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 Why? because the domestic country will specialize in wine production whenever PC /PW < aLC /aLW
– And we assumed that aLC /aLW < a*LC /a*LW so foreign workers won’t find it desirable to produce cheese either.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The Ricardian Model
内容:
•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 • 单一要素经济 • 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分析
问题:
• 鲁宾逊每小时可以摘 10 个椰子或捕 3 条 鱼,他的朋友星期五每小时可摘 30 个椰 子或捕 2 条鱼。他们应给如何分工呢? 如果鲁宾逊每小时只能摘 10 个椰子或捕 1 条鱼,他们又该如何分工呢?
Problems
Home has 1200 units of labor available. It can produce two goods, apples and banana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3, 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2. a. Graph Hom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b.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c.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what would the price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be? Why?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价格Ⅰ、中国小麦市场
价格Ⅱ、世界小麦市场
c 2
SC A
a
1 eC
bd 进口
B DC
0 20 40 60 小麦(百万吨)
D
b+d 0.67 f
0
S E
D
40小麦(百万吨)
• 说明: • 封闭经济下,中国消费者剩余由c区代表,开放贸
易之后,价格线下移,消费者剩增加,由c区变为 c+a+b+d。结论:开放贸易使一国消费者得利。

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交易对手的相
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
口的总收入恰好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 成的价格。
若: 英:17X1000 亚麻布(进口D) 10X1000 细棉 布(出口S)
德:10X1000 细棉布(进口D) 17X1000 亚 麻布(出口S)
可见,贸易达到均衡状态(实物形态)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B国获利 0.5单位Y 0.4单位Y 0.3单位Y 0.2单位Y 0.1单位Y
0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B国获利
1︰1.4
• 理论内容:现实的国际贸易条件是使得双方出口 的总收入恰好应该能够支付双方的总进口时形成 的价格。
• 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两点补 充:一是补充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 的范围,二是补充了贸易利益如何进行分 配的问题。
• 这一理论有其局限性 1、以贸易收支平衡 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即国际交换比例, 而国际交换比例又由相互需求所决定。另 一方面,相互需求数量又由国际交换比例 决定。这明显陷入了某种循环论证。 2、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 件,而前者又恰恰是受后者影响和制约, 这里也有循环推论之嫌。 3、只能运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需求 都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 贸易保护观点
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
《就业利率与货币通论》
1、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奖励 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 的一部分; 2、政府干预、保护贸易收支 顺差不是一个长期目标,而只是在 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才偶尔 使用的手段。
二、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 观点
保护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 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 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
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由于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国家 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各国可采取限 制进口的措施和鼓励出口的政策, 保护本国市场,扩大出口市场,维 护本国的产业结构。
第一节
保护关税说
保护关税说又称制造业保护论, 是由美国金融学家汉密尔顿 (Alexander Hamilton)于1791年在 向国会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制造 业的报告》(Report on Manufacture) 中提出的。
三、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简评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反 映了西方经济由单纯重视企业的经 济运行向重视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 方向的转变。
1 1、向私营工业发放贷款,扶 持私营工业发展; 2、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 国内新兴工业; 3、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 进口本国急需原料;
4、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并 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 5、限制改良机器及其他先进 设备输出;
6、建立联邦检察制度,保证 和提高工业品质量; 7、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 内工业发展需要; 8、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强国 内劳动力供给。
(1)原始未开化时期;
(2)畜牧业时期; (3)农业时期:应实行自由贸 易政策; (4)农工业时期:实行保护贸 易政策; (5)农工商时期:应实行自由 贸易政策。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国际经济学第3章
•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 • 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各自只用于一种产品 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 的生产。 的生产。
–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12
特定要素模型
– 如何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呢
•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4
参与贸易的国家都能够从贸易中受益 但是国际贸易的现实是, 但是国际贸易的现实是,对于进口产品的 竞争,各国都会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竞争,各国都会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对本国的不同产业进行保护。 对本国的不同产业进行保护。
5
矛盾: 矛盾 一方面,贸易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各国限制的政策的存在
16
特定要素模型
图 3-1: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产出, 产出 QM QM = QM (K, LM)
劳动投入, 劳动投入 LM
17
特定要素模型
– 生产函数的曲线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生产函数的曲线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 增加一个工人(资本总量不变)意味着每个工人操作的 增加一个工人(资本总量不变) 资本量减少。 资本量减少。 • 因此每一单位相继增加的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都比上 一个要少。 一个要少。
一国的劳动资源配置 (AA)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LM (增加 ) 增加
QM =QM(K, LM)
20
特定要素模型
三、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价格、
–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呢
• 要回答这一问对于劳动的需求取决与本部门产品的价 格和工资率, 格和工资率,工资率取决于制造品和粮食两部 门对劳动的总需求

国际经济学第3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国际贸易标准理论
固定成本下:只有小国进行完全专业化生产, 大国可以同时生产两种商品
递增成本下:即使是小国,也存在不完全分 工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国际贸易利益: 又称为贸易利益(gains from trade)。 是指同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在既定的生产资
源和技术条件下新增加的利益,表现为整个社会福利 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KX
OX Y Y0 Y1 Y2
LY
OY
(X1,Y2)
(X0,Y2)
E2
X2
(X0,Y1)
E1
Y2
E0
X1
KY
X0
Y1
LX
Y0
E0
(X0,Y1) (X0,Y2)
E1 E2
(X1,Y2)
O
X0
X1
X2
X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三)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或称为社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 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它产品的产出量。即|dY/dX|。
Y
·M ·N
U3 U2 U1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O
(A国)
U3′
·M′
U2′
· U1′ N′
X (B国)
第一节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均衡消费点。 BB′表示X和Y在价格既定条件下一国的国民预算线①。 ① 国民预算线是指在X和Y的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一个社会的国民收
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点的轨迹。
Y
B′
C U0
O
BX
第二节 封闭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型 产 密 品 集 动
为 劳
型 产 品
当上述两式都满足时,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两 个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保持不变,结果X部门的生产扩大,而Y部门 的生产则下降。如果是劳动总量增加,资本总量不变,则同样的 道理,Y部门的生产将扩大,X部门的生产将下降。
本 密 集
为 资
K K1 X
E´ X´ E 要素变动 ,X Y两个部门的要 素 不变, OX´ OY´分 两个部门的 产 。
(二)贸易后
B´ C B
X
因为PA<PB,所以A 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 较优势,而B国在Y产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A国在A点、B国在A´ 点生产、消费。 开展贸易后,A国生产由 A点下移至B点生产,B 国则由A´点上移至B´点 生产,然后通过贸易, 最终在C点消费。
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模式
发达工业国家的出口/进口比率(1979年)
价格定义法
假设工资率(W)表示劳动的价格,利率(r) 表示资本的租赁价格,W/ r则代表劳动力的相 对价格,若(W / r)A> (W / r)B,即劳动的 相对价格在A国高于B国,则称A国为资本丰富 国,B国为劳动丰富国。同样,决定一国是否 是资本丰富,并不是看r的绝对水平,而是看 w/r的大小。
第二节 H-O理论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价格差异 如前物质定义法所述,在两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影响到两国X和Y两种 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两国供给 方面的差异,可通过考察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偏向性 来直观地加以判断。 A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偏向于X商品,这意味着在相同 的相对价格下,A国在X商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高于B国, 而B国则在Y商品上相对供给能力高于A国。 结论:资本丰富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劳动丰富国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 强。

国际经济学第3章概要

国际经济学第3章概要

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递增: ❖ 后者是指一种纯粹的技术特征,它指生产过程中产 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 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 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 一定存在。 ❖ 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 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即 整个产业增加比例大于整个产业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4)产业内贸易的测度
产业内贸易程度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测度。计算公式为:
X M
T 1
X M
式中X和M分别代表一个产业或一类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
的取值范围介于0和1之间。T愈是接近1,说明产业内贸易程度愈高;
T愈是接近0,则意味着产业内贸易程度愈低。
当T=0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或这类产品上只有进口或出口,
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3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 3.2 产业内贸易理论 3.3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 3.4 运输成本、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 3.5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3.1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
假设甲、乙两国在生产方面的能力是完全 相同的,即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但两国的需求偏好不同,因此在封闭经济条件 下,同一种商品在两国的价格也会有所不同。
二、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
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 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 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
Y 120 B`
100
80
60
E

40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P42图
第一阶段,新产品创新阶段。美国生产全部新 产品,并向欧洲出口。 第二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欧洲开 始生产新产品,美国仍控制新产品市场,并开始 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新产品。 第三阶段,欧洲替代美国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 口地。 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 发展中国家的新产品需求市场开始为欧洲国家所 控制。
熟并扩散到国外,欧洲(模仿国)开始生产新产品, 竞争加剧;产品逐渐实现标准化,创新国的技术垄 断优势逐步丧失,产品由技术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 转变
第四阶段,新产品进入销售下降阶段,产品实现
标准化,欧洲替代美国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口地。 美国在新产品生产中的技术优势完全丧失,模仿 国生产增加,与创新国出口竞争,发展中国家的 新产品需求市场开始为欧洲国家所控制。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 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 的品质等级q, OP表示二者的关系 E和F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叠需 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 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 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 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 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 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威尔斯的五阶段论
第一阶段,新产品引入阶段。需大量研发,技术不
确定,美国生产全部新产品,没有实现规模经济, 产量较低,满足国内高收入人群的特殊需求。
第二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长阶段。企业生产逐
步增加,国外需求逐步增加,创新国逐步取得规模 经济,创新国的生产和出口快速增长。
第三阶段,新产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生产技术成
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 的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 中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 家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 浪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 欧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 产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 欧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 中国家扩大出口时期。

国际经济学_3

国际经济学_3

(K/L)X> (K/L)Y
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14
K
要素密集度的图示
QY2 QY1
(K/L)Y (W/r)1
K QY2 QY1
(K/L)Y (W/r)2 (K/L)X
(K/L)X
QX2 QX1
图3-5 A国商品X和Y的要素密集度
QX1 L
13
(3)要素密集度 ) (factor intensity)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 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 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若生产 X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 (K/L)X , 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K/L)Y , 且有: 且有:
K2
B(K2,L2) X1 L1 L2 L
图3-1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MRTS)的等产量曲线
8
两种特殊的等产量曲线
K A(K1,L1) K1 K2 L1 B(K2,L2) X1 L2 L K K1 K2 A(K1,L1) B(K2,L2) E L1 L2 X1 L
图3-2 MRTS不变的等产量曲线
17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图 3-7
图 3-8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国际经济学(第3章)

特定要素模型
工人 — 我们无法确定工人是受益,还是受损,这取决于工 我们无法确定工人是受益,还是受损, 人的消费偏好, 人的消费偏好,即制造品和粮食在他们的消费中哪一 个更重要 资本所有者 — 资本所有者是受益者,以制造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率 资本所有者是受益者, 下降, 下降,因此以制造品衡量的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增加了 土地所有者 — 土地所有者是受损者,他们的损失来自于:一是以 土地所有者是受损者,他们的损失来自于: 粮食衡量的实际工资率上升对其收入的吸收 二是制造 品价格上升,使其收入购买力下降 品价格上升,
特定要素模型
图 3-7: 制造品价格上升
工资率, 工资率 W
劳动需求 曲线向上 移动7%
PF X MPLF
1
Wage rate, W
工资率上 W 2 升的幅度 小于 7% W 1
2 1 PM 2 X MPLM PM 1 X MPLM
制造品部门 使用的劳动, LM
粮食部门 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 使用的劳动, LF 部门转移的劳动量
特定要素模型
劳动的充分就业条件要求经济中总的劳 动供给等于粮食生产中的劳动供给加上 制造品生产中的劳动供给
LM + LF = L
我们可以使用这一方程推导出经济的生 产可能性边界
特定要素模型
■生产可能性
要分析经济的生产可能性, 要分析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我们只需要 分析当劳动从一个部门移向另一个部门 时,经济中的产出组合是如何变动的 图3-1显示了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Figure 3-13: Trading Equilibrium
Quantity of food Quantity of food American budget constraint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 三、模型基本假设 • 要素禀赋标准模型建立在以下几条基本假设之上: (1)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3)规模收益不变; (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6)假设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 的国家;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 能流动; (8)X、Y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X假设为资本密集 型产品,Y假设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9)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它贸易障碍。 由以上假设可知,A、B两国除要素禀赋不同外,其 它一切条件都是完全相同的。

在图3—8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确定均衡条件下的要素 价格水平:画一条与X和Y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都相切 的切线,那么该切线就是单位等成本直线,它在横坐标轴 与纵坐标轴上的截距的倒数,分别对应于劳动、资本的均 衡价格。 在自由贸易下,X、Y两种产品无论在A国还是B国价 格都是相同的,另外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也完全相同,所 以两国相应产品的单位价值等产量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也完 全相同,从而两国在均衡时的单位成本曲线也完全相当。 实际上, A、B两国在贸易后要素价格的决定均可由图3— 8来描述,于是,贸易后两国的要素价格自然也就相同。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贸易前,由于两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所以两国的要素价 格的不一致导致了同种商品价格的不同。 但贸易开始后,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 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不 仅如此,要素的价格和生产中的要素密 集度也会达到均等。
在下图3—8中,XX′、YY′是两条价值均为 1美元的X、Y商品的等产量曲线。但图中 的两条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往常有所不同, XX′、YY′曲线所分别代表的X、Y的产出 水平X0和Y0满足以下条件: Px•X0=Py•Y0=$1 (3.7)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

5
三、绝对优势的含义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 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
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

6
四、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
贸易基础及形式: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 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没有“绝对优势”的 产品 。 政策主张: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 ,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 预。
我们知道只要贸易价格坐落在加拿大和美 国贸易价格之间,两国都可从贸易中获利 。那么有什么可以保证贸易价格实际坐落 在 3.0 Pws 0.67 这个区间呢?如果贸易 价格等于4或者0.5将会发生什么呢?
20
第三节
绝对生产率优势和比较生产率优势的对比
绝对生产率优势定义为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贸易伙伴,则 该国在此产品上具有比较生产率优势(comparative productivity advantage),或简称为比较优势。比较优 势的概念基于当各国使用其拥有最高价值的资源来获得 最大财富的观点。 如果与美国相比,加拿大面包的机会成本更低,则它应 该生产更多的面包并用来交换钢铁。
27
作业:
P36页:1
28
25
第六节 经济重组
提供贸易调整援助(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TAA)的活动在很多国家很普遍 ,包括美国。通过这些活动以延长失业救济 、工人培训以及进口品暂时征税来突然受到 进口冲击的行业提供喘息的空间等形式出现 。
26
小结: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一、多项选择题1、关于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有()A、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或专门要素)所有者的收入B、出口将降低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C、进口将提高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收入D、出口导致共同使用的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E、进口导致共同使用的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2、关于“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素密集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B.要素密集度是针对国家而言的C.要素丰裕度是针对国家而言的D.要素丰裕度是针对产品而言的E.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都是个相对的概念,都要视比较对象而定。

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各国相同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达到均等化,然而现实远非如此,其原因是()A.国际贸易远不是自由的B.各国生产的产品并不相同C.各国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有差异D.国际贸易存在各种形式的交易成本E.生产要素并非都能得到充分利用4、根据斯托尔帕—萨谬尔逊定理,自由贸易将会使贸易参加国()A.商品价格均等化B.土地得到相同的报酬率C.所有工人得到相同的工资率D.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E.供给和需求模式趋同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中的有关定理,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有()A、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B、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C、商品的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D、商品的进口将提高进口竞争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2、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下列那个不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真正原因()A、商品价格未实现均等化B、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障碍C、运输成本的存在D、要素在国家之间的流动受到限制3、根据斯托泊—萨谬尔森定理,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有()A、进口关税将提高进口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B、进口关税将降低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C、商品的出口将提高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D、商品的进口将提高进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B.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C.各国技术水平不同D.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5、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会使共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A.不变B.增加C.减少D.无影响6、在分析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A.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自由流动B.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C.生产要素充分利用D.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用7、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方面的差别。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三章
21
三、标准产业内贸易指数

Ti=1- ————————
∑│(Xi/X)+(Mi/M)│
∑│(Xi/X)-(Mi/M)│
Xi和Mi代表某特定产业中特定产品的出口额 和进口额 X和M代表某国家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 Ti=0,不存在产业内贸易 Ti=1,存在最大化的产业内贸易

22
表2.8 1993年美国工 业的产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
19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指数
一、巴拉萨指数 Ti=|Xi-Mi|/|Xi+Mi| Xi和Mi分别代表某特定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 额。当Xi=0或者Mi=0时,Ti=1。经济含义是该 产业只有出口或者进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 易。当Xi=Mi时, Ti=0,其经济含义是该产业 达到最大化的产业内贸易。0≦Ti ≦1,且Ti 越接近0时,产业内贸易越发达。 20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当代 理论
1
本章结构

重叠需求理论

消费者行为假设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垂直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 水平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理论


不完全竞争理论


产业内贸易
2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
二战之后产生了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发达 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要素禀赋理论已 经不能解释其原因。 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 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瑞典经济学家斯塔凡· 伯恩斯坦· 林德尔在 1961年发表的论文《讨论贸易和转移》中 阐述了重叠需求理论。
11
三、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 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 随着行业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

国际经济学第3章.ppt

国际经济学第3章.ppt

孤立均衡
均衡相对价格和比较优势
▪孤立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 国家 1: (PX/PY) = PA = 1/4 国家 2: (PX/PY)’= PA’= 4/1 i.e., (PX/PY) < (PX/PY)’
国家1在商品X上有比较优势,而国家2在 商品Y上有比较优势.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
QF + Q*F
• 经济增长的国际效应
– 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改善本国的 贸易条件,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恶 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 本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 减少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而本国的进口 偏向型增长会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 恶化性增长
• 是指这样一种情况,穷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是该国 的贸易条件极度恶化以至于,该国的福利水平还不 及增长前。
粮食产量, QF
生产、消费和贸易
粮食进口
无差异曲线 D
Q
棉布出口
TT 棉布产量, QC
棉布相对价格上升带来的影响
粮食产量, QF
D2 D1
Q1
Q2 TT
VV1(PC/PF)1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 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 贸易条件
•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该国进口产品价格。.
粮食产量, QF
Q1 Q2 VV1(PC/PF)1
TT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
– 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
PCQC + PFQF = PCDC + PFDF = V
– 一国在等产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该 国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 过一系列的无差异曲线图示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1.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
A.对所有小麦和汽车组合都是不变的
B.表明消费者为换取进口汽车而减少小麦消费时,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替代一定数量汽车需要降低的小麦消费量逐渐减少
C.表明消费者为换取进口汽车而减少小麦消费时,随着汽车数量增加,替代一定数量汽车需要降低的小麦消费量逐渐增多
A.贸易参与国根据比较优势实现完全专业化
B.贸易参与国的实现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不变
C.贸易参与国的实现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贸易参与国的实现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商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6.当一国根据本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后,()。
A.生产可能性边界将会向外移动来自B.本国的外汇储备一定会大幅增加
B.转换曲线将外移
C.在初始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已经移到了一个更好的点
D.出口产品价格将相对于进口价格下降
4.商品贸易条件()。
A.与一国的易货交换贸易条件相对
B.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C.指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与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D.计算从一国向另一国运输商品的成本
5.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将导致()。
3.大小不相等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大部分贸易收益将流向较小的国家。()
7.一国的商品(或易货)贸易条件反映了该国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C.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D.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7.在开放的条件下,贸易后一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A.相切B.相交C.不确定D.不相切
二、判断题
1
2
3
4
1.对于大多数消费者和国家来说,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
2.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条件均衡等于较小国家贸易前的现行国内价格比。()
D.决定了一国的比较优势
2.如果没有发生贸易,一国将通过()实现经济独立均衡。
A.根据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
B.生产等量的小麦和汽车
C.使用一半劳动力进行小麦生产,另一半劳动力进行汽车生产
D.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转换曲线的切点上进行生产和消费
3.当一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时,()。
A.将转向更多地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在高于无贸易下所能达到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