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基本概念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压力、浮力、机械效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是研究物体作用于力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之间的作用。

2.力的作用在物理知识点中,力的作用是一个重要内容。

力的大小用牛顿(N)为单位。

举例如下:当一个人推动一个物体,是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位移。

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同,物体的效果也不同。

3.压力在力的作用中,涉及到了压力这个概念。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

举例如下:当一个人站在地上时,地面对人的脚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就是压力。

4.浮力浮力是物理知识点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举例如下:一个比水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比水密度大的物体会沉入水底。

5.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应用物理知识点时的一个重要原则。

机械效率是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为:η=(实际输出功率/理论输出功率)×100%。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时,我们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每一个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通过对力、压力、浮力、机械效率等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从而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以上给出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是根据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理的,其中还包括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力、压力、浮力、机械效率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能够找到它们的身影。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还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和分析我们身边发生的现象。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关于力的知识。

在物理学中,力是一种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形状变化或者状态变化的物理量。

力的大小是以牛顿(N)为单位来衡量的,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不同都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 1000m,1m = 10dm = 100cm = 100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测量时,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v = (s)/(t),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变化的运动。

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振动是一切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当我们按住发音的音叉时,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说明振动是声音的源头,被称为声源。

2、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中无法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称为声速。

一般情况下,固体声速>液体声速>气体声速。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相当于1224km/h;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4、当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时,形成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就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三、乐音及其三个特征1、XXX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是指人感觉到的声音高低。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Hz。

3、响度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为增大响度,可以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可以用来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污染是当代社会四大污染之一,其他三种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2、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研究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研究,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声音可以用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归纳全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认识电第一节电的基本概念1. 电:物理学中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

2.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现象。

3. 电荷:负电荷和正电荷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基本电荷。

4. 电压: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势力差。

5. 电阻: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力量。

6. 电线:将电流从发电站输送到用户的电力设备。

7. 静电: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的现象。

8. 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9. 电路:导体形成的接通电流的路径。

10. 安全电线颜色:零线为蓝色,火线为棕色,保护线为黄绿色。

第二节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1. 电阻的大小:电导率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 电阻率:单位长度、截面积内导体电阻的大小。

3. 欧姆定律:电阻为定值,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第三节静电场1. 静电场:电荷会在周围的空间产生电场,受力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2. 万有静电力:相同电荷之间作用力为斥力,不同电荷之间作用力为吸引力。

第四节电能和电功率1. 电能: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的过程中,随着电势差的降低而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2.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第五节制作电池1. 电化浸渍法制作锰碱性电池。

2. 制作银离子电池。

3. 实验室制作干电池。

第二章感受电第一节用电器的基本性质1. 用电器的功率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

2. 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与工作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3. 用电器的损坏与过流、过压等因素有关。

第二节电阻在使用中的表现1. 电线在长距离传输时会产生电阻,需要加电缆槽等装置加强传输效果。

2. 电器每次通电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称作焦耳效应。

3. 电线抗拒变化,电路中会出现电感和电容,进而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第三节半导体的应用1. 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二极管、三极管、整流管等。

2. 过量熔化:当半导体材料通过电流时,会因为过量熔化,在导体结合点会形成芯片。

第四节发电机的运行实践1. 发电机的组成:发电机本体、原动机组和控制装置等。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如下:
1. 运动和力学
-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
- 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
- 物体的受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重力、弹力
-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动能定理的应用
2. 声学
- 声的传播:声波的传播方式、声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声的特性:频率、波长、声速
- 声的强度:声强的定义、计算公式
- 声的反射和共鸣现象
3. 光学
-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 成像原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 光的色散和光的色彩
4. 电学
-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串联和并联电路- 电压和电阻:电压的定义、电压的计算、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欧姆定律
- 线路中的功率和能量转化
-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
- 电功和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计算
5. 热学
- 热的传递:热传导、对流、辐射
- 物质的热性质:热胀冷缩、比热容
- 热量的传递和计算
以上为初二物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运动和力学、声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3. 力的三要素- 大小:力的作用强度。

- 方向:力的作用方向。

- 作用点:力的作用位置。

4.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

-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5.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计算公式:P=F/A,其中P为压强,F为力,A为面积。

2. 液体压强- 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 计算公式:P=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3. 大气压强- 概念:大气对地面的压力。

- 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

4. 浮力- 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计算公式:F浮=ρVg,其中ρ为液体密度,V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 能量守恒定律- 概念: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机械能- 动能:运动物体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能量转化- 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如摩擦生热。

-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如水力发电。

四、电学基础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物质带电的量度。

-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2. 电路基础-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 电压:驱动电荷移动的力量。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初二物理学问点归纳1一、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全部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大小: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转变而转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三、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铅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四、重心: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章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人教版初二物理学问点归纳2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外表上的力方向:垂直接触面压力不肯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和重力相等。

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压强:物体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公式: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削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缘由:①液体受到重力。

②液体具有流淌性。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③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④在一样深度内,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人教版初二物理学问点归纳3一、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性:能恢复原大小塑性:不能恢复原大小。

3.产生条件:①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4.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拉力、推力、支持力。

二、弹簧测力计1.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2.使用:①测量前,先观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假如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力②观看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量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重点知识点整理(1-11章)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重点知识点整理(1-11章)

八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四章光现象2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通用11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通用11篇)

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通用11篇)初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第1篇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f2f幻灯机u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牛顿(N),1N是使1kg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分类:按作用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为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

6. 弹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形变处。

7.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8.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公式为F=ma。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11.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 杠杆原理: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为F1L1=F2L2。

13.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可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公式为W=Fs。

15.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16.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为P=W/t。

17. 功率的单位:瓦特(W),1W=1J/s。

18. 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分为动能和势能。

19.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²。

20.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1. 能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

2. 热量:物体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kg·℃)。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摘要:一、长度的测量与单位换算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二、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的传播媒介:固体、液体、气体三、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相对位置变化四、力1.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五、光现象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透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六、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2.相变现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七、质量与密度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密度: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正文:八年级物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涉及多种知识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下面我们对八年级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与单位换算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以便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二、声现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媒介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还要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点。

三、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运动的描述、参照物选择以及相对位置变化等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Km、m、 mm、μm、 nm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m、dm、cm、mm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可以是“路程相等比时间”,或“时间相等比路程”。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主单位是千克(kg)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微克(μg)1 t =103 kg ,1 kg =103 g,1 g =103 mg、1 mg =103μg。

3、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

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

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4、托盘天平的使用调节方法: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横梁水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上。

测量方法:将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由大到小,用镊子向右盘放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的幅度基本相同,或者静止在中央刻线上;把右盘里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

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二、体积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三、物质的密度1、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

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2、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的公式:ρ=m/vρ——密度——千克/米3(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米3(m3)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也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大纲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大纲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大纲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静止、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的原因。

2.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速度和方向。

3.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力的单位是牛顿(N)。

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称为直线运动,物体在曲线上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3.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称为加速度。

4. 自由落体运动: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沿竖直方向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5. 力的合成与分解:若干个力合成的结果等于合力,合力与原来的力相等、方向相同,这个过程称作力的合成;一个力拆分成两个力,使合成后力的效果和原来相同,这个过程称作力的分解。

三、力与压强1. 压强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作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压强等于垂直于受力面积的力除以受力面积。

3. 伯努利定律:当液体流速增大时,压强就会减小;当液体流速减小时,压强就会增大。

四、浮力与密度1. 浮力的概念: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所产生的一个向上的竖直方向的力,称为浮力。

2. 浮力的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3. 密度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称为密度。

4.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五、声音1. 声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3. 声的特征:声音有频率和振幅两个特征,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4. 声音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六、光的反射与折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的表面,会发生反射现象。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能量、物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并且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将对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第一章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与测量运动的描述方式: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的测量:时间、长度等基本单位和仪器2. 力及其作用引力、弹力、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常见的力及其作用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3. 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二章声音1. 声的产生与传播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高和音量的概念音速和频率的关系3. 声音的利用声音在通信、音响和医学方面的应用第三章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镜面和平面镜的特点与应用2. 光的折射折射率、全反射的概念和实际应用3. 光的色散光的波长、频率和色散现象第四章光的传播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直线传播、透射和散射光的强度、透明度和不透明度的概念2.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与应用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规律3. 视觉与光的感应双眼立体视觉的原理光的感应和眼睛对颜色的感知第五章电学知识1.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2.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的概念和计算电阻和导体的关系3. 电能和电功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家庭用电与节能措施通过对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物理知识也有很多实际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十、电路与电流
1. 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 电流的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5. 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4.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六、光现象
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
2. 功: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 = 力 × 距离。
3.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4.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机械做功的有效程度。
6.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计算公式为:F = ma。
7.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和压强
1. 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弹力:物体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密度的计算: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密度表: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密度表查找。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hhhh第一章机械运动归纳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基础知识梳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声音的传播方式有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声音属于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3、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水中声速约为1500m/s,固体中声速更高;4、声音传播的路径可以是直线传播或反射传播,反射传播可以产生回声和共鸣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声音高低的主要特征,与声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响度是声音强弱的主要特征,与声波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音色是声音的质感特征,不同乐器、人声和环境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在通讯、广播、音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2、声学技术可以用于测量、检测、控制和处理声音;3、声音的利用还包括声波消声、噪声控制等方面。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第二种是在传播过程中采取措施,例如植树和建造隔音墙,第三种是在人耳处采用耳塞。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通常用高温来形容物体热,用低温来形容物体冷。

但是,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一个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将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将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读取温度时,“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液体温度。

在使用温度计之前,我们需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以避免超出温度计的量程。

在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壁和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等多个方面,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力学部分1.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力的单位:牛顿(N),1N等于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6.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

二、电学部分1.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组成的闭合路径。

2.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3.电流的单位:安培(A)。

4.电压的概念:电压是电路两端电荷间的电势差。

5.电压的单位:伏特(V)。

6.电阻的概念: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

7.电阻的单位:欧姆(Ω)。

8.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9.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三、光学部分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5.凸透镜成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成实像和虚像。

6.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7.光的合成与分解:光线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8.视距:人眼到物体的距离。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做实验和练习题,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要点: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重点: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定义: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音为次声波疑点: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音色。

2 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响度定义:1 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2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要点:1 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2 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1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2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三:音色定义:1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要点: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拓展: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

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定义:1 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难点: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噪声是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二:噪声的等级的划分定义:1 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

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

2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③鼓膜的振动拓展:噪声的危害可分为哪几类?造声的危害可分为生理危害,心里危害和物理危害。

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强的噪声,几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三:控制噪声重点定义: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要点:控制产生(从声源出);阻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防止入耳(在人耳处减弱)第五节: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要点:1 回声定位2 声纳测距,探测鱼群疑点: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难点: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

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这一点不同于“X 光”二:声与能量要点: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波→将能量传递出去→声波能传递能量重点: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点第一节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有很多,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乌贼、水母等。

人造光源: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霓虹灯以及钠灯、汞灯、氖灯等。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二、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常见的均匀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注意】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如不均匀的空气、不同介质的界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三、光的速度与光年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最快的速度,c=3×108m/s。

空气中的光速略小于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因此,光年是距离的单位。

1光年=9.4608×1015m。

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我们看到不发光物体,都是由于它的表面能反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到了物体。

反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传播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规律1、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叫做反射角。

2、光的反射规律在发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设计实验: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使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用红色激光手电,沿莫一角度紧贴纸板向O 点射出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和分向,从而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器材:一块平面镜、一张纸板、直尺、量角器、红色激光笔等。

进行实验:(1)用激光手电发射一束红光,贴着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的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径迹。

(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两次。

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3)用激光手电从反射光线一侧逆着照过去,发现光线可以延原路返回去。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i 和r。

实验记录:将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次数角i 角r123交流论证:(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射角r 与入射角i同时变大同时变小,反射角r始终等于入射角i;(2)在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最后得出结论:光的反射规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1)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2)阳光射到镜子上,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这是因为射到镜子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仍然是平行的。

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4、如何画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1)画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的依据是光的反射规律。

(2)已知反射面、入射光线、入射角时只要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上箭头表示方向即可,反射光线的起点是入射点。

标明入射角、反射角。

(3)已知入射面、入射光线或发射光线时,应先在入射点处先画出法线,再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及箭头方向。

(4)已知入射光线、反射面及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直接根据已知的角度的大小确定发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

画出反射光线并标上这个角度及箭头方向即可,不必画法线,反之亦然。

如图所示,这也间接地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平面镜对光具有良好的反射能力,它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而成像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下:①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③物点到对应像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和对应点的镜面的距离相等;⑤像与物左右相反。

从数学对称的角度来看,平面镜成像的以上五个特点可归结为一句话:物体和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