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作业危险性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
附录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A.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A.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表A.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表A.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JHA、SCL、LEC风险评价方法
JHA、SCL、LEC风险评价方法一、作业危害分析评价法(JHA)作业危害分析(JobHazard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HazardBreakdown,JHB)/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
此方法适用于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检修等。
作业危害分析将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4、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划分的作业活动步骤不能太笼统,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以致出现许多的步骤。
根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0项,要保持各个步骤正确的顺序。
为了辨识危害,需要对作业活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
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是危害辨识的部分内容:•是否穿着个体防护服或配戴个体防护器具?•操作环境、设备、地槽、坑及危险的操作是否有有效的防护?•维修设备时,是否对相互连通的设备采取了隔离?•是否有能引起伤害的固定物体,如锋利的设备边缘?•操作者能否触及机器部件或机器部件之间操作?•操作者能否受到运动的机器部件或移动物料的伤害?•操作者是否会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操作者是否管理着带有潜在危险的装置?•操作者是否需要从事可能使头、脚受伤或被扭伤的活动(往复运动的危害)?•操作者是否会被物体冲撞(或撞击)到机器或物体?•操作者是否会跌倒?•操作者是否会由于提升、拖拉物体或运送笨重物品而受到伤害?•作业时是否有环境因素的危害——粉尘、化学物质、放射线、电焊弧光、热、高噪音?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单位:日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风险度R:a)轻微的(LxS=1~3);b)可承受的(LxS=4~8);c)中等的(LxS=9~12);d)重大的(LxS=15~16);e)不可承受的(LxS=20~25)建议的改进措施:A—表示轻微的,不必采取措施;B—表示可承受的,应维持现状、保持记录,但要保持检查或测量;C—表示中等的,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规程进行控制;D—表示重大的,应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限期治理;E—表示不可承受的,应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二、安全检查表评价法(SCL)所谓安全检查表,就是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又称作业危险源分析法,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项条件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作业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程度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为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1.确定作业条件:首先要确定要分析的作业条件,包括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设备等。
通过全面了解作业条件的特点和要求,有助于准确评估危险性。
2.识别潜在危险源:通过综合观察和调查,识别和细化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危险源的识别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避免遗漏。
3.评估危险程度:对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评估可以通过使用专业工具、参考行业标准或借助专家意见等方法进行。
评估结果要尽可能客观和准确,以便进行后续的控制措施制定和优先级确定。
4.分析危险因素:对识别出来的各种危险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找出这些危险因素背后的本质问题和根源,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支持和指导。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控制措施的制定要具体、可行、有效,适合实际情况和作业要求。
6.评估效果:对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周期性或不定期的评估,检查其实施情况和效果。
如果发现控制措施不合理或效果不良,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持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评估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避免对潜在危险源的遗漏和忽视,为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它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危险因素,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和根本原因,为控制和预防安全事故提供支持和指导。
然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作业条件的分析和评估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使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其次,对危险程度的评估存在主观性,不同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和评价。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一、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因素分数值见表。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该方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⑴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⑵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⑶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则为:D=L·E·C(单位:分)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对应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红色”代表最高风险等级)。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风险值大于等于320为重大风险;160-320为较大风险;70-160为一般风险;小于70为低风险。
评估参数表
二、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风险值:D=P·C
式中:P-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
C-后果严重度
风险演变为事故的可能性分析(P)
风险演变为事故的严重度分析(C)。
LEC方法JSA(20171114修改)
LEC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
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3) 根据经验,规定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为低危险性;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在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必须立即整改;大于320时有极。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LEC法是常用于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一种方法,全称为“Loss of Life Expectancy(寿命损失预期)法”。
它是根据作业条件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用数值化的方式表示出来。
下面将介绍LEC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应用。
LEC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潜在事故对人的影响进行估算,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该方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确定伤害害、估算伤害后果、计算损失寿命。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伤害害确定伤害害主要包括确定危险源、伤害机理和伤害效应。
危险源是造成伤害的条件,伤害机理是危险源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过程,伤害效应是人体受到伤害后的生理或心理影响。
第二步:估算伤害后果估算伤害后果主要包括伤害概率和伤害严重程度。
伤害概率是指发生事故的概率;伤害严重程度是指发生事故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第三步:计算损失寿命计算损失寿命是将伤害后果转化为对人的寿命影响,一般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损失寿命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下面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LEC法的应用:案例一:厂房火灾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火灾,伤害机理是火灾对人体造成烧伤和中毒,伤害效应是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火灾的热能和烟雾浓度等指标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最后,根据损失寿命的数值,评估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
案例二:工业装置泄漏1.确定伤害害:危险源是装置泄漏,伤害机理是泄漏物对人体造成中毒和烧伤,伤害效应是中毒和烧伤后导致伤残或死亡。
2.估算伤害后果:伤害概率可以通过泄漏的频率和装置的可靠性来确定,伤害严重程度可以通过泄漏物的毒性和燃烧性来估算。
3.计算损失寿命:根据伤害后果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可能的结果对人的寿命影响,然后加权求和得到总的损失寿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危险源的危险度通过此法来计算,即把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三种因素的量化值之乘积,作为该危险源的危险度,即:危险度D= L×E×C(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赋值标准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例子:
某工厂冲床无红外光电等保护装置,而未设计使用安全模,也无钩、夹等辅助工具,因此操作时可能发生冲手事故,发生事故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1、确定分值:
L值:属于相当可能,6
E值:属于每天作业,6
C值:致残、严重伤害,3,7
D值:108,25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一、风险评价公式是:
D=L×E×C
其中:D——危险性大小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三个因素的分值确定方法
(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按照表1的规定确定。
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值对照表
(二)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值与作业活动类型无关,仅与作业活动时间长短有关,按照表2的规定确定。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
(三)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
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按照表3的规定确定。
表3 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值对照表
三、危险性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照表4的规定,划分危险程度,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表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危险源评价方法
危险源评价方法
施工作业危险源评价方法:
1、又称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法。
2、评价操作人员伤亡的分析大小从L(事故发生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中的频度)和C(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三方面因素考虑。
3、计算式为:风险值D=L*E*C
其中:L——发生事故或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潜在危害环境的频繁程度
D——风险等级=L*E*C
凡具有评价确定的1级、2级风险的均为重大危险源,详见《重大危险源列表》。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汇总登记,确定控制级别和控制措施—— 逐一计算被辨识对象的各类事故模式下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后,以被辨识对象为 单位进行汇总、登记、填表。按照危险性 登记划分标准划定被辨识对象的控制级别。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汇总登记,确定控制级别和控制措施—— 以一个危险源点内相应级别事故模式的D值 算数和作为该源点的D值。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 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 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L——事故 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 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 成的后果。即:
• 作业条件危险性(D)= L × E × 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划定评价单元——以专业分工和生产作业 主体单位为基础,将待辨识对象划分为若 干个评价单元,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作 业条件人员及相关检修维护人员共同组成 评价小组,按照分工实施评价。
肇事故(对应于各类事故模式,下同),且截止 目前为止还没有或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 2)虽然国内(含太钢)尚未发生过此类事故或险 肇事故,但已证实存在着本质安全缺陷,且安全 防护装置、设施不健全或不能正常使用。 • 3)该工艺、设备长期非正常运行(包括超期服役、 超出设计能力运行、带病运行、安全防护装置和 设施异常状态下运行等)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查找被辨识对象可能产生的事故模式—— 各评价小组全面查找辨识对象可能产生的 各类事故模式(如:煤气泄露、着火、爆 炸等),分析具体事故模式所涉及的危险 因素。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调整评价单元——根据已查找出的事故模 式,对评价单元进行必要的调整。主要是 结合事故模式的涉及面、弥散程度来重新 划分点源和面源、大源和小源。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附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用常识和经验不能明确判断其风险程度的危害因素,一般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来评价。
其中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发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3.危害事件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危害事件产生的后果。
1.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
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
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
于是,将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此,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
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
例如,每月暴露一次的分定为2,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的分值为3。
当然,根本不暴露的分值应为0,但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没有意义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1) D=LXEXC(2)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
2、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L(1)发生危险状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状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定为10,这两种之间的状况取中间值。
(2)安全操纵设施指在危险源与作业人员之间加一硬件防护设施,如机械防护罩、安全联锁装置、隔离装置、通风装置等。
异常报警、监测手段指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或有效的定期检验。
管理操纵措施指如作业规程、工作许可等。
3、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 表示,取值方法见表2。
(1) 当人出现于危险状况中的时间E 越长,危险性越大。
这里规定连续 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状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I 0(2) E 值取值时,假如实际状况界于两档之间,依照上限取值。
4、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合C 表示,取值方法见表3。
(1)事故(包括职业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以是微弱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
把微伤规定为1,把大灾难10 人及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状况的分数值均在1~100之间。
(2)C值取值时,应依照事故发生的最严总后果取值,重大危险源C值取IOOo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用公式表示:D = L E 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
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三个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对象进行“打分”的办法,计算出危险性分数值,对照危险程度等级表将其危险性进行分级,各因素的值分别见表1-1,1-2,1-3。
表1-1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
表1-3 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C
表1-6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式样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2.确定E值,通常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危险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非常罕见为 0.5,介于两者之间的指定为中间值 E值 10 6 3 2 1 0.5 C值 100 40 15 7 3 1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个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制定控制措施的原则 无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持文件和记录 执行现有的控制措施,一般无需增加另外的措施。如果有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 增加额外成本,也可考虑改进的措施。需要监测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保持 宜努力降低风险,但应慎重考虑和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预防和控制。当中 度风险的事果属于“严重伤害”时,则需要进一步的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 性,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 对于尚未进行的工作,不宜启动,直到风险降低为止。为了降低风险,可能必须配置大 量的资源。对于必须进行的工作,则应考虑采取应急准备和响应 未进行的工作不能启动,已开始进行的工作立即停工,直至风险降低为止。如果即使投 入无限的资源也不可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该项工作 风险水平等级 4级-不可接受风险 3级-高度风险 2级-中度风险 1级-一般风险 0级-可接受风险
3.确定C值,指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因变化范围大,所以规定的分数值为1-100
二、根据D值确定风险等级
D值 D≥320 320>D≥200 200>D≥100 100>D≥50 D<50
危险源评价方法
危险源评价方法
施工作业危险源评价方法:
1、又称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法。
2、评价操作人员伤亡的分析大小从L(事故发生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中的频度)和C(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三方面因素考虑。
3、计算式为:风险值D=L*E*C
其中:L——发生事故或事故的可能性
凡具有评价确定的1级、2级风险的均为重大危险源,详见《重大危险源列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作业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方法介绍
全
损坏
票证制度”
对票证上要求
落实的所有安
5
15
全措施逐项落
实。
危险
作业监护人员
作业
人身伤害、
执行“八项作业安
7
监护人员未履行
许可
爆炸、设备 曾经发生
全
2
职责
证
损坏
票证制度”
对作业证上安
5
10 全 措 施 执 行 情
况进行把关,人
员不得离开。
人身伤害、
执行“八项作业安
未到现场确认审
爆炸、设备 曾经发生
3
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控系统),或曾经过检测,或过去曾
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检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 2
执行,或过去偶然发生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检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 1
监护人员责任心
八项作业安全管理
炸、起重伤 从未发生
2
4
8
不强
制度
害
检查 工具遗留
影响生产 从未发生 检修管理制度
1
3
3
12
验收 烧焊质量不良 影响生产 从未发生 检修管理制度
2
4
8
安装
13
安装不当
钟罩
影响钟罩
上下活动, 从未发生 气柜检修规程
2
造成波动
专人负责对滑
5
10 轮进行润滑,加
强检查。
拆盲 器具击中人员 人身伤害 从未发生 检修管理制度
牢固、晃动
4
8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也称LEC法)进行评价。
根据此方法,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分别给L、E、C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再根据三者的乘积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以下为L、E、C取值表及危险性分值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E)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危险性分值(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事件的10。表一为发生危险情况可能性(L)的分数值。
1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L)
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完全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意外、很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分数值 10 6 3 1 0.5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0.2 0.1
2 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我们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分,而规 定每年仅出现几次相当少的时间为1。同样,根本不会 在危险环境中出现的情况也是不必考虑的。表二列出了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分数值。
4 危险分数分级表
分数值 >320 160—3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 高度危险 应对措施 不能继续作 业 要立即整改 是否需进一步分析 需进一步分析 需进一步分析
70—159
20—69 <20
很危险
可能危险
需要整改
需要注意
需进一步分析
可进一步分析 不需进一步分析
危险性不大 可以接受
5 LEC法评价的程序
微伤害规定分数值为1,把造成很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
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数值均在1—100之间
3 事故后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
现 象
大灾难 灾难 非常严重 严重 重大 较大 引人注目
可能结果
多人死亡 数人死亡 一人死亡 严重致残 手足伤残 受伤较重 轻伤
分数值
100 40 15 7 5 3 1
4 危险性等级(D)
表示:
作业危险性:D=L×E×C
1 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L)
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可用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即 绝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定要发生的事件为1。然而,
在考虑安全系统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制定
L值时,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 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对于这二种情况 之间的情况指定了中间值。于是,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 性的分数范围从实际不可能事件的0.1一直到完全可以预
2 人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E)
处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连续处于危险环境中 每天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每星期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每月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每年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极其难得会出现在危险环境中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3 事故后出现的危险程度(C)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的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 来说,可以是极小的轻伤直到很多人死亡的结果。由于 范围很广,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
LEC法举例
编 号 活 动 过 程 危险 因素 危 害 触发原因 L 泄 漏 原 油 、 拔 头 油 、 常 压 灼 侧线 烫 高 温 管线 高 温 油品 火 灾 1.密封不良2. 超压3.机泵抽 空 3 影响确定及评价 E 3 C 1 LE C 9 等级 危险 性不 大 是 否 做 FT A 分 析 否 风险削减及控制措施 目前已有 1.设备密封 管理规定 2. 操作规程 1.设备密封 管理规定 2. 职业劳动保 护用品管理 程序 1.操作规程 2.安全用火 管理规定3. 消防蒸汽4. 静电接地 操作规程 需增补
一般作业危险性评价(LEC)方法
一般作业危险性评价(LEC)方法
一般作业的危险评价是由美国格莱姆等人提出的一种
简单易行的在有危险性环境下作业的评价方法。作业危险
性(D)是三个因素的乘积。这三个因素为:发生事故或 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来表示;人出现在危险环境 下的时间,用符号E来表示;发生事故后可能产生的结果, 用符号C来表示。这样,对某一作业的危险性就可用下式
根据公式危险性D=L×E×C就可以计算出作业的危险程 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值的分数和总分的评价。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 我们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数
达到70—160,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
危险分数为160—320,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 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320分以上的高分表示环境非常危险, 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改善为止
否
培训
1
换 泵
1.热油飞溅2. 未按要求劳保 着装
1
3
3
9
危险 性不 大
否
1.油品泄漏2. 电器火花3.静 电
1
1
1 5
15
危险 性不 大
否
油品 2 倒 流 程 工 器 具
泄 漏
1.倒错流程 2.放空未关
3
6
1
18
危险 性不 大
否
机 械 伤 害
1.使用方法错 误 2.使用工具不 当
3
6
1
18
危险 性不 大
5.1 确定危险作业
主要根据本单位程,划分 评价单元。作业项目选取的基本原则是:按正常操作、 检修作业、开停工作业进行划分,这样对于整个作业活 动危险性评价而言,可以全面、具体的进行考虑。
5 LEC法评价的程序
5.2 对危险作业进行风险评价 利用LEC法对危险作业进行评价,评价作业的危险 等级,确定不可承受风险,提出削减目标和削减措施, 为危险性分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