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地理:第8章《西北地区》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主要介绍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认识较为模糊,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西北地区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西北地区的典型实例为例,分析地形、气候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涵盖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内容的课件。

3.资料:收集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4.视频:准备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的视频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素材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分布特点。

(2)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畜牧业生产特点。

(4)了解西北地区的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2)运用实例说明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特点及影响因素。

(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探讨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认知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分布特点。

(2)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畜牧业生产特点。

(4)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畜牧业生产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2)提问:同学们对我国的西北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分布特点。

(2)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分布特点。

(2)讲解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畜牧业生产特点。

4. 实例分析:(1)选取典型实例,分析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特点及影响因素。

(2)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 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 掌握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3. 了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畜牧业、矿产资源等经济发展状况。

4. 认识西北地区的人口、民族、文化、历史等社会特点。

5.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2.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a. 地形特点b. 气候特点c. 河流与湖泊3. 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a. 农业分布特点b. 主要农作物与水果4. 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a. 畜牧业特点b. 主要畜种5. 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a. 矿产种类b. 开发与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矿产资源。

2. 难点: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西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现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解析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

3. 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利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利用的关联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中关于西北地区的知识。

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农业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利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导学案-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导学案-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单元导学案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组成。

2.运用资料,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原因。

3.掌握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及农业区的分布。

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图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漠图片这样的景观,我们可以在哪里看到呢?引入西北地区。

二、自主学习草原和荒漠1.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大体位于以西,和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北。

2.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主要是高原,西部和相间分布。

3.气候:西北地区距海较,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是我国面积最广的地区。

4.河流: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稀少,且多为性河流,是我国河的主要分布区。

5.植被景观:西北地区东部高原以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和,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三、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西北地区自然环境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1)在图中填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字母。

A——内蒙古高原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2)结合下图说出西北地区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探究活动二西北地区农业1.西北地区牧业分布: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东地区的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

贺兰山以西地区分布有草场。

2.西北地区农业特点及分布(1)降水稀少,以业为主。

(2)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和宁夏平原及平原地区。

3.农产品品质及形成:由于夏季气温,光照,昼夜温差,西北地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和长绒棉闻名。

探究活动三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要有几大牧区?各牧区代表畜种有哪些?2.结合上图,说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四、小试身手1.(2018·万州区)从西往东,西北地区景观的变化规律是()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荒漠、草原、森林C.草原、荒漠、森林D.荒漠、荒漠草原、森林2.(2018·宜昌)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大致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是受到()的影响A.纬度高低B.距海远近C.地形类型D.人类活动3.(2018·万州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A.干旱B.高寒C.湿热D.多雨4.(2018·市中区校级模拟)贝贝暑假骑自行车沿图示线路旅行,在旅程中可能看到的景观有()A.风吹草低见牛羊B.山环水绕C.小桥流水人家D.春风又绿江南岸5.(2018春·宝丰期末)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光照C.水源D.科技6.(2018春·长葛期末)读“我国西北地区及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比较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评价任务】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及界线,并说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对照地图,说出西北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能进一步说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4.学生能够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西北地区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资源与建议】1.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的倒数第三章,前面南方地区合北方地区两章节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2.本单元的学习,可按照以下逻辑顺序进行:自然特征与农业(知道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从宏观上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与农业概况)——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从微观的角度了解西北地区的开发条件与生态保护)——单元小结课(以单元小结的方式,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单元小结【自主复习】1.在四大地理分区图中填写四大地理分区的名称,标出分界线对应的地理意义。

2.描画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在其边界线上填充主要山脉、地形区,写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3.在图中填充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山脉,写出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八章 西北地区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八章 西北地区复习
五、教师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六、巩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
2、检查完成情况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八章西北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工业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
(3)港澳的经济特点及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三、出示自学提纲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草原和荒漠
1、地理位置
2、地形、气候、河流、景观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牧区
①牧场类型②优良畜种
3、灌溉农业区
①发展条件②分布地区③著名农产品
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体力木盆地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1、位置
2、气候
3、绿洲的分布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1、、油气资源的状况
2、西气东输工程
四、疑难探究
.探究:港澳经济特点的形成条件.
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
时间
地点
召集人
课题
第八章复习
课时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三维
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气候、土壤特点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工业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
3、港澳的经济特点及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水田农业区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掌握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地理特征;(3)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2)利用实例,探讨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采用比较法,分析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地理特征;(3)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请大家回顾一下青藏地区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2)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地理特征;(3)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3. 课堂讲解:(1)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通过实例,阐述西北地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比较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4. 课堂互动:(1)学生提问、解答疑问;(2)小组讨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小组展示: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3)布置作业:绘制西北地区地形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四、课后作业:1. 绘制西北地区地形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2.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资料,下节课分享;3.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课堂提问。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确认目标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由此引出本课复习目标: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景观差异3.牧区及优良畜种4.主要农业区及特点5.塔里木盆地的位置6.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7.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二、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学生自主预习本章知识,并在组内交流、展示。

三、精讲点拔、拓展延伸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范围范围: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的北部。

3.地形主要地形区:地形特点:以高原、盆地为主10.以下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D )A起于塔里木盆地,终于东部沿海地区B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C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D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五、反思总结、布置作业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

课后作业:聚焦新中考本章做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案

第八章西北地域复习
时间地址
课时
课题第八章复习课时
(总第课时)
1、认识西北地域的天气、土壤特色及栽种的主要农作物。

三维
2、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城市、工业散布特色及旅行资源。

目标
3、港澳的经济特色及港澳与祖国内陆的联系。

重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色。

重难点
难点:水田农业区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日我们来复习第八章西北地域。

自主备课记录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西北地域的天气、土壤特色及栽种的主要农作
物。

(2)长江三角洲地域的城市、工业散布特色及旅行资源。

(3)港澳的经济特色及港澳与祖国内陆的联系
三、出示自学纲要
第 1 节自然特色与农业
(一)、草原和荒漠
1、地理地点
2、地形、天气、河流、景观
(二)牧区和浇灌农业区
1、牧区
①牧场种类②优秀畜种
3、浇灌农业区
①发展条件②散布地域③有名农产品
第 2 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
域第二节干旱的宝地——体力木盆地
(一)荒漠和沙漠广布
1、地点
2、天气
3、绿洲的散布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1、、油气资源的状况
2、西气东输工程
四、疑难研究
.研究:港澳经济特色的形成条件。

五、教师小结
依照板书总结概括知识重点。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
招集人
科任教师
讲课时间
教研活动记录
1、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
2、检查达成状况
板书
设计
教课反
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教案复习课程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教案复习课程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教案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草原和荒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案

第六章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知道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来源:学|科|网]2、知道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3、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

4、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气候干旱的原因。

5、了解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油气资源的分布。

6、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

3、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认识西气东输工程的双赢性,明确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来源:学科网]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第八章学完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认识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农牧业的特点。

3、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认识西气东输工程的双赢性,明确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考点一】: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师: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西北地区与我们学习过的南北方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共同走进西北地区,感受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状况。

那么你所了解的西北有哪些自然特征呢?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的表现:主要地、一月主要气温、温度带、年降水量、干湿区、气候类型、土壤类型。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自然景观、气候、景观变化、河流。

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变化的原因:西北地区自动详细自然景观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而造成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原因则是海陆位置。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获得的水汽越来越少,使得降水也逐渐减少。

课件展示:师: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

【考点二】:农牧业区与南、北方相比本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来源:学|科|网]畜牧业,由于本区干旱,水资源缺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只能满足牧草生长,因此本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西北地区课题西北地区(复习课)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塔里木盆地是干旱的宝地,西气东输工程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课件,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的情感。

教学资源多媒体重点难点重点:相关的基础知识难点:形成知识体系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问好第八章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这节课我们进行复习,一起梳理下本章的知识。

第八章西北地区一、自然特征与农业1、自然特征2、农业师生问好A 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B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C 西北地区的河流D 西北地区的气候与植被A 畜牧业为主B 种植业组织课堂纪律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以高原、盆地为主内流河为主:塔里木河气候干旱,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草原牧场高山牧场灌溉农业1)、河水灌溉2)、坎儿井农产品品质优良。

瓜果特别甜长绒棉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课堂小结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1、沙漠和戈壁广布2、油气资源的开发练习题:P7374活动题为什么新疆瓜果特别甜?为什么新疆长绒棉享誉全国?解释坎儿井的原理,有什么优势?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塔里木盆地的位置?我国最大的沙漠?西气东输的重要意义?A、位置范围B、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干沙漠C、城镇、交通线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A、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B、西气东输工程位于昆仑山和天山之间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储量四分之一西气东输的意义总结本节课的得失利弊板书设计第八章西北地区一、自然特征与农业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后记效果较好。

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会考复习教案:西北地区
2.判断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
(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
3.填图
在西北地区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
提问:回答: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反馈练习]
1.填空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遥远与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量,且多河。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的差异引起的。
学生快速完成反馈练习(合上课本,3分钟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讨论后,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第一节自然特征
第二节塔里木盆地




在复习过程中,时间较紧张,很多学生用时较多,应该通过探究上的基础梳理、体验中考、综合测评来巩固基础知识,老师检查后,再通过训练题强化训练,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再一次补偿训练。
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
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找原因)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 说课稿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教学设计(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说课稿xx学校 xx教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是学生在复习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复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的探究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西北地区地域差异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为西北地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域特征,提高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界线和范围,并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原因及降水和景观的变化规律。

3.能在地图上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掌握塔里木盆地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5.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6.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识别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简单评价西北地区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塔里木盆地的海陆位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3.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4.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基本掌握了中国自然概况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

学习区域地理具有初步的学习方法,认识某一区域,首先认识是地理位置,分析自然特征,然后是经济发展条件,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最后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西北地区(复习课)
【考点扫描】(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及气候特征。

2、能在图上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

3、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及形成原因。

4、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及资源的开发的意义。

【自主复习】(独立自主,快乐收获)
1、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级阶梯,大体位于___________以西、长城和昆仑上----阿尔金山以北,,地形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东部主要是_________,西部________和_________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是___________(内流河或外流河),该区域河流稀少,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其主要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的地区,形成______________。

4、西北地区的灌溉水源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西北地区有“塞北江南”之称的两大平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西北地区常年气候干旱,有一种古老的灌溉工程——______________。

6、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______________,周围又有__________环抱,来自________的____________不易到达,气候_________,降水_________,称为我国____________的地区。

【合作复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
探究1:思考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特征以及原因。

探究2:西北地区的植被分布(景观)特征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
探究3: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以及经过的地形区等。

发源地途径地形区途径省区目的地
西气东
输工程
一线
二线
【达标测评】(懂了,不等于会了)
1、左图是新疆地形分布图,右图是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新疆地形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与___________(填地形类型)相间分布。

(2)新疆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

水源丰富的绿洲分布在盆地的 ________(边缘或内部)和部分沿河地区。

绿洲边缘地区的环境非常脆弱,若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土地________化和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3)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轮南位于__________盆地,该工程的实施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中考链接】(走出教材,你才会有进步)
(2015.莱芜)读右图,分析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温暖
B、湿热
C、干旱
D、高寒
2、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省区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B、因图中铁路的开通,铁路运输成了当地最主要的运输方

C、该区域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单产高
D、乙省区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015.江西)3、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资源丰富。

读塔里木盆地略图(图9),完成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聚落和交通线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塔里木盆地的优势能源矿产资源是________;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塔里木盆地相比,江西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气候条件是什么。

【本课质疑】(记下你的疑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