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5b21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d.png)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测量旋转运动的设备,它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增量型编码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光电转换模块和编码盘。
编码盘是固定在旋转轴上的,通常由一系列同心圆环组成,每个环上有一些刻线或孔。
光电转换模块包含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照射在编码盘上,光电二极管用来检测照射光线的变化。
当旋转轴转动时,编码盘上的刻线或孔会遮挡或透射光线,从而导致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强发生变化。
光电二极管会将这些光强变化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增量型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发光二极管照射光线到编码盘上。
2. 编码盘上的刻线或孔遮挡或透射光线。
3. 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强发生变化。
4. 光电二极管将这些光强变化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5. 计算电信号输出的脉冲数目或频率,可以确定旋转的角度或速度。
根据编码盘上的刻线或孔的不同分布方式,增量型编码器可以分为两种常见的类型:光栅型和光电开关型。
光栅型编码器通过刻线和空白区域的脉冲数目来测量旋转角度。
光电开关型编码器则通过孔的打开和关闭来测量旋转角度或速度。
总的来说,增量型编码器工作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光电转换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进而测量角度或速度。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a4d9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c.png)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原理是基于旋转的物体在一定时间内旋转的角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测速的一种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能够将物体旋转运动转化为电信号输出的装置。
增量式编码器由光电光栅和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光电光栅是由透明条和不透明条交替组成的,当物体旋转时,光栅会被遮挡或透射,产生光电信号。
这些光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得到与物体旋转角度相关的电信号。
增量式编码器测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记录物体旋转的时间和角度来计算物体的线速度。
首先,通过检测信号处理电路中的脉冲数量来确定物体旋转的角度,这里每个脉冲对应一个透明条或不透明条的通过。
然后,根据测得的旋转角度和已知的时间间隔,计算出物体旋转的角速度。
最后,通过将角速度乘以物体的半径,可以得到物体的线速度。
增量式编码器的测速原理基于旋转角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线速度。
它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领域广泛应用。
由于其测速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一种重要的测速装置。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34e1c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7.png)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测量旋转和线性位置的装置。
它通过计算旋转或移动的数量和方向来确定位置。
增量式编码器通常由光电传感器和编码盘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
1. 编码盘:编码盘是一个具有固定凹槽或光透射面的圆盘,可以旋转或移动。
光电传感器会感知到编码盘上的光信号。
2. 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常包含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个光敏二极管。
LED会发射出光束,该光束会被编码盘
上的凹槽或光透射面所阻挡,从而产生光信号。
3. 光信号:当编码盘旋转或移动时,光信号会随之变化。
如果编码盘上有凹槽,当凹槽经过光电传感器时,光信号会被阻挡,从而产生一个电信号脉冲。
反之,如果编码盘上是光透射面,光信号会被光电传感器接收到。
4. 信号计数:接收到的光信号脉冲会由计算器进行计数。
根据脉冲数量和方向(正向或反向),计算器可以确定位置的变化。
增量式编码器通过连续地测量光信号脉冲的数量和方向来跟踪位置变化。
通过轮询计数器的数值,可以确定旋转或线性移动的位置。
基于增量式编码器的位置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反馈和运动控制。
增量式编码器及绝对式编码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增量式编码器及绝对式编码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d516f3a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4.png)
增量式编码器和绝对式编码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刘遥生1、什么是编码器――编码器是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2、编码器分类及原理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SPC)和绝对式(APC)两类。
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
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两者一般都应用于转速控制或位置控制系统的检测元件。
3、特点及应用范围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相,A、B两组脉冲相位差90º,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出旋转方向,而Z相为每转一圈输出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
编码器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和转速。
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
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
优点是构造简单,平均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合于连续运转高精度定位控制。
其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绝对位置信息。
绝对编码器是直接输出数字量的传感器,在它的圆形码盘上沿径向有若干同心码道,每条道上由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相间组成,相邻码道的扇区数目是双倍关系,码盘上的码道数就是它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的唯一性,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
这样,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49b8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7.png)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增量式编码器(Incremental Encoder)是一种通过将旋转运动或线性运动转换为电脉冲信号的装置,常用于测量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
它由一个传感器和一个电子读取器组成。
传感器负责检测运动,并将其转换为脉冲信号,而电子读取器将这些脉冲信号转换为相应的角度或位置。
1.传感器:增量式编码器通常由两个传感器组成,分别被称为A相和B相。
每个传感器通过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个光电二极管(Photodetector)来工作。
LED发出光束,光束穿过光栅(Grating)并照射到旋转的编码盘上。
然后,光栅上的开和闭区域将光束转换为脉冲信号。
传感器将这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到电子读取器。
2.电子读取器:电子读取器负责接收来自传感器的脉冲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实际的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
这些脉冲信号通常是由两个传感器的A相和B相之间的相位差来表示的。
电子读取器通过计算相位差来确定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并将结果输出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1.安装:将编码器固定在需要进行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测量的设备上。
确保编码器与被测量的旋转轴或线性运动装置之间有适当的机械连接。
确保对齐准确,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2.连接:将传感器的输出线缆连接到电子读取器的输入端口。
在进行连接之前,请仔细阅读编码器和电子读取器的操作手册,以确保正确连接。
这通常涉及连接电源和接地线缆,并确保正确连接A相和B相信号线。
3.设置:根据实际测量需求,设置电子读取器的参数。
这可能包括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的测量范围、信号分辨率(即每个脉冲代表的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移量)等。
遵循操作手册中的指导进行设置。
4.校准:在开始实际测量之前,请根据需要对编码器进行校准。
校准通常需要使用一个已知的旋转或线性运动标准来进行比较。
在校准过程中,您可以调整电子读取器的参数,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读取:一旦设置和校准完成,您可以开始读取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的测量结果。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719c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4.png)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型编码器是一种常用于测量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置的传感器。
它们是通过检测旋转轴或运动杆上的离散位置变化来工作的。
增量型编码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旋转码盘或线性刻度和光电传感器。
旋转码盘通常由一个圆盘构成,上面有固定间距的刻度线。
这些刻度线可以是光学或磁性的。
光电传感器放置在旋转轴的旁边,可以对刻度线进行检测。
当旋转码盘旋转时,刻度线会经过光电传感器的光束。
光电传感器会根据刻度线的通过情况来生成一个脉冲信号。
每次刻度线通过光电传感器时,它会生成一个脉冲。
通过统计脉冲的数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旋转编码器的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移。
通常,旋转编码器的每个完整旋转提供一个特定的脉冲数量,可以称为分辨率。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增量型编码器通常还包括一个方向信号。
方向信号指示旋转编码器的旋转方向,通常是一个电平信号,用于判断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
可以通过读取脉冲信号和方向信号来实时监测旋转编码器的旋转状态,并将其转换为实际的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移。
总结来说,增量型编码器通过检测旋转码盘上的刻度线通过光
电传感器生成脉冲信号来测量旋转角度或线性位移。
这些脉冲信号可以通过计数来确定位置,并通过方向信号确定旋转方向。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bc5a3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1.png)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1.工作原理旋转编码器是一种采用光电等方法将轴的机械转角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的精密传感器,分为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和绝对式旋转编码器。
光电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随转轴一起转动的脉冲码盘上有均匀刻制的光栅,在码盘上均匀地分布着若干个透光区段和遮光区段。
增量式编码器没有固定的起始零点,输出的是与转角的增量成正比的脉冲,需要用计数器来计脉冲数。
每转过一个透光区时,就发出一个脉冲信号,计数器当前值加1,计数结果对应于转角的增量。
增量式编码器的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有时也用来测量绝对转角。
2.增量式编码器的分类1)单通道增量式编码器内部只有一对光电耦合器,只能产生一个脉冲序列。
2)AB相编码器内部有两对光电耦合器,输出相位差为90。
的两组脉冲序列。
正转和反转时两路脉冲的超前、滞后关系刚好相反。
由下图可知,在B相脉冲的上升沿,正转和反转时A相脉冲的电平高低刚好相反,因此使用AB相编码器,PLC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转轴旋转的方向。
需要增加测量的精度时,可以采用4倍频方式,即分别在A、B相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计数,分辨率可以提高4倍,但是被测信号的最高频率相应降低。
3)三通道增量式编码器内部除了有双通道增量式编码器的两对光电耦合器外,在脉冲码盘的另外一个通道有1个透光段,每转1圈,输出1个脉冲,该脉冲称为Z相零位脉冲,用做系统清零信号,或坐标的原点,以减少测量的积累误差。
2.编码器的选型首先根据测量要求选择编码器的类型,增量式编码器每转发出的脉冲数等于它的光栅的线数。
在设计时应根据转速测量或定位的度要求,和编码器的转速,来确定编码器的线数。
编码器安装在电动机轴上,或安装在减速后的某个转轴上,编码器的转速有很大的区别。
还应考虑它发出的脉冲的最高频率是否在PLC的高速计数器允许的范围内。
3.编码器与PLC高速计数器的配合问题以S7-200为例,使用单通道增量式编码器时,可选高速计数器的单相加/减计数器模式(模式0~5),可细分为有/无外部方向输入信号、有/无复位输入和有/无启动输入信号。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0ca8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f.png)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1.结构:增量式编码器由光电传感器阵列、码盘和电子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光电传感器阵列包括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用于检测码盘上的光透过和光遮挡。
2.码盘:码盘是由透光和不透光的窄间隙和窄条纹组成的圆盘。
当旋转运动导致光被遮挡或透过窄间隙时,光电传感器会检测到光的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3.光电传感器阵列: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构成的传感器阵列分别用于检测光照和光敏电阻变化。
当光透过窄间隙时,光照到达光电二极管,产生电信号。
当光被窄条纹遮挡时,光照到达光敏电阻降低,产生电信号。
4.电子信号处理电路:光电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经过处理电路进行滤波、放大和转换,最终生成数字脉冲。
1.安装:将增量式编码器固定在旋转轴上,使码盘与旋转轴相连接。
确保编码器以稳定和可靠的方式与旋转物体相连。
2. 连接:将编码器的电子信号处理电路连接到相应的信号接口,通常是通过接口线连接到外部设备。
常见的接口包括RS422、TTL和Open Collector。
3.供电:为编码器供电,通常是通过外部电源提供直流电压。
确保供电电压符合编码器的规格要求。
4.信号读取:读取编码器产生的数字脉冲信号,可以通过外部计数器或控制器进行读取。
读取过程中需要注意信号的稳定性和读取频率的合理设置。
5.解码和计数:根据编码器的规格和应用需求,使用解码算法将数字脉冲转换成具体的旋转运动参数,例如角度、速度或位置。
根据需要进行计数,实现对旋转运动的准确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增量式编码器只能测量相对运动,而不能提供绝对位置信息。
因此,需要在启动时将编码器与参考位置对齐,并动态追踪旋转运动,以实现准确的位置测量。
总结起来,增量式编码器通过利用光电传感器阵列检测旋转运动时光照的变化来产生数字脉冲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转换成数字脉冲,然后通过解码和计数将其转换成具体的旋转运动参数。
合理使用增量式编码器可以实现旋转运动的精准测量与控制。
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https://img.taocdn.com/s3/m/a6d56a8a168884868662d6c5.png)
《传感器应用技术》 分辨力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取决于它所能分辨的最小角
度(分辨力),而这与码盘圆周上的狭缝条纹数n 有关,
即最小能分辨的角度为:
360
n
《传感器应用技术》 工作原理
为了判断码盘旋转的方向,在上图的光栏板上的两个狭缝距离是码盘上的两个狭缝距离的(m +1/4)倍,m 为正整数,并设置了两组
的狭光缝栏距板离上是的码两盘个上 光编编光敏码码电元 器 器 编件:以码A将其器、机高的B械精光,转度栏有动、板时的上高又模有分称拟A辨为组量率s与i(n和、B角高组c位o可两s移元靠组)件性狭A转。被缝换广,B成泛彼以用此数A于错C字各开代种1B/码4位节形移距式的,表测两示量组的。狭电缝信相号对的应传的感光器敏。元件所产生的信号A、 B彼此相差90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教学资源库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
9-数字传感器
9-2-1增量式编码器
《传感器应用技术》
目录
1 定义与分类 2 内部结构 3 辨向与零位标志 4 分辨力 5 工作原理
《传感器应用技术》 定义与分类
编码器:将机械转动的模拟量(角位移)转换成以数字 代码形式表示的电信号的传感器。
编码器以其高精度、 高分辨率和高可靠性被广泛用于 各种位移的测量。编码器的种类很多, 主要分为脉冲盘 式(增量编码器)和码盘式编码器(绝对编码器),其 关系如下所示:
相位,
用于辩向。
的两个狭缝距离的 光电编码器的光栏板上有A组与B组两组狭缝,C彼此错开1/4节距,两组狭缝相对应的光敏元件所产生的信号A、 B彼此相差90 相位,
增量式编码器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d075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d.png)
增量式编码器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基于机械原理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
物体的角度、线性位移等参数。
它通过改变传感器的位置来导致输出数值
的变化,从而实现对位置的测量。
增量式编码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高等优点,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数控机床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光电式增量式编码器的光源照射到光栅盘上,光栅盘上有一系列均匀
分布的透光窗口。
当光源照射到窗口处时,光线穿过窗口到达光电二极管,使光电二极管产生电流。
光栅盘上的窗口数量很多,因此当光源旋转时,
光电二极管会接收到一系列的光脉冲信号。
通过对接收到的光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可得到编码器的输出信号。
光
脉冲的数量与光栅盘旋转的角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对脉冲个数的计数
来确定物体的角度或位移。
通常使用计数器或微处理器来处理光脉冲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除了光电方式,还存在电磁和磁电式增量式编码器。
电磁增量式编码
器使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传感器和固定的电磁铁相对运动,利用电磁感应
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测量位移。
磁电增量式编码器则是基于磁电效应,
利用磁场的变化来测量位移。
总之,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电磁或磁电原理实现位置测量
的传感器。
它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等特点,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
机器人控制等领域。
增量式编码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对于理解其测量原理
以及应用中的合理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9214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4.png)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测量物理量如位移、角度和速度等的电子设备。
它基于旋转或运动的原理,并通过输出特定数量的脉冲或波形来表示被测量的物理量。
增量式编码器由两部分组成:码盘和光电传感器。
码盘可以是光栅码盘或磁性码盘。
光电传感器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
当编码器旋转或移动时,码盘上的光透过可变的光透过率将被光电传感器检测到。
这样的变化会导致光电传感器生成一系列的电信号脉冲或波形。
增量式编码器通过检测脉冲数或波形周期来确定被测量物理量的变化量。
每个脉冲或波形变化代表一个固定的位移或角度变化。
通过计数脉冲数量,可以精确测量被测量物理量的变化。
此外,增量式编码器还可以提供一个方向信号,通过检测脉冲的顺序来确定物体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
总结起来,增量式编码器通过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脉冲或波形,并通过计数脉冲数量来测量变化量。
它是一种常用的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领域。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a140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7.png)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旋转运动或线性运动的传感器。
它可以将物理运动转化为数字信号,并用于控制、定位和测量等应用中。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传感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由两个部分组成:码盘和传感器模块。
码盘是固定在运动轴上的一个旋转轮盘,上面有一系列的刻线,刻线的数量和布局方式决定了编码器的分辨率。
传感器模块包含光电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接收和处理码盘上的刻线信号。
当运动轴旋转时,码盘上的刻线会通过光电传感器模块进行检测。
光电传感器通常采用光电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组成的对射式结构,其中光电二极管用于发射红外光束,光敏二极管用于接收反射的光束。
码盘上的刻线会阻挡或透过光束,从而引起光敏二极管上的电压变化。
根据刻线的数量和布局方式,光敏二极管上的电压变化会形成一系列的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变化会随着运动轴的旋转而发生变化。
为了测量和计数脉冲信号,传感器模块中的信号处理电路会对脉冲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
信号处理电路通常包含比较器、计数器和电平转换器等组件。
比较器用于将脉冲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当脉冲信号的幅值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比较器会输出一个脉冲。
计数器用于计算脉冲信号的数量,可以实时更新运动轴的位置信息。
电平转换器用于将比较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转换为逻辑电平信号,以供外部电路或控制系统使用。
为了提高增量式编码器的精度和分辨率,还可以采用一些增强技术,比如编码方案和插补技术。
编码方案可以通过改变刻线的布局方式来增加分辨率。
常用的编码方案有A相、B相和Z相编码。
A相和B相编码分别对应着两个不同的刻线信号相位,可以通过比较两路信号的相位来确定运动方向。
Z相编码是一种额外的零位信号,用于确定运动轴的起始位置。
插补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中插入额外的脉冲信号来提高分辨率的方法。
插补技术可以根据轴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在A相和B相信号之间插入若干个额外的脉冲信号,从而实现更精细的位置测量。
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正反置零偏差消除方法及计数方法
![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正反置零偏差消除方法及计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91b91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8.png)
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正反置零偏差消除方法及计数方法(最新版4篇)篇1 目录1.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概述2.正反置零偏差消除方法3.计数方法4.应用注意事项篇1正文一、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概述增量式旋转编码器是一种测量旋转角度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编码器内部的码盘和光电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脉冲信号。
根据脉冲信号的数量和频率,可以精确测量旋转角度。
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控制和测量领域。
二、正反置零偏差消除方法正反置零偏差是指在增量式旋转编码器使用过程中,由于编码器内部零件的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等原因,导致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与实际旋转角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为了消除这种偏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调整编码器内部零件的位置,以减小制造误差。
2.在编码器安装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安装方法和工具,确保编码器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3.通过软件编程,对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进行修正,以消除偏差。
三、计数方法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计数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1.单通道计数:单通道计数是指使用编码器输出的一个通道(如 A 通道或 B 通道)进行计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容易受到外部干扰,导致计数不准确。
2.双通道计数:双通道计数是指同时使用编码器输出的两个通道(如A 通道和B 通道)进行计数。
通过对两个通道的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可以消除外部干扰,提高计数的准确性。
四、应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增量式旋转编码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编码器型号和规格,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2.确保编码器安装在正确的位置,并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正确。
3.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编码器的维护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4.在系统设计和编程过程中,充分考虑编码器的性能参数和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篇2 目录1.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概述2.正反置零偏差消除方法3.计数方法4.应用实例与注意事项篇2正文一、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的概述增量式旋转编码器是一种测量旋转角度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编码器内部的码盘上的光电传感器来检测码盘上的刻线,从而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966b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4.png)
增量式编码器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把输入转换为一系列脉冲信号,它将运动转化为电信号,并能记录运动
轴巴的距离、速度等参数,同时可以提供方位角或方位值。
增量式编码器实际上可以看做
是一架“测量派生器”,它把运动轴的角度、位移或者旋转等转换为电子信号,使我们可
以很容易的控制、记录和测量细微的变化。
增量式编码器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若干脉冲组成的数字圆轮。
它的结构集中处理加
减计数和方位角计数,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光编码片、读码器和数据处理电路等部件。
通常增量式编码器会有编码盘、唱头、数据处理器以及脉冲轮联动模块组成。
编码盘
上面印有特殊标记之处,该标记用于检测机械轴线上的运动,唱头上面有一组接近于编码
盘上标记的光探头,用于检测编码盘上运动的位置。
数据处理器产生的电子信号会和脉冲
轮联动模块共同工作,把每种标记对应的脉冲数据输出,这样就可以为被测轴提供位移信息。
增量式编码器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它可用于自动控制中的位置或方位控制、位置位移
补偿和定位控制等;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多工位操作、转速补偿机构和各种速度传感器等方面。
增量式编码器 说明书
![增量式编码器 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9ab832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5.png)
I n c r e m e n t a l E n c o d e r s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测量设备转动的传感器。
如果与一些机械转换设备如齿轮传动等设备配合,增量式编码器同样也能用于测量线形位移。
编码器将根据位置的变化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
通过光电转换装置,一块被条状光栅编码的由金属,塑料,玻璃经特殊工艺加工的转盘被安装在轴承上,随着转盘的转动将影响由红外二极管发射的信号。
转盘上刻度数的多少代表分辨率的高低(每转测量的点数多少)。
红外光线经过光盘过滤 后由接收器接收并进行电子信号处理。
最后信号就以规则的方 波信号输出。
n 邮政系统n 火车或地铁的关门装置n 台式机器人n 光学镜片打磨设备n 测绘仪n 光学波导测试仪n 印刷机械n 波封焊n 钻孔设备n 标签设备n x/y 坐标指示仪n 分析仪器n 分拣设备增量式编码器的应用场合:体积小巧,多脉冲的工业编码器RI 30RI 36防爆形编码器参考等级 II of EEX d IIC T6/T4RX 70-TIRI 36-H直接安装在轴上,无需额外连接RI 76 TD代替 RIS和RI 31代替RI 39前后都能固定的通用形编码器代替 RIM单通道编码器双通道编码器可以通过后续电路把测量脉冲数分辨率为2,500线刻度盘的编码器的脉冲数脉冲评估信号输出HENGSTLER 编码器 三通道编码器双通道编码器象位差Channel AChannel BChannel N参考脉冲(零信号)从编码器前面看顺时针转测量间隔单次检测两次检测四次检测Channel AChannel B双/三通道编码器的信号检测保护等级如果IP64等级仍然无法满足轴的安装输入要求如采用垂直安装的情况,那么必须增加密封圈等。
如有需要,我们也可以提供符合IP67标准的编码器。
Maximum permissible speed as a function of number of pulses and signal frequency of shaft encoderRPMNumber ofpulses。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0edb0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8.png)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最常用的旋转编码器,它通过检测旋转轴的转动来确定位置和方向。
它由两部分组成:光电转换器和码盘。
光电转换器是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组成的一对光电装置。
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光束,光敏二极管接收其中的光信号,当光束被断开或阻挡时,光敏二极管就会输出一个电信号。
码盘是一个圆形的光透镜,以轴为中心,在周围的圆周上划分成许多等分的区域。
在每个相邻区域的边缘上,有一排等距的小孔。
当轴旋转时,有光透过光孔并由光电转换器接收,从而产生一个电信号。
增量式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轴旋转时,与码盘接触的部分也随之旋转,光透过光孔和不与光孔对应的区域的交替周期性变化。
2. 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发射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的输出分别被连接于后续电路中。
3. 后续电路对编码器输出进行解码,通过计算电信号的数量和相对时间关系,分别确定轴的位置和方向。
4. 当轴停止转动时,编码器输出的信号保持不变,而后续电路不再接收旋转信号。
编码器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编码器的种类和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0ceeb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e.png)
编码器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1.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是一种常见的编码器,它用于测量位置、速度和方向等参数。
它通常由一个旋转轴和一个光学刻度盘构成。
光电传感器通过读取刻度盘上的刻痕来测量位置的变化。
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通常是一个脉冲序列,用来确定位置和方向。
2.绝对式编码器
绝对式编码器是另一种常见的编码器类型。
与增量式编码器不同,绝对式编码器可以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它使用一组编码信号来表示每个位置,每个位置都有唯一的编码。
绝对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可以直接用来确定位置。
3.磁性编码器
磁性编码器是一种使用磁性材料的编码器。
它可以通过检测磁
场的变化来测量位置。
磁性编码器通常具有高分辨率和精确度,适
用于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应用。
4.光学编码器
光学编码器使用光学传感器来测量位置和运动。
它通常由光源、光栅和接收器组成。
光栅上的刻痕可以通过光学传感器来读取。
光
学编码器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响应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需要高精
度测量的领域。
5.旋转编码器
旋转编码器用于测量旋转角度。
它可以是增量式编码器或绝对
式编码器。
旋转编码器通常具有高分辨率和精确度,并且可以检测
旋转的方向。
以上是编码器的几种常见种类和基本原理。
不同种类的编码器
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选择适合的编码器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和稳定性。
伺服电机编码器的类型
![伺服电机编码器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84d751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9.png)
伺服电机编码器的类型
伺服电机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式、感应式和电容式,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当然式以及混合式三种。
1、增量式编码器
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相;A、B两组脉冲相位差90。
从而可方便的判断出旋转方向,而Z相为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
2、当然式编码器
当然式编码器是直接输出数字的传感器,在它的圆形码盘上沿径向有若干同心码盘,每条道上有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相间组成,相邻码道的扇区数目是双倍关系,码盘上的码道数是它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在码盘的一侧是光源,另一侧对应每一码道有一光敏元件,当码盘处于不同位置时,各光敏元件根据受光照与否转换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形成二进制数。
3、混合式当然编码器
混合式当然编码器,它输出两组信息,一组信息用于检测磁极位置,带有当然信息功能;另一组则完全同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息。
增量式编码器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481a1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f.png)
增量式编码器使用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 相;A、B两组脉冲相位差90,从而可便利地推断出旋转方向,而Z 相为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
它的优点是原理构造简洁,机械平均寿命可在几万小时以上,抗干扰力量强,牢靠性高,适合于长距离传输。
其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肯定位置信息。
一、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有辨别率的差异,使用每圈产生的脉冲数来计量,数目从6到5400或更高,脉冲数越多,辨别率越高;这是选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增量型编码器通常有三路信号输出(差分有六路信号):A,B 和Z,一般采纳TTL电平,A脉冲在前,B脉冲在后,A,B脉冲相差90度,每圈发出一个Z脉冲,可作为参考机械零位。
一般利用A超前B 或B超前A进行判向,我公司增量型编码器定义为轴端看编码器顺时针旋转为正转,A超前B为90°,反之逆时针旋转为反转B超前A为90°。
也有不相同的,要看产品说明。
三、使用plc采集数据,可选用高速计数模块;使用工控机采集数据,可选用高速计数板卡;使用单片机采集数据,建议选用带光电耦
合器的输入端口。
四、建议B脉冲做顺向(前向)脉冲,A脉冲做逆向(后向)脉冲,Z原点零位脉冲。
五、在电子装置中设立计数栈。
增量式编码器测量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4954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b.png)
增量式编码器测量方法
增量式编码器是通过测量转轴或线性位置的变化来确定位置的装置。
它将每个位置转变为一个离散数值,该数值稍后可以用于计算位置或运动信息。
增量式编码器的测量方法如下:
1. 光栅条纹:增量式编码器通常使用光栅条纹来测量位置。
光栅条纹是由透明和不透明的条纹组成的条纹图案。
当光线照射到光栅上时,透明和不透明的条纹会导致光线的干涉,形成一个模式。
通过测量这个模式的变化,可以确定位置的变化。
2. 光电检测器:增量式编码器中的光栅条纹通常通过光电检测器进行检测。
光电检测器包括一个光源和一个接收器。
当光栅条纹通过光电检测器时,光源发出的光会被接收器检测到。
通过检测到的光信号的变化,可以确定位置的变化。
3. 计数器:增量式编码器通常与计数器一起使用。
计数器可以根据光电检测器检测到的光信号的变化来记录位置的变化。
计数器可以将每个位置的变化转换为一个数字计数值,从而可以跟踪位置的变化。
4. 解码器:增量式编码器通常需要解码器来将数字计数值转换为实际的位置。
解码器将数字计数值与光栅条纹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实际位置的变化。
通过使用增量式编码器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位置的变化,
并获得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增量式编码器常用于机器人、机床和自动控制系统等应用中,以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量编码器概述
工作原理: 增量编码器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为一连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
这些脉冲用来控制角位移。
在Eltra 编码器中角位移的转换采用了光电扫描原理。
读数系统以由交替的透光窗口和不透光窗口构成的径向分度盘(码盘)的旋转为依据,同时被一个红外光源垂直照射,光把码盘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
接收器覆盖着一层衍射光栅,它具有和码盘相同的窗口宽度。
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
再使低电平信号上升到较高电平,并产生没有任何干扰的方形脉冲,这就必须用电子电路来处理。
读数系统通常采用差分方式,即将两个波形一样但相位差为180°的不同信号进行比较,以便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
读数是再两个信号的差别基础上形成的,从而消除了干扰。
增量编码器 增量编码器给出两相方
波,它们的相位差90°,通常
称为A 通道和B 通道。
其中一个通道给出与转速相关的信息,与此同时,通过两个通道信号进行顺序对比,得到旋转方向的信息。
还有一个特殊信
号称为Z 或零通道,该通道给
出编码器的绝对零位,此信号是一个方波与A 通道方波的中心线重合。
增量型编码器精度取决于机械和电气两种因素,这些因素
有:光栅分度误差、光盘偏心、轴承偏心、电子读数装置引入的
误差以及光学部分的不精确性。
确定编码器精度的测量单位是电
气上的度数,编码器精度决定了编码器产生的脉冲分度。
以下用
360°电气度数来表示机械轴的转动,而轴的转动必须是一个完
整的周期。
要知道多少机械角度相当于电气上的360度,可以用
下列公式来计算: 电气360 =机械360°/n °脉冲/转
图:A 、B 换向时信号
编码器分度误差是以电气角度为单位的两个连续脉冲波的最大偏移来表示。
误差存在于任何编码器中,这是由前述各因素引起的。
Eltra 编码器的最大误差为±25电气角度(在已声明的任何条件下),相当于额定值偏移±7%,至于相位差90°(电气上)的两个通道的最大偏差为±35电气度数相当于额定值偏移±10%左右。
UVW 信号增量型编码器
除了上述传统的编码器外,还有一些是与其它的电气输出信号集成在一起的增量型编码器。
与UVW 信号集成的增量型编码器就是实例,它通常应用于交流伺服电机的反馈。
这些磁极信号一般出现在交流伺服电机中,UVW 信号一般是通过模拟磁性原件的功能而设计的。
在Eltra 编码器中,这些UVW 信号是用光学方法产生,并以三个方波的形式出现,它们彼此偏移120°。
为了便于电机启动,控制电动机用的启动器需要这些正确的信号。
这些UVW 磁极脉冲可在机械轴旋转中重复许多次,因为它们直接取决于所连接的电机磁极数,并且用于4、6或更多极电机的UVW 信号。
增量编码器与单片机的接口:
用51单片机实现的具体方法:将A信号连接至外部中断INT0,再将其反向后连接至外部中断INT1,将B信号作为方向信号连接至某一输入端口(P3.0),这样在信号A的上升沿和与下降沿都会产生中断。
由于在不同转向时,信号A的下降沿所对应的方向信号电平正好相反,单片机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先检测B
信号的状态,根据不同的状态进行不同的处理(计数值增加还是减小),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反转产生的误差,从而实现精确计数,相应的C程序段如下:
sbit DIR = P3.0;
int cnt; //计数器数值变量
void Int0ISR(void) interrupt 0 using 1
{if( DIR ) cnt++; else cnt--;}
void Int1ISR(void) interrupt 2 using 2
{if( DIR ) cnt--; else cnt++;}
上述方法虽然能够实现精确计数,但需要占用两个外部中断源,在一些应用中受到限制。
目前的新型单片机都具有增强的功能,如输入捕捉,输入比较等;利用输入捕捉功能能够更容易的实现编码器的接口。
一个可编程计数器阵列模块PCA,有一个专用的计数器和5个工作通道所组成。
5个通道可以工作于4种方式之一:软件定时器方式,输入捕捉方式,输出比较方式和PWM方式。
输入捕捉方式可以在脉冲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捕捉,并同时产生中断请求。
利用这个功能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编码器的信号检测与处理。
为了消除反转误差,同时也增加了分辨率,将PCA设置成上升沿和下降沿捕捉方式。
在PCA中断服务程序中,首先检测信号A的状态,以判别其是上升沿中断还是下降沿中断。
无论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信号B都有两种可能(正传和反转)。
因此像前面一样,还需要再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反的处理。
具体的C程序如下:采用PCA通道4
sbit DIR = P3.0;
sbit PLS = P1.6; //PCA输入通道4
int cnt; //计数器数值变量
void PcaISR(void) interrupt 6 using 2
{
if( PLS ){
if( DIR ) cnt--; else cnt++;
}
Else{
if( DIR ) cnt++; else cnt--;
}
}
增量型编码器存在零点累计误差,抗干扰较差,接收设备的停机需断电记忆,开机应找零或参考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如选用绝对型编码器可以解决。
一、问:增量旋转编码器选型有哪些注意事项?
应注意三方面的参数:1.机械安装尺寸,包括定位止口,轴径,安装孔位;电缆出线方式;安装空间体积;工作环境防护等级是否满足要求。
2.分辨率,即编码器工作时每圈输出的脉冲数,是否满足设计使用精度要求。
3.电气接口,编码器输出方式常见有推拉输出(F型HTL格式),电压输出(E),集电极开路(C,常见C为NPN型管输出,C2为PNP型管输出),长线驱动器输出。
其输出方式应和其控制系统的接口电路相匹配。
二、问:请教如何使用增量编码器?
1,增量型旋转编码器有分辨率的差异,使用每圈产生的脉冲数来计量,数目从6到5400或更高,脉冲数越多,分辨率越高;这是选型的重要依据之一。
2,增量型编码器通常有三路信号输出(差分有六路信号):A,B和Z,一般采用TTL电平,A脉冲在前,B脉冲在后,A,B脉冲相差90度,每圈发出一个Z脉冲,可作为参考机械零位。
一般利用A超前B或B超前A进行判向,我公司增量型编码器定义为轴端看编码器顺时针旋转为正转,A超前B为90°,反之逆时针旋转为反转B超前A为90°。
3,使用PLC采集数据,可选用高速计数模块;使用工控机采集数据,可选用高速计数板卡;使用单片机采集数据,建议选用带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口。
4,建议B脉冲做顺向(前向)脉冲,A脉冲做逆向(后向)脉冲,Z原点零位脉冲。
5,在电子装置中设立计数栈。
三、从增量式编码器到绝对式编码器
旋转增量式编码器以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
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