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蚯蚓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模型、蚯蚓视频、土壤样本等。

2.学具:放大镜、小铲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蚯蚓吗?蚯蚓是什么样子的?蚯蚓生活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蚯蚓模型、视频和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小铲子挖出蚯蚓,并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蚯蚓在土壤中是如何运动的?蚯蚓对土壤有哪些改良作用?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科学《蚯蚓》教案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科学《蚯蚓》教案

三年级科学《蚯蚓》教案4.蚯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准备为每小组准备: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记录纸。

教学过程分析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课前布置学生找蚯蚓的粪便,从而认识蚯蚓生活的环境。

学生能够带几条蚯蚓来上课,那是最理想的。

蚯蚓应装在罐子里,里面放一些潮湿的土壤。

课堂中,只要稍作总结概括,知道蚯蚓生活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中即可。

引导学生看第31页右上角的图,问他们,从中你们知道了什么?2.观察蚯蚓的身体教师要在课前给每一组准备一个装蚯蚓的盒子,里面放一些土壤和几条蚯蚓。

农村里容易找到蚯蚓,城镇中可以到钓鱼商店购买。

等学生开始观察蚯蚓时,教师发下盒子,并提出要求:从饲养盒里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蚯蚓的身体,把观察到的蚯蚓的样子画在课本的下方,要求画出蚯蚓的环节。

找找蚯蚓的口、肛门和环带,把这三个名称标注在自己的简图上。

3.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把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它的爬行,把描述蚯蚓爬行的词语写在简图下面,作为观察蚯蚓的补充。

在蚯蚓运动时,用笔尖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蚯蚓是否缩紧身体。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简图下面。

在这个环节里,要教育学生,用笔尖触碰蚯蚓,可能对蚯蚓产生伤害,希望学生不要反复多次触碰,特别是触碰的力度一定要轻,学会爱护小动物,建立爱护生命的意识。

在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提问:蚯蚓适应潮湿的环境,如果把蚯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反应呢?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要求,学生用饲养盒里的另一条蚯蚓做实验。

这项实验的时间不能太长,蚯蚓在水中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不然的话,蚯蚓很容易淹死在水中。

这项实验的结果表明,蚯蚓不能适应水生的环境。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教案教科版张白纸上。

画完后,我们来看看大家画的蚯蚓长什么样子?同时,让学生提出自己对蚯蚓的疑问,例如蚯蚓为什么能够在泥土中生存?蚯蚓的身体结构如何帮助它在泥土中生存?等等。

四、观察蚯蚓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蚯蚓。

我们需要用到放大镜和玻璃皿。

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并记录下来。

同时,让学生用玻璃皿将蚯蚓放入其中,观察蚯蚓在玻璃皿中的运动轨迹。

五、测量蚯蚓师:我们现在要测量蚯蚓的长度和宽度。

请大家拿出小烧杯和尺子。

让学生用小烧杯将蚯蚓放入其中,并用尺子测量蚯蚓的长度和宽度。

同时,让学生记录下来自己的测量结果。

六、合作探究师:现在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一起合作探究。

任务一: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

任务二:探究蚯蚓的呼吸和进食方式。

任务三:观察蚯蚓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动情况。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并记录下来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研究发现。

七、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研究发现,并进行总结归纳。

同时,让学生回答之前提出的疑问,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和理解。

八、课堂作业请学生在家中观察身边的其他动植物,并记录下来自己的观察结果。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蚯蚓的观察报告,包括蚯蚓的外部特征、生活性、运动方式等内容。

在纸上写下以下内容:请两位勇敢的同学上黑板画出蚯蚓,画得大一些,让大家都能看清楚。

交流:画好的同学请看黑板,你画的蚯蚓和你脑子里想的一样吗?蚯蚓有哪些特征?为了研究蚯蚓,我们需要制定好方法。

首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

为了使探究更加全面,我们要说明探究的要求,让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能有条理地开展探究,减少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

在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时,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观察的空间,这是学生学会研究的前提。

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观察蚯蚓,使用放大镜、镊子、手等工具,并借助感觉器官如眼睛、鼻子、耳朵等来观察。

小学科学《蚯蚓》教案

小学科学《蚯蚓》教案
学准备:蚯蚓、白纸、培养皿、放大镜、水、蜗牛的图片。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备注
一、学生猜谜语
1、谜底一:公鸡
2、谜底二:青蛙
3、谜底三;蚯蚓
二、学生读课题《蚯蚓》。
三、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四、观察蚯蚓的身体结构。
五、画蚯蚓。
六、观察蚯蚓运动的短片。
五、课外延伸
介绍有关蚯蚓的课外知识。
六、比较蚯蚓和蜗牛的异同
填维恩图
七、总结



思:
板书设计:
蚯蚓
环境:阴暗潮湿
身体结构:口环带肛门
运动:身体伸缩
反应:身体蜷缩
呼吸: 皮肤
4、说一说:你为什么会猜是蚯蚓呢?
5、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蚯蚓吧。出示课题:蚯蚓
二、学习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蚯蚓,你们知道老师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吗?同学们你们带来的蚯蚓又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呢?
2、我们在什么地方最容易找到蚯蚓呢?
3、蚯蚓喜欢把“家”安在哪儿?
三、观察蚯蚓
1、现在请将我们带来的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你会观察到蚯蚓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
2、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
3、画一画我们观察到的蚯蚓。
4、了解了蚯蚓的身体结构,你们想知道蚯蚓是怎样爬行的?
5、请同学们观察蚯蚓运动的短片。说一说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6、让我们用笔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它有什么反应?
四、遇水实验
1、现在我们将培养皿装少量的水,把蚯蚓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有什么反应?
2、解释:夏天暴雨过后,蚯蚓为什么会从土壤中爬出来透气?
七、触碰蚯蚓观察反应。
八、观察蚯蚓的遇水反应。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篇12一、教学背景:蚯蚓是学生比较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整个身体柔软,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没有眼,但有感光细胞,运动方式为蠕动,主要靠身体内的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及刚毛的配合完成。

二、设计思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要做好这个实验,关键在于学生饲养好蚯蚓,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教材旨在通过通过学生平时熟悉两种陆生动物(蚯蚓和家兔)为代表的观察和研究,来说明陆生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教材所蕴藏内涵和外延,以利于教学。

所以,本探究实验应该是从提前安排学生在校外采挖蚯蚓开始。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了解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2、概述环节动物特征;3、通过学生采集和饲养蚯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适应的生物学概念;4、通过饲养蚯蚓,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运动、呼吸)2、难点:蚯蚓运动快慢比较实验、刚毛及粘液的作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采集蚯蚓(强调学生外出采集蚯蚓时必须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2、并要求给蚯蚓一个舒适安静的家,教师向学生介绍观虫器的制作方法(①取大小矿泉水瓶各一个,用剪刀剪去上半截;②将小矿泉水瓶置于大矿泉水瓶之中;③在矿泉水瓶内加一些土壤,注意土壤湿度)要求学生自制观虫器,写好观察笔记,(学生在家饲养蚯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观察的过程,但学生观察可能无序,作为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顺序,并提醒学生真实填写好观察日记)3、观察内容由老师提示在观察饲养蚯蚓时注意以下问题:①你在什么地方采集到蚯蚓的?②土壤的水分、土质情况如何?③根据采集地点分析蚯蚓生活的环境怎样?④你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时间如何?⑤蚯蚓吃的是什么?学生自我完成,回校上课进行交流。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篇15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师: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

、、(边看录像边讨论)2、介绍问题并猜想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

(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

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

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1、提出观察要求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

(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

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蚯蚓》教案

《蚯蚓》教案

《蚯蚓》教案《蚯蚓》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发现使幼儿知道蚯蚓外部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保护蚯蚓。

3、培养幼儿大胆的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蚯蚓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1、四个装有泥和蚯蚓的盆、水盆、抹布、塑料工具。

2、食用盐和糖若干。

3、投影仪、和相关的图片活动过程:一、观察蚯蚓及外部特征1、观察泥土找蚯蚓师:请小朋友用工具拨一拨泥土,找一找蚯蚓在哪里?(引起幼儿兴趣,初步感知蚯蚓的生活环境,为下文做铺垫)2、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蚯蚓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没有什么?(简短的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自己发现蚯蚓是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和腿的)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是长圆形的,身上有好多节环形,一头细一头粗,在身体前端有一个像戒指样的环扣,它没有眼睛、耳朵、鼻子和腿也没有骨骼。

(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投影,让幼儿更清楚的看到蚯蚓的外部特征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得出结论)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1、蚯蚓的生活环境。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蚯蚓生活在哪里?把它放在水里能生存吗?(引导幼儿对比蚯蚓在潮湿的土里和水里的活动进行观察探索)教师小结:蚯蚓生活在潮湿、阴暗的泥土里,白天藏起来晚上出来找东西吃,它不能在水里生存会淹死的,所以下完雨的时候因土里的水份增多,我们会看到蚯蚓钻出地面来爬树的。

(这里可以出示不同环境里蚯蚓的图片如:菜园里、粪土里、砖瓦堆等让幼儿更多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2、蚯蚓喜欢吃的食物。

师:蚯蚓是怎样找食物吃的呢?它吃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蚯蚓蠕动的身体和把蚯蚓分别放在盛有盐和糖的容器里进行观察现象)教师小结:蚯蚓是靠身体的向前拱凸起来的姿势活动的,它的触觉很发达能感觉到食物和震动。

它喜欢吃一些有机物如:枯叶碎片、家畜的粪便、没有毒的生活垃圾腐烂的草根树叶等蚯蚓是杂食动物,实验证明它不喜欢吃咸喜欢吃甜性食物。

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教学设计

《蚯蚓》说课稿一、说教材: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两个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黑暗潮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三、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

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蚯蚓》这堂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法。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学的伊始,我为学生创设猜一猜,看一看实物蚯蚓的情境,让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产生喜爱之情,同时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引导-探究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四、说学法1.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2.注意合作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六、教学流程五、说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见见?是谁呢?教师板书。

2024年《蚯蚓》教案

2024年《蚯蚓》教案

2024年《蚯蚓》教案2024年《蚯蚓》教案1活动目标:1、喜欢观察蚯蚓,对蚯蚓产生探索的兴趣;2、认识蚯蚓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3、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蚯蚓若干条,实验用品(尺、放大镜、玻璃板、盆子、泥土等)活动过程:一、介绍小伙伴,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及名称今天小朋友到这里来玩,还带了一个小伙伴呢。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小伙伴叫什么名字?你是在哪里找到这个小伙伴的?这些地方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原来蚯蚓喜欢住阴暗、潮湿的地方。

二、幼儿自主探究小蚯蚓长是得什么样子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

每人用盒子拿一条蚯蚓去研究研究。

(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结果:小蚯蚓长得是什么样的?蚯蚓是环节动物,细细长长的,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

身上有许多水分,摸上去湿湿的。

头部有环带。

2、小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呢?用动作学学。

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缩,蠕动,腹部有刚毛,蚯蚓借助刚毛爬行。

3、小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它喜欢什么环境是干干的还是潮湿的?它为什么总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欢光吗?我们来做几个实验研究研究。

(提供手电和纸盒)、(提供软硬不同的泥土)交流探索的结果: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不喜欢光。

三、说说蚯蚓的作用1、蚯蚓可以给植物松土,让植物尽情的吸收养分,长得茂盛。

2、蚯蚓的粪是宝贝,可以养鸡、鸭、鱼等。

3、蚯蚓是中药,叫地龙。

4、蚯蚓还是一种菜,营养很好。

(出示信)中国要举行奥运会,要请小蚯蚓来帮忙,这是为什么呢?(蚯蚓会处理垃圾。

)小结:小小蚯蚓真能干,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它。

四、送小蚯蚓回家2024年《蚯蚓》教案2[目的、要求]1、让幼儿了解蚯蚓爬行的基本动作特征。

2、可简单介绍蚯蚓体表的刚毛对于蚯蚓运动的作用。

3、对于不同年龄班,向幼儿简单介绍蚯蚓对人类的益处。

(中班只介绍蚯蚓能改良土壤。

大班还可以介绍蚯蚓处理有机废物,保护环境,以及未来可进入人类营养食品之列的前景。

《蚯蚓》教案(通用

《蚯蚓》教案(通用

《蚯蚓》教案(通用教案:《蚯蚓》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生物课《无脊椎动物》章节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蚯蚓的特点,认识到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蚯蚓的生活习性。

2. 认识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及生态作用。

难点:蚯蚓的内部结构及生态作用的阐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蚯蚓标本、显微镜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蚯蚓的生活环境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如身体细长、环纹等。

接着,通过实物展示蚯蚓标本,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

3. 蚯蚓的生活习性: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如昼伏夜出、善于挖掘、摄取有机物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蚯蚓为何能在土壤中自由移动。

4. 蚯蚓的生态作用:讲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分解有机物等。

通过实例阐述蚯蚓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分组观察蚯蚓标本,记录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作用。

6.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蚯蚓的运动原理,使学生了解蚯蚓如何利用肌肉和刚毛在土壤中移动。

7. 蚯蚓的内部结构:利用显微镜观察蚯蚓的切片,让学生了解蚯蚓的内部结构,如消化道、神经系统等。

8.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蚯蚓形态结构:身体细长、环纹、肌肉、刚毛等生活习性:昼伏夜出、善于挖掘、摄取有机物等生态作用: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分解有机物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2. 答案: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包括身体细长、环纹、肌肉、刚毛等。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篇1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作用。

2.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蚯蚓的形态特征。

3.培养幼儿喜爱、爱护蚯蚓的情感。

活动准备:1.故事《谁松的土》多媒体课件。

2.有关蚯蚓的图片和视屏。

3.神秘的盒子,若干条活的蚯蚓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

手指游戏:叮叮噹噹。

二、欣赏故事《谁松的土》1.播放多媒体课件:故事《谁松的土》。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蚯蚓的作用。

教师提问:小桃树怎么了?(不知道是谁帮它松的土)小桃树都见过哪些小动物?(观看课件:蝴蝶、蜜蜂、啄木鸟、小灰兔、大象)它是怎么说的?(谢谢你,是你帮我松的土吗?)小动物是怎么回答的?(我不会松土,我只会……)到底是谁帮小桃树松的土?(蚯蚓)3.教师:咦?小蚯蚓去哪了呢?(课件上没有小蚯蚓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小蚯蚓吧!可是小蚯蚓长什么样子?你们见过小蚯蚓吗?教师个别提问。

4.教师在平板电脑上显示蛇、蚯蚓、毛毛虫的真实图片,请幼儿上来圈一圈,哪个是蚯蚓。

(幼与电脑互动)我们把小蚯蚓找出来就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了。

三认识小蚯蚓1.教师:听!这个盒子里有声音,是不是蚯蚓藏在里面跟我们捉迷藏呢?让我们把它打开。

(请一个小朋友用拳头捶开)2.教师:原来小蚯蚓真的藏在里面,那小蚯蚓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征?它是怎么松土的?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探索。

(教师出示活的蚯蚓,请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教师适时引导。

)3.请幼儿说说蚯蚓的形态、特征。

(蚯蚓细细长长像蛇一样,头尖尾圆。

颜色是红色带点黑色、半透明的。

)4.蚯蚓是怎么走路的?(教师播放视频)请小朋友学一学。

5.蚯蚓它吃什么呢?是怎么松土的?(教师播放视频)请小朋友学一学。

6.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教师播放视频)四、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学蚯蚓爬,松土,吃东西。

教师:“你们看!在那边有一片花园,花园里的小花、小草都快长不动了。

泥土太硬了?我们一块去帮它们松松土好吗?”“你们的位置上有好多好吃的树叶,让我们爬回位置上去吃吧!”五、教师小结1.蚯蚓它生活在土壤中,它能够帮助植物松土,让植物快快长大。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篇10活动目标阅读理解故事,感知蚯蚓视角里的世界。

会选择一篇日记重点阅读,用记录、交流等方式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初步分辨是非好坏,体会幽默诙谐的画面带来的乐趣与感动。

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课前了解有关蚯蚓的知识;《蚯蚓的日记》电子版大图书(ppt,网上直接下载);《蚯蚓的日记》大图书分页布置在教室四周(网上下载,打印涂色);幼儿人手一份纸笔(纸片剪成小鸡心形状);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分享对蚯蚓的已有经验师:你知道蚯蚓吗?把你了解的关于蚯蚓的知识来和大家说一说!二、播放电子大图书,初步感知故事内容1.观看电子大图书,记下一篇最有趣的日记。

师:有一条小蚯蚓,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经历的或者想到的一些事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会记录哪些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蚯蚓的日记》吧!注意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下一篇你觉得最有趣的日记!2.通过提问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你觉得哪一篇日记最有趣?记录了一件什么事?三、分散阅读用记录、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幼儿归纳并理解1.猜测蚯蚓记录日记时的心情。

师:蚯蚓的日记有趣又精彩,那你觉得蚯蚓在记录每一篇日记的时候心情都一样吗?有些什么样的心情?(高兴、得意、难过、伤心、害怕、沮丧、担心……)2.幼儿分散阅读,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日记重点阅读并做好记录。

师:日记里到底记录了哪些高兴、得意的事,哪些难过、伤心的事呢?请大家仔细去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一篇你最喜欢的日记。

3.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怎样记录才能让自己或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你记的,记录的是哪一篇日记呢?(引导幼儿讨论在记录时用最简便的方法:即记录日记的日期,记下自己的姓名或学号、标记等)4.出示记录统计表,汇总阅读后记录的情况。

师:我们用表情符号(微笑、难过)分别表示蚯蚓不同的心情,看看你阅读记录的那篇日记是蚯蚓开心的事还是难过的事,就贴到相应的表情符号后面。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

观察蚯蚓教学目标:1.用感官及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身体部位并用数字、图画来描述观察结果;2.通过科学探究,了解蚯蚓生活习性;3.乐意倾听,积极分享4.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做到不伤害蚯蚓,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蚯蚓,了解蚯蚓的外在特征,积极探究蚯蚓的科学观察过程并会记录。

教学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学视频、PPT,蚯蚓,放大镜,尺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蚯蚓吗说说看它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描述印象中的蚯蚓。

3小结:想更进步了解蚯蚓吗今天就老师和大家一起近距离观察蚯蚓,板书:蚯蚓二、观察分析,发现特征1谈话:为了让大家观察蚯蚓,老师特地去挖蚯蚓了。

请你们观看老师拍下来的视频,看看又会有什么发现呢2观看视频交流汇报3教师小结并板书:外部特征生活习性4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现是通过眼睛观察,进行对比分析推理这一系列的科学思维得出结论的,真棒!三、趣味探究,深入了解1谈话:老师把挖到的蚯蚓都带来了可是都藏在土壤下面,谁有办法让蚯蚓自己主动爬出来呢2学生交流3教师现场验证用水泼进去的方法,并直播过程4通过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5师小结:1蚯蚓需要呼吸2喜欢疏松的土壤四、观察记录,合作交流1谈话:老师挖的蚯蚓都带来了,每组都能分到一条,你们打算怎么观察2学生回答:3小结: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官如眼睛手触摸……也可以借助观察仪器如放大镜(教师适时讲授放大镜使用方法)还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如棉签尺子……4实验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呢5教师出示温馨提示:轻记录单(画出蚯蚓标注身体部位以及数据)6学生观察并填写记录单,7教师用希沃授课助手上传记录单,小组汇报交流(1)找头尾(2)观察环带(3)体节(4)刚毛(放大镜)(5)靠肌肉收缩前进(6)形状、体长8师小结: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小组合理分工合作,大家收获都非常大!五、蚯蚓与人类、环境的关系1学生观看视频2看完了视频,你知道了蚯蚓有什么作用啊3小结:蚯蚓对人类与环境的作用还真不小,是人类的好朋友。

三年级上科学-2.4蚯蚓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上科学-2.4蚯蚓教案-教科版

《蚯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寻找身边的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作为观察对象。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第二部分: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运动方式。

第三部分:观察蚯蚓的应激反应。

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让学生体验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的应激反应,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

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情分析】科学课程在三年级是首次出现,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崭新的科目,觉得新奇好玩,但孩子们对科学课堂还不太熟悉,更没有科学观察事物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对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整节课中,以第一人称的的方式贯穿始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学生的兴趣应该会更浓厚。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蚯蚓是由口、环带、肛门,体节等部分组成。

科学探究:1.能经历一次有序地对蚯蚓仔细观察的探究过程。

2.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的反应有所了解,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1.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意识到观察仔细的重要性。

2.培养乐于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序地观察蚯蚓,并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小组一份:蚯蚓、有土的饲养盒、培养皿、放大镜、一次性筷子、抹布、装有水的烧杯、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童心生物园图片,并介绍:生物园里总会有一种小动物的来访。

2.揭示课题:《蚯蚓》。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1.猜测并说明理由: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

2. 借助微课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三、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1.蚯蚓发布任务1:“我”的身体秘密有哪些2.交流3.提问:你想怎么揭开它的秘密?4.讨论交流观察方法。

第4课 《蚯蚓》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  《蚯蚓》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蚯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蚯蚓只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

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

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二个蚯蚓,供课堂应用。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

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

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情分析】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进行观察。

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

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

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而不在于多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蚯蚓》教案(通用

《蚯蚓》教案(通用

《蚯蚓》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主题为“蚯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蚯蚓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意义及观察蚯蚓的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分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会观察蚯蚓,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蚯蚓在土壤改良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态意义。

难点: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观察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实物或图片、投影仪、实验器材。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蚯蚓图片,引发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蚯蚓的分类、形态结构:介绍蚯蚓的分类、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蚯蚓的生活习性:讲解蚯蚓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运动方式等。

(3)蚯蚓的生态意义:阐述蚯蚓在土壤改良、有机物分解、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3. 实践操作:(1)观察蚯蚓: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蚯蚓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等。

(2)讨论:分析蚯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蚯蚓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布置与蚯蚓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蚯蚓的分类、形态结构2. 蚯蚓的生活习性3. 蚯蚓的生态意义4. 观察蚯蚓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2)谈谈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观察蚯蚓运动的方式,并进行分析。

2. 答案:(1)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尾部有一对肛门。

(2)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解有机物,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3)蚯蚓运动方式:蠕动。

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实现前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蚯蚓的兴趣较高,实践操作环节参与度较好,但对蚯蚓生态意义的理解还需加强。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篇3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

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

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

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2、师生共同上网查找资料。

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

《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蚯蚓
一、教材简析:
从动物的多样性来考虑,蜗牛代表的是软体动物,蚯蚓的身体也是柔软的,但它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蚯蚓的身体特征明显,尤其对应激性的反应强烈。

通过本课教学,会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形态的多样,更是结构的多样。

多样性的背后,仍然隐含着动物的共同特点,体现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所以本课的最后,设计了蜗牛与蚯蚓的比较,利用维恩图的帮助总结两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三个活动是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最后一个活动是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和不同。

二、教学背景:
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
、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会害怕蚯蚓,不敢触摸,缺少对它的最直观的认知,应鼓励引导这些学生,通过抚摸的方式,接触蚯蚓,了解蚯蚓。

学生对所接触的任何事物有兴趣去探究,探究的范围不仅广泛,而且能利用感官、工具和方法来对世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精心呵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进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

如教学科学《蚯蚓》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旁的小花园去寻找蚯蚓,那天早晨恰好大雨过后,学生发现了许多蚯蚓。

“蚯蚓有眼睛吗?”“它有骨头吗?”“为什么下过雨后会出现那么多蚯蚓?”“蚯蚓断了以后还能活吗?”……一个个问题使我应接不暇,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我及时引导学生:“关于蚯蚓你还想知道什么?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运用哪些工具?”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蚯蚓的研究中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需要,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目标。

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原动力就会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