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诊疗指南(精简版)
肠梗阻导管临床应用指南
肠梗阻导管临床应用指南一肠梗阻的定义及类别(一)肠梗阻的定义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统称为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排便及排气停止等症状。
(二)肠梗阻的分类肠梗阻按发病原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三大类。
1、机械性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腔狭窄,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可因(1) 肠腔阻塞:如寄生虫、粪块、异物等。
(2) 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嵌顿疝或者胂瘤压迫。
(3) 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管闭缩、炎症性狭窄、肿瘤等引起。
2、动力性肠梗阻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剌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至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两种。
3、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临床上通常也把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但无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称作单纯性肠梗阻,而通过障碍伴血运障碍的肠梗阻称为绞窄性肠梗阻。
其他分类: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两类:高位梗阻(如空肠上段)、低位梗阻(如回肠末段、结肠梗阻)。
按肠腔通畅程度分二类:完全性、不完全性。
按发病缓急分二类:急性、慢性。
若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寒,如肠扭转,则称闭袢性肠梗阻。
上述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三)不同部位肠梗阻发生的性质和频度小肠梗阻中80%以上为机械性梗阻,这里面又有85%以上为粘连性梗阻。
大肠梗阻基本均为机械性梗阻,其中85%以上为大肠癌梗阻。
二肠梗阻导管的发展演变(—)肠梗阻导管(long tube )对比短管(short tube )在治疗方法上的演变肠梗阻导管是日本医科大学齐藤昊先生命名的,在国外被称为(long intestinal tube/long tube)。
肠梗阻导管现在已经成为针对粘连性肠梗阻不进行外科性治疗,用保守性疗法积极地对肠梗阻进行改善和解除的不可缺少的导管。
肠梗阻规范化诊疗课件
肠梗阻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由 肠腔内异物、肿瘤、
粪石等引起
动力性肠梗阻:由 肠蠕动功能障碍引
起
麻痹性肠梗阻:由 神经损伤或药物中
毒引起
痉挛性肠梗阻:由 肠道痉挛引起
血运性肠梗阻:由 肠系膜血管病变引
起
混合性肠梗阻:由 多种原因引起,如 机械性肠梗阻合并
动力性肠梗阻。
肠梗阻病因
01 机械性肠梗阻:如肠粘连、肠 扭转、肠套叠等
肠梗阻规范化诊疗课 件
演讲人
目录
01. 肠梗阻概述 02. 肠梗阻诊断 03. 肠梗阻治疗 04. 肠梗阻预防
1 肠梗阻概述
肠梗阻定义
1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肠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2 肠梗阻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 3 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内或肠道外因素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 4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动力障碍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 5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血供障碍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
病情恶化等情况
手术方式: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内镜手
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 染、肠瘘等
术后护理:禁食、补 液、抗生素治疗等
术后护理
01
饮食指导:术后应遵循医生建议,逐步恢复饮食
02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03
活动指导:术后适当活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0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支持和鼓励
4 肠梗阻预防
饮食调整
01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 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03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 饮暴食
02
减少高脂肪、高糖、高 盐食物摄入
04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肠梗阻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肠梗阻分级诊疗流程
(2019年版)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不但可引起在肠管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还可导致一系列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1.适合在三级医院治疗或符合上转条件的患者:
(1)考虑腹茧症或严重肠粘连所致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须行肠排列手术治疗者;
(2)有放射性肠炎病史,须手术治疗的肠梗阻,估计术后肠瘘发生率较高者;
(3)肠梗阻术后出现肠瘘、短肠综合征、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者;
(4)绞榨性肠梗阻,估计须广泛肠切除,有安全转运可能者;
(5)肿瘤性肠梗阻,有根治性手术机会者;
(6)有多次手术史,估计手术困难者;
(7)肠梗阻诊断有困难者。
2.适合在二级医院治疗或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
(1)初发肠梗阻,行保守治疗者;
(2)肠梗阻术后肠功能恢复,行康复治疗者;
(3)估计手术风险小,无需广泛肠切除者;
(4)考虑绞榨性肠梗阻,须急诊手术,无安全转运时
间者;
(5)肿瘤性肠梗阻,无根治性手术机会,仅行肠造口者。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
肠梗阻临床诊疗指南【病因】1.肠管阻塞:如蛔虫团、粪块、异物等。
2.肠壁病变:如炎症、肿瘤、先天畸形等。
3.肠外病变:粘连束带压迫,腹外疝嵌顿,肿瘤压迫等。
4.肠管变形:如肠扭转,肠套叠等。
5.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如麻痹性肠梗阻(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弥漫性腹膜炎等病人发生),痉挛性肠梗阻(慢性铅中毒或肠道功能紊乱等病人)。
血管闭塞: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6.原因不明的假性肠梗阻等。
【诊断】一、症状:痛、吐、胀、闭是各类急性肠梗阻共同四大症状。
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的同时,伴有高亢的肠鸣音。
腹痛的间歇间期缩短,或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可能为绞窄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多持续性胀痛。
2.呕吐:高位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吐出物为食物,胃液,胆汁,胰液等。
低位梗阻吐粪水。
若为血性,常表示肠管有血循环障碍。
3.腹胀:高位梗阻不明显或仅见到胃型,低位梗阻全腹膨胀,腹部隆起不均匀不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排气排便停止:梗阻发生后多数病人不再排气排便。
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粘液样粪便。
二、体征1.一般情况:(1)神志:一般神志是清醒的,病情危重时则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甚至休克。
(2)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尿少甚至无尿。
2.腹部检查(1)视诊腹胀,需多次定期测量腹围,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2)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绞窄性肠梗阻腹部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和固定的压痛。
(3)叩诊:绞窄性肠梗阻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阳性。
(4)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若肠鸣音,突然减弱或消失说明肠坏死可能等。
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仔细检查双侧腹股沟部有无肿物,注意是否腹外疝引起肠梗阻。
4.直肠指诊应列为常规检查。
三、辅助检查1.化验室检查:(1)血液浓缩时,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升高,有腹膜炎时,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均升高。
肠梗阻临床路径精编
肠梗阻临床路径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肠梗阻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肠梗阻(ICD-10: / )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ICD-9-CM-3: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体征:单纯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严重患者可出现脱水、虚弱或休克现象。
3.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或振水音。
绞窄性肠梗阻,可表现为腹膜炎体征,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腹壁压痛,肠鸣音微弱或消失。
4.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
X 线检查可辅助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保守治疗无效拟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外置术、结肠造口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56. 7 肠梗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血淀粉酶、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腹部立卧位片;(4)心电图、胸部正位片。
2.其他根据病情可考虑选择:如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肺功能测定、钡灌肠或结肠镜、动脉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等。
急性肠梗阻诊疗常规
急性肠梗阻
【诊断标准】
(一)症状
1.腹痛多为阵发性之绞痛。
2.恶心、呕吐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发生越早,且频繁。
若低位梗阻,早期可仅有恶晚期可吐出粪便样物。
3.腹胀依梗阻部位不同而定,高位者腹胀不显,低位者腹胀明显。
4.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注意在高位梗阻者,下段可有少量大便排出,但不排气。
5.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和休克。
(二)体征
1.视诊可见肠型和肠蠕动。
2.扪诊一般较软,具压痛,或可能摸到肿块。
3.叩诊呈鼓音,若腹腔内积液较多时有移动浊音存在。
4.听诊可听到振水音,气过水声,高调金属音等。
当肠绞窄或肠麻痹时,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三)直肠指诊直肠壶腹部有空虚感,或摸到肿块,注意指套有无血染。
(四) X 线检查立位腹透和腹部平片常可见阶梯状液平面。
疑有结肠梗阻者可作钡剂灌肠检查。
【治疗原则】
(一)保守治疗对麻痹性一部分单纯性肠梗阻有效。
1.胃肠减压。
2.体液及电解质补充,并及时纠正水电角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二)手术治疗对绞窄性、完全性、外疝性、肿瘤性及血管性肠梗阻应首先考虑手术疗法。
手术方法以简便、快速、有效为原则,具体方法则根据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和病人全身情况决定。
有肠粘连松解术、肠部分切除、肠捷径吻合术等。
肠梗阻症状治疗和预防的综合指南
肠梗阻症状治疗和预防的综合指南肠梗阻是指由于肠道阻塞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的疾病。
它可分为机械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
机械性肠梗阻通常由肿瘤、粘连、炎症或畸形等引起,而功能性肠梗阻则是由于肠道肌肉运动异常引起的。
无论是机械性还是功能性肠梗阻,都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因此及时的治疗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一、症状1. 腹痛:肠梗阻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剧烈的腹痛,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可伴有腹胀、胃涨等不适感。
2.呕吐:肠梗阻时,由于肠道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会引起恶心和呕吐。
呕吐物可能含有胃液、胆汁或粪便,并经常具有恶臭。
3.便秘或腹泻:肠梗阻导致肠腔内压力增加,会影响粪便的正常排出。
在机械性肠梗阻中,梗阻位于大肠时可引起便秘,而位于小肠时则可导致腹泻。
4.腹部包块:在慢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中,会有腹部包块的出现。
这是由于肠管长时间受到压迫而形成的。
二、治疗1.非手术治疗:对于功能性肠梗阻和较轻的机械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这包括使用消炎药物和止痛药物来减轻炎症和痛苦。
同时,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治脱水。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的目标是消除肠道梗阻源,恢复肠道通畅。
常见的手术包括结肠切除术、小肠切除术以及粘连松解术等。
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和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三、预防1.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肠梗阻是非常重要的。
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和顺畅排便。
同时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肠道负担。
2.注意药物使用:某些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引起肠道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患肠梗阻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积极治疗病因:有一些与肠梗阻相关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及时治疗这些病因性疾病可以有效预防继发性肠梗阻的发生。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胃肠道的相关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肠梗阻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梗阻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肠梗阻概述肠梗阻(ileus)是指任何原因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并有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时的统称,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能够治愈,排气和排便恢复正常,腹痛等症状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英文名称:ileus其它名称:肠蠕动障碍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消化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肠常见症状: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主要病因:肠粘连、肿瘤压迫、肠套叠、腹部创伤、肠系膜血管栓塞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液检测、尿常规检查、呕吐物和粪便检查、X 线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腹腔穿刺、纤维结肠镜重要提醒: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虚脱、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1、按梗阻发生的原因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4)假性肠梗阻。
2、按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类(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肠管无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因肠系膜血管或肠壁小血管受压、血管腔栓塞或血栓形成而使相应肠段急性缺血,引起肠坏死、穿孔。
3、按梗阻部位分类分为高位小肠(空肠)梗阻、低位小肠(回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结肠梗阻因有回盲瓣的作用,肠内容物只能从小肠进入结肠,而不能反流,故又称“闭袢性梗阻”。
任何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如肠扭转,均属闭袢性梗阻。
4、按梗阻程度分类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根据病程发展快慢,又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是单纯性肠梗阻,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多为绞窄性。
上述分类在不断变化的病理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例如单纯性肠梗阻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如时间过久,梗阻以上的肠管由于过度扩张,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可因炎性水肿而转变为急性完全性梗阻出现的病理生理,有时在低位梗阻的晚期同样能出现这种转化。
肠梗阻肠套叠诊疗常规指南修订印刷版三甲资料
诊疗常规指南修订印刷版三甲资料目录:肠梗阻肠套叠【概述】肠梗阻指肠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受阻,通过肠道发生障碍,为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
由于它变化快,需要早期作出诊断、处理诊治的延误可使病情发展加重,甚至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死亡等严重情况。
【病因】1.机械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系肠管内或肠管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管堵塞,梗阻原因包括先天性畸形及后天性因素。
梗阻类型分为肠腔内梗阻及肠腔外梗阻。
(1)肠腔内梗阻:多由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先天性肛门闭锁等先天性疾病引起。
也可由肠套叠、蛔虫性肠梗阻、肠管内异物及粪石、肠壁肿瘤等后天性疾病造成。
(2)肠腔外梗阻:引起肠梗阻的先天性疾病包括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腹内疵、先天性纤维索条、梅克尔憩室索条、胎粪性腹膜炎后遗粘连等。
后天性疾病包括手术后粘连、腹膜炎后枯连、结核性粘连、胃肠道外肿瘤压迫、肠扭转等。
2.动力性肠梗阻系胃肠道蠕动功能不良致使肠内容传递运转作用低下或丧失,多因中毒、休克、缺氧及肠壁神经病变造成,常见于重症肺炎、肠道感染、腹膜炎及败血症的过程中。
梗阻类型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及痉挛性肠梗阻,前者发生在腹腔手术后、腹部创伤或急性腹膜炎病儿,后者可见于先天性巨结肠病儿。
【病理】肠梗阻发生后,肠腔内因积聚大量气体和液体而致使肠膨胀,引起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肠壁血循环受到严重障碍。
梗阻持久时,肠壁张力持续升高,导致肠坏死、肠穿孔。
【临床表现】各种类型肠梗阻虽有不同的病因,但共同的特点是肠管的通畅性受阻,肠内容物不能正常地通过,因此,有程度不同的临床表现。
1.症状(1)腹痛:机械性肠梗阻呈阵发性剧烈绞痛,腹痛部位多在脐周,发作时年长儿自觉有肠蠕动感,且有肠鸣,有时见到隆起的肠形。
婴儿表现为哭闹不安,手足舞动,表情痛苦.纹窄性肠梗阻由于有肠管缺血和肠系膜籍闭,腹痛往往是持续性伴有阵发性加重,疼痛较剧烈。
绞窄性肠梗阻也常伴有休克及腹膜炎症状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明显,腹痛不明显,阵发性纹痛尤为少见(2)腹胀:腹胀发生于腹痛之后,高位小肠梗阻常表现上腹部饱满;低位梗阻的腹胀较高位梗阻为明显,表现为全腹膨胀;闭袢式肠梗阻出现局限性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呈全腹膨胀(3)呕吐:高位梗阻的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呕吐物为食物或胃液,其后为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迟,初为胃内容物,静止期较长,后期的呕吐物为积蓄在肠内并经发酵、腐败呈粪样带臭味的肠内容物;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呈血性或咖啡样;麻痹性肠梗阻呕吐次数少,呈溢出性。
2024肠梗阻诊疗要点
2024肠梗阻诊疗要点肠梗阻是急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紧急情况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及胆道疾病,位居第三位,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小肠梗阻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粪。
病情变化快,鉴别诊断困难,如诊治延误或不当,则后果严重。
快速精准地检查确诊、及时果断地进行治疗是小肠梗阻诊疗的关键。
病因约2/3的小肠梗阻是由手术所致的肠粘连造成的,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年内出现,但有15~50%的患者可在术后10年后发生小肠梗阻。
急腹症患者中有20%为粘连性小肠梗阻。
依据病因,可将小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小肠梗阻、动力性(麻痹性)小肠梗阻、血运性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的小肠假性梗阻4类。
诊断不论应用何种诊断措施,都应将目标关注于:(1)鉴别机械性肠梗阻与动力性肠梗阻;(2)形成梗阻的病因学诊断;(3)区分部分(低位)梗阻和完全性(高位)梗阻;(4)明确是否发生了肠绞窄和肠坏死。
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是小肠梗阻初步诊断的临床依据。
高质量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仍是肠梗阻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结合简单的实验室检验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基本判断,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率,同时降低对特殊检查的依赖性。
小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治疗小肠梗阻,首先需明确是予以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有80%~90%的肠梗阻患者可予以保守治疗。
在无腹膜炎体征的患者中,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o非手术治疗策略与基本原则国外多部共识均提出,如没有腹膜炎、肠坏死及肠缺血的小肠梗阻,推荐先行尝试非手术治疗,尤其对于重要器官存在合并症、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手术治疗风险较大的患者,多选用非手术治疗。
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禁食、补液、补充水电解质,超过1周的禁食患者需肠外营养治疗;(2)胃肠减压,可减轻肠道内压力,进而减轻梗阻症状;(3)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解痉药物,但避免使用止痛药物;(4)动态监测腹部体征的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评估判断病情变化。
急性肠梗阻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急性肠梗阻急诊鉴别诊疗指南【临床表现】1.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为阵发性剧烈绞痛;绞窄性肠梗阻腹痛往往为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重;麻痹性肠梗阻腹痛往往不明显。
2.呕吐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高位小肠梗阻呕吐较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低位小肠梗阻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呈棕褐色或血3.腹胀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
高位小肠梗阻时腹胀不明显,低位梗阻则表现为全腹膨胀。
4 .排便排气停止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停止5.全身体征肠梗阻患者因呕吐,水、电解质紊乱,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中毒和休克征象。
6.腹部体征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单纯性肠梗阻肠管膨胀,有轻度压痛。
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肌紧张。
当腹腔有渗液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绞痛发作时,肠鸣音亢进。
穿孔时,出现腹膜剌激征。
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病因】1 .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凡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变狭小而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①肠壁病变,如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肿瘤、炎症等;②肠管受压如粘连带、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③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块、胆石、异物等。
2 .动力性肠梗阻凡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导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致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类。
麻痹性多见,麻痹性是肠管失去蠕动功能,可以发生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腹膜后血肿、腹部创伤。
痉挛性是由于肠壁肌肉过度、持续收缩所致,比较少见,如慢性铅中毒,急性肠炎等可以见到。
3.血运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发生血栓或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麻痹,失去蠕动功能,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肠梗阻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有肠膨胀和肠坏死,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素吸收三大方面。
【院前急救】1.禁食、水。
2.输液。
3.胃肠减压。
【急诊检查】1.血、尿、便常规。
2.电解质、血气分析。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不完全性肠梗阻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不完全性肠梗阻1范围本指南主要对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诊断、辨证、治疗和护理调摄做出说明。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脾胃病科、中医科、中医基层医师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西医消化科医师和全科医师也可参照本指南的相关内容。
2术语和定义下列属于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不完全性肠梗阻incomple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未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病名的记载,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肠结”等病的范畴,病位在大、小肠。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大便减少或停止,排气减少或停止,即痛、吐、胀、闭四大症状。
3临床诊断3.1西医诊断: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
按梗阻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1]。
3.2中医诊断: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未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病名的记载,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肠结”病的范畴。
根据《中医急诊学》[2]及结合实际临床表现,制定如下:3.2.1病名诊断具备腹痛,腹胀,呕吐,便闭及肛门排气减少或停止为临床表现,即痛、吐、胀、闭四大症状者,即可诊断为肠结。
3.2.2证候诊断3.2.2.1实热內结证腹胀,腹痛拒按或绕脐痛,恶心呕吐,大便干结难行,或热结旁流,无矢气。
身热,烦渴引饮。
舌红,苔黄而干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或滑数。
3.2.2.2阳虚寒凝证腹胀,腹痛阵作,无排气排便,或排便无力,畏寒肢冷。
恶心呕吐。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或沉细。
3.2.2.3气滞血瘀证腹部胀大如鼓,腹痛拒按,或时痛时止,无排气排便。
恶心呕吐。
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3.2.2.4脾虚湿阻证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
神疲乏力,倦怠。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腻,脉细弱。
肠梗阻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院介绍(环境、设施、 实术后基础及专科
制度、人员等)心理
护理
护理(缓解焦虑、恐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惧),疾病相关知识
和伤口情况
介绍
□ 完成术后各项护理
□ 按一级护理要求落
评估,根据评估结
实护理措施
果落实相应护理措
□ 完成入院各项护理
施
□ 按一级护理要求落 实术后基础及专科 护理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和伤口情况
肠梗阻临床路径
(县医院适用版)
一、肠梗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肠梗阻(ICD-10:K56.0/K56.2 /K56.5- K56.7), 行肠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短路吻合术、肠 外 置 术 、 结 肠 造 口 术 (ICD-9-CM-3 : 45.62/ 45.91/46.01 /46.10/54.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 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 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腹痛、腹胀、呕吐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查体:腹部查体可见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诊可有压痛, 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 或振水音。绞窄性肠梗阻,可表现为腹膜炎体征,有时可有 移动性浊音,全腹压痛,肠鸣音微弱或消失。 3.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都可增高, 尿比重增高,血气分析、血生化、肾功能紊乱。影像学检查 可辅助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意事项 □ 预约复诊日期及拆线日期
完成出院记录书写、整理完善住 院病历
长期医嘱: □ 全麻术后护理 □ 二级护理 □ 半流质或普食 临时医嘱: □ 今日或明日出院 □ 出院带药 □ 拆线(视情况)
肠梗阻的诊疗及护理
肠梗阻的诊疗及护理肠梗阻,是指肠腔内容物的运行发生障碍、不能顺利通过肠道时称为肠梗阻,为腹部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肠梗阻可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这是所有肠梗阻的四大基本症状体征。
临床一般常见四种类型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性肠梗阻、肠套叠性肠梗阻、蛔虫堵塞性肠梗阻。
(一)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顾名思义,由于肠管粘连引起的梗阻。
大多数患者有腹部外科手术或妇科产科手术史,少部分为腹腔内感染如腹膜结核等所致。
可能为局部肠管间粘连,也可以是肠管与腹壁间粘连,或粘连带卡压肠管引起梗阻或肠扭转。
【主要表现】(1)病史:可有腹部手术史或腹腔内感染史。
(2)症状:一般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
可有排便排气停止,但因粘连性肠梗阻多数为部分性梗阻,故仍可有少量排便排气。
粘连性梗阻多可以自性缓解,但可再次反复多次发作。
(3)体征:检查可见腹部手术瘢痕,听诊有肠鸣音亢进,并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4)辅助检查:腹部X线透视检查可见液气平面。
血常规检验可有血红蛋白增高等血浓缩现象。
【治疗与护理】(1)就诊导向:须住院治疗。
(2)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措施为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等。
一般经过几天非手术治疗,梗阻往往可以缓解。
(3)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梗阻不能缓解者,可酌情进行粘连松解术、肠管排列或部分肠段切除术。
(4)护理措施:①非手术治疗者,主要措施为禁饮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等。
②手术治疗者,按手术要求给予手术前护理常规。
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卧床休息,术后禁饮食,并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二)肠扭转性肠梗阻肠扭转性肠梗阻,是指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
肠扭转可为180°,也可为360°,甚至720°。
肠梗阻治疗详解
肠梗阻治疗详解*导读:肠梗阻的治疗原则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解除梗阻。
其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输血、抗感染、抗休克是治疗肠梗阻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疗效和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解除梗阻。
其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输血、抗感染、抗休克是治疗肠梗阻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疗效和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基础治疗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不论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极重要的措施。
最常用的是静脉输注葡萄糖液、等渗盐水;如梗阻已存在数日,也需补钾,对高位小肠梗阻以及呕吐频繁的病人尤为重要。
但输液所需容量和种类须根据呕吐情况、缺水体征、血液浓缩程度、尿排出量和比重,并结合血清钾、钠、氯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监测结果而定。
单纯性肠梗阻,特别是早期,上述生理紊乱较易纠正。
而在单纯性肠梗阻晚期和绞窄性肠梗阻,尚须输给血浆、全血或血浆代用品,以补偿丧失至肠腔或腹腔内的血浆和血液。
2.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胃肠减压一般采用较短的单腔胃管。
但对低位肠梗阻,可应用较长的双腔M-A管,其下端带有可注气的薄膜囊,借肠蠕动推动气囊将导管带至梗阻部位,减压效果较好。
3.防治感染和毒血症:应用抗生素对于防治细菌感染,从而减少毒素的产生都有一定作用。
一般单纯性肠梗阻可不应用,但对单纯性肠梗阻晚期,特别是绞窄性肠梗阻以及手术治疗的病人,应该使用。
此外,还可应用镇静剂、解痉剂等一般对症治疗,止痛剂的应用则遵循急腹症治疗的原则。
(二)解除梗阻可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
1.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适应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