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章节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称为射血心数2、主动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着浓度差,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

转运是依靠管膜的载体和酶组成的“泵”而进行的。

在转动过程中需消耗一定的能量。

这种重吸收过程称为主动重吸收3、前庭反射:指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4、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5、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剧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产生停止运动的念头等,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extreme)。

6、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也称为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7、运动后过量痒耗: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但机体的摄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相对安静的水平。

将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

8、运动处方: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故称运动处方9、体适能: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10、超量恢复: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的水平的现象二、填空1、引起兴奋的条件为刺激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变化率。

2、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组成。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绪论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称为同化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称为异化过程。

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可兴奋组织:在刺激作用下具有能迅速地产生可传布的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刺激: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以及引起不可兴奋组织产生应激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称为兴奋。

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应激性。

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通过改变自身机能来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之为适应性。

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运输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而引起机体某些特殊生理反应的调节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靶细胞和靶组织:人体在体液调节过程中,被调节的细胞称为靶细胞,被调节的组织称为靶组织。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生物节律: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非自动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能通过反馈活动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这种控制系统称为非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一切生物体存在德最基本特征是在不断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新的结构,这是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2.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3.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4.内环境: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5.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并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6.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7.体液调节: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进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8.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可以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某些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9.反馈: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功能活动的改变又可通过回路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的方式称为反馈10.前馈:在调节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第一章肌肉活动1.兴奋是生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足够强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2.横桥:在组装粗肌丝的肌球蛋白分子球状头部,有规则地突出在M线两侧的粗肌丝主干表面的突起部分,称为横桥3.可兴奋细胞:在机体内神经、肌肉和内分泌腺细胞在刺激作用下能够产生可传播的动作电位,因此,这些细胞被称为可兴奋细胞4.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收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的细胞膜的两侧,故又称为跨膜静息电位或膜电位5.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6.阈强度:固定刺激作用时间和时间-强度变化率,可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7.阈电位:能够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8.极化状态:细胞在安静状态时,膜电位处于正常数值的外正内负状态,称为极化状态9.去极化:去极化时指膜内电位负值较静息电位时减少的过程,即极化状态减弱10.复极化:细胞去极化后又向原来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11.超极化:膜内电位复值较静息电位时加大的过程称为超极化,即极化状态加强12.局部反应: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在细胞膜上产生的局部去极化,其电位变化不能向远处扩布,因此称为局部反应13.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过程是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是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时必定存在某种中介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14.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与肌丝滑行有关的蛋白质,称为肌肉收缩蛋白,包括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15.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当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16.前负荷:肌肉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17.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称为后负荷18.缩短收缩: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1、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2、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3、、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4、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这种相对恒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

5、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7、所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形成,是人或高等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体所处的生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是后天获得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

8、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种较低级的活动,如声音所引起的朝向反射(头朝向声源方向)。

9、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的。

这些激素分泌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主要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

大多数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的部位而起作用,故称为体液调节。

10、除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外,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以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活动。

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体液调节,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11、在人体整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往往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形成一种调节回路。

人们常常用反馈(Feedback)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

12、若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增强反射中枢对效应器的影响即称为正反馈。

运动生理 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2.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兴奋性:································特性3.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的长度缩短拉长收缩:························小于··········,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等长收缩:························等于·······················但长度不变4.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指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5.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6.姿势反射:在躯体运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7.内分泌: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8.应急反应:通常将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的过程称为应急反应9.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0.氧解离曲线:是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的关系的曲线11.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活量12.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13.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贮备14.最佳心率范围:当心率在(110,120)~(170,180)次·min时,心排出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的这一心率范围15.动脉血压:是指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16.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17.碱储: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把血浆中的NaHco3看成血浆的碱贮备18.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19.体适能:是指在应付日常之于,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20.肌肉力量:是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或说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21.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22.身体成分:指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根据各个成分的生理功效的不同,常把体重分为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运动⽣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的能量代谢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称为能量代谢。

2、⽣物能量学;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命活动⽽⾔,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能化合物。

这些⾼能化合物多数⼜以CP的形式存在。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命活动直接利⽤,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7、能量代谢的整合;8最⼤摄氧量;指在⼈体进⾏最⼤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继续⽀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的氧⽓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效率提⾼,即“能量节省化”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分⼦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12、蛋⽩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活动、环境温度、⾷物的特殊动⼒作⽤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能量的来源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蛋⽩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14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1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16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17心率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18心输出量:左心室在每分钟内射入主动脉的血量.19运动性心脏肥大:指由于运动而引起的心脏适应性增大,形态上多以左心室增大,室壁增厚为特征,机能上表现为运动时能持续较厂时间高效率的工作.安静时出现节省化,心力储备增强.20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21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收缩,启闭的机械震动22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23身体素质:是人体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备的身体能力要素.24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发育后,心脏发育速度增长快,心血管系统发育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即青春期高血压.25运动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运动电位.26运动动力定性: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有顺序地有规律地和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一个系统,成为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大脑皮层机能的这种系统性27柔韧素质: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28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29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饿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30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这个就叫运动员贫血.31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32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正常机体动脉中经常保持一定的血压,因此颈动脉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不断传递神经冲动进入脑干心血管中枢,提高迷走紧张性并抑制心交感细胞血管紧张性,结果使心脏活动不致过高,外周阻力不会太高,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安静水平.33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牵张反射.3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35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称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收缩.36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37超等长练习:肌肉的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大于外力时,肌肉收缩使肌肉缩短)如果仅按在同一肌肉的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小于外力,肌肉收缩时肌肉拉长)之后,会更有力.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就称为超等长练习.38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39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这种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40积极性休息:运动结束后采用变换运动部位和运动类型,以及调整运动强度的方法或来消除疲劳的方法称为积极性休息.41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42高原环境习服: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称为高原习服.43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的均匀自如这中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44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4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46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47心电图: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心电图。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十三章有氧运动能力关键术语有氧工作能力:是指能反映本人的有氧供能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最大吸氧量、维持最大和次最大摄氧量的能力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运动后过过理氧耗:运动后恢复期内为了偿还运动中的氧亏,以及在运动后使处于高水下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时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乳酸阈:在有氧供能的递增负葆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与安静时的值接近,可是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还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

第14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赛前状态: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的工作能力不可能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靛步提高的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极点: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练习者常常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不久,一些不良反应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下去,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真稳定状态: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能够满足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这种状态称为假稳定状态运动负荷阈:指体育课或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到高限的范围训练效果: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使机体结构与机能发生一系列良好的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这一良好的适应性变化称为训练效果第十五章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机能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性力竭:是指运动性疲劳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机体衰损的表现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含有未配对的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健身锻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生理功能逐渐恢复与提高的过程超量恢复: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公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积极性休息:是指用转换活动的方式消除疲劳的运动手段第十二章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通常按照其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区分为最大肌肉力量、快速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基本形式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力量耐力: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的能力绝对力量:是指机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通常以肌肉收缩克服和对对抗的最大阻力来表示相对力量:是指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等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肌肉肥大:主要由肌纤维增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加和结蒂组织增多等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大现象超负荷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超大型负荷不是指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力量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的负荷,其中包括负荷强度、负荷量和力量训练频率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第八章酸咸平衡与肾脏排泄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恒定,称为酸碱平衡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由弱酸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液称为缓冲体系:该缓冲本系具有缓冲酸、碱、保持PH的相对恒定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碱储: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力,故反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看成是血浆中的碱贮备,简称碱储酸碱平衡紊乱:体内酸性、碱性物质过多或不中,从而产生酸中毒或碱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为酸碱平衡紊乱。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特意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响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包含同化和异化过程。

4、喜悦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喜悦组织拥有感觉刺激产生喜悦的特征。

5、应激性:是机体或全部活体组织对四周环境变化拥有发生反响的能力或特征。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拥有的这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7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自己所拥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必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战胜各样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8、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状况下,糖还能经过必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开释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真相像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响的过程)。

9、超量恢复:运动时耗费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单恢复到本来水平,甚至超出本来水平,这类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本来水平。

0、牵张反射:当骨骼肌遇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缩短,这类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运动单位:是一个@ -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缩短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2、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 :肌肉的缩短是因为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 .即当肌肉缩短时 ,由 z 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 A 带中央滑动 ,结果相邻的各 z 线相互凑近 ,肌小节的长度变短 ,进而致使肌原纤维以致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由:静息电位是K 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 K 离子的静挪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固在必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1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得血量所摄取得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

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得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与肌肉利用率得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得氧量。

3最大通气量:以适宜得呼吸频率与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得每分通气量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得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与速度得能力5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得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

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与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得运动能力、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得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得能力、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得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得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得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得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与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得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得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得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得机能能力并不就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就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得,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得生理过程与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得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得强度或功率来表示。

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得二氧化碳与所消耗得氧得容积之比。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常考的57个名词解释1. 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2.第一信使生物体内结合并激活受体的细胞外配体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生长因子和化学诱导剂等物质,通常统称为第一信使。

3. 第二信使指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刺激脑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放大后传递给效应器产生效应,是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4.应激反应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将这种非特异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5. 体液免疫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包括感应、增殖和分化、效应三个阶段。

6.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称为血细胞比容。

7. 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称为运动性贫血。

8.碱储备由于血浆中的NaHCO3 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储备,通常以每100ml 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所有运动鞋服,年底特价下单请加V:tiyu0069.肺容积肺内气体的容积总量称为肺容积,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

10.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等于余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11.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它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12. 解剖无效腔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前呼吸道内的气体是不能进行交换的,这一部分空腔称为解剖无效腔。

13.氧储备在正常情况下,02 除了维持机体代谢消耗外,还有一小部分储存在体内待用。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肌肉的生理特性:指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性。

3、阈强度:指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4、肌纤维(肌肉):是由成束排列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外形呈长圆柱形状,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节,它包括中间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

6、肌纤维的百分组成:人类同一块肌肉中既有快肌纤维,又有慢肌纤维。

不同肌纤维在同一块肌肉中所占的数量百分比,称肌纤维的百分组成。

7、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是存在于骨骼肌内的感受器。

8、运动神经元池:将支配一块肌肉的那一组运动神经元相对集中的区域。

9、氧解离曲线:血液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Po o2的高低。

反映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

10、解剖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是指人体每分钟吸入肺泡真正参与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道内的气体是不能进行交换的,这一部分空间称为解剖无效腔。

11、Starling机制:英国生理学家Starling早在一百年前就发现,心脏能自动地调节回心血量和搏出量之间的关系。

回心血量越多,心肌受到的牵拉程度越大,初长度越长,则心肌的收缩力量就越大,搏出量越多,他称此现象为“心的定律”这种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调节机制,称为异长自身调节,又称Starling机制12、身体素质:肌肉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和柔韧等肌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13、最大摄氧量(Vo2max):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

14、氧亏:指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在运动初期运动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1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运动项目所需能量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

2 能量系统:是指提供ATP在合成的能量供应系统,依据不需氧和需氧方式的不同分为三个系统,即磷酸原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氧化系统。

3 磷酸原系统:是指A TP、ADP和磷酸肌酸(CP)组成的系统,由于它们都属高能磷酸化合物,故称为磷酸原系统(A TP—CP系统)。

4 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浆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又称酵解),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5 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6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7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

8单收缩:是指整块肌肉或单个肌纤维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即一次机械性收缩。

9 强直收缩:是指每次刺激是时间间隔短于单收缩所持续的时间,肌肉是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

10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11 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张,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扯的同一块的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12 肌紧张:肌紧张是维持姿势的基础,其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在脊髓,在正常状况时它经常受到上位中枢的调控。

13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14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5 氧离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16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的物质主要是NaHCO3,习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贮备。

17 碱储: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故习惯上称为碱储备。

18 血红蛋白氧含量:每1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2.用阈下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引起收缩。

如果再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全或无”现象。

3.在理论上把刺激作用时间无限长时(一般只需超过1毫秒),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电流强度叫做基强度。

4、用基强度来刺激组织时,能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短作用时间,叫做利用时。

4.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就是刚刚引起反应的阈强度。

基强度是长时间刺激的阈强度。

厂用阈强度的倒数来表示兴奋性。

5.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一特定时间成为时值。

6.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

7.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的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8.在神经的一端进行刺激,膜电位就出现迅速而短暂的变化,这是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或峰电位。

9.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除极相)和一个下降相(复极相),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水平以前,膜的两侧的跨膜电位还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变动,这称为后电位。

10.肌肉接受一个短促的刺激,产生一次短促的收缩,称为单收缩。

11.当肌肉接受一连串彼此间隔时间很短的连续兴奋冲动时,由于各个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很短,后一个刺激都落在由前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尚未结束之前,就又引起下一次收缩,因而在一连串的刺激过程中,肌肉得不到充分时间进行完全的宽息,而一直维持在缩短状态中。

肌肉因这种成串刺激而发生的持续性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12.肌肉在没有负重而又能自由所短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没有改变,这种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当肌肉在两段被固定或负有不能拉起的重量的情况下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可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

这种长度没有改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13.前加负荷是指在肌肉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已处于被拉长状态,也就是说前加负荷是肌肉在一定的初长度情况下进入收缩,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愈大,收缩力量也愈大,但当肌肉初长度增加到某种程度后肌力反而会下降;后加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后才遇到阻力或给予负荷,它不能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但能阻碍肌肉收缩时的缩短。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能量统一体:运动生理学把完成不同类型运动项目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的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称为能量统一体2、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特性3、阈强度:是指在一定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4、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5、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的波动,这种可逆性迅速变化的膜电位称之动作电位6、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是指以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特征的肌细胞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7、强制收缩:若增加刺激频率,是每次刺激的间隔短于单收缩所持续的时间,肌肉收缩出现融个现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张,成为强直收缩8、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肉长度缩短9、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10、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肉积极收缩但被不变11、肌电图:是指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图形12、静息电位: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13、不完全强直:增加刺激频率时,肌肉未完全舒张就产生第二次收缩,肌肉收缩出现部分融合,称为不完全强直14、完全强直:如果继续增加频率,使肌肉在前一次收缩期末之前就开始第二次收缩,肌肉收缩反应出现完全的融合,称为完全强直15、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16、运动单位:一个运动单位与它所支配的那些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17、脊髓反射:人们把那些潜伏期短、活动形式固定、只需外周传入和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成为脊髓反射18、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的调整不同部位的骨骼肌的张力,已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个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总称为姿势反射19、前庭反应: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住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

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体内的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同时释放能量供应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兴奋: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称之为兴奋。

抑制活动:可兴奋组织由活体状态转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是兴奋性由强变弱的活动。

应激性: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 所发生的反应。

适应性:生物体对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神经体液调节: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

前馈控制系统:是受控部分的输出变量不发出反馈信息,监测装置检测到干扰信息后发出前馈信息,直接作用于控制部分,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部分的作用,从而使输出变量保持稳定。

第二章肌肉三联管:由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的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是把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

亦称三联体。

静息电位:安静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内-外+)。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以传播的电位变化。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结构。

离子学说:(1) 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浓度不同(2) 细胞膜选择通透性(3) K+在浓度差推动下外流的结果→内 -外+.滑行学说: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横桥的带动下,向暗带中央(M线)滑行的结果。

最后肌节缩短。

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总结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 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名词解释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15)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06)(07)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09)适应性:机体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模式,生物体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

(12)自稳态:正常机体主要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在不断变动的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能够维持各器官系统机能和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的动态稳定性,这就是自稳调节控制下的“自稳态”,或称内环境稳定(1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11)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05)(08)等张收缩:长度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08)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10)假性贫血:由于长时间系统训练造成的红细胞数量偏低或血红蛋白含量下降(04)(05)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10)(15)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07)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集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

(14)中心静脉压: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04)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09)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动脉血压下降(06)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05)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深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09)牵张反射:当骨骼肌收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值。

通常正常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为0.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可出名词解释的章节(王瑞元2002年)1兴奋: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及表现。

2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基友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3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可以引起反应的环境的变化叫刺激。

4新陈代谢: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5稳态:内环境的动态平衡状态6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静息电位。

7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14兴奋收缩耦联:联系肌细胞膜兴奋(生物电变化)与肌丝滑行(机械收缩)过程的中介过程。

15阈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

向心收缩:长度缩短的收缩,又称等张收缩34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35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称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收缩.36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53 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肌电仪)将骨骼肌的兴奋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54 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

16内环境细胞外液称为人体内环境。

17渗透压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18等渗溶液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成为等渗溶液。

19碱储备:每100ml血浆的NaHCO3含量来表示碱储备血液组成: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体液: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统称为体液。

26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百分比。

91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压积。

17心力储备:指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18心输出量:左心室在每分钟内射入主动脉的血量.16每搏输出量:指一分钟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30运动性贫血: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这个就叫运动员贫血.32减压反射(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正常机体动脉中经常保持一定的血压,因此颈动脉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不断传递神经冲动进入脑干心血管中枢,提高迷走紧张性并抑制心交感细胞血管紧张性,结果使心脏活动不致过高,外周阻力不会太高,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安静水平.27心电图用引导电极至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电变化的波形,叫做心电图。

20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21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收缩,启闭的机械震动89连续心音:运动员在进行特殊的剧烈的机能测验时,在恢复期内呈现1-3分钟的动脉血压的“零点”现象。

即动脉血压的“零点”现象。

22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19运动性心脏肥大:指由于运动而引起的心脏适应性增大,形态上多以左心室增大,室壁增厚为特征,机能上表现为运动时能持续较厂时间高效率的工作.安静时出现节省化,心力储备增强.31胸内负压:胸内压在呼吸过程中始终低于大气压,为负压。

32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称为肺内压。

33胸内压胸内压是胸膜腔内压力的简称。

肺在最大吸气之末所容纳的气体量,称为肺总容量;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平静吸气之后,再做最大吸气时,增补吸入的气量,称为补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称为深吸气量;平静呼气之后,再做最大呼气时,增补呼出的气量,称为补呼气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平静呼气之后,存留与肺中的气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尽最大力呼气之后,仍贮留于肺内的气量,称为余气量,功能余气量是补呼气量与余气量之和;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肺通气量,一般的以每分钟为单位计量,故也称每分通气量。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呼吸形式:隔式呼吸(腹式呼吸)、肋式呼吸(胸式呼吸)、混合呼吸。

46时间肺活量: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连续肺活量:连续测5次肺活量,根据5次所测数值的变化趋势,来表示呼吸肌的机能能力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35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38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39氧离曲线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的曲线(血氧饱和度与血氧压之间关系)47心电图: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称心电图。

41氧利用率每100ml动脉血液流经组织时,组织所利用氧的百分率42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成为氧脉搏,可以用每分摄氧量除以心率来计算,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效率越高.43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和摄氏20度的环境温度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44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消耗的最低限度的能量48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次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49运动性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次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

50内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未借助导管输送的输送方式。

45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运输到某器官或组织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糖皮质激素与应激反应: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的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ACTH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这一现象称为“应激反应”。

儿茶酚胺与“应急”反应:当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大大增强,称为“应急反应”生长激素:腺垂体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

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的一种激素。

睾酮:能够促进性器官发育和肌肉增长的一种激素。

兴奋剂:指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药物和方法的总称。

使用兴奋剂:竞赛运动员使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常量、或非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人为的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竞争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

兴奋剂的分类:分为禁用药物和禁用方法;禁用药物分为刺激剂、麻醉剂、利尿剂、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

禁用方法包括血液兴奋剂和尿样篡改法。

兴奋剂的危害:能够对运动员生理机能(身体特征异性化、机能退化、神经失调)和心理机能(焦虑、沮丧、抑郁等)造成危害。

51视力是指眼分辨物体微细结构的最大能力。

52视野: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的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53视调节:正常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够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增强,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这一调节过程称为视调解。

54立体视觉:用双眼视物时,不但能看到物体的平面还能补充地看到物体的深度,从而形成所谓立体视觉。

55前庭反射:前庭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以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变化。

56前庭器官的稳定性:由刺激前庭器官器,产生神经冲动引起机体的各种前庭反应的强度叫前庭器官的稳定性。

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的感觉,称为本体感觉。

52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感受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器。

腱梭:一种张力感受器。

33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牵张反射.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38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44自动化: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61运动动力定型形成运动技能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在学会运动技能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内有顺序的、有规律的、有严格时间仅隔的交替发生,形成一个系统,成为一定的型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

大脑脑皮质技能的这种系统性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62需氧量:人体维持某种生理活动需要足够的能量,体内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63摄氧量:在肺换气过程,由肺泡腔扩散入肺毛细血管,并供给人体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64氧亏:运动过程中,机体所摄取的氧量不能满足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65运动性过量氧耗运动后,肌肉活动停止,但机体的摄氧量不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相对安静的水平。

将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所消耗的氧量。

2最大摄氧量:指人体进行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率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4无氧功率:指机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6有氧耐力: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条件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7无氧耐力:指机体在无氧代谢(糖无氧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8个体乳酸阈:个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个体乳酸阈。

12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运动中,由有氧代谢功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功能的临界点,常以血乳酸含量达到4MG/分子/升时所对应的强度或功率来表示.超过时血乳酸将急剧下降.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23身体素质:是人体以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备的身体能力要素.功能性肌肉肥大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所引起的肌肉体积增大27柔韧素质: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31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26运动动力定性: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有顺序地\有规律地和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一个系统,成为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大脑皮层机能的这种系统性叫..37超等长练习:肌肉的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大于外力时,肌肉收缩使肌肉缩短)如果仅按在同一肌肉的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小于外力,肌肉收缩时肌肉拉长)之后,会更有力.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就称为超等长练习.29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饿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28准备活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41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神经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心率剧增及精神低落等症状.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43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的均匀自如这中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9真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运动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真稳定状态10假稳定状态: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此时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这种机能状态为假稳定状态.11进入工作状态: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叫做进入工作状态.14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运动强度,功能效率逐渐下降的现象叫疲劳.15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40积极性休息:运动结束后采用变换运动部位和运动类型,以及调整运动强度的方法或来消除疲劳的方法称为积极性休息.85恢复过程运动中所消耗掉的物质和各器官系统下降了的机能,通常经过一段时间休息都能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一段时间所发生的机能变化叫做恢复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