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b496d04d4d8d15abe234eca.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大纲192学时12学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设计初步(BASES OF DESIGN)课,适用于建筑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是学生必修的主干型专业基础课。
课内参考时数为212学时(含1个教学专用周20个学时),课内外学时比例控制在1:1以内,课程学分数为13。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运用过程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性的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的单元教学,在观察、分析、构思、图示表达、模型实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初步掌握建筑与环境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研究基本技能,完成向专业设计课的过渡。
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受到设计启蒙教育,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后修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宽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先修课程1、素描与色彩。
重点掌握设计素描、线描、速写、色彩(水彩、水粉)写生等基本知识与技能。
2、建筑制图。
掌握三视图、轴测图、透视图(一点、两点透视)、阴影图等的基本知识与求作方法,初步掌握建筑工程图字体书写和线条图配景的画法,以及建筑方案设计图绘制的基本规范。
3、建筑概论。
初步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类型、发展简史、建筑营造的一般过程、建筑师的工作和职责、建筑师的知识结构与学习。
(二)基本要求依据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按照建筑与环境方案设计所需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类型,以及认知顺序,将设计初步课分为基础和综合两类教学模块。
基础模块M1:形象化思考基础。
调动提出设计新概念、新形式的潜力,激发和培养其形象化思考能力。
通过单元教学,初步掌握概念设计与传达、铅笔和钢笔基本图示、形象记忆等的基本技能,初步达到能较规范地运用方案设计常用图示,概要地表达建筑与环境形象的水平。
M2:表达基础。
以相关基本理论教学为指导,通过单元教学,初步掌握碳笔、水彩、水粉等效果图基本技法,并以钢笔淡彩效果图为重点,初步掌握建筑与环境的空间、光影、质感与色彩的图示表达技法。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0951e9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4.png)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建筑初步课程是为建筑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清晰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准确运用;2. 掌握建筑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3. 能够熟练运用建筑学的基本方法,进行初步的建筑设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 建筑学的定义和范畴1.2 建筑学的发展历史及流派2.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2.1 空间组织原则2.2 材料与结构原理2.3 光线与色彩原理2.4 比例与尺度原理3. 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3.1 形态分析与表达3.2 功能分析与规划3.3 建筑构造设计3.4 建筑样板设计4. 建筑学实践案例分析4.1 国内外优秀建筑作品案例分析 4.2 城市建筑环境问题分析4.3 建筑设计竞赛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建筑设计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3. 个案分析:以经典的建筑案例为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团队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5. 评估考核:通过作业、课堂讨论和项目评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3. 期末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小型建筑设计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六、参考教材1. 《建筑设计基础》李玲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 《建筑学概论》汤松江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出版社通过建筑初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为日后的建筑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f29f7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2.png)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序言: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建筑设计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建筑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设计项目,并具备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与改进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使其能够独立解决实际设计问题;2.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3. 熟悉建筑设计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建筑设计的呈现与表达;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有效合作;5. 培养学生的设计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二、课程内容1. 建筑设计基础知识1.1 建筑设计原理与理论1.2 建筑设计流程与方法1.3 建筑设计的历史与文化背景2. 建筑设计技术与工具2.1 建筑设计相关软件的使用2.2 建筑设计的图纸技术与表达方法2.3 建筑材料及其应用3.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3.1 国内外经典建筑设计案例的研究与分析3.2 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4. 建筑设计实践4.1 设计任务书的编写与解读4.2 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与评价4.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改进三、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1.1 理论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2 设计实践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1.3 实地考察与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建筑设计实际问题的理解;1.4 导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评价2.1 课堂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平时作业、小组讨论成绩等;2.2 设计作品评价占总评成绩的50%,通过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和表现力等指标来评价。
综上所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通过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设定,全面提升学生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素养和能力。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090def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5.png)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目的:让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所存在的问题,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实施。
本课程任务:初步学习和掌握建筑设计一般程序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并作出决策的能力,使其能在不同设计阶段采用多种手段表达设计意图,解决有一定复杂性的建筑设计问题,进而加深对建筑设计的认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讲授内容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关系密切,要求学生在所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加深理解,为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把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建筑设计概述教学要求:1.建筑设计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学科,学习这一专业要具有广泛涉猎的学习习惯,保持对周围各类事物的兴趣;2.理解建筑设计基本内容;3.了解建筑设计手法涵义;4.掌握建筑造型设计手法实例。
教学内容:1.建筑设计由形式到形象的过程;2.建筑方案设计。
二建筑单体的设计原则教学要求:1.了解空间和实体的关系;2.理解建筑单体尺度;3.掌握立面上的虚实法则。
教学内容:1.掌握虚实处理方法;2.掌握收头方法;3.建筑尺度的把握。
三建筑空间组织教学要求:1.了解建筑设计的功能与空间;2.理解建筑层次的分割和流通;3.掌握建筑的层次与造型。
教学内容:1.空间结构及其方向性;2.空间分割和流通;3.空间层次和造型。
四经典设计作品解析教学要求:1.掌握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分析;2.掌握建筑设计立意与快速表达;3.了解建筑空间中人的行为心理对建筑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影响;4.掌握中小型建筑的交通组织。
教学内容:1.中小型建筑的空间与功能;2.中小型建筑的环境与交通组织;3.中小类公共建筑设计作品解析。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20学时,实验教学时数28学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操作试。
建筑设计初步I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初步I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0202d0b14e852458fb57d1.png)
《建筑设计初步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3142010【英文译名】:Basi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Ⅰ【适用专业】:建筑学【学分数】:3【总学时】:48【实践学时】: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是建筑设计课程的准备及起步阶段。
其主要是通过讲课及反复的作业练习,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为后一阶段的课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建筑观奠定基础。
2、通过建筑表现技法、抽象造型设计和建筑体验分析三部分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方案表达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动手、创造的能力,掌握空间分析的方法,提高理性认识建筑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开端,无前修课程。
后续课程有:建筑设计初步Ⅱ、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城市规划系列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课程内容1、首先了解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认识建筑,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表现基本原理与技法,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及造型法,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与方法。
2.课程作业部分提供与基础理论相适应的系列作业设置,作业配有作业指导书,掌握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表现、建筑形态构成、建筑美学和建筑设计入门训练。
3、*本课程的重点在建筑表现基本原理与技法及其训练,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及造型法及其训练上。
4、△本课程的难点建筑表现训练上,基本来说,重要理念的输入、重要技能的训练,重在反复输入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
五、教学方法建议每一部分的理论教学后,相应布置课程作业,作业追求综合性、多功能、高效益,本着重要理念反复输入和重要技能反复训练的思想,每个作业包含多种训练内容。
建筑表现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图纸模型进行建筑表达的原理和方法;建筑形态构成训练对建筑的基本形式(点、线、面、体)及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位、位置、空间)的直觉及相关性认识,训练用形式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建筑美学训练培养审美感觉和构图,即运用美学原理组织形式因素的能力;建筑设计入门训练通过实际题目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建筑设计基础 1 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 1 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a53e6f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a.png)
建筑设计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建筑学专业课程代码:37D00712学时分配:85赋予学分:5先修课程:无特殊要求后续课程:《建筑设计基础2》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各环节作业,使学生掌握建筑表达的基本技能,学会以多种方式表达建筑。
要求学生学会空间思维,掌握建筑空间的组织和营建。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不同内容的作业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建筑,掌握建筑设计表达方法,认识形态美的基本规律,并具有一定的构思创作能力,为建筑设计课打基础。
由于建筑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刚迈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均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一)初看建筑/建筑与环境的认知1、初步接触建筑的基本概念2、学习观察、分析和发现建筑问题的方法3、初步了解中西方建筑发展的总体背景知识4、初步了解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描述建筑(文字或图示)(二)初识建筑/建筑实测——学生宿舍室内及宿舍楼梯测绘1、初步认识建筑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关系2、初步认识建筑物的基本构成,学习小组合作的工作方法3、学习建筑的图示方法:建筑平、立、剖面的规范表达4、学习建筑制图基本方法:徒手绘图与工具绘图的方法(三)构成系列之一——平面构成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将相同或不同的平面单元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形2、了解构成中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3、训练按照形式美的原则进行平面单元的组合设计,培养对平面图形的鉴赏能力4、从抽象的平面形态入手,培养对形的敏感性、归纳性和创造性,为建筑设计做准备(四)基础作业/仿宋字与徒手钢笔画练习1、掌握工程字的规范写法2、通过了解偏旁部首的大小位置,初步训练比例与尺度的概念3、掌握直线、斜线、曲线的徒手钢笔表达4、练习材质、肌理、明暗的徒手钢笔表达方法5、掌握如树木、花草、人物、汽车等建筑配景的表达方法6、训练徒手钢笔画的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五、教学设备和设施1、本课程包括理论讲授、教学参观、课堂作业及课程设计等四个教学环节2、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14371aa32d7375a4178067.png)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40283(240284)课程名称:建筑初步英文名称:Preliminary Architecture Desig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90学分:4.0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包括设计原理部分和设计基础训练两部分。
设计原理部分包括:建筑概论,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的基本知识,建筑(方案)设计的步骤,形态构成。
设计基础训练部分包括:建筑表现基本技能,建筑设计基本步骤,建筑创作的基本方法,建筑空间组合基本规律。
The course is the basic specialty class for bachelors of city planning major. It includes design theory and basic exercises of design. The design theory consists of architecture conspectus, basic elements, basic knowledge, and steps of the design and conformation structure. The basic exercises have basic skills of architecture illustration, the methods and steps, basic methods and basic disciplines for its space combin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城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初步的建筑概念和理论以及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提供循序渐进的设计思维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7fd8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1.png)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向学生介绍
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建筑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
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技能。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
2. 理解建筑设计的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空间感
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包括手绘、建模和施工技能;
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其创新和团队合
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建筑学基本概念
- 建筑学的定义与分类
- 建筑风格与流派
- 建筑元素与构成原理2. 建筑构造与材料
- 结构形式与力学原理
- 建筑材料与性能介绍
- 建筑施工工艺与标准3. 建筑设计原理
- 空间规划与布局
- 比例与形式
- 光线与环境
4.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 国内外优秀建筑作品欣赏。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394bd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8.png)
建筑设计教学大纲导言: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本课程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安排和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增强学生的建筑设计实践经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a.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b. 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工具c. 建筑设计的流程2. 建筑设计实践a.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b. 建筑设计创意构思c. 建筑设计方案的绘图与表达d. 建筑设计的模型制作3. 建筑设计与社会环境a.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b. 建筑设计与环境保护c. 建筑设计与文化传承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与互动:通过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提问、讨论等方式来传授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的建筑设计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技巧;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建筑设计任务,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建筑设计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设计优秀案例,提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机会。
四、教学评估在本课程中,将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提问与回答的质量等;2. 作业与项目: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和建筑设计项目的质量和创意程度;3.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建筑设计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5.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建筑设计的综合论文,以评估学生对建筑设计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建筑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初步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08eeae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4b.png)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初步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学时与学分:课程总学时:52课程总学分:3理论教学学时:4实践(验)教学学时:0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2010级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应用领域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人体测量数据及查表方法,并学会将其与设计相结合,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素质.(二)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与空间设计存在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从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发现在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问题,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人体工程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能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认识建筑【教学内容】人体工程学的由来与发展;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历史以及其发展,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第二章建筑文脉【教学内容】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教学要求】了解人体生理知识基本内容;理解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掌握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难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第三章设计理念【教学内容】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
【教学要求】了解嗅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了解人肤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的内容以及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的内容。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dcd5a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d.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建筑设计基础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148Z10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制图原理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建筑初步》(第三版),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一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是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所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并与造型基础、中外建筑史等课程相互穿插。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建筑、建筑设计与表现、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构造、建筑规范和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
通过课堂讲授和专题设计训练,教授学生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建筑结构选型、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和快速设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建筑以及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初步的建设设计方法。
2、通过课堂互动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建筑基本结构选型和规范知识的前提下,思考其设计运用。
3、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动手设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基地考察:通过实地踏勘和资料查询,对基地本身及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并体验基地条件、环境影响因素、周边社区的优劣等,并以分析图的形式进行表述。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
学时与学分:
课程总学时:52
课程总学分:3
理论教学学时:4
实践(验)教学学时:0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2010级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应用领域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人体测量数据及查表方法,并学会将其与设计相结合,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与空间设计存在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从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发现在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问题,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人体工程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能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认识建筑
【教学内容】人体工程学的由来与发展;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历史以及其发展,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第二章建筑文脉
【教学内容】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生理知识基本内容;理解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掌握人体
测量学知识。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难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第三章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
【教学要求】了解嗅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了解人肤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的内容以及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的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
【教学内容】工作面设计;座椅的设计;床的设计;自动化办公。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家具的使用性质;理解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教学重点】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
【教学难点】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第五章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
【教学内容】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空间的基本内容;理解人居住.商业、餐饮、观展的有关行为;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难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第六章居室安全
【教学内容】导致居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止居室安全事故的人体工程学对策。
【教学要求】了解安全意识;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教学重点】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教学难点】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第七章居室环境污染
【教学内容】居室空气污染及防治;居室噪声污染及防治;居室光污染及防治。
【教学要求】了解居室环境污染的危险因素;理解健康居室的标准;掌握对居室设计中避免环境污染。
【教学重点】理解健康居室的标准;掌握对居室设计中避免环境污染。
【教学难点】掌握对居室设计中避免环境污染。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
(2)对重点、难点、理论性强的内容,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增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3)重视理论和工程应用事例的穿插互动教学。
(4)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形象、可视性好,易于理解掌握。
五、考核方式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闭卷
六、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朱德本、朱琦.建筑初步新教程(第二版)【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
《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天津大学彭一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8年10月
(二) 主要参考资料:
张志颖、吴丹.人体工程学【M】.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大纲编写人(签字):教研室主任(审核):
系主任(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