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民居、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西民居
居宅变迁定西市的民居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诸多史前居址中,有半地穴式房址。

史前聚落一般选择向阳、临水的“二阶台地”。

时至清代,由于贫富分化,住宅差异很大。

富有之家及居官家大户,则墙高院深,屋舍纵横,穷困人家则房舍简陋,多有有用土墼子(土坯)箍窑,或者靠山挖窑作居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普遍修建新房,居住条件改善。

发展到1980年代,农民住宅发生了根本变化,窑洞基本绝迹,全区各地出现了“盖房热”,除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的平房外,砖混结构的平顶房及小楼房在结构上也打破了传统格局。

宅基选择民间旧时人们把宅基地的选择视为大事。

择基时要请风水先生勘舆,由罗盘定位叫做“下针”。

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及当地的山水地理实际确定住宅方位及座向。

破土、立木、上梁、安门、砌灶、必择吉日。

庄堡筑造定西大多地方称住宅为“庄”,四周筑围墙,俗称“庄墙”。

面积以“弓”(12~14尺为一弓)计算,有12弓、16弓、20弓、24弓不等。

以16弓为标准庄,庄基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呈正方形。

也有随意而不拘规格者。

若因地形条件所限,则以主房为中心向左右延展为长方形,避忌前后延展或宽窄不等。

庄墙竣工叫“合龙口”,必选良辰取佳位,先由主人摆放钱币数枚,(旧时为铜圆或银圆)方可“合龙”。

庄成后,按选定的方位开门,开启大门时,主人先将钱币红包投向院内,众人拥入抢钱,俗称“开财门”。

民国以前,定西北部、中部地区筑堡的人较多,有一家筑堡,也有众家合筑者。

堡一般不许出“角”,以别官府城廓。

家堡多为富家住宅,内设套院几院或穿堂过廊,左右相通,形成东西或前后院;亦有独门独院。

众家之堡内分几院,以一户一院。

还有预防用途的村堡,多筑于村旁山头或高隘险要处,俗称“官堡”,环周开挖护堡壕。

院落居宅因经济条件的差异而繁简悬殊,加之定西境地因南北地域的不同,院落居宅的传统结构布局不尽相同,大体形成了三种不同风格:北部、东部,富裕之户修建完整的四合院,院内修有庭房(俗叫主房或客房)、对庭、左右厢房及高房等,还有修两层木楼
的。

一般将畜棚置于院外,连同菜园、果园、花园、打麦场等,用墙围住,称“外落城”或“罗圈”。

庄墙顶加筑女墙的,称为“团庄”。

一般家户庄院内修庭房、厢房和高房,有全庭、半庭、软三间、软一间之别;也有庭院内大门两侧建过厅,其他三面分别建厅房、对厅(俗称“倒厅”)、厦房、厨房等,四角分别置厕所、磨房、畜圈之类。

只修庭房、厢房和高房者,为不完整四合院。

房屋结构上有讲究的三间单(双)四檩四噙口三掛的深檐房,深檐部位露二明柱(或称楹柱),柱顶可设“扎梁头子”的装饰件,其次为“腰扎掛”的两门四窗式“挑檐房”,也有无噙口无“飞头”的简易房。

架椽方式有滚掛区别,即有全掛的,亦有里滚外掛的。

传统认为掛椽房的“辈行”大于滚椽房,所以厢房若用掛椽则主房便不能用滚椽,否则会犯“以小压大”之忌;滚椽房的对面房不能用掛椽,否则便犯“乱箭射主”之忌。

房屋一般为三间,中间开门。

主房多为深门深窗,有明柱,有四门八窗的宽廊檐,也有深门浅窗的“锁子皮袋”屋。

主(厅)房台阶要高出对厅、厦房、厢房,过厅、厨房的台阶最低。

高房基层多为土墼箍窑,顶垫平正,上筑高房。

建房立木都要择吉日良辰,定“梁记”,按“生、老、病、死、苦”序列选字,主房落于“老”字,厢房落于“生”字者为吉。

功名人家的主房有起脊瓦兽的资格。

南部富裕人家多住楼房、大厦,讲究四合院、琵琶厅,屋架为五檩四椽或四檩三椽。

结构形式为两坡式或一坡式,俗称“两檐水”或“一檐水”,出檐,檐下设二架柱,在厅堂之外形成走廊。

建筑程序是先立屋架,后封墙体。

屋顶座脊覆瓦,山墙与背墙用土坯砌筑,正面门窗及室内间隔皆用木板装修。

一般人家多为双檐掛椽式,短檐浅窗,俗称“磨房架”。

也有斜梁滚椽和平梁掛椽。

较贫困人家多建顶平坡小,在平梁上横摆楞木,加铺墁柴,覆以粘性青、红砂土,以防渗漏。

南部地区的房屋间架深浅不一,有一厅两室的三间式,或厅堂之外附设厨房和角房的五间式。

汉民习俗忌建双数,回民多修四、六间。

有修“五破七”的,形似古锁,故称“锁子口”;也有纤木相连的称“一纤套”。

一般主房多为座北向南,厢房多取东、西方位,但也有修四合院的。

边远山区多见以洋麦草覆盖屋面的“草房”。

西部房屋建筑沿用传统的堂室式,堂室有北主、东主、西主之分,但习俗多尚北主。

主堂与室同建于一个堂基之上,堂基高低根据主人地位的尊卑有所不同。

台级多少,也有差异。

堂与室,同为一个屋顶所盖,堂在前,室在后。

堂室之间,隔以前墙,墙外属堂上,墙内属室内。

墙左右各有窗(牖),居中有户(室门),所谓“升堂入室”。

堂左、右、后三面均有墙,左墙叫左序,右墙叫右序,前面院落大开,形式象今天的戏台,四面均建房,即为“四合院式”。

堂的中前方,一般有两个大明柱(楹)。

室长方形,左右长而前后窄,面积较大,寝室住人。

庙堂祭祖,或供宴会起居之用。

但一般贫苦农家不但无庙,连住室也不是堂室结构,接客、祭祀均在寝室。

城乡房屋建造结构形式有虎座、磨房厅、二栿厅、趄栿、挑檐等。

虎座和磨房厅的结构,近似旧堂室制,两重栿、梁之间,用花墩子托起,掛椽出檐,四排巨柱承重,屋檐前长后短,后称卷棚(卷棚又称塽堂、供奉祖先及祭祀之用)。

屋外有屋脊、台级等,以主人的地位、身份的不同而有差异。

趄栿,三排柱子,滚椽、不出檐,为浅檐。

满间虎张口的窗子,股子门,有门屏、门景与窗景,俱饰以花雕。

现行三架檩和五架檩,不讲究厅院,座北向南,一扯溜五、七、九间,客房、寝室、厨房顺次排列,简便省事,清新暖和。

定西各地的房屋均在中间开门,两边开窗。

传统窗子有大方窗、虎张口、满天星、双堆山、三掛镜、子母窗、双八卦等多种形式;也有窗框上置16眼或25眼的方格窗。

各种窗格图案用木条制作,窗格多用纸糊。

现今更注重采光,窗子变大,窗心改用可以开关的玻璃窗扇。

主房(堂房)门为四扇式或两扇式棋盘门;也有上明(透雕棱格)下暗(木板装格)者。

厢房门多双扇棋盘门,厨房等多为单扇榻板门。

房脊造型有花脊和平脊两种。

花脊用模制脊砖(雕塑龙、虎、狮、豹、象造型)砌成一定的图形。

两头用鸱吻(俗叫龙头兽),兽有五把鬃张口兽、闭口兽及三把张口兽。

闭口兽用那种格式,视主人地位高低
而定。

房面左右各用筒瓦扣两条带,带端为瓦当,俗称“猫头”,瓦沟前端三角状图案,称“滴水”,厨房在庄院中有特定位置,由阴阳先生按庄山座向及方位确定。

掛椽小头必须向上,忌用单数。

居住习俗定西各地自古习惯睡烧炕,既不分贫富,也无论瓦房还是窑洞,都用土墼子或石板盘炕,上面铺以竹蓆及毡、褥等,取畜粪、禾秸、草皮、末煤之类作燃料,垫入炕中烧热。

高寒山区四季均烧热炕。

当今土炕减少,多用木制或铁架床,以电热毯取暖。

传统民居还注重室内装饰,家境较好者卧间做有箅子,箅窗原糊山水花鸟画,现在多用玻璃窗取代。

室内摆放桌、椅、柜及供器等,有壁间挂字画的传统,多为中堂、联匾及四条屏。

定西文化
为定西市稳定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推动定西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定西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分析定西市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重大决策。

定西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独特的地缘决定了定西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黄河文化、始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水乳交融,形成了定西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马家窑文化及辛甸文化、寺洼文化、战国秦长城文化源远流长,世界驰名;李氏文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影响力享誉中外;洮河文化、渭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根深叶茂,内涵丰富;彩陶、奇石、洮砚、剪纸、雕刻等民间工艺独具特色;陇中民歌、花儿、小曲、民间神话等民间艺术享誉全国;具有民俗风情的节会文化日益成为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灿烂篇章的岷县“岷州会议”遗址、通渭县榜罗会议遗址以及数处烈士陵园等,是全市乃至全国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财富。

除此而外,尚有23800多件馆藏文物和800多处古遗存、古建筑,40多处旅游
景点和其它文化资源。

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定西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现象,孕育并造就了一代文化名人和一批文学、文艺、工艺精品,这一切为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三是文化事业有较好基础。

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艺术空前繁荣,舞台艺术品位有较大提升;书画创作的水平及书画艺术的普及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陇中文化”现象逐步形成;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定西文化的影响力大大提高;文学创作势头强劲,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民间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摧生了民间民俗文化的硕果,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投入成倍增长,以书画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使基础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总体思路是:以对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的挖掘为突破口,开发陇中特色文化资源,大力繁荣文化艺术;强化文化产业的培育,以书画艺术、彩陶复制、洮砚加工、商业演艺等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舞台艺术有名流、文学创作有名家、书画艺术有流派、民间工艺有名师,文化产业有名牌,县区文化有名城的陇中特色文化名市。

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主要目标是:紧紧围绕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推出五大品牌,完成三个促进,搞好三个建设,实现两个走向,即实现“5332”的奋斗目标。

具体是要努力推出以马家窑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民间民俗音乐舞蹈为代表的舞台艺术、
以陇西堂为标志的李氏文化、以洮砚艺术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通渭农民书画为基础的书画艺术等五大文化品牌;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崛起;搞好文化工作体系、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学艺术队伍三个建设;用5到10年的时间,使以农民书画、洮岷花儿、陇中小曲为代表的定西民俗民间文化走向甘肃和全国,以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秦长城文化为代表的定西历史传统文化走向全国和世界,加速推进定西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工作重点是:
1、明确和组建陇中特色文化名市建设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学术研讨社团机构。

组织开展关于陇中特色文化名市建设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步骤、发展项目、社会协作、社会投资、文化资源、人文精神等重大问题的理论学术研讨活动。

确立深刻体现和涵盖陇中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璀灿的文化遗产、地域地缘文化现象;反映和体现陇中人黄土黄河的自然人文背景,勤劳质朴、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等陇中人文精神。

研究确定体现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市徽、市花、市歌和城市雕塑。

2、实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全面开展陇中文化资源的普查、整理、发掘、保护工作,建立陇中文化资源信息库。

主要内容是文化遗址、历史文物、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戏剧、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服饰,民间谚语,民间故事、神话,民间礼仪,民间节日等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做到文化资源有文字、有声音、有图片、有图像、有档案,做到有效管理、合理利用。

3、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介陇中文化精品。

主要是: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通渭农民书画为代表的陇中书画艺术,洮岷花儿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洮砚加工为代表的民间工艺,陇中皮影、剪纸等民间民俗文化,榜罗会议遗址等红色文化,贵清山、天井峡等山水文化等,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4、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

主要项目是:马家窑彩陶,陇中书画,通渭农民书画,洮砚工艺,洮河奇石,洮岷花儿,李氏文化,秦长城文化,贵清山山水文化,陇中小曲,陇中剪纸,陇中皮影,秦腔艺术,黄土风情摄影艺术,陇中书画装裱工艺等。

5、开展舞台艺术“春苗行动”。

发挥文化艺术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声乐和器乐舞台艺术教学培训,通过艺术考级、筹办大奖赛等多种形式,推出百名青少年歌手,百名青少年管弦乐演奏人才,推出百名青少年舞台艺术表演人才,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素质,培养和输送优秀文艺人才。

6、建设特色文化标志工程。

规划建设一批体现陇中特色文化,能具有产业开发潜力,带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如:洮河文化长廊建设工程,李氏文化博物馆工程,陇中文化广场工程,市博物馆工程,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红色旅游”工程,元墓群保护和开发工程,秦长城遗址保护工程,贵清山、天井峡等人文景观的建设工程,市、县城区文化窗口工程等。

7、实施艺术创作“百名工程”。

在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书画创作、民间民俗艺术挖掘整理和文学创作、舞台艺术创作中,推出百个民间艺术精品、百幅书画精品、百首歌曲精品,百部文学作品、百个舞台节目;在书画、民间艺术等行业培养推介百个名人、名师、名家。

做到县县有名作、名品、各业有名家名人。

8、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举办民间艺术节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领域和规模。

创办续办陇中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主要内容包括通渭农民书画艺术节,陇中书画创作大赛,陇中秦腔艺术大赛,陇中花儿歌手大奖赛,陇中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洮砚、彩陶、奇石工艺大赛,剪纸皮影艺术大赛等;举办李氏文化研讨会,举办贵清山旅游文化艺术节,渭水源头风光旅游节,洮河文化长廊观光游览活动,办好二郎山花儿会,鸟鼠山渭水花儿会,采用媒体推介、报刊宣传、节会展示、市场运作等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扩大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作,发展文化产业。

每年要做具体计划,确定时间,确定地点,确定形式,确定资金,确定牵头主办单位,做到县县有举措、人人有办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节会活动,全面推进陇中特色文化名市建设。

9、加强文化行政执法。

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正确认识繁荣与管理的关系,一面引导和培育文化市场,调整结构,促进繁荣;一面运用法律的手段,加强对文化精神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环节的管理,创造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宏观环境。

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各类文化出版市场的管理,促其规范有序发展。

对那些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场所和活动,要坚决制止;把网吧经营、音像制品销售、歌舞娱乐场所作为重点,进行认真整顿;要持之以恒地抓“扫黄打非”工作,要抓大案要案的打击,震慑犯罪。

特别要注意研究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进行的文化渗透,清除一切有害的文化垃圾,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