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之咏物诗复习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

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诗歌鉴赏五年高考题——咏物诗训练题1.(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析海棠】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的海棠,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

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

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

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真是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啊!所以,这里的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两句。

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

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
①.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 多数。例:于谦《石灰吟》
②.借物喻己,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例:李商隐《蝉》本以 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③.借物讽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小人、贪婪的统治者等。 例:曾巩《咏柳》乱 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③.象征的表达往往比较含蓄,只出现具体的物,而指代的精神或客观意义 (如小人等)则不会出现;而托物言志则容易把“志”表达得更加显豁。 如于谦《石灰吟》中就直接说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当象征手法用于通篇时,它实际上就成了托物言志,即采用了托物言志的 作品都有象征,而有象征的则不一定有托物言志。
(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 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
B、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 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 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谈谈《卜算子》寄 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与世无争,胸怀 坦荡,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②诗人以“群花” 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③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 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件
《小松》 杜荀鹤
•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 注: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 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 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 分析诗中小松形象,说说它寄寓了诗人怎 样的情志,说明什么道理?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 小松的描写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 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云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 后才称赞。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早 梅(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 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 其表第一达联作用用对。比(手4法分,)以万木“冻欲折”来反衬早
• 分析诗中梅花形象: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高考诗歌一轮复习咏物诗鉴赏教学课 件
• 1、环境特点: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 • 2、自身特点: 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不与群芳争春,虽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正写)
• 3、作者处境: 主战派,仕途坎坷,
屡屡受挫。
•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 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即使粉身碎骨 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咏物)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环境特点 梅花特点 作者处境 所言之志 手法
• 1、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
• 2、梅花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
志不渝。
(正面描写)
•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 4、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
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示例一:要尊重天性,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 (tuò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顺应自然。
示(例1二):本要诗呵前护人三才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不要摧(残2人)才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携,示使(例自3三己):有请期所你待作谈得为到谈。提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侧面烘托的手法。
• (04北京)(1)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性的(黄何若此评②春及片。情人2昏石村石对林天早春BCAD对ABCD)感....这见”曼学曼的开光...逋.这““““。红诗心读面尚自独首酒愿放。,卿中卿,《首梅人境对余恐开下诗晕望。诗月至《《决梅生使幽百””迟的”。面的晓陋红 红非花机用寒花句句”理句苏赏风语梅 梅桃难拟的盛》在不即解是析轼抑人红开清写也》 》李是点诗,说,的,手梅的红说出不梅欲。诗诗 诗云不烂法“诗“梅自了恰花坠说的。云,恰漫,怕春“己论红当之当时理出皮,“开以愁态雪真梅的色并的由苏日“”疏放红贪”霜的晚一仿回一,轼休认,,梅睡影,姿担开项佛项答冰自”红并赞桃《”决心,横是是是问容况,梅的,也作人扬无白非斜雪,不题仍同而赋饮具绿写莲红水姿表肯深时是。予酒体叶梅》莲清,达随自,含了后(分,花诗诗浅孤了“怵也蓄她脸5析辨、云。瘦与春,惕透地不分上高桃”,杏白此,露表与暗泛)。洁杏,保出达众有莲起乃“香,一故持一了花的青的写无浮自起而自丝不争红枝物诗情动成装未己无愿春晕之而有”月一点能的奈趋的。批功恨,。时品。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

古诗词鉴赏专题〔6〕——咏物诗一、知识积累〔一〕概念介绍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表达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2.特点归纳:〔1〕咏物。

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比照。

4.解题步骤归纳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与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二〕分类简析咏物诗可分为纯咏物的与借物抒怀的两大类。

1.纯咏物直接描写物象,表达对此事物具有的品质的赞美〔希望能具有这种崇高的志向,高洁的品格〕或者批判。

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隐寓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品质。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曾诗也是写春柳,外表上看,是挖苦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失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6、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咏物诗教案(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2.(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4.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2。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三)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三)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写景咏物二轮复习专题(三)一.古诗词赏析(共10小题)1.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故乡杏花(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

(2)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2.古诗词赏析。

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释:①著:放进,置入。

此身:指白梅。

②混:混杂。

芳尘:香尘。

③乾坤:天地。

(1)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诗人以自况,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赏析“冰雪林中著此身”的精妙。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梅①(唐)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②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本诗是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谪到偏远落后的永州而作。

②杳杳:幽远。

(1)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尾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说说诗人笔下的白梅有哪些特征。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①。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②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③。

【注释】①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②明:(政治)清明。

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孤桐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B.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几百寻”突显了孤桐的高大挺拔。

C.“阳骄叶更阴”暗示诗人在政治上得到的阻碍力量越大,信念越坚定。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物抒怀诗

练习2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 已经凋谢。 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 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 悦,觉得与众不同。 更不同的是她在凋谢的 时候紧紧地抱着枝头, 任北风呼啸也不凋落。
《画菊》是宋元诗人郑思肖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 ,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 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 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 言。
马诗
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 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
李贺 于时、怀才不遇的感慨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愤懑之情。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李贺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的马儿戴上金子做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 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
苏轼 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
若言弦上有琴声,
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 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
放在匣中何不鸣。 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
若言声在指头上, 品)。
何不于君指上听。
练习3
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
征唐王朝由强盛到衰落的沧 病柏 桑巨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
杜命甫运时局的忧虑。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2022届诗歌鉴赏专项突破_咏物抒怀诗湖南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2022届诗歌鉴赏专项突破_咏物抒怀诗湖南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 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 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 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 间”,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 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 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 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 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第五类:咏物抒怀诗
一、概念理解:
(1)咏物诗: 客观的“物”(山 特点 (形态、色彩
借描写 川河岳、草木虫鱼)的_或__其__所__处__的__环__境__)_
表达 诗人理想__、__志__向__、__情_怀。
(2)主要的写作技巧 托物言志 。
教材联想
教材链接
内容情感
手法借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①以物象为题 如《小松》、《早梅》 ②咏、题、赠、赞+物象 如《咏梅》、《题菊花》 ③物象+吟 如《石灰吟》 ④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 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
第五类:咏物抒怀诗
三、咏物诗常见物象:
岁寒三友(松、竹、梅 ):高洁、傲岸、坚贞不屈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雁:思乡怀亲、羁旅孤独 蝉:高洁、悲凉 鹰:志存高远、远大抱负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 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 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 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意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时人不识
意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 3、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 头部 饮着清露。
居高声自远,
注:虞世南
非是藉秋风。 它伏在树枝上, 蝉但并声非悦借耳助远秋传风。鸣 飘声出响树亮外,。声音
原是陈隋旧臣,
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蝉 虞世南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芍药 芙蕖
妖无格 净少情
牡丹
真国色
意象特征 真国色
意象内在品质 雍容华贵
言志: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 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 架空分析情感。(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讽刺时
练习:比较阅读杜荀鹤《小松》和陈毅的《青松》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托松 言
杜荀鹤:不甘埋没的精神 和批评“时人”的以身取
人,目光短浅。
陈毅:坚强不屈的精神。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它能反映 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云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 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 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 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的常见意象:
松、竹、梅、荷、莲、柳、菊、兰等
2、鉴赏咏物诗的常用方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 在神韵、品格。
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描其形, 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 3、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比较阅读两首诗词,找出梅的特点,说 出言什么志?并比较所言之志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什么是咏物诗?
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 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 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
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 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 出精神品格。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
而今渐觉命出力蓬。蒿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目光短浅
诗人经历,社会环 境
诗人自身微寒,才 华出众,却报国无 门,一生潦倒
言志:以小松喻人,刻画“小松”形象, 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 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取人,目光短浅。
“时人不识” 的小松
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 马
• 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 • 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
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 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 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常见提问方式
• 1.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 点(特征)?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 情?
• 2.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 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吕诗【着注重】描①青写女的:是传说逍中遥掌闲管适霜雪,的任女由神 风吹雨打 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 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问是:闲两适首之诗士中木的芙豪蓉迈的与形大象有度什的么形不象同,? 后者 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答题技巧总结: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 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 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 感情。
特点归纳
1、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 2、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
小 试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
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 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 但并非借助秋风。 诗人写蝉是托物自比,寓意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把握作者
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2、欣
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方法点拨、练习巩固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 词的热爱之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 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 著风和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