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
学
设
计
学生:
学号:
院系:
班级:
2013年4月6日星期六
目录
前言 (3)
一、教材任务概述 (3)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 (3)
(一)知识基础分析 (3)
(二)存在问题分析 (3)
(三)学习要求分析 (4)
(四)学习能力分析 (4)
(五)学习风格分析 (4)
(六)情感态度分析 (4)
三、学习目标 (4)
(一)知识与技能 (4)
(二)过程与方法 (5)
(三)情感价值观 (5)
四、教学内容分析 (5)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5)
(一)教学重点 (5)
(二)教学难点 (5)
六、学习资源与环境 (6)
七、教学方法设计 (6)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二)才用分层教学 (6)
(三)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 (7)
(四)多元化评价 (7)
八、教学程序设计 (7)
(一)教学流程图 (8)
(二)详细教学流程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学习设计
前言: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学习任务概述
从各章知识的体系可以看出,编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
(一)知识基础分析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并且对计算机已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够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能够简单的操作电脑;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具有"双衔接"功能。
(二)存在问题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思维惯性,并且缺乏一定的动手时间能力,这源于小学生年龄的特性,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
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与计算机交互的思维模式从本质上让学生有一定高度的认识。
(三)学习要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对于初中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并不单单要会一些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理解计算机的原理,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
(四)学习能力分析
1.初中生思维活跃,不怕困难,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要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去请教别人。
2.在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五)学习风格分析
1.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并积极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现象。
2. 和别人的比较,得出强有力的结论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推动学习。
3. 想得到老师的好评,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情感态度分析
1. 学生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的趣味性,并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出合理的解释。
2. 学生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去了解更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三、学习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2. 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3. 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4. 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5. 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数学的计算思维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
1.在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2.渗透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
3.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4.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节的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本单元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初中信息技术最核心的一些念,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我们探究计算机原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
2.数的编码方式。
(二)教学难点
1.对于计算机信息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