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思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10篇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6248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1.png)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10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精选篇1)在今年的专业课培训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学习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
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我们心中,将忠诚、守信应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思想觉悟认识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
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
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
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
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是从“谨信”做起。
《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
我以前在工作中计划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心得10篇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心得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e232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6.png)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心得10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心得(篇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诗经》里有生活、有感悟、有情怀,作为组工干部,要善于向古人学习智慧,我们不但要读出古人之诗意,亦要激发当下之情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理想信念里诠释忠诚情怀。
“忠”即“忠诚”,一心一意一辈子跟党走。
《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可见,诠释忠诚之情就要守住初心从一而终。
革命历史纪录片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细细琢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共产党员。
__年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湖北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不顾绝症在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
组工干部要__使命,铭记革命历史,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员精神高地,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
旗帜鲜明跟党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平凡岗位上塑造工匠情怀。
工匠,是中国人几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以精湛技艺在人们生活中打下底色,他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推陈出新、认真踏实的精神获得人们称赞。
《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阐明了古人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彩,干出极致,干到无可挑剔,这就是当下提倡的“工匠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传统文化的感想和心得(精选10篇)
![传统文化的感想和心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62f42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6.png)
传统文化的感想和心得(精选10篇)传统文化的感想和心得篇1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
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
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
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
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
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传统文化的感想和心得篇2学习中国文化心得通过开设传统文化,我想谈几点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
每每读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
自己原来一直错得那么的厉害。
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逐个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验,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满就大呼天理何在!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68752c689eb172ded63b7aa.png)
Hale Waihona Puke 太极图《太极图》解读
• 《太极图》中有二条S形曲线,把一个圆形分为 两条鱼形,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两种因素的运动变 化。正是在“阳”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 开始了“阴”的生成;又正是在“阴”的一方发 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阳”的复生——自 然现象中的“日中则仄,月满则亏”、“冬至一 阳生,夏至一阴生”等等,证明了这种辩证运动 变化。 另外,《太极图》中的黑白“双鱼”;黑 “鱼”有个白“眼”,白“鱼”有个黑“眼”, 这正说明阴中始终含着阳,阳中始终含着阴,而 这正是阴阳各向对方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思想的启示
• 强弱盛衰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对立双 方始终处于消长交替的不停运动之中,所 以人类居安应该思危;同时绝处可以逢生。 为此,强者要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弱者 要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尤其是安富尊荣、 处于强势的人更应有忧患意识、严于律己, 切不可骄奢淫逸,任性妄为。
阴阳之间的四种关系
• 事物内部虽然都包含对立因素,但对立 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华民族至 晚在汉代已经认识到阴阳之间可以有四种 关系。 • 即:“阴阳磨”、“阴阳争”、“阴阳 和”、“阴阳合”。 •
“顺应天时”思想的社会指导作 用
•
• •
四是用于人体保健。
传统文化认为天时变化在人体上有反应,所以节令交替 要特别注意保健。过去老年人特别重视“两至两分”(即 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这些大节气(食物进补),认 为对人体健康有大影响。 • 与此同时,医生治病用药也要考虑天时节令,力求因时 制宜。 •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感悟(通用6篇)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感悟(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ee7b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b.png)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感悟(通用6篇)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感悟共六--篇1(625)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小学生秉持的信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古诗文就是这当中的一朵奇葩。
古体诗一般又称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的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诗是四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类。
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中国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而《论语》,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国礼仪文化的名著。
《论语》有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中国现在发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例如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
5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
兵马俑即制成战车,战马和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做不出什么弘扬文化的事迹。
但是,我们从小接触这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东西,就是在传承,继承!这种文化,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祖国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正因如此,我们才应该继承,传播下去!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感悟共六--篇2(1151)字泱泱华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虽历经岁月沧桑,却更显芳香。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经历了两年多年的传承和发展。
在数字化与传统书写冲突尖锐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抛弃传统的书写转而依赖于键盘,不必再传承中国书法?在我看来,中国书法必须传承和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71437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2.png)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大家的思想活动。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屹立在这片东土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一个民族屹今至久,它的精魂何在?是的,中华民族的精魂就在于这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上。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它屹立在世界上的资本,一个民族的历史,可以说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文化。
也可以说,历史与传统文化是完全成正比的,这也就是那些新立的国家,争着抢着要学习我们传统的原因之一。
只有一个国家有了普及的传统文化,他的历史才会悠久,才会屹立不倒,才会传承百年、千年、甚至上万年。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近有一种这样的现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更多的国家,争相在国内创建孔子学院,发展中国的文学文化思想,发展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本古老的经典,再一次被人们从纷繁的历史中捧出来细细品读,成为新时代的经典。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多么广大。
距今几千年,依然是世界的瑰宝,是世界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说历史成就了传统,成就了文化。
虽然历史并不一定全是对的,并不一定具有绝对的可鉴性,但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弊大于利,我们不妨把它的谬论当做反面教材,引以为戒。
而它的精髓需要我们去传承,使其脉脉相传。
当然,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历史不可避免地被曲解,有些人理解不了它的本质,也缺乏尊重历史的敬畏之心。
例如近年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王者荣耀,里面有不少的角色是历史人物,但又不是历史原本的样貌,最为典型的是这款手游中的特定角色“李白”,从诗人变成了一名刺客,放荡不羁,完全脱离了历史原型。
还有另一个历史人物“荆轲”,在王者荣耀里设定的角色为女性,而真正历史中荆轲是一名男刺客。
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4ede41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b.png)
中国传统⽂化的反思近现代以来,随着中国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国势衰微和西学东渐,国⼈对传统⽂化多有质疑,有褒之者,有贬之者,反反复复,因情势不同⽽异。
什么是传统⽂化,传统⽂化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好好在那⾥,不好⼜不好在何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不能因情势不同⽽作墙上草任意褒贬,使国⼈⽆所适从。
所谓传统⽂化,⼴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化,⾃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
中国传统⽂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并存、百家争鸣,后期⼀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有能与争雄。
前期,应该说是积极的,各种思想学术观点相互交流碰撞,在春秋战国时期缘于当时的社会形势达到极盛,开创了中国⽂化发展的⾼峰,⽐肩于欧洲之古罗马和希腊⽂化。
后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封建国家以政权强⾏推崇,虽然在当时和后来起到了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的作⽤,但从总体上看⽂化学术被束缚,⼈们思想被禁锢,儒家学说⾃⾝也在皇权的笼罩下不断式微、没落、保守、落后,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官⽅学术。
就儒家⽂化本⾝来讲,也有个发展阶段问题,汉武帝之前⼤致为先秦儒学,武帝⾄宋为汉魏经学,宋以后为程朱理学。
先秦儒学只是当时的⼀个著名学派,在当时诸⼦百家并⽴的情况下,为中国社会⽂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后来的两个发展阶段不断官⽅化、程式化,终于成为钳制⼈们思想、制约社会发展的教条,于明清之际登峰造极。
国⼈现今所⾔之传统⽂化,⼀般即指汉武帝后的以儒家⽂化为核⼼的中国⽂化,特别是程朱理学。
从中国传统⽂化和儒家⽂化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看出,总体上中国传统⽂化相较于世界近现代⽂化,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的空洞说教相较于⾃由、民主、⼈权的现代价值观,已经是⼀种落后⽂化、腐朽⽂化,尽管这种⽂化在其总体落后中仍有其合理的成分和精华部分,但作为⼀种⽂化主体,、它显然已不能再适应我们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动。
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23215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e.png)
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简介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而卓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众多方面,如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制度、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中,不仅为中国人民传承了智慧和灵感,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简要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它强调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注重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人民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心灵的和谐与自然的合一。
它主张“无为而治”、“反思内省”、“顺应自然”、“追求道德”等观念。
道家思想注重个体的内在修养和自由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利益的统一,主张“兼爱”、“非攻”等原则。
墨家思想关注社会公正与人类利益,对中国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政治机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文学艺术1. 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从《诗经》到唐宋诗词,中国的诗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意境。
古代诗人们以优美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赋予了诗歌深厚的艺术价值。
2. 传统戏曲:中国的传统戏曲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的综合艺术形式。
京剧、豫剧、评剧等传统戏曲在表演方式和音乐编排上都有独特之处,它们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观念。
3. 书法和绘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巧,深受世界的认可和喜爱。
中国的书法强调“笔墨意境”,注重笔划的力度和节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主题,以意境和象征性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
三、礼仪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制度的规范和传承。
礼仪制度强调个体对家庭和社会的尊敬和奉献,重视社会关系和道德准则。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4fa23c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8.png)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着不可抵挡的神奇魅力;从定义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来说,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一、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个“和”字即足矣;中国人身上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用这个“和”字来阐释;这个“和”的精神中也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自古以来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注重一个“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为最根本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来解释着世间万物的变化;这是最朴素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最朴素的人生观;中国人思想中最为讲究的就是平衡,这种平衡是由内及外的,包括着自己内心的平衡、内心与身体的平衡乃至自己与世间万事万物的平衡;虽然阴阳五行并无科学依据,但是确实很有道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它们之间能够保持“和”也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时,世间万物也就能欣欣向荣,而当阴阳不和之时则万事不顺;阴阳两个概念涉及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武术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不透露出阴阳的思想,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中也同样如此;阴阳调和则是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如同中国古代铜钱一般,外圆内方;“中庸”最早见于论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何谓“中庸”据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国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则是一种平和的态度,不挣扎亦不平庸,从容而淡定;为人处世不偏激,同时有自己的原则、有所坚持;这正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平衡,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内心与外界的“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体现出了“和”的思想,修身是自身内部的“和”,是一种对于“和”也就是内心平衡与个人能力平衡的不懈追求;齐家则是指小环境的“和”,也是自己与身边环境的“和”,有内心的平衡来影响并带动小环境的平衡;治国则更大一层次,而最终的平天下则是最高的平衡境界:由内及外、循序渐进的来逐步完成自身的平衡直至自身与外界的平衡;许多国学大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不敢苟同,诸如自强不息、忠孝传家等等精神在我看来是中国人追求“和”的体现;所以我认为“和”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精神与精粹;围绕“和”这一核心才衍生出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德,然后被放射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流传至今;这个“和”字所体现出的思想包括了“天人合一”、“天下为公”、“贵和持中”、“和而不同”等多方面的精神;同时“和”也是辩证统一的,多角度多方面的探寻才能发掘出它的意义所在;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和”的不懈追求,才有了中国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有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传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现今社会国人信仰缺失,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更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来重塑国人的信仰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守不住自己传统文化精神的国家注定是不能强大的,只有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净化国人的思想,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才能够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也是一笔绝无仅有的财富,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来自东方的神奇文化有着让西方人赞不绝口的奇特魅力,似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商业开发,我们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同时也可以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物质方面的意义所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现在它掌握在我们手中,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其发扬光大;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敬畏的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https://img.taocdn.com/s3/m/46736e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3.png)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源泉和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是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引导人们思考人生意义、社会道德和国家命运的问题,从而培养健康的思想品质和积极的社会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的责任和义务,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主张仁爱、和谐、忠诚、孝顺等美德,这些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传承和推崇。
通过学习儒家思想,人们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还包括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佛教思想主张舍弃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这些思想都对个体的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思想,人们能够超越繁华喧嚣,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培养自己的心灵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还包括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情感表达。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文学艺术也是人们情感宣泄和精神寄托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人们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绪。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的实践需要通过教育和社会活动来推动。
教育是培养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政纳入到教育课程中,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思政。
同时,社会活动也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思政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展览、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中国传统文化思政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思政,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和精神归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和想法作文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和想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beb4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1.png)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和想法作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和想法(精选篇1)我一直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崇敬。
有时我会想,中国的祖先有多伟大,才能让现在的文化博大精深。
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我首先感谢我的父亲,是他带领我走进了中国文化的世界。
小时候父亲给我讲过一些前人说过的道理和想法。
那时候我还小,不太懂他们。
但是随着我的成长,我逐渐明白了他们的本质,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达的善良、宽容、理解和团结,让我着迷。
尤其是从《老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对别人做。
”这句话成了我一生要实践的。
这句话伴随着我的整个青春。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节日更加惊讶。
正是这些节日的存在,让我们懂得了家庭团聚的快乐和喜悦,让我们珍惜家庭的温暖。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节日的存在让我们放慢脚步陪伴家人,避免“孩子想养,亲戚不在。
”我们的家庭悲剧,珍惜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这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想要表达的内心信物,也是我们想要告诉世界的真理。
中国传统节日存在的另一个价值是,它们是体现我们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因为它们直接反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和想法(精选篇2)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勤劳的中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
剪纸文化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生活中,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
剪纸这项传统文化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的生活中,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8979102f5335a8103d22019.png)
精心整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传统文化是一种传承的思想观念之流,是一种价值取向,是开启于过去而融透于现在又将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论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处理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以自然为最高法则,做人处事皆以自然为师,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热爱生命与敬畏自然,一直是中国人修养和天性的一部分。
当前我国面临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预料不足,预防不利,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人口膨胀、生态失调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生存的条社会的发展。
相信有很多迷信的事情大家都听说过:生病不去看医生,而是请神婆巫汉驱邪;想发财不靠诚实劳动,而是给财神烧香;吃耳屎会变哑巴;小孩玩火会尿床;本命年要系个红绳子;正月里不能理发;小孩子在房间里打伞,就会长不高;上排牙掉了要扔沟里,下排牙掉了要扔屋顶上;吃鱼不能将鱼身翻转,否则会诸事不利;好人上天堂,坏人被打进十八层地狱……迷信算命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它不仅禁锢了人的思想,使人消极与被动,麻木愚钝,给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重视等级名分、崇尚权威的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形成了意识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
所谓的“门当户对”,不知扼杀了多少爱情。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说不尽的优点,也存在诸多不足。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要加以继承,让这些优秀的成分继续为社会主义服务;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我们要坚决抛弃,不能让这些劣质成分继续阻碍社会的发展。
而且,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要努力搞好新书目的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eb86ec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6.png)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1、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
“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
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
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
“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3、爱国、爱乡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
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乃至奉献,就是最宝贵的品格。
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使中华民族沦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祖国统一始终就是各民族的共同建议。
4、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5、中华民族崇尚道德,指出个人品德的优劣就是国家政治优劣的关键。
因此人人都应当秉持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显然。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道就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6、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求真务实精神。
7、中华文化涵盖着包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认同,和睦相处,同时实现“协和万邦”。
8、《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
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9、《周易》被国外看做就是中国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发了西方众多学者的注重和研究,发生了世界性的“易学”。
10、战国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出现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这就是“百家争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9a72a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b.png)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欢迎阅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一)真正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源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的引导下,系统读过了《论语》,《庄子》,《老子》,《周易》金刚经,心经,坛经,分别是杨伯峻,安德义先生译注论语,陈鼓应先生译注老庄,黄寿祺,张善文先生译注周易,至于佛教经典,皆是大德作注。
书并不多,从中体悟万千,很难讲是正解正念,但跟随先贤,总不至于过于偏颇。
我所理解的中国文化,总体上可用两个字概括“通达”。
儒家入世与出世的徘徊,道家遁世离世的执着,佛家则是在永远的淡定和超脱中寻求心的宁静,不用假以外道,仅以明心见性之大智慧便可以求得大快乐。
总体三教,都是在内心上做功夫,至高境界都是万法圆融的通达和寂静。
后代儒学,发至微末,本已式微,总体是为了便于统治者控制民众,因此,礼法和教条越来越严格和繁复,相反,离圆融通达的本源越来越远。
先秦儒学,是我比较推崇的,仅观论语,便可知,孔子原也是位本性率真,可爱好玩的老先生,一点也不见酸腐,一点不见呆板。
老先生不如意时,会自谑说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看到别的小伙子优秀时,会说“可以妻焉”(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先生正经时候的言论,也大都中正平实。
先生陶醉于周礼的完美之中,一生企盼克己复礼,把社会回复到周朝时“天下归仁”的状态,先生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追求大都以失败告终,然即使如此,老人家还高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有这样气度的人,怎会是一个整日唠唠叨叨,教导我们什么“忠恕仁孝”,“三从四德”的怪老头呢? 那这样的话,儒家的精神又在何处呢?在我看来,儒学讲求顺应天道,(实质也是汉儒附会天人感应之便宜尔),其天道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自然过程,一是人心向背。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39596824afe04a1b171de4d.png)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欢迎阅读。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一)真正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源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在这部书的引导下,系统读过了《论语》,《庄子》,《老子》,《周易》金刚经,心经,坛经,分别是杨伯峻,安德义先生译注论语,陈鼓应先生译注老庄,黄寿祺,张善文先生译注周易,至于佛教经典,皆是大德作注。
书并不多,从中体悟万千,很难讲是正解正念,但跟随先贤,总不至于过于偏颇。
我所理解的中国文化,总体上可用两个字概括“通达”。
儒家入世与出世的徘徊,道家遁世离世的执着,佛家则是在永远的淡定和超脱中寻求心的宁静,不用假以外道,仅以明心见性之大智慧便可以求得大快乐。
总体三教,都是在内心上做功夫,至高境界都是万法圆融的通达和寂静。
后代儒学,发至微末,本已式微,总体是为了便于统治者控制民众,因此,礼法和教条越来越严格和繁复,相反,离圆融通达的本源越来越远。
先秦儒学,是我比较推崇的,仅观论语,便可知,孔子原也是位本性率真,可爱好玩的老先生,一点也不见酸腐,一点不见呆板。
老先生不如意时,会自谑说自己“累累若丧家之犬”,看到别的小伙子优秀时,会说“可以妻焉”(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先生正经时候的言论,也大都中正平实。
先生陶醉于周礼的完美之中,一生企盼克己复礼,把社会回复到周朝时“天下归仁”的状态,先生一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追求大都以失败告终,然即使如此,老人家还高唱,“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有这样气度的人,怎会是一个整日唠唠叨叨,教导我们什么“忠恕仁孝”,“三从四德”的怪老头呢? 那这样的话,儒家的精神又在何处呢?在我看来,儒学讲求顺应天道,(实质也是汉儒附会天人感应之便宜尔),其天道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自然过程,一是人心向背。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51257afad6195f302ba60b.png)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篇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拥有无穷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美如山河,拥有高尚的精神品质。
悠悠漫漫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风骨犹存,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又熠熠生辉,深深念念中华悠久历史古迹,风韵犹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化气质,还可以开阔我们的人生境界,启悟生命的智慧。
学习诵读名家经典,领悟传统道德的魅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仁爱精神的象征,色思温,貌思恭,居处恭,执事敬那是礼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和的终极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内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
接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圆满。
古圣先贤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见性,睿智笃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洞察体悟人生,开阔心胸。
也许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但是人心却在逐渐的泯灭,高贵的道德修养又有几人能拥有。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
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学习感悟与行动。
人的处世之法其实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更深藏其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1000字10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1000字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ac64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6.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1000字10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认识及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篇1)远古时期,我国就有关于龙的传说。
传说、故事里的龙都是神通广大、威力无边的,《周易》也曾有“飞龙在天”、“云为龙”、“震为龙”的说法,意思是说,天上的乌云、闪电和雷鸣,都是龙所为。
由此看来,龙在人们心中是无所不能的,在我心中也是如此。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
千百年来,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而如今,龙文化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体内流淌着龙的血液,在重重打击下心中的火焰熊熊燃烧,撒盐于烛,迸发出七色火光。
越挫越勇,团结一心,传扬龙的精神、龙的品质,发扬身边的龙文化!“战争年代,战火纷飞,中国内乱迟迟不平。
百年沧桑,百年抗争,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可歌可泣。
为中国大地龙的腾飞,书写了最璀璨的诗篇。
中国人并没有敌人想象的那么脆弱,我们是龙的传人,自然不会甘于沉沦,做不战而屈人之兵。
我们不止一次地从鲜血与炮火中爬起,那是身体中龙的血脉在潺潺流淌,那是一身傲骨,那是不屈的灵魂。
“中国必然是一条沉睡的龙!”是啊!中国毕竟是一条沉睡的龙,因为他有着红色的历史,红色的人,红色的热血……龙文化不单单只在历史的沧桑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它同样潜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马路边,一个受伤的孩童在无助的哭泣着,谁又会去帮助他呢?河道边,一些废纸、垃圾,又有谁会捡起它呢?一片无际的“荒野”上,又有谁会亲手改造那恶劣的环境呢?倘若有人扶起那“受伤的孩童”,给那幼小的无助的心灵增加一丝温暖;倘若有人去捡起地上的垃圾,给人们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倘若有人为那“荒芜”的土地撒下一颗温暖的种子,它便会开出圣洁的花朵;倘若有人为那喧哗冷漠的世界增一分色彩,那便会散发出五彩的光茫,照亮黑暗……龙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是那充满“善良”的万能种子,它是那润泽心田的一捧“关怀”的泉水,它是那冬日里充满“温情”的暖阳。
感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五篇
![感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f6333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7.png)
感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味五篇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泱泱国风。
以下是初心为您推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味,希翼可以帮到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味 1一位 90 后女孩钟嗣因热中于传统文化,立志做一位传承者,决定毕业后去玉皇观做一位道士,投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去,这是当今社会十分罕见的事了,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人反而减少。
但中华文化需要传承者!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智慧的结晶,是古人们总结传承下来的道德准则。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等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明道理,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悟人生。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如今,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各种各样的西方节日在国内兴起,反倒是一些传统节日无人问津,各种崇洋媚外的行为不断浮现,试问有谁还记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这位 90 后女孩能够不忘炎黄子孙的使命,投身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中去是她强烈责任感的体现,但这并不只是她一人的责任,这是我们 14 亿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一个国家,惟独拥有它自身的传统文化,才干够长久地发展下去,走向兴旺,一个民族惟独拥有其自身的传统文化,才干使所有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协作,发展该民族。
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真正的勇士, 90 后女孩钟嗣抛却了似锦前程,将自身奉献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她牺牲了“小我”以实现“大我”,是一位真正的勇士,固然,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多种,并不一定都要像她一样做一位道士。
钟嗣应当结合新时代的发展,创新式地传承传统文化。
当今的经济是全球化的,文化是多元化的,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下需要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创新型地传承。
钟嗣身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可选择自主创业的道路,建立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企业。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255d06b4102de2bd960588c5.png)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她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传统文化就是一种传承的思想观念之流,就是一种价值取向,就是开启于过去而融透于现在又将延续至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与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而且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重在人文,这一点以儒家表现最为典型。
儒家以仁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仁既就是儒家人文精神的内核,也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道家强调万物各适其性、各顺其情,互相平等、无分贵贱,倡导“平易”、“恬淡”的人生境界;佛家标举“因缘与合”;墨家提倡“兼爱、非攻”,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人际交往的与谐理念。
在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极为复杂,人与人之间由于立场不同会有差异,事与事之间由于角度不同彼此会有矛盾,如何有效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构建与谐社会,孔子的“仁学”为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思想资源。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寻求人与自然与谐相处。
无论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还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处理的都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以自然为最高法则,做人处事皆以自然为师,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热爱生命与敬畏自然,一直就是中国人修养与天性的一部分。
当前我国面临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预料不足,预防不利,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人口膨胀、生态失调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
在这里,如果把我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用在解决生态问题上,应该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儒家主张在义与利问题上要先义后利,在与人的交往上要讲忠信。
这些思想在社会的经济与商业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思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方面,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演化的缩影,受到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另一方面,它更是作为载体将古人优秀的思想理念进行传承,引导着我们有序而健康地迈向未来。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不断追求。
早在春秋战国,我们的国家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各种学说流派如雨后春笋一般竞相出现,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而其中以儒家最为突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时今日,儒家学说的各种思想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秦时期儒家先贤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现在看来也是我们道德的最根本准则之一,这是很具有先进性的思想。
治国理政方面,儒家也提出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样独到的见解,成就了后世无数的贤明君王。
儒家重视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样简简单单二十多字的一句话,却深刻地道出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没有诚信的人如同没有轮子的车,注定无法前行。
关于如何学习,儒家更是提出了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诸多观点。
儒家思想可以说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当时乃至现在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不仅仅包括儒家学说,法家、道家等等的学说思想也对我们的社会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
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思想上,更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我们的先人通过在劳作时的不断观察与总结环境气候的规律性,提出了“二十四节气”,这对于农耕作业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最常使用筷子进餐,具有方便、快捷、卫生等特点,这与西方的进餐方式截然不同;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佳节,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不寄托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种种感情;中华民族伟大的先人还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对民族对国家甚至对世界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例如,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等。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支持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
即使是在近代时期,我们的国家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面临危亡之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给予我们的优秀品质依然支持着我们所有中国人一次又一次顽强地抵抗列强的侵略。
无论成败与否,我们的信念从来没有失去过。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向着辉煌的未来大步前行,但我们决不能忘记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给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杜绝极端思想,既不全盘否定,也不一味盲从。
我们所要做的是去除传统文化中不适合我们所处时代需求的“糟粕”,保留其中的“精华”,并对其进行改良和发展,使其具有鲜明的当代特色。
我们应该站在全世界这个更高的角度上来审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先进的外来文化,两者相互交融,形成满足我们时代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优秀文化,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地更广更远,使世界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
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努力。
只有使其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与各个领域,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全面的革新与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应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主体作用,积极实践,以身作则,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我们的思想,深入我们的灵魂,真正地理解我们的传统优秀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沉淀,是凝聚着无数先人智慧与汗水的
结晶。
它是我们民族智慧的源泉,文化的根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保持自己的特征,最主要是让自身的文化得到保持。
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精神追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民族创造力、凝聚力、生命力的不竭之源。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事业,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