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儿童怎么能学习声音呢?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弱、有的强?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是怎么变化的?我们能控制声音吗?“声音”这一单元共7课时,是为四年级学生设计的,里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上述问题以及他们可能还会问到的一些声音问题的答案。
在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在第1课,学生将用不同型号的音叉制造出声音,并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的异同;在第2课,当学生们探索了由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会得到初步的理解;第3课和第4课,集中探讨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音高的产生与变化。通过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使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用肉眼是可以识别的。学生在仔细观察尺子振动快慢变化的同时,可以倾听到音高的相应变化。讨论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观察到的振动和相应音高的关系,可以建立较高的音高是由较高的振动频率产生的这一概念;第5课,学生将认识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振动同样会使它接触到的物体(包括气体)产生振动,这样声音就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在第6课,学生通过一个耳鼓模型可以观察到人耳是怎样接受声音的。这种经历会加深学生对声音是怎样通过不同的物质传播的理解;第7课,突出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在这一单元,学生不仅能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而且会对他们的不断发现感到骄傲。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理解会得到持续加强。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科学解释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额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2、过程与方法
按照教科书的步骤和要求做各种声音的实验。
运用文字和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将观察到的现象或数据记录在表格上。
比较和讨论不同声音的音高和音量,通过描写和画图交流结果。
通过描写和讨论反思声音实验。
通过阅读获得关于声音、听力和声带的更多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对声音调查的兴趣。
认识听力安全的重要性。
三、教学进度:
听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二、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四、教学准备:
课前打开教室的门窗,以便上课时学生能够听到教室外面的声音。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科学笔记本。
为每个活动小组准备大小两个音叉或大小不同的铁钉(事先固定在纸制的鸡蛋盛放盒上)。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我听到的声音”记录单。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使用音叉的建议”的阅读材料。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教学准备: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声音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四、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