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考点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考点2自我意识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考点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生理自我(3岁前)到社会自我(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的过程。
考点4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学习理论考点1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考点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考点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考点4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学习动机考点1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考点2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考点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心理学考点
心理学考点
1.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2. 神经心理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织、感觉与知觉、运动控制、学习与记忆、言语和语言、注意力和意识等。
3. 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语言和情感发展、青少年身心发展、成人发展、老年人心理发展等。
4. 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特征、人格测量等。
5.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偏见和歧视等。
6. 临床心理学: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的评估等。
7. 教育心理学:学习和教学、学科能力和兴趣、学习策略、教育心理治疗等。
8. 工业组织心理学:招聘和选拔、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满意度、组织变革等。
9. 健康心理学:应对压力、疾病的心理影响、健康促进、医患关系等。
10. 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对心理的影响、跨文化交流、文化差异的认知和行为等。
- 1 -。
心理学考点汇总
心理学考点汇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以及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心理学的一些关键考点进行汇总和探讨。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知觉、注意力、记忆和语言等认知活动。
其中一些重要的考点包括:1.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的过程。
它关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轨迹,以及认知能力和知识的获取方式。
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里程碑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2. 认知偏见:认知偏见指的是在思考、判断和决策过程中,由于个体内在的认知和情感机制,而导致不合理、片面或歧视性的判断。
常见的认知偏见有保守偏见、归因偏见和确认偏见等。
了解和识别认知偏见是重要的心理学技能。
3.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理论由弗斯泰哥特提出,指的是在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之间出现冲突时所产生的内心紧张和不安。
认知失调通常会促使个体采取行动以减少冲突,从而恢复内心的一致性。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胚胎期至老年期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中,以下考点需要我们关注:1. 父母-婴儿互动:父母-婴儿互动研究探讨了婴儿早期的情感、认知和社交发展。
研究发现,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互动对婴儿的情感安全感及后续的社交能力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青少年发展: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涉及身体、认知和社会角色的快速变化。
青少年发展研究关注青少年自我认同、自尊心、社交关系以及性别角色和文化因素对他们发展的影响。
3. 老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研究发现,积极的老年心态和健康的社交关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老年人也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和认知挑战,例如认知衰退和应对丧失等。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心理学考试知识要点
心理学考试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人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并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
(二)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
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
二者的联系是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
心理和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转换,而且这种转换关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只有把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人们才能够对行为加以解释、预测和调控。
但这种规律相当复杂,并非一一对应、一成不变。
每个人的心理存在差异,却受共同规律制约的表现。
心理学就是要学习掌握行为与心理活动的各种规律,以便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所了解,并能加以控制和调节。
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但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内隐的心理活动也只有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和得到表现。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
心理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1. 行为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强调通过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来解释行为。
- 主要代表人物:帕维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 关键概念:条件反射、刺激和响应、强化和惩罚等。
- 考点重点: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条件反射的机制、强化和惩罚的运用。
2. 认知理论- 基本观点:将注意、记忆、思维等作为解释行为的中心。
-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艾略特等。
- 关键概念:认知结构、模式识别、思维策略等。
- 考点重点:信息加工过程、思维发展阶段、研究策略的运用。
3. 动机与情绪理论- 基本观点:关注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因素。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马斯洛、埃克塞尔等。
- 关键概念:欲望满足、需求层次、情感表达等。
- 考点重点:动机与目标达成、情绪的产生与调节。
4. 发展心理学理论- 基本观点: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皮亚杰、柯尔伯格等。
- 关键概念:冲突解决、认知发展、个人身份形成等。
- 考点重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青少年身份认同形成、生命周期的变化。
5. 人格心理学理论- 基本观点:探讨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等。
- 关键概念:无意识、自我、自我实现等。
- 考点重点:人格特质与行为、个体差异的影响、自我发展。
6. 社会心理学理论- 基本观点: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福尔摩斯、阿修伯勒等。
- 关键概念: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
- 考点重点:社会认知过程、人际关系互动、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
以上是心理学理论基础的考点要点整理。
希望能帮助您复习和总结心理学理论知识。
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普通心理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和人格;(二)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在实验心理学P23页,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个案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并涉及到一项观察方法:无干扰观察法。
)观察法的特点:直接性和描述性;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测验法:采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的形式来测量心理品质。
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要求4)调查法:用提问的方式(问卷提问/访问提问),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一般分为问卷条查和访问调查。
5)个案法:通过对某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这种方法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而来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个体,缺乏代表性。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并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实验法。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温勒。
主张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
(霍妮也和精神分析有关) 心理精神过程(黑箱) 行为刺激 信息加工的主观背景 能力 + 人格 信息加工的副产品 动机(意志)+情绪(情感) 信息加工的客观过程(认知)感觉→知觉→注意→意识→记忆→思维→语言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 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 分支:包括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二、主要心理学理论1. 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冯特- 主要观点:通过内省法研究意识的结构。
2. 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 主要观点:意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强调心理过程的功能和适应性。
3.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约翰·华生、B.F. 斯金纳- 主要观点:通过可观察的行为来研究心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4.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乔治·米勒、艾伦·纽厄尔- 主要观点: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记忆、语言和解决问题。
5. 精神分析学- 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强调无意识过程和早期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阶段: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四、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社会世界。
- 社会影响:群体如何影响个体行为。
- 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研究。
五、生物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 遗传心理学:研究遗传对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影响。
六、认知心理学- 知觉:外界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 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 语言:语言的习得、理解和产生。
七、临床心理学- 心理评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行为。
- 心理治疗:治疗心理障碍和促进心理健康。
八、应用心理学- 工业/组织心理学:工作场所的心理学应用。
- 教育心理学:学习过程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学研究。
九、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相关研究- 定性研究十、当前心理学趋势- 正念和冥想- 跨文化心理学- 技术与心理学的结合以上是心理学知识点的简要汇总,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探讨。
这个汇总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心理学考点整理
辨析题考点:幻想就是空想。
(错误)幻想与理想、空想的关系1、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这种幻想就是理想。
如果幻想完全脱落现实,亳无实现的可能,就称为空想。
2、理想可以激励人不断进取,取得生活和工作上的成功。
而空想会消磨人的斗志,将人生引入歧途。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
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髙层次的需要。
五个层次从低到髙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绪和情感合称为感情。
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通常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即时性、冲动性、外显性,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左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
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左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左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左了在一立情景下情绪表现的形式。
总之,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两者紧密联系。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正确)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错误)知识掌握的越多,能力就越强。
(错误)知识掌握的多少与能力髙低成正比。
(错误)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区别:二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发展的,能力的发展要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并且不是永远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成正比发展的。
联系:能力是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知识的掌握是以一泄的能力为前提,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结果,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要重视智力的开发,还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完整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第⼀章⼼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1、⼼理学——⼼理学是研究⼈的⼼理现象发⽣、发展规律的科学。
2、⼼理现象——⼼理现象是⼼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的统⼀体。
3、⼼理过程——是指⼈的⼼理活动发⽣、发展的过程,具体⽽⾔,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下,在⼀定的时间内⼤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理特征——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理特点,包括能⼒、⽓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个统⼀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的情感对意志⾏动有⼀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的情感。
7、⼼理学真正成为⼀门独⽴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理学家冯特在莱⽐锡建⽴⼼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理学是⼀门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的⼼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的⼼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如体温的⾼低或饥渴等等;③⼼理因素,即⼼理对⼼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的⼼理对今天发⽣的⼼理的影响。
10、⼈的⼼理实质:⼈脑是产⽣⼼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理学规律。
2、⼼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主义做⽃争;⼼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定的理论意义;⼼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众多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对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感知觉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比如我们通过眼睛看到颜色、通过耳朵听到声音。
而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能让我们理解一个完整的对象。
在感觉方面,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而差别感觉阈限则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整体性让我们能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来认识;选择性使我们在众多刺激中选择出关注的对象;理解性则是基于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知觉对象;恒常性让我们在一定条件变化时,仍能保持对事物的知觉不变,比如不论距离远近,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身高是相对固定的。
二、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极短,但容量较大;短时记忆一般能保持 5 秒到 1 分钟,容量有限;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长久,容量几乎无限。
遗忘是记忆中的常见现象。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等。
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合理组织复习、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运用记忆术等。
三、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思维的种类繁多,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问题解决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呈现方式、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等。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心理学资格考试复习重点整理心理学资格考试是对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学相关工作的人来说,通过这个考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下面将对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要了解各个认知过程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和成人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要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各个阶段以及相关的理论。
3. 认知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要了解其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过程。
要了解社会认知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群体行为: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要了解群体行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要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
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2. 青少年发展:研究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
要了解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和相关的问题。
3. 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要了解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相关的理论。
四、心理评估与测量心理评估与测量是研究心理测量和评估方法的学科。
在考试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测试的设计、应用和解释等。
2. 量表与问卷:了解各种心理量表和问卷的使用方法和评估标准。
3. 评估技术:了解常用的心理评估技术,如面试、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一、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
二、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于相应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
三、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
四、科学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一、认知过程。
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二、情绪情感过程。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三、意志过程。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心理学的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现场)实验法。
二、测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方法。
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三、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以收集初试的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分为书面调查(问卷法)和口头调查(访谈法)四、临床法。
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1. 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学科性质)3.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 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 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代表人物:詹姆斯。
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传统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
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观点:人性本善。
⑦ .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 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的)、心理特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
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
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
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想象:想象是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意志: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知识要点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的内容: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
视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段极短的时间。
感受性的发展: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活动和专门训练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
3、知觉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昌性
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他人知觉(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错觉:视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方位错觉
4、
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策略:有目的的识记、先理解后识记、识记与操作相结合、保持良好的情绪
复习的策略: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边复习边思考、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
5、
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集中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思维的种类
和发散思维。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想象的种类: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分为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6、
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别:
①通常把那些与胜利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
把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
②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常由某一时刻、某些特定情境引起,往往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改变而转移,所以不稳定。
情感带有很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不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转移。
③情绪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含蓄,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始终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
④情绪比较低级、简单,不仅人类所具有,动物也常发生。
情感则是高级的复杂的内心体验,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⑤联系:一方面,由于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基本上是统一的,情感作为比较稳定、深刻的态度体验,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情绪的表现。
另一方面,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人的情感则无从表现。
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7、
意志的基本特征: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动机斗争的类型:从形式上分: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多重接近-回避型从内容上分:非原则性动机斗争、原则性动机斗争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8、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特征: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在教学环境方面(不良的教学环境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采取生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规范)
有意注意: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正确组织课堂教学、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
.
9、
个性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后来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认知的需要和美的需要。
一般来说,层次越低,需要强度越大。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以正面表扬为主、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10、
能力测验简介
①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②特殊能力测量和创造力测量
③学生能力的判断:掌握相应智力活动的速度;智力活动的质的水平;从事智力活动的兴趣、爱好的强烈性和稳定性。
能力的个别差异:
①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
②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③能力的类型差异:知觉能力、记忆能力、表象能力、思维能力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11、
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
①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属于兴奋热烈的类型。
感受性较弱,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较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行为表现常常是反映迅速、行为敏捷。
但理解问题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②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
有很强的耐受性、兴奋性、敏捷性和可塑性,反映迅速、感受性较弱,情绪易表露,也易变化,敏感。
但与人交情粗浅。
③黏液质:又称安静型,属于缄默而沉静的类型。
感受性弱,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也弱,但耐受性强。
缓慢、沉着、镇静、有自制力、有耐心、刻板、内向。
但能坚定执行已作出的决定,不慌不忙地去完成工作。
④抑郁质:又称弱型,属于呆板而羞涩的类型。
感受性强,往往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而动感情,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都很弱。
性格孤僻、动作缓慢,很少表现自己。
气质和性格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①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性格则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得行为方式;②从概念内涵看,性格的好坏取决于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但气质不依据心理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转移;③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方面,而性格表现范围广泛,几乎概括了人的社会方面的心理特点;④从形成、发展上看,气质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取决于个体神经类型的特点,比较稳定,而性格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较大,是在环境、教育、家庭和自身实践活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因此可塑性较大,较之于气质,易改变;⑤气质无好坏之分,与行为内容无关,不能说某种气质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个体的社会活动价值和成就的大小,而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明显地有好坏善恶之分,人们都希望能养成好的性格,
改变坏的性格。
联系:①一方面,气质对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气质会影响个体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第二,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第三,个体行为中表现出的气质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当成性格的特点。
②另一方面,性格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生物学因素
②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
③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