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铁路发展概述
铁道儿童每一章的概括
铁道儿童每一章的概括铁道儿童是一部以中国铁路建设为背景的儿童文学作品,共分为十六章。
每一章都有独特的情节和主题,本文将对每一章进行概括。
第一章:铁路的诞生这一章主要讲述了铁路的诞生以及铁路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作者通过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了铁路的神奇和重要性。
第二章:铁路的建设本章主要讲述了铁路的建设过程,包括勘察设计、筹备资金、修路铺轨等。
作者通过描述铁路建设者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让读者感受到了铁路建设的艰辛和不易。
第三章:铁路的运输这一章主要讲述了铁路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过程。
作者通过描述铁路货车的种类、装载方式以及各种货物的运输情况,让读者了解了铁路运输的复杂性和高效性。
第四章:铁路的安全本章主要讲述了铁路的安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作者通过描述铁路事故的危害和造成原因,让读者了解了铁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五章:铁路的文化这一章主要讲述了铁路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作者通过描述铁路工人的工作生活和精神风貌,让读者感受到了铁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情怀。
第六章:铁路的历史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铁路的历史和发展。
作者通过描述铁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让读者了解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变迁。
第七章:铁路的未来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中国铁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作者通过描述中国铁路的现状和未来计划,让读者了解了中国铁路的未来前景和发展机遇。
第八章:铁路的技术本章主要讲述了铁路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作者通过描述铁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让读者了解了铁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第九章:铁路的环保这一章主要讲述了铁路的环保意义和措施。
作者通过描述铁路对环境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让读者了解了铁路的环保意义和责任。
第十章:铁路的服务本章主要讲述了铁路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作者通过描述铁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让读者感受到了铁路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十一章:小铁路工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成为铁路工人的故事。
作者通过描述小男孩的成长经历和铁路工作的奋斗历程,让读者感受到了铁路工人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铁道概论》目录结构
章
节
知识点
第四章铁路车辆
第一节概述
车辆种类及标记
第二节车辆构造
车辆的构造
车钩缓冲装置
车辆制动装置
第五章铁路机车
第一节概述
铁路机车的分类
第二节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第三节电气化பைடு நூலகம்道供电系统
牵引供电系统简介
第四节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六章铁路动车组
第一节概述
第八章铁路运输组织
第一节旅客运输组织
铁路旅客运输概述
第二节货物运输组织
货物运输概述
第三节铁路行车组织
列车编组、列车运行图、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简介
第九章高速铁路和重载运输
第一节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概述
第二节重载运输
重载运输概述
第四节轨道
轨道的组成
道岔
第五节限界
机车车辆限界
建筑限界
第三章铁路车站
第一节概述
车站的定义及分类
区间、闭塞分区、区段及站界
车站线路种类与线路间距
股道和道岔的编号及股道有效长
第二节中间站
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及布置图
第三节区段站
区段站的作业和设备及布置图
第四节编组站
编组站的任务和职业作业及布置图
第五节铁路枢纽
《铁道概论》目录结构
章
节
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性质和种类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性质和种类
第二节铁路运输业
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史
第三节和谐铁路建设
和谐铁路建设
第二章铁路线路
第一节概述
铁道概论讲稿
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属我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我们要对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以及铁路运输相关知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和认识,要有热爱铁路事业、献身铁路事业的热情,为学习专业知识及今后工作奠定初步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我们应能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我国铁路建设事业以及铁路运输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及从事铁路相关工作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认识铁路运输的性质及其铁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国内外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概况以及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了解我国铁路的铁路政策、发展规划、前景及我国现行铁路管理体制;2、熟悉铁路各种建筑物和设备的作用、构造及性能等基本知识;3、熟悉铁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工作的组织及运行;4、熟悉铁路行车组织;5、了解铁路军事运输的基础建设和军运组织;6、认识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了解铁路安全保障措施。
三、课时安排第一章概述(4学时)第二章铁路线路(8学时)第三章铁路车辆(2学时)第四章铁路机车(4学时)第五章铁路车站(4学时)第六章铁路信号与通信(6学时)第七章铁路旅客运输(2学时)第八章铁路货物运输(2学时)第九章铁路行车组织(4学时)第十章铁路军事运输(2学时)第十一章铁路安全工作(4学时)录像(8学时)实验内容:1. 铁路建筑物现场参观学习(2学时)2. 车站、行车设备、运输设备、客货运输及行车组织现场参观学习(2学时)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使用教材:《铁道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1.8)杨素亭编著参考书目:《铁道概论(第四版)》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2) 佟立本主编《铁路基本知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7) 艾迪拓编第一讲世界铁路发展概述引入:从单词Rail引入。
重点: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的具体时间难点:本讲学时:1学时一、铁路前身——木路“Rail”这个英语单词最初的意思是木栏杆、木栅栏。
第一章 铁路运输概述
鱼尾 片
(f)道床
作用:支撑和固定轨枕,减小其上动载荷对路基的冲 击。
要求:具有坚硬,不易风化,富有弹性和排水性好的 结构材料筑成。如碎石、卵石、粗砂。
(g)防爬设备 轨道爬行——因列车运行时纵向力作用,使钢轨产 生纵向移动,甚至带动轨枕一起移动的现象。
出现的地方:列车纵向作用力大的地方。如单向 铁路的重车方向,长大下坡道上,进站前的制动 距离内。
铁路运输发展史
第一章 绪论
Contents
交通工具的发展
铁路运输概念与特征 铁路运输系统构成
要求:了解交通运输发展过程,掌握铁路运输概念、 特点,铁路运输系统的构成。
第一节 概述
一、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畜牧业和农
业的分工,开始了产品交换,产生了局部范围内的小 量运输。
4)线路标志
在铁路沿线设置的指示或提醒列车运行的标 志的总称。
设置位置:应埋设在计算里程方向的线路左侧 。
类型:主要有:公里标、半公里标 、曲线标 、 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始终点标 、桥梁标 、坡度标 、管界标、站界标等。
作用:反映铁路线形情况,引导司机及维护人 员正确操作。
线路上各种各样的标志
设于桥梁两端桥 头处,标明桥梁 编号、中心里程
根据中国《铁路线路设计规范》,铁路按其在铁路网中的作 用、性质和运输客货运量,进行分级。 GB50090-99规定: 分Ⅰ、 Ⅱ、 Ⅲ级铁路。 GB50090-2006规定:分Ⅰ、 Ⅱ、 Ⅲ、 IV级。 Ⅰ级铁路: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或近期年客货运量
≥20Mt(百万吨)者; Ⅱ级铁路:铁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或近期年客
车出现后,为了加快运送速度和提高负荷量,便产 生了修筑道路的要求。古代的埃及、波斯、印度、罗马 ,都修筑过坚固的石砌道路。
第一章 铁路信号发展综述
第一章铁路信号和联锁控制系统发展综述一、铁路信号的发展过程1、初始阶段⑴站间区间电话闭塞、区间占用凭证--路票,只允许一列车运行。
⑵列车凭行车人员手信号(白天旗子、夜晚信号灯)发车、进站。
⑶人工扳道布置进路⑷司机目视行车特点:全部人力控制、车速很低、密度很小、区间通过能力、效率很低,无信号专业,无安全性可言。
2、起步阶段(半自动化)⑴站间区间电话闭塞、区间占用凭证--路票,只允许一列车运行。
⑵列车凭信号机的指示出发、进站。
⑶人工扳道布置进路⑷司机目视行车固定信号机出现只有指示无速度等级,如臂板信号机,区间闭塞采用如路签路牌、64D半自动闭塞,车站采用集中式机械联锁(1856年英国)电锁器联锁等方式。
特点:大部分人力控制、车速很低、密度很小、区间通过能力、效率很低,信号专业开始出现,无安全性可言。
3、稳定阶段(集中控制)⑴站间区间划分闭塞分区,各设色灯信号及防护----自动闭塞,允许至少一列车运行占用站间区间。
区间通过信号机有三显示--四显示;闭塞方式:四、八、十八信息移频自动闭塞、交流计数自动闭塞等方式----UM71、ZPW-2000无绝缘轨道电路移频自动闭塞等方式。
⑵车站进路自动控制:有行车值班员在室内控制和监督。
如1927年布线逻辑继电联锁、6502电气集中联锁、计算机联锁(1978年瑞典哥德堡站)。
⑶列车进站、发车凭信号机的显示。
⑷道岔集中控制,进路排列自动化。
动力转辙机出现(直流电动(液)转辙机、交流电动(液)转辙机等)。
⑸司机目视行车—以地面信号机显示+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
闭塞分区轨道电路(运行信息)、站内轨道电路、色灯信号机(带有行进指示和速度等级)、动力转辙机的出现使实现集中控制成为可能。
列车运行速度、密度,区间通过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列车运行空间间隔追踪和安全运行。
4、发展阶段(列车运行自动控制)⑴列车运行空间间隔(自动闭塞)---时间间隔(准移动自动闭塞--移动自动闭塞)青藏铁路GPRS卫星定位、京沪高铁CTCS-3等⑵车站进路-----调度集中—分散控制⑶列车运行机车信号主体化----目标距离行车模式--自动驾驶高速运行。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第一章绪论一、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二、高速铁路技术经济优势三、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高速铁路的定义界定高速铁路有以下几种标准:—1970年日本政府第71号法令中的定义为:列车在主要区间能以200km/h以上速度运行的干线铁路。
—1985年欧洲委员会将高速铁路的最高速度规定为: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运线250km/h。
—目前,新建时速250km/h以上,既有线改造时速200km/h以上。
2015-5-233国际上根据铁路线路允许运行的最高时速作以下划分:常速铁路100~120km/h中速铁路120~160km/h 快速(准高速)铁路160~200km/h高速铁路200km/h(既有线改造)~400km/h250km/h(新建线)~400km/h超高速铁路> 400km/h铁路速度的分档普速铁路发展高速铁路的意义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行时间的节约、环保、能耗等2015-5-235一、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2015-5-236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阶段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线路设计允许最高速度240km/h,列车实际运行最高速度210km/h),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
据近年统计,目前世界上除我国外,其他有近20个国家建成或在建高速铁路1万多km。
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为高速铁路发展初期,以日本为首,相继研究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有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建成高速铁路近3000 km。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欧洲形成修建高速铁路的热潮,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扩展到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和英国等。
西班牙引进了法、德两国技术,建成了马德里至塞塞维利亚高速铁路,全长471km。
瑞典通过改造线路开行X2000摆式列车实现高速运输。
这一时期建成高速铁路约1500km。
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现在,研究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又迅速扩展,有人称其为第三次浪潮,正在修建和规划修建高速铁路的国家和地区达20多个,北美、澳洲、亚洲及整个欧洲出现“铁路复兴运动”,美国、加拿大、印度、俄罗斯、捷克等国都积极筹建高速铁路,有些国家和地区已形成高速铁路网。
铁路信号发展概述
这一时期的铁路信号被打上了殖 民地的烙印,以致信号设备制式杂乱 ,信号显示不统一,各路采用与自己 有关的国家的信号器材,成为各国铁 路信号器材的大博览地。
当时的状况是制式杂乱,装备水 平低,比较先进设备的装备水平更低 ,即使是根据当时的运量来说,也是 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
第一章 中国铁路信号发展概况
近年来,调度集中的功能又 有所发展,不但利用它的信息传 输通道,可传输调度指令信息、 列车运行状态和道岔与信号机状 态信息外,还可传输与行车有关 的其他信息(如桥梁、隧道、塌 方、线路封闭等)和与旅客和货 主有关的各种服务信息等。
第一章 中国铁路信号发展概况
在此基础上,可协助调度人 员,编制列车临时运行计划、机 车和车辆和运用计划以及乘务人 员的勤务计划等。从这里可以看 出,列车调度集中控制系统,必 将成为铁路现代化的核心技术装 备。
第一章 中国铁路信号发展概况
二、新中国成立后(1949~1990)的发 展概况 车站联锁在大站和主要干线上的 中间站,已实现了继电集中化。微机 继电式电气集中联锁已在现场逐步推 广,已经开发出几种不同型号的全电 子式的微机联锁,也在现场逐步推广 运用中。
第一章 中国铁路信号发展概况
电子调度集中设备,已在现场 投入使用,电子调度监督设备已逐 渐扩大使用面。铁道部的部中心调 度监督微机实时专用网络系统已经 逐步形成。
➢ 区间闭塞设备,又称“列车间隔 控制系统”。使用该设备能将列 车按一定的空间间隔运行,保障 在同一线路上运行的列车,不会 产生迎面相撞或追尾相撞的重大 行车事故。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 ,若能将列车运行的空间间隔不 断地加以缩短,则能大大地提高 区间线路的通过能力。
第一章 中国铁路信号发展概况
高速铁路概论-第一讲-高铁概述详解
1.3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状况 一、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
法国TGV-A型高速列车创造515.3km/h世界最高记录的实况 (1990.5.18)
1.3 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状况
一、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
• 1964年,日本铁路新干线的运营(最高时速200km/h) ,标志着铁路高速技术进入实用化阶段;
• 1980年以后,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比 利时、瑞士、俄罗斯等国都先后开始兴建高速铁路,其 最高时速已经达到300~350km/h。
1.1 高速铁路与高速列车定义 四、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衔接模式
• 通达方式(高速列车由高铁→既有线) • 跨线方式(快速列车由既有线→高铁) • 换乘方式(采用在衔接点换乘)
1.2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 高速铁路与公路、航空相比,其主要技术经 济优势表现在:
• 1、速度快; • 2、安全性好; • 3、列车运行准点率高; • 4、输送能力大; • 5、全天侯;
此后列车试验速度不断刷新:1981年2月法国TGV试验速度达到380 km/h ;
1988年5月德国ICE把这一速度提高到406.9 km/h; 1988年底,法国人创造了482.4 km/h的新纪录; 1990年5月18日法国再次刷新了自己的纪录,法国TGV-A型高速列车把试 验速度提高到515.3 km/h; 2003年12月2日,日本磁浮列车试验速度达到了581 km/h。 2007年4月3日进行超高速列车(TGV)新型“V150”列车的行驶实验,时 速达574.8km,打破了17年前创下的时速515.3km的有轨铁路行驶世界纪录。
1.2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 高速铁路与公路、航空相比,其主要技术经 济优势表现在:
• 6、环境污染小; • 7、能耗低; • 8、经济效益好; • 9、舒适性好; • 10、不占用土地面积少; • 11、外部运输成本低。
第一章 中国铁路的历史以及发展
第一章中国铁路的历史以及发展第一章中国铁路的历史以及发展中国铁路创始人詹天佑詹天佑铜像一、中国铁路的开创时期(1876--1893年)有关铁路信息和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大约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
当时中国的爱国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
特别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任轩于1859年所著《资政新篇》中,强调近代交通运输对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几带交通运输的创议。
但这一理想由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而未能实现。
在这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动,如1865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0.5公里的展览铁路,广为宣传,但都遭到清govern.ment的拒绝。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就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
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就被清govern.ment赎回拆除了。
五年后,在清govern.ment洋务派的主持下,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此后又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但由于清govern.ment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早期修建铁路的阻力很大,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
铁路消息的传入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与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都介绍了当时外国的铁路、火车等科学技术信息。
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于1848年编著的《瀛环志略》,进一步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其行”,并称赞这种运输工具“可谓精能之至矣”。
吴淞铁路吴淞铁路从上海起到吴淞镇止,长14.5公里,轨距762毫米,轨重每米13公斤,于1876年简称,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业铁路。
铁道概论
第五章:铁路安全常识
1、在线路上行走严禁走道心和枕木头。 2、严禁在停留的车辆下躲雨、遮阳。 3、严禁手持2.5米及以上金属杆状物体竖直通过 电气化区段线路。 4、在电气化区段严禁登上机车、车辆顶部。 5、跨越线路,通过停留列车端部时,距车辆车 钩应不小于2米。 6、翻越停留的列车时,不得从车辆底部钻越, 应从车辆联结处车钩上部翻越,注意不得拉 动勾提杆。
• 限界:
• 线路维护:日常维护、大修、机械化作业。
4、电务系统: • 信号设备:就是铁路信号、联锁、闭塞等设备的 总称。 • 铁路信号:是向有关行车和调度人员发出的指示 和命令。有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两大类。视觉信 号主要有:色灯信号、臂板信号、手信号、火炬 等,听觉信号主要是声响信号。根据我国的行车 规则固定式视觉信号应设置在列车运行方向左侧 或所属线路中心线上方。按用途分为:进站、出 站、通过、预告、驼峰、遮断、复示、调车信号 机。
第二章:铁路运输基础
铁路的特点:高、大、半
一、铁路运输基础包括(运输局):
机务、车务车站、工务、电务、车辆五大基础 部门。(机、辆----装备部;车----营运部;工、 电---基础部) 1、机务系统: • 机车类型:蒸汽、内燃、电力三类;按使用分 客运、货运; • 蒸汽机车,已有170多年历史,优点:构造简单、 制造、维护容易,成本低;缺点:热效率低, 只有5-8%,运行交路短、乘务员劳动强度大、 环境恶劣,污染环境。 • 内燃机车:优点:效率较高30%,适应长交路,
• 机车安全监控装置:结合了地面信号复示、列 车运行监控、机车运行数据采集存储等功能。 (含走行部检测、弓网检测、慌车仪、无线列 调、主发动机电动机状态检测、轴温报警等。 • 机车车次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 CTCS系统:中国铁路列车控制系统
高速铁路概论复习资料概要
高速铁路概论辅导资料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系二〇一三年三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一节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2)第二节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较 (3)第三节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 (4)第二章高速铁路线路 (7)第一节概况 (7)第二节线路的平面 (7)第三节线路的纵断面 (11)第四节路基及轨道 (12)第三章高速列车的牵引动力 (14)第一节概述 (14)第二节受电弓与传动装置 (17)第三节动力车车体与转向架 (18)第四节制动技术 (19)第四章高速铁路的车辆 (21)第一节概述 (21)第二节车体和车内设施 (21)第三节空气调节装置 (22)第四节转向架 (22)第五节牵引缓冲装置 (22)第六节制动装置 (22)第七节摆式车体 (23)第五章高速铁路的信号和控制系统 (24)第七章高速铁路的车站及枢纽 (25)第一节概述 (25)第二节高速铁路的车站布置图 (26)第三节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的方式 (27)第十章磁悬浮列车 (28)模拟试题 (29)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1铁路速度的分级常速——时速100~120km/h。
中速(准高速)——时速120~160km/h。
快速——时速160~200km/h。
高速——时速200~400km/h。
特高速——时速400km/h以上。
2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概况2.1初期高速铁路建设高潮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
法国:后来居上,在一些技术、经济指标上超日本而居世界领先。
高速铁路最初建设的特点:(1)由于采用新技术,铁路竞争力加强,经济效益好转;(2)解决了运输能力紧张的问题;(3)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建设;(4)节省能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5)新建项目带动了既有铁路网的技术改造。
第一次(初期)建设高潮有四个国家(日法德意)建成9条高速铁路(自59-91的32年内),总长3198km,这些成就影响了很多国家,从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对高速铁路的关注和研究酝酿了第二次高潮。
铁路运输系统概述.pptx
第一节 铁路线路
❖ 防爬设备
列车运行时,常常产生作用 在钢轨上的纵向力,使钢轨 作纵向移动,有时甚至带动 轨枕移动,这种纵向移动, 叫做爬行
防爬器
第25页/共66页
第一节 铁路线路
❖ 道岔
道岔是使机车车辆由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连接设备
转辙器:包括两根尖轨和两 根基本轨,是引导机车车辆 转线的部分
辙叉及护轨:包括辙叉心、两 根翼轨和两根护轮轨。它的作 用是保证车轮安全通过互相交
叉的两根钢轨
连接部分:包括两 根直轨和两根导曲
线轨
第26页/共66页
第二节铁路机车
机车 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牵引客车或货车车辆沿钢轨运行
机车分类 1、按原动力分:蒸汽机车、内燃机机车、电力机车 2、按运用分:客运机车、货运机车、调车机车
第三节铁路车辆
棚车
平板
车体 旅客或者装载货物的部分,一般与车底架构成 一个整体。
第33页/共66页
罐车
第三节铁路车辆 车底架 承受车体和所装载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至走行部
第34页/共66页
第三节铁路车辆 走行部 引导车辆沿轨道运行,并把重量传递给钢轨
第35页/共66页
第三节铁路车辆
车钩缓冲装置 使机车和车辆连挂一起,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缓和列车运 行或调车作业时所产生的冲击力。
第44页/共66页
第四节铁路车站及枢纽
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布置图 双向三级六场纵列式编组站布置图
第45页/共66页
第四节铁路车站及枢纽
铁路枢纽
铁路枢纽 在铁路交汇点上或终端地区,由各种 铁路线路、专业车站以及其它为运输服务的有关设 备组成的总体 主要设备 铁路线路 车站 疏解设备 其他设备
第一章 铁路概述
京
路
铁
缅
泛 昆明 亚 铁 河口 路
滇
川 长沙 黔 贵溪 株洲 线 福州 怀化 台北 贵阳 ⊙ 赣州 黔 桂 线 柳州 厦门 广州 香港 黎塘 南宁 澳门 湛江 凭祥 海口
南昌
俄罗斯
漠河
东 北 有 稠 密 的 铁 路 网
蒙古
满洲里
黑河
俄罗斯
线
洲 滨
霍林河
齐齐哈尔 伊春 大庆 佳木斯 鹤岗 鸡西
哈尔滨
桥梁
桥梁的组成:桥梁主要由桥面、桥跨结 构、墩台及基础三部分组成。
涵洞
涵洞设在路堤下部的填土中,是用以通过水 流或行人的一种建筑物。 涵洞主要由洞身、基础、端墙和翼墙所组成。 管节埋在路基之中,它具有一定的纵向坡度(从 进口向出口),以便排水。端墙和翼墙的作用, 是便于水流进出涵洞,同时还可以保护路堤边坡, 使它不受水流的冲刷。 按照建筑材料的不同,涵洞有石涵、混凝土 涵、钢筋混凝土涵、铁涵等多种。涵洞的截面有 矩形(盖板箱涵、箱涵)、圆形、拱形、卵涵、 渡槽、明渠等不同形式。涵洞的孔径一般是 0.75~6.0m。
涵
洞
构
造
隧道
1.隧道的分类: 按长度可分为一般隧道、长隧道和特长隧道。 按所在位置和埋藏条件又可分为傍山隧道、越岭 隧道、地下铁道、深埋和浅埋隧道; 按洞内行车线路的多少还可分 为单线隧道、双线隧道及多线隧道。 2.隧道的构造: 一般由洞身、衬砌、洞门、 避人(车)洞等组成。
三、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
三、线路标志
为了线路的维修和养护、为了司机和车长等工作 上的需要,在线路沿线设有各种线路标志。其中,常 见的有公里标、半公里标、曲线标、圆曲线与缓和曲 线始终点标、桥梁及坡度标等。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内学时:54大纲本文第一篇绪论第一章(1—2节)现代交通运输的种类及特征,各种运输的相互关系、地位与作用。
掌握运输业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章(1—2节)世界铁路的发展和最新成就,我国铁路的兴起和发展。
掌握我国铁路网的设置和成就。
第二篇铁路运输基本设备第一章线路(1—6节)铁路等级、铁路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的概念、路基和桥隧建筑物、轨道的组成及要求、限界的概念、工务工作的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和纵断面的基本要素、桥梁的种类及结构、设置隧道饿必要性、无缝线路。
第二章车辆(1—3节)车辆的分类、车辆标记和主要技术参数、车辆的检修。
掌握车辆的基本构造及运用。
第三章机车(1—3节)机车的分类、各种机车的发展及比较、机车的运用操作。
掌握各种机车的构造及原理和牵引特性。
第四章车站(1—5节)车站的含义、车站的类型。
各种车站的作用和特点,掌握车站的设备及设计要求、站场的布局形式。
第五章信号与通信设备(1—5节)铁路信号的发展、信号机的种类及用途、信号表示器及信号标志、铁路通信的特点及要求、施工及维修。
掌握铁路信号各项规定和信号设备。
联锁设备及其原理、闭塞设备及其原理、信号故障的防止措施。
第三篇铁路运输工作组织(1—3章)1—3章的内容。
重点掌握旅客运输计划、旅客列车运行组织、铁路货物运输和集装运输、列车运输图和铁路的通过能力。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铁道概论》是铁路系统中相关专业设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任务是:比较全面、系统及扼要地介绍了我国铁路运输业的概况、性质、特点。
今后的发展方向、铁路运输生产所用设备、以及生产过程中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为了使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培养学生热爱铁路事业的情趣,进而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日后工作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
三、学时分配本课程课内学习为54学时,一学期授完。
具体分配如下:第一篇绪论(共8学时)第一章4学时第二章4学时第二篇铁路运输基本设备(共28学时)第一章8学时第二章4学时第三章4学时第四章6学时第五章6学时第三篇铁路运输工作组织(共18学时)第一章6学时第二章6学时第三章6学时四、教学用书该课程采用北方交通大学佟立本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铁道概论》(第四版)一书作为教学用书。
铁路时政知识点总结初中
铁路时政知识点总结初中第一章:铁路的发展历程铁路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它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铁路的国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因此,中国自19世纪末开始了铁路建设,从而使得铁路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朝时期在清朝时期,外国列强在中国开办了一些短线铁路,但大部分都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而建设的。
这些铁路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受到了许多限制。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铁路的萌芽期。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在民国时期,中国开始了自主建设铁路的尝试。
在此期间,中国开工了一些重要的铁路线路,如京汉铁路、京九铁路等。
这些铁路的建设使得中国铁路的规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并将铁路运输纳入了正轨,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铁路开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加大了对铁路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铁路事业,从而使得中国铁路成为世界上最完善和最发达的铁路网。
中国的高铁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之一。
中国的铁路成为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二章:铁路的重要性铁路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它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铁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作用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起着运输重要物资和商品的作用。
铁路可以实现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物资和商品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铁路运输,可以实现大量的货物和商品的快速、安全和便捷的运输,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社会作用铁路是归属于全民的公共财产,也是人民群众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铁路可以实现人口的迁徙和交流,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世界铁路发展现状
• 2000年,世界铁路营业里程约120万km,其 中美洲占42.6%以上,欧洲占33.8%以上,亚洲 占13.8%,非洲和大洋洲约占9.8%。但总体来看, 世界铁路里程仍在减少,2000年比20世纪80年代 末减少了20万km,因为主要北美铁路在路网优 化中大幅地关闭铁路,欧洲铁路里程也有小幅减 少;俄罗斯、亚洲国家、非洲国家的铁路处在建 设和发展之中,但路网密度仍低于欧美国家铁路 水平。主要国家铁路按国土面积和人口计算的路 网密度见图1-1和图1-2。
7
(m/km2)
120 102.49 100
80 60
65.54 59.44 53.36
40
24.54 19.09
20
6.11 5.04
0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美国 印度 中国 俄罗斯
图1-1 主要国家铁路路网密度(面积)
8
(公里 / 万人)
10
8.27
8
6
5.86
5.5
4.45
4
2.73
2
1.59
堡到刚果伊拉波的列车,过去要40天运达,而今减少
为7天。
15
5.欧、亚、北美大陆桥建设
以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中段,向西与欧洲铁路网相 联,向东经白令海峡与北美铁路联网。亚洲部分分两 期进行,近期,由西伯利亚干线东段分支,向东北经 雅库塔楚科奇地区到白令海峡。往西与欧洲铁路网相 联;远期,另修一条东西向干线,由白令海峡西岸的 乌厄连经雅库茨克往西与欧洲相联。北美部分,大陆 桥东段由美国加拿大合作铺设新线到白令海峡,与亚 洲相连。俄美两国合作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隧道 工程长约75km,深度于海面下不小于110m,列车时 速160km。
18
• 1964年日本建成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高速铁路新干 线,实现了与航空竞争的预期目的,客运量逐年增加, 利润逐年提高。对亏损严重的各国铁路,提供了解脱 困境和可以借鉴的出路。于是,从60年代末期开始, 许多资金充裕、科技先进的国家,纷纷兴建新线和改 建既有线路,实现250~300km/h的最高时速。日本、 韩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比利时、瑞典、美 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都已修 建或正在修建高速铁路。我国于1994年开通时速 160km/h的广深准高速铁路;2003年秦沈客运专线正 式运营,设计速度为200km/h,预留250km/h。
10
表1-1 主要国家客货运输
旅客周转量份额(%)
铁路 公路 水运 管道 航空 总计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总计
美国 40.3 29.4 13.1 16.8 0.4 100 0.6 78.5
20.9 100
英国 7.4 63.9 24.0 4.7
100 6.5 92.5
22
• 在中部地区修建了长达2358km的京九铁路, 在沿海各大港口地区修建了疏港通道;在沿边与 俄罗斯、朝鲜和越南等国接轨的基础上,又先后 打通了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联系的通道,为 我国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截止到2007年底,铁路营业里程为7.8万km, 居世界第三。其中铁路复线里程2.71万km,复线 率为34.7%,铁路电气化里程2.55万km,电化率 为32.7%,全国铁路总延长里程15.7万km。
1.0 100
德国 14.5 69.6 12.8 3.0
100 7.6 88.2
4.2 100
法国 21.2 67.3 2.5 9.0
100 7.7 89.4 1.2 1.7 100
俄罗斯 36.3 0.7 5.5 57.4 0.1 100 30.0 58.4 0.2 11.4 100
日本 4.2 54.5 41.1
20
• 1881~1949年的68年 间,旧中国仅修建了 21810km铁路,其中复 线只有867km,电气化铁 路为零。相当一部分铁路 因年久失修和战争破坏无 法运营。铁路网的分布也 极不平衡,东北地区铁路 占全国铁路总营业里程的 40%,而国土面积占全国 55%的西南和西北地区铁 路仅占全国总营业里程的 5%。
16
四、高速旅客列车是铁路建设的热点
• 回顾铁路技术发展的历史,即是牵引能力与车速提高 过程的历史。各国铁路都把提高速度作为技术发展的目 标,也是作为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 而铁路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提高车速。1825年世界第 一条铁路在英国出现时,时速为24km;1829年10月6日 在利物浦——曼彻斯特线上“罗克特”号蒸汽机车首创 48km/h的世界记录。20年后法国的车速已经超过了 100km/h,在1990年“克洛伯顿”号蒸汽机车时速达 143.5km/h。1903年德国车速超过了200km/h 。1901年 德国首先使用西门子—哈尔斯克和通用电气公司共同制 造的电力机车,试验速度为160km/h以上。
19
第二节 我国铁路建设概况
一、我国铁路建设回顾
• 1881年,我国建成第1条自己设计施工的铁路—— 唐胥铁路,不久,又制造出第1台蒸汽机车——“龙号”。 从此,拉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一百多年来,我国 特定的国情使得铁路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国 土开发、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高以 及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国 家综合运输体系中始终处于骨干地位。
21
• 路网建设:建国以来,铁路建设坚持新线建设与
旧线改造并举方针,新建了一大批干线铁路,加快了 复线建设和电气化铁路建设,路网规模不断扩展,综 合运输能力迅速提高.对加快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 极的促进作用。 • 1949~2002年,我国(不包括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 政区)共修建了5.1万多km新线,是旧中国的2倍多; 2.3万多km复线,是旧中国的22倍多;1.8万多km电气 化铁路,结束了旧中国没有电气化铁路的历史。铁路 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在西南祟山峻岭间完成了成渝、 宝成、成昆、川黔、襄渝、贵昆、南昆线等一系列工 程浩大的新线建设,在西北荒漠戈壁之中修建了天兰、 兰青、兰新、包兰、青藏(一期)铁路等。
0.62
0.46
0
美国 俄罗斯 法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图1-2 主要国家铁路路网密度(人口)
9
• 2000年世界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18903.83亿人·公里, 完成货物周转量62852.29亿t ·km。铁路在运输市场的 地位和竞争力增强,主要国家铁路在客货运输市场的份 额基本趋于稳定(见表1-1),摆脱了二战后直到20世纪 80年代末的持续大幅度滑坡趋势。
• 1825年,英国的发明家斯蒂芬逊发明 了蒸汽机车开创了铁路运输方式,从而使 工农业布局摆脱了水系与沿海,深入到腹 地,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修建铁路的 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
4
•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公路、航空、
管道“三强”,其发展迅猛,使得铁路和水运的 处境每况愈下。铁路的货物周转量下降了近三分 之一,内河水运的货物周转量更是下降了二分之 一。铁路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一些西方国 家,出现了封闭或拆除铁路的现象。
• 二战后,各国开始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盲目竞 争感到忧虑。因此,对铁路、公路、内河水运和 航空进行了合理分工,使其尽量做到各尽所能, 相辅相成,从而形成一个基本平衡、衔接、协调 的现代化运输体系。
5
• 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汽车的盲目 发展,使得大气污染、道路阻塞、车祸频繁, 航空运输也基本达到了饱和,再加上70年代爆 发的世界石油危机,使得工业发达国家不得不 重新研究交通政策,铁路以其运量大、安全快 递、经济便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线路占 地少等优势得到青睐。工业发达国家纷纷投入 巨额资金,积极发展高速重载铁路和城市轨道 交通。发展中国家也投入巨资,修建铁路,扩 大铁路网。现在,从各国的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来看,世界已经进入了以铁路为骨干的交通多 样化时代。
。东北欧:赫尔辛基(芬兰)—圣被得堡(俄)
联网。欧非大陆桥:1997~2003年投资40亿
美元修建直布罗陀海峡隧道,从西班牙塔里
法到摩洛哥的丹吉尔。
13
2.亚洲
•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合作扩建一条准高速铁路:新加 坡——吉隆坡——曼谷,采用法国TGV技术。 • 1996年中、缅、老、越、柬、泰六国达成铁路联网 协议,修建“泛亚铁路”。 •中亚五国与中俄联网。1995年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塔吉克斯坦)、 中国和俄罗斯7国铁道部长在北京协商,就统一车辆 限界、货运运价、运输计划、车辆改造等问题达成协 议。
17
• 1931年6月21日德国费兰获·克鲁肯贝格设计的流线 型“钢轨策佩林”号机车创230km/h记录。1936年2月 17日柴油机车“莱比锡”号在德国的帝国铁路线上运行 速度205km/h。1955年5月29日德国波尔多——达克斯 线上“BB9004”号机车创331km/h记录。1981年2月26 日法国巴黎一里昂线TGV高速机车时速380km。1988 年5月1日德国ICE高速列车,在富尔达——维尔茨堡区 段上时速409km。1990年5月18日德国TGV—A高速列 车创试验速度515.3km/h记录。1996年7月26日日本 X300系列高速列车时速443km。2003年11月19日,日 本MLX01型磁悬浮列车创造了558km/h的的世界纪录。
• 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运输方 式,是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和 发展起来的。
3
• 水运最早出现,在19世纪以前,工农 业和城镇大都是沿着水系发展的。美国的 工业首先是在五大湖流域起家的,德国内 河沿岸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 上。同样,我国的工农业也是沿着长江、 黄河两大水系和东南沿海发展的。
14
3.北美洲
美国、加拿大合作扩大运能,积极开发高速重载 列车技术,建立美、加、墨三国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太 平洋沿岸走廊,使铁路运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