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体系建设的五个环节

合集下载

内控建设步骤概述

内控建设步骤概述

内控建设步骤概述
对于企业来说,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完善应和企业发展同步进行,要适应公司成长的需要,并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内控体系的建设、完善,应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引,对该企业进行内部诊断,发现并提出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确定控制目标,最终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管理、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构建动态演进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步骤一:首先应对公司的内控现状进行综合诊断,并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结论,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指明方向。

步骤二:确定内部控制目标及原则。

在公司战略指引下,建立持续满足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内部管理实际的内控体系,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成短期、中期、长期内控体系构建目标。

步骤三:以流程为手段,以制度为基础保障,明晰权责,适当授权,对核心流程上的风险点进行分析,控制关键环节,制定相应风险处置措施。

步骤四:建设沟通平台,构建监督体系。

在完善业务流程体系的基础上,优化制度建设,提高作为信息重要载体的制度文件的有效性;加强和改善现有的审计队伍建设,适度
引进外部监督力量参与公司的内控体系建设。

步骤五:持续优化和改进。

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持续更新机制。

制定控制活动评估工具,定期对内控活动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内控体系改进,达到持续优化改进的目标。

公司希望通过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促进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保证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完善内控体系建设

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内控体系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对内部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和管理的一套方法体系,它可以帮助企业在规范、有效、安全的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防范各种风险。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七个步骤详细阐述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方法。

一、建立内控文化建立内控文化是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的基础。

企业应该树立内部控制的思想和意识,加强内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内控管理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的整体素质。

二、制定内控政策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严谨有效的内控政策,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内部风险的预警和管控。

三、风险评估企业应该对内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审查存在的内部风险及其影响,制订应急措施,确保内部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

四、建立内部控制目标体系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目标体系,明确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的整体目标,设定能够评估和预警风险的指标体系。

五、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相互衔接的内部决策流程和制度归于内部控制体系之中,企业应该建立各个关键性决策流程,而这些流程需要有清晰的控制程序,以保障企业信息与资金的安全。

六、协同控制,强化监督企业需要加强协同控制,强化监督,通过多元化的控制手段实现风险预测、预警和应对措施的完善,确保过程中环节信息的透明与追溯。

七、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持续工作,为了更好的效果,需要对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持续完善,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管理的审核,保证可持续性,同时也需要适时地适应外部环境同时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总之,完善内控体系建设需要企业顶层设计,全员参与,全程监督。

企业不断地优化和提升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

内控体系建设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内部运营活动进行有效、规范的管理。

以下是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1. 风险识别:企业要全面、系统地进行风险识别,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各方面的风险,以便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

2. 风险评估:企业要对各种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分析和判断其影响和可能性,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3. 风险应对: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避免等,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带来的影响。

4. 内部控制设计:企业应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流程控制、审批控制、财务控制等各个方面。

5. 内部控制实施:企业应通过内部控制实施,确保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6. 内部审计: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7. 持续改进:企业要不断优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和提升其水平,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经营。

8. 培训和教育:企业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其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9. 风险报告:企业应定期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风险报告,汇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0. 外部合作:企业可以与外部专业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共同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以上是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是指企业为了规范、优化和有效地管理企业内部运作而建立的一套制度体系。

该体系涵盖了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控制措施,旨在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业务流程的顺畅以及内部风险的有效防控。

本文将从策略制定、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及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等方面介绍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一、策略制定在进行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之前,企业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内控策略。

这包括明确内控目标、内控原则和内控指标。

内控目标指企业希望通过内控制度体系建设达到的目标,如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预防欺诈行为等。

内控原则指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合规性、风险导向性等。

内控指标是衡量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成果的定量指标,如内控效能指标、内部风险指标等。

二、风险评估内控制度体系建设需要基于全面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需要加强控制的重要领域。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识别出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关的主要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应涵盖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方面,以全面把握企业的风险状况。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套包括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授权制度等的制度体系,以确保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目标。

内控制度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流程和员工职责等因素,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企业应确保各个层级的员工都能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四、内部控制流程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是指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所采用的具体步骤和控制措施。

通过对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业务流程以及加强培训和沟通等方式来优化内部控制流程。

此外,内部控制流程的改进应不断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反馈和改进,以保持与企业实际情况的匹配性。

财政部关于内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财政部关于内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财政部关于内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过调研和论证,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内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具体内容如下:一、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内控体系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防范风险、保障财产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内控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财务风险和资产损失,还可以提高财务部门对财务信息的掌控能力,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内控体系建设的原则内控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风险为导向。

内控体系的建设应该以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的风险为基础,对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评估。

2. 全员参与。

内控体系的建设需要全员参与,使每个部门和员工都能够了解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要求。

3. 管理层领导。

内控体系的建设必须得到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由管理层牵头并全面推进建设。

4. 持续改进。

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对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三、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内控体系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控体系建设的核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从工作流程、业务环节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把控。

2.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身定制,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财务预算、财务核算、财务监督等。

财务管理需要在内控体系的框架下进行,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4. 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包括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支持等。

信息系统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和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内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内控体系建设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内部控制自评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自评方案,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

内部控制流程优化:5个原则、5个方法和5个步骤

内部控制流程优化:5个原则、5个方法和5个步骤
内部控制流程优化:5个原则、5个方法和 5个步骤
国内大型企业近年来顺应新时代的管理要求,大都开展了以流程梳理为先导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成果固化, 提升了企业管理,防控了经营风险。
但是由于一方面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内部控制标准流程需要适时完善优化,动态调整,保持 活力;另一方面,受制于初始工作的边界制约,已有的流程常常会存在跨业务壁垒的端到端流程未能全面落实、各 类业务颗粒度不统一、流程与制度衔接不足、流程在信息系统的固化有待提升等问题。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感受。一是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体现了中国担当。报告始终把政治建设贯穿始终,将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 诚践行“两个维护”,凝聚起加快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政治向心力。二是在创新改革发展中体现了中国作为。报 告深入总结了过去一年以来的发展佳绩,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粮食产量L39万亿斤;城镇新增就
接下来,我们将自觉把政府工作报告做出的具体安排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坚决 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安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一,坚持抓贯彻,迅速掀起学习宣传会议精神的热潮。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来之不 易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结果,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充分彰显,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力体现。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独特优越性。通过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将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 神和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系统结合起来,将胸怀“国之大者”,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奋力进取,担当作为,建功新时 代。要带头面向全体各组干部群众、党员、社会各阶层等开展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基层开 展宣讲,在全*上下掀起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的热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 维护”,营造不折不扣抓落实、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公司内控体系建设

公司内控体系建设

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公司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步骤和内容:1. 明确目标:建立内控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内控制度建设的总体原则。

这有助于确保所有成员都明白内控制度的目的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 进行风险评估:内控体系应对各部门的风险进行持续的识别和评估,包括市场环境、行业特点、法律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然后据此制定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这些风险控制应当融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中,以便使风险意识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3. 设定标准和控制方法:设定合适的内部控制标准以及各个岗位的业务操作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控制方法。

例如,对于重要的业务环节应采用集体决策联签制度,以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4. 内控手册编写与培训: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求整合优化后的流程及制度建设成管理文件,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内控手册》,并对员工进行详细的培训,以确保所有人都知道如何遵循内部规定,降低违规风险。

5. 监督和反馈:定期对内控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完善内控体系。

同时,也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及时对内控体系进行调整和改进。

6. 加强沟通与教育:管理层需要加强与各层级员工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疑虑,以提高员工对内控体系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也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合规性自查:定期进行合规性自查,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8.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内控体系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来检测潜在的风险,或者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找出可能的风险信号。

总的来说,公司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注重细节,不断优化和完善。

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关注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评价管理办法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评价管理办法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评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集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有效防控集团运营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确保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引用文件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集团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事业部、各控参股企业(以下简称各各单位),各各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集团公司法律合规部备案。

第四条工作程序:(一)内控体系建设管理流程(附录A)(二)内控体系评价管理流程(附录B)第二章名词解释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简称:“内控”)是指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六条内部控制体系(简称内控体系)是指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和防范风险,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等。

第七条内控体系文件是指包括《内控体系建设方案》《内控体系评价方案》《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内控评价报告》《内控缺陷清单》《整改建议报告》等文件。

第八条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是指对本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内控抽样测试,进行内控评价记录、实施证据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提出内控缺陷清单和整改建议,最终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第九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

第十条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二)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三)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四)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十一条集团公司及各单位的董事会应负责本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经理层负责组织内控体系的日常运行,审计委员会(如有)负责组织本企业内控评价,必要时组织内控审计。

内控体系建设对公司的必要性

内控体系建设对公司的必要性

内控体系建设对公司的必要性一、内控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内控体系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无论是为了规范企业经营活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还是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保证投资者权益,内控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内控体系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套规范的经营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2.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内控体系建设有助于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和应对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

3.增强企业竞争力内控体系建设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4.保证投资者权益内控体系建设有助于企业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防止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和误导投资者,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内控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内控体系建设包括策略目标、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传递和监控五个方面。

1.策略目标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明确的策略目标,包括业务目标、财务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等,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3.控制措施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责任分工和权限管理等,从而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

4.信息传递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包括财务报告、业绩评估、风险报告等,确保各级管理层和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情况。

5.监控企业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监控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监测和内部报告等,从而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三、内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内控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施。

1.明确内控的目标和范围企业应明确内控的目标和范围,制定相应的内控政策和原则,明确内控体系的核心任务和要求。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高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机构,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已成为一项必须重视的工作。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高校资产安全,提升管理效率。

2. 原则:(1)全面性原则:涵盖高校各方面工作、各个环节;(2)科学性原则:依据实际情况和科学方法进行设计;(3)合理性原则:符合高校管理实际情况,避免过度和不足;(4)可操作性原则:方案易于实施、操作简单。

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容1. 管理层面(1)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体系;(2)明确权责关系,加强对下级单位的监督管理;(3)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对工作进展情况的监督与指导。

2. 人员层面(1)加强人员招聘、培训和考核工作,确保人员素质;(2)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规范人员行为;(3)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3. 财务层面(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2)严格执行财务审批程序,杜绝违规操作;(3)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和管理。

4. 信息化层面(1)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制度,保障信息安全;(2)加强对网络设备和系统的监控与维护;(3)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

5. 内部审计层面(1)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2)明确内部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3)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内控体系建设方案: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建设方案。

2. 推广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内控体系建设方案,提高师生对内控体系建设的认识。

3. 组织实施:根据内控体系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各项工作。

4. 进行监督和检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内控体系建设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 定期评估:定期对内控体系建设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总结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全面、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方案和持续不断的努力。

内部控制五要素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五要素间的关系

WORD格式可以编辑内部控制五要素间的关系——内部环境是基础,是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土壤,是一切内控制度、流程、控制点得以实施的根本条件。

一个企业内控好坏,首先应该对其内控环境进行评价,如果环境不好,就需要更仔细和深入的进行建设,换句话说,如果环境建设得好,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文化,即使一些小方面存在控制不足,也并不重要。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

这是内控体系核心三个环节。

风险评估是内控建设的方向。

并不是说企业所有的任何的操作都需要管控,使用无比繁琐的流程进行防范。

内控体系强调成本效益原则,注重企业经营效果效率,就必须注重风险评估,以风险为导向的建设内部控制体系,非重大风险可以酌情简化,但是重大风险就需要认真将制度、流程和控制环节建设好。

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的核心环节,应该是嵌入在业务流程当中得以保证实施,并应该注意留下控制痕迹以供检查监督。

信息沟通包括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两个部分。

信息采集和信息传递指的是企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各管理级次之间是否存在良好的沟通渠道。

信息系统内控合规又是一个大课题,专门可以采用COBIT框架进行建设,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基础环境、总体控制和应用层面控制三部分。

——监督检查是使内部控制成为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这个环节内控工作就不是一个PDCA循环,或者说就不能不断优化和提升,体系就是一个静态而非动态的。

监督检查方式包括了自我评价和独立评价,从实施频率来分可以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见过一个图,将内部环境放在第一排正中,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沟通放在中间一排,相互相连,第三排正中放置监督检查,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

专业资料整理。

内控体系建设五步骤

内控体系建设五步骤

内控体系建设五步骤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黄永攀背景介绍:B公司是⼀家专业⽣产印刷机械的⾼新技术企业,其某型产品被国家认定为“国家重点创新产品”,并获中国包装总公司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发展迅速,年销售额平均增长速度在110%,销售⽹点遍布全国,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但是在规模扩张、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也⾯临着许多问题: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独断决策,缺乏制约与平衡;风险评估的固有模式弊端渐显,缺乏⾜够理性判断与风险决策能⼒,不能积极采取应对风险的措施;公司内部职责划分模糊,内部控制⼿段执⾏⼒差;信息系统标准不⼀,难以实现⼀体化控制,降低了沟通效率;公司⼀直以来是主要依靠⾼层个⼈的亲历亲为进⾏监督,个别评估居多⽽缺乏持续健全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职能弱化,也没有采⽤定期聘请外部检查⼈员评估的⼿段。

尤其在过去的两年,由于外部环境激烈变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材料价格⼤幅上升,企业未能采取积极措施⽽反应迟缓,导致公司经营⾯临危机。

不难发现,如果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和企业发展同步进⾏,不能适应进⼊价值经营阶段后公司成长的需要,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早建⽴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发展之路将风险重重。

案例分析:基于现状,我们在COSO报告框架的基础上,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引,对该企业进⾏内部诊断,发现并提出内部控制⽅⾯的问题,确定控制⽬标,最终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管理、沟通、监督等五个⽅⾯构建动态演进的B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步骤⼀:诊断:项⽬组⾸先对B公司的内控现状进⾏综合诊断,对其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识别与监控、监督情形、信息与沟通等五⽅⾯进⾏评估,并根据各个要素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结论;同时分析对B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影响,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指明⽅向。

步骤⼆:确定内部控制⽬标及原则。

在企业管理诊断的基础上,B公司确⽴了内部控制建设⽬标:在B公司战略指引下,以COSO的内控体系框架为基础,建⽴持续满⾜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内部管理实际的内控体系,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成短期、中期、长期内控体系构建⽬标。

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为加强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

本文将介绍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旨在指导国有企业如何建设内控体系,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1.依法合规: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的合法运营。

2.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预防和控制风险。

3.有效性和效率:建立的内控体系应既具备合理的控制目标,又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内外部监督: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形成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监督机制。

三、建设内容和步骤1.确定内部控制制度国有企业应根据企业特点和经营范围,制定适合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企业战略目标、风险管理政策、控制目标、内控流程、审计制度等内容。

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控体系的核心,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

风险识别阶段需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可能面临的风险。

风险评估阶段需要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风险控制阶段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监控阶段需要通过建立监控指标和制定监控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

3.内控流程设计内控流程设计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国有企业应根据业务流程和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内控流程。

内控流程设计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相关的控制措施和制度。

同时,内控流程应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具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4.培训和宣传国有企业应加强内控培训和宣传,提升员工对内控的认知和理解。

培训内容应包括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内控流程的操作和内控制度的执行要求。

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内部会议、企业网站、内刊等形式开展,加强对内控的宣传和推广。

5.监督和评价建立适当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目标和范围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旨在提升公司运营效率,降低风险,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合规管理和信息技术四大领域,确保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能力。

组织现状和需求分析在过去的几年里,某集团公司经历了快速扩张和多元化发展,当前面临以下几个挑战:1. 风险管理薄弱:随着业务的多样化,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未能有效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导致潜在风险难以识别和控制。

2. 流程不规范:部分部门在日常运营中缺乏标准化流程,造成了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3. 数据安全隐患: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不足,容易受到外部攻击,导致数据泄露和损失。

4. 合规性不足: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公司的合规性亟待提升。

根据这些现状和需求,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步骤和操作指南设计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框架将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 控制环境:建立高层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明确各级员工的责任与义务。

2. 风险评估:定期对公司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 控制活动:针对识别的风险,设计有效的控制活动,包括审批、授权、审核和分离职能等。

4. 信息与沟通:建立信息传递机制,确保各级员工能够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同时建立反馈机制。

5. 监控活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善控制措施。

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分为短期和长期目标,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短期目标(1年内)- 完成内部控制框架的设计和推广。

- 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主要风险点。

- 针对主要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完成全员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的认知和执行力。

长期目标(3年内)- 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建设六步法

内部控制建设六步法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内部控制建设六步法第一步:内控组织搭建与人员培训首先,组织保障是建立健全内控的首要条件,根据《基本规范》的定义: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只有有了全员参与,内控方能行之有效,明确了各机构在内控决策、执行以及监督中的工作职责。

将控制无缝构建内控体系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嵌入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中,所以除了成立专搭建内控组织很重要的兼职部门负责组织内控的建立与持续改进外,一环就是在各部门指定内控人员来负责本部门的内控建立与落实。

宣贯内控建设要得到企业各层级员工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其次,通过培通过宣贯让各利益方了解内控的意义,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在企业内营造管控的训让内控人员理解和掌握内控的理念和方法论,氛围,为内控建设奠定基础。

第二步:确定内控建设的目标与范围并非是一蹴内控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是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在初期主要围绕财务报告真实准确的目标来构建而就的,笔者建议,内控体系,再逐步进化为全面风险内控体系。

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共享知识分享快乐信息系统层面三个层面展开,内控建设围绕公司层面、业务层面、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基本业务类型、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来确定内控体系的建设范围。

如某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公司层面建设以解读战略目标为起点,为把公司建设成长健康、业绩优良、回报理想的上市公司而努力是“”,那么“公司治理公司组建为上市公司奋斗”,相应的经营目标是“””就是公司层面重要事项。

“与合规管理定量方业务层面建设范围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

或资产总额如税前利润的5%法从财务报告出发,确定重要性标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对超出此标准的会计科目的1%再辅以定性判断。

如:是否存在较大的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是否具有较强经营风险,管理层是否关注,往年审计是否有重大发现等。

将销映射到“收入所确定的重要会计科目映射到相应的业务流程,如“”映射到与”“在建工程““““,成本”映射到生产”与采购”,工程物资””售确定内控建设的子流程”,再对这些重要的流程进行梳理,“工程项目事项。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六步法”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六步法”

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六步法”第一步:内控组织搭建与人员培训首先,组织保障是建立健全内控的首要条件,根据《基本规范》的定义: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秘书、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同时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只有有了全员参与,内控方能行之有效,明确了各相关机构在内控决策、执行以及监督中的工作职责。

构建内控体系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与生产经营,将控制无缝嵌入企业的控制供货、销售、行政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中,所以除了成立专/兼职部门负责组织全面风险管理内控的逐步形成与持续改进外,搭建内控组织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各部门指定内控人员来负责本部门的全面风险管理建立与落实。

其次,内控建设要企业各层级员工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宣贯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宣贯让各公共利益方自身利益了解内控的意义,通过培训让内控人员理解和掌握内控的理念和方法论,在企业内营造管控的氛围,为内控建设缔造基础。

第二步:确定内控建设的首要目标与范围内控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是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并非是重蹈覆辙的,笔者建议,在初期主要围绕财务报告真实准确的目标来构建内控体系,再逐步进化为全面风险演进内控体系。

内控建设围绕公司层面、业务层面、信息系统层面某一方面三个层面展开,企业根据自身的协同发展、经营目标、基本业务类型、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来评价体系确定内控体系的建设工程范围。

公司层面建设以解读战略目标为起点,如某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是“为把公司建设成长卫生保健、业绩优良、回报理想的上市公司而努力奋斗”,相应的经营目标是“公司目前组建为上市公司”,那么“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就是公司目前层面重要事项。

业务层面建设范围采用定量与采用定性相结合的算法来判断。

定量方法从财务报告出发,确定重要性标准,如税前利润的5%或资产总额的1%(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外贸企业调整),对超出此标准的会计科目再辅以定性判断。

如:是否缺少较大的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是否具备较强经营风险,管理层是否关注,往年审计是否有重大发觉等。

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结构、风险控制、合规监管等多个领域,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核心要素、建设路径和建设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企业内控管理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风险防控起着决定性作用。

具体来说,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2. 资源优化:通过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企业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3. 企业治理: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 合规监管: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有效防范合规风险,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5. 信息披露: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升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关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二、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要实现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需要充分考虑以下核心要素:1. 内控目标:明确企业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确立风险防控、资源优化、合规经营等方面的内控目标,为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

2. 内控结构: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级内控管理责任,划分内控职能和权限,确保内控责任清晰、权责一致。

3. 内控流程:建立规范的内控流程和操作规程,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披露、内部审计等方面的流程,确保内控管理的有效运转。

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安排

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安排

内控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安排一、确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在开始内控体系建设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且能够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

在确定目标时,应考虑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业务复杂程度和运营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二、评估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确定风险的重要性水平和影响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

三、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风险评估结果,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该框架应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五个要素,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四、确定关键控制活动和流程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和风险状况,确定关键控制活动和流程。

这些活动和流程应该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并确保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控制措施是充分、有效的。

五、制定内部控制措施和流程图针对确定的关键控制活动和流程,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

同时,绘制详细的流程图,以直观地展示控制活动的流程和关键控制点。

这有助于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内部控制措施。

六、实施内部控制并进行测试在制定内部控制措施和流程图后,开始实施内部控制。

在实施过程中,应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以确保控制措施能够正常运作并达到预期效果。

对于发现的缺陷或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

七、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测试结果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八、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控。

同时,加强外部审计工作,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独立、客观的审查和评估。

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的结合,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控体系建设的五个环节一、战略制定作为内控管理的第一站,内控战略规划的重要地位在于其对以后实施内控系统建设的所有方面的影响。

合理的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的内控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确保企业的治理水平迅速达到所有者和管理层的预期目标。

制定企业内控战略规划具体应该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严格一致企业战略目标是制定企业所有具体业务目标的基础,内控战略目标也必须符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确定的方向。

当前,关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原景、核心价值观等的主流观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来确定的。

内控战略目标通常可以按照企业希望达到的发展水平来确定。

假如某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一定的期限内成为本行业的领导者并希望基业常青,那么其内控体系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为符合这一要求提供有力的支撑;既不能高于这个目标,也不能低于这个目标。

惟此,才能被企业内所有利益相关者和运营管理的所有参与者所接受。

此外,内控战略目标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分阶段确定。

例如在某个阶段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某阶段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某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

2.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标志事先确定内控战略实现的具体标志,既可以为企业制订年度内控工作计划或绩效考核目标提供具体的依据,也可以为日后评价本企业内控战略目标的实现状况提供评价依据。

例如:某企业的内控战略目标是达到本省同行业先进水平。

那么,企业就必须对本省的同行业内控管理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然后确定自己的评价标准或实现标志。

评价标准可以具体设置为:企业内控管理程序建设情况;内控组织系统建设情况;内控审计手段的先进和有效程度;舞弊案件的损失指标;企业的风险指标;全体员工对内控管理的理解情况等等。

3.基于企业实际需要的准确定位所谓“准确”定位的标准就是目标必须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清晰明了。

例如一家小型企业集团的内控战略目标没必要定的太高;实现标志可以比较简单;业务范围可以适当缩小。

这样,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

4.明确内控工作理念这是开展企业内控工作的基本准则,否则不但内控体系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之物。

例如建立“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就可以避免单纯的监督审计容易引起抵触的缺陷;按照内控五要素,建立全面预防风险的原则,就可以为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具体的评价依据。

5.认同内控战略目标确定过程必须经过所有者或最高管理层的批准和确认。

能够在获得高层批准前,先征求下属分、子公司管理层的意见并取得一致意见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举措可以为日后推行内控管理减少阻力。

二、机构设置内控机构设置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机构名称、层级、汇报对象、专业人员的具体名称、工作岗位设置、工作内容确定、人员选拔和素质要求、工作的具体原则等。

以下将主要讨论组织机构的设置、内控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岗位确定。

1.组织机构设置目前中国规模较大的国有或上市公司,通常都会在监督决策层设置监事或独立董事、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在运营管理层则设置内部审计部或监察部等职能部门。

应该说已经建立了内控组织机构。

但关键是这些机构存在许多缺陷,这些问题构成了当前公司治理的主要障碍之一。

具体表现如下:*具体执行机构缺失比如,企业中通常没有具体的执行机构为监事或独立董事的实现监督职能提供“硬件”条件;这使得监事或独立董事的职务常常“沦为”一种对外形象功能,在人员安排上以安排退休前的资深领导为主。

审计委员会通常也处于相同的情况,其获得信息的来源主要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无法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部通常在工作范围以及报告对象上处境尴尬一般企业的审计范围仅限于财务审计;其工作报告对象通常只是其监督对象的财务总监或总经理。

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内控管理组织机构,应当在一定独立性的条件下,能够具体介入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这一点应当和外部审计有所区别。

一些像BP这样的国际化大公司在其业务组织机构中就使用了内控部代替内部审计部。

表面看,只是名称不同,但实际上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A.独立性程度不同内部审计部通常按照审计规则要求,为保持完全的独立性不得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而内控部则可以较深入地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了解更多的情况并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从而达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效果。

B.审计检查范围不同虽然当前的内部审计部在审计范围上也在力求突破传统的财务审计,向运营管理审计方面发展,但毕竟受到从业人员资格和工作背景的限制,无法真正实现其对运营管理的有效监督检查。

而内控部由于在雇佣人员方面没有局限性(非财务和审计资格的人员也可以参加内控审计检查工作),因此,可以做到对企业的全面运营管理实行更有效的监督检查。

C.报告对象不同内部审计部通常只是向企业的CEO报告工作,向CEO负责。

因此,许多涉及CEO本人利益的问题通常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甚至根本无法解决。

而内控部则可以在向企业CEO报告工作的同时,还能直接向审计委员会、甚至监事或独立董事报告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三、系统培训任何企业在推行某个新的管理方法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有效地转变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各种传统工作方法和思路。

由于采用现代企业内控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现有的权力结构,这就意味着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为此,企业内控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所有相关利益者进行系统的内控培训,在系统运行之前,把阻力减到最小。

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编制培训资料、确定培训计划以及实施培训。

1.编制培训资料*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内控管理资料和各种案例。

内控案例应当以本企业已经发生的事件为主,适当选用社会案例;*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筛选资料;*使用各种演示手段,组织编排演示文本,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培训资料应尽量使用各种案例解释各种概念。

2.确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内控培训对象应该包括企业董(监)事、CEO、CFO等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管理人员。

普通管理人员中应当包括库房保管、司磅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保卫干事等敏感岗位的操作人员。

*培训方法脱产专门培训和现场在岗培训,单独沟通交流培训以及工作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

*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具体实施的时间以及考核评价培训效果。

内控培训应该和企业的其他培训计划相结合。

3.实施培训对于董(监)事、CEO或CFO、公司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通常采用单独交流的方式介绍内控管理的要点;对于专业内控管理人员则需要进行全面的脱产专门培训并结合其他在岗和工作交流培训;对于其他普通管理人员则以短期脱产集中培训结合现场其他在岗培训。

在整个受训的人群中,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是整个培训的重点。

鉴于财务总监在内控体系中的重要性,企业在考虑选聘财务总监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具有内控工作背景的财务人员。

国际上的一些著名企业如GE公司,其选拔的财务总监通常是来自从事过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

具有从事内控(内部审计)工作背景的人员将成为未来财务总监的重要来源。

有关内控培训方面的工作,如果企业限于自身培训力量和其他考虑,通常可以委托其他专业管理公司的专家来协助进行。

这种培训通常限于集中的脱产培训。

但日常培训主要还得依靠企业内部力量完成。

四、作业实施严格地说,自从企业策划内控战略开始,就可以看作是进入了内控作业的实施阶段,这里指的是具体实施内控作业阶段。

内控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1.制定企业内控管理程序,或者运营管理程序内控的实质就是法制化、程序化管理。

内控管理程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程序的最大区别是以系统的方法设计业务流程并且事前就充分考虑规避各种潜在的管理风险。

因此,内控部门在组织各职能部门编制内控管理程序时应当首先对所有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在程序设计中予以规避。

这里包括组织牵制、授权系统确定、政策规定等等。

制定企业内控管理程序应当充分考虑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兼容问题。

2.评估检查企业的授权管理系统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是否有内控管理,一定存在一套授权管理系统。

但问题是这些存在的授权管理系统是否科学、清晰合理,是否存在越权和越级的潜在风险。

这就需要内控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调整意见。

内控人员需要与公司的CEO、CFO以及人力资源部和各业务部门共同合作,对现有的岗位职责进行调整。

岗位职责在内控管理中属于一般授权管理。

建立临时特别授权管理制度。

3.潜在利益冲突调查为保证内控管理的组织牵制原则得到有效的实施,当前的主流非家族经营管理的企业通常需要在处理日常业务中避免产生雇员与企业发生利益冲突的情况。

为此,企业内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利益冲突调查文件并提出规避潜在利益冲突发生的具体措施。

然后组织下属企业开展全面的利益冲突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包括替代控制措施。

4.编制年度内控审计指导,实施内控审计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内控审计,都应当在审计前制定审计指导。

编制审计指导应当依据一般内部审计准则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编制。

具体的审计项目应当按照内控五要素(内控框架)进行分类。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内控审计和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审计范围上不同,包括了财务之外的其他运营管理工作,如职工安全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6S管理,6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等内容,因此,在设计内控审计指导时应当和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保证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为便于对各下属企业的内控管理进行客观横向比较,内控审计指导可以同时附带建立评分系统。

这样,内控审计人员在审计检查过程中可以提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

在完成对所有下属公司的年度审计后,内控管理人员就可以对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比较,为分析企业的管理风险提供客观依据。

内控审计指导应当根据企业管理风险变化情况,定期进行调整更新。

实施年度内控审计,通常可以要求下属企业内控人员参加,通过交叉审计对下属企业内控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组织风险评估控制管理风险是内控的根本目的。

因此,企业内控部应当定期对各下属企业的管理风险进行评估。

管理风险评估应当事先进行全面的规划。

包括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各种业务程序和处理环节),风险种类的确定,风险等级的评定,评估人员的组成,评估表格的设计,评估结果分析等。

风险评估是开展内控工作的基础,也是制订内控管理程序的重要依据。

各个企业由于所处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竞争程度不同,产品种类不同,其管理风险也有很大的不同。

突出重点,抓住高风险项目,是平衡企业控制风险和投入成本的重要手段。

6.内控问题调查(ICRQ)为保证企业内控管理得到有效执行,各企业的下属机构除了要接受总部的内控审计和外部审计外,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的主体是各分、子公司总经理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