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截长补短法巧解

合集下载

截长补短经典例题

截长补短经典例题

截长补短经典例题
1.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长减少4厘米,宽增加6厘米,那么面积就会增加18平方厘米。

请问原来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解:设原来的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那么长为2x厘米。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方程:
(x+6)*(2x-4)=2x^2+18
解这个方程,我们得到:
2x2-4x+12x-24=2x2+18
IOx=42
X=4.2
所以原来长方形的宽为4.2厘米,长为4.2*2=8.4厘米。

2.问题:一个圆的半径是另一个圆半径的2倍,如果大圆的面积比小圆的面积大16兀平方厘米,那么大圆和小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厘米?(兀取
3.14)
解:设小圆的半径为r厘米,那么大圆的半径为2r厘米。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方程:
π*(2r)^2一n*r^2=16π
解这个方程,我们得到:
3.14*(4r^2-r^2)=16π
3.14*3/2=16π
3/2=16
r^2=5.3333(保留四位小数)
所以小圆的半径约为2.3厘米,大圆的半径约为4.6厘米。

八年级上册数学截长补短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截长补短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截长补短法一、截长补短法的概念。

1. 定义。

- 截长补短法是几何证明题中一种常用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截长”就是将一条较长的线段截成两段或几段,使得其中的一段或几段与已知线段相等;“补短”就是将一条较短的线段延长,使得延长后的线段与已知的较长线段相等。

-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要证明AB = AC+CD(假设AB>AC),“截长”的做法可以是在AB上截取AE = AC,然后去证明BE=CD;“补短”的做法可以是延长AC到F,使CF = CD,然后去证明AB = AF。

2. 适用情况。

- 当题目中出现证明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或者两条线段之差等于第三条线段等类型的问题时,常常考虑使用截长补短法。

- 比如在四边形或者三角形的边的关系证明中经常用到。

如在等腰三角形的相关证明中,如果要证明等腰三角形腰长与底边一部分线段的关系时,可能就需要用到这种方法。

二、截长补短法的解题步骤。

1. 截长法解题步骤。

- 第一步:观察图形和已知条件,确定要截的线段。

一般选择较长的那条线段进行截取。

- 第二步:根据已知条件截取合适的长度,使得截取后的线段与其他已知线段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在三角形中,如果有角平分线的条件,可能会截取与角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线段。

- 第三步:连接截取点与其他点,构造全等三角形或者其他特殊的几何关系。

- 第四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或者其他几何定理进行推理,得出要证明的结论。

-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C = 2∠B,求证:AB = AC+CD。

- 证明(截长法):在AB上截取AE = AC,连接DE。

- 因为AD是角平分线,所以∠EAD = ∠CAD。

- 在△AED和△ACD中,AE = AC,∠EAD = ∠CAD,AD = AD,根据SAS(边角边)定理,△AED≌△ACD。

- 所以∠AED = ∠C,CD = ED。

- 又因为∠C = 2∠B,∠AED = ∠B + ∠EDB,所以∠B = ∠EDB。

线段和差处理技巧截长补短法

线段和差处理技巧截长补短法

线段和差处理技巧截长补短法线段的和差处理技巧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数学中,线段和差处理可以通过截长补短法来实现。

所谓截长补短,就是在两个线段之间找到一个公共的部分,然后通过截取和补足的方式实现线段的和差处理。

以下是线段和差处理技巧截长补短法的详细介绍。

在讨论线段和差处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线段。

线段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一个有两个端点的连续部分。

线段一般用两个点表示,比如用A和B表示一个线段AB。

线段的长度等于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线段的和差处理是指在给定的线段AB和线段CD的情况下,通过截长补短的方法计算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和或差。

具体来说,截长补短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起点和终点相同,另一种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第一种情况下,如果线段AB和线段CD的起点和终点相同,那么它们可以看作是同一个线段。

在这种情况下,线段AB和线段CD的和差就是线段AB(或CD)的两倍。

更具体地说,如果我们要计算线段AB和线段CD的和,那么和的长度等于线段AB的长度加上线段CD的长度;如果我们要计算线段AB和线段CD的差,那么差的长度等于线段AB的长度减去线段CD的长度。

第二种情况下,如果线段AB和线段CD的起点和终点不同,那么它们不可以看作是同一个线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找到线段AB和线段CD的一个公共部分,并将其截取下来。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线段和差的处理:1.先找到线段AB和线段CD的一个公共的端点。

这个公共端点可以是线段AB的起点或终点,也可以是线段CD的起点或终点。

2.从线段AB的起点开始,沿着线段AB的方向,截取和线段CD长度相等的一段线段。

这段线段的长度等于线段CD的长度。

3.将截取下来的线段与线段CD的起点相连。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段EF,其中E是线段AB的起点,F是线段CD的起点。

4.线段EF就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和。

截长补短

截长补短

截长补短一、知识点: 1.定义截长:1.过某一点作长边的垂线 2.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补短:1.延长短边 2.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到一起。

例:已知:如图4-1,在△ABC 中,∠C =2∠B ,∠1=∠2。

求证:AB =AC +CD .分析:从结论分析,“截长”或“补短”都可实现问题的转化,即延长AC 至E 使CE =CD ,或在AB 上截取AF =AC .证明:方法一(补短法)延长AC 到E ,使DC =CE ,则∠CDE =∠CED , ∴∠ACB =2∠E ,∵∠ACB =2∠B ,∴∠B =∠E ,在△ABD 与△AED 中,⎪⎩⎪⎨⎧=∠=∠∠=∠AD AD E B 21 ∴△ABD ≌△AED (AAS ),∴AB =AE . 又AE =AC+CE =AC +DC ,∴AB =AC +DC .方法二(截长法)在AB 上截取AF =AC ,如图4-3 在△AFD 与△ACD 中,DCBA 12EDCBA12FDCBA 12ECDBADCB A⎪⎩⎪⎨⎧=∠=∠=AD AD AC AF 21 ∴△AFD ≌△ACD (SAS ),∴DF =DC ,∠AFD =∠ACD . 又∵∠ACB =2∠B ,∴∠FDB =∠B ,∴FD =FB . ∵AB =AF +FB =AC +FD ,∴AB =AC +CD . 二、基础训练1、如图,在△ABC 中,∠BAC=1200,AD ⊥BC 于D , 且AB+BD=DC ,则∠C 的大小为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BAC 的角平分线交BC 于E ,试说明AB+BE=AC3、如图,已知: △ABC 中,BC=2AB ,D 、E 分别是BC 、BD 的中点.求证:AC=2AE4、如图,将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ABD沿斜边AD翻折得到△ACD,以D为顶点再用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接MN.(1)求∠BDC的度数(2)求证:BM+CN=MN5、如图:在△ABC中,∠A=60°,∠B,∠C的平分线BE,相交于点O。

几何证明的好方法——截长补短

几何证明的好方法——截长补短

几何证明的好方法——截长补短几何证明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常用于证明几何定理和推导几何性质。

在证明过程中,使用截长补短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简化和明确证明的步骤。

截长补短是一种证明方法,即通过添加或截取一些辅助线或辅助点,从而改变原有图形的形状和性质,并且使得证明更加直观和明了。

下面以几何证明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为例,介绍截长补短的应用方法。

一、证明两线段相等当我们需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可以考虑添加一条辅助线段,从而将问题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相等性质。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题目中给出的线段,设需要证明的线段为AB和CD。

2.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一个与我们需要证明的线段相关的线段,设为EF。

3.添加辅助线段,连接AE和CF,构建出两个三角形,如△AEB和△CFD。

4.利用已知的几何定理或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的相等性质,如SSS (边-边-边)相等性质或SAS(边-角-边)相等性质。

5.根据三角形的相等性质,得出AB=CD的结论。

通过添加辅助线段,将原来需要证明的问题转化为证明两个三角形的相等性质,更加直观和易于操作。

二、证明两角相等当我们需要证明两个角相等时,可以考虑添加一条辅助线段或辅助点,从而改变原有角的性质,并且使得证明更加明确和简洁。

具体步骤如下:1.观察题目中给出的角度,设需要证明的两个角为∠ABC和∠DEF。

2.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一个与我们需要证明的两个角相关的角,设为∠GHI。

3.添加辅助线段或辅助点,改变原有角的性质。

如我们可以添加辅助线段IJ,使得∠GHI=∠ABC。

4.利用已知的几何定理或条件,证明新构建的几何形状的一些性质。

如垂直角、平行线、共线等。

5.根据已知的性质和构建的几何形状,得出∠ABC=∠DEF的结论。

通过添加辅助线段或辅助点,改变原有角的性质,并利用已知的几何定理和条件,可以更加明确和简洁地证明两个角的相等性质。

三、证明两图形全等当我们需要证明两个图形相等时,可以考虑添加一些辅助线段或辅助点,从而改变原有图形的形状和性质,并且将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代数方程的例题:
假设我们有方程式 2x + 5 = 11,我们可以使用截长补短法来解决这个方程。

首先,我们注意到方程左侧有一个2x,我们可以通过减去5来“截长”,即:
2x + 5 5 = 11 5。

得到 2x = 6。

然后,我们得到了简化后的方程2x = 6,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使用截长补短法,将方程简化为x = 3。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方程的解,x = 3。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不等式的例题:
假设我们有不等式 3y 7 < 8,同样可以使用截长补短法来解决这个不等式。

首先,我们注意到不等式左侧有一个3y,我们可以通过加上7来“补短”,即:
3y 7 + 7 < 8 + 7。

得到 3y < 15。

然后,我们得到了简化后的不等式3y < 15,接下来我们可以继续使用截长补短法,将不等式简化为y < 5。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不等式的解,y < 5。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截长补短法的经典应用。

这种方法在解决代数方程和不等式时非常实用,通过不断简化方程或不等式的形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方程或不等式的性质,从而更容易求解。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不等式或方程的变形规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推导的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

初中几何截长补短法的题型解析

初中几何截长补短法的题型解析

初中几何截长补短法的题型解析【知识汇总】截长补短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用来证线段的和差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一直贯穿着整个几何教学的始终.那么什么是截长补短法呢?所谓截长补短其实包含两层意思,即截长和补短.截长就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要证的两段较短的线段中的一段,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外一段较短的线段.当条件或结论中出现a+b=c时,用截长补短.1、截长法:通过添加辅助线先在求证中长线段上截取与线段中的某一段相等的线段,在证明截剩部分与线段中的另一段相等。

2、补短法: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使其为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在证所构造的线段和求证中那一条线段相等;3、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做法一般遇到证明三条线段之间关系是常用.如图1,若证明线段AB,CD,EF之间存在EF=AB+CD,可以考虑截长补短法.截长法:如图2,在EF上截取EG=AB,在证明GF=CD即可;补短法:如图3,延长AB至H点,使BH=CD,再证明AH=EF即可.【类型一】截长“截长”是指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另外两条较短的线段,截取的作法不同,涉及四种方法。

方法一:如图2所示,在BF上截取BM=DF,易证△BMC≌△DFC(SAS),则MC=FC=FG,∠BCM=∠DCF,可得△M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可证∠CFE=45°,∠CFG=90°,∠CFG=∠MCF,FG∥CM,可得四边形CGFM为平行四边形,则CG=MF,于是BF=BM+MF=DF+CG.图2方法二:如图2所示,在BF上截取FM=GC,可证四边形GCFM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CM=FG=CF;可得∠BFC=∠BDC=45°,得∠MCF=90°;又得∠BMC=∠DFC=135°,于是△BMC≌△DFC(AAS),BM=DF,于是BF=FM+BM=CG+DF.上述两种方法中都利用了两个共顶点的等腰Rt△BCD和△MCF。

初中几何线段和差辅助线做法以及口诀(截长补短)

初中几何线段和差辅助线做法以及口诀(截长补短)

初中几何线段和差辅助线做法以及口诀(截长补短)口诀: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遇到求证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之和时,一般方法是截长补短法:1、截长: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2、补短: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长线段。

对于证明有关线段和差的不等式,通常会联系到三角形中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可想办法放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

一、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廷长某边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例1、已知如图1-1:D、E为△ABC内两点,求证:AB+AC>BD+DE+CE.证明:(法一)将DE两边延长分别交AB、AC于M、N,在△AMN中,AM+AN>MD+DE+NE;(1)在△BDM中,MB+MD>BD;(2)在△CEN中,CN+NE>CE;(3)由(1)+(2)+(3)得:AM+AN+MB+MD+CN+NE>MD+DE+NE+BD+CE∴AB+AC>BD+DE+EC(法二:图1-2)延长BD交AC于F,廷长CE交BF于G,在△ABF和△GFC和△GDE中有:AB+AF>BD+DG+G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GF+FC>GE+CE(同上)(2)DG+GE>DE(同上)(3)由(1)+(2)+(3)得:AB+AF+GF+FC+DG+GE>BD+DG+GF+GE+CE+DE∴AB+AC>BD+DE+EC。

二、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例如:如图2-1:已知D为△ABC内的任一点,求证:∠BDC>∠BAC。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最新版)目录1.截长补短法的概念2.截长补短法的两种方法:截长法和补短法3.截长补短法在全等三角形中的应用4.经典例题解析4.1 例题一4.2 例题二4.3 例题三5.截长补短法的优点和意义正文一、截长补短法的概念截长补短法是一种在几何问题中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主要用于解决全等三角形的问题。

截长指的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较短的线段,补短则是在较短线段上补一段线段,使其和较长的线段相等。

截长补短法的目的是将问题合理地转化为更容易解决的形式,从而简化结论。

二、截长补短法的两种方法截长补短法包括两种方法:截长法和补短法。

1.截长法: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与较短线段相等的线段。

2.补短法:在较短线段上补一段线段,使其和较长的线段相等。

三、截长补短法在全等三角形中的应用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截长补短法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更容易证明的形式,从而得出结论。

下面通过几个经典例题来具体讲解截长补短法在全等三角形中的应用。

四、经典例题解析1.例题一已知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满足条件:AB=DE,BC=EF,∠ABC=∠DEF,求证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DEF 全等。

解:通过截长补短法,我们可以在 BC 上截取 BE=CF,连接 AD 和 CE。

由于 AB=DE,BC=EF,且∠ABC=∠DEF,根据三角形全等的 SAS 条件,可得三角形 ABC≌三角形 DEF。

2.例题二已知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满足条件:AB=DE,BC=EF,∠ABC=∠DEF,求证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DEF 全等。

解:这次我们可以在 AB 上截取 AD=DF,连接 CE 和 BD。

同样地,由于 AB=DE,BC=EF,且∠ABC=∠DEF,根据三角形全等的 SAS 条件,可得三角形 ABC≌三角形 DEF。

3.例题三已知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满足条件:AB=DE,BC=EF,∠ABC=∠DEF,求证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DEF 全等。

截长补短法解题模型与技巧

截长补短法解题模型与技巧

截长补短法解题模型与技巧一、引言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有些问题我们可能已经掌握了其中的大部分知识点,但是还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

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到截长补短法解题模型与技巧。

二、截长补短法解题模型1.明确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范围和要求。

这包括了解问题的背景、条件和限制等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问题本身,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决。

2.分析问题在明确问题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问题的结构、性质、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难点和瓶颈。

3.抽象问题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具体情况抽象成为一般性规律或模型。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归纳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4.求解问题在完成前三步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最终的答案。

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5.检验结果最后,在得出答案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检验,以确保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反复验证,直到结果无误。

三、截长补短法解题技巧1.利用画图工具在分析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画图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和特点。

通过画图,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

2.利用归纳法在抽象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归纳法来总结出一般性规律或模型。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问题的处理过程,并提高解题效率。

3.利用逆向思维在求解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即从已知结果出发,倒推回去找到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4.利用类比法在求解问题时,我们还可以采用类比法。

即将一个已知领域中的经验或方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中去。

通过类比法,我们可以快速找到与原问题相似的情况,并借鉴其经验和方法来解决当前难题。

5.利用分步骤法在求解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分步骤法。

即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问题,逐一解决,最终达到整体解决的效果。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问题的难度和复杂度。

数学的截长补短法

数学的截长补短法

数学的截长补短法在数学的广阔领域中,解题策略多种多样,其中“截长补短法”以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在数学解题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解题步骤,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数学工具。

一、截长补短法的基本原理截长补短法,顾名思义,包含两个基本动作:“截”和“补”。

“截”指的是在复杂的数学问题中,通过截取一部分来简化问题,使之变得更容易处理;“补”则是在截取后,为了保持问题的完整性,对剩余部分进行适当的补充。

这两个动作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截长补短法的基本框架。

在具体应用中,“截”和“补”的操作并非随意进行,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截”的部分应该是问题中相对独立且易于处理的部分,这样才能确保截取后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简化。

其次,“补”的部分应该与截取部分相互关联,且补充后的问题应该与原问题在本质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确保解题的正确性。

二、截长补短法的应用场景截长补短法作为一种解题策略,可以广泛应用于数学的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几何问题:在几何问题中,截长补短法常常用于处理复杂的图形。

例如,在面对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时,我们可以通过截取其中的一部分来简化问题,然后再通过补充适当的辅助线或图形来恢复问题的完整性。

2. 代数问题:在代数问题中,截长补短法可以用于简化复杂的代数式。

例如,在面对一个包含多个项的代数式时,我们可以通过截取其中的一部分项来简化问题,然后再通过补充适当的项来保持等式的平衡。

3. 概率问题:在概率问题中,截长补短法可以用于处理复杂的概率事件。

例如,在面对一个包含多个独立事件的复杂概率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截取其中的一部分事件来简化问题,然后再通过补充适当的事件来保持问题的完整性。

三、截长补短法的解题步骤虽然截长补短法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但其基本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分析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问题的主要难点和关键点。

截长补短法

截长补短法

FA B C12几何模型01——截长补短法在平面几何当中,证明一条线段与线段的和、差、倍数(特别是2倍)相等,其他常规方法不好用的时候,“截长补短法”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种特殊方法,在无法进行直接证明的情形下,利用此种方法常可使思路豁然开朗! 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1=△2,△B =2△C .求证:AC =AB +BD . 分析:从结论分析,“截长”或“补短”都可实现问题的转化,即延长AB 至E 使BE =BD ,或在AC 上截取AF =AB .证明:补短法:证明:如图,延长AB 到E ,使BE =BD ,连接DE .∵∵ABD 是∵BDE 的一个外角 ∵∵ABD =∵E +∵BDE ∵BE =BD∵∵E =∵BDE ∵∵ABD =2∵E ∵∵ABD =2∵C ∵∵E =∵C在∵ADE 和∵ADC 中12E C AD AD ∠=∠⎧⎪∠=∠⎨⎪=⎩∵∵ADE ∵∵ADC (AAS )∵AE =AC ∵AC =AB +BE=AB +BD 截长法:证明:如图,在AC 上截取AF =AB ,连接DF . 在∵ABD 和∵AFD 中12AB AF AD AD =⎧⎪∠=∠⎨⎪=⎩∵∵ABD ∵∵AFD (SAS )∵∵B =∵AFD ,BD =FD ∵∵B =2∵C ∵∵AFD =2∵C∵∵AFD 是∵DFC 的一个外角∵∵AFD =∵C +∵FDC∵∵FDC =∵C ∵DF =FC ∵BD =FC ∵AC =AF +FC =AB +BD练习1.如图,在∵ABC 中,∵BAC =60°,∵ABC =80°,AD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AC =AB +BD .引例: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180°E21D CB A 21DCB A AB C D(1)∵B 与∵D 有什么关系? (2)延长AD 至E ,∵B 与∵CDE 有什么关系?例2.已知,如图3-1,∠1=∠2,P 为BN 上一点,且PD ⊥BC 于点D ,AB +BC =2BD . 求证:∠BAP +∠BCP =180°. 分析:证两个角的和是180°,可把它们移到一起,让它们是邻补角,即证明∠BCP =∠EAP ,因而此题适用“补短”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构造. 证明:过点P 作PE 垂直BA 的延长线于点E ,如图3-2∵∠1=∠2,且PD ⊥BC ∴PE =PD ,在Rt △BPE 与Rt △BPD 中,∴Rt △BPE ≌Rt △BPD (HL ),∴BE =BD . ∵AB +BC =2BD ,∴AB +BD +DC =BD +BE , ∴AB +DC =BE 即DC =BE -AB =AE . 在Rt △APE 与Rt △CPD 中,∴Rt △APE ≌Rt △CPD (SAS), ∴∠PAE =∠PCD又∵∠BAP +∠PAE =180°. ∴∠BAP +∠BCP =180° 练习2.已知:如图,∵1=∵2,P 为BN 上一点,且PD ∵BC 于点D ,∵A +∵C =180°.求证:BD =AB +CD .21N PD CBA练习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AB ,AD =DC ,∵C =60°,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AD .练习4.如图,AC 平分∵BAD ,CE ∵AB 于E ,∵B +∵D =180°.求证:AE =AD +BE .练习5.如图,四边形ABCD 中,∵B+∵D=180°,CB=CD ,点E 为AB 上一点,点F 为AD 上一点,∵BCD=2∵ECF ,求证:EF=BE+DFDC BACDB A E87654321FO CDBE A 练习6.如图,四边形ABCD 中,∵B+∵D=180°,CB=CD ,点E 为AB 上一点,点F 为AD 上一点,∵BCD=2∵ECF ,求证:EF=BE -DF例3.已知:如图,在△AB C 中,△ABC =60°,△ABC 的角平分线AD ,CE 交于点O .求证:AC =AE +CD .证明:如图,在AC 上截取AF =AE ,连接OF .∵AD ,CE 为∵ABC 的角平分线 ∵∵1=∵2,∵3=∵4 在∵AEO 和∵AFO 中12AE AF AO AO =⎧⎪∠=∠⎨⎪=⎩∵∵AEO ∵∵AFO (SAS )∵∵5=∵6∵∵ABC =60° ∵∵1+∵2+∵3+∵4=180∵B=18060=120∵∵2+∵3=60∵∵AOC =180°60 =120° ∵∵5=∵6=∵7=∵8=60° 在∵OFC 和∵ODC 中8734OC OC =⎧⎪=⎨⎪=⎩∠∠∠∠ ∵∵OFC ∵∵ODC (ASA )∵CF =CD ∵AC =AF +FC =AE +CD练习7.如图所示,在∆ 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 MDN=60°,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的∆AMN 的周长。

(完整版)经典截长补短法巧解

(完整版)经典截长补短法巧解

截长补短法截长补短法是几何证明题中十分重要的方法.通常来证明几条线段的数量关系。

截长补短法有多种方法。

截长法:(1)过某一点作长边的垂线(2)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补短法(1)延长短边。

(2)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到一起。

……例:B A在正方形ABCD中,DE=DF,DG⊥CE,交CA 于G,GH⊥AF,交AD于P,交CE延长线于H,请问三条粗线DG,GH,CH的数量关系方法一(好想不好证)B A方法二(好证不好想)MB A例题不详解.(第2页题目答案见第3、4页)FE(1)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上,点F在BC 上,∠EAF=45o.求证:EF=DE+BF(1)变形a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延长线上,点F在BC延长线上,∠EAF=45o。

请问现在EF、DE、BF又有什么数量关系? (1)变形b正方形ABCD中,点E在DC延长线上,点F在CB延长线上,∠EAF=45o.请问现在EF、DE、BF又有什么数量关系?(1)变形cD正三角形ABC中,E在AB上,F在AC上∠EDF=45o。

DB=DC,∠BDC=120o。

请问现在EF、BE、CF又有什么数量关系?(1)变形dFE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上,点F在BC 上,∠EAD=15o,∠FAB=30o。

AD=3求∆AEF的面积(完整版)经典截长补短法巧解(1)解:(简单思路)FE延长CD到点G,使得DG=BF,连接AG.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ADG=∠ABF=90oAD=AB又DG=BF所以∆ADG≅∆ABF(SAS)∠GAD=∠FABAG=AF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DAB=90o=∠DAF+∠FAB=∠DAF+∠GAD=∠GAF所以∠GAE=∠GAF-∠EAF=90o-45o=45o∠GAE=∠FAE=45o又AG=AFAE=AE所以∆EAG≅∆EAF(SAS)EF=GE=GD+DE=BF+DE变形a解:(简单思路)EF= BF-DE在BC上截取BG,使得BG=DF,连接AG。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经典例题引言: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而全等三角形则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意味着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和角度都完全相等。

在求解几何问题时,有时我们需要利用这一特性,来简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

本文将以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为主题,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个经典例题来说明其应用。

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的基本原理: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将一个三角形切分成多个全等三角形,并在原三角形或其他平行线上补充等长的线段,以便求解或证明相关的几何问题。

这一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十分常用,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将原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几何关系。

经典例题:证明三平分线交于一点让我们来看一个经典例题:证明三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平分线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分别连接到对边中点的线段,我们需要证明它们的交点存在且唯一。

解题步骤如下:1. 我们考虑三角形的一个顶点A和它的对边BC,其中BC为底边。

将BC的中点记为M,连接AM。

2.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AMB与三角形AMC 全等。

这是因为AM为公共边,且AB=AC(三边对应相等),∠ABM=∠ACM(平分线与底边的夹角相等)。

3.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MAB=∠MAC,即MA是∠BAC的平分线。

4. 同理,我们可以构造三角形的另外两个顶点的平分线,构成全等三角形,从而证明三平分线交于一点。

简要总结:通过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我们成功证明了三平分线交于一点。

这是因为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平分线的定义,将原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几何关系。

这一方法的应用不仅限于证明,而且在求解其它几何问题时也非常实用。

只需找到合适的截长补短点,构造全等三角形,就能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个人观点与理解: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法是一种十分精巧的几何分析方法。

它通过找到适当的截长补短点,将复杂的几何问题转化为易于处理的全等三角形关系。

“截长补短法”在解题中的巧用方法

“截长补短法”在解题中的巧用方法
证明:∵∠ACB=90° , ∴ ∠1+∠2=90°. ∵BE⊥MN, ∴ ∠1+∠3=90°. ∴ ∠2=∠3. ∵AD⊥MN, ∴ ∠ADC= ∠CEB=90°.
在⊿ ADC和⊿CEB中,
﹛∠ADC= ∠CEB ∠2=∠3
AC=BC
2 1 3
∴ ⊿ADC≌⊿CEB ∴ AD=CE,CD=BE ∵ DE=CE+CD ∴ DE=AD+BE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020. 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2:5 7:5102: 57:5102 :5712/ 10/2020 2:57:51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002:57: 5102:5 7Dec-20 10-Dec-20
43;CD
A
解 在AC上取CF=CD,连OF
F
E O
C
B
得△COD≌△COF,∠AOC=120°
D
∠AOE=∠DOC=60°=∠FOC
证△AEO≌△AFO
练习
如图,AD∥BC,AE, BE分别平分 ∠DAB,∠CBA, CD经过点E, 求证:AB=AD+BC
例 1.在△ABC中, ∠B=2∠C, AD平分∠BAC.
题 求证:AB+BD=AC
A
讲 证明:在AC上截取A E=AB,连结D E 12 ∵ AD平分∠BAC
3
E

∴ ∠1=∠2,
在△ABD和 △AED中
4
B
D
C
﹛A B=AE ∠1=∠2 A D=AD

线段和差处理技巧(二)截长补短法

线段和差处理技巧(二)截长补短法

线段和差处理技巧(二)截长补短法
方法技巧:在处理线段和差问题时,常考虑截长补短。

截长补短法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等于某一短线段,再证剩下的那一段等于另一短线段。

补短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某短线段延长,使延长的一部分等于另一短线段。

另一种是将某短线段直接延长至等于较长的线段。

无论是截长法还是补短法都是要将几条线段的和差问题转化为证两条线段相等,一般都要通过构造出两对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如图△ABC中,∠CAB=∠CBA=45°,CA=CB,点E为BC中点,CN⊥AE交AB于N。

(1)求证:∠1=∠2
(2)求证:AE=CN+EN(请用多种方法证明)
一、直接截长法
二、间接截长法
三、直接补短法
四、间接补短法。

几何证明的好方法——截长补短

几何证明的好方法——截长补短

几何证明的好方法—-截长补短有一类几何题其命题主要是证明三条线段长度的“和”或“差"及其比例关系.这一类题目一般可以采取“截长”或“补短”的方法来进行求解。

所谓“截长”,就是将三者中最长的那条线段一分为二,使其中的一条线段与已知线段相等,然后证明其中的另一段与已知的另一段的大小关系。

所谓“补短”,就是将一个已知的较短的线段延长至与另一个已知的较短的长度相等。

然后求出延长后的线段与最长的已知线段的关系.有的是采取截长补短后,使之构成某种特定的三角形进行求解.截长法:(1)过某一点作长边的垂线(2)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补短法(1)延长短边.(2)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到一起。

……几种截长补短解题法类型我们大致可把截长补短分为下面几种类型;类型①a±b=c类型②a±b=kc类型③±a b c类型④c²=a·b对于类型①,可采取直接截长或补短,绕后进行证明。

或者化为类型②证明.对于②,可以将a±b与c构建在一个三角形中,然后证明这个三角形为特殊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或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等。

对于类型③,一般将截长或补短后的a±b与c构建在一个三角形中,与类型②相同。

实际上是求类型②中的k值.对于类型④,将c²=a·b化为ca=bc的形式,然后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进行证明。

在证明相似三角形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截长或补短的方法。

例:B A在正方形ABCD中,DE=DF,DG⊥CE,交CA于G,GH⊥AF,交AD于P,交CE延长线于H,请问三条粗线DG,GH,CH的数量关系方法一(好想不好证)B A方法二(好证不好想)B AM例题不详解。

(第2页题目答案见第3、4页)E(1)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上,点F在BC上,∠EAF=45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长补短法
截长补短法是几何证明题中十分重要的方法。

通常来证明几条线段的数量关系。

截长补短法有多种方法。

截长法:
(1)过某一点作长边的垂线(2)在长边上截取一条与某一短边相同的线段,再证剩下的线段与另一短边相等。

……
补短法
(1)延长短边。

(2)通过旋转等方式使两短边拼合到一起。

……例:
B A
在正方形ABCD中,DE=DF,DG⊥CE,交CA于G,GH⊥AF,交AD于P,交CE延长线于H,请问三条粗线DG,GH,CH的数量关系
方法一(好想不好证)
B A
方法二(好证不好想)
M
B A
例题不详解。

(第2页题目答案见第3、4页)
F
E
(1)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上,点F在BC上,∠EAF=45o。

求证:EF=DE+BF
(1)变形a
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延长线上,点F在BC延长线上,∠EAF=45o。

请问现在EF、DE、BF又有什么数量关系?
(1)变形b
正方形ABCD中,点E在DC延长线上,点F在CB延长线上,∠EAF=45o。

请问现在EF、DE、BF又有什么数量关系?
(1)变形c
D
正三角形ABC中,E在AB上,F在AC 上∠EDF=45o。

DB=DC,∠BDC=120o。

请问现在EF、BE、CF又有什么数量关系?
(1)变形
d
F
E
正方形ABCD中,点E在CD上,点F 在BC上,∠EAD=15o,∠FAB=30o。

AD=3
求∆AEF的面积
(1)解:(简单思路)
F
E
延长CD到点G,使得DG=BF,连接AG。

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
∠ADG=∠ABF=90o
AD=AB
又DG=BF
所以∆ADG≅∆ABF(SAS)
∠GAD=∠FAB
AG=AF
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
∠DAB=90o=∠DAF+∠FAB
=∠DAF+∠GAD=∠GAF
所以∠GAE=∠GAF-∠EAF
=90o-45o=45o
∠GAE=∠FAE=45o
又AG=AF
AE=AE
所以∆EAG≅∆EAF(SAS)
EF=GE=GD+DE=BF+DE
变形a解:(简单思路)
EF= BF-DE
在BC上截取BG,使得BG=DF,连接AG。

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
∠ADE=∠ABG=90o
AD=AB
又DE=BG
所以∆ADE≅∆ABG(SAS)
∠EAD=∠GAB
AE=AG
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
∠DAB=90o=∠DAG+∠GAB
=∠DAG+∠EAD=∠GAE
所以∠GAF=∠GAE-∠EAF
=90o-45o=45o
∠GAF=∠EAF=45o
又AG=AE
AF=AF
所以∆EAF≅∆GAF(SAS)
EF=GF=BF-BG=BF-DE
变形b解:(简单思路)
G
EF=DE-BF
在DC上截取DG,使得DG=BF,连接AG。

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
∠ADG=∠ABF=90o
AD=AB
又DG=BF
所以∆ADG≅∆ABF(SAS)
∠GAD=∠FAB
AG=AF
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
∠DAB=90o =∠DAG+∠GAB =∠BAF+∠GAB=∠GAF 所以∠GAE=∠GAF-∠EAF =90o
-45o
=45o
∠GAE=∠FAE=45o 又AG=AF AE=AE
所以∆EAG ≅∆EAF (SAS ) EF=EG=ED-GD=DE-BF
变形c 解:(简单思路)
G
F
E A
B
C D
EF=BE+FC
延长AC 到点G ,使得CG=BE ,连接DG 。

由∆ABC 是正三角形得
∠ABC=∠ACB=60o 又DB=DC ,∠BDC=120o 所以∠DBC=∠DCB=30o
∠DBE=∠ABC+∠DBC=60o +30o =90o ∠ACD=∠ACB+∠DCB=60o +30o =90o 所以∠GCD=180o -∠ACD=90o
∠DBE=∠DCG=90o 又DB=DC ,BE=CG
所以∆DBE ≅∆DCG (SAS )
∠EDB=∠GDC DE=DG
又∠DBC=120o =∠EDB+∠EDC =∠GDC+∠EDC=∠EDG 所以∠GDF=∠EDG-∠EDF =120o -60o =60o
∠GDF=∠EDF=60o 又DG=DE
DF=DF
所以∆GDF ≅∆EDF (SAS ) EF=GF=CG+FC=BE+FC
变形d 解:(简单思路)
延长CD 到点G ,使得DG=BF ,连接AG 。

过E 作EH ⊥AG.前面如(1)所证, ∆ADG ≅∆ABF ,∆EAG ≅∆EAF
∠GAD=∠FAB=30o ,S ∆EAG=S ∆EAF 在Rt ∆ADG 中,∠GAD=30o ,AD=3
∠AGD=60o
,AG=2
设EH=x
在Rt ∆EGH 中和Rt ∆EHA 中
∠AGD=60
o
,∠HAE=45o
HG=3
3x ,AH=x
AG=2=HG+AH=3
3x+x,EH=x=3-3
S ∆EAF=S ∆EAG=EH ⨯AG ÷2=3-3.
(第5页题目答案见第6页)
(2)
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O,点E在BD上,AE平分∠DAC。

求证:AC/2=AD-EO (2)加强版
M
B
D C
A
正方形ABCD中,M在CD上,N在DA 延长线上,CM=AN,点E在BD上,NE 平分∠DNM。

请问MN、AD、EF有什么数量关系?
(2)解:(简单思路)
过E作EG⊥AD于G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C=90o,BD平分∠ADC,AC⊥BD 所以∠ADB=∠ADC/2=45o
因为AE平分∠DAC,EO⊥AC,EG⊥AD 所以∠EAO=∠EAG,
∠DGE=∠AOE=∠AGE=90o又AE=AE,
所以∆AEO≅∆AEG(AAS)
所以AG=AO,EO=EG
又∠ADB=45o,∠DGE=90o
所以∆DG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G=EG=EO
AD-DG=AD-EO=AG=AO=AC/2
(2)加强版解:(简单思路)
M C
A
MN/2=AD-EF 过E作EG⊥AD于G,作EQ⊥AB于Q,过B做BP⊥MN于P
按照(2)的解法,可求证,
∆GNE≅∆FNE(AAS)
∆DG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G=AD-DG=AD-EF,
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C=∠GAQ=∠BCM=90o
BD平分∠ABC,BC=BA
∠ABD=∠ABC/2=45o,又∠EQB=90o ∆EQB为等腰Rt三角形,∠BEQ=45o 因为∠GAQ=∠EGA=∠EQA=90o
所以四边形AGEQ为矩形,
EQ=AG=AD-EF,EQ//AG
∠QEN=∠ENG
又∠ENG=∠ENF,所以∠QEN=∠ENF 由BC=BA,∠BCM=∠BAN=90o,CM=AN,
所以∆BCM≅∆BAN(SAS)
BM=BN,∠CBM=∠ABN
∠ABC=90o=∠ABM+∠CBM
=∠ABM+∠ABN=∠MBN,又BM=BN
所以∆MBN为等腰Rt三角形,
又BP⊥斜边MN于P,
所以∆NPB为等腰Rt三角形。

BP=MN/2,∠PNB=45o。

∠BNE=∠ENF+∠PNB
∠BEN=∠QEN+∠QEB
又∠QEN=∠ENF,∠PNB=∠QEB=45o
所以∠BNE=∠BEN
BN=BE,
又∠PNB=∠QEB=45o=∠NBP=∠EBQ
所以∆BEQ≅∆BNP(SAS)
EQ=BP
因为EQ=AG=AD-EF,BP=MN/2
所以AD-EF=MN/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