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简介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程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程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引起肺炎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本文将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程分析为主题,探讨其相关知识。
一、病原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属于细菌门支原体纲支原体目。
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独特,呈现出以下几个病原特点。
1. 细菌非常小:肺炎支原体的直径只有约0.1-0.2微米,相对于其他细菌而言,其体积更小,形态更为特殊。
这一特征使得该菌株难以用常规的细菌培养方法得到培养和监测。
2. 侵袭性较强: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特别是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
通过与宿主细胞的黏附结合,侵入宿主细胞内引起感染。
3. 潜伏期长:与其他细菌感染相比,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从感染到发病,一般需要1-3周的时间,这使得疾病的传播更加隐匿,也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二、病理特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上呼吸道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患者通常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如鼻塞、咳嗽、咽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1-2周内出现,并逐渐加重。
2. 下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起下呼吸道症状的出现,如咳嗽加重、咳痰、胸痛等。
其中的咳嗽通常为持续性干咳,咳痰量较少。
3. 肺部病变: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累及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病变发生。
病理上可见支气管黏膜增厚、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等。
在肺泡内,可见炎性渗出液聚集,形成小叶性渗出、斑片状渗出等表现。
4. 全身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以引起全身症状的出现,如发热、乏力、头痛等。
这些症状通常与局部呼吸道症状同时出现,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三、病程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程可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病程和症状有所不同。
1. 潜伏期:感染后的潜伏期通常为1-3周,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
2. 上呼吸道症状期:患者在感染后的1-2周内逐渐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咳嗽、咽痛等。
支原体肺炎PPT课件
⑵平喘 对喘憋严重者。多发生于婴幼儿患毛细支气管炎的。可毛细支气管炎处理
抗支原体治疗
1支原体是细胞外寄生菌,支原体在人体细胞外寄生,较少侵入血液及组织内。 2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的
抗支原体治疗
MP无细胞壁,故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抗生素对其无效,应选择能干扰和抑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作用于核糖体的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四环素类引起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患儿。由此,大环内酯类是小儿MP感染的首先抗生素,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治疗
轻度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口服有关药物,这些药物包括红霉素和新一代大环内酯类,例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等。阿奇霉素小儿10mg/(kg·d),1次口服,口服3d后有效组织水平可维持7d,故停用4d,作为一个疗程,共2-3疗程。国外通常采用的方案是:第1天10mg/kg,第2~5天为5mg/kg,总剂量仍是30 mg/kg。罗红霉素每次2.5mg/kg,每日2次;红霉素30-50mg/(kg.d),分2次口服,克拉霉素:用量为l0~15mg/(kg·d),分2次口服。疗程7-14天。
MP的阳性率
MP检出率
31.3%
26.2%
34.0%
0%
10%
20%
30%
40%
全国
北京
上海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1月第29卷第1期,3-8页。 2。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1月第27卷第1期。27-30页。
(%)检出率
N=244
N=103
N=665
MP─儿童CAP主要病原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支原体肺炎治疗【专业知识】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支原体肺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MP)引起的肺炎,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
起病缓慢,有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少量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有血痰)。
肺部体征多不明显,但易引起肺外多系统受累,也可威胁生命或死亡。
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约占肺炎总数的15%~30%,流行年可高达40%~60%;一般预后良好,为自限性疾病。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肺炎支原体,曾名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PLO),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种没有细胞壁的病原体,可通过细菌滤器。
在琼脂培养基中生长时,需要含胆固醇的酵母浸出液及20%马血清。
其菌落很小,很少超过0.5mm,肉眼不易观察。
在显微镜下菌落呈圆形均匀的颗粒状,外围有透明带。
MP呈球形、杆状和丝状等多种形态。
仅有由三层膜组成的胞浆膜,革兰染色呈阴性。
胞质内含核糖体和双股DNA。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生长较其他支原体为慢,接种后5~10天才能见到。
能发酵葡萄糖产生乳酸,能产生过氧化酶类溶血素。
肺炎支原体基因组DNA全序列长835及849Kbp,分子量5.1×108。
P1蛋白是肺炎支原体的膜表面蛋白质,分子量为170KD,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对黏附细胞与致病起重要作用。
其基因序列已全部阐明,位点特异的13肽亦已合成。
肺炎支原体的核糖体大小约为70s,内含5、16及23s3种rRNA,并有50种左右的蛋白质,其中16s rRNA有较保守的重复序列,且有种属特异性,常被用于探针杂交分型及PCR分型。
肺炎支原体对呼吸道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对青霉素耐药,对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极为敏感。
二、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由于支原体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层,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上,此黏附作用与肺炎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结构有关。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毒感染的区别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与病毒感染的区别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引起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与病毒感染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些独特的病理特点。
本文将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以及与病毒感染的区别。
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特点1. 病原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但其细胞结构相对于其他细菌而言更为简单,缺乏细胞壁。
这使得它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能够在抗生素作用下存活。
2. 感染途径: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细菌会随着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从而引发感染。
3. 病程发展:- 潜伏期:肺炎支原体感染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潜伏期。
通常为1-4周,这也是感染最初的无症状阶段。
- 上呼吸道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如咳嗽、鼻塞、喉咙痛等。
- 下呼吸道症状:病程进一步发展,肺部病变逐渐出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加重、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 病理损害: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导致以下病理损害:- 支气管黏膜炎症:支原体通过侵袭支气管引发黏膜炎症,导致支气管壁水肿、炎性渗出、黏液分泌增多等病理改变。
- 肺泡炎症:病原体在进一步侵入肺泡,引发肺泡炎症,导致肺泡壁水肿、炎性渗出,以及纤维素样渗出物的积聚。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病毒感染的区别1. 病原体类型: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而病毒则是一种微生物。
细菌和病毒在结构、复制方式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 细胞结构:肺炎支原体是细菌中的一种,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缺乏细胞壁。
而病毒则是由蛋白质壳和核酸组成的遗传物质,无细胞结构。
3. 治疗方法:由于病毒和细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法也不同。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病毒感染则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退烧、补液等。
4. 抗药性: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这使得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变得更加困难。
肺炎支原体ppt课件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起病缓慢, 症状轻微,但也可能引起严重的 肺部感染。
流行病学特点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体 表面传播。
季节性
多发于秋冬季节。
人群易感性
儿童和青少年易感,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 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 皮疹、关节痛等表现。
饮食
合理的饮食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促进身体恢复。建议食用高蛋白 、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 食用刺激性食物。
氧气治疗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给予氧 气治疗,以缓解缺氧症状。
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胸腔积液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胸腔积 液,严重时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
液治疗。
心肌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心肌炎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脏情况
避免接触感染
避免与已知感染肺炎支原 体的人密切接触,包括在 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佩戴 口罩。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拥挤的场所,有助于降低 肺炎支原体传播的风险。
清洁和消毒
定期对公共场所的物体表 面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 是高频接触的物体如门把 手、扶手等。
呼吸道疾病监测
加强公共场所的呼吸道感 染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 疑似病例,控制疫情扩散 。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神经系统并发症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神经系 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症
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04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
01
02
肺炎支原体ppt课件
03
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研究
针对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耐药机制
、传播途径、影响因素等方面,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未来研究方向
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研究
目前尚无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因此开展肺炎支原体疫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科学价值。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措施研究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等。
健康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公共游泳 池、商场等。
疫苗接种
目前尚无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疫苗,但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和肺炎球菌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耐药性的研究,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降低耐药 率。
THANKS
感谢观看
肺炎支原体的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 2-3周,患者在感染初期通常没
有明显的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 咳嗽、咳痰、发热、头痛、咽痛 、胸痛等,但不同患者的症状可
能有所不同。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其他并 发症,如支气管炎、鼻窦炎、中
耳炎等。
02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
诊断方法
01 临床症状
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等,具有抗菌消炎、清热 解毒的作用,可用于辅助 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
养阴润肺类中药
如麦冬、百合、枸杞等, 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的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肺炎ppt课件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02 03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 等。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如适当锻炼 、调整饮食等。
随访观察
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康复。
06
支气管炎症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支气管炎症, 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 增加,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
肺部炎症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肺部炎症,导 致肺泡内渗出和肺间质水肿,引起发 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调理吞噬作 用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等机制,清除病原体。
02
特点:无细胞壁,仅有三层细胞 膜,对抗生素不敏感。
流行病学特点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中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潜伏期约2-3周。
全年均可发生,但多 在秋冬季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诊断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血象、X光体肺炎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肺炎支原体肺炎概述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生理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
诊断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与预防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并发症与预
后 • 总结与展望
01
肺炎支原体肺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0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一种常见的肺 炎病原体,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 染。
进一步深入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 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提高 治疗效果。
支原体肺炎知识科普图解
肺炎支原体
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 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没有细胞壁
如何传播?潜伏期多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咳 打喷嚏 流鼻涕 嗽
周
1-3
其潜伏期较长,潜伏期内至症状 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
有何症?
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 多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
MYCOPLASMA
PPNNEEUUMMOONINAIE A支原体肺炎
知识科普图解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简称MP)是肺炎支原体(Mvcoplasma Pneumoniae)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简称MPP)的病原
05-1微米 50-300纳米 20-200纳米
发
发热以中高温度为主,持 续性高预示病情较严重
烧 咳嗽咳嗽较剧烈,发热退后咳
嗽可能还会持续1一2周
如何用药?
无 效
青霉素 头孢
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以细胞壁作为 靶点的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
*内容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新网,仅为科普使用 如有症状,请及时就医
有 效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肺炎支原体讲稿
咳嗽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者通常会 出现咳嗽的症状。咳嗽可能会持 续数周甚至数月,有时咳嗽会非 常剧烈,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
生活。
呼吸困难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呼吸困 难,尤其是在运动或体力活动后
。
胸痛
感染可能会导致胸痛,这可能会 在咳嗽或呼吸时加重。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易感性和免疫反应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这种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然而,这 种免疫反应可能不足以完全清除病原体,导致感染持续存在,并可能复发。
病例三: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
总结词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需要及时诊 断和治疗。
详细描述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可出现高热 、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症状,甚至导致死 亡。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糖皮 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病例四:复发性和耐药性肺炎支原体感染
THANKS
感谢观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CRP、血沉等, 可辅助诊断。
病原学检查
咽拭子培养法,可检测到肺炎支原 体。
肺炎支原体治疗药物及方案
01
02
0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疗程 通常为2-3周。
喹诺酮类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可 用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的患者。
镇咳药
如咳嗽剧烈,可使用镇咳药缓 解症状。
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05
CATALOGUE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总结词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通常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影像学检查 可见肺部浸润影。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
分子诊断
免疫应答机制
对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抗体应答、细胞免疫应答等。
疫苗研究
基于对免疫应答机制的理解,研究人员正在开发针对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的疫苗,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抗菌药物研发
针对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抗菌药物研发正在进行,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
汇报人:
2023-11-29
目录
肺炎支原体概述肺炎衣原体概述肺炎支原体与衣原体的关系肺炎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的防治策略肺炎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的实验研究进展
01
CHAPTER
肺炎支原体概述
定义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肺炎支原体,可引起人类呼吸系统感染。
MP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头痛、咽痛等,有时还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
CP感染的症状与MP相似,但通常症状较轻,包括发热、咳嗽、头痛等。
MP和CP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01
02
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对于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肺炎衣原体在社区和学校中传播迅速,常引起集体感染。
肺炎衣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人群。
肺炎衣原体的临床表现与其他非典型肺炎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常见的方法包括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症状通常持续数周至数月,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传播方式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3周,随后出现乏力、咽痛、头痛、发热等症状。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黏痰。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与致病因素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与致病因素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感染,它是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形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和致病因素。
一、支原体简介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属于细菌的类别,但它与典型的细菌有所不同。
支原体体积较小,形态呈现为球形或椭圆形。
它不能自主繁殖,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者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和分泌物传播。
二、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支原体通过空气飞沫进入呼吸道,通过纤毛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侵入细胞内部。
支原体通过宿主细胞的包膜进入细胞质内,从而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2. 繁殖和蛋白质合成: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内部,支原体就开始繁殖并合成蛋白质。
支原体依赖宿主细胞的营养和代谢途径来合成所需的物质,从而完成自身的生命周期。
3. 释放炎症介质:支原体感染使宿主细胞产生炎症反应,释放出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
这些炎症介质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病变的扩散和发展。
4. 激活免疫系统:支原体感染后,宿主免疫系统被激活,启动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等)被引导到感染部位,以清除感染源。
然而,支原体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机制,可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三、支原体肺炎的致病因素支原体肺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状态: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与感染的发生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处于低下状态时,感染易于发生和扩散,导致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例如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支原体。
2. 环境因素:支原体肺炎感染的发生也与环境因素有关。
寒冷和潮湿的气候条件容易促使支原体的传播,而干燥环境下支原体的存活能力较低。
密集人群聚居、不良卫生条件、缺乏通风等因素也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传播和发病。
3. 个体易感性:个体的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等也会影响支原体肺炎的易感性。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及预防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 喷嚏等,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 表面传播。
易感人群与季节性
易感人群
儿童、青少年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是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人群。
季节性
肺炎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
潜伏期及传染性
潜伏期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3周,潜伏期内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仍 具有传染性。
室内清洁
定期清洁家具、地板和窗户,使用含有消毒成分的清洁剂,以消除 病原体。
保持室内湿度
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片旁放置水盆,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 ,以减轻呼吸道不适。
提高免疫力方法
均衡饮食
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全谷物、瘦肉和豆类,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保持免疫系统正常 运转。
锻炼身体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
06
总结:全面认识并应对肺炎支 原体感染
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就医检查
关注身体状况
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持续咳嗽、发热 、乏力等症状,应提高警惕。
寻求专业诊断
症状。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可发现肺炎支原体 抗体阳性,有助于确诊。此外, 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也具有
较高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
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炎症表 现,如片状阴影、磨玻璃样改变
等,有助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
病毒性肺炎
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相似,但病毒性肺炎患者全身症状较重, 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间质性改变。
重度感染时,患者可能会 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 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
肺炎支原体PPT课件
制疫情。
实施隔离措施
对疑似和确诊病例实施隔离治 疗,防止疫情扩散。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 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公共卫生管理措施
制定防控预案
制定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控预 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
程。
加强医疗资源保障
确保充足的医疗资源,提高救 治成功率。
辅助治疗
如使用祛痰药、止咳药、 解热镇痛药等,以缓解症 状和减轻患者不适。
非药物治疗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注意保暖,保 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
饮食调理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鼓 励患者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
中医治疗
可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如清热解毒 、养阴润肺等疗法,以调节身体机 能。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治疗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治疗,按时服药,不随意 更改治疗方案。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 现高热不退、咳嗽加剧、 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 就医。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 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 预防再次感染。
04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免疫力低下等 因素均可影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 。
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 效手段,但目前尚无针对肺炎支原体 的特异性疫苗。
03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 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 素类等,以杀灭肺炎支原 体。
抗病毒治疗
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抗 病毒药物,如利福平等, 可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症 状。
肺炎支原体ppt教案
汇报人:
日期:
• 肺炎支原体简介 •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 •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预防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肺炎支原体简介
肺炎支原体概述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肺炎 支原体感染的病原体,具有传 染性。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发生在儿 童和青少年中,但也可以累及 任何年龄段的人群。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在秋冬季 发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 尤其是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
集场所。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约为23周,病程通常为1-3周。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 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
触污染物品表面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02
03
04
05
肺炎支原体感染 现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 途径
肺炎支原体感染 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 诊断方法
肺炎支原体感染 治疗
全球范围内,肺炎支原体 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 年上升,成为威胁公众健 康的重要问题。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 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发热、咳嗽、咳痰、胸痛 、气促等。
有效手段。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肺炎 支原体感染的挑战。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文献名称:肺炎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XXX
THANKS 感谢观看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要点
01
02
03
症状多样性
患者可出现咳嗽、发热、 咳痰、胸痛、气促等症状 ,但症状轻重不一,有的 患者甚至无明显症状。
并发症多样性
部分患者可伴有肺外并发 症,如心肌炎、肝炎、脑 炎等。
病程及转归
病程长短不一,有的患者 可自愈,有的患者需治疗 。
02
临床表现
发热与咳嗽
发热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常出现发热,多为中等热度,可持续1-3 周。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依据
血清学检测
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 IgM抗体和IgG抗体,有助 于明确诊断。
核酸检测
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可 快速、准确地诊断肺炎支 原体感染。
肺部影像学检查
显示肺部浸润影、磨玻璃 影等非特异性改变,有助 于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
01
与病毒性肺炎鉴别
病毒性肺炎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上呼吸道症状,肺部影像学检
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通过飞沫传播,侵入 呼吸道后,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 附,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局部炎 症和全身炎症反应。
流行病学特点
01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 源。
02
传播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
03
04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儿童和青 少年为主。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季 节流行。
临床表现多样性
心理支持
03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较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需加强心理支持和护理。
06
预后评估与随访建议
预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临床指标
包括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什么?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什么?1.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是由一种微小细菌——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它在世界范围内很常见,尤其在儿童和年轻成人中较为普遍。
支原体肺炎具有症状轻、传染性强的特点,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2. 确定诊断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类似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如发热、咳嗽、咳痰等。
在初步判断为支原体肺炎之后,需要进行支原体的相关检查,包括咽拭子、血清抗体检测、支原体PCR等。
只有明确诊断后,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 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支原体是一种细菌,但其细胞壁特殊,不易被常规的抗生素所靶向。
因此,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4. 遵循药物治疗建议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服药。
应按时、按量、规范使用抗生素,并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好转也不能自行停药。
同时,要避免漏服、间断服药,以免给病情恢复带来不利影响。
5. 辅助治疗的重要性支原体肺炎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还应加强辅助治疗,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
这包括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运动等。
此外,还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服用止咳、化痰药物,加速病情恢复。
6. 定期复查和观察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查和观察病情变化。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等。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病情恶化或复发。
结论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炎疾病,治疗过程需要注意全面把握患者的病情,正确选择抗生素,遵循药物治疗建议,并加强辅助治疗。
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有怀疑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应尽早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促进早日康复。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属于支原体科。
它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疾病。
肺炎支原体的发现与疾病的病理特点、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于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炎支原体首次在1961年被J. T. Duguid等人从儿童的咽拭子中分离出来。
它是一种体内寄生的微生物,直径约为150-280 nm。
它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酸等结构,这使得它能够独立完成多种生物活动。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咽痛、流涕、咳嗽等症状,一般病程较轻,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气促等症状,病程较长,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咳痰等症状,需要积极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完成。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肺炎支原体的存在,并确定感染的类型。
同时,还可以检测抗体水平,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肺炎支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控制感染的进展。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敏感性,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并注意调整用药时间和疗程。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管理。
我们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接触大量粉尘和污染空气,定期清洁和通风室内空间,做好个人卫生和手卫生。
此外,对于有明确感染的患者,应尽早就医,积极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疾病。
它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管理。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毒学研究与病原机理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毒学研究与病原机理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
本文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毒学研究与病原机理进行探讨。
一、肺炎支原体简介肺炎支原体属于革兰阴性菌,是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该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者多表现为咳嗽、喉咙疼痛、咳痰等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发生在冬春季节,以儿童和老年人为主要感染人群。
二、肺炎支原体的病毒学研究1. 病原体鉴定通过病原体鉴定可以准确确定感染者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咽拭子培养、PCR扩增、免疫荧光检测等。
其中PCR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已成为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2. 病毒学特征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但其具有部分病毒学特征。
其细胞内寄生、无细胞壁以及靶向宿主细胞等特性使其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病毒样的行为。
因此,研究肺炎支原体的病毒学特征对于防治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机理1. 侵袭宿主细胞肺炎支原体通过表面的致病因子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侵袭并寄生于人体上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细胞中。
在细胞内,肺炎支原体能够通过释放毒素、炎症介质等导致宿主细胞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2. 免疫逃避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其能够通过表面的抗原变异等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
同时,肺炎支原体还能够干扰宿主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抑制机体对其的清除作用,导致感染持续存在。
3. 感染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机制涉及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如Toll样受体通路、核因子kB通路等。
这些通路的激活会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引发炎症反应,并对宿主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
四、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策略1. 早期诊断通过咽拭子培养、PCR扩增等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有助于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减少病情进展。
2. 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药物等。
但由于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对于治疗不易的耐药菌株,还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简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
人类在1944年已经从一个急性肺炎患者Eaton痰液中分离出来,当时命名为Eaton因子,1963年,正式确认为肺炎支原体。
生物学性状:肺炎支原体只是支原体的一种。
生物学分型:属于柔膜体纲,具体省略细胞生物学:链接图标:源自外文综述肺炎支原体二分裂繁殖肺炎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terminal structure),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性有关。
这有别于一般的支原体。
简介: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具有高度多态性,呈球形,分支张或颗粒状等形态。
其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染色。
大小为长0.2μg,宽约0.1-0.2μg,约为杆状细菌的的五分之一,故可通过一般细菌的除滤器。
电子显微镜下支原体细胞膜的超微结构分三层,内外层含蛋白质及糖类;中间层含脂质,其中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所以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等均可引起支原体细胞膜破裂而死亡。
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肺炎支原体对理化的抵抗力较细菌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且不能独立生活与自然界,故其为寄生菌。
因而对干扰蛋白合成及作用于胆固醇的抗菌药物敏感,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有耐药性。
菌体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其在无细胞生培养基生长缓慢,且绝对需氧,可1-6小时分裂一代,在含血清、胆固醇及酵母浸膏的培养基上培养2-9天可行程微小菌落,典型呈油煎蛋样。
肺炎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terminal structure),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性有关。
这有别于一般的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支原体有两种,一种是引起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的支原体,第二种就是能引起人类呼吸道致病的支原体,全名为“肺炎支原体”。
这里讲的是肺炎支原体(以下简称“支原体”)。
发病机理】肺炎支原体能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首先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引起细胞损伤;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生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胀与坏死,支原体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溶神经支原体能产生神经毒素,引起细胞膜损伤。
呼吸道分泌的SlgA对再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但不够牢固。
其次诱导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产生交叉免疫效应。
MP可能与多种宿主细胞膜有着共同的抗原成分。
MP 感染后, 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抗体,并与相关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复合物,最终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发挥强大的免疫效应。
另外,产生各种细菌毒素,侵犯全身各处器官,可释放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生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流行病学MP主要通过飞沫及经人传人传播,可引起散发或小范围内流行,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重要病因。
它在社会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波动于10-25%。
而且Mp肺炎每4-7年流行,间中爆发。
在流行期间,其比率可升至50% 。
我国相关研究显示MP肺炎占儿童社会获得性肺炎20%。
在大于五岁的儿童,有研究表明MP占该年龄段的社会获得性肺炎50%,而且常随着增长,发病率也相应的提高,并且有相应的两个峰值,分别是5-9岁和10-15岁。
小于五岁的儿童发病率稍低,但是病情明显严重。
支原体肺炎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发病率相对较低。
有研究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仅有3%.肺炎支原体是目前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且,其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支原体有很强的传染性,经常在儿童集居的场所传播,引起集体感染,例如托儿所和幼儿园。
也常常在家庭成员中交叉传染,导致久治不愈。
近年来,支原体的感染越来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儿科门诊中,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占20%以上。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一半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因为支原体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与患儿密切接触的人(家长、玩伴、保姆等)也要做检查,排除支原体感染,如果已经感染支原体,要同时治疗胀与坏死对全身各系统的作用:呼吸系统临床症状: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多见。
支原体感染的特点是病程很长,通常数周甚至数月,迁延难愈,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素耐药。
肺炎支原体主要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常常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性肺炎。
临床表现:潜伏期约为2~3周,一般起病较缓慢,但亦有急性起病者,常以发热、热型不定、热程1~3周、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发热,平均4-5 d;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多见干咳,可咳少量黏稠痰,甚至痰中带血丝。
伴喘息。
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可表现喘憋、呼吸困难;年长儿可伴咽痛、胸闷、胸痛等症状,肺部常在整个病程中无任何阳性体征,这是本病的特点之一,少数病例呼吸音减弱,双肺可闻及干湿性音,这些表现常在X线改变之后发现,临床表现多样,可为轻度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乃至肺脓肿、肺大泡及胸膜炎.小龄儿童(〈5岁)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经常无症状而消失或只导致轻度呼吸道感染。
由于感染后没有足够的免疫力存在,会出现需要长时间康复期并不断加重的再感染(多次)。
正因为这些不同症状的存在,诊断不能仅靠临床现象进行,而需要进一步地确诊(如病原体证明,血清学等),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轻度的支原体感染,可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可以削弱整个呼吸系统的免疫能力,从而出现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不仅是MP感染的高危人群,而且容易发生重症支原体肺炎,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发热、咳嗽、咳痰等,胸部X线表现呈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单侧较双侧多见,右侧比左侧发病率高约2倍,累及肺门多见。
反复感染MP可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哮喘。
难治性MPP:通常理解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Mpp[ ,患儿病情重、病程长,呼吸道感染易反复,甚至迁延不愈,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倾向于免疫学学说。
有报道认为故认为T细胞数量不足和细胞活化功能障碍在难治性MPP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是有关出现耐药性MP菌株亦可能起了十分重要作用,另外MP存在免疫逃逸机制亦可能起了十分重要作用。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支原体肺炎单独采用红霉素等治疗效果很差,病情进展很快,甚至会在发病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和呼吸衰竭。
通过临床研究认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表现是由于支原体感染后致机体炎症反应过度造成急性肺损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此时,应及时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阻断迅猛发展的炎症病理过程。
支原体肺炎后遗问题是由于疾病的严重损害,致使气道、肺组织的完全修复已不可能而造成的,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后遗问题最严重的是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衰竭。
国外已开展为曾患过支原体肺炎继发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肺移植术。
其他后遗问题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等。
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的最大病理特点是增生,产生机制是变态反应所致。
我们观察到,支原体的上呼吸道感染有别于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其常常引起咽后壁增生,同时,咽侧壁也向口咽腔增生,扁桃体增大,引起口咽腔明显缩小,患者常不自主而引发自身的咽反射,出现恶心、呕吐等。
因此,咽部的增生性炎症是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的最特征改变。
相关数据:120例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中,多数以(占70%左右)以增生性炎症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咽后壁黏膜、咽侧壁黏膜及扁桃体向口咽腔明显增生,使口咽腔明显缩小,黏膜增生以后壁最为明显;化脓性扁桃腺炎共12例(10%);8例(占6,7%,年龄均小于2岁)表现为咽峡部数个小溃疡,可同时出现在扁桃体、舌系带下、舌面上、牙龈、颊黏膜上,极似疱疹性咽峡炎或疱疹性口炎;仅有咽部充血,没有增生者2例(1.7%);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24例(20%);表现为中耳炎者5例(4.1%);表现为喉炎者6例(5%)。
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正常者最多,共104例(占86.7%),高者12例(占10%),低者4例(占0.33%),分类中单核细胞升高者102例(占85%)。
参考文献:[1]于立君,黄素芳,姚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及鉴别诊断中国急救医学 2006年8月第26卷第8期[2] 成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80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2007年第47卷第1期[3] 吴伟森,覃肇源, 婴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3O例临床特点和治疗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第22卷第_]l 朔[]对MP肺炎的治疗对各种抗生素的效果:药物效果: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林霉素:体外实验证实无抑菌效果(但临床上仍有使用)阿奇霉素对组织效果较好阿奇霉素续贯疗法红霉素对血液效果较好胃肠道反应较重有研究加用654-2静滴抑制其反应克拉霉素:可口服治疗,效果可,国内较少用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有骨损害及耳毒性少用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病原微生物,无细胞壁,体内都含有Df 和RNA。
对于影响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及头孢类对支原体无效,治疗上只能选择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多房室型,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耐酸、口服吸收好,血浆半衰期长达46 h?1,口服3 d 可使组织中维持有效血浓度达10 d[2 J,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浓度高,炎症部位较非炎症部位浓度高6倍,有明显抗生素后效应,适宜于序贯疗法。
但其在血液中浓度低,仅0.45mg/L,而红霉素正好弥补这一缺陷,它在血液中浓度高,为4.6 mg/L。
因此对有支原体血症者先静脉滴注红霉素以迅速控制症状,后进入序贯疗法。
肺是一个血液供应相当丰富的器官,对抗生素有良好渗透性,对口服抗生素的利用率较高。
但由于患儿早期肺炎症状重,存在大量病原体,故应先用静脉给药迅速杀灭病原体,尽快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
之后,随着症状改善转为口服,维持并巩固疗效。
阿奇霉素口服后,对酸的稳定性强,不易被破坏;吸收后生物利用率高,组织穿透性强,代谢缓慢,半衰期长;目前国内已在临床上,开展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
这一疗法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及减少不良反应,对基层医疗单位更为适宜。
目前,存在争议的地方是疗程的长短问题,如何用最短的疗程,又可以降低复发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现在,普遍认为,轻度感染,用4个疗程,中度以上的感染,用6个疗程或更长。
疗程的长短,要医生根据患儿病情的轻重,用药后的病情变化来决定。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因为支原体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与患儿密切接触的人(家长、玩伴、保姆等)也要做检查,排除支原体感染,如果已经感染支原体,要同时治疗序贯疗法(又称转换疗法)是一种抗生素新疗法,即在疾病急性期症状重时,先给予抗生素静滴,待症状改善后,转为相应抗生素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