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疾病与心理卫生(一)
社区精神卫生PPT课件
2、技术指导网络: 一级:防疫医生、乡村医生。
二级:卫生院医生、精防医生、街道医生。
三级:精神专科医生、精防办、精神专科医 院。
精神专科医院作为指导中心,负责精神病防 治康复的业务技术指导,协助精神卫生工 作。
精防办公室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的技术管理 和业务指导,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培训 人员,开展精防工作。
(一)最高目标: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二)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初级卫生保健) (三)工作原则:三级预防的原则 1、病因学预防(消除和减少致病因素) 营造健康的精神卫生社会环境;形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科 学的工作或学习方式;优生优育;精神 病人与弱智人群的保护。
2、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早期发现(初发病人与病人病情复发) 健康人群的监测(线索调查);定期检查(随访);
2、二级管治:
所有精神疾病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 病情稳定超过半年但仍需要治疗者,符 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纳入二级管治:
①、连续半年未出现自杀行为或企图自杀 者;
②、连续半年无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者;
③、病情稳定但拒绝治疗者。
3、三级管治:
所有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超过两年, 自愿接受治疗,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 纳入三级管治:
㈡、管治要求:
1、一级管治: ①、社区精防医生至少两周随访一次;
②、家庭监护人必须管理好病人,防止发生 走失、乱跑、肇事或其他意外,并应严格 遵照医嘱督促病人服药,照顾好病人的日 常生活;
③、监护小组的其他人员协助管理好病人, 督促或陪伴病人参加一些必要的社会活动 和康复活 菌 、 鸟 形 分支杆 菌、结 核菌、 弓形体 等感染 。 6.理 化 因 素 所 致的肺 炎 如放 射性肺 炎、胃 酸吸入 、药物 等引起 的化学 性肺炎 等。 7.支 原 体 肺 炎 由肺炎 支气体 引起。
社区精神卫生
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掌 握识别精神病的知识、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 疗,以求良效,并做好康复及抗复发工作,以减少 精神残疾的发生。
培训业务人员
培训对象:
省市地县乡镇各级精神病院(精神卫生中
心)的各级医务人员;
综合医院的专(兼)职精神科医护人员;
基层卫生人员,如农村卫生所、街道卫生
农村精神病防治网
乡(镇)级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员负责本 社区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能识别 常见的精神疾病;建立社区精神病人的服务档 案;收集所在社区的疾病资料和防治康复资料; 对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转回的病人进行登记;指 导村级保健人员的工作;掌握本乡(镇)精神 病人的动态,开设家庭病床,进行精神病防治 知识和心理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
健康教育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人们建立健康的 精神生活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人们对心 理应激的耐受力,对挫折的容忍力,采取正 确的应对方式,培养健康的情绪生活。善于
掌握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的心
理。也可以针对各年龄段心理特点和可能出 现的危机进行宣传教育。
健康教育
普及精神病学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展工、娱、药疗及心理治疗等工作。
农村精神病防治网
农村精神病防治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以县(区)为单位建
立县(区)、乡、村三级精神病防治网。
农村精神病防治网
县(区)级精神病院(精神卫生中心)负责 本县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负责全县 精神卫生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实施 继续教育;保持与县(区)内其他医院的联系, 提高对心理卫生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县级社区精 神病人的服务档案;并负责指导乡、村级建立相 应的社区服务档案;参与重点病人及疑难病人的 治疗;接受下级人员转诊病人的处理;对下级精 神科机构的工作进行督导与评估。
精神疾病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与康复
精神疾病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与康复精神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在社区中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全面的康复支持,将有助于患者的情绪稳定和社会融入,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与康复。
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作为精神卫生服务的基础和前沿,在提供及时干预、辅导和支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社区服务,患者可以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原则在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2. 综合性:提供多维度的康复支持,包括心理咨询、职业辅导、康复训练等。
3. 持续性:提供长期的服务支持,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关注和帮助。
三、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具体内容1. 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解决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2. 职业辅导服务:通过职业咨询、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职业。
3. 社交支持服务:组织社交活动,帮助患者与他人建立联系,减少孤独感和社交焦虑。
4. 康复训练服务: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帮助他们重新掌握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
5. 家庭支持服务:为患者的家庭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照顾患者。
四、社区康复的重要性和目标社区康复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如下重要性和目标:1. 减少住院率:通过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
2. 提高康复率:通过社区康复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康复率。
3. 促进社会融入:通过职业辅导和社交支持等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重建自我价值。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意义和内容
患者治疗前,应该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 精神科执业医师或者精防医师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性质 和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 使患者能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意义:
• 随着最近很多地方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现象 很多精神患者受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可出现自杀、外越、 伤人、损物等行为的发生,因此加强精神患者社区基础管 理和防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医务人员与社会 力量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是与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培养 防治人员、宣传精神卫生防治知识等同重要的,也是搞好 社区精神防治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措施;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治疗和预防相结合医务人员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是与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培养防治人员宣传精神卫生防治知识等同重要的也是搞好社区精神防治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措施
• 社区卫生服务是面向家庭、面向社会、为 社区居民提供初级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卫生
服务,从躯体、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来观察、认识和处理健康问题。
• (3)严格掌握用药禁忌;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禁忌。 • (4)及时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 (5)必要时请上级医疗单位做血药浓度检测。
• 及时性 • 一旦确定诊断,尽早治疗,争取最佳疗效。
• 有效性 • 根据疾病表现和既往治疗情况,选择合适药物种类和个体
化有效治疗剂量。
• 经济性 • 选择患者经济条件许可完成全程治疗的药物。
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本社区特制定以下精神卫生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 建立健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
3. 降低精神疾病发病率,减少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4.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
二、工作内容1. 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1)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2)利用社区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定期发布心理健康资讯。
2. 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网络(1)成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小组,负责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精神卫生服务。
3. 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1)关注重点人群,如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2)对孕产妇、更年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4. 建立精神疾病患者档案(1)对社区内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建立患者档案。
(2)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提供必要的帮助。
5. 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工作(1)开展精神疾病筛查,及时发现疑似患者。
(2)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治愈率。
6.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志愿者队伍(1)招募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组建社区精神卫生志愿者队伍。
(2)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其心理健康知识和沟通技巧。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社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
3.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社区精神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与上级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5. 定期开展工作总结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策略。
《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习题一
练习题一、单选题1.根据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人体的疾病主要由()引起。
A.生理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遗传因素E.综合因素2.医学心理学是()学的分支学科。
A.医学B.社会学C.伦理学D.心理学E.人体学3.综合性医院中神经症和心身疾患患者约占()。
A.1/6B.1/4C.1/3D.2/5E.2/34.()不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征。
A.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B.全面了解病人,包括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C.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D.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E.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5.神经症的明显特征不包括()。
A.起病与心理素质、人格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B.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精神病性症状C.社会功能可明显受损D.自知力存在,有求治要求E.病程多迁延6.心理生理障碍是指()。
A.心身反应B.心身疾病C.心理生理反应D.心理障碍E.患躯体疾病后的情绪变化7.心身医学概念最早出现于()。
A.2000多年前B.19世纪初C.20世纪初D.20世纪50年代E.20世纪末8.目前认为()不属于心身疾病。
A.糖尿病B.癌症C.肥胖D.胃溃疡E.急性肝炎9.下列情绪因素对血压变化影响较轻的是()。
A.焦虑B.失望C.愤怒D.恐惧E.被压抑的敌对情绪10.神经性厌食特征性症状是()。
A.无控制进食量的愿望B.比平时体重减轻10%C.有暴饮暴食D.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E.恶病质11.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B.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C.应对都是有益的D.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E.应对过程是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12.下列关于心身疾病的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患者适应环境B.可用药物治疗C.可用心理疗法D.应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干预和治疗E.必须用药物治疗13.下列有关心理障碍的描述错误的是()A.临床上心理障碍就是行为异常B.包括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C.判断心理障碍要考虑地区、文化方面的差异D.违法者都存在心理障碍E.器质性损害可导致心理障碍14.判断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是()。
社区精卫
第二节、国内外社 区精神卫生发展状 况
一、我国精神卫生发展状况
• 1958年在南京召开全国第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决 定培养人才、制定规划,建立精神病防治机构。 • 1986年在上海召开第二次会议,各地介绍了具有地区特 色的精神卫生机构的模式。 • 199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北京召开高层次的精 神卫生研讨会。会议通过了《中国/世界卫生组织高层研 讨会宣言》。
2.病人数字逐年增多
• • • • • 积累增高的因素: (1)生活水平提高,体质改善 (2)医疗水平的改善 (3)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4)新发病人逐年积累
3.社区精神病学被宣布为精神病学 的第三次革命
• 精神病人的境遇始终是与社会经济发展 相关联,在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上始终存 在着伦理道德与社会偏见的斗争; • 从保护社会发展到保护病人是个慢长的 过程,病人几乎一直处于受歧视和虐待的 地位。
(四)组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管理 机构
• 1989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 所(简称市所)。 • 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区县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行使业 务指导职能及负责对全市精神病人的信息监测工 作,全市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实行统一化、规范化、 科学化目标管理。 • 全市18个区县也先后建立了区县级精神卫生保健 所,负责开展本地区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三级 防治网在精神疾病的监测、社区精神病人管理、 健康宣教、业务培训、流调科研、社区康复、授 权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2001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 议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2001—— 2010年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若干 意见》等文件。
二、建立服务网络
• 管理网络 • 业务网络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名词解释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名词解释1.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保健措施。
2.社区精神卫生:指确信社区应对其成员的心理健康负责,社区精神卫生机构应该为预防心理问题提供服务,并促使社区及整个体系运转良好。
3.个案管理:指定某一个或一组人为个案管理者,确保病人获得持续性及综合性的服务。
4.精神障碍:指个体发生的具有诊断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或较多伴有明显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
5.阳性症状:主要指正常心理功能的偏移或扭曲;涉及到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多在疾病的早期或急性发作期出现。
6.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7.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8.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9.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10.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一贯、反映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1.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由脑功能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交往和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基本特征的症候群。
12.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症,通常表现为严重、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和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而没有意识障碍。
13.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症。
14.血管性痴呆: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
15.自杀:指自愿并主动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16. 55页。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摘要: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
本计划旨在通过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精神健康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二、目标1. 构建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2. 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发病率;3. 加强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心理素质;4. 加强社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扶持,提供适应性康复服务;5. 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包括社区心理咨询中心、社区心理健康培训中心、社区心理康复中心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 加大对社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3. 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4. 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5. 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服务,建立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6. 加强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和援助;7.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文体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8. 加强社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社区安全事件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组织实施1. 成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2. 加强政府协调,形成多部门合力,共同推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3.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档案,定期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4. 引入社会资本,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
五、预期效果1. 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2. 社区精神疾病发病率下降,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率提高;3. 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明显提高,社区和谐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加强;4. 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多,共同建设美好社区的意识增强。
社区精神卫生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1.精神卫生: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保健措施2.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社区精神卫生保健得认为是精神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地区社会为单元,研究精神疾病的治疗,预防,康复和社会适应的统筹安排管理,以期通过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有效的实施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管理社会上散在的精神疾病患者,延缓精神疾病的复发,促进与维护社会秩序,增强安定和谐,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应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疗技术,对社区范围内全体人群用科学方法,促进人群心理健康,提高个体承受应激和适应社会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4.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感情,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大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5.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6.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一贯,反映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极端或明显偏离特定文化背景,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对待他人方面),对社会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已具有临床意义7.痴呆: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症,通常表现为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呈慢性或进行性病程8.自杀未遂:有自杀动机和可能导致死亡的行为,但未造成死亡的结果9.准自杀:又称类自杀,可以是一种呼救行为或威胁行为,试图以此来摆脱困境,有自我伤害的意愿,但并不真正想死,采用的行为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少,通常不造成死亡10.社区康复:是指开发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将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社区视为一个整体,对残疾者的康复和预防所采取的一切措施11.功能训练:指利用各种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种功能活动训练,包括心理活动,躯体活动,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训练12.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外显、内在的行为都符合复杂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其社会身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社会关系13.亚健康状态:指人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机体各系统功能低下等不够健康的生理状态14.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威胁时的系统反应过程,所致反应可为适应或适应不良15.应激反应:指个体经认知评价,知其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应激所致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反面的变化,也可称应激的心身反应16.焦虑:应激反应中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个体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变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17.社会支持: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工会等社会组织的精神与物质的联系程度18.反向:指内心有某种欲望或真实想法,因受社会道德规范或国家法制限制不允许表达,只能尽力伪装,显现相反的态度和行为19.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潜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为其难以接受的动机,行为和情感辩护,说服自己,免除精神苦恼,保持个人自尊20.升华:指个体把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或欲望转向教高尚的目标和方向作表述,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21.心身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概念从心身相互关系出发,把许多人类疾病都归为心身疾病,狭义心身疾病概念,是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性疾病22.慢性疾病患者:一般认为病程超过3个月、症状已较固定者可称慢性疾病患者23.第一反抗期:幼儿从3岁起,就发展独立的愿望,事事都愿自己干,此即自我意识发展的明显标志,是萌发独立性的表现,也称之为第一反抗期24.升华:指个体把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或欲望转向较高尚德目标和方向作表述,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目的和内容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和双相转诊制度,避免不 良事件发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应急处置预 案和双向转诊制度,将在最短的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 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如果不适宜社 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 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应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
三、定期随访,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
随访管理治疗。
• 社区的精防医生,每3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的患者进 行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动态 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 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 日回归社会,并能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适应正常生 活。
那么,社区卫生服务能提供什么 样的服务?
(通俗点,它能干什么?请听我 娓娓道来)
社区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目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主要有: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三、定期随访,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 行随访管理治疗。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和双相转诊制度, 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目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 生知识。
服务的主要方式有: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 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 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一、现状分析在当前的社区环境中,精神卫生问题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然而,当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资源尚显不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待提高。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系统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显得尤为迫切。
二、服务目标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误解。
提供早期干预: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干预精神健康问题,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社区居民能够在需要时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促进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精神卫生服务,形成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资源整合人力资源: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服务团队。
物质资源:合理配置精神卫生服务设施和设备,确保服务的顺利进行。
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为服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活动规划定期开展精神卫生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社区居民讲解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居民的认知水平。
组织心理健康筛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活动,及时发现潜在的精神健康问题。
实施心理干预项目: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青少年等)实施心理干预项目,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五、培训提升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精神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推广先进经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精神卫生服务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六、质量控制建立服务标准: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服务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实施监督检查:定期对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评估反馈收集居民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定期评估效果:定期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社区心理卫生与精神疾病的护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社区心理卫生作为心理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社区为服务单位, 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根据社区成员的特点和需求形成的一系列有 组织、有系统、有计划,且适合社区的心理卫生服务。社区心理卫生 是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元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卫生专业服务,主要包括心 理健康促进、心理疾病预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康复教育及宣传 等, 涉及精神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公共卫生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其目的在于通过社区护士向社区人群传授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促进 社区成员心理健康的发展,满足社区的心理卫生服务需求,提高社区 生活品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写道:“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 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 对状态。”另外,日本学者松田岩男给心理健康提出了这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 的形式来适应的一种心理状态。”综合诸多专家、学者的表述,现在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指人能够适应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并能 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
• 三级预防的工作形式有家庭访视、门诊随访及康复训练等,其具体内 容包括:①预防精神疾病的并发症;②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③心理 功能及社会功能的恢复;④工作能力的恢复;⑤如何防止精神疾病复 发。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社区心理咨询
• 一、心理咨询的模式
• 目前,心理咨询被普遍接受的两种模式是指导模式和发展模式。国际 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始 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 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 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 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存在的能力和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 。”
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5篇)
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5篇)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计划篇一根据《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2013年版)》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等相关规定,为确保我院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确保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免费治疗,减轻精神病患者家庭负担,排查新发病患者,防止精神病患者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结合我院实际工作,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按照服务规范和指导方案的要求,做好村卫生站医生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和技能,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二、定期每月一次对所辖精神病患者排查,发现新患者。
接受过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相关培训村医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信息(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重性精神发育迟滞等。
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并做初步筛查工作。
收集没有明确重性精神病诊断,但有危险性倾向的人员信息,再建议其立即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的同时,上报上级精神病防治专业机构。
第三,建立精神病人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及时为每个新发现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归档登记的内容包括患者和监护人的姓氏1姓名等基本信息,精神疾病家族史,首次发病时间,既往诊疗情况,既往主要症状,生活工作能力,目前症状,服药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康复措施,总体评价及随访治疗和康复意见。
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患者开展生活功能康复训练,引导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和接受职业培训。
与患者家属沟通,发放精神疾病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精神病人知识护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误解。
下半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下半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增大,精神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管理和预防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问题,保障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我们制定了下半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二、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意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2. 预防和减少社区居民的精神疾病发生率。
3. 提供及时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帮助患者康复。
三、计划内容1.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健康知识,教育居民正确对待压力、情绪管理、睡眠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2. 组织心理咨询活动建立社区心理咨询热线,并设立咨询室,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在社区进行咨询服务,帮助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
3. 开展精神健康宣传活动利用社区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定期发布精神健康宣传资料,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醒居民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4. 创办精神健康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精神健康讲座,解答居民问题,增加居民对精神卫生的了解和认知。
5. 组织社区活动通过举办社区文化活动、运动健身活动等形式,增强社区居民的社交和交流机会,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6. 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招募一批关心精神卫生的居民作为社区志愿者,组织志愿者培训,通过社区志愿者的参与,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加强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管理。
7. 加强精神病人管理建立健全精神病人管理制度,提供定期随访和康复指导,帮助精神病患者融入社区生活,预防再次发作。
8. 开展心理干预活动针对社区居民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干预活动,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居民解决心理困扰,增强抵抗能力。
四、组织与实施1. 成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小组,负责计划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进展和问题。
2. 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
3. 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活动安排和时间表,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精神疾病与精神卫生(A1型题1)
1.下述有关阴性精神分裂症的叙述,正确的是C.以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为主2.患者男,30岁,近一年来,总是怀疑别人在说他的坏话,因而表现出闷闷不乐;不出门,近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常听见有人在其耳边说话,因而与其对话,最可能的诊断是C.偏执型分裂症3.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SSRIs类D.万拉法新4.合适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的最短起效时间为D.4~6周5.苯二氮罩类抗焦虑药物应用中最大的缺点是B.易产生耐受性及药物依赖25.幻听最常见于C.精神分裂症6.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主要鉴别是C.起病急缓,病程是否呈波动性7.下列哪项与癔症的特点不符C.分离性障碍需与癫痫大发作相鉴别12.不作为心境稳定剂的药物是A.曲唑酮8.精神分裂症有关神经生化病理假说中较引人重视的是C.多巴胺活动过多假说9.统计学上,哪一组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最高B.精神分裂症双卵双生的孪生同胞10.早晨患者吃的是馒头和粥,医生查房问患者时,患者回答"早晨吃鸡,肉和鱼汤",此症状是D.错构11.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药物是B.氯丙咪嗪14.哪项症状与躁狂症不符合D.不协调和精神运动性兴奋13.焦虑性神经症临床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E.焦虑症状可继发于强迫症、恐瞑症等15.不符合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反应的是E.共济失调17.关于思维奔逸下列哪个是正确的B.是躁狂症的典型症状16.谵妄和痴呆的鉴别诊断中哪一项是错误的E.视幻觉在痴呆比谵妄更常见18.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措施A.抗精神病药物2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C.多基因遗传19.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说正确的是C.患者额叶功能低下26.下列哪种药物不引起药物依赖C.阿普坐仑20.按心理学派常将心理治疗分为四大类,下列哪一类不属于心理治疗D.森田疗法21.以下哪种症状通常不在精神分裂症中出现B.意识障碍27.有关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不正确的是E.男性更易发生2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妄想的定义D.受教育越高越易出现妄想31.抑郁发作的生物学特征一般不包括E.焦虑不安24.关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多发于中老年29.系统脱敏疗法的最佳适应症是C.恐惧症28.关于精神发育迟滞分级诊断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智商(IQ)在70以上为正常范围30.Bleuler的4A基本症状不包括A.联想障碍B.情感障碍C.矛盾意向D.内向性E.妄想、幻觉、紧张症3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谵妄的临床表现C.昼重夜轻41.正常人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出现错觉C.情绪低落时33.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下列哪种疾病禁忌使用C.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高热,昏迷34.在神经症的强迫状态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缺乏病感36.阿尔茨海默病人的首发症状是B.记忆障碍35.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特征不包括C.多次发作,不可缓解且症状加重39.对癔症本质的错误看法是C.癔症是诈病37.患者脑外伤后出现人格改变,最可能累及的大脑部位为C.额叶45.心理治疗的主要适应症是C.神经症38.患者男23岁近两年来,生活懒散,孤僻,远离人群,亲情冷淡,少言语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40.躁狂发作的病程及预后,下列哪项不正确D.大多数患者不可完全恢复,残留情感症状42.治疗抑郁发作的患者首要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是C.自责有自杀观念46.心理治疗中医患关系应是D.相互促进关系43.在抗精神药物的应用中,下列哪项不符合用药的原则C.治疗开始时,即可给治疗量的药物44.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有利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C.有利于认识精神疾病的规律及转归47.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错误的是C.共济失调48.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治疗的目的D.帮助病人改变人格49.恐惧症首选疗法是B.行为治疗50.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是C.注意力不集中51.关于癔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癔症与性格无关52.按治疗对象常将心理治疗分为四类,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治疗E.社会治疗54.谵妄的主要特征是C.意识障碍53.以下哪一种症状不属于精神运动性抑制E.刻板语言61阿尔茨海默病与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主要鉴别是病程呈波动性55.关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E.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63.神经衰弱的症状特点为B.波动性56.40岁男性职员,2年以来常常检查电源是否安全,煤气是否关好,近3个月症状加重,每天检查几个小时,往往呆呆地站着看,家人劝说不了,不能正常工作、生活而入院。
社区人群心理健康护理 PPT课件【52页】
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社区人群常见的心理问题 社区人群常见心理障碍及其防范 社区心理护理 常见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熟悉:社区人群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抑郁
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病人意外事件的家庭 指导及服药的观察。
心理健康的概念
是心理健康的首 要条件。凡是在智力 正态分布曲线之内以 及能对日常生活做出 正常反应的智力超常 者均应属于心理健康 的人。
情绪良好
情绪在人的心理健康中 起着核心的作用。心理 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 开朗、自信的心情,善 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 对生活充满希望。也能 善于从不良情绪状态中 调整过来,即具有情绪 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6、社会文化方面的应激源有(多选)
A.工作压力 B.生活压力 C.文化道德与评价
D.人际关系不合 E.政治经济变化
7、对处于困境或对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支持,使之 恢复心理平衡的一个短期的帮助过程称之为
A.心理辅导 B.心理治疗 C.思想教育 D.危机干预
8、危机干预常见的方式包括(多选)
A.电话干预 B.面对面帮助 C.家庭干预 D.社会干预
抑郁症
➢ 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 (“三无症状”:无助、无望、无价值感)
➢ 心理症状-“三自症状”:自责、自罪、自杀 ➢ 躯体症状-失眠、纳差、周身不适
精神分裂症
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 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
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
➢ 早期症状-反应迟征钝的、一性类最格常反见常的、精生神活病。懒散
健康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健康确定为“不 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 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精神疾病与心理卫生(一)
作者:夏益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09期
社区常见精神疾病概述
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社区常见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持久性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情感)障碍、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药物引起的精神(行为)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及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人格障碍。
社区精神疾病的防治
社区精神疾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
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已经明确的疾病,可以采取控制病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加以预防。
在精神疾患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等各种病原体侵犯脑组织所致,如病毒性脑炎、流行性脑炎、结核性脑炎和神经梅毒等。
因病因明确,故可通过预防接种、给药、加强改善环境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等方法加以预防。
在工业生产及建筑业,有效地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可预防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及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二级预防通过缩短病程来降低精神疾病的现患病率。
措施是对已经发现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要使他们能及时就医,经过有效治疗后,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争取达到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恢复正常,社会能力也恢复到病前水平,即达到临床痊愈的目的。
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等发病机制迄今未明的精神疾病,在一级预防尚未能实施前,预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争取达到较好的疗效,及预防疾病复发等几个环节上。
目前要做好精神疾病的二级预防,就应在社区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在人群中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使病人能及早发现和早期得到治疗。
三级预防目标是通过预防疾病的并发症和开展积极的康复活动,以减轻慢性精神疾患造成的精神缺损。
在各种精神疾患中,按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尤以重性精神疾病对社区功能的影响最为严重,因为这类疾病普遍具有复发率高、慢性残疾率高的特点。
例如:精神分裂症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部分病人可以达到临床痊愈。
但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经过一个时期后,原有症状会再次复发;也有的病人虽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可遗留精神症症状,其工作、学习的能力部分下降,或遗留孤僻、淡漠、退缩等个性改变,或社会功能缺陷,如不经过适当治疗,经过长期发展,可逐渐出现精神缺损。
此时病人表现情感淡漠、意志缺乏、脱离现实,终日退缩于一角,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起居均需人照顾,最严重者可形成精神衰退。
因此,对于已经存有社会功能缺陷的病人,应在坚持药物等治疗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精神康复活动,加强日常生活能力、学习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争取使残疾对个人影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社区防治康复原则和方针精神疾病的康复不同于其他几类残疾的康复,在防治康复工作中需要突出体现下列基本原则,即平等对待精神疾病患者,要以体现社会公正的原则,消除偏见、反对歧视,要团结他们,要保证他们做人的尊严。
社会化精神疾病的康复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部门和多学科的参与和合作,以社会化的手段建立并形成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体系,才能搞好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
因此,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合作,尚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组织管理网络,逐步完善技术指导网络和康复治疗体系。
综合性将预防、治疗、康复工作结合在一起,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
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文体娱乐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工疗、农疗、职业技能训练、社会服务等,为他们回归社会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
开放式在社区要对重度精神疾病患者施行分期管理,定期访视,发现疾病期和波动期的患者要及时转诊或积极给予治疗,避免出现关锁与禁锢现象,使他们在尽可能不脱离社区家庭环境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
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工作的内容①在辖区开展重度精神疾病筛查,开展精神卫生咨询,为已确诊的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档案,对建档患者施行分期管理(稳定期、波动期、疾病期、慢性衰退期)。
②定期门诊:督促病人定期去精神科门诊复查,坚持服药治疗,防止病情复发。
③家庭访视:按要求对建档病人定期访视,做好随访记录,有条件的可开设家庭病床。
④开展健康教育:定期举办讲座,为病人及其家属讲解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
⑤参与监护小组的工作:主要加强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病人的管理。
⑥对社区精神病人工疗站、日间活动中心的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参加活动的患者开展生活自理、学习劳动、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⑦信息管理:掌握建档病人的基本信息,对新发现、新发病、迁入、迁出、人户分离、死亡、走失、当年住院病人、免费用药病人等情况要如实登记,并按规定填写和上报各种报表,如季度报表、年度报表及重点病人管理报表等。
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是指启用和开发社区的资源,将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社区视作为一个整体,对残疾人(精神类残疾)的康复和预防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针对病人而言①减少精神残疾对自身的影响;②鼓励病人的自立、自强;③尽量回归社会,深入到社会中去;④达到较好的生活质量,并最大限度地施展和实现抱负。
针对环境而言①卫生服务及社会服务;②教育、受教育及就业的机会;③住房及交通设施;④信息获得;⑤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体育、文艺设施;⑥参与政治活动等方面的权利。
社区家庭康复的基本步骤和相关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患者的病史、病前个性特征、社会功能情况、家庭情况、目前的精神状况、基本心理需求、睡眠进食情况、躯体状况、既往治疗情况等。
从患者的日常言行中,捕捉精神症状的蛛丝马迹。
坚持药物维持治疗督促患者坚持服用医生所开的药物和药量,观察有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培养患者的就医意识经常强化患者的就医意识和维持治疗的意识,督促患者家属定期带患者去医院门诊复查,与医院保持定期的接触。
关心患者的工作、学习情况对能坚持学习、工作者,社区医师督促家属要定期与其学校或单位联系。
了解其学习、工作的状态,与人交往的情况,以便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安排家务劳动不能外出工作者,应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如每天的室内卫生清洁、洗衣、购物、做饭等。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社会功能缺陷较严重的患者,应与家属协商为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对其每日的活动做出安排,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属督促在社区医师指导下家属应坚持按计划行事,督促及指导患者执行,不能放任自流,对安排患者自己做的事,如洗衣、准备饭菜、个人卫生、室内清洁等,家属不应代替去做。
鼓励患者定期户外活动对孤僻、懒散者,应鼓励他们坚持户外活动,如与家属散步、逛商场、游园、听讲座等,增加与外界的实际接触。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书报、练字、养花、唱歌等,使患者感到生活充实。
生活技能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家庭生活技能训练,需从简单劳动开始,循序渐进;在制订计划时,有些内容需要得到患者的认可,应本着适度、适应的原则。
鼓励参与外界工作有能力工作者应鼓励参加工作,工作要量力而行,争取让患者行动起来,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康复的希望。
经常给予鼓励对患者的微小进步,社区医师和家属也应注意及时鼓励,激发其自觉性和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