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动点问题

合集下载

初二数学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

初二数学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

初二数学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
问题描述
在数学学习中,直角坐标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直角坐标系,我们可
以很好地描述点的位置和运动。

在初二数学中,掌握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例子来介绍初二数学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

例题1
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3,4)围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度,求旋转后的坐标。

解析:顺时针旋转90度相当于将点(x,y)变为(-y,x)。

因此,点A(3,4)围绕原点
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坐标为(-4,3)。

例题2
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点B(1,2)绕原点逆时针旋转60度,求旋转后的坐标。

解析:逆时针旋转60度相当于将点(x,y)变为$(\\frac{x}{2}-
\\frac{\\sqrt{3}}{2}y, \\frac{\\sqrt{3}}{2}x+\\frac{y}{2})$。

因此,点B(1,2)绕原
点逆时针旋转60度后的坐标为$(\\frac{1}{2}-\\sqrt{3},\\sqrt{3}+1)$。

例题3
问题:直线y=2x与y=2-x相交于点C,请问点C的坐标是多少?
解析:点C是直线y=2x与y=2-x的交点,即满足方程2x=2−x,解得x=1,代入任意一个方程可得y=2。

所以点C的坐标为(1, 2)。

总结
通过以上例题的解析,我们了解了初二数学中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的一些基本
概念和解题方法。

在学习数学时,通过练习多个实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本文对初二数学直角坐标系动点问题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动点练习题

初二数学动点练习题

初二数学动点练习题1. 直线上的动点问题- 题目:在直线AB上,点C是动点,当点C沿着直线AB移动时,求证∠ACB是一个恒定的角度。

2. 圆上的动点问题- 题目:圆O的半径为5,点P是圆上的动点。

求证:无论点P在圆上如何移动,OP的长度始终为5。

3. 动点与线段的关系- 题目:线段AB的长度为10,点C是线段AB上的动点。

当点C从A向B移动时,求线段AC的长度与线段BC的长度之和是否恒定。

4. 动点与三角形的面积- 题目: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0平方单位,点D是边AB上的动点。

求证:无论点D在AB上如何移动,三角形ACD的面积始终是三角形ABC面积的一半。

5. 动点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题目: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AB上的动点,点F是边CD 上的动点,且EF始终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求证:无论点E和点F如何移动,EF的长度始终等于AB和CD的长度之和。

6. 动点与圆的切线- 题目:圆O的半径为6,点P是圆O外的一点,点Q是圆O上的动点。

当点Q沿着圆O移动时,求证:点P到圆O的切线长度始终等于点P到点Q的距离。

7. 动点与相似三角形- 题目: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点G是三角形ABC的动点,点H是三角形DEF的动点,且GH始终是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的对应边的平行线。

求证:无论点G和点H如何移动,三角形AGH与三角形DEF始终相似。

8. 动点与坐标系-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3),点B的坐标为(5,6)。

点C是线段AB上的动点,其坐标为(x,y)。

求证:无论点C如何移动,x和y的和始终等于点A和点B坐标的和。

练习题答案提示:- 对于直线上的动点问题,可以利用角度的恒定性,结合直线的性质来证明。

- 对于圆上的动点问题,可以利用圆的半径性质来证明。

- 对于动点与线段的关系问题,可以利用线段长度的加法性质来证明。

- 对于动点与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证明。

八年级数学动点题型归纳

八年级数学动点题型归纳

八年级数学动点题型归纳一、动点与三角形相关题型1. 动点在三角形边上运动求线段长度或周长题目:在等腰三角形公式中,公式,公式,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沿公式向点公式运动,速度为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公式秒。

当公式时,求公式的长度。

解析:过点公式作公式于点公式。

因为公式,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所以公式。

在公式中,根据勾股定理公式。

当公式时,公式,则公式。

在公式中,根据勾股定理公式。

2. 动点运动过程中三角形面积的变化题目:在公式中,公式,公式,公式,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沿公式向点公式以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同时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沿公式向点公式以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公式秒公式,求公式的面积公式与公式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已知公式,则公式,公式。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公式,对于公式,底为公式,高为公式。

所以公式。

二、动点与四边形相关题型1. 动点在四边形边上运动判断四边形形状题目:在矩形公式中,公式,公式,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沿公式向点公式运动,速度为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沿公式向点公式运动,速度为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公式秒。

当公式时,四边形公式是什么四边形?解析:当公式时,公式,公式。

因为四边形公式是矩形,所以公式,公式。

则公式,公式。

在四边形公式中,公式(因为公式),公式,公式(此时公式运动到公式点),公式。

因为公式且公式,所以四边形公式是梯形。

2. 动点运动过程中四边形面积的变化题目:在平行四边形公式中,公式,公式,公式,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沿公式向点公式运动,速度为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点公式从点公式出发沿公式向点公式运动,速度为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公式秒。

求四边形公式的面积公式与公式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四边形公式的面积公式。

过点公式作公式于点公式,在公式中,公式,公式,则公式,公式。

所以公式。

因为公式,则公式。

公式。

所以公式。

三、动点与函数图象相关题型1. 根据动点运动情况确定函数图象题目:如图,在边长为公式的正方形公式中,点公式以每秒公式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公式出发,沿公式的路径运动,到点公式停止。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试卷附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试卷附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经过2小时后改变方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向北行驶,求其位移。

A. 40千米
B. 80千米
C. 100千米
D. 120千米
答案:D. 120千米
2. 一辆自行车向前行驶30分钟后,记下此时的位置。

然后车辆停下来,待30分钟后,以相同的时间和速度往后倒退,到达原点。

求此自行车的位移。

A. 0千米
B. 5千米
C. 10千米
D. 15千米
答案:A. 0千米
二、填空题
1. 一个物体从A点出发,以每秒2米的速度向东行驶10秒,
然后改变方向,以每秒3米的速度向南行驶15秒,最后以每秒4
米的速度向西行驶20秒。

求物体的位移为______米。

答案:-20
2. 一架飞机以每秒200米的速度向东飞行30秒,然后改变方向,以每秒300米的速度向南飞行40秒,最后以每秒400米的速
度向西飞行50秒。

求飞机的位移为______米。

答案:-4000
三、解答题
1. 一个人从原点出发,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向西行驶1小时,然后改变方向,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南行驶2小时,最后以每
小时10千米的速度向东行驶3小时。

求此人的位移和位移方向。

答案:位移为-23千米,位移方向为东南方向。

2. 一个物体以每秒10米的速度向北行驶30秒,然后改变方向,以每秒15米的速度向东行驶40秒,最后以每秒20米的速度向南
行驶50秒。

求物体的位移和位移方向。

答案:位移为20米,位移方向为南方。

初二上动点问题

初二上动点问题

初二上动点问题1.如图,已知△ABC中,∠B=90 º,AB=8cm,BC=6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线段PQ的长?(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PQB是等腰三角形?(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AC=90°,BC=10cm,直线CM⊥BC,动点D从点C开始沿射线..CM..上..CB..方向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在直线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运动,连接AD、AE,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AB的长;(2)当t为多少时,△ABD的面积为15cm2?(3)当t为多少时,△ABD≌△ACE,并简要说明理由.(请在备用图中画出具体图形)3.(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 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12∠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二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二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二
1. 嘿,初二的小伙伴们!对于动点问题啊,一定要学会找关键点呀!就像你找宝藏得先找到关键线索一样。

比如在一个图形上有个动点在移动,那它经过的特殊位置不就是关键点嘛!比如它到某个顶点或中点的时候,往往就能发现很多规律呢!
2. 还有哦,要多画画图!别懒呀!画个图就像给自己开了盏明灯。

比如说在一条线段上有个动点,你把它的运动轨迹画出来,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楚很多了呀,这多有用啊!
3. 哇塞,一定要注意速度啊!动点的速度可是很关键的呢!就好比跑步比赛,跑得快和跑得慢差别可大啦!像如果告诉你一个动点的速度,那就能算出它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呀,这可不能马虎!
4. 嘿呀,别忘了利用方程呀!方程可是个好帮手呢!当你遇到一些复杂的动点问题,感觉脑袋都要炸了的时候,方程可能就像救星一样。

比如一个动点从这到那,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方程来表示呀,是不是很神奇!
5. 注意观察动点的运动规律呀!这就像看一场有趣的表演,你得看出其中的门道。

比如说它是来回往复运动,还是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找到了规律就好办啦!
6. 初二的同学们呀,多和同学讨论讨论!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大家一起研究动点问题,往往能发现自己想不到的方法和思路,这多棒呀!
7. 最后呀,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动点问题虽然有时候感觉很难,但只要你坚持,肯定能攻克它!就像爬山,虽然过程辛苦,但到了山顶那种成就感,哇,太爽啦!
我觉得呀,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动点问题对于初二的大家来说就不再是难题啦!加油哦!。

初二物理动点问题

初二物理动点问题

初二物理动点问题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了许多与动点有关的知识。

动点,即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一个点,而忽略物体其他部分的运动,通常用来描述刚体或刚体系统的运动情况。

下面我们来谈谈初二物理中的一些动点问题。

一、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率为v,单位是m/s。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描述它在时间t后的位移:s = v * t二、斜抛运动当物体沿着斜率为θ的斜面斜抛时,它的运动可以分成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斜面上的运动。

假设物体从斜面顶部斜抛,速度为v0,重力加速度为g,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1. 水平运动:物体水平速度恒定,记为vx = v0 * cosθ2. 垂直运动:物体垂直初速度为vy = v0 * sinθ,根据重力加速度,它的垂直运动方程为:h = vy * t + 0.5 * g * t^2其中h表示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三、圆周运动若物体在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则物体的轨迹为圆。

我们可以用以下参数来描述它的运动:1. 半径r: 圆的半径,单位为m。

2. 周期T: 圆周运动所需时间,单位为s。

3. 角速度ω: 物体角度变化的速率,单位为rad/s。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求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 T = 2πr / v2. v = rω根据这些公式,我们可以逐步解决相关的圆周问题。

四、旋转运动当物体围绕某个轴线旋转时,我们称之为旋转运动。

物体运动的势能转换为动能,动能转换为势能。

在初二物理中,我们通常研究简单的旋转运动,如转轮、卷筒等。

当物体以角速度ω旋转时,以下公式可以描述其速度v:v = rω其中r是物体到旋转轴线的距离。

此外,以下公式可以描述物体的动能和势能:1. 动能:E = 0.5 * I * ω^22. 势能:E = mgh以上是初二物理动点问题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知识解决与动点相关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加强自己的物理知识储备。

八上动点题及答案40道

八上动点题及答案40道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2、3箱苹果重45千克。

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

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4、刘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刘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刘军又给张强0.6元钱。

每支铅笔多少钱?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

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

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

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

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

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

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

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

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

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

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

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三角形全等

一、动点问题概述动点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物体或点在特定条件下的运动轨迹和位置变化。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关于动点问题的题目,通过对动点的运动进行分析和建模,从而得出数学解决方案。

在八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中,动点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学习中,动点问题的应用更是凸显出其重要性。

二、三角形全等的概念1. 三角形全等是指在平面解析几何中,两个三角形在形状和大小上完全相同。

当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相等,对应角度相等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2.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的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面积相等。

三、动点问题与三角形全等的联系1. 在动点问题中,三角形全等常常被用来描述动点的运动轨迹。

一个动点在平面内作定点旋转、平移等运动时,可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来描述动点的位置变化。

2. 通过观察动点在三角形内的运动,我们可以将动点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进行结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动点问题和三角形全等。

四、动点问题三角形全等的举例分析1. 假设动点A在平面内作匀速直线运动,点B、点C分别为该平面内两个定点,且直线AB与BC共线,以BC为直线方向。

如果C到A的距离等于B到A的距离,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我们可以推断出△ABC与△ACB是全等三角形,即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三个角都相等。

2. 再做一个动点问题的三角形全等的举例,如果A、B、C三个点共线,并且A点到B点的距离等于B点到C点的距离。

那么,如果D是AC 上的一个任意一点,那么我们可以得出△ABD与△BCD是全等三角形。

五、动点问题三角形全等的解题方法在解决动点问题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观察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轨迹,分析三角形的形状和位置变化。

2.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建立动点与三角形全等的关系。

3.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构建方程或等式,求解动点问题与三角形全等。

六、动点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举例1.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动点问题:一个点以一定的规律在平面内作运动,问它经过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形状?这种问题就可以通过分析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初二动点问题(含标准答案)

初二动点问题(含标准答案)

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作者:日期: 2动态问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1、如图1,梯形ABCD 中,AD // BC,/ B=90 ° , AB=14cm,AD=18cm,BC=21cm,点P 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分别从A , 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_____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当t= _____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 , 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53、如图,在只也ABC中,ACB 90°, B 60°, BC 2•点°是AC的中点,过点°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 •过点C作2CE // AB 交直线I 于点E ,设直线I 的旋转角为(1)①当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②当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2)当 90°时,判断四边形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解:(1 [① 30, 1 :② 60, 1.5;(2)当/% =900时,四边形 EDBC 是菱形•v/a =/ACB=90°,「. BC//ED. T CE//AB,二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在 Rt △ABC 中,/ ACB=900,/ B=60°,BC=2, /./ A=30°.137AC3••• AB=4,AC=2 '3. ••• A°= 2 = 3 •在 Rt △ AOD 中,/ A=30,二 AD=2.B• BD=2. • BD=BC. 又•••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 是菱形 4、C ,A(1) 当直线 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 ADC ◎△ CEB •,②DE=AD + BE ;⑵当直线 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 DE=AD-BE ;⑶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 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 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 [① •••/ ACD= / ACB=90 •••/ CAD+ / ACD=90 /-Z BCE+ / ACD=90•••/ CAD= Z BCE •/ AC=BCADC ◎△ CEB② •/△ ADC ◎△ CEB • CE=AD , CD=BE • DE=CE+CD=AD+BE(2) T Z ADC= Z CEB= Z ACB=90°ACD= Z CBE又 ■: AC=BCACD ◎△ CBE • CE=AD , CD=BE • DE=CE-CD=AD-BE(3) 当 MN 旋转至U 图 3 的位置时,DE=BE-AD(或 AD=BE-DE , BE=AD+DE 等)•/Z ADC= Z CEB= Z ACB=90° /Z ACD= Z CBE , 又 ■: AC=BC ,ACD ◎△ CBE ,• AD=CE , CD=BE ,• DE=CD-CE=BE-AD.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 AEF 90°,且EF 交正方形外角 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 M 连接 ME 则 AM =EC,易证△ AME ECF ,所以 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 )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 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 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 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 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3) 若AB=5且Z 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 解:(1)正确. 证明:在 AB 上取一点M ,使AM45°DCFBM BE . BME QCF 是外角平分线,AMEQ AEBBAE(2)正确.证明: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NBN BE . N PCEQ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AE BEA . NAE △ ANEECF (ASA ). AE EF .ECF . BAE 90°, CEF . AEB△6、如图,射线MB 上,MB=9,A 是射线 MB 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 求(PAB 为等腰三角形的t 值;MB 外一点,AB=5且A 到射线 P 的运动时间为t.(2)△ 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t 值; 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MB 的距离为3,动点P 从图沿射线2 >过P 作PG 丄IVIN 于G VMN/7AB^NM=NP过N 作NR 丄MP^R 则有:RM=0.5FM= V宀 忑 J :Rt ANMRM^RM- y MN=」CMV3 再A — {5・X j ■亍:、x=43。

八年级上数学动点问题

八年级上数学动点问题

八年级上数学动点问题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个动点,求DN+MN的最小值。

在正方形ABCD中,DM=2,因此MC=6.由于N是AC上的一个动点,因此可以将___表示为DN+NC+CM。

根据三角不等式,有DN+NC+CM≥DC=8.因此,DN+MN的最小值为8-6=2.2.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BC,BC=6cm,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P以1cm/s的速度由A向D运动,Q以2cm/s的速度由C向B运动,几秒后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由于AD∥BC,因此四边形ABCD是梯形。

设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那么AP∥BQ且AQ∥BP。

根据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可以得到AP=AD-1t,BQ=BC-2t。

因此,当AD-1t=BC-2t时,四边形ABQP是平行四边形。

解得t=2.3.在梯形ABCD中,AD//BC,∠B=90°,AB=14cm,AD=15cm,BC=21cm,点M从A点开始,沿AD边向D运动,速度为1cm/s,点N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运动,速度为2cm/s,设四边形MNCD的面积为S。

1) 设时间为t,根据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可以得到AM=t,CN=21-2t。

因此,四边形MNCD的高为15,底为21-2t,面积为S=15(21-2t)/2=157.5-15t。

2) 四边形MNCD是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MN∥CD,即∠MAD=∠CBA。

根据正弦定理,有sin∠MAD/15=sin∠CBA/21,解得sin∠MAD=sin∠CBA/7.因为∠MAD和∠CBA都是锐角,所以当sin∠MAD=sin∠CBA/7=1时,四边形MNCD是平行四边形。

解得t=0.5.3) 四边形MNCD是等腰梯形,当且仅当MN=CD,即∠MAD=∠BCD。

根据正弦定理,有sin∠MAD/15=sin∠BCD/21,解得sin∠MAD=sin∠BCD/7.因为∠MAD和∠BCD都是锐角,所以当sin∠MAD=sin∠BCD/7=1时,四边形MNCD是等腰梯形。

初二动点问题练习题

初二动点问题练习题

初二动点问题练习题1. 小明在公交车站等车,车站离小明的家有200米的直线距离,公交车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行驶。

问小明离家还有多长时间可以乘上公交车?解析:根据速度=距离/时间的公式,可以得出时间=距离/速度。

速度单位是公里/小时,距离单位是米,所以需要将距离转换为公里。

200米 = 200/1000 = 0.2公里时间 = 0.2公里 / 30公里/小时 = 0.0067小时将小时换算为分钟,0.0067小时 = 0.0067 * 60 = 0.4分钟小明离家还有0.4分钟可以乘上公交车。

2. 小红骑自行车离家去学校,学校离家有600米的直线距离。

小红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骑行。

问小红到达学校需要多长时间?解析:速度 = 距离 / 时间,可以得出时间 = 距离 / 速度。

时间 = 600米 / 80米/分钟 = 7.5分钟3. 在足球比赛中,小明追着足球追了200米,然后把足球踢向了足球门。

足球离门还有500米的直线距离,并以每秒20米的速度向门前滚去。

问足球到达门前需要多长时间?解析:速度 = 距离 / 时间,可以得出时间 = 距离 / 速度。

时间 = 500米 / 20米/秒 = 25秒4. 小刚从楼顶往下掉一个小球,小球离地面有96米的垂直距离,并以每秒4米的速度下落。

问小球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解析:速度 = 距离 / 时间,可以得出时间 = 距离 / 速度。

时间 = 96米 / 4米/秒 = 24秒5. 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小明骑自行车离开学校,而小红步行离开学校。

学校离小明家有800米的直线距离,小明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骑行;学校离小红家有600米的直线距离,小红每分钟走40米的速度。

问小明比小红早多少时间到家?解析:首先计算小明和小红到家需要的时间:小明到家所需时间 = 800米 / 60米/分钟 = 13.33分钟小红到家所需时间 = 600米 / 40米/分钟 = 15分钟小明比小红早到家的时间 = 15分钟 - 13.33分钟 = 1.67分钟初二动点问题练习题结束。

初二上动点题50道

初二上动点题50道

初二上动点题50道1. 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从A点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B点,问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 小明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跑步,经过10分钟后,他跑了多远。

3. 一列火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东行驶,另一列火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西行驶,问两列火车相遇时的距离是多少。

4. 一辆脚踏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南行驶,经过3小时后,问它行驶了多远。

5. 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车A的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车B的速度为每小时70公里,问车B在2小时后比车A多行驶多少公里。

6. 一个人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步行,经过1小时30分钟后,他走了多远。

7.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2.5小时后,问汽车行驶了多少公里。

8. 一艘船在水流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的河流中,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逆流而上,问船在1小时内逆流而上多少公里。

9. 两个相同的汽车从相距300公里的两点同时出发,车A的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车B的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问它们相遇时的距离和时间。

10. 一名游泳者游泳的速度为每小时3公里,若他游了2小时,问他游了多远。

11. 一辆车从A点出发,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B 点出发,经过3小时到达B点,问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2. 两个孩子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A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向北走,B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向南走,经过1小时,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3. 一架飞机从机场起飞,速度为每小时600公里,经过1小时30分钟飞行,问飞机飞行的距离是多少。

14. 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75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3小时后,它行驶了多少公里。

15. 一个人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2小时后,他骑了多远。

16. 一辆车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经过1小时25分钟后,问它行驶了多少公里。

17. 两个火车在同一条铁轨上,火车A的速度为每小时90公里,火车B的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问它们在相向而行时,经过1小时后,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初二动点问题

初二动点问题

初二动点问题(较全)一、解题基本思路解决动点问题的思路,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出未知数动点问题一般都是求点的运动时间,通常设运动时间为t2、动点的运动路径就是线段长度题目通常会给动点的运动速度例如每秒两个单位,那么运动路程就是2t个单位。

而2t也就是这个点所运动的线段长。

进而能表示其他相关线段的长度。

所以我们在做动点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把图形中的线段都用含t的代数式来表示。

3、方程思想求出时间动点问题通常都是用方程来解决,根据题目找到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列出方程求解出t的值。

4、难点是找等量关系这种题的难点是找到等量关系。

这个等量关系往往不是题目中用语言叙述出来的,而是同学们根据题型自己挖掘出来的等量关系,所以对同学们图形分解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5、注意分类讨论因为点的运动的位置不同,形成的图形就不同,符合结论的情况可能就不止一种,所以做动点问题要注意分类讨论。

二、实战演练1、平行四边形的动点问题【反思与小结】本题的第二问就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因为动点F与定点c的位置不同,出现两种情况。

另外,方程的等量关系是考虑平行四边兴的特征得到的。

2、菱形的动点问题【反思与小结】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构建方程的等量关系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反思与小结】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此题分类讨论的方法与例1相同,可以参考对比。

3、矩形的动点问题【反思与小结】:本题等量关系的获得就是根据矩形和菱形的图形特点得到的。

【反思与小结】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第二问也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4、正方形形的动点问题【反思与小结】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难点在于既有点的运动形成的分类讨论,又有等腰三角形形成的分类讨论。

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动点问题
第一种,已知路径求速度。

这种问题需要先明确动点的起始和终止位置,然后计算路径的长度或者距离。

接着,通过已知的运动时间,可以求出动点的速度。

第二种,已知速度求路径。

这种问题需要先明确动点的速度和运动的时间,然后计算动点的运动路程。

接着,结合起始位置,可以确定动点的终止位置,从而得到路径。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即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

同时,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代数、几何等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对于八年级上册的学生来说,解决动点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审题:在动点问题中,往往需要根据题意去分析动点的运动过程,如果题意理解错误,就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

2. 画图分析:在解决动点问题时,画图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

通过画图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动点的运动过程,从而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3. 灵活运用知识:动点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如代数、几何等。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4. 检查答案:在解决动点问题后,一定要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可以通过代入原题、重新计算等方法进行验证,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初二几何之动点问题

初二几何之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动点几何问题※动点求最值:两定一动型(“两个定点,一个动点"的条件下求最值.例如上图中直线l的同侧有两个定点A、B,在直线l上有一动点)例1、以正方形为载体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使PD+PE的值最小,则其最小值是例2、以直角梯形为载体如图,在直角梯形中,AD∥BC,AB⊥BC,AD=2,BC=DC=5,点P在BC上移动,当PA+PD取得最小值时,△APD中AP边上的高为一定两动型(“一个定点”+“两个动点")例3、以三角形为载体如图,在锐角△ABC中,AB=4√2,∠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例4、以正方形、圆、角为载体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的一动点.连接BP,EP,则PB+PE的最小值是例5、⊙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 ∠AOC=60°,P是OB上的一动点,PA+PC 的最小值是例6、如图,∠AOB=45°,P是∠AOB内一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求△PQR周长的最小值是 .例7:在△ABC 中,∠B=60°,BA=24CM ,BC=16CM,(1)求△ABC 的面积;(2)现有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射线AB 向点B 方向运动,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射线CB 也向点B 方向运动。

如果点P 的速度是4CM/秒,点Q 的速度是2CM/秒,它们同时出发,几秒钟后,△PBQ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3)在第(2)问题前提下,P,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例8:如图(3),在梯形中,厘米,厘米,的坡度动点从出发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方向向点运动,动点从点出发以3厘米/秒的速度沿方向向点运动,两个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设动点运动的时间为秒.(1)求边的长; (2)当为何值时,与相互平分;(3)连结设的面积为求与的函数关系式,求为何值时,有最大值?求最大值?ABCD 906DC AB A AD ∠==∥,°,4DC =BC 34i =∶,P A AB B Q B B C D →→D t BC t PC BQ PQ ,PBQ △y ,y t t y 图(3)CD ABQP E ACB※动点构成特殊图形例9、如图,在Rt ABC △中,9060ACB B ∠=∠=°,°,2BC =.点O 是A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α.(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②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2)当90α=°时,判断四边形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例10、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46AB BC ==,,60B =︒∠. (1)求点E 到BC 的距离;(2)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EF ⊥交BC 于点M ,过M 作MN AB ∥交折线ADC 于点N ,连结PN ,设EP x =.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如图2),PM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 ,使P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备用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二动点问题(非常经典)

初二动点问题(非常经典)

初二动点问题1 姓名时间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2、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BC=4,动点P 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NC,MC的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探究:t为何值时,△PMC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BC=16,DC=12,AD=21,动点P 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2)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直线y=- 3/4x+6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动点P、Q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 运动.(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S= 48/5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P、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5、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1)试说明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AC边上存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猜想△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初中八年级上册有关勾股定理的动点问题

初中八年级上册有关勾股定理的动点问题

初中八年级上册有关勾股定理的动点问题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被广泛应用于几何学和物理学中。

它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6世纪提出的。

勾股定理的表述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平方。

在初中八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勾股定理通常作为一个应用题出现,涉及到动点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动点问题示例。

一、航上的观察塔问题问题描述:一座观察塔高20米,离塔基100米处有一船只。

观察塔顶端有一个观察人员,观察到船只的仰角为30度。

求观察人员与船只之间的距离。

解法分析:根据题目描述,观察人员与船只之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观察塔的高度为20米,故可设观察人员与船只之间的距离为x 米。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 = 100^2 + 20^2x^2 = 10000 + 400x^2 = 10400x = √10400 ≈ 102.05因此,观察人员与船只之间的距离约为102.05米。

二、飞机的飞行高度问题问题描述:一飞机在水平方向上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飞行员观察到一个地面目标的仰角为60度。

求飞机飞行的高度。

解法分析:根据题目描述,飞机的飞行高度为h米,速度为800千米/小时,故可设飞机的飞行时间为t小时(t小时后飞机飞行的距离为800t千米)。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h^2 = (800t)^2 - (800t)^2 × sin^2(60°)化简可得:h^2 = (800t)^2 - (800t)^2 × (1/2)^2h^2 = (800t)^2 × (1 - (1/4))h^2 = 3(800t)^2 / 4因此,飞机的飞行高度为根号下3(800t)^2 / 4,即根号下3(200t)^2米。

三、烟花爆炸高度问题问题描述:一枚烟花在点火后经过3秒爆炸,观察者在听到烟花爆炸声后1.5秒时,向烟花发射点看去,发现目标方位角为45度。

已知烟花上升速度为100米/秒,求烟花爆炸的高度。

八上20道数学动点题带答案

八上20道数学动点题带答案

八上20道数学动点题带答案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53、如图,在中,,.点是的中点,过点的直线从与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作逆时针旋转,交边于点.过点作交直线于点,设直线的旋转角为.(1)①当度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此时的长为;②当度时,四边形是直角梯形,此时的长为;(2)当时,判断四边形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解:(1)①30,1;②60,1.5;(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在Rt△ABC中,∠ACB=900,∠B=600,BC=2, ∴∠A=300.∴AB=4,AC=2. ∴AO== .在Rt△AOD中,∠A=300,∴AD=2.∴BD=2. ∴BD=BC. 又∵四边形EDBC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DBC是菱形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①∵∠ACD=∠ACB=90°∴∠CAD+∠ACD=90°∴∠BCE+∠ACD=90°∴∠CAD=∠BCE ∵AC=BC ∴△ADC≌△CEB②∵△ADC≌△CEB ∴CE=AD,CD=BE ∴DE=CE+CD=AD+BE(2) ∵∠ADC=∠CEB=∠ACB=90°∴∠ACD=∠CBE 又∵AC=BC∴△ACD≌△CBE ∴CE=AD,CD=BE ∴DE=CE-CD=AD-BE(3) 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BE-AD(或AD=BE-DE,BE=AD+DE等)∵∠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AD=CE,CD=BE,∴DE=CD-CE=BE-AD.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所以.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解:(1)正确.证明:在上取一点,使,连接..,.是外角平分线,,..,,.(ASA)..(2)正确.证明:在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连接...四边形是正方形,...(ASA)..6、如图, 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P从M沿射线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求(1)△ 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3)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7、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E为AB的中点,过点E作EF‖BC交CD于点F.AB=4,BC=6, ∠ B=60°。

初二数学上动点问题

初二数学上动点问题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1.已知: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AC=BC ,AB=8,长方形DEFG 的边DE 为2,DG 为8.将长方形DEGF 沿着BA 方向平移,求:(1)当长方形DEFG 的顶点D 平移到BC 边上时,它们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当长方形DEFG 的顶点D 平移到AC 边上时,它们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当长方形DEFG 的顶点E 平移到A 上时,它们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已知:如图三角形∆ABC 和∆DEF 都是直角三角形,AC ⊥BF 于点C ,DE ⊥BF 于点E ,AC=BC=8,DE=EF=6,将∆DEF 沿着CB 方向平移。

求(1)当∆DEF 的顶点D 平移到∆ABC 的边AB 上时,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当∆DEF 的顶点E 平移到BC 中点上时,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BC ,︒=∠90B ,AD=24cm ,BC=26cm 。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向点D 以1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向点B 以3cm/s 的速度运动。

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则当t 分别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4.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DC ,︒=∠90B ,AB=16,BC=12,CD=21。

动点M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D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N 从点B 出发,在线段BA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M 、N 分别从C 、B 同时出发。

当点N 运动到点A 时,点M 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当t 为何值时,以A 、M 、N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5.为美化环境,计划在某小区内用30平方米的草皮内设一边长为10米的等腰三角形绿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动点问题1.如图,已知△ABC中,∠B=90 º,AB=8cm,BC=6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出发2秒后,求线段PQ的长?(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PQB是等腰三角形?(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求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AC=90°,BC=10cm,直线CM⊥BC,动点D从点C开始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3厘米的速度运动,动点E也同时从点C开始在直线CM..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运动,连接AD、AE,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AB的长;(2)当t为多少时,△ABD的面积为15cm2?(3)当t为多少时,△ABD≌△ACE,并简要说明理由.(请在备用图中画出具体图形)3.(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 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 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4.(12分)在等腰△ABC中,AB=AC=2, ∠BAC=120°,AD⊥BC于D,点O、点P分别在射线AD、BA上的运动,且保证∠OCP=60°,连接OP.(1)当点O运动到D点时,如图一,此时AP=______,△OPC是什么三角形。

(2)当点O在射线AD其它地方运动时,△OPC还满足(1)的结论吗?请用利用图二说明理由。

(3)令AO=x,AP=y,请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以及x的取值范围。

图一图二5.探究题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 OB﹦1100,∠BOC﹦a,将△BOC绕点C按顺时钟方向旋转60O得△ADC,连接OD.(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2)当a﹦150O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仅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BC边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直角边且在AD的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F.(1)如图1,若AB=AC,∠BAC=90°,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不与点B重合),证明:△ACF≌△ABD(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猜想CF与B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是什么,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AB≠AC,∠BAC≠90°,∠BCA=45°,点D在线段BC上运动(不与点B重合),试探究CF与BD位置关系.7.在△ABC中,∠ACB=2∠B,如图①,当∠C=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在AB 上截取AE=AC,连接DE,易证AB=AC+CD.(1)如图②,当∠C≠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2)如图③,当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8.如图,在等边△ABC中,线段AM为BC边上的中线.动点D在直线AM上时,以CD 为一边在CD的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1)填空:∠CAM=__________度;(2)若点D在线段AM上时,求证:△ADC≌△BEC;(3)当动点D在直线..AM上时,设直线BE与直线AM的交点为O,试判断∠AOB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9.(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 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①:△ABD≌△ACE②DE=BD+CE(2) 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其中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0.如图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顶点的坐标为,的坐标为,直角顶点在第四象限,线段AC与x轴交于点D.将线段DC绕点D逆时针旋转90°至DE.(1)直接写出点B、D、E的坐标并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2)如图②,点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C从点A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过点P作与x轴平行的直线PG,交直线DE于点G,求与△DPG的面积S与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如图③,设点F为直线DE上的点,连接AF,一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F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再沿线段FE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E后停止.当点F的坐标是多少时,是否存在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若存在,请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1);(2)t=83;(3)当t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解析】(1)根据点P、Q的运动速度求出AP,再求出BP和BQ,用勾股定理求得PQ即可;(2)设出发t秒后,△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则BP=BQ,由BQ=2t,BP=8-t,列式求得t 即可;(3)当点Q在CA上运动上,能使△B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有三种情况:①当CQ=BQ时(图1)则∠C=∠CBQ,可证明∠A=∠ABQ,则BQ=AQ,则CQ=AQ,从而求得t;②当CQ=BC时(图2),则BC+CQ=12,易求得t;③当BC=BQ时(图3),过B点作BE⊥AC于点E,则求得BE、CE,即可得出t.解:(1)BQ=2×2=4cm,BP=AB−AP=8−2×1=6cm,∵∠B=90°,PQ=;(2)BQ=2t,BP=8−t, 2t=8−t,解得:t=83;(3)①当CQ=BQ时(图1),则∠C=∠CBQ,∵∠ABC=90°,∴∠CBQ+∠ABQ=90°,∠A+∠C=90°,∴∠A=∠ABQ,∴BQ=AQ,∴CQ=AQ=5,∴BC+CQ=11,∴t=11÷2=5.5秒.②当CQ=BC时(如图2),则BC+CQ=12∴t=12÷2=6秒③当BC=BQ时(如图3),过B点作BE⊥AC于点E,则BE=,所以CE=BC2−BE2,故CQ=2CE=7.2,所以BC+CQ=13.2,∴t=13.2÷2=6.6秒.由上可知,当t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1)5;(2)2或8;(3)2或10.【解析】试题分析:(1)运用勾股定理直接求出;(2)首先求出△ABD中BD边上的高,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出BD的值,分两种情况分别求出t的值;(3)假设△ABD≌△A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BD=CE,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CE和BD,得到关于t的方程,从而求出t的值.试题解析:(1)∵在△ABC中,AB=AC,∠BAC=90°,∴2AB2=BC2,∴AB==5cm;(2)过A作AF⊥BC交BC于点F,则AF=BC=5cm,∵S△ABD=15cm2,∴AF×BD=30,∴BD=6cm.若D在B点右侧,则CD=4cm,t=2s;若D在B点左侧,则CD=16cm,t=8s.(3)动点E从点C沿射线CM方向运动2秒或当动点E从点C沿射线CM的反向延长线方向运动6秒时,△ABD≌△ACE.理由如下:(说理过程简要说明即可)①当E在射线CM上时,D必在CB上,则需BD=CE.∵CE=2t,BD=10﹣3t∴2t=10﹣3t∴t=2证明:在△ABD和△ACE中,∵,∴△ABD≌△ACE(SAS).②当E在CM的反向延长线上时,D必在CB延长线上,则需BD=CE.∵CE=2t,BD=3t﹣10,∴2t=3t﹣10,∴t=10证明:在△ABD和△ACE中,∴△ABD≌△ACE.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面积的计算;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3.问题背景:EF=BE+DF;探索延伸:EF=BE+DF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实际应用: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10海里.【解析】解:问题背景:EF=BE+DF;探索延伸:EF=BE+DF仍然成立.证明如下:如图,延长FD到G,使DG=BE,连接AG,∵∠B+∠ADC=180°,∠ADC+∠ADG=180°,∴∠B=∠ADG,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GAF(SAS),∴EF=FG,∵FG=DG+DF=BE+DF,∴EF=BE+DF;实际应用:如图,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AOB=30°+90°+(90°-70°)=140°,∠EOF=70°,∴∠EAF=∠AOB,又∵OA=OB,∠OAC+∠OBC=(90°-30°)+(70°+50°)=180°,∴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AE+BF成立,即EF=1.5×(60+80)=210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10海里.4.(1)1,等边三角形;(2)理由见解析;(3)当时,y=2-x;当时,y=x-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B=30°,求得∠ACP=3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C作CE⊥AP于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C=OP,由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3)分两种情况解决,在AB上找到Q点使得AQ=OA,则△AOQ为等边三角形,根据求得解实现的性质得到PA=BQ,求得AC=AO+AP,即可得到结论.试题解析:(1)AD=AP=1,∵AB=AC=2,∠BAC=120°,∴∠B=∠ACB=30°,∵∠OCP=60°,∴∠ACP=30°,∵∠CAP=180°﹣∠BAC=60°,∵AD⊥BC,∴∠DAC=60°,在△ADC与△APC中,,∴△ACD≌△ACP,∴CD=CP,∴△PCO是等边三角形;(2)△OPC还满足(1)的结论,理由:过C作CE⊥AP于E,∵∠CAD=∠EAC=60°,AD⊥CD,∴CD=CE,∴∠DCE=60°,∴∠OCE=∠PCE,在△OCD与△PCE中,,∴△OCD≌△PCE,∴OC=OP,∴△OPC是等边三角形;(3)当0<x≤2时,在AB上找到Q点使得AQ=OA,则△AOQ为等边三角形,则∠BQO=∠PAO=120°,在△BQO和△PAO中,,∴△BQO≌△PAO(AAS),∴PA=BQ,∵AB=BQ+AQ,∴AC=AO+AP,∵AO=x,AP=y,∴y=﹣x+2;当时,利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y=x-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BQO≌△PAO是解题的关键,解决本题时注意分类讨论,要做到不重不漏.5.(1)等边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当的度数为或或时,△AOD是等腰三角形.【解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出OC=OD,结合题意即可证得结论;(2)结合(1)的结论可作出判断;(3)找到变化中的不变量,然后利用旋转及全等的性质即可做出解答.(1)证明:∵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CO=CD,∠OCD=60°∴△COD是等边三角形.(2)解:当=150°时,△AOD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BOC≌△ADC∴∠ADC=∠BOC=150°又∵△COD是等边三角形∴∠ODC=60°[来∴∠ADO=∠ADC -∠ODC=90°,即△AOD是直角三角形.(3)解:①要使AO=AD,需∠AOD=∠ADO∵∠AOD==,∠ADO=∴=∴②要使OA=OD,需∠OAD=∠ADO∵∠OAD=(∠AOD+∠ADO)==∴=∴③要使DO=DA,需∠OAD=∠AOD.∵∠AOD= =,∠OAD=∴=,解得综上所述:当的度数为或或时,△AOD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以“空间与图形”中的核心知识(如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多边形内角和等)为载体,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试题中几何演绎推理的难度适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如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等)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推理、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6.见解析【解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F=∠BA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CF和△ABD全等,(2)先求出∠CAF=∠BAD,然后与①的思路相同求解即可;(3)过点A作AE⊥AC交BC于E,可得△ACE是等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AE,∠AED=45°,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F=∠EA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CF和价AE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CF=∠AED,然后求出∠BCF=90°,从而得到CF⊥BD.解:(1)∵∠BAC=90°,△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F+∠CAD=90°,∠BAD+∠ACD=90°,AD=AF∴∠CAF=∠BAD,在△ACF和△ABD中,AB=AC,∠CAF=∠,AD=AF,∴△ACF≌△ABD(SAS)(2)CF⊥BD,如图2,∵△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AF,∵∠CAB=∠DAF=90°,∴∠CAB+∠CAD=∠DAF+∠CAD,即∠CAF=∠BAD,在△ACF和△ABD中,AB=AC,∠CAF=∠BAD,AD=AF,∴△ACF≌△ABD(SAS),∴CF=BD,∠ACF=∠B,∵AB=AC,∠BAC=90°,∴∠B=∠ACB=45°,∴∠BCF=∠ACF+∠ACB=45°+45°=90°,∴CF⊥BD(3)CF⊥BD如图3,过点A作AE⊥AC交BC于E,∵∠BCA=45°,∴△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AE,∠AED=45°,∵∠CAF+∠CAD=90°,∠EAD+∠CAD=90°,∴∠CAF=∠EAD,在△ACF和△AED中,AC=AE,∠CAF=∠EAD,AD=AF,∴△ACF≌△AED(SAS),∴∠ACF=∠AED=45°,∴∠BCF=∠ACF+∠BCA=45°+45°=90°,∴CF⊥BD.“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两边的夹角相等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关键,此类题目的特点是各小题求解思路一般都相同.7.(1)(2)见解析【解析】(1)首先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易证△ADE≌△ADC(SAS),则可得∠AED=∠C,ED=CD,又由∠ACB=2∠B,易证DE=CD,则可求得AB=AC+CD;(2)首先在BA 的延长线上截取AE=AC,连接ED,易证△EAD≌△CAD,可得ED=CD,∠AED=∠ACD,又由∠ACB=2∠B,易证DE=EB,则可求得AC+AB=CD.解:(1)猜想:AB=AC+CD.证明:如图,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BAD=∠CAD,∵AD=AD,∴△ADE≌△ADC(SAS),∴∠AED=∠C,ED=CD,∵∠ACB=2∠B,∴∠AED=2∠B,∴∠B=∠EDB,∴EB=ED,∴EB=CD,∴AB=AE+DE=AC+CD.(2)猜想:AB+AC=CD.证明:如图,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C,连接ED.∵AD平分∠FAC,∴∠EAD=∠CAD.在△EAD与△CAD中,AE=AC,∠EAD=∠CAD,AD=AD,∴△EAD≌△CAD.∴ED=CD,∠AED=∠ACD.∴∠FED=∠ACB.又∠ACB=2∠B,∠FED=∠B+∠EDB,∠EDB=∠B.∴EB=ED.∴EA+AB=EB=ED=CD.∴AC+AB=CD.“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30;【解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直接得出结论;(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AC,DC=EC,∠ACB=∠DCE=60°,由等式的性质就可以∠BCE=∠ACD,根据SAS 就可以得出△ADC≌△BEC;(3)分情况讨论:当点D在线段AM上时,如图1,由(2)可知△ACD≌△BCE,就可以求出结论;当点D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可以得出△ACD≌△BCE而有∠CBE=∠CAD=30°而得出结论;当点D在线段M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通过得出△ACD≌△BCE同样可以得出结论.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线段AM为BC边上的中线∴∠CAM=∠BAC,∴∠CAM=30°.故答案为:30;(2)∵△ABC与△DE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DCE=60°∴∠ACD+∠DCB=∠DCB+∠BCE∴∠ACD=∠BCE.在△ADC和△BEC中,AC=BC,∠ACD=∠BCE,CD=CE,,∴△ACD≌△BCE(SAS);(3)∠AOB是定值,∠AOB=60°,理由如下:①当点D在线段AM上时,如图1,由(2)可知△ACD≌△BCE,则∠CBE=∠CAD=30°,又∠ABC=60°∴∠CBE+∠ABC=60°+30°=90°,∵△ABC是等边三角形,线段AM为BC边上的中线∴AM平分∠BAC,即∠BAM=∠BAC=×60°=30°∴∠BOA=90°-30°=60°.②当点D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ABC与△DE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DCE=60°∴∠ACB+∠DCB=∠DCB+∠DCE∴∠ACD=∠BCE在△ACD和△BCE中,AC=BC,∠ACD=∠BCE,CD=CE,∴△ACD≌△BCE(SAS)∴∠CBE=∠CAD=30°,同理可得:∠BAM=30°,∴∠BOA=90°-30°=60°.③当点D在线段M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ABC与△DE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B=∠DCE=60°∴∠ACD+∠ACE=∠BCE+∠ACE=60°∴∠ACD=∠BCE在△ACD和△BCE中,AC=BC,∠ACD=∠BCE,CD=CE,∴△ACD≌△BCE(SAS)∴∠CBE=∠CAD同理可得:∠CAM=30°∴∠CBE=∠CAD=150°∴∠CBO=30°,∠BAM=30°,∴∠BOA=90°-30°=60°.综上,当动点D在直线AM上时,∠AOB是定值,∠AOB=60°.“点睛”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式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9.(1)证明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BD⊥直线m,CE⊥直线m得∠BDA=∠CEA=90°,而∠BAC=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ABD,然后根据“AAS”可判断△ADB≌△CEA,则AE=BD,AD=CE,于是DE=AE+AD=BD+CE;(2)利用∠BDA=∠BAC=α,则∠DBA+∠BAD=∠BAD+∠CAE=180°-α,得出∠CAE=∠ABD,进而得出△ADB≌△CEA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BD⊥直线m,CE⊥直线m,∴∠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2)∵∠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10.(1)B(4,-1),D(1,0).E(-2,3)直线DE:(2)()(3)当点F坐标为(0,1)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写出点D的坐标及CD的长度,由旋转可以得出点E的坐标,也就可以求出直线DE的解析式. (2)根据题意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点P在线段AD上和点P在线段CD上,利用勾股定理得出所需长度即可.(3)本题首先要把问题转化一下,把AF+最小转化为最小,然后根据路径最短画出图形即可.试题解析:(1)由题意得:B(4,-1),D(1,0).E(-2,3)设直线DE为把D(1,0).E(-2,3)代入得解之得:∴直线DE为:(2)在Rt△ABC中,由,由同理可得:由题意可知:,∠DPG=∠DAB=45°∴△DP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当时∴②当时,过G作GM⊥AC于M易得综上:()(3)如图③,易得∠EDO=45°.过点E作EK∥x轴交轴于H,则∠KEF=∠EDO=45°.过点F作FG⊥EK于点G,则FG=EG=.由题意,动点M运动的路径为折线AF+EF,运动时间:,∴,即运动时间等于折线AF+FG的长度.由垂线段最短可知,折线AF+FG的长度的最小值为EK与线段AB之间的垂线段.则t 最小=AH,AH....,即为所求之F点...与.轴的交点∵直线DE解析式为:∴F(0,1).综上所述,当点F坐标为(0,1)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