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合集下载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 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
2. 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基本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主要内容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二、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提出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五种成分
社会主义 性质的国 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 性质的合作 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 本主义 经济
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基本经济 成分:
社会主义 经济
相应的阶 级力量:
工人阶级
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 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 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 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 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进程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主要有两种: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其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包括个 别企业的公司合营和全行业公司合营。
❖ 具体路径
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公司合营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司合营
不同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企业在外部的结合。 个别企业公司合营(半社会主义的):国家入股; 共同管理;“四马分肥”。 全行业公司合营(完全社会主义的):资本归公; “定息”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准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历史背景我国领导的我国人民会议于1949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在此前,我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战乱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疾苦深重。

新我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为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涵和要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要求坚持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还要求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行党的基本路线,形成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政治秩序。

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要看是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越性,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看是否充分发挥了人民的主人翁作用,是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

再次,要看是否充分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还要看是否充分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我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准是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取得了全社会的积极认同和支持。

5. 总结和回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取得的重要成果。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

据统计,在国民收入结构上,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这三种经济合计占国民收入的92.9%。

上述情况表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1956年底,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使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7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 年增长128.3 %,居民消费水平比1952年高30 %。

3、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与保障。

4、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经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已经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针对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片面强调生产力,列宁则预言,在东方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前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的制度框架,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

该制度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向和根本政治纲领,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文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主体】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概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 总结和回顾性:在全文中多次提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概念,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回顾,以深入理解。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标准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需要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为人民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通过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保广大人民能够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人民民主专政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灵魂。

3.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牢牢掌握国家的政权和决策权。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巩固的根本动力。

4. 法治建设:法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中国通过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够有效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中,个人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
A
D
5、“一五”期间,我国发现的大油田是 ( ) A、大庆油田 B、玉门油田 C、江汉油田 D、克拉玛依油田 6.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 巨变,从此中国进入( )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
C
温故 知新
印度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中国
2.37公斤2.76千瓦时 4公斤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 (人均)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 (人均)
钢产量 发电量 (人均) (人均)
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从表格中你知道 了哪些信息?
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 中国也落后于印度
1.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第五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三、三大改造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1. “一五”计划的实行( 1953年-1957年)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重要任务:以苏联帮助 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 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 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
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陈云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作发展国 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2.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请你用简明的语言, 归纳出“一五”计划基本 任务的要点。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业 。 手工业 的合作化。 (2)、有步骤地促进农业 、 (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_______________的改造;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4)、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1.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

•这条道路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历史和文化传统,适应了中国的特殊情况。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核心要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在中国采取了以下核心要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首要保证。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权和监督权。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支柱。

•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保障机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需要有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宪法法律保障•中国宪法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总章程。

•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确保基本制度的顺利实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基本制度的贯彻执行。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产权保护制度,维护公平竞争和社会公正。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一个活的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通过以上的要素和机制,中国确立了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在中国实现了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这一制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ppt课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ppt课件
Page 7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 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的道路。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部分。私营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 的部分被削弱以至淘汰。私营经济在数量上是明显上升的, 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下降了。
全面繁荣 受尊重、重视
20
(4)社会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
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 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逐渐消灭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 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年,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 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age 21
社会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
社会阶级关系
资本家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
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 包括各革命阶 级在内的人民 民主专政
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包括广大 社会主义劳动者 和拥护社会主义 的爱国者的人民 民主专政
Page 22
Page 23
实践证明,一方面,中国可以在没有实现工业 化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 确立正是为了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中国的社 会主义还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或者叫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经过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是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的。
1、统一大陆 2、社会经济秩序的整顿与恢复 3、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清除旧社会遗 毒的斗争 4、工商业的调整 “三反”、“五反”运 动
Page 5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一、导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关键一步,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式建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富裕幸福、国家的繁荣强盛,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富裕幸福和国家繁荣强盛三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1. 保障国家安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了根本保障。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实施科学管理和有效调控,确保国家有强大的综合实力,才能够在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困扰时保持稳定和安全。

2. 增强国家凝聚力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得全体国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挥一个强大的统一战线,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壮大国家的力量。

3. 维护国家稳定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够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

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推动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维护国家的稳定。

4.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规定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确保党的领导地位,巩固执政地位,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基础。

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人民富裕幸福的重大意义1. 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社会主义制度主张共同富裕原则,致力于解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规定了公有制和劳动权利,使得人民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标志着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所以说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论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论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论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伟大意义。

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首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人民奠定了根本政治制度基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平等、公正、公平的生活环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忠诚,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

其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而形成的。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制度支撑。

这一制度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政治环境和制度条件。

再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社会福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的实现,人民的创造力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普遍传播和实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参考。

中国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的对外政策,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也表明,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有活力和前景的制度,为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坚实信心和动力。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伟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一、开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涵与特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导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计划为主体、市场调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保障,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1.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与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变革。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2.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对我国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

2.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对世界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也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了我国智慧和我国方案,为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探索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三、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解与思考3.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障了每个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挑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四、总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对我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理解与思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时积极应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面临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不懈努力。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制度基础。

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

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又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此后中国社会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重要理论意义 (1)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这个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加强党的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二、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确保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在中国,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直接参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

党的领导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

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准是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至上。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政府通过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权利和自由。

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标志。

中国在经济体制、土地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引入市场经济模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

六、法治建设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准之一是加强法治建设。

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保障,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

中国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司法体制改革,提高法治水平,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有序运行。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总结,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个基本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国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论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论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识记;易考选择题)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2.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深刻变化【考点:社会主义改造带来的深刻变化】(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2)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4)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初步确立。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考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曾经以还没有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来否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可以进入社会主义。

列宁批评这种观点是“庸俗生产力论”,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以此为前提。

最新-高中历史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

最新-高中历史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现行高中教材将三大改造的完成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基本标志。

对于这个问题,常有同学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将新中国的成立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标志呢?笔者认为:首先,从中国革命的性质看。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后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到1956年才基本完成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其次,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看。

以往的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新的生产关系能够在旧制度里产生并得到发展,与新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国家政权一旦建立起来,就标志着进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则不同。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只有先推翻旧有的政权,建立起人民的国家政权,然后才能在这个政权的保护下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利用人民政权的力量,接管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没收官僚资本,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改造农业和手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特点表明新中国的成立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而不能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再次,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来看。

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到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

加上原来没收官僚资本后建立的国营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

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试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考点延伸】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l/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特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考点延伸】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内容仅供参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 一

步小

稳步
供 第销 二合 步作

稳步
生 第产 三合 步作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必要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主义 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必经之路
初级
高级
高潮
全行业公私合营
特点
采取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国家资本主义:
按照企业同社会主义联系程度的多少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多少, 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1966年9月,随着定息的停止,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性质就变 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了。
赎买政策:
这是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占 有的生产资料的一种特殊政策。
赎买政策的形式随社会主义改造的程度的不同也有两个不同 阶段: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允许资本家在企业利润中分取20% 的利润;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 年息为5%,共发10年,1966年定息停止,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完 全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
7.1 %
工业总产值 100 %
——
商品零售额 95.8 %
4.2%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 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 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初级形式:1953年以前,重点采取在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 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形式上。
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1954年,对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 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全行业公私合 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原来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公私共有,转归 国家支配。资本家虽然还对生产资料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只 是在定息的形式上被保留着。这时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 《___________________ 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_______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制,实行______________
2、土地改革开始于____年,总政 策是:依靠____、____,团结 ____,中立____,___、___地 消灭 ______ 制度,发展 ____ 生 4、 产。
3、到______年底,除部分_______地区外,全 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5、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恢复国民经济,人民政 府采取措施:没收________________,建 立________________;打击投机倒把,稳 定物价;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 ________________;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大量___________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1.(2010· 山东威海)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2010· 山东青岛)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 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实现 城乡选举的“同票同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 设进一步完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 定于(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底 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
课文内容歌谣巧记:
1953学苏联,“一五”计划定五年,基本任务内容, “一化三改”是关键。 1957竟提前,汽车飞机都投产, 铁路交通大改观, 农业粮棉也增产。 1954开人大,通过《宪法》和选举,全国人大权力高, 民主法治奠基础。 1953到56 “三大改造”是重点,农业改造合作化, 手 工业改造迈步伐,“公私合营”工商业, 赎买改造 资本家。 “三大改造”一完成,社会制度全变新,生产资料公 有制,社会主义向前进。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
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
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
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 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 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我国在经 济建设上取得了 哪些重大成就?
5.(2010· 广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 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 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2010· 吉林)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 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 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
克拉玛依油田
沈阳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
武汉长江大桥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宝成铁路 鹰潭铁路
你还了解历 史上哪些具有宪 法性质的文献呢?
“三大改造”(1956年底完成)
1、三大改造的改造途径: 改造 农业: 土地、农具私有
集体化、合 集体 改造 作化道路 所有 手工业: 作坊、手工工具私有
资本主义 工厂、商店私有 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

我国当时的工业现状如何?
• 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 门类不全。 •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现状?
• 跟苏联一样实施五年计划。
请你用简明的语言, 归纳出“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的要点。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力求农、轻、 重、商协调发展; 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2010· 山东潍坊)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 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2010· 广东汕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 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 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
1954年,康藏公路通车
1954青藏公路通车
1957年,新藏公路通车
鞍山钢铁公司 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基本形成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材料三: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中国 钢产量(公斤) 2.37 发电量(千瓦时) 2.76
项目
国家
印度 美国 4 538.3 10.9 2949
(1)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你认为当时我国应当优先 发展哪一行业?党和政府采取了怎样在 措施改变一状况?
(3)这种状况在什么时候得到改变?你能 用一些建设成就来说明吗? (至少举出3个)
改造
赎买
国家 所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内容Biblioteka 对农业的 改造形式走合作化 道路 走合作化 道路 赎买
结果及历 存在的主 史意义 要问题
结果:完 成了社会 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 的改造
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 的改造
急于求成 工作过粗
意义:社 会主义制 度基本建 立
1953年
过渡时期 总路线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 基本建立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有人对中国的经济做了 这样形象的比喻:工业是王二麻子,商业是林家 铺子,交通运输业是骆驼祥子。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 段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