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一、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聚落景观遗产。

传统聚落景观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承载着他们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传统聚落景观面临着消失和破坏的威胁。

因此,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进行应用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的特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传统聚落景观往往在选址时会充分考虑到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提高农田和居民用地的效率。

2. 文化传承的丰富性:传统聚落景观中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建筑风格、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这些元素广泛传承于民间,并且成为社会共识和认同的标志。

3. 社会互动的紧密性:传统聚落景观往往以人为核心,它们的布局和设计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空间形式的多样性: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具有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空间形式,包括方形、弯曲形、圆形等。

5. 生态环境的保护性:中国传统聚落景观通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又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方法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结合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来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确定研究范围: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以便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

2. 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研究历史文献、考古遗址等资料,收集传统聚落景观的有关信息,包括布局形式、建筑风格、与社会活动相关的元素等。

3. 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建立起数据库,用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APP界面设计——以杨柳村为例

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APP界面设计——以杨柳村为例

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APP界面设计——以杨柳村为例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APP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APP的设计方面,当下很多APP过于简洁、过于抽象,过分强调视觉冲击力,而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因此,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APP界面设计也逐渐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热点。

本文以杨柳村为例,浅谈如何基于传统村落文化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APP界面。

杨柳村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的一个传统村落。

村落古老、淳朴、充满生机,是经典的传统南方村落。

如果设计一款基于传统村落文化的APP界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和研究村落文化的特点和元素。

1.色彩杨柳村属于众多传统南方村落之一,这里华丽的建筑、激烈的气氛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氛围让人惊叹。

如果把这些元素融入到APP界面设计中,势必会提高用户体验。

基于色彩的设计可以充分展现村落文化的特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杨柳村的特色颜色是绿色,因为村里有一棵树被长满了青苔,这是村落最闻名的景点。

所以,在APP的设计中,绿色可以成为主要的色调,并配以其他具代表性的颜色,如典雅的紫色和深沉的棕色,来展现传统村落的朴素和神秘感。

2.构造和形态传统村落的建筑形态和构造格局是当地文化发展的记录,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可以使软件的功能推出显得更生动、独特。

在杨柳村,传统建筑是独特的武夷建筑,挑高两间,其中一间作为卧室,另一间作为厨房和客厅。

尤其是外部装饰,它们通常都是用浮雕和雕刻来表达主人的故事和信仰。

因此,我们可以把传统南方村落的建筑形态、装修结构和特点等引入到APP中,如悬挂的单元格、装饰墙壁、天井水池等,这样可以增加APP的趣味性和增加用户和软件之间的文化感受。

3.文化氛围文化氛围是整个村落捕捉了村落风靡的元素和旅游景点等而产生的人气氛围。

所以,我们需要对村落的文化氛围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将它们运用到APP的设计中,使用户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氛围。

例如,在杨柳村中,虽然传统村落的文化氛围很强,但在APP界面的展现方面,我们可以把一些知名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元素加入进去,如某些活动举办的时间和地点、村落内部的智慧村、村民的生活故事等。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旨在通过对传统聚落的研究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基因图谱,以及为其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这项研究对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传统聚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聚落的建筑、布局和景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聚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因此,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进行应用研究,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构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需要对传统聚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采集聚落的历史文献、地理环境、建筑布局等方面的信息,可以逐渐揭示聚落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同时,还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聚落的空间分布和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和综合,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聚落的基因图谱。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应用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可以将图谱应用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中。

通过对图谱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为聚落的修复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修复工作符合聚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点。

其次,可以将图谱应用于传统聚落的规划和设计中。

通过对图谱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新建聚落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其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和环境。

最后,还可以将图谱应用于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播中。

通过对图谱的展示和解读,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传统聚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不仅有助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与传承,还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通过对传统聚落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满足。

51.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规划应用——以宁波韩岭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51.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规划应用——以宁波韩岭历史文化名村为例

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规划应用——以宁波韩岭历史文化名村为例牛海沣,何依摘要:当前古村落规划传统方式中,存在着数据类型包容度低、量化分析不足、历史信息管理不便等问题,本研究通过GIS软件平台,发挥其时空数据互联、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及信息管理的等方面优势,构建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

针对古村落数据类型及规划需求,制定有利于历史价值保护和延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建立古村落数据库与信息模型。

并以宁波韩岭历史文化名村为例,通过古村落地理信息模型,在古村落“时-空GIS”动态模型、宗族社会结构分析、建筑遗存评价及对策、自动/半自动化规划制图及规划衔接管理方面展开应用实践,将GIS技术贯穿与规划决策、规划制图、规划管理全过程中。

整体上探索了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实现古村落规划信息的深度分析、高效管理、便捷交流,促进了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转型。

关键词: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 GIS 历史文化名村在当今人们寻求“乡愁”的背景下,乡村规划的关注度愈加增高,古村落保护规划工作也得到更多的重视。

目前古村落规划编制及管理方式,规划工作者在调研资料汇总后,大多依赖计算机辅助制图(CAD)完成设计并形成成果。

规划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古村落的空间研究分析,也无法综合考虑各类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传统的图件成果不能满足古村落规划管理上的需求,使得古村落信息与规划管理工作存在交流障碍,影响了规划工作的高效开展。

传统的规划方式不利于古村落的进一步保护与发展,古村落规划编制与管理方式面临转型,对规划信息的处理及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依靠该平台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方面优势,不少地区开始建立地理信息模型并应于规划工作中0。

将GIS 技术与古村落规划工作相结合,建立古村落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规划设计及决策的科学性,实现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1研究现状及问题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上都有了成熟的发展。

古村落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系统构建

古村落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系统构建

古村落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系统构建作者:谢攀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5期古村落作为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旅游地,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

然而,古村落既是遗产又是生活场所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古村落旅游发展路径的复杂性。

本文探讨了当前古村落旅游景区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智慧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古村落旅游景区管理的九大系统,以期为古村落旅游景区管理提供借鉴。

一、引言近年来,古村落旅游日益兴起,古村落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古村落旅游景区接待的游客量日益增长。

然而,一方面古村落景区本身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古村落景区与社区叠置、既是遗产又是生活场所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古村落旅游发展路径的复杂性。

在凤凰古城进城费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风波、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和丽江束河古镇大火事件之后,更凸显了古村落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复杂性。

“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适应了古村落旅游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希望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通过构建古村落旅游智慧管理系统为实现古村落旅游景区开发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鉴,从而为古村落旅游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古村落旅游景区智慧管理的必要性由于古村落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而随着古村落旅游的不断发展,古村落景区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旅游服务设施滞后就大多数古村落旅游服务设施而言,难以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基本需求。

一方面,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环境大多较为封闭。

这种封闭性使得古村落的现代化进程较慢,现有基础实施落后且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古村落旅游发展起步晚、投资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古村落旅游景区没能根据市场的发展及时的更新旅游设施。

(二)景区重开发轻保护关于如何处理古村落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寻找二者之间的折点,一直是学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景区的开发得到了较多的关注,相反关于村落遗产,包括古建、民居、街区、村落风貌乃至非物质文化如民俗、节庆等,如防火、方针、洪涝等设施不足或者管理不善。

基于“景观基因链”视角下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旅游展示的原理

基于“景观基因链”视角下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旅游展示的原理

基于“景观基因链”视角下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旅游展示的原理中国社会经济和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模式,加剧了中国传统地域遗址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一系列矛盾。

这些问题都预示着应该有新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解决上述的困境。

针对传统地域遗址文化景观“基因”概念的引入,对学科构建和旅游展示都起到了开拓性作用。

论文以人文地理学中“基因信息链”理念,首次揭示地域传统文化(风水)基因及其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与单位构成排列组合结构,对传统文化景观的演变加以总结归纳和分析,并找出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规律,深入剖析传统文化中心理期盼认知的传统行为在空间上继承与形制叠加的人文地理性。

对此研究的理念集合形成的基础上,借鉴“后现代人本主义”空间观理念,提出并论述了适应现代人文发展的“遗址文化景观(形制)转基因”原理及其控制的理念。

完善文化景观展示内涵下的遗址景观基因复原再现,构建满足遗址景观所在地(或社区)各阶层居民社会生活行为需求,体现同步现代化的社会公正性,为传统遗址文化景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理念方法。

它是探讨遗址文化景观旅游展示问题的基本理论,也是解决旅游景观地域的社会生活空间问题的基本理念及其路径构建方向。

论文以韩城古城为例,融合性解构县级地域的传统地域遗址文化景观的基因结构,推理出系统的县域古城遗产文化景观形制基因构成和基因图谱,并据“遗址文化景观(形制)转基因”原理及其控制的理念,在满足遗产性景观所在地(或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需求下,复原展示地域遗址文化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符合现代空间生活质量的遗址文化景观,为旅游产业提供人地和谐的新理论、方法和工具。

本文引用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向创立的“现象学结构主义”方法,实现从物质空间研究进入“社会—文化”空间的导向转型研究,以及运用文化生态研究进入“社会—文化”的认知研究,重新审视和剖析遗址传统文化景观价值,阐发了对地域遗址文化景观的关联意象、人文传统及象征意义的深刻认知,深入挖掘历史城市空间的特征以及蕴含于其中的传统文化景观营建与规划的智慧,为旅游展示提供了一个宽阔和清晰的视野。

武夷山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研究

武夷山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研究

1 景观基因及图谱概述美国学者格里菲斯·泰勒(Griffith Taylor)提出将基因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探寻聚落空间的规律[1]。

受国家“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启发,国内学者申秀英等首次将生物学的“基因图谱”概念引入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中[2],刘沛林[3]开创性地提出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及图谱的概念,即用科学的、具象的图解及图示方法系统地表达聚落景观基因的特征和规律。

聚落景观一直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显著标志,不同地域类型或背景的聚落景观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序列表征和发展规律,构成本地所特有的景观基因图谱[4]。

黄华达等[5]从景观基因的角度,借用文化符号学研究思路,对闽南地区17个传统红砖聚落景观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建立景观基因解构模型,提取景观文化符号,结合文化识别闽南传统红砖聚落景观基因。

陈秋渝等[6]以川西林盘的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从遗传信息的表达,以及基因所属位列、功能性和重要度两个层面进行了相应的分类,进一步阐释了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的方法与流程。

印朗川等[7]以湘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上中下游案例聚落形态基因的提取、转译与比对,形成了湘江流域内传统群落文化景观形态基因图谱及编码序列图谱。

目前,现有地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研究多基于地理学区划地图背景的图谱分析,在此视角下绘制而成的图谱模型具有抽象化、二维化、尺度模糊的特点[8],在实际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一定的运用局限。

在全国各地区的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研究愈发丰富的背景下,福建闽北地区的传统聚落景观相关研究较少,相关学术研究摘要 福建武夷山古村落类型多样,然而传统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使武夷山区域景观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

文章基于田野调查得出的研究成果,利用平面图和立面图的图示表达方法,以1 000 m、500 m、200 m、1 m、1 dm 五种长度为尺度单位,从外在环境特征的角度出发,对环境基因、布局基因及建筑基因进行识别及特征解读,从而构建出武夷山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并结合具体的典型案例,构建景观基因组合图谱,为该地区地域景观营造与保护提供更加系统科学、直观清晰的指导和依据。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摘要:中国传统聚落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研究旨在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为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本研究收集了大量中国传统聚落的数据资料,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比不同聚落的特征和演化过程,我们得到了一份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基因图谱的应用研究,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旅游开发等方面。

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城市规划与设计、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一、引言中国传统聚落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许多传统聚落正在面临拆迁和改造的命运,这导致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忧虑。

因此,构建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2.1 数据收集与整理本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聚落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和云南的丽江古城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搜集,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整理和分类。

2.2 数据挖掘与分析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我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

通过对比不同聚落的特征和演化过程,我们提炼出了一系列共性的景观基因,并进行了归类和排序。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份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

三、基因图谱的应用研究3.1 城市规划与设计基于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融入传统聚落的布局方式、建筑风格和景观元素,创造出具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城市形象。

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作者:刘利群陈有英王晗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06期摘要为进一步宣传、弘扬古村落文化遗产,提高社会公众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开发古村落保护数字化平台,综合应用三维仿真、全景展示、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等技术构建古村落基础素材库、数字档案馆、三维虚拟展馆以及数字化导览系统,为古村落宣传推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服务。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三维全景古村落汇集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沉淀着特定地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重要的古村落文化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平台是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三维仿真等信息技术集成及相关多媒体信息采集设备,将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和存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类特色应用系统用于古村落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宣传古村落文化的精髓。

本文研究古村落数字化平台的相关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雷州半岛古村落保护数字化平台,为宣传弘扬古村落文化遗产提供一个信息窗口。

1 古村落数字化平台主要模块为了更好地宣传弘扬古村落文化遗产,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人员首先需要采集大量的古村落基础素材,并对这些基础素材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古村落素材库。

古村落文化遗产素材既包括各类民居、祠堂、碑廊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各类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后,在素材库的基础上建设数字档案馆,使原本杂乱无序的文化资源通过知识表达和多媒体重构形成相互关联的、生动的、有序的数字档案资料,为古村落文化研究、保护、修复、开发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撑服务。

接着,利用计算机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相应的古村落三维虚拟展馆,针对雷州半岛古村落的保护现状,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现有古村落中的建筑、祠堂、庙宇等古迹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立真实场景的古村落现状三维模型,为古村落的保护、修复、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桂北山地壮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

桂北山地壮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

32景观基因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阿尔弗雷德·克罗伯(Alfred L. Kroeber )和克莱德·克拉克洪(Clyde Klukhohn )关于文化基因的假说,我国学者结合生物学基因理论引申出景观基因理论。

景观要素具有与基因类似的复制、摘要桂北壮族传统聚落景观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秩序和逻辑,是我国西南山地少数民族景观基因内在规律的外在空间表现。

基于景观基因相关理论与方法,探寻桂北山地传统壮族村寨的文化特质,并对有遗传特性的景观基因符号进行识别、提取和分类,构建景观基因谱系,进而提出景观基因的转译传承策略。

结果表明:(1)桂北山地壮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细分为物质景观基因和非物质景观基因,具体可从选址布局、建筑技艺、景观环境、社会习俗和文化艺术5个类别进行归纳,根据其外化特征,构建景观基因谱系;(2)山地少数民族村寨景观基因可从基因提纯、基因解构、基因改良和基因重组等方面进行转译传承。

从景观基因的视角对桂北壮寨景观内涵特征进行文字和图示化系统性总结,有助于为桂北山地地区传统壮族村寨保护体系的建立以及村寨未来的开发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景观基因;基因识别;转译传承;桂北壮族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andscape of Zhuang Nationality in northern Guangxi contains the unique cultural order and logic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the external spatial expression of the internal law of landscape gene of Southwest Mountain minority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s of landscape gene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raditional Zhuang villages in mountainous area in northern Guangxi, identifi es, extracts and classifies the landscape gene symbols with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s the landscape gene pedigree,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landscape gene translation and inherit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landscape gene of traditional Zhuang villages in northern Guangxi is divided into material landscapegene and non-material landscape gene,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from fi ve categories: site layout,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landscape environment, social customs and cultural art. According to its exter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landscape gene pedigree can be constructed; (2) The landscape gene of mountain minority villages can be translated and inherited from gene purifi cation, gene deconstruction, gene improvement and gene recombination.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landscap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Zhuang villages in northern Guang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genes is helpful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illages.Key wordslandscape gene; gene identifi cation; translation and inheritance; Zhuang ethnic minorities in northern Guangxi文章编号:1000-0283�2021�06-0032-08 DOI :10. 12193 / j. laing. 2021. 06. 0032. 005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1-03-31修回日期:2021-04-28郑文俊1979年生/男/湖北天门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民族乡土景观(桂林 541006)田梦瑶1997年生/女/山东济宁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风景旅游规划与景观管理(桂林 541006)蒋思珩1994年生/女/广西河池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乡土景观规划设计(桂林 541006)��� ��� 蒋思珩ZHENG Wenjun TIAN Mengyao JIANG Siheng桂北山地壮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Landscape Gene Identifi cation and Pedigree Construction of Zhuang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Northern Guangxi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桂北民族旅游村寨景观意象及其营造方法研究”(编号:2018GXNSFAA050068)园林/2021年/第38卷/第6期转译、变异等特性,以景观基因的形式剖析区域景观意象的外在表征和文化内涵,更便于总结其发展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景观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基于SpringBoot的古村落科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pringBoot的古村落科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引言古村落是农业文明发展进步的载体,由于自然、历史、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而分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同时也兼具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重属性,且保持了完整、系统的原有建筑格局及风貌。

古村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价值,它以古老的物质元素,凝固的建筑艺术,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成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不仅如此,古村落文化丰富多样,既包括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宇及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及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完整地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传统古村落的传承保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许多记载着乡土人文和历史记忆的古村落被遗忘和破坏甚至消失。

但近年来,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需求的背景,我国传统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号召当地政府和百姓去传承保护祖辈留下来的宝贵资源。

随着古村落建筑和文化的价值被不断认可,古村落建筑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研究古村落科普平台的相关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古村落科普平台,为宣传弘扬广东省古村落文化遗产提供一个信息窗口。

1相关技术实施方案1.1总体方案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关于广东省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科普专题网站,主要研发内容包括古村落地理位置及资源概况、建筑特性、民俗与人文概况、传统民间文化特色和古村落景观等方面内容的展示、保护现状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科普资源制作、专题网站建设、科普宣传推广三个部分。

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古村落科普宣传,警醒全社会来意识到岌岌可危的古村落现状及保护古村落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知识图谱分析

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3-0010-06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知识图谱分析*金科,陈祖展(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0)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文化景观对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梳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成果,掌握其发展态势,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以2001—202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基础,使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通过生成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等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发现,20年来有关传统村落研究的发文献量很大,但对文化景观方面的研究不多,文化景观研究整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核心研究者之间联系较弱,以独立研究居多;发文机构合作度低,未能形成相互融合的学术力量且主要集中在南方;研究内容上主要是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构成与识别、演绎与解析、更新与改造、乡村文旅;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研究前沿分别是数字化保护与技术应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新媒体传播等。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Citespace;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1.03.0031引言传统村落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景观遗产,有着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批传统村落逐步走向凋亡与变异,主要表现在建筑风貌的混乱、传统文化的衰落以及聚落格局破环等方面[1-2],引起了学界对濒危传统村落保护的关注与研究。

1999年中国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技术论坛,2003年确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2012年中国建立了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体系,截至2018年已有6799个村落入选了保护名录,在“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名录”双轨保护制度及相关政策扶植下,期间各领域学者们利用自身优势对传统村落展开了大量研究。

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功能设计和路径——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为例

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功能设计和路径——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为例

48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VOL.39 NO.1 JAN. 2021小城镇建设2021年 第39卷 第1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村落旅游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编号:18FGL018);山西省软科学项目“旅游驱动 下山西传统村落保护路径与模式研究”(编号:2018041037-4);山西省科技厅平台项目“山西省传统村落遗产资源 管理数据库建设”(编号:2015091002-0104)。

作者简介:邵秀英,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教授。

李昭阳,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功能设计和路径——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为例邵秀英 李昭阳 王向东摘要:传统村落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有乡村文化“活化石”之称。

面对传统村落的逐渐衰落乃至消失,近年来,传统村落遗产数字化保护受到政府、学界和业界的重视。

但目前数字化保护手段多以博物馆、网站等陈列、展示为主,难以满足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管理的需要。

本文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为例,从功能分布、数据结构、模块构建、技术支持及实施主体等方面,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功能和路径,同时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平台构建与功能拓展提供新的视角,为传统村落遗产管理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数字信息平台;山西省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1.01.007 中图分类号:TP391/TU982.29文章编号:1009-1483(2021)01-0048-08 文献标识码:AFunctional Design and Path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Digital Protection: Taking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Village in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HAO Xiuying, LI Zhaoyang, W ANG Xiangdong[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farming civilization in China,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hich is known as the 'living fossil' of rural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faced with the gradual decline and even dis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government, academia and industry pay attention to the digital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heritage. However, the digital protection methods are mostly based on museums, websites and other display places, which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heritag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village in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iscussing the functions and path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digital protection from the function distribution, data structure, modul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upport and implementation subjects, etc.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expa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digital protection platform,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heritage management database.[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digital protection; digital information platform; Shanxi Province1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背景1.1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自2012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申报以来,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桂林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以阳朔旧县村为例

桂林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以阳朔旧县村为例

2023年10月第25卷第5期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ocialScience)Oct.㊀2023Vol.25ꎬNo.5㊀㊀收稿日期:2023-03-04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64010)ꎻ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2KY0217)㊀㊀作者简介:吴忠军(1965 )ꎬ男ꎬ广西龙胜人ꎬ教授ꎬ博士研究生导师ꎮ文章编号:1673-1387(2023)05-0433-08doi:10.11717/j.issn.1673-1387.2023.05.01桂林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以阳朔旧县村为例吴忠军ꎬ李㊀莹ꎬ路轩溢ꎬ王诗意(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ꎬ广西桂林541004)摘㊀要:古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ꎬ是乡村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 和民间文化生态的 博物馆 ꎮ景观基因理论作为分析古村落内在机制和外在表达的新型方法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古村落景观基因的规律与特点ꎮ参照该理论的研究方法ꎬ首先分析了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ꎬ其次对阳朔旧县村环境㊁空间布局㊁建筑及装饰等进行了解析ꎬ识别阳朔旧县村景观基因特征ꎬ最后运用编码理论对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进行了编码ꎬ以环境基因㊁建筑基因㊁装饰基因和文化基因四大要素体系为基础构建了旧县村景观基因谱系ꎬ以期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ꎮ关键词:景观基因谱系ꎻ古村落ꎻ基因编码ꎻ识别方法中图分类号:TU98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古村落指历史上一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一定数量㊁规模以及一定风貌和特色的居民聚居地ꎬ是人类最早居住过的环境之一ꎮ它以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社会㊁文化㊁经济等因素而形成不同的地域风景ꎬ例如龙脊大寨的吊脚楼㊁江西婺源的粉墙黛瓦㊁贵州西江的千户苗寨ꎬ都极具特色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ꎬ传统古村落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ꎬ也面临着巨大挑战ꎮ目前ꎬ学者们对传统古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桂㊁湘㊁川㊁贵等地区ꎮ桂林作为广西乃至中国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重要聚集地ꎬ具有村落遗存数量多㊁历史延续时间长的特点ꎮ桂北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影响下开展了新农村建设ꎬ然而ꎬ其对历史建筑与传统文化艺术㊁文化遗产㊁乡镇的空间格局保护不力ꎬ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ꎮ特别是许多古村落夹杂着为数不少的现代化建筑物ꎬ一定程度上使得古村落传统风貌遭到了破坏ꎮ另外ꎬ随着经济的发展㊁收入的增加及心理的变化ꎬ人们开始不满足于乡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ꎮ人口纷纷从农村流向城市ꎬ乡村逐渐变成 空心村 ꎬ使其失去了原来的定位和流动性ꎮ与此同时ꎬ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 千村一面 的现象ꎮ因此ꎬ识别与提取古村落景观基因以及构建景观基因谱系是十分必要的ꎬ它不仅有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ꎬ还可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㊁再现与发展提供参考ꎮ434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一㊁景观基因与谱系概述基因 最早是遗传学的一个名词ꎬ是遗传学里一个最基本的单位ꎬ指存在于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的基本信息单元ꎮ在«美国基因设计手册»中ꎬ 基因 一词被定义为 包含许多(各种)相互关联㊁相互作用的个体㊁物体㊁环境或区域 ꎮ而景观基因(LandscapeGene)的概念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LandscapeArchitectsꎬASLA)提出的ꎬ由刘沛林率先将景观基因理论运用于乡村聚落景观特征分析ꎬ景观基因是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内在文化因子ꎬ是景观 遗传 的基本单位ꎬ具有传承的特性ꎬ是研究传统古村落基因特征的重要符号ꎬ同时也是地方基因识别的重要依据[1]ꎮ西方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了研究ꎮ中国学者对该概念的研究起步较晚ꎬ但研究内容丰富ꎮ刘沛林[2]最早提出了 景观基因 的概念和识别方法ꎬ他通过对传统古村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来区分乡村基因[3-4]ꎬ构建了景观基因的框架ꎮ之后不少学者据此理论从不同方向研究不同区域的乡村基因ꎮ吴忠军等[5]从景观基因的识别与变异探析了贵州肇兴侗寨的建筑基因ꎮ胡最等[6]将地理规划(GeoDesign)与景观基因理论两者进行了比较ꎬ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景观基因ꎬ论证了可行的两者整合途径ꎮ基因谱系是指根据基因的结构㊁组成㊁形态等对景观基因进行分析的一种手段ꎮ近年来ꎬ关于基因谱系的研究并不多见ꎮ罗子荃[7]以武汉市的雕塑群落为蓝本ꎬ借助雕塑景观基因符号谱系的梳理ꎬ厘清了城市雕塑艺术资源的空间转化逻辑ꎮ杨晓俊等[8]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建立了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体系ꎬ按照类型学原理和N级编码理论对景观基因进行了编码ꎬ构建了陕西省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并生成了基因谱系ꎮ胡最[9]运用谱系法归纳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ꎮ综上所述ꎬ学者们通过景观基因谱系研究为景观基因的多维度表达提供了多个角度[10-11]ꎬ但关于桂北古村落的景观基因研究较少ꎬ因此ꎬ笔者对阳朔旧县村传统村落的环境㊁布局㊁建筑和装饰进行了分析ꎬ基于景观基因理论构建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谱系ꎬ全面系统地挖掘阳朔旧县村景观基因ꎬ并予以有效传承和发展ꎬ以期为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古村落风貌保护提供借鉴ꎮ二㊁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1.研究区域阳朔旧县村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ꎬ是阳朔县城的门户ꎬ位于桂林西北方向ꎬ地处桂中丘陵的腹地(见图1)ꎮ四周有凤冠山㊁月亮山㊁白岩山等山峰ꎬ均为低丘缓坡ꎬ气候温暖湿润ꎮ旧县村总面积0 54km2ꎬ其中耕地面积0 16km2ꎮ全村人口1232人ꎬ村民姓氏有黎㊁罗等8个大姓(其中ꎬ黎姓占总人口的70%)ꎬ全村均为汉族ꎮ旧县村文化底蕴深厚ꎬ清康熙以后出过进士㊁文魁㊁武魁及抗日将领等国之栋梁ꎬ有 将军府第 进士庄园 之称ꎮ旧县村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ꎬ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ꎬ是阳朔最古老的村落之一ꎮ距今1000多年前ꎬ当地一直以农业为主ꎬ历史上曾有 水旱码头 之称ꎮ清朝以前ꎬ旧县隶属广西桂林府阳朔县ꎬ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旧县乡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阳朔县ꎬ1950年后属桂林市管辖ꎮ2012年ꎬ旧县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ꎮ旧县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ꎬ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桂林市历史文化名村ꎮ现有唐代古墓遗址2处ꎬ明城墙遗址1处ꎬ宋碑1通ꎬ明代壁画20余处ꎮ现存村落街道布局合理ꎬ民舍住宅多为晚清风格ꎮ古建筑共计44座ꎮ建筑主要为2层木结构ꎬ屋顶为硬山顶ꎮ民宅飞檐翘角ꎬ构筑讲究ꎬ几乎家家户户有古井ꎮ屋顶青灰瓦面ꎬ马头墙高高耸立ꎬ脊角高翘ꎬ梁檐下有排列整齐的灰塑㊁砖砌造型ꎮ在建筑风格上ꎬ注重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统一ꎮ旧县村背倚凤冠山ꎬ面向遇龙河ꎬ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为其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ꎬ蝴第5期吴忠军等:桂林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435㊀蝶泉㊁十里画廊㊁碧峰山㊁兴坪古镇等10多个景区与旧县村形成了重要的旅游链ꎮ旧县村在2009年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ꎬ南非建筑设计师伊恩 汉密尔顿对旧县村的古民居进行了改造ꎬ为旧县村旅游发展带来了重要转机ꎮ图1㊀2.研究方法基因编码通过科学图解的方法实现基因的表达ꎬ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ꎮ为此ꎬ首先对旧县村传统基因进行特征提取ꎬ总结出一套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方法ꎬ进而构建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谱系ꎮ(1)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方法㊀㊀景观基因的识别是通过一定原则从不同视角中分析和挖掘基因中的基本因子ꎬ不仅要保证这些因子的科学性ꎬ还要反映古村落的基因特征ꎬ遵循刘沛林[12]提出的内在唯一性㊁外在唯一性㊁局部唯一性及总体优势性四项原则ꎬ借鉴申秀英等[13]提出的元素㊁图案㊁结构和含义提取4种景观基因提取方法ꎬ将研究区域的景观基因细化为可操作的指标进行分类提取ꎬ得出古村落环境基因㊁建筑基因㊁装饰景观基因和文化基因ꎬ在此基础上解译基因的要素构成ꎮ(2)景观基因编码基于阳朔旧县村的古村落基因特征ꎬ按照类型学原理和N级编码理论[14]对景观基因进行分类和编码ꎬ编码由 一级(大类)㊁二级(中类)㊁三级(小类)㊁四级(子类)和元素级(单元) 5个层级组成ꎬ大类由英文字母组成ꎬ大类㊁中类㊁小类㊁子类由一个英文字母和不同的阿拉伯数字表达 单元 的多样性ꎬ对于无法细分的层级则用 0 表示编码位ꎮ这样的编码组成为阳朔旧县乡村聚落景观基因建立起可视化㊁系统化的编码模型(见图2)ꎬ为桂林古村落景观基因谱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ꎮ图2㊀景观基因的编码模型三㊁阳朔旧县村景观基因的识别依据景观基因提取流程ꎬ对阳朔旧县村的聚落环境㊁聚落形态㊁村落建筑3个方面进行研究ꎬ从布局结构㊁基本形态㊁民居特征㊁环境因子等多个层面进行识别ꎮ按照类型学原理对阳朔旧县村的基因特征进行解构与类别划分ꎬ将识别结果归为物质景观基因和非物质景观基因ꎬ其中ꎬ物质景观基因包括古村落环境基因㊁古村落建筑基因和古村落装饰景436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观基因ꎬ非物质景观基因包括古村落文化基因ꎬ共归纳为四大类ꎬ再将其细分为小类ꎮ1.古村落环境基因旧县村的古民居建筑景观基因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ꎮ村落环境基因主要由地形㊁生产生活和水域环境组成(见表1)ꎬ体现出人与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互动ꎮ旧县村的自然环境优越ꎬ 山水相映 的生态格局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ꎮ旧县村地形环境属于低山丘陵区ꎬ土层深厚ꎬ耕作性良好ꎬ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ꎮ建筑集群布局较为统一ꎬ顺应山地的地势排列而成ꎬ呈 梳子 样式布局ꎬ民居坐北朝南ꎮ水域环境以遇龙河㊁水井㊁池塘连接水系空间ꎬ与祠堂㊁鼓楼㊁秘密花园形成基因节点ꎮ村落街道布局合理ꎬ交通便利ꎬ街巷的空间结构㊁基因节点联系紧密ꎮ表1㊀环境基因识别结果类别基因识别因子识别指标指标释义图示物质景观基因环境基因总体布局布局特征梳子 式水系环绕型道路 树枝式 ㊁十字式基因结构多层次㊁开放式①2.古村落建筑基因旧县村古建筑以院落式居多ꎬ由村落中部明末清初的古民居和祠堂㊁村落西部的清代早期建筑以及村落东部的清水砖墙大宅3个区域构成ꎮ旧县村院落式建筑传承了中原民居的布局形式ꎬ严谨细致ꎬ中轴对称ꎬ形式多样ꎬ做工细腻ꎬ囊括了中国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ꎮ古村落建筑基因可以从建筑布局㊁类型和用材3个方面进行识别ꎬ提取建筑景观基因ꎮ(1)建筑布局从建筑布局来看ꎬ主要以堂屋为中心对称布局ꎬ形成中轴对称结构ꎬ厢房对称分布于堂屋两侧ꎬ各个堂屋按一定规律排列且交错在一起ꎬ既有对称之美又有层次变化ꎮ堂屋作为主要的功能空间居于中间ꎬ屋内中间位置放置神台ꎬ体现了儒家的礼制观念ꎮ传统建筑大多为两层木楼建筑ꎬ每座房子都有大门㊁二重门㊁过厅㊁正堂ꎬ布局多以二进与四进院落式布局为主ꎮ不同时期的建筑布局不一ꎬ明代建筑整体低矮狭窄ꎬ通风透气性差(见图3)ꎬ而清代建筑比明代的高大㊁宽敞(见图4)ꎮ二者布局上有着明显的差异ꎬ由此可见ꎬ清代建筑布局是在明代的基础上加以拓宽ꎬ整体上比明代建筑更宽敞ꎮ图3㊀明代建筑平面图图4㊀清代建筑平面图㊀㊀(2)建筑类型对于旧县古村落建筑可以从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见表2)ꎮ公共建筑里首先是人人知晓的黎氏宗祠ꎬ它是家族祭祀祖先㊁传承宗族文化的场所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ꎬ还具有精神功能和审美价值ꎮ同时ꎬ宗祠也是一个家族或宗族举办精神活动和对外交往的主要场所ꎮ祠堂用工用料非常讲究ꎬ建筑工艺也比较细致ꎮ黎行恕将军是旧县村黎氏家族较为著名的人物之一ꎬ祠堂里悬挂着他的黑白照片ꎬ旁边还有 抗日将第5期吴忠军等:桂林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437㊀领黎行恕 题字ꎮ其次是位于旧县村中心的鼓楼ꎬ鼓楼呈六角形ꎬ它既可作为传统建筑形式的 空间节点 ꎬ也可作为地方历史文化记忆存储的符号标志ꎮ再次是 进士第 宅院ꎬ它的主人是黎其英㊁黎其树兄弟ꎬ宅院面西而立ꎬ墙体挺拔厚重ꎬ正面有高大的大门ꎬ还有开窗ꎬ墙体多以整块青砖石料雕刻而成ꎬ墙面布设了内宽外窄的枪眼和监视孔ꎬ具备防御匪患的自保功能ꎮ最后是促使旧县乡村旅游业兴起的关键因素 秘密花园ꎬ它是南非建筑师伊恩 汉密尔顿将6座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民宿ꎬ由清朝的青砖和夯土围合而成ꎬ1号房的一楼作为公共空间ꎬ二楼用作客房和餐厅ꎬ其他均为客房ꎮ整个庭院富有特色ꎬ层次丰富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民居的传统风貌ꎬ同时增添了新元素ꎬ使得古老的民居充满生机ꎮ民居建筑的类型比公共建筑多ꎬ在旧县村现有3种类型分明的民居建筑ꎬ分别是老式传统民居㊁新式民居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民居ꎬ且称之为现代旅游乡村酒店式民居ꎮ老式民居基本不住人ꎬ房间布局基本为 三大空 ꎬ较好地保留建筑原状供人欣赏和研究ꎮ2000年后重新修缮的乡村酒店式民居ꎬ以接待游客为主要用途ꎮ表2 建筑基因识别结果类别基因识别因子识别指标指标释义图示物质景观基因建筑基因民居建筑公共建筑马头墙因形状似马ꎬ故称 马头墙 ꎬ也叫 封火墙 ꎬ用于防风防火ꎮ样式独特ꎬ多以文字㊁动物㊁植物样式构造ꎬ与静止的墙体对比ꎬ呈现出一种动态美②门簪常用来固定门ꎬ因形似梳子ꎬ也称之为 门梳 ③秘密花园秘密花园是旧县村著名的建筑之一ꎬ建筑风格东西结合ꎬ在古建筑基础上加以修缮ꎬ但依然保留原有建筑的韵味ꎮ修缮后的元素多样ꎬ添加非洲元素㊁民族元素ꎬ中西结合ꎬ风格独特④挑梁弯曲的顶叫卷棚顶ꎬ也叫轩ꎬ按原色翻新ꎬ雕花依旧保存较好⑤黎氏祠堂祠堂是黎氏家族祭祖的场所ꎬ硬山式青瓦顶ꎬ二进三开间大宅ꎬ人们将祠堂视为吉祥之地ꎬ雕塑图案一般采用花卉和动物ꎮ大门檐下高悬的3块牌匾分别是 进士 武魁 文魁⑥仙桂桥仙桂桥又名旧县桥ꎬ桥拱极小ꎬ外观简陋ꎬ拱内有石刻铭文介绍ꎮ是省内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⑦钟楼以青砖构筑而成ꎬ拱形门洞ꎬ顶部以青瓦遮挡ꎬ是旧县村重要的基因节点⑧㊀㊀(3)建筑材料旧县村具有丰厚的物质基础ꎬ建筑材料种类繁多ꎬ就地取材是传统村落营造的法则ꎮ旧县古村落建筑常见的材料有木材㊁夯土㊁砖㊁青板石㊁鹅卵石㊁毛石㊁竹子㊁瓦ꎮ清水砖墙是明清之际在阳朔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ꎬ常用于传统的青砖灰瓦马头墙建筑ꎮ木材常与夯土混合使用ꎬ一般用于公共建筑ꎬ以438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晚清风格居多ꎮ大门以大理石砌筑居多ꎬ窗户以木材为主ꎬ竹材为辅ꎬ而屋顶常用瓷瓦遮盖ꎮ总体而言ꎬ建筑材料丰富多彩ꎬ形状不一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ꎬ建筑材料的用途也发生了改变ꎬ瓦片的用途变得广泛ꎬ叠砌做隔墙ꎬ可以起到界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ꎮ现代民宿改造中ꎬ不断有新材料的注入ꎬ不锈钢㊁玻璃和布艺都是现代民宿改造中较为常用的材料ꎮ钢材常搭配木材使用于楼梯ꎮ布艺则用于软分隔空间ꎬ达到隔而不断的效果ꎮ彩色的布艺有时可以充当装饰ꎬ为整个空间添加色彩ꎮ3.古村落装饰景观基因旧县村有丰富的村落装饰景观基因(见表3)ꎬ主要体现在建筑上ꎬ从装饰手法看ꎬ有木雕㊁砖雕㊁石雕㊁瓦当等ꎮ民居建筑常见的雕刻装饰有透雕㊁镂空雕㊁浮雕㊁浅浮雕㊁深浮雕和线刻等ꎮ镂空雕一般用于挑梁和门窗中ꎬ而浮雕艺术在建筑中用得较多ꎬ建筑浮雕也称批灰ꎬ主要用于马头墙㊁翘头㊁硬山㊁门楣等ꎮ从雕刻内容看ꎬ马头墙常见的浮雕有孔雀和云龙ꎬ因位于建筑最高处ꎬ给人一种腾云驾雾的气势美ꎮ门楣浮雕常用花纹进行装饰ꎬ给人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ꎮ而硬山的屋脊主要为龙头喷水状ꎬ寓意吉祥如意ꎮ神龛一般雕刻寓意吉祥的各种动物纹样ꎬ工艺细腻ꎬ线条流畅ꎮ窗花和门窗框的图案种类繁多ꎬ如蝙蝠㊁团花㊁喜鹊㊁牡丹以及寿桃等ꎮ从雕刻风格来看ꎬ以简约质朴的清式风格及华丽精美的晚清风格居多ꎮ除建筑装饰外ꎬ还有生活装饰艺术ꎬ如石板雕㊁碑文石刻和告示牌等ꎮ表3㊀装饰景观基因识别结果类别基因识别因子识别指标指标释义物质景观基因装饰景观基因建筑装饰神龛多用于神龛㊁拱梁及顶部ꎬ常见有透雕㊁镂空雕㊁浮雕㊁浅浮雕㊁深浮雕和线刻等ꎬ工艺精湛细腻门墩㊁柱础㊁护角纹饰一般以动植物和云纹㊁水波纹为主ꎬ多用于门墩㊁柱础和护角等ꎬ工艺精美细腻窗明末窗饰题材丰富多样ꎬ具有纯净自然㊁朴素简洁㊁淡雅清丽等多种艺术风格ꎬ局部匠心巧用ꎬ精妙细腻ꎬ巧夺天工4.古村落文化基因旧县村不仅有丰厚的物质基础ꎬ还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见表4)ꎬ源远流长ꎬ底蕴深厚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ꎬ也是桂林市历史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对桂林乡村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具有特殊意义ꎮ狭义的文化基因包括民间信仰㊁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ꎮ而旧县村常见的民俗文化有渔火节㊁社日㊁牛王节和五月八节ꎮ渔火节历史悠久ꎬ是少有的美景之一ꎬ渔民在夜间捕鱼ꎬ渔灯与水花相映ꎬ犹如点点繁星ꎬ令人叹为观止ꎮ此外ꎬ民间艺术主要有桂剧和唱大戏ꎮ桂剧是广西著名的民间艺术ꎬ是桂北地区主要的剧种ꎬ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ꎮ作为历时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村ꎬ黎氏以书香门第为荣ꎬ曾出现过7名举人㊁1名进士ꎬ村落各处祠堂及祖屋前的石碑都昭示着先人的荣耀ꎮ表4㊀文化基因识别结果类别基因识别因子识别指标指标释义非物质景观基因文化基因民俗文化漓江渔火节漓江渔火节暨金桔节ꎬ成为当地有名的 品牌 ꎬ也是阳朔八大美景之一ꎮ数十上百竹筏在夜间捕鱼的历史已有千年ꎬ漓江渔火的景象美轮美奂ꎬ令人叹为观止社日阳朔的社日一年有两次ꎬ以春分和秋分来确定社日的时间ꎬ主要是为了总结一年中发生的大小事情ꎬ以 吃社 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牛王节牛的生日ꎬ家家吃黑米饭ꎬ寓意为耕牛消灾解难ꎬ同时感谢耕牛的辛勤劳动五月八民间组织于农历五月初八在福利镇上开展的民间文艺㊁体育及祭祀活动民间艺术桂剧桂剧历史渊源深厚ꎬ清雍正年间桂林已成立独秀班ꎬ并频繁演出ꎬ是著名的民间艺术唱大戏民间自发组织的一种活动ꎬ多用方言形式表达各种主题民间信仰祭拜祭拜祠堂或祖先ꎬ目的是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及祈愿崇拜拜天神或山神㊁地神ꎬ以此求得家人平安历史文化名人崇拜7名举人㊁1名进士㊁1名将军第5期吴忠军等:桂林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439㊀四㊁阳朔旧县村景观基因谱系的构建通过景观基因谱系的构建对阳朔旧县村基因特征进行区域化的系统性总结ꎬ有助于充实旧县村村落基因的相关研究内容ꎬ为旧县村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㊁保护与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指导ꎮ该谱系以 4个大类基因+13个中类因子+20个小类因子+24个子类指标+86个基因单元 的形式进行编码ꎬ构建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谱系(见表5)ꎮ通过景观基因谱系的构建有效记录传统村落景观现象ꎬ深化传统村落的景观风貌特征认知ꎬ丰富传统村落的研究方法与视角ꎮ表5㊀景观基因谱系类别基因识别因子(中类)二级识别因子(小类)识别指标(子类)识别单元物质景观基因A环境基因A1地形环境A10A100A10001石山㊁A10002丘陵㊁A10003山地㊁A10004平坝A2水系环境A20A200A20001河流㊁A20002池塘㊁A20003古井㊁A20004溪流A31土地A311水田A31101稻田㊁A31102花田A312旱地A31201菜园㊁A31202平地㊁A31203坡地㊁A31204花园地A3生产生态环境A32道路A321路面A32101青条石板㊁A32102泥沙路㊁A32103卵石路㊁A32104混凝土路A322形状A32201树枝形㊁A32202十字形㊁A32203之字形㊁A32204S形B建筑基因B1建筑类型B11公共建筑B110B11001鼓楼㊁B11002仙桂桥㊁B11003黎家宗祠B12民居建筑B120B12001矮土房㊁B12002青水砖大宅B2建筑材料B20B200B20001木材㊁B20002夯土㊁B20003砖㊁B20004青板石㊁B20005鹅卵石㊁B20006毛石㊁B20007竹子㊁B20008瓦B3建筑布局B30B300B30001矩形㊁B30002四合五天井㊁B30003合院式㊁B30004不规则空间C装饰基因C1建筑装饰C111木雕C11101柱饰㊁C11102梁饰㊁C11103支撑饰㊁C11104门窗㊁C11105格栅㊁C11106柜饰C11装饰手法C112石雕C11201石门槛㊁C11202护角㊁C11203柱础㊁C11204门墩狮C113彩绘C11301生漆彩绘㊁C11302锅墨彩绘C12装饰内容C120C12001文字㊁C12002动物㊁C12003器物㊁C12004几何纹样㊁C12005自然天象㊁C12006植物C2生活装饰C20C200C20001路碑石刻㊁C20002石板路面石刻非物质景观基因D文化基因D1民俗文化D11黎氏祠堂D110D11001祠堂㊁D11002社交空间㊁D11003祭祖D12节庆D120D12001渔火节㊁D12002社日㊁D12003牛王节㊁D12004五月八节D2民间艺术D20D200D20001桂剧㊁D20002唱牛歌D31祭拜D310D31001祭祖先㊁D31002祭祠堂D3民间信仰D32崇拜D320D32001崇山神㊁D32002崇天神㊁D32003崇地神㊁D32004贴门神D33名人崇拜D330D33001黎行恕D4生产文化D41农作D410D41001种植㊁D41002收割㊁D41003晾晒D42畜牧D420D42001牧牛㊁D42002牧马㊁D42003牧羊㊁D42004鸡㊁D42005鸭㊁D42006狗D5宗教信仰D50D500D50001儒家㊁D50002道家五㊁结㊀语阳朔旧县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ꎬ位于漓江西岸ꎬ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ꎬ拥有着独特的自然基因和人文基因ꎬ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ꎮ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ꎬ将景观基因的概念用于阳朔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研究ꎬ提出了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方法ꎬ并从古村落环境㊁建筑㊁装饰㊁文化4个方面进行基因识别ꎬ通过5个层级和6位编码构建了旧县古村落景观基因谱系ꎮ谱系的构建能够更好地对乡村聚落形态进行记录ꎬ为乡村发展提供有效路径ꎬ为古村落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ꎮ参考文献:[1]㊀李世芬ꎬ况源ꎬ王佳林ꎬ等.渤海南域乡村民居建筑基因识别与图谱研究[J].建筑学报ꎬ2022ꎬ25(S1):219-224.[2]㊀刘沛林ꎬ刘春腊ꎬ邓运员ꎬ等.中国传统聚落基440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因区划及景观基因识别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ꎬ2010ꎬ65(12):1496-1506. [3]㊀胡最ꎬ刘沛林ꎬ陈影.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单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ꎬ2009ꎬ25(5):79-83.[4]㊀胡最ꎬ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特征[J].地理学报ꎬ2015ꎬ70(10):1592-1605.[5]㊀吴忠军ꎬ王诗意ꎬ曹宏丽ꎬ等.侗族建筑景观基因识别与变异:以肇兴侗寨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22ꎬ24(4):353-359.[6]㊀胡最ꎬ刘沛林.GeoCesign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框架的整合探索[J].经济地理ꎬ2021ꎬ41(8):223-231.[7]㊀罗子荃.荆楚城市雕塑景观基因谱系:以武汉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ꎬ2023ꎬ43(3):172-180. [8]㊀杨晓俊ꎬ方传珊ꎬ王益益.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与自动识别模型构建:以陕西省为例[J].地理研究ꎬ2019ꎬ38(6):1378-1388. [9]㊀胡最.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地理信息特征及其理解[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ꎬ2020ꎬ22(5):1083-1094.[10]㊀李伯华ꎬ刘敏ꎬ刘沛林ꎬ等.景观基因信息链视角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上甘棠村为例[J].人文地理ꎬ2020ꎬ35(4):40-47. [11]郑文俊ꎬ田梦瑶ꎬ蒋思珩.桂北山地壮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J].园林ꎬ2021ꎬ38(6):32-39.[12]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ꎬ2011. [13]申秀英ꎬ刘沛林ꎬ邓运员.景观 基因图谱 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J].人文地理ꎬ2006ꎬ21(4):109-112.[14]黄琴诗ꎬ朱喜钢ꎬ陈楚文.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与派生模型研究:以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国园林ꎬ2016ꎬ32(10):89-93.LandscapeGeneIdentificationandLineageConstructionofAncientVillagesinGuilin:TakingJiuxianVillageofYangshuoasanExampleWUZhongjunꎬLIYingꎬLUXuanyiꎬWANGShiyi(CollegeofTourism&LandscapeArchitectureꎬ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Guilin541004ꎬChina)Abstract:Ancientvillagescontainprofoundhistoricalandculturalinformationandare"livingfossils"ofruralhistoryandcultureand"museums"offolkcultureandecology.Asanewmethodtoanalyzetheinternalmechanismandexternalexpressionofancientvillagesꎬlandscapegenetheoryishelpfultostudytheregularityandcharacteristicsofancientvillagelandscapegenestoacertainextent.Takingtheresearchmethodofthelandscapegenetheoryforreferenceꎬ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basicconceptoflandscapegeneꎬthenanalyzestheenvironmentꎬspatiallayoutꎬarchitectureanddecorationofYangshuoᶄsoldcountyvillageꎬandidentifiesthelandscapegenecharacteristicsofoldcountyvillageinYangshuo.Finallyꎬitusesthecodingtheorytoencodethegenesofancientvillagesinoldcountyꎬandputsforwardthefourelementsystemsofenvironmentalgeneꎬarchitecturalgeneꎬdecorativelandscapegeneandculturalgene.Inordertoprovidenewideasfortheconstructionofworld ̄classtouristcitiesandruralrevitalizationꎬthegeneticgenealogyofoldcountyandvillagelandscapewasconstructed.Keywords:landscapegenelineageꎻancientvillagesꎻgenecodingꎻidentificationmethod(责任编辑:高㊀旭㊀英文审校:林㊀昊)。

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评价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传统村落为例

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评价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传统村落为例
research objectꎬ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Delphiꎬ AHP and FCE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raditional villages landscape genes and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landscape genes
建筑基因( A)
0 172 0
指标协调度( H)
0 200 0
注: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ꎬCR = 0 008 9<0 1ꎮ
因素层
权重
地形坡度( ET)
0 017 2
山水格局( EM)
0 013 2
区位交通( EL)
0 107 8
土地资源( ES)
0 052 2
of Chongqing
收稿日期: 2023-05-2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1978093) 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52008342) ꎻ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项目 (21SKGH297)ꎻ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自然科学项目 (CRKZK2023010)
are divided into 3 levelsꎬ and targeted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accordingly.
Keywords: landscape genes evaluationꎻ traditional villageꎻ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ꎻ Shizhu county
基因的提出为传统聚落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ꎮ

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街脚村为例

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街脚村为例
保存度相对较好ꎬ 但部分建筑及局部装饰有不同程度的受损ꎬ 需尽快修复ꎮ 未来应加强对传统村落的针对性保
护ꎬ 并对其进行多层次研究ꎬ 从而更精准地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修复方案ꎮ
关键词: 景观基因ꎻ 传统村落ꎻ 风貌特征ꎻ 街脚村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志码: A
和传承的人数、 种类及熟悉度等ꎮ
表 1 街脚村风貌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
风貌景观基因
类别
识别因子
空间形态
物质风貌景观
传统建筑
街脚村
参照环境
宗教信仰
非物质风貌景观
习俗活动
传统工艺
识别指标
指标释义
村落形态
叶脉状村落形态
传统格局
地形地貌等影响ꎬ 形成 “ 一字型”
街巷格局
路网结构
传统选址
受风水观念及商业的影响
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与村民深入访谈来获取街脚村的
村来研究传统村落风貌特征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
基础信息及文化习俗ꎮ 研究方法上ꎬ 本文主要通过实
性ꎮ 对街脚村进行景观基因风貌特征的识别提取ꎬ 构
建出景观基因信息链ꎬ 对其核心要素进行特征分析ꎬ
地考察、 访谈记录、 航拍影像等形式分别对街脚村 6
大要素进行主要信息的收集、 整理与分类ꎮ 调研完成
等ꎮ 街脚村地处于我国边疆地区又是茶马古道上的一
收稿日期: 2023-11-06
基金项目: 云南省学位委员会、 云南省教育厅 “2021 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 ‘ 民族园林 (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教学案例
库’ ” ( 项目编号: 云学位 [2021] 18 号)
作者简介: 王婕 (1996-) ꎬ 女ꎬ 硕士在读ꎮ 研究方向: 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ꎻ 通讯作者张云 ( 1973-) ꎬ 男ꎬ 硕士ꎬ 副教授ꎮ 研究

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定稿)

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定稿)

南岳古镇景观基因识别(调查)作者:曹帅强指导老师:胡最(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10级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湖南衡阳421008)摘要:在掌握传统古村落景观基因的概念和识别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调查南岳古镇的文化景观现状,对南岳古镇主体基因和附着基因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识别调查。

同时,分析了南岳古镇景观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南岳古镇旅游景观的基本特点作出判断,为新形势下旅游景观基因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不断提高旅游文化的对外渲染力和感召力。

最后展望了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旅游规划设想。

关键词: 南岳古镇;景观;主体文化;基因识别The recognition research of the scenery gene in NanYue ancient town Author:Caoshuaiqiang xiaonan liumengliang zhangpan xiejunGuide teacher: HuZui and LiBohua(Over Hengyang Teachers College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 Nanyue and 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unan Hengyang 412008)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astering the notion and the recognational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ancient town scenery cultural gene. After research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scenery in nanyue ancient town by practise.Having recognized and analysed ancient culture in NanYue at the aspect of the religious gene、tea gene and so on which on theory and metheds. At the same time,having analysed the relationship bewteen it. Finally,showing the tourism planning and imagination of it.Key words:the ancient town of nanyue; scenery; main culture; gene recognition传统古村落景观基因识别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是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传统村落中的景观图式——对从化钟楼古村的思考

 传统村落中的景观图式——对从化钟楼古村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18)01-0101-04 收稿日期 2017-05-31张莎玮 | Zhang Shawei 陆 琦 | Lu Qi 陶 金 | Tao Jin传统村落中的景观图式——对从化钟楼古村的思考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A Case of Zhonglou Village in Conghua传统村落是伴随着人们长期的文化活动而形成的物质积累,是一种包含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景观[1]。

村落中的景观要素,例如河流、拱桥、榕树、宗祠等等,都是村落不能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它们具有强烈的辨识性,构成了村落形态的特殊符号系统;另一方面,它们又折射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期盼人才辈出、彰显家族实力等一系列精神需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所以,村落景观要素本质上是一种便于认同、便于审视、便于继承的文化图式。

因此,下文以图式的理论与方法,对传统村落景观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村落研究与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1 传统村落景观与图式的连通性在图式这个词组中,“图”有图载和图画的含义。

“式”,法也①,有符号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图像的样式以及范式。

图式具有直观性和可识别性的特点,其传播简单而且有效[2]。

摘 要 传统村落是一种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化景观。

该文以广东省从化钟楼村为例,借助图式理论,分别从区域环境、传统格局、建筑特征、历史环境要素四个层面,剖析景观系统中具有稳定性、普遍性、传承性和文化性的景观图式信息,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图式 文化精神 钟楼村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is a cultural landscape with rich historical information. Taking Zhonglou village as an instance, we analyze the pattern language of landscape from four aspects: regional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pattern,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historical elements. Then we analyze the landscape pattern with stability, universality, inheritance and culture, and reveal the cultural spirit hidden behind the physical built environment.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pattern, Spirit of cultural, Zhonglou village在某种程度上,图式反映出了趋于稳定的结构模式[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地图表达模块: 实现地理数据的表达功 能, 包括图形编辑与修改、地图符号创建与管理、 地图图层管理、地图工作区创建与管理、地 图视 图功能。
( 3) 空间分析模块: 提供空间分析功能的操 作与管理。
( 4) 基因提取模块: 据输入的景观指标要素 实现景观基因提取, 并将提取结果存 入景观基因 要素库。
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图谱数据库定义 为表达古村 落景观空间地理属性特征的数据集, 并将图谱数
1期
胡最 等: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
85
图 2 聚落景观基因信息提取流程 F ig1 2 Extraction o f g ene inform a tion for se ttlem ent
land scapes
可见, 构建古村落景 观基因图 谱, 可较 系统 地了解我国传统聚落的时空分布特 征及其发生发 展规律; 加强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促进现 存古村 古镇全方位的保护; 同时有助于古 村落的旅游开 发规划, 社会经济与古村落开发协调发展 [ 10] 。
3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平台的构架
本文提出的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平台 基本框 架, 由地图 显示 管理 模块、空间 分析 功能 模 块、 图谱单元建模模块、图谱单元管理模块 等组成 [ 8] ( 图 1) 。
( 11 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 系, 衡阳 421008; 2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1; 31 河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保定 071000)
摘要: 我国古代先进的社 会经济文化孕育了为数众多的古村落。 本文分析了 近些年我 国古村 落研究的 基本特 点, 并以 / 文化景观基因学说 0 分析了古村落景 观基因 信息图 谱平台 构建的 内容与意 义, 以及 其关键 技术与 解决方 案。同时, 讨论了该程序的基本框 架和主要功能、需求分析、功能 模块划分 与实现 思路。最 后, 以 湖南江 永女书 为例, 对古村落景观基因 信息进行了提取实验。 关键词: 古村落; 景观基因; 图谱平台; 原型系统
412 古村落景观基因信息提取 景观基因图谱的建立本文采用如下方法: ( 1)
建立景观基础数据库, 存储研究区古 村落的生态 环境数据和人文要素数据。 ( 2) 根据景观文化基 因识别原则划分古村落的景观要素特征指标体系, 并建立景观要素特征库, 主要有环境要素特征库、 建筑要素特征库、文化要素特征库。 ( 3) 建立景 观要素特征库与景观基础数据库的数 据映射关系 (图 2) 。
86
地球 信息 科学 学报
( 5) 图谱单元管理模块: 主要实现图谱单元 的创建、数据 录入编辑操作、构建图谱单 元信息 模型、部分简单谱系图形显示功能。
5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511 系统设计 构建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平台是一项较 复杂
的系统工程。系统建设目标, 一是探索图谱 单元 定义与划分的技术途径; 二是探索聚 落景观基因 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三是选取某些典 型古村落构 建景观图谱数据库, 并实现某些图谱 单元表现方 法, 如双坐标轴线图、要素透视表、散点图等。
G IS系统开发。 E-m a i:l fuyanghuzu@i 1631 com
84
地球 信息 科学 学报
2 010 年
构建我国古村落的多维动态地学特征谱系图, 从 而为保护和开发规划古村落资源提供决策支持。
212 图谱研究内容 目前, 关于我国文 化景观的研究与国 际先进
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 23 25 ] 。对此, ( 1) 要对我国现 有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进行全面的研究, 充分了 解它们的建筑、历史、文化和环境特征。 ( 2) 应 对现存古村落建立景观文化基因识别体系, 划分 景观群落区系, 构建聚落景观区划图。 ( 3) 需构 建我国古村落景观要素特征数据库, 研究古村落 信息模型与聚落景观基因信息的提取、图谱单元 的建立等关键技术。 ( 4) 研究聚落景观基因图谱 的表达方式, 建立图谱表达规范 [ 9 ] , 设计图谱系 统的反演、预测模拟功能等。 ( 5) 建立古村落景 观图谱信息的发布机制。随着 W eb210的发展, 空 间信息的获取、集中、发布将变得非常容易。
1 引言
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和生产力孕 育了为 数众多的古村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 口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 很多 古村落面临被 破坏, 乃至烟没的危险。因此, 运用现代 信息技 术手段, 开展 对古村落的研究与规划, 保 护好这 些中华历史文化的 / 活化石 0 势在必行。
近年来, 我国学者关于古村落的研究主要有: ( 1) 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思路, 将一些自然科学的理 论与方法引入到古村落的研究当中, 如在生物学 基因概念的 启发下, 提出 了聚落 景观基 因学 说, 成功地进行了我国很多古村落文化 景观基因的识 别与表达 [ 1] , 建立了我国南方古村 落的文化景观 基因区划 [ 2- 3] , 并应用到 古村落资 源的旅游 开发 规划当中; 此外, 引入了物理 学中的场论, 通过 建立古村落场理论, 探讨了古村落 景观安全格局 的关键要素 [ 4] 。 ( 2) 以 G IS技术为依托, 建立古村 落景观的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如从 古村落保护的 必要性出发, 建立了古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 5] ; 探讨了聚落 景观 管理 模式 的关 键技术 问题 [ 6- 7] , 以及建立 聚落 景观 基因 信 息图 谱 的基 本 理论 问 题 [ 8] , 初步提出了景观文化基因信息单元的概念, 与建立图谱单元模型 [ 9] 。 ( 3) 将景观文化基因理论
4 图谱原型系统的关键技术
411 景观基因图谱单元的划分 地理单元是地理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空 间单
元 [ 11] 。结合景观文化基因的确定原则, 划分景观 基因图谱单元时遵循以下规则: ( 1) 每个图谱单 元尽量表示一个地理空间中的古村落, 且每个古 村落在地图上仅用一个唯一的图形符号表示, 两 者之间建立映射关系; ( 2) 图谱单元要能够描述 相对应的古村落的地理空间要素且突 出主要的特 征要素; ( 3) 图谱单元具有相关的描述参数、维度 参数, 即在进行图谱单元显示或者运算处理时具有 一定的自组织能力; ( 4) 图谱单元之间可相互进行 某种形式的关系运算, 如缓冲区叠加分析、比较运 算、空间定位查询等; ( 5) 图谱单元具有明确的空 间位置属性。结合上述规则, 笔者建立了图 谱单 元信息模型并实现了图谱单元的初步划分 [ 9] 。
成缓冲区、距 离量算等功能; 图谱单元建模 模块 主要通过分析古村落景观基因的发生、发展等内 在机制和数理逻辑关系, 结合输入的 景观要素指 标体系 [ 9] 建立基因图谱单元; 图谱单 元管理模块 主要完成图谱单元的显示、分析等功能。
通过建立并输入景观要素 指标体系, 图 谱平 台实现景观文化基因的自动提取并构 建景观基因 要素库。以此为基础, 划分并 建立图谱单元, 通 过对图谱单元的分析与管理为古村落 保护与旅游 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图 3 图谱平台基本表达方式 F ig1 3 G enera l wo rkflow of the graphic me thodo logy
based on G IS
415 景观地理数据的管理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系统将拥有一个 海量数
据库, 其数据呈 现出多源、多格式、多类型、大

容量的特点。这是因 为古 村落涵 盖了大 量历 史、 人文与社会经济信息。如何高效地管 理并实现快 速的数据查询与运算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难题。图 谱系统将管理古村落空间特征的基础 地理底图数 据、 DEM 数据、卫星影像数据和多媒体数据、景 观要素特征数据等大量的数据, 通过 图谱单元层 级加以整合, 进行有序管理。同时对图谱数 据库 做了改进设计, 更好地开发高效的数据挖掘算法。
第 12卷 第 1期 2010年 2月
地 球信 息 科学 学 报
JOURNAL OF GEO-INFORM AT ION SC IENCE
V o l1 12, No1 1 F eb1, 2010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
胡 最1, 刘沛林 1, 2, 申秀英1, 刘晓燕 1, 邓运员 1, 陈 影 3
图 1 图谱平台基本框架 F ig1 1 Basic fram ew ork of the g raph ic m ethodo logy system
地图显示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基础数据 库中空 间数据的显示与管理功能; 空间析 分模块主要完
413 景观图谱数据库的设计 建立图谱数据库是构建古村落景观基因 图谱
2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涵义
211 景观基因图谱 [ 17] 内涵 景观基因是指文化 / 遗传 0 的基本单位, 即
某种代代传承的区别于其他文化景观的文化因子, 它对某种文化景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反 之, 它也是识别这种文化景观的决定因子。
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 ( Gene G raph ic M ethodo logy for Se tt lem ent) 是从广义的尺度或宏观地理视角 充分了解古村落的地理空间特征及其 构成要素的 相互关系, 了解我国不同地域和不同 生态环境特 征下古村落群系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分布规律与 特征, 运用地 学信息图谱的方法, 研究我国 古村 落群系在时空领域的发生发展规律、中华文明在 特定历史时期的演变特征及古村落群系相互关系,
成功地用于碛口旅游规划并提出了古 村落信息廊 道的概念 [ 10] ; 探讨了古村落的遗产价值、文化价 值等的评估 [ 11] 。 ( 4) 分析我国传统聚落的人居思 想、建筑艺术和所蕴含的人地和谐发 展思想并总 结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 [ 12- 16] 。
本文结合上述前人的研究, 提出了景观 基因 图谱平台基本结构 [ 8] , 运用 VC710初步设计开发 了图谱的原型系统。
据库划为景观基础要素数据库、景 观要素特征数 据库、图谱单 元数据库。景观基础要素数 据库包 含 DEM 数据、交通数据、行政区划数据、聚落景 观区划数据等; 景观要素特征数据 库包含建筑要 素编码数据、环境要素编码数据、文化因 子编码 数据; 图谱单 元数据库则包含图形符号编码、景 观要素编码、景观空间位置属性数据等。景观基 础要素数据库通过景观要素特征字 段与景观要素 特征数据库建立关联。景观要素特 征数据库通过 景观要素编码字段与图谱单元数据库建立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