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

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第二章自由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学说:

1、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对国贸的错误所在、重商主义早晚期的差别P13

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禁止货物进口,以防止贵金属外流,认为这是保留货币的有效手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货币平衡论,即重商主义学说体系。代表人物为:威廉.司塔福特主张实行高关税以阻止进口。(消费法、侦探法)

晚期重商主义者:要求发展对外贸易,出发点是对外贸易所吸引进来的货币多于出去的货币。这种思想发展成为贸易平衡论,即狭义的重商主义学说体系。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主张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禁令,使本国的出口多于进口,即实行出超的对外贸易。

差别:(1)早期重商主义:即重金主义,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2)晚期重商主义:发展对外贸易,贸易差额论,奖出限入

无论是早期重商主义者还是晚期重商主义者,他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流通,研究方法都是记述他们所观察到的对象。因而,重商主义学说并不是一种科学的体系。

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错误之处:

1研究对象都是流通,研究方法都是记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不是一种科学体系

2局限于流通领域,未深入到生产过程

古典贸易理论:(基于古典理论、劳动生产率)

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贡献P14

主要内容:

1国际分工是建立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和获得这种优势的基础上的

2主张自由贸易

主要贡献:

1历史上第一次证明了贸易是双赢的,而不是零和游戏

2进口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利益

局限性:

对现实解释力度较弱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P15

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可能获得利益;而另一个国家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得更大利益。

比较利益,是指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式里,贸易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而贸易另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优势,通过贸易双方获得的利益。

评价:(进步性)1为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自由贸易主张提供了理论支持,促进英国生产力发展2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理论支持,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局限性)1缺乏坚实的现实基础,对许多现象不能做出解释2主张一国只从事具有优势的行业的生产和出口,而对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彻底放弃

3、绝对利益学说(亚当斯密)和比较利益学说(大卫.李嘉图)的区别P1

4、15 绝对利益学说的前提是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式里,贸易双方必须各有一种具有成本优势(绝对优势)的商品,通过贸易可取的绝对利益。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绝对比较

比较利益学说的前提是一个国家连一个绝对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的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通过贸易双方仍可获利。比较优势:机会成本的相对比较

新古典贸易理论:

1、赫—俄理论(H-O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P20

主要内容:

1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

2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资源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商品

3自由贸易不仅会使本国商品价格趋于均等,而且要素价格也趋于均等

区别:赫——俄理论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重大发展。它最先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狭义)被称为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主要观点是用生产要素禀赋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广义)还包括生产要素均等化定理。

评价:(优势)1对比较优势理论的重大发展2正确分析了生产要素在各国进出口中的作用(劣势)1忽视了假定条件的动态变化2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影响3忽视了科技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作用

2、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以及它的解释(——对赫—俄理论的时政检验)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赫—俄的要素禀赋理论与事实不符,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所以昂惕夫之谜亦称里昂惕夫反论。

根据赫—俄理论,一国出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美国是一个资本要素丰裕而劳动力要素稀缺的国家,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

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发达国家在生产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解释:1劳动效率说:美国工人熟练程度高,印度工人非熟练程度高

2人力资本说:(凯南、林肯提出)资本分为物质、人力资本——符合赫—俄理论

3市场不完全说:贸易壁垒是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重要原因

评价:

(优势)1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对传统资源禀赋理论的验证有重大意义2引发经济学家广泛关注,激励探索热情,促进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