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病毒
备课素材:病毒问题释疑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病毒问题释疑2019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一章就提到了“病毒”:但由于教材比较简略,很多同学有疑惑。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生物?对于病毒的定义围绕着“病毒有否生命”“病毒是否生物”这些所谓的基本问题有很多争论,而用通常的动植物那样的概念来给病毒下定义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
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活的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
2.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不属于。
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又是构成组织的成分,器官是构成个体的组分。
组织、器官、个体都是有生命活动的整体,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在自然界,生物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同种和不同种的个体以及无机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种群相互作用形成群落,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构成更大的整体—生物圈。
因此,生命系统的层次从细胞开始,一直到生物圈。
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
病毒主要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病毒虽然具备了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
因为它们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
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因此,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也不属于生命系统的范围。
医学-一章病毒virus
3.其他成分
一些比较复杂的病毒(如包膜病毒)除了含
有核酸与蛋白质两种主要成分外,还有脂质和糖
类等其他成分。病毒中的脂质主要以脂质双分子
层的形式存在于病毒的包膜中。病毒所含的糖类
主要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包膜的表面,决定着病毒的Fra bibliotek原性。16
第三节 病毒的繁殖
一、病毒的繁殖:以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为例: 烈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 吸附、侵入、复制、装配和释放。
17
①吸附: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上的特 异性吸附部位进行特异性结合,噬 菌体以尾丝牢固吸附在受体上后, 靠刺突“钉”在细胞表面上。 ②侵入:核酸注入细胞的过程。噬 菌体尾部所含酶类物质可使细胞壁 产生一些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尾 髓刺入细胞壁,并将核酸注入细胞 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③复制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 合成。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 会控制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然后 以噬菌体核酸中的指令合成噬菌体 所需的核酸和蛋白质。
第一章 病毒(virus)
1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的微生物。19世纪末,人 类已经分离出许多传染病的病源菌,但是对某些疾 病如口蹄疫、烟草花叶病却一直无法获得它的病原 菌。
1892:俄国 伊万诺夫斯基 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的 感染因子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1898:荷兰 贝哲林克 证实该致病因子可以被乙醇 从悬液中沉淀下来而不失去其感染性,但用培养细 菌的方法培养不出来;给这样的病原体起名叫virus。
•病毒主要是通过食物、接触、空气传播的, 但也可以通过饮用水传播。
22
枯斑
25
第五节 病毒的抵抗力与分类
一、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 用理化因素使病毒丧失感染性的过程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 病毒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步骤
1.吸附 具高度专一性地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的接 受部位。
2.侵入 以各种方式(取决于宿主细胞的性质)侵 入敏感细胞内。
3.复制(生物合成)和装配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 白质的合成等,形成自己的完整个体。
5. 释放 从寄主体内释放出来
三、病毒的增殖 Leabharlann ultiplication吸附
通过扩散或分子运动附着的过程 专一性、受体部位(蛋白质外壳)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侵入
• 注射 • 植物病毒通过伤口侵入 或者昆虫刺吸传染 • 动物病毒通过胞饮方式
只是遗传物质的入侵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溶原性
烈性噬菌体:核酸独立复制,寄主细 胞裂解
溶原性噬菌体:核酸整合于寄主细胞 并同步复制,寄主细胞不裂解。 ——遗传性
四、病毒的培养
液体培养基:菌悬液变透明 固体培养基:噬菌斑(空斑)——1对1的病毒
四、病毒的培养
空斑
四、病毒的培养
•菌苔 •噬菌斑
X射线、Y射线等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1、物理因素
湿度
干燥使病毒RNA释放引起灭活。
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于10%引起灭活。 污泥中:水分含量低于35%引起灭活。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2、化学因素
抗体和干扰素引起病毒的体内灭活。
抗体——由机体对侵入的病毒(抗原)产生的一 种特异蛋白质,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 干扰素——宿主抵抗入侵的病毒产生的一种糖蛋 白,能进一步诱导宿主产生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 活。
第一章——病毒
▪ 致病因子是一个没有衣壳包裹的RNA分子,且分子量很小(仅为最小 病毒的1/20)
▪ 单股共价闭环RNA分子 ▪ RNA能在敏感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不需要辅助病毒
• 类病毒是当今所知最小,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 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 番茄簇顶病、柑橘裂皮病、菊花矮化病等,都是类病毒引 起的。
• T偶数噬菌体 • 此类病毒的衣壳由两部分
结构组成: 螺旋对称部分 立体对称部分 • 如大肠杆菌T4、T2、T6
噬菌体,其外形蝌蚪状
2、核酸内芯
动物病毒多数含DNA,有的只含RNA 植物病毒多数含RNA,少数含DNA 噬菌体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功能: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对敏感宿主的感染力
立体对称型:20面体,如腺病毒 螺旋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 复合对称型: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螺旋对称:
• 动、植物棒状病毒 • 多数是单链RNA病毒
立体对称
• 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 • 外观为球状 • 腺 病 毒 是1953 年首 先从
切除的小儿扁桃体中分离 到的。可侵染呼吸道、眼 结膜等。
复合对称:
二、拟病毒(卫星RNA )
• 又称类类病毒,它是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内的 类病毒。 它与普通类病毒的差异是它的侵染对象不是高 等动植物,而是植物病毒。
三、朊病毒
• 引发羊搔痒病、疯牛病、克雅氏病,是一种中枢神经 系统退化性紊乱疾病
• 1982年美国学者Prusiner发现该病的病原是一种蛋白 质,称为朊病毒蛋白(PrP)。
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可被用作细菌的生长底物
四、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一)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生命科学中的病毒研究与应用
生命科学中的病毒研究与应用第一章病毒的基本概念病毒是一类侵入细胞,只在寄主细胞内复制自身基因组的物质。
病毒因为足够小到达不能被一般光学显微镜看到的尺度而在光学显微镜出现为无形。
病毒一般包括蛋白质的包壳和DNA 或RNA的核酸。
病毒可以感染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海藻等等,危害极大,研究病毒成为黑暗物质一样的专业。
第二章病毒的进化和分类病毒在进化上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它们需要一个宿主来存储、利用和复制自己的基因组,所以他们并没有典型的细胞内进化过程。
在进化角度来说,病毒属于一类很不同于其它生物群体的分类,例如动物,细菌等。
基于病毒的核酸性质和先进的基因技术,病毒的系统分类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三章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的致病机制比较复杂,不同病毒可以利用不同的机制感染和致病。
在感染宿主时,病毒需要侵入细胞,用宿主细胞系统制造新的病毒核酸和外壳以继续感染和繁殖。
一般来说,病毒会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以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第四章病毒的研究方法病毒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复杂,因为病毒是一个内部化的体系,病毒的具体结构仅仅用显微镜是不能够看到的。
病毒的研究方法也包括着高级技术的利用,如基因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允许人们深入研究病毒的结构、代谢过程和致病机理等等。
第五章病毒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尽管病毒可能是一种极为具有危害的东西,但是它也有很大的作用。
目前,在生命科学中,病毒被应用到了许多领域。
例如,利用病毒对有害菌进行控制与清除、用病毒治疗某些疾病和开发病毒表达系统等等。
这些应用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病毒的了解,更有助于促进科学与医学的发展。
结论:总之,病毒在生命科学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对象。
虽然它们有着复杂的结构和致病机制,但是尽管如此,研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对其他生物群体和自然过程的认识,在生产、医疗和学术界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病毒学课件-病毒的结构
病毒屬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種組成。其屬名的詞
尾為“-virus”,但在設立一個新的病毒屬時必需有一個
同時被承認的代表種(type species)。
病毒科的命名
病毒科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屬組成。科名的詞
尾為 “-viridae”,“科”下麵可以設立或不設立亞科。 亞科名的詞尾為“-virinae”。
病毒目的命名
病毒目是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科組成,目名的詞
尾為 “-virales”。
亞病毒(subvirus):比病毒更為簡單 1.類病毒(viroid):由環狀RNA分子組成,不
含蛋白衣殼。在植物中發現。
2.朊病毒(prion):只含傳染性蛋白,無核酸。
復習思考題
1. 病毒的概念及特點。 2. 病毒與其他微生物的區別。 3. 病毒的結構。
➢主要存在與囊膜中,脂溶劑可去除囊膜,使病毒 喪失活性。
➢來自宿主細胞,與囊膜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細 胞的作用有關。
四、衣殼構型
病毒衣殼或殼體是由大量的蛋白亞基或殼粒 組成的。這些蛋白亞基的排列是以不同的軸 為中心對稱性排列,形成一個保護病毒核酸 的高度有序的結構。
1、螺旋對稱的病毒殼體
病毒殼體由蛋白亞基沿著 軸心進行螺旋排列,而形 成高度有序的結構。
➢病毒核酸不分節段
2. 規律:
(1)DNA病毒核酸多為雙股,個別為單股 (2)RNA病毒核酸多為單股,個別為雙股 (3)多數DNA和RNA病毒核酸為完整的分子,連續不
間斷,個別RNA病毒核酸為不連續、間斷的鏈 (4)多數病毒核酸呈線狀,個別呈環狀
(二)蛋白質
1.非結構蛋白:指由病毒基因組編碼的,在病毒 複製或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具有一定功能, 但不結合於病毒顆粒中的蛋白質。
病毒病毒学研究
病毒病毒学研究第一章:病毒学基础知识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有机物质,通常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遗传信息、能自我复制和侵入宿主细胞能力的微生物体。
病毒学是研究病毒的传播、致病性和预防治疗的学科。
病毒一般由外壳和核酸组成。
外壳由蛋白质和有时还包括脂质和碳水化合物构成,而核酸则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单链的或双链的,可以是线性的或环形的,还可以是分节的或非分节的。
病毒只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因为病毒缺乏自我复制的酶。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将其转化为病毒工厂,制造出新的病毒,并在病毒复制周期结束时破坏宿主细胞,释放新生病毒细胞。
第二章:病毒分类与研究方法病毒有很多分类方法,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演化分类和固有属性分类。
演化分类依据病毒基因组序列的相似程度将病毒分为家族、属和种。
固有属性分类以病毒的外壳和基因组结构为基础将病毒分类。
病毒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电镜、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和DNA测序等。
电镜可以检测病毒的形态和构成,细胞培养可以检测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过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可以检测病毒抗体的存在和滴度,PCR可以检测病毒DNA或RNA的存在和浓度,DNA测序可以确定病毒基因组序列。
第三章:病毒的传播途径与感染机制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水传播等。
病毒通过传播途径进入宿主体内,然后利用宿主体内的受体结合和进入宿主细胞。
有些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复制和释放,而有些则进入休眠状态,待时机成熟后再次释放病毒。
病毒感染的机制多样,但可以总结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结合和进入宿主细胞,需要利用病毒固有的结构来识别宿主细胞的受体。
第二步是解离病毒的外壳和核酸,并将核酸导入宿主细胞质或核内。
第三步是利用宿主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和释放病毒。
第四章:病毒的致病机制与预防治疗病毒的致病机制多种多样,包括细胞毒性、遗传突变和免疫反应等。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并利用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和复制,导致宿主细胞损伤和死亡。
病毒学(一到六章)
病毒学(一到六章)第一章病毒的结构(1学时)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小,结构容易,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这种病原能通过滤器,命名为病毒。
病毒的基本特性1. 以颗粒形式存在,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普通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病毒原叫“过滤性病毒”,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干看见。
2. 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3. 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4. 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是郑重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不能自立生长和繁殖。
5. 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持久保持其侵染活力。
6. 病毒无核糖体(rRNA)和转移RNA (tRNA)。
7. 病毒不能长大,不经分裂繁殖。
8. 病毒对普通抗生素和作用于微生物代谢途径的药物均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9.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埋伏性感染。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特征一、形态1. 病毒的大小是指病毒体的大小。
测量单位是纳米(nanometer,nm),即毫微米(1/1000μm)。
各种病毒的大小相差很大,普通病毒介于50nm~250nm之间,其中绝大多数病毒都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如痘病毒(poxvirus)为300nm,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看到;最小的病毒如小RNA病毒和极小DNA病毒直径约在20nm~30nm 之间。
2. 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
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植物病毒多呈杆第1 页/共18 页状或丝状(某些动物病毒也呈丝状);此外,还有呈砖形(痘病毒)、子弹形(狂犬病病毒);而噬菌体(bacteriophage)多呈蝌蚪形。
有些病毒的形态比较固定,如小RNA病毒呈球形;但某些病毒的形态则是多形性的,如粘病毒(orthomyxoviridae),有球形、丝状和杆状。
病毒(学生整理)
第一章 病毒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1.1 病毒的概念:病毒(V irus)形体微小,但形态各异,具有与一般生物不同的特殊生理结构1.2 病毒的特点:1、个体极小,可以通过滤菌器,形态多样。
普通光镜下不可见,形态大小以nm 计2、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核酸构成,无细胞器3、一个病毒体内仅含一种核酸(or DNA, orRNA) ,核酸可以以单链或双链形式存在4、生活方式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病毒酶系不全,离开活体后无生命特征5、病毒以复制的方式增殖,包括核酸复制、核酸蛋白质装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6、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二种组分非细胞生物 类病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 组分亚病毒 卫星RNA :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 组分朊病毒:只含蛋白质病毒(virus):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的一类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和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又具有细胞外感染性颗粒和细胞内繁殖性基因形式的十分独特的生物类群。
2. 病毒的化学组成2.1 核酸2.1.1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一种病毒的毒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是RNA ;2.1.2 核酸功能:储存病毒的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控制病毒的增殖控制病毒对宿主的感染性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粒子(viron):指宿主细胞外,形态成熟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又称病毒颗粒(virus particle)或病毒体核衣壳 病毒粒子 包膜刺突1 .病毒的基本结构1.1 衣壳粒1.1.1 概念:为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1~6个多肽分子折叠缠绕成的蛋白质亚单位(三级结构)1.1.2 衣壳粒的特点:不同病毒,多肽分子的组成不同;简单病毒只有1~2种衣壳粒;复杂病毒,20种左右。
1.2 衣壳1.2.1 概念:是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的排列形成的病毒外壳。
内包核酸,形状多样。
1.2.2 特点:亚基的组成和数目的不同是区别不同壳体蛋白的标志核酸衣壳--衣壳粒1.3 核衣壳概念:又称核壳体;病毒蛋白质衣壳与病毒核酸的合称,为病毒的基本结构1.4 包膜1.4.1 概念:指核衣壳外包裹的由类脂、多糖或蛋白质组成的一层构造较复杂的包膜,亦称被膜或外膜1.4.2 包膜的特点:包膜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1.4.3 包膜的功能:a.维系病毒体结构;b.保护病毒核酸;c.起始病毒感染所必需(识别)1.5 刺突概念:病毒包膜或衣壳表面的突起物2. 病毒的形态:2.1 廿面体对称的结构特征:1)球或近球形2)高倍电镜下为多面体, 具20个等边三角形和12个顶点的物体3)多面多角多棱,是多颗粒按一定方式对称排列形成,在角上为五邻体(penton) ,面上六邻体(hexon) 2.2 螺旋对称的结构特征:1)形状:多为杆状、纤维状、弯曲杆状2)螺旋对称的主要特点:a.长形的衣壳粒螺旋状排列,形成中空的圆柱体,衣壳粒间为准等价结合,直径取决于蛋白亚基的特征,长度取决于核酸分子的长度b.核酸埋嵌在衣壳粒之间的壁内,以多个弱键与蛋白质亚基相连此方式:可控制螺旋排列;增加壳体结构的稳定性此形状多为RNA病毒,具螺旋对称的动物病毒多有包膜2.3 复合对称的结构特征: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是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组合而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的代表3. 病毒特殊的群体形态:3.1 包涵体概念:在感染了病毒的细胞中,完整病毒和未装配的病毒亚基的聚合体,少数为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在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出现的异常染色区域称为包涵体。
1 病毒-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肠道病毒随温度升高滴度下降99.9%所需时间: 3~5℃ 40~90d
22~25 ℃
37 ℃
2.5~9d
5d
2.土壤病毒的存活
影响因素: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最大。
温度:低温时的存活时间比在高温时长。
湿度:干燥易使病毒灭活,土壤水分含量在10% 以下,病毒的数量大减。
3.空气中病毒的存活
影响因素:干燥、相对湿度、太阳光中的紫外辐 射、温度和风速等影响。
5.释放(Release)
裂解:多以裂解细胞的方式
释放。
通常情况下,一个噬菌体通
过上述四个过程能合成1001000个噬菌体。
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从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附到粒子成熟释放需15~ 30min。
(二)噬菌体的溶原性
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总结:病毒的一般特征
个体微小:以nm计,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植物病毒:大多含RNA,少数含DNA。
噬菌体: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一个病毒粒子只含一种核酸。
蛋白质衣壳 囊膜 核酸内芯
功能: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 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2.蛋白质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 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称蛋白质衣壳。 衣壳粒: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 质亚单位。
3.离子辐射
X射线、γ 射线也有灭活病毒的作用。
(三)干燥
干燥是控制环境中病毒的重要因素。
RH越高,病毒存活时间较长。
病毒RNA释放出来随后裂解导致灭活。 有被膜的病毒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存活较好。
二、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病毒的结构
核酸线状、 核酸线状、分节段
核酸双股环状
(3)分子量小,基因组结构简单,所含基因组数目少。 )分子量小,基因组结构简单,所含基因组数目少。
(4)病毒基因组核酸复制多样化 )
(5) 病毒核酸更易受宿主细胞的影响而发生基 ) 因突变和重组 (6)有些病毒去除囊膜和衣壳,裸露的 )有些病毒去除囊膜和衣壳,裸露的DNA或RNA 或 也能感染细胞,这样的核酸称为传染性核酸。 也能感染细胞,这样的核酸称为传染性核酸。 传染性核酸 具备条件: 具备条件: 病毒核酸能作为mRNA或者能利用宿主细胞的 或者能利用宿主细胞的 病毒核酸能作为 RNA聚合酶转录病毒的 聚合酶转录病毒的mRNA 聚合酶转录病毒的 病毒核酸不分节段
复习思考题
1. 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2.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 3.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结构。 4. 病毒核酸与蛋白的主要特点。 病毒核酸与蛋白的主要特点。 5. 病毒的分类系统。 病毒的分类系统。
第一章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大小、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 和化学组成 第二节 病毒的分类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 病毒的大小、形态结构 和化学组成
一、大小与形态
病毒子( 一个形态和结构上完整的病毒颗粒。 病毒子(virion):一个形态和结构上完整的病毒颗粒。 一个形态和结构上完整的病毒颗粒 大小:测量病毒的单位为纳米(nm) ,痘病毒最大,约 痘病毒最大, 大小:测量病毒的单位为纳米 纳米 300nm;圆环病毒最小,约17nm。 ;圆环病毒最小, 。 形态:多数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为杆状、 形态:多数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为杆状、丝状或子 弹状,细菌病毒(噬菌体)大多数呈蝌蚪状。 弹状,细菌病毒(噬菌体)大多数呈蝌蚪状。
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病毒优秀教学案例
本教学案例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以及作业小结等方面。通过这些亮点,本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以人性化的教学语言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方式,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病毒的基本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几个问题,如“病毒为什么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问题等方式,共同探讨病毒的寄生特点和生活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生活方式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最后,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调查身边的病毒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字数在300字左右。通过作业小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使学生认识到病毒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微生物复习资料(1)
绪论1.微生物的命名拉丁文表示,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斜体)+命名人的姓eg: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Castellani and Chalmers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2.微生物的分类原核微生物无细胞核、细胞器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细胞器(eg: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等)第一章病毒1. 简述病毒的结构及主要功能。
蛋白质衣壳:保护作用,特异亲和力,致病性、毒力、抗原性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
核酸内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被膜2.病毒的生命特点和细菌有哪些不同?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3. 病毒化学组成、结构及其作用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还有类脂和多糖。
结构:蛋白质衣壳: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附着在敏感细胞上;致病性、毒力、抗原性。
核酸内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被膜:存在于部分病毒表面4. 简述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和聚集、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
5. 简述病毒如何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复制的过程。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抑制宿主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宿主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控制,借由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如核糖体、mRNA等复制核酸,进而合成蛋白质。
6. 原噬菌体、溶原细胞、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定义?原噬菌体: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溶原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不引起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的噬菌体。
动物病毒学-第1章.病毒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第一章病毒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上一节课我们谈到了病毒的本质,病毒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予以回答。
什么是病毒呢?所谓病毒,它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其的特征包括5个方面,即病毒形体微小,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须的遗传信息;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严格的细胞内寄生,任何病毒都不能离开寄主细胞独立复制和增殖。
关于病毒的特征,有几点需要强调和补充。
这里所讲的病毒的特征都是针对自然情况下的病毒而言。
因为在特定的人工实验条件下,人们已经建立了可使病毒的组成成分——核酸和蛋白质,在无细胞系统下复制并装配成感染性病毒的技术(动物病毒的反向遗传学),例如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等等。
在烟草花叶病毒以及随后的动物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被提纯为结晶体以后,有人曾怀疑病毒是否还属于生物范畴? 的确,细胞外的病毒,特别是病毒的结晶型,没有新陈代谢,不表现生命活性。
但是必须指出,病毒在进入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迅即启动和复制,并且合成病毒特异的蛋白质,包括酶类,最后产生数量增多的子代病毒,却又表现出明显的生命特征;此外,病毒所呈现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也是证明病毒确实属于生物界。
因此,对于病毒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病毒具有生命活动型和生命静止型的双重存在形式,即病毒具有生命和非生命两种形式。
b:利福平可抑制痘病毒繁殖根据单细胞微生物的大小和复杂性可分为:原虫、真菌、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这些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仍具有细胞结构。
它们有自身DNA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时也含RNA,本身具有产生能量和大分子物质的机制。
通过合成自身的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而生长。
它们绝大多数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型多角体病毒: 在昆虫细胞质内增殖,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的球状病毒
颗粒体病毒
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的杆状病毒,每个包涵体通常只含 有一个病毒粒。
第八节 病毒与实践
8.1 噬菌体与发酵工业 8.2 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 8.3 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噬 菌 体 与 发 酵 工 业
8.1 噬菌体与发酵工业
1982 年,研究羊瘙痒病时发现 又称蛋白侵染因子、不含核酸 引起宿主体内同类蛋白质发生与其相似的构
像变化 引起多种疾病,如:疯牛病、库鲁病等 潜伏期长,对中枢神经的功能有严重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朊病毒与真病毒有什么区别? ① 呈淀粉样颗粒状 ② 无免疫原性 ③ 无核酸成分 ④ 有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 ⑤ 抗逆性强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澳大利亚陆续从绒 毛烟、苜蓿、茛菪和地下三叶草上发现了 四种新的植物病毒。这些病毒的蛋白质衣 壳内都含有两种 RNA 分子,一种和一般病 毒中的类似,另一种RNA分子与类病毒有 相似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也是环状的。不 过这两种RNA分子单独都不表现致病性, 只有联合起来才具有复制和感染性。这种 类似类病毒的RNA称之拟病毒。
我国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余贺曾在1958年利用噬菌体 成功地防治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成为我国微生 物学界的一段佳话。
第二,抗霜冻噬菌体能够保护植物免受霜冻的危害。
第三,藻类病毒可清除藻对水面的污染,试验证明污染水 源的藻类,施用LPP-1病毒后7天,藻就被全部裂解,使水 质变清。 第四,昆虫病毒已经成功地用于防治害虫。我国曾研究 用鼠痘病毒灭鼠,试验感染的死亡率达100%。 第五,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近年来报道了用真菌病毒 双链RNA防治板栗疫病;我国病毒学家田波等成功地用卫 星RNA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
• 类病毒RNA相对分子质量虽小,但能 独立侵染寄主,侵入寄主后也能自我 复制,不需要辅助病毒。
• 目前已发现的植物类病毒还有柑桔裂 皮类病毒.菊花矮化类病毒.椰子死 亡类病毒.律草矮生类病毒等.
• 类病毒是迄今人类发现的最小的生 物体.
6.2 拟病毒
• 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 是一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 毒,被称为拟病毒。
6.1 类病毒
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活细胞内寄 生的分子生物。
发现的第一个类病毒是马铃薯纺锤形块茎 病类病毒(PSTV),这是一种导致马铃薯严 重减产的病原体,棒状,无蛋白外壳。
仅含一个由359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环状RNA分子。 该分子内有很多碱基通过氢键配对而形成双螺旋 区,未配对碱基则形成内环。双螺旋区与内环交 替排列形成一个伸长的棒状分子。
人类的传染病70—80%由病毒引起 人类的恶性肿瘤15%由病毒引起 许多病毒人兽共患 繁殖过程与噬菌体有一些差异, 如侵入过程、脱壳过程
流感病毒
乙肝病毒
脊椎动物病毒包括DNA和RNA 病毒,
腺病毒的复制可代表DNA病毒的复制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复制可代表RNA病毒的复制
动物病毒的释放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3.脱壳:寄主细胞的蛋白酶 水解腺病毒衣壳。
4.在宿主细胞核内转录早期 mRNA并翻译早期蛋白。
5.在宿主细胞核内复制出病毒的 DNA和晚期mRNA。
一些带有囊膜的 病毒,如单纯疱疹病 毒,当它们的核酸和 衣壳蛋白组装完毕后, 它们将以“出芽”的 方式,包裹寄主细胞 的细胞膜或核膜,从 寄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1.无包膜的病毒,如腺病毒通过细胞裂解或局部破裂而释放。 2.有包膜的DNA病毒,如疱疹病毒,以细胞质中通道释放到细胞外。 3.有包膜的RNA病毒,如副流感病毒用出芽方式通过寄主细胞膜,
释放到细胞外并获得细胞源性的包膜和产生刺突。
1.吸附:腺病毒吸附在宿主细 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上。
2.穿入:通过吞噬作用进入胞内。
包裹在真病毒粒中 有缺陷、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的帮助 可干扰辅助病毒的复制,减轻对宿主的伤害 1981 年,在绒毛烟的斑驳病毒中首次发现
6.3 朊病毒
• 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 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 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羊瘙痒病是羊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化 性紊乱疾病。表现为毛脱落,皮肤瘙痒,失 去平衡和后肢麻痹等症状,杆状颗粒,呈丛 状排列,直径25nm,长100~200nm;这种 “羊瘙痒病”的病原是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研 究未能解决的一个谜。
引起爱滋病的病毒——人类免役缺陷病毒(HIV) 从淋巴细胞中释放出来
7.3 昆虫病毒
昆虫病毒1671余种 多数是鳞翅目害虫的病原体 是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宝库
多角体:多角形的包涵体,成分为碱溶性结晶 蛋白,内涵病毒粒。
核型多角体病毒 主要有 3 种 质型多角体病毒
颗粒体病毒
核型多角体病毒: 在昆虫细胞核内增殖,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的杆状病毒
现象:发酵周期延长 发酵液变清 发酵产物难以形成 倒灌、停产、倒闭
检测:检测到噬菌斑 电镜下看到噬菌体
防止: 严格卫生 严格活菌排放 筛选抗性菌株 加强罐和管道灭菌 轮换生产菌种 严格会客制度
病毒用于生物防治
第一,用噬菌体防治动物的痢疾杆菌、耐药性的绿脓杆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取得优于药物的治疗效果。
• 直至1982年,美国加洲大学旧金山分校 动物病毒学家发现羊瘙痒病是蛋白质侵染 引起的疾病,并称为“Prion”即朊病毒。 现在已经发现与朊病毒有关的疾病有羊 瘙痒病、貂脑病、人的库鲁病(震颤病) 和克─雅氏病。有人还推测人类的一些慢 性退化性紊乱疾病,像早老年痴呆,帕金 森氏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 疮等疾病也可能是由朊病毒引起的。
第七节 动植物病毒
7.1 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700余种 植物病毒对寄主的专一性较差 繁殖无吸附阶段,借植物天然创口侵入 借植物细胞间连丝扩散 植物病毒在侵入后才脱去衣壳
植物病毒的侵染途径
• 昆虫 • 汁液 • 嫁接 • 菟丝子 • 线虫 • 真菌 • 种子和花粉
7.2 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