动力性药物有多潘立酮、胃复安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促进胃肠的蠕动、结肠的转运的两重作用。
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直接与胃动素的受体结合,发挥胃动素样的作用,不仅能促进胃排空,还能提高食管括约肌的张力,进一步的防止食管炎的发生。
但是,胃复安和多潘立酮长期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而西沙必利长期应用仍有较好疗效。
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因素复杂,治疗较为困难。
需要做好预防,包括实施胃造瘘与空肠造瘘、以鼻饲管置入空肠、避免吻合口过小与单层吻合,以及术后实施胃肠减压、营养治疗等。
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疗效不好还得实施二次手术。
综上所述,通过对胃瘫的进一步认识,可以了解到胃肠以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发生并不可怕,一旦诊断确立,就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营养支持,进行非手术治疗,不应该盲目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创伤,而再次手术仍然有发生胃瘫的可能性,所以说发生胃瘫采用保守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胃肠和胆道手术后胃瘫的的预防极其重要。
针对患者病因,采用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对于已确诊的胃瘫患者,不可盲目进行手术,可采取上述非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邓崇文.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诊断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2,24:71 - 73.
[2]李长江,谢昌荣.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33):6904 - 6905.
[3]边登峰.89例胃肠及胆道手术后胃瘫的原因及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5):1035 -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