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篇
2024年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案(通用
2024年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主题乐园的介绍、乐园中的游玩项目、儿童在乐园中的快乐时光以及乐园的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题乐园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体验快乐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3. 通过学习乐园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乐园安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教学重点:主题乐园的认知、情感体验和安全意识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主题乐园图片、安全知识宣传册。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主题乐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乐园中的快乐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展示PPT课件,详细介绍主题乐园的游玩项目、设施及特点。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乐园安全知识,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在乐园中的安全。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如果你在乐园中不慎摔倒了,应该如何处理?”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在乐园中,如何避免拥挤和碰撞?”5.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设置一个虚拟的乐园场景,让学生模拟在乐园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如:摔倒、拥挤、物品丢失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主题乐园的认知游玩项目设施特点2. 乐园安全知识防范措施应急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在乐园中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拓展延伸:(1)收集更多主题乐园的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乐园特色。
(2)向家人和朋友宣传乐园安全知识,提高身边人的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乐园安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围绕儿童感兴趣的主题,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思考中掌握数学知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等。
这些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运算,对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和兴趣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等数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比较大小、分类和排序等数学知识的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运算在实际情境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分类和排序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儿童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儿童乐园的情境和数学知识。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卡片、玩具等素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学场地,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儿童乐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儿童乐园》是一套面向幼儿学习语言和知识的教材,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教学使用。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通过亲切的情境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开发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教材结构合理,分为19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话题导入、新课教学、练习巩固和知识拓展四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听懂和运用教材中的日常用语,建立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2.难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
2.情景教学法:通过营造逼真的情境和环境,让幼儿参与到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课堂导入通过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明确学习目标。
例如,给幼儿看一张有关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猜测主题并进行讨论。
2.新课教学结合教材中的新课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例如,通过播放动画片或唱歌的方式,教授新的词汇和句子;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3.练习巩固针对教材中的练习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和书写任务,巩固幼儿的语言和形象记忆能力。
4.知识拓展引导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扩展学习。
例如,鼓励幼儿阅读相关的绘本、故事书或参加相关的主题活动,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和视野。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了解幼儿的学习进步以及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儿童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儿童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儿童乐园教学设计及反思《儿童乐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第18、19页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学情分析: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国庆节你们都去哪玩了呀?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看,(电脑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儿童乐园的图片。
请仔细观察通过这幅画面,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生1:图上有4架飞机,每架飞机上坐了2人。
生2:河里有3条船,每条船上坐了3人。
生3:小火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坐了4人。
生4:有2条长椅,每条长椅上坐了3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师:好,谁来告诉老师。
生: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飞机?生: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生:一共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生:一共有多少人在长椅上休息?师:很好。
下面就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和同桌进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师:请一个同学告诉老师你选择的是哪个问题,说说你的算法。
其他同学认真听好,别人说过的问题请不要重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请生反馈,师板书。
2+2+2+2=8 4+4+4+4+4+4=24 3+3=6 3+3+3=9 师:回答的真好!那你们赶快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呢?生:他们都是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二年级数学《儿童乐园》教案
二年级数学《儿童乐园》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儿童乐园》教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趣:星期天,儿童乐园中的小朋友真多引入情境。
(板书:儿童乐园挂图)2、发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有多少人乘坐飞机?2+2+2+2=8(人) 42=8(人)或24=8(人)要求: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
会读、写乘法算式;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要求:(与活动一相同)3、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33=9(人)或33=9(人)要求:(与活动一相同)4、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质疑: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① 3+3=6(人)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三、巩固应用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布置作业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中本课的练习。
2、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
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篇
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children's paradise of Beiji ng Normal University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篇章2: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案篇章1: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4-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图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上星期六是笑笑的生日,爸爸妈妈带笑笑去了她最喜欢的儿童乐园里游玩。
她高高兴兴地玩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还拍了好多张照片,(出示主题图)瞧,多好看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照片吧!请你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与同桌交流一下。
2.抽答板书:有多少人在坐小飞机?有多少人在划船?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长椅上一共坐着多少人?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两个问题用学过的知识来列式计算,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2.抽答板书:3+3+3=9(个)2+2+2+2=8(个)1+2+3=6(个)4+4+4+4+4+4=24(个)3.指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并介绍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有趣的图形》,涉及《儿童乐园》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长方形、正方形拼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正确区分这两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拼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拼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正方形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长方形、正方形的彩色纸片,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儿童乐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长方形的特征(2)学习正方形的特征(3)长方形、正方形的应用①教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拼图。
4. 随堂练习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进行拼图练习。
(2)提出拓展问题:“除了用长方形、正方形拼图,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拼图方法吗?”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2. 正方形的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 长方形、正方形的应用:生活用品、拼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长方形、正方形拼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拼图过程中的表现。
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精品教案(通用
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这一课时,我们将聚焦第二章“玩中学”,具体内容包括儿童乐园中游戏规则、安全知识以及数学在游戏中应用。
详细内容涉及解不同游戏设施玩法,学习基础几何图形,并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简单数据收集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童乐园中基本游戏规则与安全常识。
2. 培养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数学学科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教学重点:儿童乐园安全知识,几何图形认识,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儿童乐园游戏设施模型、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纸、彩笔、剪刀、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儿童乐园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分享他们游玩经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概述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强调安全游玩重要性。
展示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识别并描述其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游戏设施模型,讲解如何计算旋转木马周长和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有关几何图形题目。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游戏中数学问题。
5. 课堂活动(15分钟)组织学生模拟儿童乐园中游戏,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收集游戏数据,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六、板书设计中心:儿童乐园分支:1. 安全常识;2. 几何图形;3. 数据收集与分析核心知识点:周长、面积计算方法,数据整理与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你最喜欢儿童乐园游戏设施,并标注其几何特点。
计算并描述你所选游戏设施周长和面积。
编写一个关于在儿童乐园游玩故事,其中包含至少三个数学问题。
2. 答案:(学生作业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数学知识应用情况,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结合游戏与数学学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儿童乐园》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儿童乐园》教学设计《儿童乐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经历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3、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结合情境,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4、尝试提出与乘法有关的生活问题,感受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相同的加数的加法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相同加数加法简单,用乘法表示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所以本节课还是通过简单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计算出发,发现当相同加数的个数很多时,再用加法就会很麻烦,以简化的思想去看,再引入乘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并进一步介绍乘法中每个乘数和加法的关系,加强了学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题卡、磁力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国庆节快到了,老师想带同学们到儿童乐园去逛逛,想不想去啊?(出示课件)2、师:我们开火车去吧,一位同学回答的时候,其他组的同学要用手势判题。
全班准备!火车开啦!3、出示口算卡片,小组开火车答题。
(老师将这些卡片贴在黑板上。
)4、师:你们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分别是几个几相加)5、你们太厉害了,一眨眼,我们就到了儿童乐园的门口,管理员说了,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太棒了,所以,只要我们能答出他们给的问题,就能免费入园游玩哦。
这个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把它解决了。
6、出示课件:看图列式。
(引导学生列式,再分别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二、由扶到放,探索新知1、师:你们好聪明我们能免费入园了。
出示课本情境图:哇!儿童乐园里可以玩的项目可真多啊2、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有序地观察:(1)有4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2人;(2)有2张长椅,每张椅子上有3人;(3)有3条船,每条船上有3人(4)小火车有6节车厢,每节车厢有4人。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2《儿童乐园 》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2《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展开,通过引入儿童乐园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发现。
然而,他们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物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充分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儿童乐园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4.交流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儿童乐园的图片和实物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儿童乐园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哪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2《儿童乐园 》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2《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结合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儿童乐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还在具体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于具体的场景和实例较为感兴趣,因此需要通过儿童乐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儿童乐园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儿童乐园的场景图片和相关道具。
2.准备一些实际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儿童乐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儿童乐园的场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游乐场里有3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运算,每组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加减法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儿童乐园》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有趣图形》,详细内容为《儿童乐园》一课。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能够辨别这两种图形,并掌握它们周长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能够识别并描述它们;学会使用直尺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周长计算。
难点:周长公式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
学具:直尺、剪刀、彩纸、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儿童乐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
(2)提问:你们在儿童乐园里还见过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2. 例题讲解(1)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介绍周长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卡片上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描述它们特征。
(2)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周长。
4.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5. 巩固拓展(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描述它们特征。
(2)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乐园 (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儿童乐园的概念,通过场景模拟帮助学生理解乐园各项设施的概念和特点;2.学生应能够在儿童乐园中行走,认识方向概念,理解东南西北;3.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描述儿童乐园的位置、形状、大小等;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识别乐园设施、制作漂亮的乐园地图;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儿童乐园的定义1.可以通过课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来引起学生对儿童乐园的兴趣;2.玩一些简单的园艺游戏,例如泡泡堡、铁管滑梯、蹦床、沙盘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儿童乐园的设施和特点。
第二步:让学生行走进入儿童乐园1.利用图片、视频等模拟儿童乐园中的场景;2.引导学生进入儿童乐园,介绍乐园中的各项设施;3.通过演示、实践,让学生了解儿童乐园中的行走方向,理解东南西北方向的概念。
第三步:使用数学语言描述乐园中的设施1.带领学生回顾数学中的位置概念;2.运用乐园设施的具体案例,进行位置概念的讲解;3.引导学生描述乐园中不同设施的大小、形状、位置等信息,让学生练习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描述空间概念。
第四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乐园地图1.引导学生整合所学知识,从乐园中选择几个设施,描述设施的位置、形状、大小、特点等,制作一个漂亮的乐园地图。
2.让学生彼此交换地图,分享自己的作品。
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2.学生制作的乐园地图的质量;3.学生对于乐园设施相关信息的描述和表达的准确度;4.学生对于西南东北方向概念的把握。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儿童乐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关于位置概念、空间概念和方向概念等相关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漂亮的地图。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儿童乐园》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儿童乐园》教学教案范本三篇《儿童乐园》选自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二课。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有多少块糖》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时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小学二年级数学《儿童乐园》教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具准备1.课件一套学情分析相同加数的加法,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相同加数加法,用乘法表示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去过宜昌的小朋友请举手,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在宜昌哪里玩,噢,那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下一次我去玩请你们给我当导游好吗?那我先谢谢大家。
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数学王国一个好地方玩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乐园,希望大家能学得轻松快乐!. (板书课题:儿童乐园)二、设置疑点,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儿童乐园》插图1.2师:图中的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在玩什么呢?生答师:你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内交流并列式计算)3、学生汇报:要求每组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4、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有多少人坐飞机?小火车上有多少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 坐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师:指名同学列式解决刚才的问题.生:2+2+2+2=8(人)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呀?(加数相同)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板书(4个2)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针对2+2+2+2+2=8进行进行教学。
师介绍如何列出乘法算式,读法与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板书:(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师:黑板上的另外几道题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优质教案(通用
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这一章节中深入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和应用基本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学习使用图形拼贴和绘画来创作有趣儿童乐园场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基本几何图形,运用它们创作出儿童乐园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合作、探究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几何图形创作出丰富多样儿童乐园场景。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几何图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教学挂图、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A4白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儿童乐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乐园中几何图形。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特点和应用,并进行现场示范,如何运用这些图形创作儿童乐园场景。
3. 动手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强调本节课学习重点,并提出课后拓展要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乐园2. 板书内容:基本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创作步骤: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儿童乐园”为主题画。
2. 答案要求:运用基本几何图形,发挥创意,展现一个充满欢乐儿童乐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对于几何图形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如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关注学生对美术创作兴趣,激发他们潜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针对性2. 教学难点突破方法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教学过程实践环节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针对性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视对基本几何图形认识和应用。
2024年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案
2024年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儿童乐园的基本设施和游玩规则。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心态。
教学重点:1.儿童乐园的基本设施和游玩规则。
2.合作、分享、互助的品质培养。
3.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分享、互助的活动。
2.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收获。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儿童乐园实地考察照片或视频。
3.学生作品展示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儿童乐园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游乐设施。
2.学生分享自己曾在儿童乐园的游玩经历。
二、新课学习1.教师讲解儿童乐园的基本设施和游玩规则。
(1)基本设施:滑梯、跳床、秋千、旋转木马、碰碰车等。
(2)游玩规则:排队、轮流、注意安全、遵守公共秩序等。
2.学生讨论如何做到合作、分享、互助。
(1)合作:如何与同伴一起游玩,共同完成任务。
(2)分享:如何将自己的玩具或食物分享给同伴。
(3)互助:如何关心同伴,帮助同伴解决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儿童乐园的游玩场景。
(1)分组:每组代表一个家庭,家庭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游玩。
(2)场景一:滑梯。
家长协助孩子一起滑下滑梯,注意安全。
(3)场景二:跳床。
家长与孩子一起跳跃,分享快乐。
(4)场景三:秋千。
家长帮助孩子荡秋千,享受亲子时光。
三、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儿童乐园实地考察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有趣、安全的儿童乐园。
3.各组展示设计方案,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1.学生谈谈在本次活动中收获到的知识和品质。
教学评价:1.学生对儿童乐园基本设施和游玩规则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出的合作、分享、互助品质。
3.学生设计儿童乐园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案(通用
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童乐园场景图、指南针、直尺、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指南针、直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儿童乐园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在游乐场的位置,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方向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2)讲解距离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用直尺测量距离。
(3)结合儿童乐园场景图,讲解如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3.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一个简单的儿童乐园场景图。
(2)在场景图中标出自己所在位置,并描述其他同学的位置。
(3)相互交流,分享绘制过程和结果。
4. 知识巩固(10分钟)(1)出示指南针,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2)结合儿童乐园场景图,让学生利用指南针和直尺确定物体位置。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方向:东、南、西、北2. 距离:直尺测量3. 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幅公园场景图,标出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
2. 答案:(1)公园场景图及标注见附件。
(2)小明在小红的正北方向,距离小红5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方向和距离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children's paradise of Beiji ng Normal University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2、篇章2: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案篇章1:北师大版《儿童乐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p4-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图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上星期六是笑笑的生日,爸爸妈妈带笑笑去了她最喜欢的儿童乐园里游玩。
她高高兴兴地玩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还拍了好多张照片,(出示主题图)瞧,多好看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照片吧!请你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与同桌交流一下。
2.抽答板书:有多少人在坐小飞机?有多少人在划船?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长椅上一共坐着多少人?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两个问题用学过的知识来列式计算,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2.抽答板书:3+3+3=9(个)2+2+2+2=8(个)1+2+3=6(个)4+4+4+4+4+4=24(个)3.指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并介绍各部分名称和读法。
师:几个几相加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表示更简便。
4个2相加可以写成:2 × 4 = 8(人)┆ ┆ ┆ ┆乘乘乘积数号数读作:2乘4等于8或4×2=8(人)读作:4乘2等于84.乘法算式中的2、4、8从哪里来?2×4表示什么意思?5.你能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任意改写两题,对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6.引导学生比较解决同一问题时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种更简便,为什么?7.请各小组讨论1+2+3=6(人)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8.指名汇报后评价。
三、实践应用1.完成“试一试”题2.(解决上一节课的问题)要给敬老院的56位老人每人3个苹果,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一共要多少个苹果吗?你觉得这个算式怎么样?3.找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解决。
四、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篇章2:北师大版第三册《儿童乐园》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
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或者会用相应的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都是学生是否理解乘法运算意义的标志。
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不会出错;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要加以强调。
这也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
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加深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xxx小学地处郊区,与农村相邻。
由于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生源多属于农村及外地打工子女,学生虽有吃苦耐劳精神,但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都较差,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资源条件较差。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
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的人数同样多。
师: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④休息的有几人?2+2+2+2=8(人)1+2+3=6(人)②划船的有几人?3+3+3=9(人)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4+4+4+4+4+4=24(人)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左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右边的算式加数不同。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了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通过观察发现了所有的加法有一般加法和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两类,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
(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1.针对算式4+4+4+4+4+4=24(人),进行乘法教学。
师:在上面这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加数是4,有6个4。
)师:6个4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6×4=24或4×6=24。
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它各部分的名称与读法。
2.请各小组把本组刚才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
师追问:2+2+2+2=2×4时,4是从哪儿来的?引起学生关注和讨论。
(评析通过讨论“4”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利用乘法知识试一试。
(教材“试一试”的题目)①独立列式;②相互检查;③互相说一说:3×4或4×3中的4是从哪儿来的?7×2和2×7中的2是从哪儿来的?④全班汇报、反馈。
(评析试一试,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说一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练习,巩固拓展1.看图列式。
(电脑出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这是()个()。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电脑出示)5+5+5=15,这是()个5相加,乘法算式是()×()=()×()=()。
4+4+4+4+4=20,这是()个4相加,乘法算式是()×()=()×()=()。
3.拓展练习。
算式1+2+3=6和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谁能想办法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4.延伸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评析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生活趣味;突出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学生对练习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但拓展练习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教师能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发现、讨论、交流、汇报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的作用,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挑战性;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
〖编者点评〗1.呈现“儿童乐园”的主题情境后,与其问学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不需要数学思考,谁都能轻易说上几句),不如开门见山地问:“谁能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开始就吸引到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活动中来。
2.小组合作提问题,并列式计算,这一学习环节的安排可以细一点,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和“做数学”的机会,要求:①每个学生轮流在小组里提一个彼此不重复的数学问题;②当一位同学提问题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再提新问题;③小组交流所列的算式,互相评价,订正错误;④总结本组一共提出并解决了几个数学问题,准备全班汇报交流。
建立在独立、个别作业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克服“滥竽充数”或走过场的现象,也有助于加强小组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问题应当包括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部分。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这只是数学问题中的求解目标,不是数学问题的全部。
学生要从情境中选择相关的信息作为已知条件,并完整地描述一个数学问题,如“有4架小飞机,每架坐2人,有多少人坐飞机?”教师在描述或板书数学问题时,也要注意数学问题的完整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4.当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算式后,让各小组把刚才所列的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教学设计〗是必要的。
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应当让每个学生都在草稿本上独立地完成改写,再进行小组交流、反馈。
5.在拓展练习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这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