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品流通规律

合集下载

现代流通学课程标准剖析

现代流通学课程标准剖析

《现代流通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代码:H0402554课程名称:现代流通学标准学时:32课程类型:理论课《现代商品流通学》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流通领域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商品流通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企业制度和“建立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要求,根据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我国流通、财政、税收、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探索商品流通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研究流通领域的经济关系、经济规律,形成现代商品流通经济学的总体构架和学科体系。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现代商品流通学》是专门研究商品流通产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经济理论学科。

研究现代商品流通学,主要任务在于探索、揭示商品流通的产生发展过程及运动演变规律,总结商品流通的理论与实践,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参考。

通过对现代流通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流通学的基本知识。

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课,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现代流通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商品流通基本理论、商品流通环境、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流通组织、商品流通绩效、商品流通管制、零售商品流通、批发商品流通。

二、课程基本理念1. 试行“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组深入探索高教教育规律,通过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实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理论教学中,我们积极试行“案例教学法”,即围绕现实流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身临实景,在实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总结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总结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考试内容:熟悉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掌握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流通形式: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W一G—W);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G—W—G)。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1)买和卖的顺序不同。

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商品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G—W—G′。

G′=G+ΔG,Δ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

资本运动最根本的特点: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例题1·单选题】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答案]D【例题2·单选题】(2007年)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劳动力成为商品[答案]D二、劳动力成为商品考试内容:熟悉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特点。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中药商品学老师划得知识点

中药商品学老师划得知识点

中药商品学知识点整理(按老师所划)第一章:1、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

2、中药商品学任务是1、研究和制定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2、鉴别中药商品的品种和质量3、中药商品学的研究内容:真伪鉴别、采收加工、商品流通、质量管理。

4、影响中药商品质量的因素有:药材的产地、生境、采收时间、产地加工、药用部位、炮制、调剂、运输、贮藏和中成药的处方、生产工艺、原料、检验、包装等。

5、《新修本草》(《唐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作者是唐朝的李勣、苏敬等。

6、《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作者是宋朝的唐慎微。

7、《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成书于1108年,载药材1892种,药方1746种,集明代以前中药学知识之大成,是我药学发展史上的传世巨著,是当代研究中药的重要参考文献。

8、中药商业的机构,按工作性质可分为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和企业经营机构两大类。

第二章:1、中药商业企业的分类:①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为: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②按照经营方式,分为:专营、代营、联营企业;③按照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批发、零售、批零兼营、行栈企业。

2、药品经营企业必须持有的“三证”: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书、营业执照。

3、中药市场流通规律一般经过: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4个环节。

4、中药商品在储存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保证供应、分类储存、保证质量、以销定进。

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分类储存。

5、中药的价格:按照中药价格管理形式分为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按照中药商品流通的过程分为:收购价格、调拨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

其中(零售价格)是价格体系中政策性最强的价格。

6、中药商业的竞争有:销售品种的竞争、商品质量的竞争、商品价格的竞争、时间竞争、服务竞争。

7、一类毒剧药:信石、水银;二类毒剧药:众多生药(指带生字的药品,如生附子)、斑蝥、红娘虫、洋金花、闹羊花、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九分散、龙虎丸、九转回生丹、四生散。

第三章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第三章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电子货币的优缺点:
• 优点:1、体积小: 电子货币就是存在信用卡大小的塑料智能卡中 的加了密的数据,而这种智能卡又可以放到手掌大小的电子钱包中。 • 2、方便:你甚至可以在家里“下载”属于你的电子现金,把它暂 时存在硬盘中。你可以通过电话使用这些智能卡,直接通过电话支 付。你可以随时用你的电子钱包检查商店是否从你手中取走了你应 该支付的钱数。现金将退化为一个“数字”,一个你可能永远也不 会见到的加了密的数字化信息。 • 3、位流:已经是数字化的了。在几乎所有这样的交易中,已经不 存在"物理的"货币交换了。你大概永远不会看到,由北京建行拆借 给工商行的1000万人民币被汽车载着穿过长安街,以完成这样一笔 交易。事实上,这些交易都已经通过"位流"以电子方式完成了。 • 4、节约:在美国,每年就需要花费600亿美元运输、保存和处理现 金货币, • 缺陷:易受攻击的电子货币体系将导致可怕的经济大混乱!让我们 抖胆想象一下吧:网络黑客们利用他们长时间在Internet练就的攻击 本领,哄骗了电子货币系统,从而建立了一个“桌面造币厂”!其 结果是产生大量的恶意位流――伪造的电子现金将象洪水一样冲垮 世界金融体系,产生了全球性的极度通货膨胀――结局。
换中的物,是在许多个人和组织间交付和传递而保 持其价值不变的一种通货。
针首刀
直 径 周




公元前1066-前 221年


斜肩弧足空首布
描 述 正 面 反 面
直 特 径

周 公元前1066-前 221年
卢 氏
五铢钱 天 平 天 国 通 宝
北宋通宝
北 宋 的 交 子
会 子
咸丰钞票(银票)
2、商品经济产生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这是商品产生的前提条件。 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产生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 间交换劳动产品的需要。但仅有分工并不能决定 交换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因而不能决定商品存在 的必然性。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这是商品存在的决定条件。它决定了不同商品生 产者的权利是平等的,需要通过对等的原则互相 交换产品。商品交换实质是实现所有权的转移, 这个条件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 • 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 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初级经济基础完整重点笔记(自整理)

初级经济基础完整重点笔记(自整理)

第一部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人的劳动: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劳动对象:生产工具3、劳动资料:物质资料(二)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社会生产方式决定适应反作用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三)社会经济规律客观性: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赖以生存的条件分: 在人类社会各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原始社会:最初时候制度,石器生产工具,2、奴隶社会:铁器出现3、封建社会:出现商品经济4、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机出现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

内燃机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自由竞争趋向垄断5、社会主义社会: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特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自足(二)商品经济特征:以交换为目的的时候经济形态形成条件:社会分工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畜牧业中分离第三次分工:商人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狭义:交换的场所广义: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互作用联系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信息技术完善的市场体系有以下功能:提高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相互作用。

商品流通概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

商品流通概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

第二章市场一、知识点:1.市场是历史的范畴:(一)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二)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三)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四)市场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

2.场所式市场有一下基本特点:时间性、地点性、聚散性、服务性3.市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1)按市场竞争就够划分:①完全竞争②完全垄断③垄断竞争④寡头垄断(2)按市场供求局势划分:买方市场、买方市场4.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是适度的买房市场,期主要有点:(1)由于竞争激烈,可以促使卖方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质量,实现更多的进击和社会小李,促使社会进步。

(2)通过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节约社会劳动。

(3)有利于生产经营者按需生产,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5.市场体系:指各类市场及各类市场内部子市场之间和市场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有序性6.市场体系的结构:是指市场总体内部各个分类市场之间或市场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构成。

7.市场总体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构成:(1)按市场身份要素来划分:市场主体、市场客体结构(2)按市场时空要素来划分:市场时间结构、空间结构(3)按市场存在形式来划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8.市场主体结构:即企业、居民、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等市场主体之间所形成的的相互关系9.市场空间结构:指市场要素在不同交换范围的分布和关联状况10.市场时间结构:是指由于市场主体间的权利让渡与交换物位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不同交换形式的分类市场,并由此导致的结构状态。

11.按市场时间来划分,市场体系包括: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借贷交易市场12.市场分类:是对市场结构进行某种分析。

按照交易内容划分市场:(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2)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13.消费品市场的特点:普遍性、广泛性;多层次、多环节;经常性、复杂性;随意性、选择性。

第三四章、商品流通的特点功能

第三四章、商品流通的特点功能
只要有了这个完善的商业体系,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劳动者 都会激发起劳动积极性。而一旦我们发现所处的商业体系 是不合理的,比如交易不公平,或者财富分配不合理,那 势必伤害一部分的劳动积极性。
因此,财富不只是“勤劳”创造的,更是由“制度”(流 通体系)激发出来的!
一、商品流通的重要地位
一、商品流通的重要地位
三、商品流通的规律
3、商品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 2、调节商品流通。 3、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经济效益。 4、推动企业改进生产技术。
第三章 商品流通的特点
一、商品流通的特征
1、总体性 2、运动性 3、阶段性 4、连续性 5、延伸性 6、受约性 7、趋利性 8、历史性
二、商品流通的原则
1、先买后卖原则 2、为卖而买原则 3、贱买贵卖原则 4、快买快卖原则 5、此买彼卖原则 6、连续买卖原则 7、公平买卖原则
三、商品流通的规律
1、等价交换规律 2、自愿让渡规律
(一)自愿让渡规律的基本内容
自愿让渡: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买卖双方以自愿成效的为原 则,实现自主的商品交换。
客观基础和条件:
1、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 2、以平等互利为条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二)自愿让渡规律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 2、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 3、有利于市场竞争。 4、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那么这个故事实际上发生在哪里呢? 这个故事实际上发生在英国,所以“珍妮纺纱
机”是英国人“珍妮”发明的,而不是大明帝国的 “翠莲”发明的,工业革命也发生在大英帝国,而 没有发生在大明帝国。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运行规律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及运行规律
要方向,推动可持续发展。
商品经济对生产力的影响
提高生产效率
01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生பைடு நூலகம்协作,提高了生产效
率。
促进技术进步
02
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
量和降低成本。
扩大市场规模
03
商品经济的自由流通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和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单个商 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即生 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价值量的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逐渐 减少。
商品的价格
价格的定义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是商品与货币交换的 量的比例。
商品经济打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促进 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 合作。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的比较
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身消费, 而不是用于交换。与商品经济相比,自然经济的交换范围较小,生产效率较低。
产品经济
产品经济是指产品生产者按需生产的经济形态,生产者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安排 生产,而不以交换为目的。与商品经济相比,产品经济的交换范围较小,但生 产效率较高。
02
商品的价值与价格
商品的价值
商品价值的定义
商品价值的性质
商品价值是指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 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具有相对性和历史性,随着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变化。
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

第三章物流与商流

第三章物流与商流

2020/5/13
浙江海洋学院:陈庆伟
21
三、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与信息系统网络
(一)信息流的运行过程 1、信息收集 2、信息加工(分类及汇总、分析、存储和
更新) 3、信息传递(单向与双向、直接与间接、
时间与空间传递) 4、信息应用
2020/5/13
浙江海洋学院:陈庆伟
22
(二)信息系统和网络
1、信息系统
2020/5/13
浙江海洋学院:陈庆伟
12
三、商品流通过程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消费者 用与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取得商 品的所有权,即购销过程,流通 经济学称之为商流过程。
2020/5/13
浙江海洋学院:陈庆伟
13
(一)市场调查过程
市场调查过程是对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相 关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的过程。
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动流通过 程不断向前发展。
2020/5/13
浙江海洋学院:陈庆伟
26
第四节、资金流与物流
一、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一)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2020/5/13
浙江海洋学院:陈庆伟
27
(二)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0
第二节、商流与物流
二、商品流通渠道
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 流通机构所组成的纵向组织系列。它包 括商品的生产者、流通机构、消费者以 及一些辅助机构(信息咨询、银行、保 险机构等)。
2020/5/13
浙江海洋学院:陈庆伟
11
商品流通渠道的分类:P76
按商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按流通的特点进行分类 按有无中间商的情况分类

第3章商品流通过程

第3章商品流通过程

二、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因素 任何一种商品流通渠道的形成都是在经济 规律的作用下,由众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 决定商品流通渠道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流通渠道的选择,受经济规律的影响、制约。 2、商品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对流通渠道的影响。 3、商品属性与特点对流通渠道的影响。 4、生产力布局与消费需求的空间分布状况,对流通渠道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此外,商品流通渠道还受到国家流通政策、生产 者与经营者市场战略的影响。
3、“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 费者”流通渠道分析。 “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生产 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都 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较充分的条件下 产生的复杂的商品流通渠道形式。它是今天多 数商品所选择的一种流通渠道形式。
“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流通 渠道的特点是:第一,流通环节较多,流通链长,能 使商品进入广阔的市场。第二,充分利用流通职能分 工的细化,能较好地利用各类流通企业的优势,加快 商品流通过程,提高商品流通质量。第三,市场信息 质量较高。由于不同类型的流通企业参与经营活动, 以及市场覆盖面广,能在广阔范围内收集市场需求信 息,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相互补充, 因而信息内容能较准确地反映市场需求趋势。第四, 经营风险进一步分散,提高了流通参与企业的抗风险 能力。 “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复杂 的流通渠道形式,虽然被当今大多数商品流通所采用, 但它自身也有其局限性。第一,流通费用高。第二, 流通渠道管理难度大。
(二)实现商流活动的形式 商流活动的两端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 之间商流活动的联系方式根据当事人的意愿、 商品特征和商品交易技术来决定。从现阶段商 品交换的实际来看,商流活动的实现方式主要 有以下三大类型: 1、有赖于集中场所的商流方式。 2、不依赖于集中场所的商流方式。 3、依赖于通讯网络进行的商流方式。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初级经济师各章考点汇总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

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

(3)主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4)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3)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1〉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2〉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考点5: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商品流通特征、原则和规律

商品流通特征、原则和规律

八、商品竞争规律
竞争规律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同经济 主体之间为争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市场条件, 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进行较量、 抗争的客观必然性。
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进 入消费领域。
六、商品供求规律
(一)供求规律的内容
供求规律是指商品供求变动与商品价格变动 相互制约和决定的规律。供求规律与价值规律 一样,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特有规律。
(二)供求规律的作用
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
2、支配着生产和消费
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
三、商品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1、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四、流通投资增值规律 即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总是要求终点上回
收的货币额要大于起点上所投入的货币额,或 称为商品流通经济利益的规律性。
五、节约流通时间规律 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的客观要求,就是用最短
2.2 商品流通的原则
一、先买后卖原则 二、为卖而买原则 三、贱买贵卖原则 四、快买快卖原则 五、此买彼卖原则 六、连续买卖原则 七、公平买卖原则
2.3 商品流通的规律
一、等价交换规律 等价交换规律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必须
反映价值量,按照价值所决定的价格来 交换。
二、自愿让渡规律 (一)自愿让渡规律的内容
第三章 商品流通特征、原则和规律
2.1 商品流通的特征 2.2 商品流通的原则 2.3 商品流通的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在认识商品流通基本 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商品流通的基本原 则和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商 品流通的基本规律及内容。
2.1 商品流通的特征

第三章 流通运行过程

第三章 流通运行过程

例:
A企业与B企业经过商谈,达成了一笔
供货协议,确定了商品价格、品种、数量、
供货时间、交货地点、运输方式等,并签订
了合同,也可以说商流活动开始了。要认真 履行这份合同,自然要进入物流过程,将货 物进行包装、装卸、保管和运输。同时伴随 着信息传递活动。
如果商流和物流都顺利进行了,接下来
是付款和结算。无论是买卖交易,还是物流
本节完毕……
生产者 批发者 零售者 消费者
图3-2 商流的过程:所有权的转移
注意:
所谓商流,就是一种买卖或者说是一种 交易活动过程,通过商流活动发生商品所 有权的转移。 商流是物流和信息流的起点,也可以说 是后“二流”的前提。
二、商流活动的内容
1.市场分析:
交易前收集信息,进行市场调查
2.商品调整: 依据市场分析,对商品计划进行时间、空 间、数量、质量、销售渠道等因素调整 3.买卖交易: 双方的谈判——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
经销商 总部 仓库
经销商
区域物流中心
商 流 物 流 分 离
经销商
……
第二节
一、商流运行


商流——商品价值的流通,通过买卖交易,
完成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使供给和需求结
合,克服社会中主体分立的经济活动。
发达商品流通:
G—W—G’
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
G—W: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转移; (生产者——企业) W—G’:商品所有权转移; (企业——消费者)
(二)本书中的物流概念 物流——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运动过程, 或是商品实体的运动过程。
物流的构成要素:流体、载体和流向。
物流的基本功能:储存、运输和配送。 物流的辅助功能: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 和信息处理。

商品流通概论-自考大纲加教材知识点内容

商品流通概论-自考大纲加教材知识点内容

商品流通概论自考大纲加教材知识点内容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以课程纲为标准,本课程共十章,主要了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规律和运行机制。

其主要内容为:第一章,介绍商品流通的内容、规律及商业的开展,是商品流通的概念、商品流通的规律和商业的历史及地位。

第二章,介绍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运行的概念、内容和作用等,是对市场涵义和本质的认识,市场体系的特征、构造及分类,市场机制的特征、作用及内容市场运行的功能、组织、规则和管理。

第三章,介绍商品流通企业的内容,是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构成要素、类型和组织。

第四章,介绍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内涵、特征、作用、关系运作原则、策略和过程。

第五章,介绍商品流通的主要,是商品流通业态类型,流通的演变及选择条件交易。

第六章,介绍商品流通渠道及网络的概念及主要做法,是商品流通渠道的特征、类型系统设计和方案评估,商品流通网络的特征及开展趋势。

第七章,介绍商品流通的价格及效益,是价格构成及价格体系的内容,价格决策程序、定价导向及决策方法,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因素第八章,介绍商品流通调控的内容概念和主要做法,是商品流通环境的内涵、商品流通调控的内容、原则、主要方法。

第九章,介绍商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商品流通创新的内容、商品流通中新科技的应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流通经营全球化的现状、趋势和途径。

第十章,介绍商业文化和商业道德建立的问题,是商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作用、商业道德的内涵及标准商业信用体系和建立.第一章绪论商品及商品流通商品交换的形式:物物交换、简单商品流通、兴旺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环节: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它一般包含有商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

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自然性制约因素〔主要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

经济性制约因素:商品差价的制约、商品供求状况的制约、产业构造和生产力布局的制约。

商品流通经济学考点

商品流通经济学考点

一.名称解释1.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

2.社会分工:每个个人或经济体仅仅从事一种或少数几种经济活动而不是从事其生存或存在所需的全部经济活动。

3.交易:是经济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交互影响的活动的总称。

4.商品交换:即买卖的交易.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5.贸易:是平等互愿的前提下进行的货品或服务交易。

6.产销矛盾:生产和销售之间的供需关系不对称时,产量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7.产销分离:是以专门媒介商品交换的独立化的商人为纽带,联结生产与消费的商品运动形式,即生产者把商品卖给各种类型的商人,再由商人转卖给消费者。

8.市场: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实现商品相互让渡的交换关系及其供求关系的总和。

9.市场机制也就是商品流通机制:市场有机体内部在市场交换活动中所建立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内在有机联系形式。

10.商品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市场的商品可供量。

11.商品需求:是指全社会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零售市场上购买商品的一定量的货币支付能力。

12.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是供给量(Q)、需求量(Q)对于市场价格(P)的变动作用反应的灵敏程度。

13.批发:将产品卖给零售商和其他商人或者行业机构、商业机构,但不向最终消费者出售商品的人或企业的相关活动。

14.批发商业:批发商业就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

15.零售:指针对最终消费者的销售活动。

16.零售商业:是商品流通过程的最后环节,即将商品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形式。

17.商业价格:是指商业在媒介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发生的价格18.市场价格体系: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及各种商品的价格在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有机整体。

19.商流:商品通过买卖活动而发生的价值形态的变化和所有权的转移,即商品价值形式的流通20.物流:商品实体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和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流通领域的停滞,即商品实物形式的流通21.信息流: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信息的传递、收集、处理、反馈过程,即商品信息的流通22.分销渠道: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流转路线和经济组织。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

商品流通概论(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所谓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所谓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二、商品交换的三种形式1、物物交换(W—W);2、简单商品流通(W—G—W);3、发达商品流通(G-W—G’)三、商品流通的概念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四、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1、自然性制约因素;2、经济性制约因素;3、制度性制约因素。

五、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1、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2、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3、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六、商品流通的基本规律1、价值规律-—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2、供求规律;3、竞争规律;4、自愿让渡规律;5、货币流通规律.七、供求规律商品供给可以表述为,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商品供给的变动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变化;3、生产要素的价格;4、其他商品的价格;5、政府的产业政策;6、企业的预期.商品需求可以表述为,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仙,在每价格水平上愿意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商品需求的变动受以下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1、商品自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4、消费者的偏好;5、政府的消费政策;6、消费者的预期;7、人口数量的变动供求规律的作用供求规律是商品疏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2、支配着商品的流量和构成;3、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4、支配着生产和消费。

八、竞争规律基本内容: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

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强制性;2、排他性;3、自发性;4、不确定性;5、激励性;6、风险性。

商品流通概论各章内容复习要点

商品流通概论各章内容复习要点

《商品流通概论》期末复习要点任课老师:缪鹤兵联系方式:手机:第一章绪论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商品交换形式。

一是物物交换W-W;二是简单商品流通W-G-W;三是发达商品流通G-W-G2.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要素的统一体;3.商品流通: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4.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供求规律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主要的经济规律:5.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一般包含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6.为什么说能够保证货畅其流的环节就是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答:因为只有货畅其流,才能使商品满足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充分需要;商品才不会在某一多余环节发生积压:商品顺利销售,商品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7.供给与需求互为条件;8.自愿让渡的基础与条件是: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以平等互利为条件:以经济效益为核心;9.自愿让渡的作用:有利于商品合理流通、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质量、有利于协调各种经济关系;10.简答价值现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①调节商品流通,推动商业的发展②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力发展③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④推动企业创新、改进生产技术;11.商品供给: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12.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13.供求规律:指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之间必然要相互适应,总是向供求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14.卖方市场:指市场商品普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而卖方处于相对有利地位时的市场态势;15.竞争规律:指商品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进行竞争的客观必然性:16.简答商品供求矛盾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态和三种表现形式;①供求平衡形态②供求不平衡形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供过于求,二是供不应求商品供求矛盾表现出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①交换时间上的差异、②交换空间上的差异、③供求数量上的差异、④供求结构上的差异17.简述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特点以及运用的准则;①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一是促使企业提高经营素质;二是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 三是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②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特点:强制性、排他性、自发性、不确定性、激励性和风险性1 / 14③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公正平等、独立自主、选择自由、效益优先18.简述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19.商业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应分配对交换有制约作用,交换关系制约分配的实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小结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小结

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小结第一篇: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小结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一共三节。

第一节“价值尺度”,第二节“流通手段”,第三节“货币”。

在作为本书初篇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本章还有第四节“贵金属”,本书中已经略去。

关于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与货币的历史部分自然也已略去。

除此之外,主要内容、结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同,只不过在本书中,有些地方叙述得较为简略。

但是,在本章的注中,增加了许多关于货币理论的新材料。

第一节“价值尺度”。

这一节与第一章第三节“价值形态或交换价值”论述的角度相同,都是从理论的、观念的角度展开论述。

这一点与第二章“交换过程”不同。

第二章是从实际的、人们重复过亿万次的交换事实、交换行为展开论述。

“价值尺度”这一节可以看做是第一章第三节“货币形式”这部分内容的继续和补充。

在“货币形式”中,作者论述得相当简略,只是开来一个头。

因为货币形式的谜无非就是一般价值形式的谜。

关于货币的进一步的形式规定在“价值尺度”这一节中得到了详细的论述。

这一节要解决的也就是价格问题。

价格就是商品的价值用金或银来表现,也就是金或银作为一般等价物。

至于贵金属是怎样取得这个“王位”,作者在第一章第三节通过两极的对立运动作了详细的论述。

金已经是货币。

过程已经看不见了。

我原来说过,作者对价值形式的分析是最富创意的,是作者的理论创新,是前无古人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得作者的很多新的思想方法。

“等于”、“值”是观念上的、理论上的关系。

价值关系并不等于实际上的交换或易手。

尽管这种关系源于实际的运动。

价格也是这样。

一台电脑值五千元,并不等于电脑的价值已经实现。

它只是观念上的等同。

它实际的存在仍然是作为使用价值的物的存在。

电脑要从具体物、私人物变为一般物、抽象物只能在流通中实现。

价格只是实际流通的理论表现或准备。

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量成正比。

这是在生产者的背后,不为他所愿地由社会决定的。

表面的物的运动由价值规律所决定。

流通考试资料

流通考试资料

一、选择1、商品流通及流通产业的概念:1)商品流通:是指商品借助于货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所构成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

这种商品运动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狭义的流通: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过程,由售卖过程(W—G)和购买过程(G—W)构成,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

广义的流通:商品买卖行为以及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各个商品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的总过程,它使社会生产过程永不停息周而复始地运动。

2)流通产业就是从事商品或服务的流通与交易的行业,流通产业是具有流通特性的、以赢利为目的企业的集合。

广义的流通产业:是指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合,包括批发、零售、物流、餐饮、信息和金融等诸多行业。

狭义的流通产业:指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等四个产业。

统计上所说的流通产业一般只是包括狭义流通产业概念的前三项。

泛义的流通产业:在广义流通业的基础上,还包括酒店业。

休闲娱乐业、拍卖业、典当业、旧货业、专卖业。

2、流通产业的共性:其一,生产性。

其二,商品性。

其三,求利性。

其四,组织性。

3、什么是流通产业结构:流通产业结构:指在流通产业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流通产业内部各细分产业间数量比例关系与经济技术联系的总和。

4、流通产业发展的内涵是:5、流通业竞争的功能及其决定因素:流通业竞争的功能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

竞争的过程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过程,价值规律贯穿于竞争的整个过程。

按照社会再生产的原理,在流通领域竞争失利的一方,必然会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组织研发生产新的产品。

因此,流通竞争的功能主要有:(一)具有调节功能(二)具有优化功能:1、促进产品更加质优价廉2、促进竞争主体及其结构调整(三)具有扩张功能:1、竞争促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促进竞争主体不断发展壮大3、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不断优化6、流通产业业态的概念:业态的含义:业态是商业模式,是指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

商品流通学概述

商品流通学概述

《商品流通学》这个可是好东西哦。

第一章商品流通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商品流通的产生、运行和演进的原因、性质及其绩效后果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认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把握纯交换经济理论、简单商品流通理论、发达商品流通理论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关于商品流通的产生、运行和演进的原因、性质及其绩效后果等根本问题。

研究分工与交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配置理论,按照交换制度变迁的逻辑的和历史的顺序,依次分析纯交换经济理论、简单商品流通理论、发达商品流通理论等商品流通基本理论。

1.1 商品流通的要素一、商品流通的内涵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

可见,流通是属于商品交换范畴的经济现象,是商品交换的发展形态,是多次交换过程的反复,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二、商品流通的要素(一)流通对象——商品(二)流通手段——货币(三)流通形式——买卖(四)流通过程——循环1.2 交换与商品流通一、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商品交换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从历史上看,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和以商业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就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离2、商品交换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产生。

这种相互依赖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商品交换——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供求关系与市场信号之间的 滞后性
(四)不同经济体制对供求关系的 影响不同
六、商品供求规律
(一)商品供求规律的内涵 供求供求-价格互动关系 (二)供求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与消费 2、调节商品价格 3、调节商品流量的构成 4、调节商品流通的方向和速度 5、对流通领域经 作用
一、价值规律对商品流通领域经营活动的调节与制约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1、价值规律的内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2、价值规律的要求 第一,在改革流通体制、设计商品流通制度、制度商品流 通的政策时,要按价值规律办事 第二,要构筑一个符合价值规律的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的 环境 第三,企业经营活动和决策企业发展战略是必须考虑价值 规律的要求
一、研究消费者行为规律的意义 我国消费市场出现三个新特点 第一,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换 第二,消费者收入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第三,商品经营者所处的环境竞争越来越 激烈
由于上述三个新特点的出现凸显的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
第一,对国家进行经济发展宏观经济运行 饿调控方法和政策选取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制定相关的 消费政策,不断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和 享受需求 第三,对城市商业街区和商业网点的规划 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四,对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意义
3、按需求弹性分:富有弹性的商品、非弹 性商品
(三)商品需求与商品供给的关系
商品供给对商品需求的“推动” 商品供给对商品需求的“推动”作用 商品需求对商品供给的“拉动” 商品需求对商品供给的“拉动”作用
三 供求关系的市场运行特征
(一)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表现出不均衡 的常态性 1、两者变化的动态性 2、结构上的变化 3、地区广阔 (二)商品供给与需求之间平衡的动态性、 趋势性
四、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商业网 点与业态选择规律
第一,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行走的距离与购 买商品的价格水平密切相关 第二,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行走的距离与购 买商品的频率和数量密切相关 第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临时性、应急 性和方便性特点
四 商品供求矛盾的类型
(一)总量均衡与结构均衡并存 (二) 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并存 (三)总量均衡与结构失衡并存 (四)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五 商品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
(一)影响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不一致 1、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的价格 (2)商品生产的技术水平 (3)生产要素的价格 (4)商品的比价 (5)政府的产业政策 (6)企业的盈利预期
第三章 商品流通规律
学习重点
1、商品供求关系的市场运行特征 2、商品供求矛盾产生的主要矛盾以及商品 供求的内容 3、价值规律对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活动的 调节与制约作用 4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商业网点与业态选 择规律
第一节 商品流通领域的供求关系与 供求规律
一、商品流通衔接供求关系的功能与特征 3个方面的功能 (一)供求关系要通过商品流通领域来沟 通 (二)供求关系要通过商品流通领域来反 映 (三)商品供求矛盾调节要通过流通领域 来实现
(二)商品需求
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 者有货币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 2、商品需求的类型 (1)按需求的种类分:最终需求;中间需求 (2)按需求的现实性分:现实需求;潜在需求 (又分为发展型潜在需求、因素影响型潜在需求) 发展型潜在需求——由于社会生产和供给能力、 发展型潜在需求——由于社会生产和供给能力、 科学技术水平和消费者收入变化,使消费者未来 可能发生的需求。 因素影响型潜在需求——由于国家政策、物价水 因素影响型潜在需求——由于国家政策、物价水 平、消费者心理预期、国际国内政治事件的影响 而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
(二)、商品流通供求关系的特征 )、商品流通供求关系的特征
1、滞后性 2、间接性
二 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
(一)商品供给 1、概念: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服务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 意并且能够提供市场的商品和劳务数量。 2、商品供给状态:正在生产的商品(潜在 的供给);由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商 品;处在销售环节待出售的商品
2、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市场的销售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消费者的偏好 (5)政府的消费政策 (6)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二)供给与需求运行特征不一致
1、供求之间数量对应方面不一致 生产能力、自然资源、恶性竞争、信号滞后 2、供求之间结构对应方面不一致 3、供求之间在生产和销售对应方面不一致 4、供求之间空间对应方面不一致 5、供求之间产需特性方面不一致 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与消费零星化、多样化
二、价值规律对商品流通领域经济 活动的调节与制约作用
(一)价值规律决定和调节流通领域和市 场上的价格体系 在制定销售价格时要考虑三种关系:比价 关系、差价关系、已经形成的公认价格 (二)价值规律决定和调节各类商品流通 企业的利润水平 (三)价值规律决定和调节商品流通企业 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三节 商品流通与消费者行为规律
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1、消费者收入水平 2、商品价格 3、市场供求状况 4、通话膨胀程度或纸币发行量 (二)心理因素 成熟消费者与不成熟消费者 (三)社会因素 消费观念、消费导向、社会风俗
三、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规律
(一)消费者求实、求廉的心理规律 (二)消费者求名的心理规律 (三)消费者求新的心理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