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P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P](https://img.taocdn.com/s3/m/71af7bc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0.png)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和超重。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对身体的损害。
定期筛查与早期干预
定期筛查
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如眼部检查、肾功能检查、心血管检查等。
早期干预
对于已经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等,以延缓病情进展。
视网膜病变
总结词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 症之一,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详细描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包括视 物模糊、眼前黑影、视力下降等,诊 断主要依靠眼底镜检查,严重者需要 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神经病变
总结词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之一,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
详细描述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 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诊断主要 依靠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 查,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 经和对症治疗。
0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与 控制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
01
02
03
血糖控制
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通过 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避免高血糖对血管和器官 的损害。
• 总结词:代谢障碍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等,加重病情并影响治疗。 • 详细描述: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抽搐和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免疫功能紊乱
总结词
免疫功能紊乱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另一个重要 病理生理学基础,可导致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等。
总结词
免疫功能紊乱还可引起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等病理过程,加重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等慢性并 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自我监护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自我监护](https://img.taocdn.com/s3/m/0cff8ccc6137ee06eff918fe.png)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自我监护【关键词】糖尿;并发症;监护【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67-01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 [1]。
并呈慢性进行加重。
一经确诊,终身治疗。
病情控制不良者,可逐渐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肾、视网膜等慢性并发症。
其已经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患者具备自我监护方面的知识,能及早发现并发症的症状,自觉去除不良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致死率。
1、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与糖尿病有关的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居首位。
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本身,以及伴发的慢性并发症还可以引起生活质量下降 [2] 。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至少高2-4倍。
因此,必须重视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1.1 危险因素:(1)吸烟:可使血管收缩,张力增加。
(2)高血压:可进一步造成血管损伤。
(3)高脂血症:血脂蛋白异常(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4)长期高脂肪饮食。
(5)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6)体力活动少。
1.2 自觉症状及特点:(1)胸痛或心前区压迫感等症状,有时向手臂及颈部放射。
(2)胸闷气短。
(3)出汗,面色苍白。
(4)晕厥、虚弱无力。
(5)进食水呛咳,言语不清。
(6)行走不便或记忆力明显减退。
(7)有时没有任何症状。
1.3 自我监测,及时预防,降低危险因素。
(1)定期作相关检查,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血脂和血压监测(2)良好监控血糖水平。
因为,血糖的自我检测是提高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手段[3]。
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f690a5a561252d380eb6eb5.png)
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有哪些文章目录*一、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有哪些*二、引发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三、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有哪些1、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2、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
它包括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合并症。
周围神经病变又分为多发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
突出表现为双下肢麻木、胀痛、伴有针刺样、烧灼样异常感,很难忍受。
有的患者可出现自发性疼痛闪电样痛或刀割样痛。
3、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有哪些: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季节转化,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期,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对要低,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还伴有心脑血管等疾病基础,继发感染后病情相对严重,给糖尿病患者带来重大伤害。
4、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患者所并发的糖尿病性心脏病,主要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甚至剧烈的胸痛、呼吸短促、出汗、踝部肿胀等症状。
糖尿病并发症多样,而每一种糖尿病并发症,都会给患者带来沉重伤害。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预防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保护。
引发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1、缺少维生素人体缺少维生素E容易患糖尿病。
芬兰的研究小组对健康中年男子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观察。
在观察期间内,其中体内维生素e含量低的男子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人的4倍。
2、水果当饭天热的时候,即使可口的饭菜摆在面前,也不容易引起食欲,有些人就以水果和饮料为主食,常常以西瓜、桃子等一大堆水果来应付一顿饭。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d405cef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1.png)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使用不足引起的高血糖症。
如果糖尿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或管理,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管理这些并发症的方法。
一、糖尿病的并发症1. 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一系列神经病变。
最常见的是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麻木、刺痛、疼痛和肌无力等症状。
此外,糖尿病还可引发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尿路感染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2. 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
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糖尿病还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3. 眼科并发症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科并发症之一。
高血糖损害了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进而引起视力障碍。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4. 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使其逐渐失去滤过功能,导致蛋白尿和肾衰竭。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尿液和血液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肾脏病变的迹象。
5. 糖尿病足病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使足部易受伤且难以愈合。
长期高血糖还可能引发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甚至需要截肢。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1. 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就是控制血糖水平。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
2. 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3. 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心血管检查、眼科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早发现并控制可能的并发症。
4. 管理血压和血脂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测血压和血脂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保持正常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5ce8b5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d.png)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引发许多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因此,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宏血管并发症两大类。
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宏血管并发症则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变等。
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在于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方法:1. 控制血糖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首要任务。
通过严格控制饮食、运动和定期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等手段,保持血糖水平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因此,及时监测和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十分重要,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定期锻炼等方式实现。
3. 定期体检和检测:定期体检和相关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并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这包括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肾功能、视力、心脏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等项目。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重要。
这包括遵循均衡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度的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等。
5. 积极治疗并控制并发症: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积极治疗并控制这些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特定的医疗干预。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需要综合的医疗管理和个人自我管理相结合。
患者需要与专业医生合作,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管理和治疗方案,并积极参与到日常监护和管理中。
另外,教育患者和其家属关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和防治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造成了很大的健康负担,对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护理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c4df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b.png)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护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不处理病情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1. 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等症状。
护理方法包括保持足部干燥清洁,穿戴合适的鞋袜,避免受伤和磨脚,定期进行足部检查。
2.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容易引发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护理方法包括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控制血糖和血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护理方法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压,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定期进行心脏检查。
4. 肾脏病变: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肾脏病变,最终发展为慢性肾病。
护理方法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5. 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感染,如真菌感染、溃疡等。
护理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伤和磨损,及时治疗感染。
总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生活习惯,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以减少并发症对身体的影响。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调理也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遵循医生或营养师指导的健康饮食方案,注重高纤维、低脂肪、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
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全谷食品和纤维,减少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
常规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和促进体重管理。
然而,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务必咨询医生以了解何种运动适合自己。
另外,积极管理心理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糖尿病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为他们需要长期对血糖进行监测和管理,同时还会担心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有规律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总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28f19ee9aeaad1f346933f2f.png)
要时补充血浆或全血,重者可采用小剂量胰岛素
疗法。
糖适平
乳酸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纠正酸中毒:补碱,不可使用乳酸钠。轻者口服
碳酸氢钠 0.5~1.0克每日3次,鼓励多饮水;严 重者给等渗碳酸氢钠,使血pH值在两小时内升至 7.1以上,但不宜过多、过快。
糖适平
增殖性Ⅳ 有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 Ⅴ 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 Ⅵ 并发视网膜脱离
糖适平
DM视网膜病变监测检查
一、眼底镜检查:
二、视力检查
(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通常视力正常,直到突然出现
玻璃体出血才使视力下降)
三、血管荧光素造影(定位)
糖适平
DM视网膜病变治疗
一、控制糖尿病:
有人认为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
防重于治。
教育,提高警惕。
严格控制好糖尿病。
及时防治诱因。
糖适平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适平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 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病变 微血管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神经病变
糖适平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糖适平
酮症酸中毒治疗
纠正酸中毒:重度者方需补碱,补碱过于积极可
加重颅内酸中毒、组织缺氧、低血钾。常用5%碳 酸氢钠100~200毫升(2~4毫升/公斤体重)。 注意:不宜使用乳酸钠;不应与胰岛素使用同一 通路;不宜过于积极
糖适平
酮症酸中毒治疗
其他:去除诱因,如感染;列表记录血及尿化验
结果,出入液量,葡萄糖、钾及胰岛素使用量, 每日至少小结两次,以指导治疗;辅助治疗包括 吸氧、下胃管、导尿、抗心衰、降颅内压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课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69e7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5.png)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血管病变。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加速血管病变的发展。
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参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较高,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高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但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
公共卫生政策
THANKS
感谢观看
视网膜微血管扩张导致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病变,影响视力;肾脏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功能不全症状。
总结词: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损伤,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
总结词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和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也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
饮食控制主要是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等有益营养素的摄入。运动主要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血糖。戒烟限酒则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01
02
03
04
总结词: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详细描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总结词: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机制涉及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详细描述:高血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殖,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肾脏缺血缺氧,促进肾脏纤维化过程;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过多自由基,对肾脏组织产生毒性作用。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处理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fad1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2.png)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处理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疾病,长期高血糖可以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这些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理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1.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1 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体内胰岛素不足,机体无法利用血糖而转而分解脂肪产生酮体,进而导致酮症和代谢紊乱。
该症状表现为呼吸深快、口渴、乏力等。
处理方法包括静脉补液和胰岛素治疗。
1.2 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过低,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多或进食不规律。
低血糖的表现包括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
处理方法是及时补充含糖食物或饮品,以增加血糖水平。
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1 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白内障等。
不良的血糖控制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最终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处理方法包括定期眼科检查、血糖控制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2.2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损伤会导致糖尿、高血压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
2.3 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和循环障碍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溃疡和感染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足部护理、防止感染、控制血糖和循环。
2.4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是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及时识别并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至关重要。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生活习惯,同时注意定期体检和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并发症。
只有在做到全方位的管理和处理时,糖尿病患者才能更好地掌控疾病,减少并发症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3b6ed4e60029bd64793e2c05.png)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第一部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浆酮体浓度>2mmol/L时称为酮症,当糖尿病患者的酮体聚集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多为青少年,以1型糖尿病居多,发病前糖尿病往往病情较重,或处于合并感染、劳累等应激状态。
1型糖尿病有发生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
常见的诱因有:①急性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尤其是肺部感染。
其他如尿路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胃肠道和胆道感染以及急性胰腺炎、败血症等);②胰岛素不适当减量致剂量不足、突然中断治疗或产生耐药性等;③饮食过量;④胃肠疾病致胃肠功能紊乱,如呕吐、腹泻等;⑤其他严重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⑥严重创伤、手术、麻醉、烧伤等;⑦妊娠、尤其是分娩;⑧严重的精神刺激等。
(一)临床表现DKA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糖尿病酮症);中度除酮症外,还有轻至中度酸中毒(DKA);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DKA昏迷),或虽无意识障碍,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
主要表现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加重。
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萎靡、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二)检查尿糖、尿酮体阳性或强阳性;血酮体增高,多在4.8 mmol/L以上。
如有条件可测血酮,可早期发现酮症预防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一般在16.7~33.3mmol/L,超过33.3mmol/L时多伴有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有肾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ppt课件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103d6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4.png)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17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
18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865-870.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
– 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的微血管并发症 – 是20-74岁成人新发失明中最常见的病因 – 主要表现:眼底出血,黄斑水肿、渗出和视网膜脱离等严重视力损害
大于18岁的非妊娠患者应控制在140/80mmHg以下; 首选ACEI或ARB,控制不佳时可加用其他降压药物
调脂药物对CKD分期在1~2期的患者是安全的
控制蛋白尿
自肾脏病变早期阶段(微量白蛋白尿期),不论有无高血压, 首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ECI或ARB类药物)*
* AECI或ARB类药物可导致短期GFR下降,在开始使用前1~2周内应检测血清肌酐和血钾浓度,不推荐在血肌酐 >3mg/dl的肾病患者应用RAS抑制剂
80%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其他
100% 7
高血压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高血糖 胰岛素作用受损 血脂异常
肥胖
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炎症 纤维化
SMC增生肥大 内膜脂质堆积
高凝状态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风等
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P906
肾小球病变严重,部分硬化, 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
实验室检查 基本正常
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ACR)正常(男< 2.5mg/mol,女 <3.5mg/mol) ACR:男2.5~30mg/mol,
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7d55d553312b3169a451a495.png)
糖尿病有哪些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大体可分为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
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眼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往往更广泛、更严重、发病年龄更早。
一.脑血管疾病:在糖尿病性脑血管病中,主要是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常因反复出现的轻度卒中发作而呈现痴呆,偏瘫,假性球麻痹,共济失调。
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冠心病和心肌病两大类,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8倍。
三.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以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最为严重,其发病率为非糖尿病病人的11倍。
且病情发展快,程度重,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40倍。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一.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特征性的并发症以糖尿病视网膜病为主。
糖尿病眼底病变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5倍,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因素,主要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程度的好坏及病程。
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
糖尿病病程在10-20年时,发病率最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年龄、病程的增长糖尿病肾病的危险也随之增加。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涉及全身所有的神经系统,症状复杂多样: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症状有肢体麻木、发凉或灼热刺痛等感觉异常,植物神经病变: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也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复杂的,如体位性低血压、无张力性膀胱,尿潴留;性功能减低。
胃轻瘫、便秘与腹泻。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治疗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444bc1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0.png)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对全身各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糖尿病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并提供一些有关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建议。
一、糖尿病的并发症1. 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会对血管壁产生直接的损伤,尤其是微血管。
长期高血糖会使微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导致组织缺氧。
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
前者会损害视网膜,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后者会损害肾脏功能,最终导致肾衰竭。
2. 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还会增加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由于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壁变薄,容易形成血栓,从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肌梗死、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大血管并发症。
3. 神经系统并发症高血糖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伤,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前者会导致手脚麻木、刺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后者会导致心血管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二、糖尿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
口服降糖药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
2. 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控制对于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
患者应限制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品的摄入。
此外,定时进食,控制饮食量和避免过度饥饿也是很关键的。
3. 运动治疗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消耗更多的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
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游泳、跑步等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 注意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减压和规律作息。
此外,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和常规体检也是必要的。
针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治疗方法,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重点培训课件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重点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dc53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c.png)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重点
31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自然发展病程
▪ 缓慢进展型
神经病变与病程正相关,但与症状严重程度 不相关,随着高血糖控制,代谢紊乱的纠正, 神经病变可自行部分或完全缓解与恢复,多 见于2型糖尿病
▪ 急剧进展型
多见于1型糖尿病,常在诊断后2~3年内神经 功能迅速恶化,常与高血糖、严重的代谢紊 乱有关
▪ 处理: ▪ 立即食用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 ▪ 静脉输注葡萄糖,严密观察 ▪ 发生严重的血糖,神志不清时,及时转
诊。
11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重点
11
夜间低血糖
▪ 夜间低血糖可能维持数小时而不惊醒 患者,可能导致猝死
▪ 如果睡前血糖水平低于6-7mmol/L, 表明患者可能需在睡前加餐
▪ 预防措施:睡前适当加餐;减少晚饭 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若剂型不合理, 也需调整;加强夜间对血糖的监测。
▪ 胰岛素治疗:肾功能不全病人需调整胰岛素用量 ▪ 口服降糖药:必须调节剂量或停用
磺脲类药:应禁用。格列喹酮例外,但终末肾衰 竭病人需适当减量
格列奈类药: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仍可应用 双胍类药:应禁用 格列酮类药: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时仍可应用 α-糖苷酶抑制剂: 肾功能不全时仍可服用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重点
相关肾性骨病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重点
27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 对终末肾衰竭的治疗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 注意:对糖尿病肾病终末肾衰竭病人开始透
析要早 糖尿病肾病开始透析的指征是:
✓ 血清肌酐>530μmol/L(6mg/dl) ✓ 肌酐清除率<15~20ml/min
糖尿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
![糖尿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41b2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0.png)
糖尿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一、本文概述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脏疾病等尤为常见。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糖尿病本身的代谢紊乱有关,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深入探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
中医文献中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描述和治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挖掘和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中的智慧。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中医文献中有关糖尿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描述和治疗方法,探讨其理论依据、治疗效果和适用范围。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种全面、系统的中医视角,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和研究工作。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中医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福祉贡献中国智慧。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分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种类繁多,中医典籍中对其亦有多角度的描述和分类。
从中医的角度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属于“消渴病”的范畴,其并发症的发生与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痰浊瘀血内生密切相关。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中医通常将这些并发症分为以下几类:血管病变类: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中医理论中,血脉不畅、血瘀络阻是其主要病机。
常见的症状有肢体麻木、疼痛、发凉、间歇性跛行等。
眼病变类:主要包括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
中医称之为“消渴目病”,多因肝肾阴虚、目失所养所致。
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
神经病变类:涉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
中医多认为是由于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俱虚,脉络瘀阻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概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布全身各重要脏器,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各种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
并发症可在诊断糖尿病前已存在,有时患者因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就诊而发现糖尿病。
因此,熟悉和掌握常见慢性并发症,对于早期预防治疗糖尿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慢性并发症有冠心病、高血压、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感染。
因各并发症有相似的病理基础,故一并加以叙述。
一、病理(一)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小动脉硬化,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二)微血管病变,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100μm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的病变。
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皮肤组织。
糖尿病肾病——呈弥慢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结节病变具有特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血管病变主要为玻璃样变性,小动脉硬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和小静脉迂曲。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轴突变性为基本病变,伴节段性或弥慢性脱髓鞘病变。
二、临床表现1、大血管并发症。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同时受累较多。
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高10倍,糖尿病性足坏疽为15倍。
IGT(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人常先后或同时存在肥胖、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称代谢综合症,其主要理论基础是遗传背景和不利的环境因素(营养过度、缺乏体力活动和腹型肥胖)使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继而诱发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共同构成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而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冠状动脉可致冠心病,常见有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减退,仅有恶心,呕吐,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有些仅有疲乏无力,头晕症状,无胸痛,预后差。
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心肌酶)·心动超声。
此外,有猝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室扑)。
大脑动脉受累可致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外周动脉受累可致外周动脉硬化,常以下肢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致肢体坏疽。
2、微血管病变。
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特征性改变,机体全身遍布微血管,故其损害可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但通常所称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则特指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1)糖尿病视网膜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率随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增长而增加,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者,半数以上有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可引起白内障、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炎。
有视力改变的中老年患者常规查血糖。
(2)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病人,累积有30-40%发生肾病,是首位死因。
约20%2型糖尿病病人累积发生肾病,在死因中列在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后。
(3)糖尿病神经病变。
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多发性,下肢较上肢重,病程进展缓慢,常见症状为肢端感觉异常(麻木、针刺、灼热及感觉迟钝),呈手套或短祙状分布,有时痛觉过敏,随后出现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早期腱反射亢进,后期减弱或消失。
触觉和温觉有不同程度减弱。
感觉迟钝,易受创伤或灼伤致皮肤溃疡,因神经营养不良和血液供应不足,溃疡较难愈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骨髓炎,甚至败血症。
多发性神经病变中一个较少见的类型,表现为感觉异常伴严重烧灼样痛,皮肤非常敏感,甚至不能耐受床单覆盖,常伴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后期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肌力降低,以至肌肉萎缩和瘫痪,多累及手足小肌肉,常出现垂足,长期受压或创伤可致骨质吸收破坏和关节变形,称营养不良性关节炎。
单一神经病变主要累及脑神经,以Ⅲ、Ⅵ脑神经多见。
第Ⅲ脑神经瘫痪,表现为同侧上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第Ⅵ脑神经瘫痪,表现为同侧眼球内斜视,也可累及股神经、腓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单一神经病变常急性起病,呈自限性、多于两个月内痊愈。
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且出现早,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和性器官功能,表现瞳孔缩小且不规则,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排汗异常(无汗、少汗或多汗等)。
胃排空延迟(胃轻瘫,饭后或午夜)、腹泻、便秘、持续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立、卧位收缩压相差超过30mmHg),泌尿系早期表现为排尿无力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后期膀胱瘫痪,出现尿失禁和尿潴留。
勃起功能障碍较常见,也可出现逆向射精。
(4)糖尿病皮肤病变,多种多样,较常见的有:①糖尿病性水疱病,水疱突然发生,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多在四肢末端,也可见于前臂及胸腹部,边界清楚,壁薄透明,内含清亮液体,易渗漏,常在2-4周内自愈。
②糖尿病性皮肤病较常见,为圆形或卵圆形的暗红色平项顶小丘疹,在胫前呈分散或群集分布,发展缓慢,后期可有萎缩和色素沉着。
③糖尿病脂性渐进性坏死,较少见。
多见于女性病人,可在糖尿病之前早期病变为呈圆形或卵圆形橙色或紫色斑块,边界清,无痛,多发生在胫前,也可发生于手背或足背,双侧对称,后期斑块中央皮肤萎缩,凹陷,周边隆起,有色素沉着,外伤后易成溃疡。
3、感染。
糖尿病人常发生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
易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皮肤真菌感染,如足癣、体癣也常见。
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常见于女性病人,尤其是并发自主神经病变者,常反复急性发作,大多转为慢性。
真菌性阴道炎和巴氏腺炎是女性患者并发症,多为白念珠菌感染所致。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病变多呈渗出干酪样,易形成空洞,扩展播散较快,下叶病灶也较多。
4、糖尿病足。
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或)深层组织坏死,轻度表现为足部畸形,皮肤干燥和发凉,胼胝(高危足),重者可出现足部溃疡、坏疽。
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性坏疽。
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
三、治疗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重在预防,强调早期诊断及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的基础,合并高血压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1型糖尿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2型糖尿病)可作为首选药物,血脂异常,以总胆固醇,LDL-C增高为主者,宜选他汀类,以甘油三酯升高者为主者可用贝特类药物。
各项指标应达以下目标值(见后表)。
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例如阿斯匹林),控制体重、戒烟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通常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维生素、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肌醇以及对症治疗,可改善症状。
对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外,余治疗同非糖尿病性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
对糖尿病足强调注意预防,加强护理,包括保持足部干洁,注意保暖,在冬季可采用恰当的取暖方法(穿棉袜,不宜过紧或过松),切忌用热水袋或红外线灯。
宜穿宽大、松软的鞋子,足部负荷不宜过大,不宜过度劳动、行走及站立过久。
并注意防止外伤、感染,积极治疗血管病变和末稍神经病变。
祖国医学的辩证施治也为糖尿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是治疗的主要措施,终末期肾病可选择透析治疗,肾或胰肾联合移植。
激光治疗是增殖性视网膜病改的首选疗法。
空腹血糖4.4-6.1 mmol/L,非空腹血糖4.4-8.0 mmol/L。
高血压一、病理:高血糖在脂代谢异常的参与下,侵犯大血管病变:主动硬化——高血压(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增大多见于老年人)。
外周动脉硬化——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舒张压升高为主。
胰岛素抵抗(高于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护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减退)——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的其他生物学效应仍保留)——肾脏水钠重吸收增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动脉弹性减退——高血压。
二、血压的定义和分类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危险因素: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胆固醇5.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3.3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腹围男性≥85cm,女性≥80 cm)或体重指数≥28;高敏C反应蛋白≥1mg/dl;缺乏体力劳动。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0.9mm;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umol/L,女性107—124 umol/L;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
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TIA)、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男性>133umol/L,女性>124umol/L,临床蛋白尿>300mg/24h),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有高血压时,常归查血糖、血脂、肾功。
四、高血压的治疗(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将BMI<25;②减少钠盐摄入,不超过6g为宜;③补充钾和钙;④减少脂肪摄入;⑤戒烟、限酒;⑥增加运动,慢跑或步行,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
(2)降压对象:①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管损害和并发症;③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有效控制。
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必须使用药物强化治疗。
(3)降压目标:原则上降至最大耐受水平。
一般主张<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130/80mmHg,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SBP140—150mmHg,DBP<90 mmHg,但不低于65—70 mmHg。
(4)降压药物:5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体(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素2受体拮抗剂(ARB)。
此外尚有α受体阻滞剂,其中: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对糖脂代谢有不良影响。
长效CCB、ACEI、或ARB及α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较合理的选择。
胰岛素抵抗存在时可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