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三版差异之处及第三版修改意见

合集下载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的答案往往是我们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呈现《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的课后答案,并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电路部分的习题。

在第一章中,关于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的题目,答案的重点在于对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时,我们需要熟练运用欧姆定律,即 I = U / R 。

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电路参数求出未知量。

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分析方法。

对于复杂电路的分析,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是常用的工具。

在习题答案中,我们会看到如何正确地选择节点和回路,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出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

这需要我们对电路的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接下来是第三章的暂态电路分析。

这部分的课后习题主要涉及到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答案中会详细展示如何利用初始值和时间常数来计算电路在不同时刻的电压和电流。

理解暂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解决这部分的习题至关重要。

在电机和变压器部分,第四章的习题答案围绕着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展开。

我们需要了解电机的电磁关系、转矩方程和调速方法等内容。

例如,在计算电机的转速、转矩和功率时,要准确运用相应的公式。

第五章的变压器部分,课后答案重点解释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比关系和等效电路。

通过习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掌握如何计算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变换,以及如何分析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在电气控制部分,第六章的习题答案涵盖了各种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我们需要学会读懂电路图,理解各种电器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例如接触器、继电器等。

同时,能够根据控制要求设计出合理的电气控制电路。

第七章的电工测量部分,课后答案主要涉及到各种电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分析。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章第二版
NI NI F S l l Rm S
磁路磁阻:Rm
l Rm S
磁路欧姆定律:
F Rm
返回
3.2
电 工 与 电 子 技 术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直流 ------- 直流磁路
励磁电流:在磁路中用来产生磁通的电流 励磁电流
交流 ------- 交流磁路
直流磁路 磁路分析
交流磁路
一. 直流磁路的分析

e、
dΦ e2 N 2 dt
方向符合右手定则)
根据交流磁路的分析 可得:
电 工 与 电 子 技 术 NhomakorabeaE1 4.44 f N1Φm E2 4.44 f N 2Φm
u1
i10 e1
i2
e2
u20
i2 0 时 u2 u20
K为变比
U1 E1 N1 K U 2 E2 N 2
3.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3. 功率损耗
电 工 与 电 子 技 术
(1) 磁滞损耗 铁心反复磁化时所消耗的功率。
(2)涡流损耗 在铁心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而引起的损耗。
(3)铁心损耗 = 磁滞损耗 + 涡流损耗 (4)铜损 线圈电阻产生的损耗
PCu = I 2R
返回
3.3 变 压 器
3.3.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副边线圈中有了电流 i2 。 u1
Z

在变压器空载或有负载时基本不变 (U1 4.44 f N1Φ ) 。 m 带负载后磁动势的平衡式为:
i1 N 1 i2 N 2 i10 N
i1 N1 i2 N 2 i10 N1
由于变压器铁芯材料的导磁率高、空载励磁电流
电 工 与 电 子 技 术

2024年度-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2024年度-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全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电感元件
电感元件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具有通低频 、阻高频的特性。
电容元件
电容元件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具有通高频 、阻低频的特性。
20
RLC串联谐振电路分析
串联谐振条件
当RLC串联电路的感抗等于容抗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此时电路 阻抗最小,电流最大。
串联谐振特点
串联谐振时,电感或电容上的电压可能高于电源电压很多倍,因此 串联谐振也称为电压谐振。
04
交流电路基本概念与性 质
18
正弦交流电产生及表示方法
正弦交流电产生
当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 圈中就会产生正弦交流电。
表示方法
正弦交流电可以用正弦函数来表示, 也可以用相量图来表示,其中包含了 振幅、角频率、初相位等参数。
19
单一元件正弦交流电路性质
电阻元件
电阻元件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与频率无关,只与电阻值有关。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 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和方法
7
02
电路基础概念与定律
8
电路组成及基本物理量
电路组成
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等基本元件组成,形成闭合回路以传输电能。
基本物理量
电流、电压、功率等是描述电路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其中电流表示电荷的流动 速率,电压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数所产生的电势差,功率则表示单 位时间内转换、使用或耗散的电能。
29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当线圈通电后,会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
直流电机特性分析
直流电机的转速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转矩与电流成正比,与磁通成反比。此外,直流电机还具有良好 的调速性能和启动性能。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标准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标准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标准答案(B)1、11、1(A)1、12、1(B)1、12、3 (B)1、12、4 (B)1、12、5 (B)B 基本题1、4、5 (1)略(2)元件1和2为电源,元件3,4和5为负载(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1、4、6380/(/8+R)=8/110,所以R≈3、7K,W=(8/110)3、7K≈20W1、4、7 电阻R=U/I=6/50*=120,应选者(a)图、1、4、8 解:220/(R1+315)=0、35A,得R1≈314、220/(R2+315)=0、7A,得R2≈0、1、4、9(1)并联R2前,I1=E/( +2R+)=220/(0、2+0、2+10)≈21、2A、并联R2后,I2=E/( +2R+∥)≈50A、(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I1=216V、并联R2后,U2=(∥)*I1=200V,U1=2R+∥=210V、(3)并联R2前,P=212*21、2=4、5KW、并联R2后,P=200*50=10KW、1、5、3I3=I1+I2=0、31uA,I4=I5-I3=9、61-0、31=9、3uA,I6=I2+I4=9、6uA、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断开还是闭合=∥(+)∥(+)=200、1、6、4 解:==16V,=<[(45+5)≈5、5]+45>16/<[(45+5)∥5、5] ∥5、5+45>≈1、6、 =(45+5)∥5、5/≈/10=0、16V,同理≈/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R1+RP)/(R1+RP+R2)≈8、41V、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R2*/(R1+RP+R2)≈5、64V、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1、6、6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 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1上的电流分成两个分电路① U1单独作用:解② IS单独作用:分流所以,1、9、4解:根据KCL得则1A电流源吸收的功率:2A电流源吸收的功率:R1电阻吸收功率:R2电阻吸收功率: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则 ,A1、9、6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1、9、7解:设E单独作用uab’ = E/4=1/412 =3V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ab’’ = uab3=7V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从上到下)Uoc=410-10 =30V Req=4ΩI=30/(4+1)=6A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1、10、5 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图等效为有U1=E1=4V(b)图等效为有I1=2E1/2R1=4/R1=1A=>R1=4ΩI=4/4+1=4/5A1、11、4 解:VA VBVAVA VCVB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放=RC=10ms Uc(t)=10exp(-100t)V(0<=t<= ) Uc(t)=10exp(-1)v=3、68v2、开关第二次动作 Uc(t+)=uc(t-)=3、68v Uc(--)=10, t充=10/3ms Uc(t)=10-6、32exp(-300(t-0、01))v Uc(2*10E-2s)=10-6、32exp(-3)v=9、68v3、开关第三次动作 Uc(0、02+)=uc(0、02-)=9、68v 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i(0+)=i(0-)=-6/5A I(--)=6/5A T=i/R=9/5s I(t)=6/5-12/5exp(-5/9t)A 利用叠加法得:i(t)=9/5-8/5exp(-5/9t)A1、11、2 解:1、11、3 解:利用叠加定理计算1、12、6 解:(a)i(0+)=i(0-)=0,i()=3A(b)i(0+)= i(0-)=0,i()=1、5A(c)i(0+)= i(0-)=6A,i()=0(d)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 Uc()=0=RC=[(R2//R3)+R1]C=10mS 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 Uc()=18v =RC=4mSUc(t)=36e-250t+181、9、9 解: (1)利用叠加定理求I U1单独作用:I’=U1/(R1+R)=5A IS单独作用:I’’=R1/(R1+R)IS=1A I=6A (2)KCL: IR1=IS-I=-4A IR3=U1/R3=2A IU1=IR3-IR1=6AUIS=RI+R2IS=10V(3)PU1=60W PIS=20W PR3=20W PR1=16W PR2=8WPR=36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第二章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S=1V,R1=1Ω,I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秦曾煌绪论(共40张PPT)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秦曾煌绪论(共40张PPT)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
无有不线与 载电波有通着信密、由切激的光于关通系信航。、光海纤维事通业信等发。 展的需要,我国在11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
现证代明微 了型实计际算应机用电的电主能工要的技特可点能术性。的发展主要是从十八世纪末 1785 年库仑建立
为从事相关的工程技术及科学研究打基础。
d.占地约150 m2 e. 运算速度约5000 次/秒 f. 故障率高
现代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a. 采用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 功耗低
c. 体积小 d. 重量轻 e. 运算速度快
f. 功能强大
五、课程主要内容及研究重点
注重
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
学习和培养
各部分的特点
电路理论部分: 研究对象:从实体抽象出的电路模型
(2) 焊点多,容易造成虚焊。
(3) 体积大,功耗大,可靠性低。
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 把许多晶体管与电阻等元件制作在同一块硅晶片上的电路
集成电路的主要特点 (1) 体积小,重量轻。 (2) 功耗小。
(3) 可靠性高。 (4) 寿命长。
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在1959年美国的德州仪器公司和西屋电气公司诞生,电 路上仅集成了4只晶体管。
小型电能用户
学校
住宅 乡村
商店
小型配电站
电能的应用
急救
电网
燃料电池 城市燃气
净化水
饮用水 热水
供水
替补 燃料
喷泉
照明
救灾
淋浴
供热 游泳池
电能的应用
超声波加工
电能的应用
电能的应用
电能的应用
各种检测仪器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

8-3习题解答A选择题.1.1有一准确度为级的电压表,其最大量程8为50 V,如用来测量实疼值为25 V的电压时,则相对测量误差为()。

(1) 士0. 5⑵士2% (3) 士0. 5%【解1⑵8.1.2有一电流表,其最大量程为30A。

今用来测量20 A的电流时,相对衡量误差为±1. 5%,则该电流表的准确度为()。

(1)1级(2)级(3)级【解】⑴8.1.3有一准确度为 2.5级的电压表,其最大量程为100 V,则其最大基本误差为()。

(1) ±2. 5 V (2) ±2.5(3)±2. 5%【解】⑴8.1.4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时,要正确选择量程,应使被测值()。

小于满标的-"半左右⑵超过满标值的一半以上(3)不超过满标值即可【解】⑵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交流电压的()。

(1)平均值(2)有效值(3)最大值【解】(2)*2-2测量交流电压时,应用()。

_(1)磁电式仪表或电磁式仪表8.在多量程的电压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倍压器面值()oo(2) 电磁式仪表或电动式仪表(3) 电动式仪表或磁电式仪表L 董程的电流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分流器的阻值((1)愈大(2)愈小【解】⑵8.4.1(1)愈大(2)愈小(3)不变 【解】⑴8.6.1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通常采用()来测量三相功率。

(1)两功率表法(2)三功率表法(3) 一功率表法【解】⑴基本题8.1. 5电源电压的实际值为220 V ,今用准确度为 1. 5级、满标值为250 V 和准确度为级、满标值为500 V 的两个电压表去测量,试问哪个读数比较准确【解】用级、250 V 电压表测量: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1. 5% X 250 75 V相对测量误差r =^^X 100% = 士 %用级、500 V 电压表测量: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X 500 V= 士5 V相对测量误差r =_|x i 00% = ±%显然,前者较为准确。

改进三本机械专业学生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改进三本机械专业学生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改进三本机械专业学生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针对三本机械类学生在电工学学习中学习主动性不足、基础薄弱的问题,结合三本生自身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进,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关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三本类本科生电工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55-02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学院,其招收的本科三批学生简称为“三本生”[1]。

《电工学》是机械专业三本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涵盖了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概念、定律种类繁多,理论推导与计算抽象、复杂。

对于理工基础较薄弱的三本生,学习该课程多会感到困难和吃力,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针对我校机械专业三本学生的自身特点,本文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实验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思路:1 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1.1 注重引导,突出重点三本生入学分数普遍低于普通本科,基础相对薄弱,与其相伴的心理状态和目标也与普通本科生有明显差异[1]。

加之对“电”的神秘、恐惧感,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前,思想上就产生了畏电心理。

因此,了解学生心理,制定相应方法克服厌学、畏难情绪,引导和激励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对此,教师应立足于大纲,循序渐进地安排和组织教学,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体验掌握电工知识的快乐。

如讲授主干章节之前,可安排1到2个学时,给学生深入浅出地厘清该学科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课程在总体上有清晰地把握;之后可选讲一些和本课程相关的数学、物理知识,以作铺垫;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工电子的实例,使学生对电工有直观的认识。

电工学涵盖的知识涉及到高数、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大学物理、专业英语等多门学科[2,3],但分配的教学时间颇为有限。

根据笔者的教学大纲,电工学上下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秦曾煌版)的教学时间仅有96-108学时。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在学习电工学这门课程时,课后答案对于我们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成果以及解决疑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作为一本广泛使用的教材,其课后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学习者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在这一部分的课后答案中,我们会遇到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和理解。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已知各个电阻的阻值和电源电压,通过欧姆定律就能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

课后答案会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和结果,帮助我们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同时,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短路和断路的区别,答案也会给出清晰的解释,加深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电路分析方法方面,课后答案能够帮助我们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

以基尔霍夫定律为例,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和答案的参考,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来求解复杂电路中的未知量。

答案中会展示如何建立方程组、如何求解方程,以及如何对结果进行合理性的检验。

接下来是交流电路的部分。

在这一章节,我们会接触到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如幅值、频率、初相位等。

课后答案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如通过已知的电压或电流表达式计算其有效值、平均值等。

对于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功率等问题,答案会给出详细的推导和计算过程,让我们明白如何进行功率因数的提高以及无功功率的计算。

在电机与电器部分,课后答案对于我们理解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十分有帮助。

比如,对于一台异步电动机,通过课后习题的计算和答案的对照,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根据给定的参数计算其转速、转矩等重要性能指标。

对于变压器,我们可以通过答案掌握其变比、效率等的计算方法。

在电子技术基础部分,涉及到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等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

课后答案会帮助我们分析各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例如,在放大电路中,答案会指导我们计算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等参数,让我们能够准确判断电路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电工学简明教程 第二版 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  第二版  与答案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1 频率与周期
周期 T:正弦量变化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 f:正弦量每秒内变化的次数; I m
f 1 T
i 2 t T/2 T t T
角频率 :
w =
2p T
0
= 2p f
–Im
[例]我国和大多数国家的电力标准频率是 50 Hz,试求其 周期和角频率。
[解]
A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2.3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电路分析是确定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关系及能量的转换问题。 本节从电阻、电感、电容两端电压与电流一般关系式入手, 介绍在正弦交流电路中这些单一参数的电压、电流关系及能量 转换问题。为学习交流电路打下基础。
2.3.1 电阻元件
设在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i 1.电压电流关系 u iR 根据欧姆定律 + i = I m sin w t u R 设 u = R i = R I m sin w t = U m sin w t 则 – 式中 U m RI m 或
i = I m sin(w t+y )
上式中
的相量式为
(有效值相量)
jy I = I (cos y + j sin y ) = Ie = I y
j=
- 1
第2章 正弦交流电路 按照正弦量的大小和相位关系画出的若干个相量的图形, 称为相量图。 [例] 若 i1= I1msin( t + i1) i2 = I2msin( t+i2), 画相量图。
P=UI O
t
平均功率
1 P= T
T
ò0
U2 p dt = U I = = I 2R R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R第一章习题答案A 选择题1.4.1 ( A ) 1.4.2 (C ) 1.4.3 (C ) 1.4.4 (B ) 1.5.1 (B ) 1.5.2 (B ) 1.6.1 ( B )1.6.2(B ) 1.8.1 (B )1.9.1 ( B )1.9.2 (B )1.9.3 (B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 1)略 (2)元件 1 和 2 为电源 ,元件 3, 4 和 5 为负载(3)( -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110 2/8+R)=8/110 ,所以 R ≈3.7K , W =(8/110 )2× 3.7K ≈ 20W1.4.7 电阻 R=U/I=6/50* 103=120,应选者( a )图.1.4.8 解: 220/ (R1+315)=0.35A ,得 R1≈ 314 .220/ (R2+315)=0.7A , 得 R2≈ 0 .1.4.9(1) 并联 R2 前, I1=E/(R 0 +2R e + R 1 )=220/ (0.2+0.2+10 )≈ 21.2A.并联 R2 后, I2=E/(R 0 +2R e + R 1 ∥R 2 ) ≈ 50A.(2) 并联 R2 前, U2=R1*I1=212V,U1=(2R e + R 1 )*I1=216V.并联 R2 后, U2=(R 1∥ R 2)*I1=200V,U1=2R e +R 1∥ R 2=210V.(3) 并联 R2 前, P=212*21.2=4.5KW.并联 R2 后, P=200*50=10KW.1.5.3 I3=I1+I2=0.31 uA ,I4=I5-I3=9.61-0.31=9.3u A , I6=I2+I4=9.6 uA.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 S 断开还是闭合 =200 .R ab = R 5 ∥(R 1 + R 3 )∥( R 2 + R 4 )1.6.4 解: U a =U 1 =16V,U b =< [(45+5) ≈5.5]+45 >× 16/ <[(45+5) ∥5.5] ∥5.5+45 > ≈ 1.6.U c =( 45+5) ∥ 5.5 × U b / R 总 ≈ U b /10=0.16V , 同理 R d ≈U c /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 U 2=(R1+RP ) U 1 / (R1+RP+R )2 ≈ 8.41V.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 U 2 =R2*U 1 / (R1+RP+R )2 ≈ 5.64V.所以输出范围为 5.64-8.14. 1.6.61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 IL=I1+I2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带入数据得 I1=I2=20A,IL=40A1.8.2 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 R1 上的电流分成两个分电路 ① U 1 单独作用:解I ' R 1 (R U 1 2 //R 3 ) R 4 1 2 A 1 1 1 5 2II2 R I 1 3② I S 单独作用:分流'' R 411* 2 4 SAR 4 R 1(R 2 // R 3 ) 1 1 0.55所以 I 1' '' 113 6 A , 5I 30.5 * I 1A 51.9.4解:根据 KCL 得则I 3I 2 - I 12 - 1 1AU 1 R 1I 320* 1 20V, U 2U 1 R 2 I 220 10 * 2 40V1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 : P 1U 1I 120 * 1 20WP 2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 :-U 2 I 2 -40 * 2 -80WR 1电阻吸收功率 : P R1220* 1220WR 2 电阻吸收功率 : P RR 2 210* 2240W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则I11 2 1 1 (1//1)3 ,I35A1.9.6 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2I稩 II8 - 21A 2 1 1 21.9.7 解:设E单独作用u ab’ = E/4 = 1/4 ×12 = 3V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 ab ’’= u ab - u ab ’=10-3=7V1.10.1 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 (从上到下)U oc =4×10-10 = 30VR eq=4ΩI=30/(4+1)=6A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AU OC R eq 2 8 6V 4则IU OC R eq 21A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 I 1, I 220 I 1 10 I 1 U OC 10I 2 150 14I 2 I 1 I 25 A 5 20 10I 1 1204 I 250VR eq0 IU OC R eq 105 A1.10.4解:先用网孔法求出I1(R3 I2R4) I1I 2 AR4 I2 U I 28I12 A2 I210I7A1 4U OC REQ U R2IR2 410 8 2该R1的电流从下到上为I11.10.5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图等效为有U1=E1=4V(b)图等效为有I 1=2E1/2R1=4/R1=1A =>R1=4ΩI=4/4+1=4/5A1.11.4 解:V AV B VAV AV C V B1.12.9解:1. 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 后, uc(--)=0, t 放=RC=10ms Uc(t)=10exp(-100t)V(0<=t<= )Uc(t)=10exp(-1)v=3.68v2. 开关第二次动作Uc(t+)=uc(t-)=3.68vUc(--)=10, t 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Uc(2*10E-2s)=10-6.32exp(-3)v=9.68v3. 开关第三次动作Uc(0.02+)=uc(0.02-)=9.68v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i(0+)=i(0-)=-6/5AI(--)=6/5AT=i/R=9/5sI(t)=6/5-12/5exp(-5/9t)A利用叠加法得:i(t)=9/5-8/5exp(-5/9t)A1.11.2 解:S断开时,UA243 3.9X 20 12205.8V S闭合时,UA1223.9X 20 12 2V1.11.3 解:利用叠加定理计算1.50v单独作用VA' R2 // R3 X 50 100R1 (R2 // R3) 72. 50v单独作用VA'' R2 // R3 X ( 50) 200R2 ( R2 // R3) 7VA VA' VA'' 100 / 71.12.6 解:(a)i(0+)=i(0-)=0,i( )=3A(b)i(0+)= i(0-)=0,i( )=1.5A(c)i(0+)= i(0-)=6A,i( )=0(d)i(0+)= i(0-)=1.5A,i( )=1A1.12.7 解: uc(0+)=uc(0-)=R3I=60VUc( )=0=RC=[(R2//R3)+R1]C=10mS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Uc( )=18v=RC=4mSUc(t)=36e-250t+181.9.9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 I U1 单独作用 :I ’=U1/(R1+R)=5A IS 单独作用 :I ’ =R1/(R1+R) IS=1A 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 IU1=IR3-IR1=6A UIS=RI+R2IS=10V(3) PU1=60W 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 PU1+PIS=PR1+PR2+PR3+PR=8功0W 率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习题 A 选择题第 2.2.2 题B 基本题2.2.3U=220V,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电工电子技术教材两版差异

电工电子技术教材两版差异

电工电子技术教材更订1第一章P2 图1.1更正为(a )电流源的图形符号 (b )电压源的图形符号图1.1 电源的图形符号P2 顺第十六行更正为图 1.2(c )是电容元件,在其两端施加电压u 时,电容元件的两极就会聚集电量为q 的电荷,则P2 顺第二十七行更正为想直流电压源E 和反映干电池内部损耗的电压源内电阻0R 的串联组合来等效表示原实际电路中作为电P4 列1.1 图1.7更正为(a ) (b ) (c )图1.7P5 顺第一行更正为通过它的电流I 有如下关系P5 顺第三行更正为上式被称为欧姆定律,式中的R 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上式还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P5 顺第五行更正为其中G R1=称为电导,其单位为西[门子](S ),电阻R 和电导G 是反映电阻元件性能的两个参数,P8 顺第六行第七行更正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确定了连接在同一结点上的各支路电流间的关系。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指出:“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结点,流经该结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此处,电流的“代 P9 顺第十行更正为1230u u u --+=P9 顺第十三行更正为上式表明,结点a ,c 间的电压3u 不是单值,不论沿支路3还是沿支路1,2构成的路径,此两结点 P9 顺第十九行更正为件的相互连接有关,而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不论是线性元件还是非线性元件,不论是时变元件还是时不 P9 顺第二十三、二十四行更正为1.5.2 在图 1.19所示的电路中,有多少个结点?多少条回路?请列写出所有结点的KCL 方程和回路的KVL 方程。

P9 图1.17更正为图1.17 KVL 应用示意图P10 顺第九第十行更正为【例1.3】 如图1.21,以d 为电位参考点,各元件的参数值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并知,1 2 A i =,2 1.25 A i =-,30.75 A i =。

P10 顺第十七行更正为(2)1ab 10.52 1 V R U i ==⨯= P10 顺第十九行更正为2bc 20.8( 1.25) 1 VR i U =-=-⨯-=P11 顺第八行更正为只有一个电流值i 与之对应。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有配套辅导书——《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配有数字化资源论和电机应用技术的脉络更加清晰,电子技术部分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 的概念,掌握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每小节的【练习与思考】更具启发性、概念性、思考性和实 用性,每章的习题分为“选择题”“基本题”和“拓宽题”三个层次,具有灵活性,对教师选留作业和学生自学 比较有利。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及各部分内容的基础点讲解清晰透彻;叙述和分析思路清楚,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科学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文字流畅,简明易懂,详略恰当;图表配合得当,含义明确。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5 教材特色
07 作者简介
目录
06 获得荣誉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是由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3月16日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适用于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少学时(总学时约为80学时,其中讲授约为60学时) 电工学课程,也适用于高职高专及成人高等教育的非电类专业。
谢谢观看
2015年3月16日,《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该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15章,上篇电工技术包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电动 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电工测量,下篇电子技术包括半导体器件、 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模拟量和数 字量的转换。

电工学学科分析及建议

电工学学科分析及建议

《电工学》学科分析及建议电工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一门关键性课程。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兴专业、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给电工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乃是实学。

”因此,对《电工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了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电工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电工学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

“电工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控制;“电子技术”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计算。

随着现代化社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在教改活动中请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根据知识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删除那些陈旧的、次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推导过程,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使他们树立学好专业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补充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内容,尤其是新器件在相关领域的使用,从而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

同时,可将优化的某些课程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中包含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

根据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定各模块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针对知识点和技能面确定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等内容,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推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实训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边做实验边讨论,引导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并进行总结。

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将显著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三版差异之处及第三版修改意见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三版差异之处及第三版修改意见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路元器件都在不断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相比第二版删去了一些与当前实际应用不相符的内容,增加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应用电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在各章的课后拓宽题部分,基本都增加了一些针对本章知识点的实用电路,通过对这些实际电路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以致用。

第一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1、本章主要对课后习题做了相关修改,增加了基尔霍夫定律、电阻串并联这两部分的习题,这两部分是后续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但将原习题1.8.1关于叠加原理的选择题删掉了,整个第一章中只有一道关于叠加原理的大题,建议适当增加几道叠加原理的选择题。

2、1.9小节“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原来的题目为“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这一小节开头的地方,定义的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比上一版更清晰,但是把上一版中的理想电压源外特性曲线这个图删掉了,建议加上这个图,能使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的不同之处。

同样电流源外特性曲线也是如此。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1、2.4小节中新增加了功率三角形的概念,指出了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加上功率三角形图,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2、P85页下面注释,“何如”错误,应改为“比如”或“例如”。

3、2.7小节功率因数的提高,增加了实用日光灯电路例子,进一步说明提高功率因数的优点。

4、2.8小节,新增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的瞬时值之和等于0以及相量之和等于0(p89),建议增加三相对称正弦电压有效值之和不等于0,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第三章(磁路和变压器)只是在课后习题有所变动第四章(电动机)1、4.5小节给出电机能否直接启动的经验公式,而不是泛泛的给一句二三十千瓦以下可直接启动,在降压启动中删除了应用不多的自耦降压起动,添加了应用日益广泛的软起动法,建议可添加介绍一些如ABB、西门子软起动器的具体产品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电路元器件都在不断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相比第二版删去了一些与当前实际应用不相符的内容,增加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应用电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在各章的课后拓宽题部分,基本都增加了一些针对本章知识点的实用电路,通过对这些实际电路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以致用。

第一章(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1、本章主要对课后习题做了相关修改,增加了基尔霍夫定律、电阻串并联这两部分的习题,这两部分是后续直流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但将原习题1.8.1关于叠加原理的选择题删掉了,整个第一章中只有一道关于叠加原理的大题,建议适当增加几道叠加原理的选择题。

2、1.9小节“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原来的题目为“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这一小节开头的地方,定义的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比上一版更清晰,但是把上一版中的理想电压源外特性曲线这个图删掉了,建议加上这个图,能使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的不同之处。

同样电流源外特性曲线也是如此。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
1、2.4小节中新增加了功率三角形的概念,指出了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建议加上功率三角形图,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2、P85页下面注释,“何如”错误,应改为“比如”或“例如”。

3、2.7小节功率因数的提高,增加了实用日光灯电路例子,进一步说明提高功率因数的优点。

4、2.8小节,新增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的瞬时值之和等于0以及相量之和等于0(p89),建议增加三相对称正弦电压有效值之和不等于0,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
第三章(磁路和变压器)
只是在课后习题有所变动
第四章(电动机)
1、4.5小节给出电机能否直接启动的经验公式,而不是泛泛的给一句二三十千瓦以下可直接启动,在降压启动中删除了应用不多的自耦降压起动,添加了应用日益广泛的软起动法,建议可添加介绍一些如ABB、西门子软起动器的具体产品介绍。

2、4.9小节,单相异步电动机中添加了电风扇原理电路。

3、4.11小节,P163页,为与图对应,建议改动第二段文字说明部分为:“图4.11.2所示是采用电容分相的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接线图。

励磁绕组L与电容C串联后接到交流电源上,其电压为U L。

”。

第五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1、5.1.7改低压断路器为空气断路器,更加贴近当前产品名称。

2、习题有所变化,更注重一些实际应用。

第六章(可编程控制器)
1、P195页图6.1.4标记错误,多了一个“休”字。

2、P198页,图6.1.6与图上段文字不符,图中错位且无XC,最高位也应该是XF,而不是XP。

表6.1.1,表头的机型与表上面文字叙述不符。

(FPX-C30/EPX-C30)。

3、多加了6.1.4小节,对PLC的主要功能和特点进行总结,P199页,倒数第四段,第二句话应该为“在软件方面定期执行。

”,倒数第二段,第二句话应该为“可提供无数个动合触点和动断触点。

”,倒数第二段,第四行应为“上拉出相应的。


4、6.2小节对PLC高级指令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并多加了例子进行说明,但这个例子的图存在问题:P219页,图 6.2.27(a),梯形图中的第三行C100应改为“C1008”,倒数第二行“100”,也应改为“1008”。

5、对6.3小节进行了改动,新加了“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新添对PLC的选型与软硬件设计的简单介绍,但在P222页第一行,应该将“无限多触电”改为“无限多触点”,P222页第五行,应该将最后的“设计指标要点”改为“设计指标要求”。

第七章(工业企业供电与安全用电)
1、7.1小节由“发电、输电概述”改为“发电、输电和配电概述”,将7.2小节的配电相关知识,如:对“放射式”、“树干式”两种配电方式进行简单介绍,融入7.1小节中,但在P231页,图7.1.4下方第三行多了一个“同”。

第三版的这一小节更换了更加形象的电力系统基本结构图。

第八章(电工测量)

第九章(半导体器件)
1、9.2小节增加了部分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分析计算题,加强学生刚学习电子器件时的分析能力。

2、9.4小节由“晶体管”变为“双极型晶体管”,解释了为何称之为“双极型”,使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三极管的导电特性。

并加了一段总结,对4种类型的三极管做了相应的综述。

P269页,图9.4.5下面这一段中的,基—射极电压应为U BE 而不是U BB,P270页第二行应该是“基极电位比发射级。

”。

第十章(基本放大电路)
1、10.5小节新增加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引出“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的概念,为下一章“运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后习题有所变动,其中拓宽题部分引入实验电路,加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

第十一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1、11.4.2电压比较器部分叙述顺序做了相应调整,更加紧凑合理,所选例题更有代表性,本小节课后习题加了一个实际的报警器电路,通过分析该电路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章课后习题,新加部分实际应用电路的习题,提高学生分析实际电路能力。

第十二章(直流稳压电源)
1、12.3.1中,P369页,对稳压二极管的选择增加了电流约束条件。

2、12.3.2集成稳压电源,新增加了W系列集成稳压器的引脚排列表,同时对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电路,做了删减,保留了应用最广的两个电路,同时多介绍了W117/217/317。

3、课后习题做了相应的变化,拓宽题改为实际的开放式直流稳压电源设计题。

第十三章(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1、13.1小节课后习题增加智力竞赛抢答电路,通过分析该电路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门电路的实际应用。

2、13.5小节中,新增加了13.5.1二进制,对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做了简单介绍。

3、删掉了原来13.8小节,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4、本章课后习题同样有所变动,增加了实际应用题。

第十四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1、P438页,最后一段第一行多了一个“脚”字。

2、P444页,新增加单稳态触发器的定时控制应用电路。

第十五章(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1、引言部分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由于图15.1已经改变,这句话应改为“图
15.1所示是A/D和D/A在自动化生产闭合控制中应用的方框图”。

2、P464页倒数第四段排版有问题,对逐次逼近AD转换过程加了图表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