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方法来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心理学:研究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心理过程。
2、发展心理学:探讨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3、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态度和人际关系。
4、临床心理学:主要针对心理障碍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5、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收集数据。
这可以是自然观察,即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观察;也可以是控制观察,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进行。
2、实验法控制变量,以确定因果关系。
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但外部效度可能受限;现场实验更接近真实情境,但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态度、意见和行为。
4、个案研究法深入研究单个个体或少数几个个体的情况,以获取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三、感知觉1、感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2、知觉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3、错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五、记忆1、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记忆的种类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四川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常见实验及结论总结
四川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常见实验及结论总结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认知活动的学科,旨在揭示人类认知的本质和机制。
在考研心理学中,理解并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常见实验和结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四川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中关于认知心理学常见实验及结论进行总结。
一、注意力实验及结论1.人们的注意力会被环境中的显著刺激所吸引。
例如,在一个视觉实验中,当被试者被要求观察一个显示有多个形状的屏幕时,他们更容易注意到与其他形状不同的形状。
2.人们的注意力有限,不能同时关注所有刺激。
在注意力实验中,被试者通常会集中注意力于某个特定的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3.注意力受到注意导向和注意保持的控制。
注意导向是指人们自主选择关注某个刺激的能力,而注意保持是指人们持续关注某个刺激的能力。
二、记忆实验及结论1.人们的记忆可以被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持续时间短暂,容量有限;而长时记忆持续时间较长,容量较大。
2.人们的记忆受到干扰和遗忘的影响。
干扰是指来自外界环境或内部过程的刺激对记忆的干扰,而遗忘是指信息在记忆过程中的丧失或无法检索。
3.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是三个重要的过程。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和储存的形式,存储是将信息保存在记忆系统中,检索是指在需要时从记忆中获取信息。
三、学习实验及结论1.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和技能,增加个体的能力和适应性。
学习实验通常包括学习材料的呈现和学习任务的完成。
2.有效学习的策略包括分散学习和深层加工。
分散学习是指将学习时间分散到一段时间内,而不是集中在短时间内;深层加工是指通过理解和思考来加工学习材料,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
3.情境依赖学习是指学习的效果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
当学习和测试的环境相同时,记忆和学习的效果更好。
四、问题解决实验及结论1.问题解决是指通过寻找思路和运用策略来解决困难。
在问题解决实验中,被试者通常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或策略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四川省考研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川省考研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1. 知觉与注意力知觉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刺激的信息,经过感觉加工和脑部处理,最终形成对刺激的认知。
注意力是人们在感觉过程中对某些刺激进行选择和集中处理的心理过程。
在注意力的过程中,人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焦点上,忽略其他不相关的刺激。
2. 认知与记忆认知是指人类处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多个方面。
记忆是指在认知过程中,人类对信息的存储和回忆能力。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记忆是对感觉刺激的瞬时记忆,短期记忆是有限容量和时间限制的记忆,长期记忆是相对持久的记忆。
3. 智力与情绪智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心理能力,涉及到思维、推理、判断、解决问题和学习等方面。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试来进行评估。
情绪是人们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情绪具有个体差异和时变性,可以通过情绪测量工具进行评估。
4.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幼儿期到成人期的发展过程。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发展任务和发展障碍等问题。
其中,婴儿期是个体发展最快的时期,涉及到运动发育、认知发育和情绪发育等方面。
5.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特质和个性发展的心理过程。
人格心理学关注人们的行为方式、情绪特征、认知风格和价值观等方面。
人格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具有独特的人格结构,并通过心理测量和观察等方法进行评估。
6. 心理治疗与咨询心理治疗和咨询是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和应对心理问题的专业服务。
心理治疗和咨询涉及到不同的理论和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等。
心理治疗和咨询可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心理学关注人们的社会认知、社会互动和群体行为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亲友关系、助人行为、人际冲突和集体行为等。
四川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四川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该定律表示的是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二是倒u型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水平2、冬季的最佳水平随其任务的性质的相同而相同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要会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鞭策的阶段1、需要的产生,在个体内心产生不平衡感2、寻求满足需要,恢复平衡感的方法3、通过努力工作去实现目标4、他人对自己实现目标的不懈努力过程展开评价5、根据绩效评价赢得报酬6、个人来评价所获得的报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最初的需要。
如果这个鞭策过程满足用户了个体最初的须要,那么就恢复正常了平衡感。
如果这个须要没获得满足用户,鞭策过程就要重复,可能将挑选一个相同的犯罪行为。
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鞭策过程。
鞭策的功能:1、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2、提升工作效率3、提升人力资源质量4、填补物质资源的严重不足鞭策的类型与方式:类型: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2、正激励和负激励3、内在性鞭策和外在性鞭策(通常来说,内在性鞭策更能够长久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短期性鞭策和长期性鞭策方式:1、外在性激励a、物质性鞭策b、社会情感激励(荣誉、友谊、信任)2、内在性激励a、工作活动本身的鞭策(挑战性、趣味性)b、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完成任务带来的满足感、自豪感)过分合理化效应:过分合理化效应就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现象,当个体指出自己的犯罪行为就是由外在很强的原因引发时,他就可以忽略了自己内在原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程度。
过分合理化效应救赎管理者在管理中一定必须特别注意鞭策的力度和方式,必须特别注意培育鼓励员工的内在动机,外部因素永远就可以起至鼓励促进作用,内在因素才就是起至决定性的因素。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一旦员工拒绝接受了一个具备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员工就可以想著目标不懈努力,赢得工作绩效;非政府根据绩效给予员工适当的内在和内在的奖励,从而最终同意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满意度做为一种结果反过来影响员工对代莱目标的设置。
考研心理学重点梳理
考研心理学重点梳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考研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本文将对考研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一科目。
一、认知与发展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与知觉过程,包括注意、记忆、观察、思考等。
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考研心理学的其他内容至关重要。
2. 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探讨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等。
掌握这些理论可以帮助考生了解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认知发展特点。
二、人格心理学1. 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特点,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人际关系和个体行为的关键。
2. 人格理论与评估方法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理论、尼特克的社会认知理论等。
考生要熟悉这些理论,并了解人格评估的方法,如问卷调查、面谈等。
三、社会心理学1. 群体行为与社会影响了解群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群体决策、合群效应、社会规范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社会影响的相关理论,如康纳的社会认知理论和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等。
2. 社会心理过程和社会关系了解社会认知、情绪、态度等社会心理过程的相关知识,并研究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如亲近与冲突、人际吸引与亲和等。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熟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设计,了解统计分析的方法,如双因素再测设计、方差分析等。
2. 问卷调查与观察法了解问卷调查与观察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问卷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五、心理治疗与辅导1. 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了解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如行为疗法、认知疗法、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等,并了解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适应范围和效果。
2. 心理咨询与辅导了解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专业伦理、心理咨询技术和沟通技巧等。
结语:心理学是一门较为复杂和庞大的学科,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关注以上重点内容,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学习和实践。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探究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学分支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思维、研究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包括观念、态度、信念和群体行为等方面。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关注个体差异和特质的形成。
5.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心理问题,主要用于治疗和咨询等领域。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语言和动作等得出结论的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形式。
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因果关系,从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具有高度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编制问卷,并由被试者填写回答的方法,用于收集大量的主观信息和量化数据。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对个体或群体的深入观察和分析,通过详细记录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其特点和问题。
四、经典实验1.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变化,揭示了权威和社会角色对行为的影响。
2.小阿尔伯特实验小阿尔伯特实验通过条件反射,研究孩子们对于特定刺激的恐惧和冲动反应。
3.皮格马利翁实验皮格马利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团体情境中的从众行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相互模仿和追随他人。
五、心理疾病1.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造成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自我价值感下降等症状。
2.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感,会导致人体出现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
3.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六、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对研究和发展的影响。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涵盖了广泛而丰富的知识领域。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对考研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1、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在感觉的研究中,要了解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等概念。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记忆的类型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等。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种类有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的表征、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等。
5、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基本分类有喜怒哀惧。
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孕妇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状态等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2、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
认知发展方面,感知觉迅速发展,出现了客体永久性等概念。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四章
第四章知觉与个体⾏为 第⼀节知觉的⼀般概述 ⼀、知觉的概念与过程 1.所谓知觉是⼈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A、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的;B、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感觉器官⽽在⼤脑产⽣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C、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知觉与思维的关系:A、知觉要获得⼀定的意义,必须依靠思维的⼒量;B、思维是⼈的⼼理活动级形式;C、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 4.知觉的过程:有五个阶段,即: <1>观察:即个体运⽤⾃⼰的感觉器官去观察外界的客观事物。
<2>选择:即根据⾃⼰的需要去决定知觉对象的取舍。
<3>组织:即运⽤思维的⼒量,把感觉信息与⼤脑中的经验组织起来,将其综合成整体的认识。
<4>解释:即运⽤概念、判断、推理,对知觉对象进⾏加⼯。
<5>反应:即个体对知觉对象的解释,最终会在⾃⼰的态度或⾏为中反映出来。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包括两个部分)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知觉对象本⾝的特征(如,响亮的声⾳、鲜艳的⾊彩、突出的标记)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如,车床加⼯零件时,零件是知觉的对象,⽽整个车床就是背景) <3>对象的组合(知觉对象的组合服从如下原则:A:接近原则B:相似原则C:闭锁原则D:连续原则)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1>需要和动机;<2>兴趣和爱好;<3>个性特征;<4>过去经验;<5>知识结构; 第⼆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 ⼀、社会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1.社会知觉的概念 <1>所谓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的知觉。
<2>“社会知觉”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并使⽤的。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到最基本的人类活动,如思维、言语、情绪、认知、感知和行为等。
心理学关注人们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接触,如何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理解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当今,它已发展成为一门多元化的学科,涵盖了许多细分领域,比如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有行为的定义、心理过程的研究、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等。
心理学家主要使用实验、测量和分析研究人的行为,试图了解行为的起源、发展和实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涉及到认知、心里、记忆、思维、情绪、行为、发展、社交关系等多个方面。
二、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古老的分支,早在19世纪,科学家就开始讨论人的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过程,即认知过程,它涉及到收集信息、记忆、思考、思维、判断等。
认知心理学还研究了认知发展的问题,比如婴儿的发展如何影响他们的思维概念。
三、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利用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范逢春-管理心理学-重点笔记
四川大学考研重点笔记管理心理学范逢春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1、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个体管理心理(知觉与信息加工;能力、技能、个性和工作价值取向;工作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工作态度)群体管理心理(群体动态发展;群体间动力学;团队管理;群体沟通和协调)组织管理心理(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见课件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区别:研究的侧重点、理论基础、形成背景联系: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上的联系。
4、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关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未来趋势: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试验和发展研究)P19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罗夏氏、主题统觉)、问卷法、个案法第二章个体心理的原理个体认知原理个体情绪与感觉原理个体意志原理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其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一般规律:1)感觉的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变化,表现在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程度。
感觉阈值是指能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
四川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概念解析
四川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要概念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学习、记忆、语言以及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过程。
在四川省考研心理学的复习中,掌握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理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一些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进行解析和说明。
一、感知感知是人类通过感官接收、选择、组织和解释外界刺激的过程。
感知的重要概念包括感知机制、感知阈限、感知注意、感知倾向等。
1. 感知机制:感知机制是指人类感知外界刺激的过程。
主要包括感知器官、感知通路和感知中枢。
2. 感知阈限:感知阈限是指人类感知外界刺激所需的最低刺激强度。
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感知阈限又可以分为视觉阈限、听觉阈限、触觉阈限等。
3. 感知注意:感知注意是指人类在感知过程中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的能力。
感知注意受到注意广度、注意深度等因素的影响。
4. 感知倾向:感知倾向是指人类在感知过程中对于特定类型刺激的偏好倾向。
常见的感知倾向包括颜色倾向、形状倾向、运动倾向等。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涉及到人类获取、保存和运用信息的过程。
学习与记忆的重要概念包括学习过程、记忆类型、遗忘曲线等。
1.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人类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过程主要分为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等。
2. 记忆类型:记忆类型是指人类记忆信息的不同方式和分类。
常见的记忆类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3. 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是指人类记忆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遗忘的规律。
遗忘曲线显示出遗忘速度最快的阶段是学习后的最初几个小时。
三、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思维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研究人类语言的产生、理解和运用以及思维的过程和规律。
语言与思维的重要概念包括语言发展、语义网络、概念与范畴等。
1. 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是指人类从婴儿期到成人期逐渐获得和运用语言的过程。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章⼼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现象——⼼理现象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的统⼀体。
3、⼼理过程——是指⼈的⼼理活动发⽣、发展的过程,具体⽽⾔,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下,在⼀定的时间内⼤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理特征——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理特点,包括能⼒、⽓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的情感对意志⾏动有⼀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的情感。
7、⼼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理学家冯特在莱⽐锡建⽴⼼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理学是⼀门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的⼼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的⼼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如体温的⾼低或饥渴等等;③⼼理因素,即⼼理对⼼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的⼼理对今天发⽣的⼼理的影响。
10、⼈的⼼理实质:⼈脑是产⽣⼼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理学规律。
2、⼼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主义做⽃争;⼼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定的理论意义;⼼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和情感体验。
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
2、实验法:控制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了解被试的心理状况。
4、测验法:采用专门的心理测验工具对被试进行测量。
二、感觉与知觉(一)感觉1、感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3、感觉的测量: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二)知觉1、知觉的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为一个整体。
选择性:在众多刺激物中,选择出某些刺激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刺激物作为背景。
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和理解。
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二)记忆的过程1、识记:通过反复感知,使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痕迹。
2、保持: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使其不遗忘。
3、回忆或再认: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三)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形象记忆:对事物形象的记忆。
逻辑记忆:对概念、公式、规律等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情绪体验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保持时间极短,一般在 1 秒以内。
行政管理心理学.doc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全)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四川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核心理论解析
四川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核心理论解析为了顺利通过四川省考研心理学考试,对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进行深入解析并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知觉、学习以及语言等认知过程的科学领域,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理论和概念。
本文将对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进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人类思维过程就如同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一样。
这一理论强调人类通过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信息处理理论包括三个重要的模块:感知、记忆和注意力。
感知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过程,通过感觉器官收集信息后,经过加工处理,最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感知不仅受到感官特点的影响,还与个体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有关。
记忆是人类保存和再现信息的能力,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形式。
短期记忆可以持续几秒到几分钟,长期记忆则可以保存更久的时间。
记忆过程中,编码、存储和检索是三个关键环节,不同的记忆策略和技巧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注意力是人类选择性处理信息的能力,它决定了人们关注哪些信息,并忽略其他的干扰。
注意力的分配与注意力的广度、深度以及持久性等因素有关。
合理调配注意力可以提高学习、工作和决策的效率。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它研究了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人类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是婴儿最初的认知阶段,他们通过感官和运动来探索世界,开始形成物体的永久性概念。
前运算阶段(两岁至七岁)是儿童开始有限逻辑思维能力的阶段,但他们的思维还主要基于具体的经验和直观的感知。
具体运算阶段(七岁至十一岁)是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思维的阶段,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形式运算阶段(十一岁及以后)是青少年进入的阶段,他们可以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复杂问题。
【管理类联考】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类联考】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是管理类联考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考点,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和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本文对于管理类联考心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1. 心理学概述
-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2.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 行为主义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人本主义心理学
3. 人格与行为
- 人格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 人格类型与行为表现
4. 研究与记忆
- 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 记忆与遗忘的过程
5. 情绪与情感
-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6. 沟通与人际关系
- 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7. 领导与团队建设
- 领导理论与风格
- 团队建设的原则和策略
8. 决策与解决问题
- 决策过程和决策模型
-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对管理类联考心理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仅供参考。
希
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于管理实践中。
参考资料:
- 张某某. (年份). 心理学入门. 出版社.
- 李某某等. (年份). 管理心理学导论. 出版社.
- ...。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关系篇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关系篇办理心理学的关系篇一、办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P3(一)办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1、二者的概念:所谓办理心理学是指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办理活动中具体化。
所谓普通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二者的关系:它们是基础与具体应用的关系,办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办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二)办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1、二者的概念:办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办理者与被办理者彼此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彼此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2、二者的关系:它们二者研究的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标的目的来看,必然涉及办理心理学的研究,办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办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4、办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二、意志和认识的关系P321、二者的概念: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所谓认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对客不雅世界的反映。
2、二者的关系:认识是产生意志的前提基础。
意志会给认识以巨大的影响。
没有意志,也不会有深入的、完全的认识活动。
三、意志和情感的关系P321、二者的概念: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不雅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2、二者的关系:情感的产生意志的前提动力。
情感在必然程度上会给意志产生阻力。
没有情感也不会有意志的产生。
四、性格与气质的关系P591、二者的关系:性格和气质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也是由人的脑的同一活动实现的。
它们二者共处一体,彼此渗透、彼此影响。
2、二者的区别:气质更多地表现神经类型的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示;而性格更多地表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是在神经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体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态度,也即他通过完成自己工作能够获得满足感的程度。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1、工作本身
2、报酬
3、工作条件
4、人际关系
5、个人特点(价值观、工作技巧、工作经验等)
工作满意度对工作行为的影响:
1、缺勤
2、离职
3、组织公民行为
4、绩效
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手段:
1、提高公平报酬和晋升机会
4、重视组织内部人际关系
5、支持员工发展。
组织承诺与心理契约的差异:
1、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单方面的投入加大,而产生的一种心甘情愿参与组织各项活动的感情;组织承诺的内容时单维的,只是员工对于组织的感情。
2、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对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互责任与义务的信念系统;心理契约是一种双向关系,即员工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信念,以及对于组织应承担的责任的信念。
2、内在性激励
A、工作活动本身的激励(挑战性、趣味性)
B、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完成任务带来的满足感、自豪感)
过分合理化效应:
过分合理化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现象,当个体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外在很强的原因引起时,他就会忽视了自己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过分合理化效应启示管理者在管理中一定要注意激励的力度和方式,要注意培养引导员工的内在动机,外部因素永远只能起引导作用,内在因素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2、情感承诺(员工认同组织价值观和目标而愿意留下来的意愿强度)
3、规范承诺(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内的义务感,是长期受组织影响而形成的责任感。)
组织承诺的价值:
1、提高组织承诺,降低离职率
2、提高组织承诺,提升员工责任感。
增强组织承诺的途径:
1、严守员工第一的价值观。
2、明确管理者的任务并传达任务
3、确保组织公平、公正
性格类型类型理论:
奥尔波特性格类型理论:
1、奥尔波特按照理智、意志、情绪三者哪一个占优势,将个体的性格分为三种类型。
2、理智型:用理智来衡量和支配其行为
3、意志型:具有明确目标,自觉调解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4、情绪型:情绪体验深刻,言行举止受情绪左右。
荣格的性格类型理论:
1、按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外倾向不同,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一、挫折情绪产生源理论
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探讨挫折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根据产生的根源应该怎样去调节或改变不良情绪。主要包括
1、本能论:认为挫折情绪是人的本能造成的;
2、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认为挫折情绪是需要和紧张造成的;
3、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挫折是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造成的;
4、ABC理论,认为挫折是由心理信念、观念系统直接引发的。、
激励的功能:
1、发挥人的潜能
2、提高工作效率
3、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4、弥补物质资源的不足
激励的类型与方式:
类型:
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正激励和负激励
3、内在性激励和外在性激励(通常来讲,内在性激励更能持久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短期性激励和长期性激励
方式:
1、外在性激励
A、物质性激励
B、社会情感激励(荣誉、友谊、信任)
4、超我,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道德的部分,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照至善原则,监督限制本我,达到自我典范而不越轨。
5、三我结构若保持平衡,则形成健全的人格,若不协调,则会导致人格障碍。
罗撒克人格分层理论:
罗撒克认为人格是由若干层次构成的
最低层次是个体的原始生理机能,如饥、渴、性机能等
较高层次是个体的原始情绪状态,如愤怒、悲伤、恐惧等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该定律表示的是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二是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水平
2、冬季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要会画“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旦员工接受了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员工就会想着目标努力,获得工作绩效;组织根据绩效给与员工相应的内在和外在的奖励,从而最终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满意度作为一种结果反过来影响员工对新的目标的设置。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中有几个因素特别重要:
1、目标难度(目标必须具有难度又是能够通过努力达到的)
1、内向和外向
2、情绪适应性
3、易相处性
4、谨慎程度
5、接受新经验的开放度
气质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稳定性、指向性。它是人生来就有的特征。气质与生俱来,气质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气质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气质类型理论:
体型说:
将人的气质根据体格分为三种类型:强壮型、瘦长型、矮胖型
根据可控性维度,分为可控和不可控,努力是可控,任务难度和运气不可控。
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结论:
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字号,满意,信心十足;将成功原因归于外部原因时,产生满意度较少。相反,如果将失败原因归于内因,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助感。将失败归于外因,会产生愤怒和敌意。
反馈效应:
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结束后就测验。
主试对第一组测验的结果每天告知
第二组每周告诉一次
第三组一次也不告诉。
两个月后,改变做法,第一组和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再进行两个月。
结果:
第二组成绩稳定,成常态化发展
第一组和第三组情况大为转变,第一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三组学习成绩逐步上升。
这说明,及时知道自己学习成果对学习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及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更为有效。
再高层次是个体的有意识心理活动,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最高层次是个体的个性心里特质,如道德、价值
中低层次是高层次心理机能的基础,高层次又反过来控制低层次。
卡特尔特质阶层说
1、特质伦者认为:
A、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
B、特质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C、对人的特质的研究有助于预测解释个体的行为
2、卡特尔认为人格是由许多彼此不相关联的特质因素构成的复合结构,因此可以用因素分析法将其提取出来。
3、卡特尔根据特质因素的深浅不同,将其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4、表面特质是个体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面特征,根源特质是个体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根本的方面
5、表面特质由根源特质派生出来,一个根源特质可决定多个表面特质。
大五人格理论:
大五人格理论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人格诊断方法,是由美国学者巴里和芒特提出的,该理论将个体的人格分为五种类型:
谢尔顿:提出三种体型,内胚叶型、中胚叶型、外胚叶型,对应三种气质类型:内脏紧张型,头脑紧张型,身体紧张型。
体液说:
1、由希波克拉底提出
2、认为人体内有四种典型的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
3、根据四种类型体液在体内哪种占优势,分为四种气质类型: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激素说:
1、由伯曼提出
2、在付出同样多努力时,能力低者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收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
自我效能归因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景中的行为动机。
1、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关活动中行动积极性高,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对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即使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他对有能力取得成功的信念也有助于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诱发动机行为。
B、重新解释目标(目标无法达到时,延长目标实现期限,或者重新调整目标)
C、补偿(某个目标无法完成,用另一个目标来进行补偿)
2、消极的破坏性行为
A、反向行为(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
B、合理化(为失败找借口)
C、推诿(将责任推给别人)
D、逃避和退缩
挫折容忍力的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对待挫折相对容忍力更强)
激励的阶段
1、需要的产生,在个体内心产生不平衡感
2、寻求满足需要,恢复平衡感的方法
3、通过努力工作去实现目标
4、他人对自己实现目标的努力过程进行评价
5、根据绩效评价获得报酬
6、个人来评价所获得的报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最初的需要。
如果这个激励过程满足了个体最初的需要,那么就恢复了平衡感。如果这个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激励过程就要重复,可能选择一个不同的行为。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激励过程。
2、过去受挫折的经验
3、对待挫折的直觉判断
4、对挫折的预见性高低
5、其它心理素质
韦纳归因效果理论:
成败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三个维度: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根据控制点维度,分为内因外因,能力、努力为内因,难度运气为外因。
根据稳定性维度,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种,能力、任务难度为稳定,运气和努力为不稳定
2、目标清晰度(目标必须是清晰、具体的,含糊不清的目标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
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即便目标难度大,也能很好完成)
4、目标的接受度
5、反馈(反馈是目标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个体对目标绩效反映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
6、个人参与(个人参与设置的目标比别人设置的目标更能调动积极性)
目标设置理论符合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对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启示。目标管理就是应用目标设置理论原理来提高绩效的一种管理技术,它包括确定具体目标,员工参与设置,提供有效反馈等。它强调把组织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组织成员的具体目标,通过多向沟通形成一个各层次目标相衔接的目标体系,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
2、认为气质与内分泌活动有关,据此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