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合集下载

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简化及平衡方程

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简化及平衡方程
7
(5)校核
[例]如图所示拱形桁架的一端A为铰支座,另一端B为滚轴支 座,其支承面与水平面成倾角300。桁架自重G=100KN,风压力 的合力Q=20KN,其方向水平向左,试求A、B 支座反力。
8
解:〈1〉、选桁架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
〈2〉、列平衡方程选A、B两点为矩心,用二矩式
mA( 20 sin 600 0
mB (F) 0
FRAy 20 FP 4 G 10 0
Fx 0 FRAx FRB cos 60 0 FP 0
解得:FRB 62.4kN
FRAy 46kN
FRAx

11 .2k N 9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平衡方程是相互独立的,用来求 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时,能且最多只能求解三个未 知量。为了避免求解联立方程,应使所选的坐标轴尽量垂 直于未知力,所选矩心尽量位于两个未知力的交点(可在 研究对象之外)上。此外,列平衡方程时,既可先列投影 方程,也可先列力矩方程。总之,应尽量使每一方程式中 只含一个未知量,以便简化计算。
当F P h(2R h) 时球方能离开地面
Rh
12
2、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平行力系: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的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
Fy 0

mo
(F
)

0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的二矩式:
各力在x轴上的投影恒等于零,即
Fx 0
15
mB 0
FW 2(6 2) G 2 FW1 (12 2) FRA (2 2) 0
限制条件: FRA 0
解得:
FW 2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

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一般力系是静力学的重点。

前面讨论的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是平面一般力系的特殊情况,它们为学习本章打下基础。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在工程中经常遇到,又是学习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部分的基础。

因此,切实掌握好本章内容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

一、内容提要(一)平面一般力系向任一点的简化1. 简化依据力的平移定理当一个力平行移动时,必须附加一个力偶才能与原力等效,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新作用点的矩。

2. 简化方法与初始结果3.简化的最后结果或者是一个力,或者是一个力偶,或者平衡。

熟悉平衡方程各种形式的目的,主要用来求解平衡问题的未知量。

在求解单个物体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中,首先要确实掌握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

解决好单个物体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求解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就是计算出物体系统的内、外约束反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一般有两种选取的方法:1.先取整个物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求得某些未知量;再取其中某部分物体(一个物体或几个物体的组合)作为研究对象,求出其他未知量。

2.先取某部分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再取其他部分物体或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逐步求得所有的未知量。

不论取整个物体系统或是系统中某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都可根据研究对象所受的力系的类别列出相应的平衡方程去求解未知量。

(四)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必须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摩擦力的特点以其大小和方向两方面反映。

摩擦力的大小随主动力的变化而变化,但又不能随主动力的增大而无限度地增大。

根据两物体间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的不同情况,摩擦力的大小有以下几种可能。

1、当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静止且没有滑动的趋势时,两物体间不产生摩擦力。

2、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滑动趋势,但仍保持静止时,两物体间产生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确定。

3、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即将滑动而处于临界平衡状态时,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max=fF N。

工程力学 习题详解 第四章

工程力学 习题详解 第四章
i 1
n
mO ( R ) Rd M O (主矩)
———合力矩定理
M O ( R ) mO ( Fi )
n i 1
由于简化中心是任意选取的,故此式有普遍意义。 即: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 中各力对于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12
静力学
例题4-1
第4章 平面任意力系
F
A C B
Fx 0,
FAx FC cos 45 0 FAy FC sin 45 F 0 FC cos 45 l F 2l 0
Fy 0,
M A F 0,
解平衡方程可得
FC 2 F
D
cos 45 FAx FC cos 45 2 F 20 kN
组合梁AC和CE用铰链C相连,A端为固定端,E端 为活动铰链支座。受力如图所示。已知: l =8 m, F=5 kN,均布载荷集度q=2.5 kN/m,力偶矩的大小 M= 5 kN•m,试求固端A,铰链C和支座E的约束力。 F q B l/4
M E
A
H
C
l/4
D l/4
l/8 l/8
30
解: 1.取CE段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例题4-5
如图所示为一悬臂梁,A为固定端,设梁上受强度
为q的均布载荷作用,在自由端B受一集中力F和一力偶
M作用,梁的跨度为l,求固定端的约束力。
q
A l
M
F
45
B
24
解:
取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方程
M F
45
q
A
Fx 0,
Fy 0,
FAx F cos 45 0

静力04章-平面一般力系.ppt

静力04章-平面一般力系.ppt

MA为限制转动。
11
§4-6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平行力系: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的力系。
设有F1, F2 … Fn 各平行力系, 向O点简化得:
主矢R R'F O
主矩M O mO ( Fi )Fi xi
合力作用线的位置为:
xR
MO R'
Fi xi F
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R' 0
Mo 0
1
§4-1 平面一般力系的概念
平面一般力系:
各力和各平面力偶都作用在同一平面内但是既 汇交也不平行的力系。
2
§4-2 力线平移定理
力线平移定理:可以把作用在刚体上点A的力F平行移到任一
点B,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这个力偶
[证] 力 F
Bd
A
的矩等于原来的力F 对新作用点B的矩。
力系 F ,F , F 力F 力偶(F,F )
mO (F )0
SAcosRM 0 X 0
X O SAsin 0
Y 0
S Acos YO 0
M PR XO P tg YO P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图中所设方向相反]
26
[习题4-19] 起重机位于连续梁上,已知: P=10kN, Q=50kN, CE 铅垂, 不计梁重。 求:支座A ,B和D点的反力。
( mA 0 :
RB 3 Q 2 0
RB 20kN )
23
BC: R'B RB 20kN
X 0:
XC 0
Y 0 :
YC R'B 0
R’B m
mc
C
B
XC
YC 2m
YC 20kN

第四章 平面力系

第四章 平面力系
第四章
平面力系
认识平面力系
§4-1 平面任意力系向平面内一点简化
一 、 力线的平移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 F 的作用线可等效地 平移到任意一点 O ,但须附加一力偶,此附 加力偶等于原力对 O 点的矩。
F’ M O F
F”
d
逆过程:
平面内的一个力和一个
力偶总可以等效地被同 平面内的一个力替换, 但作用线平移一段距离
3 1 N B P qa 4 2
NB ·4 a - M - P ·2 a - q ·2 a ·a = 0
∑X = 0 , ∑Y = 0 ,
XA = 0
YA - q ·2a - P + NB = 0
P 3 YA qa 4 2
∑X = 0, F F sin 60°-3lq/2 -XA=0 XA = 316.4 kN ∑Y = 0,Fcos 60 °-P + YA = 0 YA = -100 kN ∑MA( F ) = 0, M A -3 l 2 q / 2 - M + 3 l Fsin60°- F l sin 30°= 0 MA = -789.2 kNm
例3-2
A
, , 求该力系向
1m
F1 2 ( N)
1m
解:
1 X F1 2 F3 0 1 Y F2 F1 2 0
F1
F2
B
1m
D
3m C
M
F3
1m
即,主矢 R’= 0 , 这样可知主矩与简化中心 D 的位置无关,以 B 点为简化中心有: MD = MB = M - F3×1 = 1 N m ,主矩 MD = 1 N m
X
i 1 N
N
i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

平面一般力系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之中,宇宙万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

然而这种整体性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也有破碎的时候,例如发生于地球的小行星撞击。

面对这样的事件,唯一可以采取的态度就是竭尽全力去防止或减缓其危害。

我们知道平面力系是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分量构成,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用它来表示这两个分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复杂的几何图形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并且这种关系也适合用代数式进行表达,从而使问题更加简单化。

我们把坐标系叫做原点O,并称x轴与y轴分别为x轴与y轴,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x, y轴。

一般情况下,将物体放置在坐标系内,只要其所在的平面保持水平,那么这个物体受到的力都将沿着x轴或y轴方向作用。

如果物体处在某个坐标系内的任意位置,只要它所在的平面不与坐标系原点重合,它受到的力都将沿着x轴或y轴方向作用。

----摘自教科书正文----摘自教科书正文,的确,因为考虑问题方便,物理学家们都普遍认为建立坐标系是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看到,这样一来,很多物理问题的实质被掩盖住了。

事实上,这些研究工作并没有带来多少实际应用价值,因为真正的难题都隐藏在坐标系里面,而人们却往往错误地认为找出坐标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真正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为什么坐标系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物理问题的解决呢?从力学的角度来讲,对于理想化的物体而言,其运动状态和力都是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的,比如一个物体静止在坐标系内,不管在其哪一个位置,对于受力的分析,仅仅需要分析其质心在哪个坐标系内就可以了。

----摘自教科书正文,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可是,既然坐标系是如此重要,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力学家为了追求坐标系的完美而忽视了其他更为基本的力学规律呢?是什么阻碍了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人们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物理学的主流研究方向之一。

一旦我们开始研究物体在空间内的运动,或者当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时,坐标系所带来的麻烦将成倍增长。

静力学第4章平面一般力系

静力学第4章平面一般力系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本章重点内容】
力线平移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分析;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4-1 工程中的平面一般力系问题
§4-1 工程中的平面一般力系问题
平面一般力系 作用在物体上诸力的作用线都分布在同一平面内,既
力线向一点平移时所得 附加力偶等于原力对平 移点之矩.
力偶M′与M 平衡.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4-3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主矢与主矩
§4-3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主矢与主矩
一、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rr
F1′ = F1
rr
F2′ r
...=
F2 r
Fn′ = Fn
r M1 = MO (F1)
主矩MO
∑ MO =
MO
r (F
)
=
−1m

F1

3m

F2
+
2m

sin
30o

F3
+
M
= −1m ×1kN - 3m ×1kN + 2m × 1 × 2kN + 4kN ⋅ m 2
= 2kN ⋅ m
§4-4 简化结果的分析 合力矩定理
合力 方向 主矩
FR′ = 3.39kN α = −36.2°
§4-3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主矢与主矩
主矩的计算
主矩的计算方法与力矩和平面力偶系的计算方法相同. 主矩的计算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得到力对简化点的力矩和.
主矩大小
∑r
MO = MO(Fi )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点O的力
, ,
(平面汇交力系)
附加力偶
(平面力偶系)
分别合成 这两个力系
(原来各力的矢量和)
(原来各力对点一 个力和一个力偶。
这个力等于该力系的主矢,即平面一般力系中所有各力的矢量 和
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这个力偶的矩等了该力系对于点O的主矩,即这些力对于任选简 化中心O的矩的代数和
方程只是前三个方程的线性组合,因而不是独立的。我们 可以利用这个方程来校核计算的结果。
§4-6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平行力系: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的力系。 如图所示,设物体受平面平行力系 的作用。
平行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 只有两个,即:

注:其中A、B两点的连线不得与各力平行。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所有各力在两个任选的坐 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以及各力对于任意点的 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平面一般力系 的平衡方程 (一矩式)
(三个方程, 求解三个未知数)
支架的横梁AB与斜杆DC彼此以铰链C相联接,并各 以铰链A、D连接于铅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AC=CB;杆 DC与水平线成 角;载荷P=10kN,作用于B处。设梁和杆 的重量忽略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DC所受的力。 解:(1)取AB梁为研究对象。 (2)画受力图。 (3)列平衡方程。 (a) (b)
解: (1)当满载时,为使起重机不 绕点B翻倒。在临界情况下 。
当空载时,为使起重机不绕点 A翻倒。在临界情况下 。
(2)当平衡荷重 的反力?
时,求满载时轨道A、B给起重机轮子
解:(2)根据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有:
解得
利用多余的不独立方程 来校验以上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第4章:平面一般力系

第4章:平面一般力系
一个作用在简化中心的主矢;和一个对简化中心 的主矩。
§4–1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主矢与主矩
§4–1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主矢与主矩
三、主矢、主矩的求法:
1、主矢可接力多边形规则作图求得,或用解析
法计算。
R Rx2 Ry2
Fx 2
Fy 2
方向余弦:
cosR, x Fx R
cosR, y Fy R
② 求主矩:
L O
m o
F
2F cos60 2F 3F sin30 0.5
2
3
4
(2)、求合成结果:合成为
一个合力R,R的大小、方向与 R’相同。其作用线与O点的垂
2m
y
F2
60°
A
F1
O
3m
y A
B
F3
F4 C 30° x
B
直距离为: d Lo 0.51m R
Lo
R/ R
O d
C
x
§4–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4、联立求解:
MA=-38.6 kN•m (顺时针) NAy
NAx= 0
A
NAx
C
T
B
NAy=-19.2 kN (向下)
MA Q
§4–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力系中各力的代数和等于零 ,以这些力对 任一点的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一矩式: Fy 0 , mOF 0
Fx 0 :
N Ax 0
Fy 0 :
N Ay Q ND 0
mAF 0 :
3 2 Q 2ND M 0
4、联立求解:
y

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第4章平面一般力系1、图示平面机构,正方形平板与直角弯杆ABC 在C 处铰接。

平板在板面内受矩为M=8N ·m 的力偶作用,若不计平板与弯杆的重量,则当系统平衡时,直角弯杆对板的约束反力大小为( C )。

A.2N B.4N C.2N D.4N 2、悬臂梁承受均匀分布载荷,支座A 处的反力有四种结果,正确的是( B )。

A.R A =ql, M A =0B.R A =ql, M A =q l 2C.R A =ql, M A =q l 2D.R A =ql, M A =q l 23、图示平面结构,由两根自重不计的直角弯杆组成,C 为铰链。

不计各接触处摩擦,若在D处作用有水平向左的主动力,则支座A对系统的约束反力为( C )。

A.F ,方向水平向右B.,方向铅垂向上C.F ,方向由A 点指向C 点D.F ,方向由A 点背离C 点4、图示平面直角弯杆ABC ,AB=3m ,BC=4m ,受两个力偶作用,其力偶矩分别为M 1=300N ·m 、M 2=600N ·m ,转向如图所示。

若不计杆重及各接触处摩擦,则A 、C 支座的约束反力的大小为(D )。

A.F A =300N ,F C =100NB.F A =300N ,F C =300NC.F A =100N ,F C =300ND.F A =100N ,F C =100N222131F 2F22225、力系向某点平移的结果,可以得到( D )。

A.一个主矢量B.一个主矩C.一个合力D.一个主矢量和一个主矩6、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O简化结果,得到一个主矢量R′和一个主矩m0,下列四种情况,属于平衡的应是( B )。

A.R′≠0 m0=0B.R′=0 m0=0C.R′≠0 m0≠0D.R′=0 m0≠07、以下有关刚体的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D )。

A.处于平衡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B.变形小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C.自由飞行的物体都可视为刚体D.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看作不变的物体是刚体8、力的作用线都相互平行的平面力系称(D )力系。

工程力学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工程力学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详细描述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目的是将复杂的力系简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以便分析刚体的平衡状 态。通过力的平移定理,我们可以将平面一般力系简化为一个合力和一个力矩,或者一 组力和力矩的代数和。这个合力或力和力矩的代数和代表了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简化后的力系更易于理解和分析,有助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Part
平衡条件的推导
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将平面力系中的所有力平移到同一点, 然后根据合力矩为零和合力为零的条件,推导出平面力系的 平衡条件。
Part
04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的推导
01
02
03
力的合成与分解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将力进行合成或分解为多 个分力。
力的投影
将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得 到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STEP 01
分析受力情况
解决静力学问题
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平面 内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 静力学问题。
STEP 03
验证结构稳定性
利用平衡方程,验证结构 的稳定性,确保结构在各 种工况下的安全可靠。
通过平衡方程,分析物体 在平面内的受力情况,判 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Part
03
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的概念
平衡条件是一个物理概念,描述的是物 体在力系作用下保持静止的状态,而平 衡方程是一个数学表达式,用于描述这
一状态。
平衡条件是定性描述,而平衡方程则是 定量描述。平衡方程通过数学符号和运 算,将平衡条件的定性描述转化为可求
解的定量关系。
平衡条件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前提,而平 衡方程则是解决问题的工具。通过建立 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未知量,得出物体
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的联系

《平面一般力系》课件

《平面一般力系》课件

04
平面一般力系中的重心和 重心矩
重心和重心矩的定义
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作用 点,也是物体相对于地球的质心。
重心矩
以重心为矩点的力矩,即力系对重心 的力矩。
重心和重心矩的计算方法
重心计算方法
通过物体各部分的质量分布和对应的 坐标,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重 心位置。
重心矩计算方法
根据物体上各点的力或力矩和对应的 坐标,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以重心为 矩点的力矩。
0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建立
1 2
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需要平衡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 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列出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包括主动力和约束反力,确保不遗漏任何力。
3
建立平衡方程
根据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平衡 方程的形式为∑X=0和∑Y=0。
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动摩 擦因数源自正压力来求解。方向判断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 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平衡法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来计算摩 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法
当物体有加速度时,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摩 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动摩擦因数法
当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已经开始运动时,可以根 据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来计算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用场景
在分析力学问题时,常常 需要将力的作用点平移到 其他位置,以便于分析力 的作用效果。
注意事项
平移定理只适用于力,不 适用于力矩。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合力或一组力矩,以便于分析问题。

工程力学(高教第3版 陈位宫主编)习题解答: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工程力学(高教第3版 陈位宫主编)习题解答: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题4-1 解:kN 73230cos 32R .F F F 'x =+=kN 230sin 31R -=--=F F F'ykN 393)()(2R 2R R .F F F 'y 'x '=+=230sin 31)(321⨯-⨯-⨯-==∑ F F F M F m M i O Om kN 2⋅-= m 590R.F M d 'O==题4-2 解:以A 为原点,在x 处取微段d x 。

1)合力:作用在此段上分布集度载荷为x lq q x =, d x 上分布的力为x q d x则:⎰⎰===llx Q qlx x l q x q F 002d d2)合力对A 点之矩: 2031d )(ql x x q F m lxQ A ==⎰题4-3 解(a ):取AB 梁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0xF ,045cos 2=+Ax F ∑=0yF,045sin 2=-+B Ay F F∑=0)(F mA,0645sin 2451=⨯-⨯+-B F .得:kN 41.F Ax -= kN 11.F Ay -= kN 52.F =解(b ):取AC 刚架为研究对象∑=0yF,0534=-⨯-A F∑=0)(F m A ,0355.134=⨯-⨯⨯-A m得:kN 17=A F m kN 33⋅=A m解(c ):取AB 刚架为研究对象∑=0x F ,0535=⨯-Ax F ∑=0yF ,0545=⨯-+B Ay F F ∑=0)(F m A,05.2535254525.2=⨯⨯+⨯⨯-⨯+B F 得:kN 3=Ax F kN 5=Ay F kN 1-=B F题4-4解:取均质杆AB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0xF ,015cos =-T Ax F F ∑=0yF,015sin =-- T Ay F W F∑=0)(F m A ,sin 45cos 2⨯+- AB F ABWT 得:kN 6830.F Ax = kN 1831.F Ay = kN 7070.F T =题4-5解:取立柱为研究对象∑=0xF ,0=⨯+h q F Ax ∑=0yF,0=--G P F Ay∑=0)(F m A ,02=⨯-⨯⨯-a P hh q m A 得:kN 20-=Ax F kN 100=Ay F m kN 130⋅=A m题4-6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xF,0=-T Ax F F∑=0y F ,0=-+W F F B Ay ∑=0)(F mA,0)5.1()2(4=--+-⨯r F r W F T B得:N 1200=Ax F N 150=Ay F N 1050=B F 2)取AB 杆为研究对象∑=0)(F mD,0sin 222=+⨯+⨯-θBC B Ay F F FN 1500-=BC FAyBBB题4-7解: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xF ,0cos =--βW F F BD Ax∑=0y F ,0sin =---βW W P F Ay∑=0)(F m B ,045sin 45cos 45cos 2=⨯+⨯- AB F AB F ABPAx Ay 得:kN 74.F Ax = kN 94.F Ay = kN 1022.F BD =题4-8解:取汽车为研究对象∑=0)(F mD0)2(5.14213=+-⨯+⨯-⨯x P x F P P ExP P x P F E 31245.1)2(-++=∑=0)(F mE0)4()5.1(2312=+-⨯+--⨯x P x F x P P DxP x P x P F D 2)4()5.1(231⨯-++-=当空载时(P 3=0): 0≥D F 得 m 53.x ≥当满载时: 0≥E F 得 kN 353≤PF BD W βαPABCWF AxF Ay 1.5mxE F EF D题4-9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F mA03N =⨯-⨯a F a F DF F D 31N =2)取AB 杆为研究对象∑=0)(F mB023=⨯-⨯-a F a F AyF F Ay32=3)取AD 杆为研究对象∑=0yF,0N =++-D Ey Ay F F FF F Ey 31=∑=0)(F m A 032323N =⨯++-a F a F a F D Ey ExF F Ex =题4-10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F mE01612520=⨯-⨯⨯A FkN 75=A F2)取BD 杆为研究对象∑=0)(F mD0105.7520=⨯-⨯⨯By FkN 75=By F3)取AC 杆为研究对象∑=0)(F mC043255.2=⨯-+⨯A BxBy F F F kN 26=Bx F题4-11 解:1)取整体为研究对象∑=0)(F mA0)(=+-⨯bll W l F CxkN 7=Cx F∑=0xF0=+Ax Cx F F kN 7-=Ax F∑=0yF0=-+W F F Ay Cy (1)2)取CEB 杆为研究对象∑=0)(F mB032=⨯+⨯-⨯-l F l F l F Cx Cy TkN 3=FDyA代入(1)得:kN 3=Ay F题4-12 解a ):1)取BC 梁为研究对象∑=0)(F m B0630cos 3120=⨯+⨯-C FkN 369.F C =∑=0xF030sin =- C Bx F FkN 634.F Bx =∑=0y F 030cos 620=+⨯-CBy F F kN 60=By F2)取AB 梁为研究对象∑=0)(F mA0340=⨯--By A F mm kN 220⋅=A m∑=0x F 0=-Bx Ax F FkN 634.F Ax =∑=0yF0=-By Ay F FkN 60=Ay F解b ):1)取CD 梁为研究对象∑=0)(F m C04515=⨯+-⨯-D FkN 52.F D =∑=0xF 0=Cx F ∑=0yF05=+-D Cy F FkN 52.F =D2)取AB 梁为研究对象∑=0)(F m A0435215=⨯-⨯-⨯+⨯-Cy B F FkN 15=B F∑=0xF 0=Ax F∑=0yF05.255=--+-B Ay F FkN 52.F Ay -=解c ):1)取BC 梁为研究对象∑=0)(F mB046=⨯+-C FkN 51.F C =∑=0y F 041=-+C B F FkN 521.F B =2)取铰链B 为研究对象∑=0yF012=-B B F FkN 522.F B =3)取AB 梁为研究对象因其受二力和一力偶平衡,则其二力必等值反向构成一力偶。

工程力学课件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工程力学课件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4
3. 力系平衡
0, MO 0 FR
FR′
O
MO
合力矩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如果有合力,则合力对该力系 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该点之 矩的代数和。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5
证明: 如下图所示,显然有
M O ( FR ) FR d M O , M O M O ( F ), M O ( FR ) M O ( F )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前言 §4-1 力线平移定理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4-3 分布荷载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4-5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 §4-6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7 滑动摩擦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2
前言
平面一般力系是指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诸力其作 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也不互相平行的力系。 工程计算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简化为平 面一般力系来处理。
FAx A D
B x
arctan
FA y FA x
E F
FAy
P
思考题 4-4 如果例题4-3中的荷载F可以沿AB梁移动,问: 荷载F在什么位置时杆BC所受的拉力(FT)最大? 其值为多少?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33
思考题 4-5 (1) 由右图所示的受力图,试按
M A (F ) 0 M B (F ) 0 F
22
(2) 非均布荷载:荷载集度不是常数。 如坝体所受的水压力等。
A qy y
B C
课程:工程力学

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雨棚
RA MA
雨棚
XA A
MA YA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
简化结果分析
1. R 0 , MO 0
即原力系与一合力偶等效,其
MO
矩为 M=MO。故只有在此时主矩与
O
“O”的位置 无关。
2. R 0 , MO 0
即原力系与R′等效,所以称R′为原 力系的合力,且过点“O ” 。
平面 汇交 力系
R´( 过“O” 但与“O” 无关)
体转动效果的 物理量
主矢 + 主矩
意 向“O” 简化 力 系
平面 力偶 系
MO (与“O” 有关)
描述力系 对物体移 动效果的
物理量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
固定端约束力 固定端约束 —— 物体受约束的一端既不能沿 任何方向移动,也不能转动。如深埋在地底下 的电线杆、牢固浇筑在基础上的水泥柱及车站 的雨棚等。
MO (Fi )
即: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矩MO 为力系中各个力对 点“O”力矩的代数和。
很明显,一旦“O ”的位置改变,各力偶矩的 大小和转向也随之而变,因此,MO 与“O ”有关。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
二、 主矢和主矩
r
大小:MO mO(Fi )
主矩 MO 方向:方向规定 +
合力矩定理
R 0 , MO 0

MO
O

= Od R
R" O'
=
R Od
O'
R R R d MO
R
合力矩定理 Rd MO (R) MO (F )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刚体上的全部力在y轴上的投影代数和等于0
刚体上的全部力对任意点的力矩代数和等于0
X 0, Y 0, mo ( F ) 0.
3、左边平衡方程是从平衡条件直接推 出的,是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称为“一矩式”
4、二力矩方程
X 0 (或 Y 0) , m A ( F ) 0, mB ( F ) 0.
主矩:
M0
M 0 ( Fi )
F1 1 F3 3 M F3 sin 30 2 2kNm
3.4 d 2
M 0 2kNm d 0.59m FR 3.4kN
例、 三角形分布载荷.计算其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关于载荷(主动力)分类
集中力:当载荷分布面积较小, 近似认为载荷作用与一个“点”, 这种力称为“集中力” 单位是:N, kN 分布力:当载荷分布面积较大,而不能 简化为集中力,就称分布力 分布力又分为“面分布力”和“线分布 力” 面分布力:分布在一定面积上, 又有均匀和不均匀分布 单位:
M (F ) 0 F y 0,
A
Q(6 2) P 2 W (12 2) FB 4 0
Q P W FA FB 0
解得:
FA 210 kN, FB 870 kN
FA FB
33
(2)当P1=0.5P1时,求轨道A、B给起重机轮子的反力?
所以:
M M O ( F1 ) M O ( F2 ) M O ( Fi )
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雨搭
车刀
固定端约束限制了物体的移动和转动。因而完全被固定
12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的约束反力:

理论力学4 平面一般力系

理论力学4 平面一般力系

力F ′+ 力偶( F , F ′′)
3
说明: 说明 力线平移定理揭示了力与力偶的关系: ①力线平移定理揭示了力与力偶的关系:力 (例断丝锥) 例断丝锥)
力+力偶 力偶
有关, ②力平移的条件是附加一个力偶m,且m与d有关,m=F•d 力平移的条件是附加一个力偶 , 与 有关 ③力线平移定理是力系简化的理论基础。 力线平移定理是力系简化的理论基础。
Fx = 0, FAx − FT cos 30 0 = 0 ∑
Fy = 0, FAy + FT sin300 − P −Q = 0 ∑
1 ∑ M A = 0, FT 2 ⋅ 6a − P ⋅ 3a − Q ⋅ 4a = 0 F T = 17 . 33 kN 解得: F Ax = 15 . 01 kN 解得: F 22 Ay = 5 . 33 kN
a a 两力作用线过x1 = 和x2 = 3 2
17
§3-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一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r ′ 即 FR = 0
Mo = 0
FR′ = (∑ Fx )2 + (∑ Fy )2
MO = ∑MO (Fi )
∑ F = 0, F = 0 ∑ Fy = 0, FAy + FBy − P − q ⋅ 2a = 0
9
固定端(插入端)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说明 ① 认为Fi这群力在同一平面内; 雨搭 ② 将Fi向A点简化得一力和一力偶; ③ FA方向不定可用正交分力FAX, FAY 表示; ④ FAX, FAY, MA为固定端约束反力;
FR FYA FXA

建筑力学(第四章)

建筑力学(第四章)

Da a
Fx 0 :
FAx FCcon45 0
FAx FCcon45
2F
2 2

F
FAx
A
M0=Fa
C
FAy FC
B F
Fy 0 : FAy FC sin 45 F 0
FAy FC sin 45 F
2F
2 2

F
第二节 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
简化中心 F1
OA
F3 C
B
F2 =
m1F'1′ F′3 O
m2
F'2′ =
m3
M0 O

FR
主矢(FR’ ):将平面汇交力系 (F1’、F2’、 F3’ )合成, 可得一合力FR’,这个力称为原力系的主矢。通过0点。
大小:
FR ( Fx)2 ( Fy)2 ( Fx )2 ( Fy )2

0
aa
负号说明约束反力FAX的实际方向与图中
假定方向相反。
应用举例
例4-4:求图示梁支座的
y
F
F
约束反力。已知 :
Fy
F 2kN a 2m A
解:取梁为研究对象。
Fx
受力图如图示。建立坐标
a
a
FB
Bx
a
系,列平衡方程:
Fx 0 Fy 0


M
O
(
F
)

0

(2) 主矢、主矩均不为零 FR≠0 M0≠0 根据力的平移定理的逆过程可知,主矢FR和主矩MO也可
以合成为一个 合力FR。

活动四 平面一般力系

活动四 平面一般力系

FB B F FQ 0
解得:
FA 21kN
五、物系的平衡
由若干个物体通过适当的约束方式组成的系统,力学上称为物体系
统,简称物系。 求解物系的平衡问题,不仅需要求物系的外力,而且还要求系统内
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力,这就需要将物系中某些物体取出
来单独研究才能求出全部未知力。当系统平衡时,组成系统的各部 分也是平衡的。因此,求解物系的平衡问题,既可选整个物系为研
3、平衡问题的求解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
2)建立直角坐标系,选取矩心。 3)列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
例1、求图示刚架的约束反力。
A
a
b
P
解:以刚架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
q
X 0 : FAx qb 0
Y 0 : FAy P 0 mA ( F ) 0 :
F
q
2、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F F
x
0 0
Y F q X
投影方程
力矩方程
y
M O (F ) 0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F
x
0
F
y
0
M O (F ) 0
平面平行力系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最多可以解两个未知量。
例4、已知: q=8kN/m F=8kN M= 2 kNm a=1m 求:A、B两支座的约束力。
活动四 平面一般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既不汇交于一点,也不平行的 力系,称为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是工程实际中最常 见的一种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是平面任意力系 的特殊情况。因此,研究平面任意力系具有普遍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8
思考题 4-1
用力线平移定理将图(a)、(b)中各主动力分别 平移到轮心,由此说明两个图中的力对轮子的外效 应有何不同?
r O1
F (a)
F/2
r O1
F/2
(b)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9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设在某一刚体上作用着平面一般力系F1,F2,…,Fn , 如图所示。显然像平面汇交力系那样,用力的平行四 边形法则来合成它很困难。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5
M O (FR ) FR d M O ,
M O M O (F ), M O (FR ) M O (F )
FR′
MO
O
O′
(a)
O d
FR″ (b)
FR′ FR O′
课程:工程力学
思考题 4-1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6
一平面力系向A、B两点简化的结果相同,
且主矢和主矩都不为零,问是否可能?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2
平面一般力系的三种简化结果:
1. 力系简化为合力偶 此时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FR 0,MO0 2. 力系简化为合力
FR' O MO
(1) FR 0,MO0
FR′就是原力系的合力,合力的作用线通过简化 中心。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3
(2) FR0,MO0 力系仍可简化为一个合力,但合力的作用线不通 过简化中心。
F1
F2
A
B
Fn
FR
A
B
答:合力与两点连线平行时可能。
课程:工程力学
思考题 4-2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7
在什么情况下,一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所得 的主矩为零?
F1
F2
A
Fn
课程:工程力学
思考题 4-3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8
有一平面一般力系向某一点简化得到一合 力,问能否另选适当的简化中心而使该力系简化 为一力偶?为什么?
F2 d2
Fn
(b)
F2′ Mn
M2 M1 F1′
O
Fn′
(c)
y FR′
O MO
x
(d)
F F R F 1 F 2 F n F 1 F 2 F n (4-1)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1
事实上,可直接用原力系F1,F 2,...F n 的各力 作出力多边形,力多边形的封闭边称为原力系的主
F1 F2
Fn
应用力线平移定理,将该力系中的各个力逐个 向刚体上的某一点O(称为简化中心)平移,再将所 得的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分别合成。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0
向一点简化 平面一般力系
合成
平面汇交力系
FR′(合力)
合成
平面力偶系
MO(合力偶)
F1 F2
Fn
(a)
F1 Odnd1
平面一般力系是指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诸力其作 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也不互相平行的力系。
工程计算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简化为平面 一般力系来处理。
F1
F2 Fn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3
图示的屋架,它所承受的恒载、风载以及支座 约束力所组成的力系;可简化为平面一般力系。
(a)
(b)
课程:工程力学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前言 §4-1 力线平移定理
§4-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4-3 分布荷载 §4-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4-5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 §4-6 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4-7 滑动摩擦
课程:工程力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言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2
面分布荷载:分布在构件表面上。例如,风
压力、雪压力等。
线分布荷载:荷载分布在狭长范围内,如沿构 件的轴线分布。 1. 荷载的单位
(1) 集中荷载的单位,即力的单位 (N,kN)。
分布荷载的大小用集度表示,指密集程度。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21
(2) 体分布荷载的单位: N/m3 ,
(3) 面分布荷载的单位: N/m2 ,
矢。 FR′的大小和方向等于主矢,作用点在O点。 由此可见,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M O M 1 M 2 M n
(4-2)
M O (F 1 ) M O (F 2 ) M O (F n) M O (F )
由此可见,MO一般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它反映 了原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相对于O点的分布情况, 称为原力系对O点的主矩。
Bd F A
(a)
F′
B
F
dA
F″ (b)
F′ B M=Fd
dA
(c)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7
如打乒乓球,若球拍对球作用的力其作用线 通过球心(球的质心),则球将移动而不旋转; 但若力的作用线与球相切——“削球”,则球将 产生移动和转动。
C F
(a)
C
C F'
M
F
(b)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4
图示的起重机简图,配重、荷载、自重、及支 座约束力所组成的力系可视为一个平面一般力系。
P P
(a)
FAy(b)FBy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5
§4-1 力线平移定理
定理 :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 F,可以平行移动到 刚体上任意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其 力偶矩等于原来的力 F 对平移点之矩。
F1
F2
A
B
Fn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9
§4-3 分布荷载
集中力或集中荷载:力或荷载的作用面积很小 或与整个构件的尺寸相比很小,可以认为集中作用 在一点上。
例如,铁轨给轮子的力等。
FN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20
几种分布荷载:
体分布荷载:荷载(力)分布在整个构件内部
各点上。例如,构件的自重等。
FR′
FR′ FR
FR′
MO
O
O′
O
d
O′
Od
O′
(a)
FR″
(b)
(c)
课程:工程力学
3. 力系平衡
FR 0,MO0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14
FR′ O MO
合力矩定理
平面一般力系如果有合力,则合力对该力系 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力系中各分力对该点之 矩的代数和。
课程:工程力学
证明: 如下图所示,显然有
(4) 线分布荷载的单位: N/m 。 2. 分布荷载的计算方法
证明如下图所示:
Bd F A
(a)
F′
B
F
dA
F″ (b)
F′ B M=Fd
dA
(c)
M B (F )F d M M B (F )
课程:工程力学
第4章 平面一般力系 6
可见,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一个与其等值平行的 力和一个位于平移平面内的力偶。反之,一个力 偶和一个位于该力偶作用面内的力,也可以用一 个位于力偶作用面内的力来等效替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