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设计宋超

合集下载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第一章:液压与气动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及其比较。

教学内容: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2.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油管和附件等。

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等。

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及其比较。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

2. 采用示教法,展示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章:液压泵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液压泵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液压泵的类型: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

2. 液压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液压泵的性能参数:流量、压力、功率等。

4. 液压泵的选用原则及其维护保养。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压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采用示教法,展示不同类型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液压泵在实际应用中的选用和维护保养。

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液压泵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第三章:液压缸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缸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液压缸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3. 理解液压缸的选用原则及其安装与维护。

教学内容:1. 液压缸的类型:单作用液压缸、双作用液压缸等。

2. 液压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液压缸的性能参数:有效行程、负载能力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压缸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设计范文

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液压气动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液压气动控制技术姓名学号办学单位日期 2014 年 12 月 20 日目录一.液压系统原理图设计计算 (2)二.计算和选择液压件 (7)三.验算液压系统性能 (12)四、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14)参考文献 (16)任务书(附页)一.液压系统原理图设计计算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设计一台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其工作循环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

主要参数:轴向切削力为30000N,移动部件总重力为10000N,快进行程为150mm,快进与快退速度均为4.2m/min。

工进行程为30mm,工进速度为0.05m/min,加速、减速时间均为0.2s,利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为0.2,动摩擦系数为0.1。

要求活塞杆固定,油缸与工作台联接。

设计该组合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

一工况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绘制运动部件的速度循环图(图1-1):图1-1 速度循环图其次,计算各阶段的外负载并绘制负载图,根据液压缸所受外负载情况,进行如下分析:启动时:静摩擦负载 0.210002000fss F f G N •==⨯=加速时:惯性负载10000 4.2350100.260a G v F N g t ∆⨯=⨯==∆⨯⨯快进时:动摩擦负载 0.1100001000fdd F f G N •==⨯=工进时:负载 10003000031000fdeF F F N =+=+=快退时:动摩擦负载 0.1100001000fdd F f G N •==⨯=其中,fsF 为静摩擦负载,fdF 为动摩擦负载,F 为液压缸所受外加负载,aF 为运动部件速度变化时的惯性负载,eF 为工作负载。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列出各工作阶段所受外载荷表1-1,如下:根据上表绘制出负载循环图,如图1-2所示:图1-2 负载循环图二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1)确定供油方式:考虑到该机床在工作进给时负载较大,速度较低。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设计-宋超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设计-宋超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题目:卧式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年级:2014春本科学号:1465001200723姓名:宋超指导老师:徐昌辉摘要液压系统的作用为通过改变压强增大作用力。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

一个液压系统的好坏取决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系统元件性能的的优劣,系统的污染防护和处理,而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国内液压技术有很大的提高,不再单纯地使用国外的液压技术进行加工。

一个液压系统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系统元件性能的的优劣,还因系统的污染防护和处理,系统的污染直接影响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元件的使用寿命,据统计,国内外的的液压系统故障大约有70%是由于污染引起的。

目前我国液压技术缺少技术交流,液压产品大部分都是用国外的液压技术加工回来的,近几年国内液压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如派瑞克、威明德液压等公司都有很强的实力。

关键词:液压缸,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工作循环。

目录1题目 (5)3工况分析 (5)4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6)4.1确定供油方式 (6)4.2调速方式的选择 (6)4.3速度换接方式的选择 (6)5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7)5.1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7)5.1.1工作压力P的确定 (7)5.1.2计算液压缸内径D和活塞杆直径d (7)5.1.3计算在各工作阶段液压缸所需的流量 (8)5.2确定液压泵的流量、压力和选择泵的规格 (8)5.2.1泵的工作压力的确定 (8)5.2.2泵的流量确定 (8)5.2.3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9)5.2.4与液压泵匹配的电动机的选定 (9)5.3液压阀的选择 (10)5.4确定管道尺寸 (10)5.5液压油箱容积的确定 (10)6液压系统的验算 (10)6.1压力损失的验算 (10)6.1.1工作进给时进油路压力损失 (10)6.1.2工作进给时回油路的压力损失 (11)6.1.3变量泵出口处的压力Pp (11)6.1.4快进时的压力损失 (11)6.2系统温升的验算 (12)7液压缸的设计 (12)7.1液压缸工作压力的确定 (12)7.2液压缸的内径D和活塞杆d前面已经计算 (13)7.3液压缸的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13)7.4缸盖厚度的确定 (13)8参考文献 (14)1. 设计题目:卧式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2.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设计一台卧式钻孔组合机床的液压系统,要求完成如下工作循环:快进 →工进 → 快退 → 停止。

液压与气动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动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2. 学生能描述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学生能解释液压与气动系统中压力、流量、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液压与气动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系统的搭建和调试;3. 学生能运用相关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3. 学生在探索液压与气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对流体力学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原理:-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 液压与气动原理:压力、流量、速度的关系,帕斯卡定律,伯努利定理。

2. 系统组成与功能:- 液压系统: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控制阀等元件的原理与功能;- 气动系统:气源装置、气动执行元件、控制阀、气缸等元件的原理与功能。

3. 应用案例分析:-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系统设计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 液压与气动元件的识别、安装、调试与维护;-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搭建、调试及故障排查。

5. 教学大纲:- 第一周: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动原理;- 第二周:液压与气动系统组成,元件原理与功能;- 第三周: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指导;- 第四周:实践操作,成果展示与评价。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一、引言液压技术和气动技术是现代工业中极其重要的运动控制和力量传递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必备技术之一。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涵盖了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将涉及到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加深学生对于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目的1.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三、实验内容3.1 实验一:液压动力学系统设计3.1.1 实验目的:1.了解液压系统中元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液压动力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和仿真的能力。

3.1.2 实验内容:1.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设计液压动力学系统;2.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利用仿真软件对液压系统进行模拟和分析;3.撰写实验报告。

3.2 实验二:气动动力学系统设计3.2.1 实验目的:1.了解气动系统中元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气动动力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培养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和仿真的能力。

3.2.2 实验内容:1.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设计气动动力学系统;2.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利用仿真软件对气动系统进行模拟和分析;3.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1.实验一:液压动力学系统设计•组建液压系统,包括油源、压力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和运动控制元件等;•进行系统仿真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2.实验二:气动动力学系统设计•组建气动系统,包括气源、压力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和运动控制元件等;•进行系统仿真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要求1.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2.实验采用小组分配方式,每组3-5人;3.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总结,格式规范,内容完整;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不得将高压水或压缩空气指向人身。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1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1

项目一认识气压传动(一)Ⅰ、引入新课气压传动简称气动,是一门独立的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纺织、化工、食品、包装、印刷、烟草、橡胶、交通运输等行业,在各种自动化装备和生产线上应用尤为广泛,被誉为工业自动化之“肌肉”,是当今应用最广、发展最快,也是最易被接受和重视的技术之一。

气动技术为何会有这样广泛的应用?气压传动又是如何运作的?(播放气动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通过应用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

)Ⅱ、讲授新课一、认识气压传动系统(气压传动的原理)气动剪切机的工作原理。

二、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气源装置气源装置将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转变为气体的压力能,为系统提供压缩空气。

它主要由空气压缩机构成,还配有贮气罐、气源净化处理装置等附属设备。

2. 执行元件把压缩空气的压力能转换成工作装置的机械能,有气缸和气马达。

气缸除几种特殊气缸外,普通气缸其种类及结构形式与液压缸基本相同,较为典型的特殊气缸有气液阻尼缸、薄膜式气缸和冲击式气缸等;气马达的作用相当于电动机或液压马达,即输出力矩,拖动机构作旋转运动。

按压缩空气作用在活塞端面的作用力的方向分a.单作用气缸:气缸只有一个方向运动是气压运动,活塞复位,靠弹簧力或活塞自重和其他外力,结构简单。

一般用于行程短且对输出国和运动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定位和夹紧装置等。

b.双作用缸:气缸的往返靠压缩空气来完成,以单作用气缸应用最广泛,常用于气动加工机械和包装机械。

3. 控制元件控制元件用来对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调节和控制,使系统执行机构按功能要求的程序和性能工作。

(1)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有减压阀(调压阀)、顺序阀和安全阀(溢流阀)三种,类似于液压传动系统中的压力控制阀,其图形符号如图。

(2)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是通过改变阀的通流截面积来实现流量控制的元件。

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单向节流阀、排气节流阀等。

节流阀和单向节流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似于液压传动系统中相关阀。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
课程教案
( 学年第 学期)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口专业基础口
专业核心口其 他口
所属专业:
教研室:
执笔人:
审核人:制定时间:
《 液压与气动技术 》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一第1次课
学务 教任
单元一液压传动基础 任务一初识液压系统
课象 授对
授课学时
2
周次
第一周
授课地点
理实一体化教室
教学主 要内容
1.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2.查漏补缺,有疑问可以通过学习通向老师提问。
复习巩固
教学 任务
单元一液压传动基础 任务二液压油的性质和选用
授课 对象
授课学时
2
周次
第一周
授课地点
理实一体化教室
教学主 要内容
L液压油的用途
2.液压油的性质
3.液压油的种类
4.液压油的选用
5.液压油的污染与控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液压油的基本性质(主要是黏性)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 资源
教学动画、视频和习题
课 前 导 学
1.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本次课程的相关内容,包括PPT,教学安排, 课前思考,让学生提前进入教学情境。
2.教师通过学习通,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 中 教 学
教学步骤
时间 分配
一、课程导入
1.发布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液压缸实例
2.提问液压缸如何实现往复运动
2.简单机床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3.液压系统的组成
4.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
5.液压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在分别介绍了课程背景和课程目的。

在详细讨论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支持、评估与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效果评估。

在总结了课程的实施效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同时提出了课程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资源支持和评估方式上都有着较为完善的整体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同时为今后课程的改进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引言,课程背景,课程目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资源支持,评估与考核方式,教学效果评估,结论,总结与展望,课程改进建议。

1. 引言1.1 课程背景《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专业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将在未来就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背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技能和数学基础,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控制方法以及应用范围,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理论知识外,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和实地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为将来的工程实践积累宝贵经验。

课程背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核心知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1.2 课程目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相关领域内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授课教案课题液压传动基础知识课次 2 授课班级学时 2 上课地点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独立分析能力2、设备拆装、维护维修能力3、根据原理图进行实物连接4、系统回路设计及其应用1、各元件符号识别2、基本回路的分析3、复杂回路的分析4、简单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1、岗位精神2、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3、培养良好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意识4、注意开启系统和关闭系统时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初步认识油压千斤顶并学会使用2、油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分析3、认识平面磨床工作台及其液压系统组成4、初步学会分析系统回路5、独立分析组合机床工作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难点:1、组合机床工作台原理示意图2、分析组合机床工作台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备注讲授50 min 一、油压千斤顶在实际生活工业中的应用介绍1、油压千斤顶实物认识图1 立式油压千斤顶实物多媒体手段加强认识和了解1-杠杆手柄; 2.小活塞;3-小油缸;4、5-单向阀;6-大油缸;7-大活塞;8-重物;9-卸油阀;10-油箱图2 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2、油压千斤顶工作原理分析通过生产中经常见到的液压千斤顶来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图2所示为该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由图可知,该系统由举升液压缸和手动液压泵两部分组成,大油缸6、大活塞7、单向阀5和卸油阀9组成举升液压缸,杠杆手柄1、小活塞2、小油缸3、单向阀4和5组成手动液压泵。

活塞和缸体之间既保持良好的配合关系,又能实现可靠的密封。

提起手柄1使小活塞2向上移动,小活塞2下端密封的油腔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这时单向阀5关闭并阻断其所在的油路,而单向阀4打开使其所在油路畅通,油箱10中的液压油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吸油管道进入并充满小缸体3,完成一次吸油动作;用力压下手柄1,小活塞2下移,小活塞2下腔容积减小,腔内压力升高,这时单向阀4关闭同时阻断其所在的油路,当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单向阀5打开,小油缸3中的油液经管道输入大油缸6的下腔,由于卸油阀9处于关闭状态,大油缸6中的液压油增多迫使大活塞7向上移动,顶起重物。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设计

液压气动技术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题目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设计姓名:卜建锋学号: 1361001268319专业:机械设计及其制造层次:年级: 13秋学校:阎良学习中心工作单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一、负载分析 (1)1.1 负载与运动分析 (1)1.2 负载图和速度图的绘制 (2)二、设计方案拟定 (3)三、参数计算 (5)3.1液压缸参数计算 (5)3.2液压泵的参数计算 (10)3.3电动机的选择.... ............ ....... .. (11)四、元件选择 (12)4.1 确定阀类元件及辅件 (12)4.2油管的选择 (14)4.3油箱容积的确定 (14)五、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14)5.1 验算系统压力损失 (14)5.2 验算系统发热与温升 (16)六、小结 (18)七、参考文献 (18)一、负载分析1.1负载与运动分析1.工作负载:工作负载即为轴向切削力Ff=24000。

2.摩擦负载:摩擦负载即为导轨的摩擦阻力:静摩擦阻力Ffs=0.2 ×5100=1020.动摩擦阻力 Ffd=01 × 5100=5103.惯性负载:取重力加速度,则有移动部件质量为m=510kg。

Fm=M×△v÷△t=510×3.5÷60÷0.2=148.75N=149N取η=0.95。

启动:=1020N Ft=F/η=1020/0.95=1073.7N加速: =1020+149=1169N Ft=F/η=1169/0.95=1230.5N快进: =510N Ft=F/η=510/0.95536.8N工进: =1020+25800=245100N Ft=F/η=245100/0.95=25800N 快退: =510N Ft=F/η=510/0.95=536.8N表1 液压缸各阶段的负载和推力(液压缸的机械效率取η=0.95)工况负载组成液压缸负载液压缸推力(Ft)F/η启动1020 1073.7加速1169 1230.5快进510 536.8工进245100 25800快退510 536.8注:不考虑动力滑台上颠覆力矩的作用。

液压传动与气动课程设计

液压传动与气动课程设计

液压传动与气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动的基本原理,理解流体力学在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能正确识别和应用各类元件。

3. 帮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的工作过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液压与气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进行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分析和排除的能力,提高系统维护和运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目标设定既有知识深度,又注重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液压传动基本原理:流体力学基础,液压油的性质与选用,液压泵、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2. 液压元件:各类液压阀、液压缸的结构、功能及应用,液压辅件的作用及选用。

3. 液压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原则,液压回路设计,液压系统仿真与优化。

4. 气动技术基础:气动元件的结构、功能及应用,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5. 气动系统设计:气动回路设计,气动系统在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6.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系统常见故障分析,维护保养方法,故障排除流程。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进度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涵盖相应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设计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设计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目标:1.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2.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3.学会使用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目标1:液压技术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1.液压技术的概念和背景;2.液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液压系统的组成和结构;4.液压元件的分类和作用;5.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指标。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液压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授课: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例,介绍液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液压系统的组成。

3.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应用的液压系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工作性能和指标,讨论液压系统的优缺点。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液压元件的分类和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报告和总结。

教学目标2: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1.气动技术的概念和背景;2.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3.气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4.气动元件的分类和作用;5.气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指标。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气动技术的应用场景,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授课: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例,介绍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气动系统的组成。

3.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应用的气动系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工作性能和指标,讨论气动系统的优缺点。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研究一个气动元件的分类和作用,并在课堂上进行报告和总结。

教学目标3: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教学内容:1.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领域;2.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3.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4.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5.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授课: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例,介绍液压与气动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液压与气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动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液压与气动技术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军事装备、民用机械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于机电类专业而言,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机电类学生更好地掌握液压与气动应用技术,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手工制作出液压与气动控制回路,了解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验,掌握液压与气动的控制技术,了解液压与气动控制回路的设计、调试,深入了解液压与气动控制元件的特点,实现思维、动手、创新的目的。

2.2 实验内容2.2.1 液压控制回路设计1.确定液压控制回路的控制对象(如汽车升降装置);2.设计液压控制回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选用液压控制元件。

2.2.2 气动控制回路设计1.确定气动控制回路的控制对象(如工业机械手臂);2.设计气动控制回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选用气动控制元件。

2.2.3 实验操作1.按照液压控制回路设计图纸或气动控制回路设计图纸,选购液压或气动控制元件;2.配置液压或气动控制回路,组装回路元器件;3.进行液压或气动控制回路测试。

2.3 实验要求1.学生要根据实验原理和技术要求,设计合理的回路控制方案;2.学生要学会组装和拆卸不同类型的液压、气动控制元件;3.学生要使用基础的深度度量仪器,了解回路的压力、流量等参数;4.学生要总结实验的结果,分析实验数据等。

三、评分标准3.1 实验报告(60分)1.液压控制回路和气动控制回路的设计方案(20分);2.回路元器件的选型及适用性分析(20分);3.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10分);4.实验原理、技术、方法的总结和分析(10分)。

3.2 实验操作(40分)1.回路元器件的组装和测试(20分);2.实际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10分);3.操作时的技巧和正确的方法(10分)。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的探讨,分析了课程背景介绍和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支持,课程评价方法以及实践环节设计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部分评估了课程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技术、高职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程评价、实践环节、课程效果评估、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液压与气动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强的高职专业课程,涵盖了液压传动、气动传动、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等内容。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显重要。

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技术原理和应用技巧,为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学习液压与气动技术,学生将能够掌握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的基本原理,了解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目标设定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教学,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和要求。

具体来说,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包括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系统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液压与气动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维护。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学设计与研究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学设计与研究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学设计与研究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械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主要是利用液压控制气体或液体来操作机械设备。

在许多机械行业中,液压与气动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研究,为更多的高等机械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实用的参考。

一、液压与气动技术的课程设置1、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原理:此部分课程是此类技术的基础,主要涉及液压和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组成部分的原理,将对学员对于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整体性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2、液压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此部分课程将讲授液压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内容包括液压系统中常用元件的作用及其组成方式,其组成,以及总线、气缸、液压马达等等组件。

3、气动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此部分课程将讲授气动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内容包括气动系统中常用元件的作用及其组成方式,其组成,以及比例比、电磁阀、三联件等等组件。

4、实例分析:本部分课程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对已学习的知识和原理进行综合训练,以培养学员更加系统化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实验设计本次教学设计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以确保学习者的实践技能的训练。

此外,为了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本次实验中还将考虑将技术尝试与理论结合起来,以帮助学员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实际的操作过程。

1、构建液压系统:此类实验中学员需要自行构建一个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在构建过程中可以运用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际体会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动力特性。

2、实验演示:此类实验主要是进行系统运行工作的演示,学员需要使用智能控制技术对液压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学员可以控制系统的方向、功率、速度等,以便在实际演示的过程中感受液压系统的动力特性。

三、结论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机械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适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机械行业,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都运用液压与气动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

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根底?课程教学大纲执笔者:宋敏编写日期:2003年5月15日(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根底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根底。

要紧任务是:〔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咨询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全然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全然要求、学时分配等〔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机械设计根底?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整个教学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要求学生应有对比扎实的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良好根底。

后续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4〕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刻。

闭卷考试,考试时刻为120分钟。

实践教学:各实验均按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

实验成绩以15%计进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理论教学:讲课要贯彻“少而精〞的原那么,举例要注重典型性及工程应用性,教会学生思路、技巧和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技术。

实践教学:实验课要紧关怀学生验证所学知识。

课程设计要紧关怀学生了解一般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强调独立考虑,鼓舞创新,提倡计算机绘图。

〔6〕教材及要紧教学参考书〔两本以上公开出版的教材或讲义〕机械设计根底?郭红星主编2005年西电出版社机械设计根底?贺敬宏宋敏主编2005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机械设计根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立德主编20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设计宋超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课程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题目:卧式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年级:2014春本科723姓名:宋超指导老师:徐昌辉摘要液压系统的作用为通过改变压强增大作用力。

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附件)和液压油。

一个液压系统的好坏取决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系统元件性能的的优劣,系统的污染防护和处理,而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国内液压技术有很大的提高,不再单纯地使用国外的液压技术进行加工。

一个液压系统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系统元件性能的的优劣,还因系统的污染防护和处理,系统的污染直接影响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元件的使用寿命,据统计,国内外的的液压系统故障大约有70%是由于污染引起的。

目前我国液压技术缺少技术交流,液压产品大部分都是用国外的液压技术加工回来的,近几年国内液压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如派瑞克、威明德液压等公司都有很强的实力。

关键词:液压缸,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工作循环。

目录1 题目 (5)3 工况分析 (5)4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6)确定供油方式 (6)调速方式的选择 (6)速度换接方式的选择 (6)5 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7)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7)工作压力P的确定 (7)计算液压缸内径D和活塞杆直径d (7)计算在各工作阶段液压缸所需的流量 (8)确定液压泵的流量、压力和选择泵的规格 (8)泵的工作压力的确定 (8)泵的流量确定 (8)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9)与液压泵匹配的电动机的选定 (9)液压阀的选择 (10)确定管道尺寸 (10)液压油箱容积的确定 (10)6 液压系统的验算 (10)压力损失的验算 (10)工作进给时进油路压力损失 (10)工作进给时回油路的压力损失 (11)变量泵出口处的压力Pp (11)快进时的压力损失 (11)系统温升的验算 (12)7 液压缸的设计 (12)液压缸工作压力的确定 (12)液压缸的内径D和活塞杆d前面已经计算 (13)液压缸的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13)缸盖厚度的确定 (13)8 参考文献 (14)1. 设计题目:卧式钻孔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2.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设计一台卧式钻孔组合机床的液压系统,要求完成如下工作循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

机床的切削力为2×104N,工作部件的重量为×103 N,快进与快退速度均为6 m/min,工进速度为 m/min,快进行程为100 mm,工进行程为50 mm,加速、减速时间要求不大于 s,采用平导轨,静摩擦系数为,动摩擦系数为。

设计该组合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

3.工况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绘制运动部件的速度循环图,如图速度循环图然后计算各阶段的外负载并绘制负载图,如图液压缸所受外负载F包括三种类型,即F = Fw + Ff+ Fm式中:Fw—工作负载;Fm—运动部件速度变化时的惯性负载;Ff—导轨摩擦阻力负载,启动时为静摩擦阻力,启动后为动摩擦阻力,对于平导轨Ff可由下式求得:Ff = f (G - Ffn)G —运动部件重力;Fn—垂直于导轨的工作负载;f —导轨摩擦系数于是可得:Ffs= ××103 =1560NFfd= ××103=780N上式中,Ffs 为静摩擦阻力,Ffd为动摩擦阻力。

Fm= GΔv/(g.Δt)式中:g —重力加速度;Δt —加速或减速时间;Δv —Δt时间内的进度变化量在本例中Fm= ×103×6/××60) = 398N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列出各工作阶段所受外负载4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确定供油方式考虑到该机床在工作进给时负载较大,速度较低,而在快进、快退时负载较小,速度较高,从节省能量,减少发热考虑,泵源系统宜选用双泵供油或变量泵供油,现采用带压力反馈的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调速方式的选择在中小型专业机床的液压系统中,进给速度的控制一般采用节流阀或调速阀。

根据钻孔类专用机床工作时对低速性能和速度负载特性都有一定要求的特点,决定采用限压式变量泵和调速阀组成的容积节流调速。

这种调速回路具有效率高、发热小和速度刚性好的特点,并且调速阀装在回油路上,具有承受负切削力的能力。

速度换接方式的选择本系统采用电磁阀的快慢速换接回路,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调节行程比较方便、阀的安装也较简单,但速度换接的平稳性较差。

若要提高系统的换接平稳性,则可改用行程阀切换的速度换接回路。

原理图如A3图纸所示:5.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工作压力P的确定工作压力P可根据负载大小及机器的类型来初步确定,现参阅指导书表2-1取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3-5Mpa,本系统取液压缸的工作压力为.计算液压缸内径D和活塞杆直径d由负载图知最大负载F为23089N,按指导书表2-2执行元件背压的估算值:可取p为,ηcm为,考虑到快进、快退速度相等,取d/D为。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得:A=F/ηcm(P-p/2). D=(4A/1/2D =(m)圆整为标准值100mm.根据指导书表2-4液压缸内径尺寸系列(GB2348-80),将液压缸内径圆整为标准系列直径D=100mm,活塞杆直径d,按d/D=及指导书表2-5活塞杆直径尺寸系列(GB2348-80)活塞杆直径系列取d=70mm。

差动连接时,由于管路中存在压力损失,取Δp=。

按最低工进速度验算液压缸的最小稳定速度,可得:A≥Qmin / Vmin=×1000/5=10(cm2)式中:Qmin是由产品样本查得GE系列调速阀Q-6B的最小稳定流量为min。

有杆腔:A=π×(D2-d2)/4=×(102-72)/4 = 40(cm2)无杆腔:A=π×D2/4=(cm2)可见上述不等式能满足,液压缸能达到所需低速。

根据上述有杆腔与无杆腔的值,可计算得到液压缸工作循环中各阶段的压力,流量和工作值。

如下表所示:工作阶段液压缸所需的流量Q(快进)= πd2V(快进)/4 =π2×6/4 =(L/min)Q(工进)= πD2V(工进)/4 =π2×4 =(L/min)Q(快退) = π(D2-d2)V(快退)/4 =π =(L/min)确定液压泵的流量、压力和选择泵的规格泵的工作压力的确定考虑到正常工作中进油管路有一定的压力损失,所以泵的工作压力为 P p = P 1 +ΣΔp式中:P p — 液压泵最大工作压力;P 1 — 执行元件最大工作压力;ΣΔp — 进油管路中的压力损失,初算是简单系统可取~,复杂系统可取~。

本题中取。

因此P p = P 1 +ΣΔp = + = 5(MPa)上述计算所得的P p 是系统的静态压力,考虑到系统在各种工况的过渡阶段出现的动态压力往往超过静态压力。

另外考虑到一定的压力贮备量,并确保泵的寿命,因此选泵的额定压力P a 应满足P a ≥~P p 。

中低压系统取小值,高压系统取大值。

在本题中P a = ,P p =5MPa 。

泵的流量确定液压泵的最大流量应为 Q p ≥ K L (ΣQ )max式中:Q — 液压泵的最大流量;K L — 系统泄露系数,一般取~,现取K L = 。

因此Q p = K L (ΣQ )max = ×= (L/min) 选择液压泵的规格根据以上算得的P p 和Q p ,查阅有关手册,现选用32双联叶片泵,该泵的基本参数为:泵的额定压力P 0 = ,电动机转速n 0 = 1450r/min ,总效率η= 。

与液压泵匹配的电动机的选定首先分别算出快进与工进两种不同工况时的功率,取两者较大值作为选择电动机规格的依据。

由于在慢进时泵输出的流量减小,泵的效率急剧降低,一般当流量在~1L/min 范围内时,可取η= ~。

同时还应注意到,为了使所选择的电动机在经过泵的流量特性曲线最大功率点时不致停转,需进行验算,即P b = Q p /η≤P d式中:P d — 所选电动机额定功率;P b — 限压式变量泵的限定压力;Q p — 压力为P b 时,泵的输出流量。

首先计算快进时的功率,快进时的外负载为780N ,进油路的压力损失定为,由公式可得:P b = [780/(π4) ×10-6+] =快进时所需电机功率为:P = P b Q p /η= ×(60× = (kW)工进时:P b =[23089/(π4) ×10-6+] = (MPa)工进时所需电机功率为:P = P b Q p /η= ×(60× = (kW)查阅电动机产品样本,选用Y90S—4型电动机,其额定功率为,额定转速为1400r/min。

根据产品样本可查得YBX—25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

再由已知的快进时流量为min,工进时的流量为min,压力为,作出泵的实际工作时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如图3-1所示,查得该曲线拐点处的流量为30L/min,压力为3MPa。

所选电动机功率满足要求,拐点处能正常工作。

.图3-1 YBX—25液压泵特性曲线1—额定压力下的特性曲线;2—实际工作时的特性曲线液压阀的选择该液压系统可采用力士乐系列阀或GE系列阀。

本题均选用GE系列阀。

根据所拟定的液压系统图,按通过各元件的最大流量来选择液压元件的规格。

选定的液压元件见A3图纸。

确定管道尺寸油管内径尺寸一般可参照选用的液压元件接口尺寸而定,也可按管路允许流速进行计算。

本系统油路流量为差动时流量Q = 55L/min,压油路的允许流速取V = 4m/s,则内径d = (Q / V)1/2 = (55 / 4)1/2 = (mm)若系统主油路流量按快退时取Q = min,则可算得油路内径d = 。

综合诸因素,现取油管的内径d为15mm。

液压油箱容积的确定本题为中压液压系统,液压油箱有效容量按泵的流量的5~7倍来确定,现选用容量为160L的油箱。

6 液压系统的验算已知该液压系统的进、回油管的内径均为15mm ,选用L —HL32液压油,考虑到油的最低温度为15℃,查得15℃时该液压油的运动粘度为υ= 150cst = s油的密度 ρ= 920kg/m 3压力损失的验算工作进给时进油路压力损失运动部件工作进给时的速度为min ,进给时的最大流量为min ,则液压油在管内流速v 1为:v 1=Q/(πd 2/4)=4××1000/×=2225(cm/min)=(cm/s)管道流动雷诺数R e1为R e1 = v 1d/υ=× =< 2300可见油液在管道中流态为层流,其沿程阻力系数λ1=75,R e1=进油管道的沿程压力损失Δp1-1为Δp 1=λ(l/d )/(ρv 2/2)=75× 压缸的设计液压缸工作压力的确定选择液压缸工作压力主要根据液压设备类型确定,对不同用途的液压设备,由于工作条件不同,通常采用的压力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