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编委(美国)
心理学人名大汇总(1)
P91 P25:241 P112 P55:39 基础心理学 P54 P7:42,43 P20 基础心理学 P54
荣格 (Jung,C,G) 布洛卡 Broca,P
罗杰斯。佩里 Spery,R,W 威尔尼克 P15,140,P16:143,144Weinicke,C P25:242,243 P47:457
12版 页码 (11 版往 后退5 页左 学科 右) 12版习题册题目页码 人名 艾宾浩斯 基础心理学 7 P14:120-121 Ebbinghuaus,H 希波克拉底 基础心理学 7 P23:225 Hippocrates 盖伦 基础心理学 7 Galen 基础心理学 7 基础心理学 7 韦伯 Weber 费希纳 Fechiner
基础心理学 P10 基础心理学 66
P4:14 P19:180,181 P40:397-400
罗杰斯,马斯洛 Rogers,C,R Maslow,A,H 马斯洛
人本主义: 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 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 实现。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 美国 潜能。 在196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 美国 我实现 1.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 2.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和希波克拉底的气质类型的对应 关系: 兴奋型-胆汁质,活泼型-多血质,安静型-粘液质,抑制型-抑 郁质; 3.巴甫洛夫指出,两种基本神经过程(兴奋、抑制)的三个特 性(强度,平衡,灵活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活动的不 同类型。
P52,10
霍兰德 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E.P.Hollander, 三个阶段。也就是启蒙期、形成期、确立期; 1976) 美国 2.社会心理学之父 班杜拉 A Bandura ? 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参考文献要求
《心理科学》参考文献(作者-出版年制)详细要求本刊来稿自2010年4月1日起废止参考文献著录“顺序编码制”,采用APA“作者-出版年制”。
详细规定请查阅美国心理协会写作手册(2003)。
总体要求1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文后的文献列表必须完全一致。
正文中所引用的文献可以在正文后的文献列表中找到;文献列表中所列文献只能包括正文中所引用的文献。
2 文献列表中的文献著录必须正确而完整。
因为列出著录参考文献的目的之一就是使读者能够检索并查找有关的资料来源,因此参考文献著录必须正确且完整。
3 文献列表的顺序先列中文文献,后列英文文献。
文献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请记住,后面没有附随的名字排在有附随的名字之前。
例如,“Brown,J. R.”排在“Browning,A. R.”之前。
当作者相同,且只有一位作者时,按出版年排列,先出版的排在前面,例如:Hewlett, L. S. (2008).Hewlett, L. S. (2009).如果作者和出版年都相同,则按文题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并出版年后加a、b、c…Hewlett, L. S. (2009a).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Hewlett, L. S. (2009b). Developmental……Hewlett, L. S. (2009c). Implicit Attitude Towards……如果只有第一位作者相同,则只有一位作者的排在有多位作者的条目前面。
例如:Alleyne, R. L.(2001).Alleyne, R. L., & Evans, A. J. (1999).如果第一位作者相同,第二位或第三位作者不同,则依第二位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假如第一位、第二位作者都相同,则依第三位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依次类推。
4 缩写书籍和期刊的卷数(volume numbers)使用阿拉伯数字来书写。
例如Vol.3,而不是写Vol.III。
引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期刊
引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期刊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领域,其研究范围涉及个体与群体间相互作用、观点、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为促进学术研究的交流与发展,前沿期刊在该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个引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期刊。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JPSP)《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是由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一本顶级期刊。
该期刊涵盖了社会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两大领域的研究。
凭借其严格的学术标准和高质量的研究论文,JPSP积极推动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发展。
在JPSP上发表论文,需要经历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
论文的排版要求符合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标准,确保文章的整洁美观。
该期刊的论文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通常包括实验研究、数据分析、理论研究等方面。
文章应当语言通顺,逻辑严密,内容准确。
2.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PSPR)《个性与社会心理学综述》《个性与社会心理学综述》是另一本重要的学术期刊。
该期刊注重综述性的研究文章,针对个性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PSPR以提供高质量的综述文章来引领学术研究的发展。
发表在PSPR上的文章通常具有较高的前瞻性和综合性,作者需要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深入了解,并提供对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
文章结构上可以采用综述的形式,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批判性评估。
同时,作者需要保持语言流畅、表达连贯,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内容。
3.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SPPS)《社会心理学与个性科学》《社会心理学与个性科学》是一本由SAGE出版的著名期刊。
该期刊涵盖了社会心理学和个性心理学两大领域的研究,其特点是注重实证研究和创新性的观点。
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促进个体的环境保护行为我们可以从()个方面进行干预A、三B、四C、五D、六答案:C2.心理动力学认为人有两种本能,分别是生的本能和()A、死的本能B、学习的本能C、攻击的本能D、反抗的本能答案:A3.在整个的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人们在不断地学习,但是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班多拉所强调的是哪一种?A、间接学习B、自主学习C、直接学习D、循序渐进的学习答案:C4.在美国的APA当中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列为了心理学会的第()分会A、五B、六C、七D、八答案:D5.伯克维兹认为攻击性的行为有的时候它是一种线索,这个线索来自于()A、反抗效应B、情绪效应C、武器效应D、连锁反应答案:C6.以下哪个不是法庭这个子社会中的角色()A、狱长B、法官C、陪审团D、律师答案:A7.如果回忆时的线索与记忆编码相匹配那么这个人就能够比较好的回忆起目标事件,这叫做()A、记忆匹配效应B、线索匹配效应C、特征编码效应D、线索编码效应答案:C8.视频中对于陈述有效性系统评估的共介绍了()个准则A、两B、四C、六D、七答案:D9.证人在陈述证言的时候条理清晰滴水不漏的人比说话连贯毫无组织的人的证言()A、可信度高B、更值得参考C、可信度低D、更具有说服力答案:C10.按照中国特色的说法,一个好的法官在德的方面应该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有公正心()A、有法律素养B、有同情心C、公平公正D、爱岗敬业答案:C11.影响人的反应倾向的因素有先定概率先前预测()主观偏好等A、个性特点B、奖惩制度C、社会舆论D、上级态度答案:B12.反应标准的杠杆是()A、主观偏好B、社会舆论C、价值观念D、奖惩制度答案:D13.上班的时候做自己的工作,突然间领导来视察,平时做的挺好的工作这时候也做不好了。
这是出现了()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惰化D、强势反应强化答案:B14.政府和有关机构开展大规模的宣传促进人们的环保行为,这是利用()在进行干预。
北大 心理学导师
北大心理系导师情况介绍2014年5月23日17:03一、认知神经科学教研室韩世辉教授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 文化神经科学)方方教授视知觉、意识、注意、脑成像、认知神经科学李健教授人类强化学习和决策的神经机制李量教授生理心理学听觉神经生理感觉运动门控的机制学习记忆的生理基础李晟教授认知神经科学:视觉知觉与注意,决策,学习与记忆;功能性脑成像納家勇治教授陈述性记忆的神经机制苏彦捷:博导教授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动物行为动物认知个人发表论著相当多个人简历:1983.9-1987.6 理学学士,法学学士北京大学主修心理学,辅修社会学1987.9-1992.6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心理系1992年7月理学博士1992.7-1994.7 北京大学心理系讲师1994.7-2001.7 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2001.7-今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3 -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管理委员会执行副主任2007. 7 -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学术团体职务和社会兼职(Professional and scientific societies)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发展心理学分会;生理心理学分会理事;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1998- 北京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灵长类专家组副组长吴艳红教授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记忆,知觉组织与注意余聪教授视知觉周晓林教授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决策与神经经济学社会认知与社会情绪脑与语言认知注意与执行控制包燕副教授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美学重点方向:注意、时间信息加工耿海燕副教授认知神经科学视觉意识注意错误记忆何淑嫦副教授环境心理,生理心理毛利华副教授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计算机与心理学研究方法个人简历:毛利华,男,汉族,1972年10月出生,籍贯山东省莒县,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1998年7月参加工作,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工会主席。
心理学经典书籍
《东洋冥想的心理学》 荣格著
《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 拉?莫阿卡宁著
《荣格心理学入门》 霍尔等著
《神秘的原型》(好) 施春华著
《神秘的荣格》 杨韶刚著
《荣格:灵魂的现实性》(好) 河合俊雄著
《灵性:分析与体验》 申荷永等主编
《千面英雄》(好) 约瑟夫?坎贝尔著
《挑战自我》 刘津主编
《变态杀手》 道格拉斯等著
《重塑你的生活》 莫蒂?莱弗科著
《意识与大脑》 汪云九等著
《非常态心理学》 斯坦尼斯拉夫?格罗夫著
《罗曼蒂克心理学》 纳撒尼尔?布兰登著
《一目了然》 高间直道
《创造性社会心理学》 艾曼贝尔等著
《个性与价值》(好) 罗兰?帕克著 尚京子等译
《心理学通史》(3、4、5卷) 杨鑫辉主编
《普通心理学》(好) 孟昭兰主编
《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主编
《现代心理学史》 杜?舒尔茨著
《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大纲》 唐
《西方心理学史》 李汉松编著
《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叶浩生主编
《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高觉敷主编
《理解心理学》 申荷永等著
《存在心理学》 杨韶刚著
《分裂的自我》(好) RD莱恩著
《挑战自卑》 阿德勒著
《三种心理学》
《夜间风景梦》(好) 王溢嘉著
《梦:内心的声音》(好) 朱建军著
《梦的心理解析》上下 朱建军著
《精神我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 方刚著
《你是做梦大师》 盖尔?戴兰妮著
《梦与人生》 夜未眠著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极好)
1梅奥梅奥(GeorgeEltonMayo,1880~1949)美国心理学家,社..
1梅奥梅奥(George Elton Mayo ,1880~1949)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
1880 年 12月 26日生于澳大利亚,卒于1949年9月7日。
早年曾在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任教。
后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财政商业学院任教。
1926~1947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工业管理研究。
他最早把临床心理学的面谈方法运用于对工业组织的研究,并把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运用于管理。
他是霍桑实验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
梅奥创立的人际关系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他认为工业革命破坏了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和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冲突,只有依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训练有素的行政管理精英来解决这些冲突。
他通过霍桑实验,向F.W.泰勒等的传统管理理论提出了挑战,并逐步创立了人际关系理论。
他认为人不只是凭经济刺激驱使而各自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首先是社会人,不仅有纯物质的需求,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需求。
提高效率不仅依靠工资报酬和工作条件,还要依靠士气。
士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心理上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他还认为根据组织目标设计的正式组织不是达到最高效率的唯一保证,硬性的从属关系和制度、组织的正规化都与人的本性不相容。
在通过共同劳动和相互交往而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中,人们却相互信任,自觉遵守行为惯例和准则。
正式组织要与工人因各种需要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相互结合,互相补充,才能提高效率。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在20世纪30、40年代对西方管理理论发展有重大贡献,并促成了40年代末行为科学的正式诞生。
着有《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2 高尔顿高尔顿,弗朗西斯(Galton ,Francis 1822~1911)差异心理学之父,心理测量学先驱之一。
1822年2月16日生于英国伯明翰的拉杰斯。
出身英国贵族。
3岁就会看书写字。
由于父亲的坚持,早年入伯明翰综合医院学医。
1840年入剑桥三一学院改修数学,毕业后再去伦敦皇家医学院习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个人资料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个人资料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马斯洛人物简介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马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3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获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
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
马斯洛生平简介马斯洛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市。
父母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他是家中七个孩子的老大,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冷漠残酷暴躁,马斯洛小时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
马斯洛童年生活痛苦,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
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可见其母子关系之恶劣。
他童年时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
不仅如此,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
后来当他回忆童年时,他说道:“我十分孤独不幸。
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
”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才有所改变。
马斯洛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区图书馆浏览书籍,当他在低年级学习美国历史时,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就成了他心中的英雄。
心理学家汇总介绍(23)
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1871—1938)心理学家,策动心理学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开拓者之一。
生于英国兰开夏郡的奥尔德海姆。
曾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
189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98年参加剑桥大学组织到大洋洲托雷斯海峡的人类学考察。
1900年到德国格丁根大学学习心理实验技术。
191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20年去美国,任哈佛大学教授。
1927年任杜克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主张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由目的所驱策的,将自己的心理学称为目的心理学,1923年又改为策动心理学。
重视本能与社会心理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生理心理学》(1905年)、《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年)、《变态心理学纲要》(1926年)。
斯特恩:(William Louis Stern,1871—1938)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生于柏林。
1893年获柏林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
1897—1916年在波兰布雷斯劳大学任教。
1916—1933年任汉堡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和所长。
1933—1938年在美国杜克大学任教。
研究兴趣广泛。
1898年发明“斯特恩调节器”(一种能调节乐音音高的装置)。
1903年提出应用心理学和心理技术学的术语。
1906年在柏林成立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并在一年后创办《应用心理学杂志》。
在心理学研究方面,主张人身上集中了各种心理机能。
人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既有遗传的影响,又有环境的影响,所以要了解一个人,只有既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又通过社会科学的途径才能达到。
主要著作有《个性差异心理学》(1900年)、《证言心理学文集》(1903—1906年)、《测验智力的心理学方法》(1912年)、《儿童与少年的智力》(1916年)、《心理学与学生选择》(1920年)、《风俗犯罪诉讼中的少年证人》(1926年)、《人与事:哲学世界观体系》(1906年,1918年,1934年)、《性格基础上的普通心理学》(1938年)。
SSCI收录社会心理学学科期刊52种
SSCI收录社会心理学期刊52种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 PSYCHOLOGY, SOCIALJOURNAL LISTTotal journals: 521.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实验社会心理学进展》美国AnnualISSN: 0065-2601ELSEVIER ACADEMIC PRESS INC, 525 B STREET, SUITE 1900, SAN DIEGO, USA, CA, 92101-44952.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亚洲社会心理学杂志》Tri-annualISSN: 1367-2223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2DQ3.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基础与应用社会心理学》美国QuarterlyISSN: 0197-3533LAWRENCE ERLBAUM ASSOC INC-TAYLOR & FRANCIS, 325 CHESTNUT STREET, STE 800, PHILADELPHIA, USA, PA, 191064.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英国社会心理学杂志》英国QuarterlyISSN: 0144-6665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 ST ANDREWS HOUSE, 48 PRINCESS RD EAST, LEICESTER, ENGLAND, LEICS, LE1 7DR5. CHILD ABUSE & NEGLECT 《儿童虐待与忽视》英国MonthlyISSN: 0145-2134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6. DEVIANT BEHAVIOR 《异常行为》美国BimonthlyISSN: 0163-9625TAYLOR &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USA, PA, 191067.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欧洲个性杂志》英国BimonthlyISSN: 0890-2070JOHN WILEY & SONS LTD, THE ATRIUM, SOUTHERN GATE, CHICHESTER,ENGLAND, W SUSSEX, PO19 8SQ8.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英国BimonthlyISSN: 0046-2772JOHN WILEY & SONS LTD, THE ATRIUM, SOUTHERN GATE, CHICHESTER,ENGLAND, W SUSSEX, PO19 8SQ9. 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欧洲社会心理学评论》英国AnnualISSN: 1046-3283PSYCHOLOGY PRESS, 27 CHURCH RD, HOVE, ENGLAND, EAST SUSSEX, BN3 2FA10. GEDRAG & ORGANISATIEQuarterlyISSN: 0921-5077UITGEVERIJ LEMMA B V, POSTBUS 85576, DEN HAAG, NETHERLANDS, 2508 CG11. GENETIC SOCIAL 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 《遗传、社会和普通心理学论丛》美国QuarterlyISSN: 8756-7547HELDREF PUBLICATIONS, 1319 EIGHTEENTH ST NW, WASHINGTON, USA, DC, 20036-180212. GROUP DYNAMICS-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群体动态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美国QuarterlyISSN: 1089-2699EDUCATIONAL PUBLISHING FOUNDATION, 750 FIRST ST, NE, WASHINGTON, USA, DC, 20002-424213.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团体效应与团体间关系》英国QuarterlyISSN: 1368-4302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14. GRUPPENDYNAMIK UND ORGANISATIONSBERATUNG 德国德语QuarterlyISSN: 1618-7849VS VERLAG SOZIALWISSENSCHAFTEN-GWV FACHVERLAGE GMBH,ABRAHAM-LINCOLN-STR 46, WIESBADEN, GERMANY, 65189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国际文化间关系杂志》英国BimonthlyISSN: 0147-1767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16.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 《社会行为理论杂志》英国QuarterlyISSN: 0021-8308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2DQ17.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英国SemimonthlyISSN: 0021-9029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2DQ18.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社团与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英国QuarterlyISSN: 1052-9284JOHN WILEY & SONS LTD, THE ATRIUM, SOUTHERN GATE, CHICHESTER,ENGLAND, W SUSSEX, PO19 8SQ19.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交叉文化心理学杂志》美国BimonthlyISSN: 0022-0221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20.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美国BimonthlyISSN: 0022-1031ACADEMIC PRESS INC ELSEVIER SCIENCE, 525 B ST, STE 1900, SAN DIEGO, USA, CA, 92101-449521.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保健与社会行为杂志》美国QuarterlyISSN: 0022-1465AMER SOCIOLOGICAL ASSOC, 1307 NEW YORK AVE NW #700, WASHINGTON, USA, DC, 20005-471222. JOURN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个体差异杂志》德国QuarterlyISSN: 1614-0001HOGREFE & HUBER PUBLISHERS, ROHNSWEG 25, GOTTINGEN, GERMANY,D-3708523.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语言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美国QuarterlyISSN: 0261-927X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24. JOURNAL OF LOSS & TRAUMA 《伤害杂志》美国QuarterlyISSN: 1532-5024TAYLOR & FRANCIS INC, 325 CHESTNUT ST, SUITE 800, PHILADELPHIA, USA, PA, 1910625. 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 《形态行为学杂志》美国QuarterlyISSN: 0191-5886SPRINGER, 233 SPRING STREET, NEW YORK, USA, NY, 1001326. JOURNAL OF PERSONALITY 《个性杂志》英国BimonthlyISSN: 0022-3506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2DQ27.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美国MonthlyISSN: 0022-3514AMER PSYCHOLOGICAL ASSOC, 750 FIRST ST NE, WASHINGTON, USA, DC,20002-424228.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个性评价杂志》英国BimonthlyISSN: 0022-3891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29.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ONCOLOGY 《心理社会肿瘤学杂志》美国QuarterlyISSN: 0734-7332HAWORTH PRESS INC, 10 ALICE ST, BINGHAMTON, USA, NY, 13904-158030.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个性研究杂志》美国QuarterlyISSN: 0092-6566ACADEMIC PRESS INC ELSEVIER SCIENCE, 525 B ST, STE 1900, SAN DIEGO, USA, CA, 92101-449531.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社会与临床心理学杂志》美国QuarterlyISSN: 0736-7236GUILFORD PUBLICATIONS INC, 72 SPRING STREET, NEW YORK, USA, NY,1001232.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社会与人际关系杂志》英国BimonthlyISSN: 0265-4075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33.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杂志》美国BimonthlyISSN: 0022-4545HELDREF PUBLICATIONS, 1319 EIGHTEENTH ST NW, WASHINGTON, USA, DC, 20036-180234. KOLNER ZEITSCHRIFT FUR SOZIOLOGIE UND SOZIALPSYCHOLOGIE 《科隆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德国QuarterlyISSN: 0023-2653VS VERLAG SOZIALWISSENSCHAFTEN-GWV FACHVERLAGE GMBH,ABRAHAM-LINCOLN-STR 46, WIESBADEN, GERMANY, 6518935. LAW AND HUMAN BEHAVIOR 《法律与人类行为》美国BimonthlyISSN: 0147-7307SPRINGER/PLENUM PUBLISHERS,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36. MOTIVATION AND EMOTION 《动机和情绪》美国QuarterlyISSN: 0146-7239SPRINGER/PLENUM PUBLISHERS,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37.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内布拉斯加动机论丛》美国AnnualISSN: 0146-7875SPRINGER, 233 SPRING STREET, NEW YORK, UNITED STATES, NY, 100133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组织行为和人类决策过程》美国BimonthlyISSN: 0749-5978ACADEMIC PRESS INC ELSEVIER SCIENCE, 525 B ST, STE 1900, SAN DIEGO, USA, CA, 92101-449539. PERSONAL RELATIONSHIPS 《人际关系》英国QuarterlyISSN: 1350-4126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2DQ40.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个性与个体差异》SemimonthlyISSN: 0191-8869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41.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性格与社会心理学通报》美国MonthlyISSN: 0146-1672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42.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性格和社会心理学评论》美国QuarterlyISSN: 1088-8683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43. POLITICAL PSYCHOLOGY 《政治心理学》英国QuarterlyISSN: 0162-895XBLACKWELL PUBLISHING, 9600 GARSINGTON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2DQ44. RESEARCH ON LANGUAG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语言与社会应对研究》英国QuarterlyISSN: 0835-1813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45.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PSYCHOLOGIE SOCIAL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OCIALPSYCHOLOGY 《国际社会心理学杂志》法国QuarterlyISSN: 0992-986XPRESSES UNIV GRENOBLE, 1041 RUE DES RESIDENCES, GRENOBLE, FRANCE, 3804046. SELF AND IDENTITYQuarterlyISSN: 1529-8868PSYCHOLOGY PRESS, 27 CHURCH RD, HOVE, ENGLAND, EAST SUSSEX, BN3 2FA47. SEX ROLES 《性别作用》美国MonthlyISSN: 0360-0025SPRINGER/PLENUM PUBLISHERS,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48. SMALL GROUP RESEARCH 《小群体研究》美国QuarterlyISSN: 1046-4964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49.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社会行为与人格》新西兰BimonthlyISSN: 0301-2212SOC PERSONALITY RES INC, P O BOX 1539, PALMERSTON NORTH, NEW ZEALAND, 533050. SOCIAL COGNITION 《社会认知》美国BimonthlyISSN: 0278-016XGUILFORD PUBLICATIONS INC, 72 SPRING STREET, NEW YORK, USA, NY,1001251. 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德国QuarterlyISSN: 1864-9335HOGREFE & HUBER PUBLISHERS, ROHNSWEG 25, GOTTINGEN, GERMANY,D-3708552.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社会心理学季刊》美国QuarterlyISSN: 0190-2725AMER SOCIOLOGICAL ASSOC, 1307 NEW YORK AVE NW #700, WASHINGTON, USA, DC, 20005-4712。
心理学书籍推荐《社会心理学(第11版)》
心理学书籍推荐《社会心理学(第11版)》导读:本文是关于心理学书籍推荐《社会心理学(第11版)》,希望能帮助到您!社会心理学(第11版)内容简介: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 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书译自第11 版。
全书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
第1 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编(2~4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
第二编(5~8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
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内容。
第三编(9~13 章)着重探讨我们彼此如何发生联系,分析了人与人之间感受和行为的正负极性:偏见、攻击、吸引与亲密、利他、冲突与和解。
第四编(14~16 章)着重将前面章节中的理论原理、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其实贯穿全书,但这编系统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司法等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还展望了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关系,尤其探讨了在面临人口增长、过度消费、全球变暖等生态危机时,社会心理学应该发挥的作用。
戴维·迈尔斯充分发挥了其在心理学写作方面无与伦比的才能,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宽泛性巧妙地结合,兼具感性和理性,能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
可以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甫一问世即成为同类图书的翘楚,即使是抽象严谨的科学知识,都能通过生动的插图、幽默的漫画、睿智的引言、清晰的表格、优美的语言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知识的学习变成愉快的旅程。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
中国知名心理学专家简介之一(6人)张春兴(1927—) 教育心理学专家。
山东昌乐人。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育硕士,奥勒冈大学哲学博士,并入哥伦比亚大学研修。
任职于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累升至教授兼系主任。
并任美国普度大学客座教授。
现任师大教授。
致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著述颇丰,具有一定学术影响。
著有《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心理学概要》、《现代心理学》、《成长中自我的探索》等书,并与他人合著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洛氏教育心理学》、《教育的应为与难为》等。
主编《中国心理学史》常有政论文章见于报刊。
杨国枢,山东胶州人,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及研究所名誉及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格心理学、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国立台湾大学学士、美国伊利诺大学硕士、美国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人格及社会心理学)。
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所)教授兼主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组高级讲师兼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国际生命线协会中华民国总会理事长(第五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乃尔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1991)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亚洲社会心理学会预选理事长,美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心理学家协会外国会员,《亚洲社会心理学刊》编辑、《世界心理学刊》顾问编辑等职。
主要编着有《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现代社会的心理适应》等20多部著作。
E-mail地址:**************.tw杨中芳,女,国立台湾大学理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资源生态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温哥华市)、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国心理学会会员、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理事、香港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台湾)心理学会会员、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会员。
现为中山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山大学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心理科学》副主编(英文),主要講授課程:社會心理學、中国人心理學、心理学研究方法。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老师
訾非(1970年生),男,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兼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主讲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课程。
1988年9月-199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1999年7月-2003年5月:美国佐治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系,教育心理学博士(Ph.D.)2003年4月-2005年6月: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后。
研究领域: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方向:完美主义心理、审美心理、表达性艺术治疗。
主要研究成果:著有《生活适应与健康》和译著《心理勇气》多部。
在国内心理学核心期刊发表《大学生对权威的畏惧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权威的畏惧感、对他人否定评价的惧怕与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等论文10余篇。
雷秀雅(1962年生),女,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
主讲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2002获日本山口大学大学院教育研究科学校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3月获日本山口大学大学院东亚研究科博士(PhD)学位。
研究领域:发展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咨询;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专攻特殊儿童心理。
主要研究成果:著有《认识人生、再创人生辉煌》、《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译著《家有顽童》等多部著作。
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关于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教育观与孩子心理压力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五个纬度》等论文20余篇。
主持2009年国家教育规化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多项研究课题。
吴建平(1966年生),女,中国共产党员,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系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
主讲社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课程。
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成果:著有《内蒙古的社会现代化之路》、《社会心理学》及译著《环境心理学》等著作多部。
在国内核心杂志发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生态环境控制的心理学途径》、《应用于教室环境的自我报告的心境量表的修订》等论文20余篇。
社会心理学知识(2005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①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②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3)访谈过程与技巧
2.问卷法 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叫问卷法。
(1)特点 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程序进行,从而保 证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二是收效快,能 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2)分类 ①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 ②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职业心理咨询师与社会心理学:
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 论,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社会心 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 科。”
关注的中心是个体
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 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 和解释社会行为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
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
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
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 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
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 围。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既要努力增强研究结果的解 释力,使研究结论一般化,也要注意不要任意夸大研究结 论的应用范围。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理论是经验研究的总结,是概括化和一般化的经验。 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其他心理学理论一样,目的是描述现象、 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最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 践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
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
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导语: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分别研究个体的内在特质和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与互动。
本文将从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它们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一、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1 人格的定义与特质理论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内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一系列特质来描述和解释,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
1.2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基本特质倾向,而环境因素则通过社会化过程对人格进行塑造和发展。
1.3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格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揭示人格的内在结构和动态变化。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1 社会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环境的知觉、思考和判断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对他人的态度、信念和行为的认知加工方式,如社会归因、认知失调和社会印象等。
2.2 社会影响与集体行为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集体行为是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与互动,包括合作、竞争和领导等。
2.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采用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方法,以探索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其中,实验研究能够揭示因果关系,调查研究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观察研究能够捕捉真实的社会情境。
三、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3.1 人格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人格决定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导致个体对社会刺激的不同反应,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
3.2 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化过程中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等因素,会塑造和影响个体的人格特质。
3.3 人格与社会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和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一、前言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格的形成、结构、测量等问题,而社会心理学则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群体心理、社会认知等方面。
两者都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本文将以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心理治疗等方法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人格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问题1. 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人格类型是人格心理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据Jung的理论,人的性格是由内在的不可改变的心理类型决定的。
常见的人格类型有ISTJ(保守、实际、有序等特点)、ENFP(热情、活泼、富有创造力等特点)等。
不同的人格类型也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关系。
例如,ISTJ型的人更容易担心未来,而ENFP型的人则经常感到挑战不足,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2. 人格缺陷与心理健康人格缺陷是指人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的矛盾、不适等问题。
例如,情感稳定性差、自尊心过强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心理健康。
人格缺陷在社会交往中也会有一定影响,比如有些人情感稳定性差,难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会给其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3. 人格测量与心理健康人格测量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许多经过验证的人格测量工具,如Minnesota多项人格问卷、16种人格类型问卷等。
好的人格测量工具可以帮助人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进而更好地帮助自己改善心理健康。
例如,一个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可以通过测量得出自己的人格类型,进而寻求专业心理治疗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问题1. 群体心理与心理健康群体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中,人们对人类群体在行为、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特点进行研究。
人们通过群体行为、视觉以及语言等行为来反映群体心理。
例如,当我们自己的看法和信念与周围的大多数人不一致时,我们很可能会感到社会压力。
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得频繁,那么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阿尔伯特
阿尔伯特·班杜拉生平简介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
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艾伯特·班杜拉于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的艾伯特省的蒙达,他在加拿大一个小的农业社区成长,父亲是波兰的小麦农场主。
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
1949年班杜拉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学位。
1951 年在美国衣荷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从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爱荷华大学学习期间,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那时,他认为心理学家应当“把临床现象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加以概念化”。
班杜拉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实验中进行,以控制决定行为的因素。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
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尔斯(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较高的声望;此后,除了1969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
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班杜拉的荣誉和奖励由于班杜拉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公益事务的热忱和成功,他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接受过心理学内外的多种荣誉和奖励,∙1969-1970年,受聘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72年,获辜根海姆研究基金奖(the Guggenheim fellowship)及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家奖;∙1973年,获加州心理学杰出科学贡献奖;∙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并受聘为斯坦福大学约丹荣誉教授;∙1976年,当选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77年,获卡特尔奖;被命名为认知理论之父。
发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发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是一本致力于研究个性和个体差异领域的国际性学术期刊。
该期刊发表有关个性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领域的原创研究论文、综述文章以及实证研究报告。
以下是一篇发表在该期刊上的论文示例:
标题:五大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五大人格特质(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我国XX省市的XX 名成年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心理幸福感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与心理幸福感呈正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与心理幸福感呈负相关。
此外,责任心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外向性和宜人性次之。
这些结果揭示了人格特质在心理幸福感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个体心理幸福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五大人格特质;心理幸福感;人格心理学;个体差异;心理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示例仅为论文发表的一个参考范例。
在实际撰写过程中,请务必遵循《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期刊的投稿要求,包括格式、引用规范等方面。
如有需要,您可以查阅该期刊官方网站或联系编辑获取详细信息。
祝您论文发表顺利!。
社会心理学-G.W.奥尔波特自我理论
psychology,come on!
G.W.奥尔波特个人简介
G.W.奥尔波特1897年11月11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 蒙特苏马,1967年10月9日因患肺癌逝世于马萨诸 塞州的剑桥。 G.奥尔波特在他哥哥---著名社会心理学家---F.奥尔 波特的影响下考入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1922年获 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 和剑桥大学学习。 1924年回到美国,在达特茅斯讲授社会伦理学,后来 在哈佛大学任教,1930年后任该校心理学教授。 1939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37-1949年任《变态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编辑。 1963年获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的金质奖章。
psychology,come on!
(1)躯体“我”(bodily self)
躯体“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一个状态,其特点在婴孩时期便显现出来。作 为婴儿,我们不断地接受来自内部器官、肌肉、结缔组织的感觉信息。 当我们饥饿、困倦和碰触到物体时,这些感觉变得尤为敏锐。在这些情 况下,我们认识到了自己身体的局限性。这些不断产生的躯体感觉使我 们在生长发育中确认了自身的存在。奥尔波特认为,躯体“我”的感觉使 我们的自我觉知提供了一个固着点(anchor)。我们在健康时几乎不能 注意到这些感觉;我们生病时才深刻意识到我们的躯体。对此,奥尔波 特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了躯体成长的感觉。在青春期,这些 变化时剧烈的,有些人认为它们微不足道、令人厌恶或难堪;而还有些 人却认为这种变化是强大的、美丽的和优雅的。这时女孩子会通过展现 她们的女性气质来验证自己吸引异性的能力。而男孩子则可能在运动中 显示力量来夸耀其性别优势。奥尔波特深信正是这种躯体感觉形成了自 我的核心,并成为人一生中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编委(美国)
EditorialI am honor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reet you as the new editor of JPSP:PPID.I am also excited to introduce the dynamic scholars who have agreed to lend their considerable gifts as associate editors,Jack Bauer,Wendy Berry Mendes,Veronica Benet-Martinez,Edward Chang,Cecelia Cheng,and William Fleeson, as well as those who have agreed to serve as consulting editors for the journal.I would also like to express my deep gratitude to Chuck Carver and his editorial team for their enormously conscientious efforts on behalf of our field.In this inaugural editorial,I hope to share a bit of my approach to the field of personality and the sensibility that will guide the journal for the next few years.For most of my undergraduate career,I was an English literature major who nevertheless frequented the aisles of the Kenyon College library reading psychology journals.It was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articles in the journals(typically JPSP and 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that sold me o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ersonality. This experience left me with a sense of the importance of our scholarly journals not simply as a place to publish science for scientists but as a way to attract scholars to the field and to inform the world more broadly about why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is a vital one that is relevant to all people.This function might be important for all psychology journals,but it is particularly crucial for personality psychology.Even today,many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our field through courses that review only classic theories in personality,courses that do not represent the science of the person as it currently exists.As such,I believe that the top journal in our field must be one that conveys the sheer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its scholars for the person.Articles must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in a real way,and they must be written with clarity and with a sense of that broad audience.My vision for the Personality Process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ection of the Journa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is my vision of the field of personality itself—broad,exciting,dynamic,and the hub of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in general.The mission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encompasses all of the other areas because we focus on the person—in whom the various developmental,cognitive,social,neuropsychological, and potentially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re manifest and whose behavior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sets as its focus.The diversity among scholars who proudly declare themselves personality psychologists is stunning and surely a sign of the infinite complexity of the person.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varied individuals with interests ranging from traits to personology to cultural psychology to clinical psychology to behavior genetics to neuroscience all d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and all are personality psychologists.For all of our differences,we all revel in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person.None of these approaches alone tells us about the whole person, and all of them(and some we have not even thought of yet)ar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ing the person:That is how complex human beings and behavior are.My hope is that JPSP would reflect this breadth by welcoming high-quality work in its many forms.I hope that authors will be courageous in the questions they ask in their research and embrace the complexities of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ctual behavior).No strong scientific inquiry should ever be“too interesting”for JPSP.I encourage scholars to pursue research that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eople (rather than,say,scales).I can assure you,at least,that such intellectual courage will be met with editorial courage.I want JPSP:PPID to be the outlet in which the very best,most exciting,most provocative,and most generative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psychology is presented.I hope the journal will be viewed as exciting and dynamic in another respect as well:I have encouraged my associate editors to be decisive and to render decisions as expeditiously as possible.I realize that many,many very good papers are ultimately rejected for publication in JPSP,and I would like to add a few words here to rejected auth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meone who has collected her share of such rejections.I hope you recognize that by virtue of being rejected by JPSP,you have joined an esteemed group of outstanding scholars,many of whom have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ical science.A rejection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indicating that your contributions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are not appreciated.Particularly to new scholars in the field,I want to say that persistence is key:Good ideas that are tested with rigorous methods will eventually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top journal in the field.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Vol.98,No.1,104–105©2010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0022-3514/10/$12.00DOI:10.1037/a0018175104After hearing that I would be handed the reins of JPSP:PPID,I found myself once again walking the aisles where the psychology journals are shelved in the library.Perusing the volumes of JPSP(even back to when it was JASP),I was awestruck at the many luminary figures who have served as editor of the journal.It was a humbling experience,to say the least.Perhaps even more humbling was the realization that I am the first woman to hold this post,although I can scarcely imagine I am the first to be qualified to serve in this regard. In closing,then,I would like to dedicate this issue of the journal to the many women whose scholarly contributions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paved the way for those women(myself included)who passionately pursue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today.I feel extraordinarily privileged to serve in this capacity. As editor,I vow to be ever mindful of those young scholars who might happen upon the journal in the library or online and in it find the inspiration to embark o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what is to me the most exciting and important topic in psychology:personality.——Laura A.King,Editor,JPSP:PPID 105EDITORI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itorialI am honore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reet you as the new editor of JPSP:PPID.I am also excited to introduce the dynamic scholars who have agreed to lend their considerable gifts as associate editors,Jack Bauer,Wendy Berry Mendes,Veronica Benet-Martinez,Edward Chang,Cecelia Cheng,and William Fleeson, as well as those who have agreed to serve as consulting editors for the journal.I would also like to express my deep gratitude to Chuck Carver and his editorial team for their enormously conscientious efforts on behalf of our field.In this inaugural editorial,I hope to share a bit of my approach to the field of personality and the sensibility that will guide the journal for the next few years.For most of my undergraduate career,I was an English literature major who nevertheless frequented the aisles of the Kenyon College library reading psychology journals.It was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articles in the journals(typically JPSP and 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that sold me o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ersonality. This experience left me with a sense of the importance of our scholarly journals not simply as a place to publish science for scientists but as a way to attract scholars to the field and to inform the world more broadly about why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is a vital one that is relevant to all people.This function might be important for all psychology journals,but it is particularly crucial for personality psychology.Even today,many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our field through courses that review only classic theories in personality,courses that do not represent the science of the person as it currently exists.As such,I believe that the top journal in our field must be one that conveys the sheer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its scholars for the person.Articles must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in a real way,and they must be written with clarity and with a sense of that broad audience.My vision for the Personality Process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ection of the Journa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is my vision of the field of personality itself—broad,exciting,dynamic,and the hub of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in general.The mission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encompasses all of the other areas because we focus on the person—in whom the various developmental,cognitive,social,neuropsychological, and potentially pathological processes are manifest and whose behavior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sets as its focus.The diversity among scholars who proudly declare themselves personality psychologists is stunning and surely a sign of the infinite complexity of the person.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varied individuals with interests ranging from traits to personology to cultural psychology to clinical psychology to behavior genetics to neuroscience all d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and all are personality psychologists.For all of our differences,we all revel in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person.None of these approaches alone tells us about the whole person, and all of them(and some we have not even thought of yet)are necessary to understanding the person:That is how complex human beings and behavior are.My hope is that JPSP would reflect this breadth by welcoming high-quality work in its many forms.I hope that authors will be courageous in the questions they ask in their research and embrace the complexities of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ctual behavior).No strong scientific inquiry should ever be“too interesting”for JPSP.I encourage scholars to pursue research that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eople (rather than,say,scales).I can assure you,at least,that such intellectual courage will be met with editorial courage.I want JPSP:PPID to be the outlet in which the very best,most exciting,most provocative,and most generative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psychology is presented.I hope the journal will be viewed as exciting and dynamic in another respect as well:I have encouraged my associate editors to be decisive and to render decisions as expeditiously as possible.I realize that many,many very good papers are ultimately rejected for publication in JPSP,and I would like to add a few words here to rejected auth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meone who has collected her share of such rejections.I hope you recognize that by virtue of being rejected by JPSP,you have joined an esteemed group of outstanding scholars,many of whom have mad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ical science.A rejection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indicating that your contributions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are not appreciated.Particularly to new scholars in the field,I want to say that persistence is key:Good ideas that are tested with rigorous methods will eventually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top journal in the field.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0,Vol.98,No.1,104–105©2010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0022-3514/10/$12.00DOI:10.1037/a0018175104After hearing that I would be handed the reins of JPSP:PPID,I found myself once again walking the aisles where the psychology journals are shelved in the library.Perusing the volumes of JPSP(even back to when it was JASP),I was awestruck at the many luminary figures who have served as editor of the journal.It was a humbling experience,to say the least.Perhaps even more humbling was the realization that I am the first woman to hold this post,although I can scarcely imagine I am the first to be qualified to serve in this regard. In closing,then,I would like to dedicate this issue of the journal to the many women whose scholarly contributions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paved the way for those women(myself included)who passionately pursue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today.I feel extraordinarily privileged to serve in this capacity. As editor,I vow to be ever mindful of those young scholars who might happen upon the journal in the library or online and in it find the inspiration to embark o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what is to me the most exciting and important topic in psychology:personality.——Laura A.King,Editor,JPSP:PPID 105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