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解析

合集下载

李白诗词《菩萨蛮》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菩萨蛮》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菩萨蛮》的诗意赏析李白诗词《菩萨蛮》的诗意赏析《菩萨蛮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

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赏: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

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胡应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

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

“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

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

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楼远望俯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

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语。

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

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中考文言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

中考文言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

中考文言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
导读:菩萨蛮
作者:李白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李白《菩萨蛮》赏析

李白《菩萨蛮》赏析

李⽩《菩萨蛮》赏析《菩萨蛮》李⽩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带伤⼼碧。

暝⾊⼊⾼楼,有⼈楼上愁。

⽟阶空伫⽴,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词是唐代此中最为脍炙⼈⼝的作品之⼀,相传为唐代伟⼤诗⼈李⽩所作。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带伤⼼碧。

”开头两句是说,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般,秋寒的⼭⾊宛如⾐带,触⽬伤⼼的碧绿。

这⾸《菩萨蛮》正是⽤画笔在⼴漠的平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

画⾯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藏着时间在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

当远眺着暮霭笼罩的平林的第⼀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光,应该是太阳下⼭没久吧!“暝⾊⼊⾼楼,有⼈楼上愁。

”这两句是说,暮⾊进了⾼⾼的闺楼,有⼈正在楼上独⾃忧愁。

⼀转眼,暝⾊已经悄悄的降临了。

在这⾥我们的词⼈更着意在“暝⾊”之下⽤了⼀个神来之笔“⼊”字,把暝⾊⼈格化,⽐作⼀个带来了离愁的闯⼊者,⽐“夜幕”这⼀类平泛的静物更能使景⾊活跃在读者的⼼头眼底。

于是⾼楼上孤单的愁⼈,就益发和冉冉⽽⼊的暝⾊融合在⼀起了。

这楼头的远眺者是因何⽽发愁呢?她是在怀念、期待远⼈。

“⽟阶空伫⽴,宿鸟归飞急。

”这两句是说,⽟⽯的台阶上,徒然侍⽴盼望。

那归巢的鸟⼉,在归⼼催促下急急飞翔。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末两句是说,哪⾥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从下⽚,可以想象,那远⽅的征⼈是已经有了⾏将归来的消息了吧。

但此刻,他在何处,在做什么?是⽇暮投宿的时候了,他正在⾛⼊⼀家村舍吗,还是早已休息,此刻正和旅伴在酒肆中畅饮,乃⾄在和当垆的酒家⼥调笑?或者由于什么事牵扯,⾄今还未踏上归程?各种怪异的联想纷纷向思妇⼼头袭来,不断增添她的愁思。

这⾥⾯当然也掺加着往昔甜美的回忆,遐想着久别重逢的情景。

这惆怅、哀怨⽽⼜缠绵的期待,⾃然会驱使楼头⼈伫⽴于⽟阶,痴痴的、徒劳的望着暮⾊中急遽归飞的宿鸟。

鸟归⼈不归,触景⽣情,这归鸟⼜惹起⽆限愁思。

那阻挡在他和征⼈⼈之间的遥远的归程啊,这⼀路上不知有多少长亭、短亭。

古诗词鉴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古诗词鉴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古诗词鉴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古诗词鉴赏《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朝: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古诗简介《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

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

其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

此词受到古人很高的评价,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译文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注释⑴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

魏道辅泰见而爱之。

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⑵平林:平展的树林。

漠漠;迷蒙貌。

⑶伤心碧:使人伤心的碧绿色。

一说“伤心”表示程度,与“极”同义。

伤心:蜀语,要命、要死之意⑷暝色:夜色。

⑸玉阶:阶之美称。

一作“玉梯”。

伫立:久立。

⑹归程:归途。

⑺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更”一作“连”。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赏析/鉴赏此词可看作是一首怀人之作,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景。

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

2019年中考文言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精选word文档 (1页)

2019年中考文言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精选word文档 (1页)

2019年中考文言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文言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
菩萨蛮
作者:李白
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菩萨蛮》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菩萨蛮》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菩萨蛮》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唐宋词三百首注释译文版

唐宋词三百首注释译文版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平林:平地的树林。

漠漠:迷蒙不清的样子。

寒山:秋天的山带寒意,所以说寒山。

一带:远望如带。

碧:绿色。

暝(míng)色:夜色。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立。

宿鸟:回巢的鸟。

长亭、短亭:古代道路边供人歇息的亭子,七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译文】烟雾缭绕,树林迷蒙,远望寒山如带,一片令人伤心的绿色。

夜色笼罩着高楼,有人在楼上愁思万缕。

在石阶上伫立远眺,归鸟群群飞得好急。

何处是我回家的路啊,只有长亭接短亭。

【名词佳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咽(yè):呜咽,形容箫声悲凉。

秦娥:秦娥即秦地(长安)女子,娥,女子的美称。

灞(b à)陵:汉文帝的陵墓。

乐游原:今西安南郊,为登高游览之处。

清秋节:农历九月九日。

咸阳古道:由长安经古都咸阳通向西北的大道。

残照:夕阳。

陵阙(què):陵墓及墓前的门楼。

【译文】凄清的月夜里箫声呜咽,惊醒因思念丈夫而睡不安稳的女子。

灞陵的柳树绿了一年又一年,对丈夫的思念也在一年年加深。

清秋节时登上乐游原,远眺咸阳古道,却不见丈夫的踪影,夕阳余晖下只看到汉朝的帝陵立于萧瑟西风之中。

【名词佳句】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张先《江南柳》谪仙怨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释】解携:与友人离别。

恨:伤感。

长沙:指西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

此借指与自己分别的友人。

谪(zhé):贬谪,被降职。

【译文】晴朗的原野上落日开始接近地平线,伤感地在孤舟上与友人离别。

鸟儿向着草原忽远忽近地飞翔,人在宦海中忽东忽西地漂游。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赏析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赏析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赏析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赏析一: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

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此词境界似之。

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

此两句,白内而外。

“瞑色”两句,自外而内。

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

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

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

下片,点明“归”字。

“空”字,亦从“愁”字来。

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

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

粱元帝赋云“空伫立”。

“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

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赏析二:此词为登临望远、抒怀愁思之情。

开篇词人用画笔在广漠的平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

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藏着时间的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

当远眺着暮霭笼罩的平林的第一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山光,该是太阳下山没多久吧!但一转眼,暝色悄悄滴降临了。

“暝色”之下用了一个神来之笔的“入”字,把把暝色人格化,比作一个带来了离愁的闯入者,比“夜幕”这一类平泛的静物更能使景色活跃在读者的心头眼底。

于是,高楼上孤单的愁人,就益发和冉冉而入的暝色融合在一起了。

这楼头的远眺者是因何而发愁呢?我们不禁要想起“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牗”这两句汉代古诗。

她是在怀念,期待远人。

从下片可以想象,那征人是已经有了行将归来的消息吧。

但此刻,他在何处?在做什么?是日暮投宿的时候他正在走入一家村舍吗?还是早已打尖,此刻正和旅伴在酒肆中畅饮,乃至在和当垆的酒家女调笑?或者,是由于什么事情的牵绊,至今还未踏上归程?向心头袭来的各种怪异的联想,不断增添这女子的愁思。

这里面当然也缠夹着往昔的甜美回忆,遐想着久别重逢的情景。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

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

其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

此词受到古人很高的评价,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久候远方行人,盼而不归的心情。

宋初所编《尊前集》及稍后文莹之《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

这场争议至今仍在继续。

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⑴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

魏道辅泰见而爱之。

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⑵平林:平展的树林。

漠漠;迷蒙貌。

⑶伤心碧:使人伤心的碧绿色。

一说“伤心”表示程度,与“极”同义。

⑷暝色:夜色。

⑸玉阶:阶之美称。

一作“玉梯”。

伫立:久立。

⑹归程:归途。

⑺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更”一作“连”。

相关试题(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作者: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①平林:平展的树林。

②漠漠;迷蒙貌。

③伤心碧:使人伤心的碧绿色。

一说“伤心”表示程度,与“极”同义。

④暝色:夜色。

⑤玉阶:阶之美称。

一作“玉梯”。

⑥伫立:久立。

⑦归程:归途。

⑧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更”,一作“连”。

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译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赏一: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

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此词境界似之。

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

此两句,白内而外。

“瞑色”两句,自外而内。

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

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

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

下片,点明“归”字。

“空”字,亦从“愁”字来。

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

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

粱元帝赋云“空伫立”。

“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

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赏二:此词为登临望远、抒怀愁思之情。

开篇词人用画笔在广漠的平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

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藏着时间的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

当远着暮霭笼罩的平林的第一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山光,该是太阳下山没多久吧!但一转眼,暝色悄悄滴降临了。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出自唐代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连短亭一作:更短亭)【译文及注释】译文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

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

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注释⑴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句》等。

《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后来,《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

但据《教坊记》载开元年间已有此曲名。

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⑵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诗·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 毛传:“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漠漠:迷蒙貌。

烟如织:暮烟浓密。

⑶伤心:极甚之辞。

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

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⑷暝色:夜色。

⑸玉阶:玉砌的台阶。

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⑹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

谢眺《秋夜》诗:“夜夜空伫立。

”⑺归:一作“回”。

⑻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更”一作“连”。

【赏析】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

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

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这首词选择的时间是一个暮色苍茫、烟云暖暧的黄昏,季节是秋冬之交。

开头两句为远景,“平林漠漠烟如织”便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菩萨蛮诗词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诗词原文及翻译

菩萨蛮诗词原文及翻译菩萨蛮诗词原文及翻译菩萨蛮李白唐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① “菩萨蛮”系词牌名,别名子夜歌。

原为唐教坊曲。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后以"菩萨蛮”为词牌名。

② 漠漠:形容雾气。

烟如织:指暮霭很浓密。

③暝色:暮色。

④玉阶:白石砌成的台阶。

⑤亭:一名“官亭”,设在大道上,便利旅客休息。

各亭之间距离不一,所以有“长亭”、“短亭”之称。

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赏析】:此词多有争议,有人说不为李白所作。

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其实,这首词应是李白写自己流浪生涯的体会。

上片自远而近。

从暮霭笼罩的平林、暗碧的寒山,写到暮色中独倚高楼的游子。

“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

“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平林远山写到楼头的游子,突出了“有人楼上愁”这一人物主体,层次井然有序,过渡自然。

下片由近及远,写游子凝视投宿的飞鸟,想到自己的前途茫茫,望着伸向天边的'大道,心里比那觅枝栖宿的飞鸟还要着急。

“宿鸟归飞急”一句反衬了游子急切的心情。

词中“长亭更短亭”着一“更”字,强调了游子归期无望。

征途上无数的长亭短亭,表面上是说游子归程的遥远无期,实际喻指游子的前途茫茫。

与“空伫立”的“空”字相应。

韩元吉《念奴娇》词中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可见南宋初期此词就被传唱不绝。

宋代的黄升认为李白的这首《菩萨蛮》和他的《忆秦娥》是“百代词曲之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赏析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赏析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赏析【原文】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译文】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翠绿苍碧的山色深到极致。

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

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注释】①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

《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 词。

”后来,《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

但据《教坊记》 载开元年间已有此曲名。

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②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诗经·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

”毛传:“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③漠漠:迷蒙貌。

烟如织:暮烟浓密。

④伤心:极致,非常。

此处是说暮山之青。

⑤暝色:夜色。

⑥玉阶:玉砌的台阶。

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⑦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

⑧长亭更短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创作背景】这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

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

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意思

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意思

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意思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解释: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解释: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诗词名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本名:李白。

别称:李十二、李翰林、李供奉、李拾遗、诗仙。

字号: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长安元年(701年)。

去世时间:宝应元年(762年)。

去世地: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宣州)。

墓葬地:当涂青山西麓。

主要作品:《望天门山》《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等。

主要成就: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信仰:道教。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赏析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作者: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①平林:平展的树林。

②漠漠;迷蒙貌。

③伤心碧:使人伤心的碧绿色。

一说“伤心”表示程度,与“极”同义。

④暝色:夜色。

⑤玉阶:阶之美称。

一作“玉梯”。

⑥伫立:久立。

⑦归程:归途。

⑧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更”,一作“连”。

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译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

赏一: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

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此词境界似之。

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

此两句,白内而外。

“瞑色”两句,自外而内。

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

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

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

下片,点明“归”字。

“空”字,亦从“愁”字来。

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

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

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

粱元帝赋云“空伫立”。

“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

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赏二:此词为登临望远、抒怀愁思之情。

开篇词人用画笔在广漠的平林上抹出牵动愁思的如织暮烟。

画面的静景带有动势,它暗藏着时间的瞬息之间的冉冉推移。

当远着暮霭笼罩的平林的第一眼,望中还呈现着寒碧的山光,该是太阳下山没多久吧!但一转眼,暝色悄悄滴降临了。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翻译

菩萨蛮(1)·平林漠漠烟如织【作者】李白【朝代】唐平林漠漠烟如织⑵,寒山一带伤心碧⑶。

暝色入高楼⑷,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⑸,宿鸟归飞急⑹。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⑺。

词句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也用作曲牌名。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

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漠漠:迷蒙貌。

烟如织:暮烟浓密。

⑶伤心:极甚之辞。

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

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⑷暝(míng)色:夜色。

暝,日落,黄昏。

⑸玉阶:玉砌的台阶。

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

⑹宿鸟:归巢栖息的鸟。

归:一作“回”。

⑺“长亭”句: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更:一作“连”。

译文一片平原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

她在台阶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

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相传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词作。

此词写的是在深秋暮色中主人公独立玉阶远眺时一刹那的情思。

上片写寒碧的山光林色笼罩在如织的暮烟之中,随着暮色越来越浓,高楼上的主人公的愁思也越来越重;下片写在高楼上远眺的主人公的感情流动,揭示了主人公愁思的具体内涵。

全词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与《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含长安的宋词

含长安的宋词

含长安的宋词一、原文:《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二、衍生注释:1. “平林”:平展的树林。

“漠漠”:迷蒙的样子,描绘出树林在烟雾笼罩下的朦胧之感。

2. “烟如织”:烟雾浓密如同编织起来的一样。

3.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伤心碧”:这里的“伤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悲伤,而是说山色浓郁得让人看了触动愁思。

4. “暝色”:暮色。

5. “玉阶”:玉石砌成的台阶。

“空伫立”:徒然地久久站立。

6. “长亭连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常用作饯别处。

表明归程遥远漫长。

三、赏析:这首词开篇就描绘出一幅暮烟笼罩平林的画面,那漠漠的烟雾,如织的状态,一下子就把人带入到一种惆怅的氛围中。

寒山那一带浓郁得让人揪心的碧色,更是渲染出一种冷寂。

暝色入高楼,把那种暮色的蔓延和楼中之人的愁绪联系起来。

楼上之人愁什么呢?后面写玉阶伫立之人看着宿鸟归飞急,鸟儿都有归处,而自己却不知归程在何处。

长亭连短亭,那遥远的路途象征着归乡或者追寻目标的艰难。

整首词景色描写细腻而生动,很好地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忧愁,景与情交融得十分巧妙。

四、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

虽然这首《菩萨蛮》在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是否为李白所作,但不妨碍它成为一首优秀的词作。

他一生渴望入仕一展才华,又向往自由洒脱的生活,这种矛盾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五、运用片段:我站在那古老的城墙上,望着远方那片平林,就像李白词里写的“平林漠漠烟如织”。

我的心啊,突然就像被什么揪住了一样。

朋友在一旁问我:“你怎么啦?看起来这么惆怅。

”我回答说:“你看这景色,就跟诗里一样,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像那不知道归程的人。

”朋友笑着说:“你可别这么多愁善感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更短亭一作:连短亭)
译文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

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

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注释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

《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为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后来,《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

但据《教坊记》载开元年间已有此曲名。

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漠漠:迷蒙貌。

烟如织:暮烟浓密。

伤心:极甚之辞。

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

此处极言暮山之青。

暝色:夜色。

玉阶:玉砌的台阶。

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

伫(zhù)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

归:一作“回”。

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

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

亭,《释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更”一作“连”。

创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

据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说:“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

魏道辅泰见而爱之。

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赏析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

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

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写游子眼中之景物。

“平林”,不是“平地的树林”;而是山丘上的树林。

林木依山而生,高低错落,本不会“平”,而着一“平”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游子自高楼下视所见之远景,而且表现了阔大而高远的意境。

“如织”二字,一言烟雾密度之大,一是衬托游人离愁之浓。

如果说这一句仅仅是情景交融的话,那么下一句词人便把自己的主观色彩尽情地涂抹于景物之上,似乎已把大自然人格化了。

这里的“伤心碧”,语义双关,一是极言寒山之碧,一是说寒山似乎因伤心而碧透。

山犹如此,人何以堪。

秋天,本是文人墨客伤感的季节,又加上寒山日暮,烟锁雾封,所以游子的思归之情已达极致。

因此,接下二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中的“愁”字的逼出,自是水到渠成。

“暝色”,即暮色。

暝色本不会动,而曰“入高楼”,不仅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夜色渐近的过程,而且似乎暗示随着夜幕的降临愁意也闯入了游子的心头。

以上是上片,主要是写景,但景中有情。

先写自然之景,后写人工建筑,最后写楼中之人,由远及近,极有次第。

这首词通过描写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和想象家人盼归的形象,抒发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此词层次清晰,跌宕有序。

移情于景,情景相生。

既有鲜明的形象描写,又有细致的心理刻画。

句子简约而不晦涩,文字质朴而不平板,可为唐代文人词中上乘之作。

下片立足于主观的感受上。

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

“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

主观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鸟归飞急”。

这一句插得很巧妙。

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

一方面,南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

于是,整个情绪波动起来。

如果说上片的“愁”字还只是处于一种泛泛的心理感受状态,那么,现在那种朦胧泛泛的意识逐渐明朗化了。

它是由宿鸟急归导发的。

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

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

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

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短短的一首词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
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

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

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情。

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

细玩这首词,也不是第一称谓,而是第三称谓。

有如电影,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高楼”的近景,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

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变换。

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

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

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

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能及。

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底。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