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已经接班一年了,从我班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我班学习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情况。
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习还是很努力的。
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与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趣的能力。
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迸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通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间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箅圆的周长与面积。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ppt课件下载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说编排特点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 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 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二、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 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 4、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5、实践活动
(一)计算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 2.表内乘法。
(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 (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一)计算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 2.表内乘法。
(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 (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长度单位(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 内容和义教相同,但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 2.角的初步认识 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 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 培养。
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 索和创新的意识。
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 学思维能力。
说教法和学法指导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教材分析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
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了解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但因为每个人身体部分的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时, 结果不相同而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使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 形成鲜明的表象,进而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也为今后研究直线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求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2.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线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
先通过用图形表示来初步认识线段,再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时,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确实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精品PPT课件
• 3个6 6 ⅹ3=18 • 口诀:三六得十八
• 2+2+2+2= • 4+4+4= • 5+5+5= • 3+3+3+2=
请你判断
• 1. 4+4+4=4ⅹ3 • 2. 6+6+6+6=6×4 • 3. 2+2+2+2+2=2×5 • 4. 7+7+5=7×3
• 二、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弄清乘法的表示方式 • 三、通过对乘法运算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想一想:该怎么列算式呢
• 用加法做:4+4+4=12 • 3个4连加用乘法做:4ⅹ3=12
• 一个数增加多少倍,是指相同的数加起来,其运算结果称 为积
还能怎么做呢?
练一练
• 1个6 6ⅹ1=6 • 口诀:一六得六
() () () ()
相同加数,乘法计算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乘法口诀(一)5的乘法
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这一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册数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 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的学习。本节 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 快乐学习,自主探索为主,归纳,运用等 数学习形式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 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 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PPT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习题)
一、填空:
1、量一量手掌宽___厘米;1拃(zhă)长___厘米。
2、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3、15厘米-9厘米=( )厘米
40米+6米=(
4、填上合适的单位(米、厘米):
a.小华的身高125(
)
b.楼房高约27(
c.毛巾长65(
)
d.门高约2(
e.一辆冷藏车身大约长6(
师:你们能根据这个统计表,提出什么问题? 生:略。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课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二、观察实践,探求新知。 1、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56-18(教师板书:56-18)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例)
2、提出问题: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3、动手实践: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方法。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 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义。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 画线段、角和直角。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课例)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 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品PPT课件
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
给出标准 建立表象
方法多样 实测、估算
初步感知特征 (对边相等,可 能有误差,尽量 量准) 积累活动经验
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
实物估测
不同测量方法 (起点)
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
培养四能
逐步抽象(数据很大,练习) 为线段图作铺垫
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
竖式写法
例1、例2、例3重心是计算,不要当做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重心是数量关系, 经历探究找方法和策略。计算:呈现一个事实,引出算式,重点突出算法,不要 太深入数量关系,算法必须积极探索。例1重点突出简便方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先算乘法)
直观图 渗透植树问题
解决问题
渗透数量关系(新
增,单价数量总价)
画图理解(突出几个几
,用意义理解)
培养四能
解决问题
方法和策略
理解图意(理解示
意图画图方法不做太多要求) )
方法多样(列算式
理由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记忆口诀。(学生整理)
找规律、(意义理解动态变化)对口令 做手势 突破难点 口诀之间关系 (口诀间联系记忆
厘米、米的认识 米和厘米的关系
直接观察米尺(不探究不推理)
线段的认识
认识线段
直观感受 生活原型(图例形象展示
,原来出示线段后说明量长度整 理米)
线段的认识
画线段(重点知道怎么画,
起点终点,不需要总结一步做什么,二步
) 做什么
解决问题
建立厘米和米的 长度观念,
假设推理,培养 分析推理思维品 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雷玉玲)
难点:“4”、“6”乘法口诀的学习。
主要知识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突出呈现“几个几”
沟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强化相同加数相加,引出乘法算式,要求加法 转化成乘法)
体会乘法的简捷
各部分名称(因数改为乘数,排除学习整除中约
数倍数干扰,先教5的口诀,有助于记忆)
2-6的乘法口诀
趣味性、生活化的素材(实物图,电子图
(例5)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的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两位数的算理,
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混合运算的式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 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米(例 2.3.4.5 )
统一长 度单位 (例1)
线段的认识 (例6.7) 解决问题
(例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 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第7单元:认识时间 ‘量一量,比一比’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1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已经接班一年了,从我班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我班学习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情况。
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习还是很努力的。
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二、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趣的能力。
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迸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通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间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
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的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本单元的难点: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
学情分析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长度的量化把握离不开长度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
厘米和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它们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还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策略1. 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介绍了用庹、拃、脚长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情况,由于用人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其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不统一,测量的结果可能不一致。
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体会,以引发其认知冲突,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结合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厘米尺很常见,用起来很方便。
同时,厘米尺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厘米”表象,体会测量含义的最好工具。
因此,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要结合厘米尺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比画、比较、测量等活动,认识1厘米、几厘米的长度,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研究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研究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看法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看法,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详细单元1.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尺度,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尺度那末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需要性。
乘法的初步认识
1、情景教学法 2、直观演示的教法 3、提问引导探究式的教法
学 法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 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而是学生主动 参与,主动建构抽象、概括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 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
(二)变式练习。
• 7、 5+5+ 5 =( ) × 5 3+3+ 3 + 3=( ) × 3 8、连线。 4个5相加 5+5+ 5 + 5 4× 5 4+4+ 4 + 4 + 4 4和5的和 4+5
• 9、照样子画一画。 (1)2×4 4个2
2个4
(2)3×5
10、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结果。 (1)3×5 = = 。 (2)10×2 = = 。 11、变一变,使下图能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四、综合练习,拓展提高。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3个层次的练习题,即基础练 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通过有层次、有坡度 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一)基础练习。 1、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 (1)2 + 2 + 2 + 2 + 2 • (2)4 + 4 + 4 • (3)3 + 3 + 3 + 2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十四中小学 杨波
教材分析 1、本课题的作用和地位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 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课时。 乘法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一个 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 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起始课,它将为进一步 学习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以及下册的除法做准 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PPT篇一: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数学广角——搭配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97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排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一定规律来处理排列问题,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排等等。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知识坡度。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
(课件出示:数学广角)里面有座?数学城堡?,你们想进去玩一玩吗?(课件出示:城堡图)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
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生:有!(课件出示)守门老人说: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
(请学生齐读)师:你觉得可能是哪个数?生:12或21。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二年级上半学期教材分析
送小兔回家。
47+22 52+19 35+26
35+40 35+45 35+47
45+20 45-20
29+49 35+65 30+50
送小兔回家。
47+22 52+19 35+26
35+40 35+45 35+47
45+20 45-20
29+49 35+65 30+50
送小兔回家。
47+22 52+19 35+26
三、按教学内容分析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1、目标要点
掌握算理与算法,正确计算。 会运用比较的方法 估计能力 有序思考 有效信息获取
2、编排特点
(1)从实际情境“乘车参观博物馆”中引入计算 问题。其意义有: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的必要性(价值) 赋予算式一定的内涵
(2)借助直观操作(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4、练习要适度,要求适当。
百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要求:
(1)单元结束:平均错误率10%以内;速度每分钟4 题。
(2)学期期末:平均错误率7%以内;速度每分钟5 题。
附:100以内口算加减法:平均错误率6%以内;速度 每分钟8题。
万以内笔算加减法:平均错误率8%以内;速度 每分钟1—2题。
有待研究的课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大约要练多少 题就熟练了。
一律平等
(1)任意写出四个数,譬如:19,23,44,85。 (2)接下来是分别求第一数与第二数的差,第二数与第 三数的差,第三数与第四数的差,第四数与第一数的差。 求差时,一律规定用较大的数去减较小的数,以免出现负 数。 不段循环往复,将会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请你试一试!
优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Ppt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②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教材编写特点
①适当集中安排20以内进位加法
②重视计算方法的迁移
第38页,共39页。
③重视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④提倡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① 11~20各数的认识
②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教材编写特点
①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安排教材内容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第34页,共39页。
③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数位顺序 ④重视学生对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2.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摆小棒等操作活动 (2)重视学生读数和写数的教学
(1)调整原准备课内容 (2)充实认识图形的内容 (3)增加认识钟表 (4)渗透统计初步知识
第17页,共39页。
⒉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熟悉的活动情境 (2)设计现实的、开放的学习活动 (3)安排“生活中的数学”等联系实际的内容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情境
优选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 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1页,共39页。
一、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 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丰富的
数学课程内容
⒈进一步丰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1)重视学生对数的认识。让学生全面经历认
识数的过程,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2)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等内容中安排了大量
第8页,算。 ⒉重视估算。
⒊引进计算器计算。
⒋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⑴用实际问题引出计算,激发计算需要,培养计算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统计 (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是新的教学内容,本套教材开始系统地、有步骤地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以学
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
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
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2020/12/2
2020/12/2
10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线段;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
知识与 4.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教
技能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6.Βιβλιοθήκη 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学 目 标
过程与 方法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2020/12/2
8
生可以理解的、浅显的方式呈现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这里主要是简单的组合思 想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五)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研究什么样的 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 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 看一看,摆一摆”,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 学知识,这些活动 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2020/12/2
5
地位和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 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 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 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 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 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2020/12/2
9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学生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学生对于相同数位
的数相加,进位、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二年级下册还将学习百以内
的加减法口算。本单元在整个学段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
1. 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及 重
情感与 态度
2. 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 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难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点 重难点 7.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2020/12/2
11
2020/12/2
说编排特点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 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 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二、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 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 材分析
盐池一小 刘芳
2020/12/2
1
说 教 教教 教 教 教本 教 材 学学 材 法 学册 材 的 内目 的 和 建知
地 容标 编 学 议识 位 和写法 树 和 重特指 作 难点导 用点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2020/12/2
6
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统计 4、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5、实践活动
2020/12/2
7
(一)计算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 2.表内乘法。
(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 (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 》的基 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 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 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 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 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三、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 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 培养。
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 索和创新的意识。
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 学思维能力。
12
说教法和学法指导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