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法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摇瓶培养(实验室规模) 适用:细菌、放线菌、真菌 (厌氧菌不太适宜摇瓶培养,密封 瓶一般体积、重量过大) 优点:传质好、溶氧充分,从而生长迅 速、周期短 缺点:要进行大规模发酵需要大量摇床, 占用空间大。
(3) 发酵罐培养 通气发酵罐(好氧细菌、放线菌、真菌) 厌氧发酵罐(如啤酒、有机酸、酒精的发 酵生产,次生代谢研究?) 光生物反应器(光合细菌、微藻) 优点:传质效率高、溶氧充分(好氧菌)、 温度、pH等参数可控,生长迅速, 培养量大 缺点:昂贵
小结 各种天然生物成分溶解性
成分类型 • 游离生物碱 •生物碱盐 •苷类 水 - + + 醇类 + + + 亲脂性有机溶剂 + - -
•苷元
•挥发油 • • •树脂 •氨基酸 •蛋白质、酶 •鞣质 •色素(亲水性) • (亲脂性) •油脂、蜡 (多糖) (小分子)

- + - + - + ± + + - -
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 溶剂,同类分子或官能团相似的彼此互溶。(一条基本原则)
如单糖、寡糖、糖苷易溶于水或醇,酚类化合物易溶于甲醇,长链脂类 化合物易溶于石油醚、氯仿
常用溶剂极性(介电常数) 甲酰胺(109)>水(80)>甲酸(58)>乙腈(36.3)>甲醇 (33)>乙醇(24.3)>丙酮(20.7)>正丁醇(17.8)>乙酸乙 酯(6.02)>乙醚()>氯仿(5.2)>二氯甲烷()>甲苯>苯 (2.3)>二氯乙烷()>四氯化碳(2.24)>二硫化碳()>环 己烷()>正己烷(2.0)≈石油醚()。
(3) 重结晶法

原理
利用目标化合物与杂质在溶剂系统中溶解性的差异来 纯化。目标产物过饱和析出,杂质全部或大部分留在母 液中。
1.
2.
直接从粗提物或粗组分中重结晶对于微生物来说较少见, 植物化学成份研究中常用于高含量组分的初步纯化 分离纯化过程中(难分离)精细组分的重结晶或制备Xray衍射所需单晶(常用手段)
2)溶剂蒸发法(更常用,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
良溶剂:溶解较好,挥发快 不良溶剂:溶解较差,挥发慢 良溶剂与不良溶剂应互溶
比如一化合物在氯仿中溶解度较高, 而在甲醇中溶解较低,则少量氯仿 配以大量甲醇可能适宜重结晶
方法:良溶剂溶解,小心加入不良溶剂至出现混浊刚好不消失,
再加入少量良溶剂至刚好溶解,滤纸封口,扎小孔,室温或冰箱 放置。或直接以混合溶剂操作。或柱层析试管直接放置。
浓缩富集 原则
1) 2) 3) 4)
时间短; 温度低; pH适中(比较稳妥); 生物安全(不可忽视)
前处理的一般流程
发酵液 加热(使蛋白质等大分子变性沉淀,慎用/预试验) 调pH(同上,慎用/预试验) 絮凝(使菌体、悬浮物、大分子、粘稠物等沉淀或吸附聚集,有助 滤作用,对于细菌、放线菌、微藻很适用,明矾、硅藻土、纤维素等) 抽滤,过滤,板框式压滤机
(2) 沉淀法



利用有机物的溶解性或与某些试剂产生沉 淀的性质,沉淀反应可逆。 常用:铅盐法((碱式)乙酸铅使沉淀,通硫 化氢脱铅解离。如蒽醌苷、黄酮);胆固 醇可沉淀皂甙;苦味酸可沉淀生物碱。 沉淀除杂:用丙酮、乙醇、乙醚等可除去 多糖、蛋白质类杂质。
特点:有一定特异性,可选择性富集某一类目标组分
(4) 色素脱除


植物提取物、光合细菌或微藻发酵产物含较多色素,一般 价值不高且影响分离,可先除去。 方法: 1) 叶绿素易溶于氯仿、乙醚、石油醚等低极性溶剂, 可从水相中萃取除去 2)色素一般分子量较大,可用大孔吸附树脂或凝胶 柱除去 3)色素一般极性也较小,用短C18柱可除去
(5) 膜分离法

含水多,产物含量低; 含菌体及水溶性蛋白; 溶有原来培养基成分; 相当多的副产物和色素; 易被杂菌污染或产物可能会分解; 易起泡,悬浊物及粘性物质(多糖)多。
胞内产物(菌体)
目标产物
胞外产物(发酵液/水相)
1.2.2前处理目的、原则与流程
目的 固液分离
固相(滤渣):菌体及悬浊物等 水相:胞外次生代谢产物(与部分水溶性大分子)
适合分开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
小结:

传统方法主要用于粗分,可对目标组分进行一定 程度的富集; 溶剂分配、沉淀、重结晶等方法的合适运用可以 大大减少工作中的干扰,降低分离难度、减少工 作量;


重结晶方法对于单晶制备非常重要,可用于极复 杂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在小试、中试试验中相对更为重要

胞 外 产 物
用水、醇的 水溶液、丙酮 等梯度洗脱
比较/合并?
胞内产物
通用性好,可 按极性实现初 步分段,条件 简易;但费时 、易喷溅、有 机溶剂用量大、 乳化现象严重
大大减少工作量, 且可按分子量、极 性等实现较好的 初步分离,但通用 性不及溶剂萃取法
二、分离与纯化
活性引导的分离
两种分离纯化策略 系统分离
常用的重结晶混合溶剂系统:
水一乙醇 甲醇一水 石油醚一苯 氯仿一醇 苯一无水乙醇 水一丙醇 甲醇一乙醚 石油醚一丙酮 乙醇乙醚一乙酸乙醋 苯一环己烷 水-乙酸 甲醇一二氯乙烷 氯仿一醚 乙醚一丙酮
规律:
静大动小,浓快稀慢,快小慢大,快杂慢纯
促结晶方法:
晶种(不太适用微量天然产物分离) 玻棒擦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糖:无水醇难溶; 多糖:对醇60%以上难溶。 蛋白质、酶:对水热水沉淀; 对醇60%以上沉淀。
•糖类(单糖低聚糖) + •有机酸(大分子)
特点:通过合适的萃取方法,能 有效地富集目标成分;但 一般只是粗分

活性引导的分离
对于显示有特定生物活性的粗提物,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每一步都用 该筛选模型跟踪分离有活性的组分,直至分离得到具有活性的纯化合物。 特别适用于主要对活性成分感兴趣的研究。 优点: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势; 能集中精力,有目的性的分离想要得到的活性物质; 分离和结构解析的工作量相对都较小; 有清晰的研究思路,对于文章写作有一定好处。 弊端:不能保证有活性的化合物一定为新化合物,有一定风险;有可能 会漏掉在该筛选模型中无活性,但有可能具有其他潜在生物活性 的新化合物;活性跟踪有时受限于“协同效应”;不方便同时跟 踪

系统分离
对于经过或未经过生物活性筛选的提取物,在分离纯化过程中不 经筛选模型的跟踪指导,分离纯化所有能够得到的纯化合物,并解析 结构。最后再根据是否为新化合物及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参考相关文 献报道或活性预测软件等来进行广泛的生物活性筛选。偏重于传统的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方法,比较适合冷僻的生物材料和不注重生物活性 的研究。 优点:不容易漏掉提取物中含有的、能分离到的新化合物, 有利于专利申请、文章撰写, 也能兼顾各种生物活性。 弊端:目的性不明确/有一定盲目性; 分离纯化与结构解析的工作量巨大; 波谱测试费用比较大
(4) 固态发酵 适用:丝状真菌与酵母(如醋、酒酿造, 豆豉生产等,酶制剂、维生素、生 物毒素、抗生素),现在细菌上也 有应用 优点:供氧充分,散热及时,条件粗放、 成本低,下游处理方便 缺点:过程控制、大型化等方面有待改进
1.2发酵液的前处理
1.2.1 发酵液的复杂组成/特点

基本流程
菌种
发酵培养 菌体
发酵液
前处理、富集提取
粗提物
活性 评价、 构效 关系
分离纯化
单体化合物
结构鉴定
传统方法 色谱方法
活性引导分离 或系统分离
波谱学手段 单晶衍射 化学反应
课程安排


源自文库
第一讲:发酵、前处理与传统分离方法 第二讲:色谱学原理与实际应用(1) 第三讲:色谱学原理与实际应用(2) 第四讲:波谱分析概论及紫外、红外、质谱 第五讲:一维与二维核磁共振谱 第六讲:核磁共振谱解析实例 第七讲:其他结构鉴定常用(波谱)方法 第八讲:化合物波谱综合解析实例
两种方法相结合,以活性引导为主线,兼顾系统分离
基本原则

尽量快速 低温
旋转蒸发(一般低于50摄氏度);冷冻干燥;样品低温保存


避光 防氧化
旋转蒸发;有些样品需氮气保护

溶剂尽量不破坏天然成分
丙酮(与二醇反应成缩酮);乙酸乙酯(成酯);氯仿(酸性)
2.1 传统的分离方法
(1)萃取/溶剂分配法
OH
O
OCOCH3

实例
皂甙类: 植物粉碎,乙醇提取,分散于水中,依次用低极性的 (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除去亲脂性成分(色素、 类脂等),以正丁醇萃取富集皂甙类成分
生物碱类: 水相调pH碱化,使天然存在的生物碱的有机酸盐转化为 游离生物碱,有机溶剂萃取;有机相再用酸水萃取使再转 化为盐溶于酸水,色素等杂质残留在有机相中;酸水相再 不同程度的碱化,以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碱性强弱不同的总 碱组分。
第一讲 发酵、前处理与传统分离方法
一、发酵培养与提取
培养基:碳源/能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生长曲线及其与次生代谢关系
迟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种子对发酵的影响
1.1微生物大规模发酵培养的方式
(1) 液体静置培养(实验室规模) 适用:丝状真菌(三角烧瓶,好氧) 厌氧细菌(密封瓶) 优点:经济,无需专门设备 缺点:生长相对缓慢
预处理
固液分离
微滤截菌及 悬浮杂物
水相
滤渣(菌体及杂物) 大孔吸附树 脂、活性炭 、亲和柱等 甲醇、丙酮、 氯仿-甲醇等
超滤除蛋 白、多糖 等大分子
经减压浓缩 或不浓缩
吸附富集/ 固相萃取
溶剂萃取
也可索氏提取
反渗透除 盐、单糖 、氨基酸 等过小分 子并除水 浓缩 效率很高 的新思路
有机溶剂 萃取(按 极性递增 的顺序)

重结晶方法(达到过饱和方法) 1)加热-冷却法(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对于天然产物不宜过热)
选溶剂:取少量产物放人一支试管中,滴人约10倍体积/质量比的溶剂,
震荡下观察产物是否溶解,若不加热很快溶解,说明产物在此溶剂中溶解 度太大,不适合作此产物重结晶的溶剂;若加热还不溶解,可补加溶剂,当 溶剂量大于40倍一产物仍不溶解,则说明此溶剂也不适宜。如所选择的溶 剂能在10~40倍体积加热的情况下使产物全部溶解,并在冷却后能析出较 多晶体,说明此溶剂适合作为此产物重结晶的溶剂。 方法:热溶饱和再加20%溶剂,(预热漏斗抽滤除杂),冷却结晶,抽滤,尽量 少量溶剂洗涤
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1) 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大、碳 数多,极性小;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2) 取代基极性大小:在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情况 下,化合物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大小。 常见基团极性大小顺序如下;酸>酚>醇>胺>醛> 酮>酯>醚>烯>烷。 举例:判断下列各组化合物极性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