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转移瘤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探析老年转移瘤样脊柱结核影像学误诊原因

探析老年转移瘤样脊柱结核影像学误诊原因

探析老年转移瘤样脊柱结核影像学误诊原因【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转移瘤样脊柱结核影像学误诊的原因。

方法:对1例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x线、ct、mri检查结果进行讨论。

结果:本例因外伤致头部、左上肢及胸腰段疼痛2小时入院。

左上肢x线片示左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胸腰椎x线平片未见明显骨折;头颅ct平扫脑实质未见异常。

住院10天后诉胸腰部疼痛进行性加重,行胸腰段16排螺旋ct扫描考虑腰1 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mri诊断为胸12、腰1椎体转移瘤并腰1椎体病理性骨折。

后经ct引导下经皮腰椎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脊柱结核。

结论: 熟悉特殊类型老年脊柱结核的影像特点, 及时行ct 引导下经皮腰椎穿刺活检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结核;脊柱;老年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误诊;脊柱骨折【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88-02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典型的脊柱结核有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不难。

但对于不典型的成人脊柱结核,尤其是老年人转移瘤样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易发生误诊。

兹将我院1例影像学检查将转移瘤样脊柱结核误诊为脊柱转移瘤报告如下, 供同道借鉴。

1 病例资料男, 61岁。

因外伤致头部、左上肢及胸腰段疼痛2小时入院。

查体:左颞部头皮撕裂3 cm伴出血;左上肢畸形,活动异常,有骨擦音;胸腰段皮肤青紫、压痛。

门诊摄x线片示左肱骨中段粉碎性骨折,胸腰椎未见明显骨折;行头颅ct 平扫脑实质未见异常, 左颞部头皮挫裂伤。

入院后胸部x线、腹部b超、心电图、血生化、血尿粪常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乙肝5项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急诊行左肱骨骨折内固定及左颞部头皮清创术,病人病情稳定, 但仍诉胸腰部疼痛。

10天后诉胸腰部疼痛进行性加重, 呈持续性, 尤以夜间明显, 伴翻身困难。

行胸腰段16排螺旋ct 扫描示:腰1椎体少许楔形改变,椎体前柱局限性骨皮质不连续,前中柱骨、髓交汇处骨小梁聚集, 骨密度稍增高, 呈絮状, 附近软组织稍肿胀;考虑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肿瘤

脊柱肿瘤


布情况

椎体部位
恶性
• 转移瘤 • 骨髓瘤 • 浆细胞瘤 • 淋巴瘤 • 脊索瘤 良性
• 血管瘤 • 嗜酸性肉芽肿 • 巨细胞瘤
附件

良性

• 骨样骨瘤 • 骨母细胞瘤

• 软骨瘤 • ABC

恶性

除了以下之外
• 软骨肉瘤
• 骨肉瘤
• Ewing肉瘤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脊索瘤
起源:斜坡30-50%、骶尾椎 50%、颈椎15%
• 特定好发年龄(需要强调)
<30岁:少见、多为良性(除Ewing肉瘤、骨肉瘤外) >30岁:多为恶性肿瘤(除血管瘤、骨岛外)
• 部分肿瘤有临床特征
年青人、夜间痛、水杨酸缓解—高度提示骨样骨瘤
二、临床特点与外科分期
椎体骨折---提示脊柱肿瘤 Radicular或脊髓压迫取决于部位和病变累及范 围(foramina和椎管) 肿瘤的生长速度: 鉴别高度恶性(生长迅速)--低度恶性和良性肿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病例4 骶尾椎脊索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男性,48岁,会阴部疼痛、麻木感10个月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骨巨细胞瘤(GCT)
来源不明,病理上见梭形细胞基质和混杂丰富破骨细胞 7%发生于脊柱,骶骨最多,占骶尾肿瘤30-50%(第二位) 20-50岁女性多见,5-10%恶性 影像学特征
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骨 软 骨 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关节突骨软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女 进 力性2行射年,性科肢25体岁无,

浅析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47

浅析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47

浅析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结果 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

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MRI;CT;脊柱转移瘤;临床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MRI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ses. Methods 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metastases who underwent imaging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to Jul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combined diagnosis of spinal metastases by MRI and CT were discussed. Results MRI and CT scans showed 256 cases of spinal metastases. MRI scans showed 256 lesions (100%)and 48 cases(96%)of spinal metastases,CT scans showed 125 lesions (49%)and 27 cases(54%)of spinal metastas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examination of MRI and CT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spinal metastasis,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its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s] MRI;CT;spinal metastasis;clinical value脊柱转移瘤多是恶性转移性肿瘤,临床研究显示,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容易累及的部位,其主要诊断手段是相关影像学检查,包括MRI、CT及DR[1-2]。

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检出率的比较

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检出率的比较

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检出率的比较目的:比较核素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转移瘤灶的检出情况。

方法:回顾经临床确诊的36例脊柱骨转移瘤患者的核素骨显像与MRI检查,分析核素骨显像与MRI影像表现,比较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

结果:(1)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同扫描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椎体数检出率为87.8%(79/90),高于核素骨显像的62.2%(5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早期脊柱转移瘤核素骨显像可表现为假阴性。

结论:相同扫描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椎体数检出率高于核素骨显像,MRI能够显示核素骨显像为假阴性的早期脊柱转移瘤。

标签: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核素骨显像在临床上脊柱转移瘤十分常见,在全身各部位转移瘤中,仅次于肺和肝,多见于中老年人。

在脊柱骨转移瘤的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显像及PET/CT。

笔者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36例脊椎转移瘤的病例,主要包括核素骨显像和MRI检查,并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共36例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左右。

临床主要表现为脊柱局部疼痛及相应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所选患者均有癌病史,都进行过MRI检查及核素骨显像检查,且检查均于2周内完成。

另外,全部病患都进行过临床表现、活检等确诊流程。

1.2 诊断标准在对骨转移瘤进行诊断时,需要参考“金标准”:对于那些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通过核素骨显像、MRI和CT这三种方式的检查之后,如果有两项检查显示为骨转移瘤,那可以在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再进行复诊,一直到病症得到确诊。

1.3 方法核素骨显像采用GE Infinia VC Hawkeye SPECT仪,受检当日注射99mTc-MDP 740-1110 MBq,并叮嘱患者要多喝水,在3~6 h后,进行全身骨显像。

脊椎骨转移瘤MRI图像分析

脊椎骨转移瘤MRI图像分析

脊椎骨转移瘤MRI图像分析作者:陆荣平顾百胜来源:《中外医疗》 2013年第33期陆荣平顾百胜泰州普济医院影像科,江苏泰州 225300[摘要] 目的探讨评价MRI对脊椎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46例脊椎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分析MRI图像。

结果 46例脊椎骨转移瘤患者共有275个椎体受累,144个附件受累。

结论 MRI是查找及诊断脊椎骨转移瘤有效的影像技术。

[关健词] 脊椎骨转移瘤;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 R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11(c)-0017-02在肿瘤患者中,骨转移是仅次于肺和肝脏远处转移的最常见部位,而脊椎转移瘤是骨转移的最常见部位,约占58.4%[1],胸腰骶椎较多,颈椎相对较少[2],及时准确地检查脊椎转移瘤存在与否、侵及的范围和程度,对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选取及其重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MRI是一种成熟的、无创伤的检查技术,对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

搜集该院2009年12月26日—2013年1月4日间收治的46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椎转移瘤MRI图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MRI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46例,男26例(57%),女20例(43%),年龄35~78岁,平均60岁,60岁以上23例(50%)。

其中26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肺癌9例,乳腺癌3例,食管癌3例,胃癌3例,前列腺癌3例,结肠2癌例,肝癌1例,卵巢癌1例,腹膜后肉瘤1例,原发灶不明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行MRI弥散扫描,5例行DR检查,20例行CT检查。

1.2 MRI成像技术使用设备采用SIGNA/EXCITE Ⅱ 1.5 T超导MR扫描仪,脊椎表面线圈,常规矢状位与横轴位、冠状位扫描。

扫描参数:FSE T1WI TR 420 ms,TE 13 ms,层厚4 mm,层间距1 mm;FRFSE T2WI TR 3000 ms,TE 99 ms,,层厚4 mm,层间距1 mm;FS-FSE T2WI TR 3000 ms,TE 99 ms,,层厚4 mm,层间距1 mm。

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是常见的椎体疾病,两者在影像学上有一些鉴别要点。

通过影像学的鉴别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及时明确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下面将从影像学表现、部位特点、边界清晰度、骨质破坏程度、软组织侵犯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一、影像学表现1. 椎体结核:X线表现为椎体早期呈现不规则模糊的小斑点状或片状密度增高,进展期呈现椎体变平、变矮、变宽,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及硬化增生,椎体前缘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区,椎体椎弓根联合区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紧贴椎体形成冷脓肿。

2. 椎体转移瘤:X线表现为椎体密度增高、骨质破坏以及椎体变形,偶见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

CT和MRI表现为椎体呈蜂窝状、梨形、圆形不规则破坏。

单个或多个椎体受累,病变好发于胸椎和腰椎。

放射性骨扫描可显示椎体转移灶的高放射性摄取。

二、部位特点1. 椎体结核:好发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其次是颈椎、腰椎顶端、胸腰交界区椎体。

2. 椎体转移瘤:好发于胸椎和腰椎,多为单级受累,较少出现多级受累。

转移瘤偏向于发生在椎体的前中部,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椎体不规则破坏。

三、边界清晰度1. 椎体结核:病变椎体边缘模糊,边界不清晰。

2. 椎体转移瘤:病变椎体边缘清晰锐利,边界明显。

四、骨质破坏程度1. 椎体结核:骨质破坏与硬化同时存在,病灶周围可见小积液,局部纤维化硬化后形成寒性脓肿,软组织肿胀。

2. 椎体转移瘤:骨质破坏多为明显酷似溶骨性破坏,少有骨质增生。

五、软组织侵犯1. 椎体结核:炎症性软组织侵犯明显,周围软组织增厚肿胀。

2. 椎体转移瘤:软组织侵犯较少,周围软组织不明显肿胀。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在影像学上有一些鉴别要点,但鉴别的过程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以确诊为主要目标。

对于这两种疾病,我们应该采取合理和及时的治疗措施,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椎体结核与椎体转移瘤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脊柱疾病,两者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鉴别要点。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的影像诊断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的影像诊断

成骨型转移X线表现
成骨型转移CT表现
成骨型转移MRI表现
THANK YOU
脊椎峡部不连:脊椎关节突间部的缺损, 原因可能为先天性缺损或后天性骨折所 致,慢性疲劳性骨折更为多见。
峡部断裂显示的检查方法为X线斜位片, CT断层扫描可作为辅助检查。
椎弓峡部又称“苏格兰狗的颈”。
腰椎椎弓峡部崩裂症
病因
先天性 外伤性 劳损性
滑脱分度
1度:滑脱<1/4 2度:滑脱<2/4 3度:滑脱<3/4 4度:滑脱>3/4
硬膜囊、神经根、突出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
又称椎间盘疝: 包括膨出、脱出、髓核游离、施莫尔结节
椎间盘突出分型
正常
突出
游离
脱出
病理(椎间盘突出)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髓核破裂, 沿纤维环裂隙突出。突出之髓核 大小形态不一,程度和部位各异, 可压迫脊膜囊,也可压迫神经根 鞘和椎管内静脉,造成局部肿胀 或渗出,引起硬膜外纤维化。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颈椎间盘扫描定位片
正常颈椎间盘
正常颈椎间盘(1)
正常颈椎间盘
病理(椎间盘膨隆)
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松 弛,横断面上表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光滑对称的软组 织影,并产生环状或横行的 裂隙,髓核水分减少,弹性 降低趋玻璃样变性
椎间盘膨隆CT表现
横断面上表 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 光滑对称的 软组织影
颈椎间盘突出发生 依次为:
颈5-6—颈4-5—颈6-7— 颈3-4—颈2-3。
颈3-4椎间盘突出
MRI在椎间盘病变中的 诊断价值
增加空间分辩率:多平面,多角度。 扩大检查范围:不易遗漏其他病变。 在颈部可提高椎间盘病变的显示率。 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MRI和CT大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内生软骨瘤、脊柱转移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骨囊肿肱骨或股骨近端,近生长板伴硬化缘的中央型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而距骨一侧低密度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典型征象:骨片陷落征。

软骨肉瘤(常规型)成人(>30岁)+骨盆和长骨+髓腔内膨胀性破坏性病变+肿瘤基质内爆米花/环形/逗号状钙化+可皮质增生,内膜扇贝状改变+可有软组织肿块。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11-30Y+脊柱(棘突、椎弓和横突)和长管骨(干骺端)+骨局限性膨胀性低密度区+骨皮质变薄甚至断裂+周围清楚的薄壳状钙化+肿瘤内斑点状或大片状钙化或骨化+一般无骨膜反应。

软骨母细胞瘤青少年10-20Y,四肢长管骨骨骺区,肱骨、股骨上端和胫骨近端好发,长骨骨骺端圆形、卵圆形骨质破坏,边缘不同程度硬化,其内常见斑点状、片状钙化。

非骨化性纤维瘤股骨远端后部近皮质病变(部位),伴扇形边缘及硬化边缘(形态)。

病变位于长骨干骺端骨干的内侧,距骺板3~4cm处,1~5cm 大小。

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生长,与骨长轴一致,呈分叶状,骨皮质变薄,而髓侧边缘硬化,界限清晰。

肿瘤基底与髓腔边界处骨质轻微硬化,常呈肥皂泡沫状,可合并病理骨折。

内生软骨瘤爆米花样、环状、点状钙化灶+分叶状生长+伴发骨皮质内膜面扇贝样边缘;短状骨可无钙化。

骨巨细胞瘤20-40Y,生长板闭合后的,发生于骨关节端的缺少硬化边的溶骨性病灶,+皂泡征,+偏心性=最可能是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内分隔成因=瘤壁骨嵴+残留骨+结缔组织间隔钙化。

骨样骨瘤夜间加重的疼痛+服水杨酸(阿司匹林)缓解+低密密度瘤巢(中心可硬化)+周围反应性骨硬化。

脊柱骨髓瘤多椎体病变+弥漫性融骨性破坏+骨质疏松+附近早期不受累,晚期受累+椎体一般无后凸+软组织肿块少+实验室检查。

脊柱转移瘤原发病史+多椎体病变+浸润性改变+附件受累+软组织肿块+椎体后凸+相邻椎间隙、椎间盘一般无破坏。

脊柱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脊柱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Case22: M,49y;??。
Case23: F,66y;腰痛,右下肢放射痛 。
Case24: M,77y;腰背痛1年,加重1月 。
神经鞘瘤
• 不属于原发椎体的肿瘤,多数为椎管内病变,压迫周围骨 质,或者恶性变引起周围骨质破坏
Case25:M,45y;颈痛4年,加重伴四肢麻木无力、头晕1年 。
Case26:F,47y;腰背痛4年,加重5月 。
谢谢观赏
Chordoma 脊索瘤
• • •
• •
起源于胚胎脊索残余或迷走脊索组织
好发于30~60y,骶尾部最多见(骶骨3~5节),中轴线 X/CT:溶骨性/膨胀性破坏,瘤内斑片状钙化,边缘硬 化边 可穿破椎间盘累及相邻椎体,伴椎间隙变窄
MRI:T2WI显著高信号(黏液基质);中等度强化,不
均匀
Case6: M,61y;骶尾椎疼痛2年 。
Case7: M,62y;8月前前列腺手术发现骶尾部肿物,无不适,现肿物逐渐
增大,2月前伴局部疼痛。
Case8: M,73y;右臀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2月 。
中间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嗜酸性肉芽肿 骨巨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瘤
ABC (Aneurysmal bone cyst) 动脉瘤样骨囊肿
Case12: F,4y;患儿颈部活动受限1个月 。
Case13: F,4y;腰痛1月余,加重半月 。
Case14: M,6y;双侧髋部疼痛1月余,加重伴不能行走半月 。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骨巨细胞瘤
• 好发于20~40y,起于椎体,向附件发展
• 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有偏心性,膨胀明显;椎体变扁时 肿瘤呈前后哑铃状膨胀(较有特征) • 有骨包壳形成,可伴骨皮质中断,无周围硬化及基质钙化。 • 在骶骨者,好发于上部骶椎(脊索瘤:S3-5)

15例脊柱转移瘤影像临床分析

15例脊柱转移瘤影像临床分析

15例脊柱转移瘤影像及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脊柱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进行探讨。

方法:对1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累及21节椎体、4处椎弓根、3处棘突与横突、1例肱骨、1例胸;12例表现为溶骨性破坏;2例为混合性骨破坏;1例成骨性破坏。

结论:脊柱转移瘤好发脊柱椎体,目前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方法是采用ct检查。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影像【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47-01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经临床以及病理证实。

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62岁。

原发病灶肺癌6例,乳腺癌2例,肝癌2例,结肠癌、胃癌、直肠癌、肾癌、甲状腺癌各一例。

除了外原发病症状外,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受侵部位的疼痛,合并脊髓以及椎管内转移可能造成瘫痪症状的出现。

1.2 检查方法本组15例脊柱转移癌患者均采用ge四层螺旋ct扫描机,以平扫的方式对病变部位进行层距2-5mm,层厚2-5mm的连续扫描,或加做冠状位、矢状位重建。

x线平片检查的有8例,同时做mr的有3例,做增强扫描的有4例。

2.结果2.1 累及部位3节颈椎、10节胸椎、5节腰椎、2节骶椎,4处椎弓根、3处棘突与横突,4例多椎体受侵,1处肱骨,1处胸骨。

2.2 骨破坏的ct影像表现受侵骨呈溶骨性破坏的患者有12例,其ct表现为病变部位骨皮质的边缘不规整,且边缘没有硬化带,呈虫蚀样缺损,病灶扩大融合后呈现大片状或者地图状低密度灶,其ct值为33-50hu。

受破坏椎体的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的患者有4例,ct值为42hu。

有2例患者骨质皮完整,松质骨内呈现出单个或多个类似圆形的低密度区,边界并不清楚类似骨质疏松发生改变,其中有1例甲状腺癌累及到肱骨,肱骨中段出现囊状及膨胀性骨破坏,且边缘不规整。

1例甲状腺癌侵及骶1椎体、腰3椎体、耻骨等处导致成骨性破坏,受侵骨的ct影像表现为斑片状的棉花球样高密度影,其ct值为52hu。

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NIDERSITY(HEALTH SCIENCES)Vol.53N o—Feb.2021・183・-著-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袁源,郎宁,袁慧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北京100191)[摘要]目的:探讨CT能谱曲线在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中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收集经手术、穿刺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治疗证实的29例脊柱转移瘤和18例脊柱感染性病变的能谱CT增强静脉期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单能量图像,生成病变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CT能谱曲线,计算40-140keV不同能级水平(每10keV)下的CT值和能谱曲线斜率,同时在传统混合能量图像的同一ROI测量CT值,对所得CT值、能谱曲线斜率及其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脊柱转移瘤和感染性病变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8岁和64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171,P=0.4)。

40-100keV各能级下脊柱转移瘤的CT值分别为281.79(143.67,446.19)HU'199.68(100.04,321.49)HU、151.54(81.47,243.49)HU、(122.64±27.72)HU、(99.90±23.88)HU、(85-2±21.61)HU、(75.94±20.27)HU,脊柱感染性疾病的CT值分别为185.29(164.19,277.03)HU、138.44(124.98,238.56)HU、105.46(92.94,169.53)HU、(93.77±15.55)HU、(79.15±12.84)HU>(68.99±11.75)HU、(62.22±11.71)HU。

脊柱转移瘤在同一能级的CT值显著高于脊柱感染性病变(P均<0.05),110-140keV能量水平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脊柱转移瘤的MRI与核素骨显像的对比研究

脊柱转移瘤的MRI与核素骨显像的对比研究
Tr e mo nt Luk a t s I W, Vi d ya Cha l l a pa l l i , Ewa n D, e t a 1 . Sy s t e mi c a dmi n i s t r a t i on o f l o c a l a ne s t he t i c s t o r e l i e v e n c u r o p a t h i c pa i n: a
2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R Z , t h e F i r s t A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5 2 , C h i n a , )
坛 杂志 , 2 0 1 0 , 3 1 ( 2 ) : 1 1 0 — 1 1 1 .
张春梅.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
床 观察 [ J ] . 临床 皮 肤科 杂志 , 2 0 0 9 , 3 8 ( 1 ) : 5 5 - 5 6 .
脊柱转移瘤 的M R I 与核素 骨显像的对 比研究
影像 学检 查方 法。
【 关键 词 】 脊柱转 移瘤 ;磁 共振 成像 ;核 素骨 显像

中图分类号:R 4 4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6 1 9 4( 2 0 1 3 )0 7 - 0 0 0 3 - 0 3
A Com pa r a ive t St u dy o f MRI a nd Bone Sc i nt i g r a phy i n Spi na l Me t a s t a s e s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动脉瘤样骨囊肿
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 匀泡沫状透亮区
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 性溶骨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 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
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
颈6囊状骨性破化区
动脉瘤样骨囊肿CT表现
颈6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变粗,内有骨性分隔
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表现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易 发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率不如CT 敏感
脊柱良性肿瘤
骨巨细胞瘤
可能起始于骨髓内间叶组织 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
用大 可穿过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包块,刮除术
后复发率高
骨巨细胞瘤CT表现
病变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 ,可侵及邻近椎体,无成 骨现象
10-30岁: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20-40岁:巨细胞瘤 30-60岁:脊索瘤、淋巴瘤 50-70岁:骨髓瘤 转移瘤:>40岁 血管瘤:任何年龄均可,40岁最多见
脊柱肿瘤的部位特点
骨巨细胞瘤 多始于椎体,向椎弓、关节突等处发展,累及椎体多
骨软骨瘤
常发生于脊柱后柱结构,横突及棘突最常见
病灶具有多信号特征 膨胀分叶状多房或单房性改变
脊柱原发恶性肿瘤
脊柱脊索瘤
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 具有以下恶性特征:
1. 位置深在 2. 浸润性生长 3. 偶可发生转移 4. 不易彻底切除
脊柱脊索瘤CT表现
椎体破坏,伴有骨化,椎前软组织肿块
脊柱骨髓瘤
起源于骨髓腔,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 多发性骨髓瘤占95%以上 好起源于椎体后部,更易累及椎弓根,
常伴较大软组织肿块
脊柱骨髓瘤X线表现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 T1WI • 椎体信号强度等于或低于椎间盘
• T2WI
• 信号强度较周围组织不同程度地升高 • 与骨髓信号强度对比减弱
20
T1WI
T2WI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T2WI FAT SAT
21
T1WI
T2WI T2WI FAT SAT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2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3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4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5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6
T1WI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少数可伴椎体(压缩或未压缩)后 缘局限性膨隆
• 椎体压缩骨折
• 大部信号异常或全部信号异常椎体 • 前后径增加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
脊椎转移瘤
• MR特点
• 压缩椎体
• 上和(或)下缘中部变扁凹陷明显 • 后和(或)前缘弧形向外隆突 • 极少数压缩椎体(5%)呈轻度楔状变形
• 附件病灶
• 多(4/5)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及椎体相邻部分同时受累 • 外形多有增大
T2WI
27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8
T1WI
T2WI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T2WI FAT SAT
29
T1WI
T2WI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T2WI FAT SAT
30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1
T1WI
T2WI TWI
FAT SAT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CT
32
T1WI
43
骨髓瘤
(灶性)1
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脊椎结核与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脊椎结核与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脊椎结核与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翟冬枝;朱敬松;冯广森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6(46)2
【摘要】结核病和转移瘤均好发于脊柱,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

近年来,我们对32例脊柱结核与6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其诊断率。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翟冬枝;朱敬松;冯广森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1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14;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脊椎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J], 陈志聪
2.脊椎结核与脊椎转移瘤的CT形态差异 [J], 柯祺
3.脊椎结核的MRI诊断价值与脊椎转移瘤对照研究 [J], 孙西河;王滨;常光辉;李秀梅
4.肝脏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Ⅱ)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J], 陈九如
5.肝脏疾病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Ⅲ)肝脏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J], 陈九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转移瘤的影像表现 与鉴别诊断
概述
•骨骼是转移性疾病的第三大好发部位,仅次于肺和肝 •脊柱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占90%),最常见于胸椎,其次是腰椎和颈椎 •510% 的癌症患者会发展为脊柱转移 •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包括:乳腺癌 ( 72% )、前列腺癌 ( 84% )、甲状腺癌 ( 50% )、肺癌 ( 31% )、肾癌( 37% )、胰腺癌 ( 33% ) •脊柱转移瘤可以侵犯骨质、硬膜外间隙、软脊膜和脊髓。硬膜外病变占脊柱转 移病灶的90% 以上 •硬膜内髓外转移和髓内转移较罕见,分别占脊柱转移瘤的56% 和0.51%
A T1 . B T2 . C T1 a L4/5
化脓性脊柱炎
a 73 . (A) T1 T1112 . (B) T2 , T11 T12 . (C) T1 . T1112 . (D) T1 .
脊柱压缩性骨折
脊柱压缩性骨折 多有明显外伤史,骨折多为一个椎体,椎体变形呈楔形改变,
椎体前缘可能有碎骨片,一般无椎间隙狭窄
影像学表现
女,62岁,乳腺癌患者,腰椎椎体多发转移,显示椎体多发骨质破坏呈等、稍长T1信号 改变,T2压脂信号增高,T12椎体压缩骨折,病变累及椎管,伴脊髓、马尾受累。
鉴别诊断
一、多发骨髓瘤 二、脊柱结核 三、化脓性脊柱炎 四、椎体压缩性骨折
多发骨髓瘤
• 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脊柱好发,腰椎更常见,骨髓瘤主要侵犯骨髓, 也可在骨外形成浸润灶,患者可有贫血、肾功能不全等多种临床表现;血 尿M蛋白增高
概述
原发肿瘤转移途径 直接侵犯 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更加常见)
其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脊柱含有大量的红骨髓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易于肿瘤栓子的生长;
椎体后正中的椎体静脉直接与椎体静脉丛相通,而 椎体静脉丛血流缓慢, 缺乏静脉瓣,并与胸、腹腔静脉之间存在许多吻合,当胸腔压力增高时, 癌栓就会直接进入椎体后部生长
影像学表现
横切面A示椎体前缘有一圆形溶骨性骨破坏区; B示右侧椎板、椎弓后结构溶骨性破坏,无硬化边,软组织肿块
影像学表现
肾透明细胞癌T1转移, T2示T1椎体破坏伴周围软 组织肿块呈低高混杂信号 ,累及附件;T1及横断增 强示T1椎体右侧溶骨性破 坏呈低高混杂信号,椎体 膨胀脊髓受压,椎体后可 见软组织影,平扫示椎体 及附件溶骨性破坏伴软组 织肿块
• 急性期主要为脓肿形成和骨质破坏而无死骨形成,破坏进程快,破坏区周围 随之出现骨质增生硬化
• 邻近椎间盘的椎体前部骨破坏并累及终板,可出现反应性骨形成、椎间隙狭 窄和自发性融合,后期骨破坏与增生、硬化并存,但以增生为主,可见椎旁 脓肿
• T1呈低信号,T2呈中等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化脓性脊柱炎
• 突成角 畸形,椎旁脓肿形成和死骨形成,脊椎附件较少侵犯
• 受累椎体和椎间盘T1呈现均匀的较低信号或混杂低信号,T2多呈现混 杂高信号,部分病例呈现均匀高信号,增强多不均匀、均匀或环状强化, 早期即可椎间隙变窄

脊柱结核
化脓性脊柱炎
• 常见于青壮年,男性略多,腰椎好发。血源性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多发病 急骤,症状明显,病程较短,骨质增生、硬化明显,骨质破坏较少,一般不 形成死骨,椎间盘受累可被破坏,椎间隙狭窄,椎体间融合。
• (前列腺癌、乳腺癌、鼻咽癌、膀胱癌、肺癌和胃癌等)
• 混合型:兼有成骨和溶骨改变,可同见于一骨,亦可见于不同骨

(乳腺癌和肺癌也可出现混合性改变,混合性改变常见于卵巢癌、睾丸癌
、宫颈癌等)
临床表现
• 疼痛,为发生骨转移的主要症状 • 病理性骨折 • 高钙血症 • 神经压迫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以溶骨型病变最常见,开始呈局部虫蚀样改变 , 进而大面积骨质破坏 ,
受累,而转移瘤,甚至在早期,椎弓根与椎体均可有破坏。
多发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晚期 腰椎骨髓弥漫性浸润, L5椎体软组织肿块侵 入椎管。
脊柱结核
• 在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约占40-50%。青壮年多见,老年人发病有上 升趋势,腰椎为最好发部位,胸椎次之,颈椎少见
• 结核杆菌通常随血液循环到达椎体引起椎体中央或边缘骨质破坏,进一 步发展可侵犯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导致椎间盘破坏和椎旁脓肿形成
坏可造成椎体塌陷并可形成局限软组织肿块,增强有强化
影像学表现
表现 恶性肿瘤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骼时 ,首先侵犯骨髓 ,高含水量的转移灶
与正常的脂肪有很强的对比性,呈骨髓水肿征;病变在 T1 上呈低信号, T2、 呈中等或者高信号,增强后有强化; 成骨性病灶在T1和T2均为低信号,增强后可为轻度或无强化。脊柱病变呈 膨胀性改变并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时,极少有骨膜反应,如合并病理骨 折则可能会有骨膜反应,呈T1、T2骨皮质外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的长条 状影
发生在脊椎椎体的骨转移瘤一般不超越椎间盘 ,破坏椎体可呈扁平压 缩样变形(而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多为楔形改变) 成骨型 主要表现为斑点状 、片或结节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影
影像学表现
表现 骨转移瘤的 表现可为溶骨性病灶呈局灶性骨破坏或骨缺损, 成骨性病灶呈弥漫性或局部斑片状密度增高 病灶可呈跳跃式分布,易累及椎弓根,受累椎体间隙无明显狭窄。骨质破
• 特征:多椎体病变,溶骨性破坏和广泛性骨质疏松。病灶呈穿凿状,锐利 而清晰,周围无骨膜反应和新骨形成,小病灶可呈弥漫斑点状,大病灶可 达4-5,骨皮质变薄,甚至可形成软组织肿块。 T1信号弥漫性减低,T2压 脂弥漫性增高,弥散受限,增强后明显强化
• “脊椎-椎弓根”征可辅助诊断 • 在骨髓瘤早期,椎弓根(其内含有的红骨髓不如椎体含有的红骨髓多)无
分类
• 按骨性破坏分型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3 类
• 溶骨型:最常见(占80%),骨质破坏多呈蚕食或鼠咬状,边缘不规则,无硬 化边,可出现病理骨折,很少有骨膜反应,多有巨大软组织肿块

(乳腺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咽癌、黑色素瘤、肾上腺癌、子宫体
癌)
• 成骨型:此型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和块状硬化,常为多发,椎体广泛 转移时,整个椎体可呈均匀性硬化,边缘清楚或模糊,骨外形大多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