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试题

合集下载

第5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试题

第5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试题

第5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试题一、名词解释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变质带片理变质矿物二、是非题1.变质作用可以完全抹掉原岩的特征。

()2.重结晶作用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3.接触变质作用常常影响到大面积的地壳岩石发生变质。

()4.标志变质作用程度的典型的级别顺序是低级变质作用的绿片岩;中级变质作用的角闪岩和代表高级变质作用的辉石变粒岩。

()5.标志高围压低温度形成的变质岩是蓝片岩;()6.区域变质作用常常包含明显的机械变形。

()7.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后只能变成大理岩。

()8.片岩、片麻岩是地壳遭受强烈构造运动的见证。

()9.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是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10.当加热时,所有的岩石都可在一定温度下重新起反应。

()三、选择题1.接触变质形成的许多岩石没有或几乎没有面理,这是因为()a.接触变质时几乎没有什么变形 ;b.接触变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 ;c.接触变质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 ;d.在变质过程中没有任何完好矿物重结晶。

2.富长英质成分(Al2SiO5的铝硅酸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逐渐增加可以形成Al2SiO5系列多形晶矿物,其顺序是()a.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b.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c.夕线石、红柱石、蓝晶石 ;d.夕线石、蓝晶石、红柱石。

3.碎裂岩是动力变质的产物,它主要是由于()和()。

a.沿断裂带机械变形的结果 ;b.作为岩石接近熔点的塑性变形 ;c.与花岗岩侵入有关 ;d.与断裂附近密集的节理有关。

4.下列哪一个不是变质作用的产物。

()。

a.变斑晶 ;b.眼球花岗岩 ;c.斑晶 ;d.麻粒岩。

5.蓝片岩是什么变质环境的标志性产物?()。

a.接触变质 ;b.高温低压变质带 ;c.低温高压变质带 ;d.区域变质。

6.变质岩约占地壳物质体积的百分之几?()a.25% ;b.15% ;c.5% ;d.35% 。

测试题34五下4.1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测试题34五下4.1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测试试题
二、实验器材: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若干,两块塑料垫板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清点实验器材。

2、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堆在一起,它们分别表示岩石中的不同成分。

3.把橡皮泥放在两块塑料垫板之间,不断加压。

4.观察不同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我们会发现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变形变了。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五、返思与拓展:
关于岩石的知识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回家继续研究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测试评分表
模拟变质岩的形成
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一、实验目的:
(一)了解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二)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二、实验器材: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若干,两块塑料垫板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题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题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红对黑错)1、变斑晶比变基质中的矿物形成要早。

2、接触变质晕内近侵入体处岩石变质程度较低,而远离侵入体处变质程度较高。

3、变粒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分方面的差异。

4、绿泥石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及滑石片岩均属绿片岩相。

5、交代变质过程中,原岩既有矿物成分的变化,也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因此是封闭体系。

6、特征变质矿物就是稳定的温压条件范围较宽的变质矿物。

7、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比岩浆岩的要宽。

8、变质反应均是吸热反应。

9、特征变质矿物一定是新生矿物。

10、在等化学变质作用中,岩石的化学成分基本不变。

11、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是在固态下发生变化的。

12、斑状变晶结构中,变斑晶是最早结晶的。

13、角闪岩相的变质岩都含角闪石。

14、混合岩化作用中流体相起了很大的作用。

15、影响动力变质作用的主要物化因素是温度和负荷压力。

16、包含变晶结构是变晶结构的一种。

17、板岩、千枚岩、片岩的变质程度依次递减。

18、变质作用是一种内生地质作用,发生于一定的地壳深度和固态转变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19、定向构造是由片状、纤状或柱状矿物定向排列所构成。

20、负荷压力的增大有利于生成分子体积小、密度大的变质矿物。

21、只出现于变质岩中而岩浆岩中极少见的矿物,称为特征变质矿物。

22、变粒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结构方面,而是矿物组成和构造的不同。

23、绢云千枚岩、绿泥石片岩、阳起石片岩、蛇纹石大理岩均可属绿片岩相。

24、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主要受原岩成分的控制,而与变质条件关系不大。

25、糜棱岩和碎裂岩都是具定向组构的动力变质岩,但其碎基的比例不同。

26、混合花岗岩与岩浆成因花岗岩的区别标志之一是前者没有完整的形态和明显的接触界面。

错吧27、一个变质相大致相当于一个等物理系列。

28、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进行的。

29、碎裂岩是原岩经强烈的塑(韧)性变形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力变质岩30、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是高压变质作用。

变质岩资料部分答案

变质岩资料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1、变质岩:是指由于温度、压力、剪切应力、活动性流体参与等一种或多种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地壳中已经存在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或先前的变质岩)在基本为固态的情况下,相应出现岩石外貌(产状、结构构造等)和物质组成(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2、正变质岩:由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3、副变质岩:由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4、麻粒岩:是在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形成的含有紫苏辉石等高温变质矿物组合的区域高级变质岩石。

是麻粒岩相的代表性岩石5、榴辉岩:是一种主要由绿辉石和含钙的铁镁铝榴石组成的区域变质岩石。

是超高压、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可以达到6 GPa(120-180km以上)。

6、TTG片麻岩(TTG岩系)7、孔兹岩;主要由矽线石、石榴子石、石英、长石组成的泥质变质岩习惯称为孔兹岩。

8、矽卡岩:属于接触—交代变质岩类.主要由石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辉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符山石、方柱石、硅灰石等含钙高的硅酸盐矿物组合。

9、云英岩—酸性阶段形成的交代岩。

定义—-主要是酸性侵入岩,特别是黑云母花岗岩受到气液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主要由白云母和石英组成(石英>50%,白云母45—50%)。

10、变质作用:是指在地球内力作用下,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适应新的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可有流体的参与)所发生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11、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12、变质结晶作用:岩石在变质条件下的结晶作用;13、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H2O、CO2等挥发分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14、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岩石圈范围规模巨大(体积大于数千立方米)的变质作用.其变质因素复杂,往往多个因素综合作用。

变质岩复习题

变质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变质重结晶作用:指在变质条件下, 同种矿物间的溶解, 组分迁移, 再沉淀结晶的改造作用. 这此过程中, 没有新的矿物相出现。

变质结晶作用(变质作用):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 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 岩石中原有矿物被新生矿物所取代的过程等物理系列:指相同或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变质岩。

同一系列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的不同决定于原岩的总化学成分.贯通矿物:稳定温度区间相当大,只要原岩成分合适,在所有的变质等级中均可出现的矿物。

特征变质矿物:有些矿物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较窄,因而能较好地反映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混合岩化作用:在高级区域变质地区,由部分熔融产生的低熔物质(新成体)与变质岩基体(古成体)混合形成混合岩的过程。

它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的过度类型,又称超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分布于岩浆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主要由岩浆热导致的变质作用。

主要因素是温度,压力较低,应力不明显。

变质机制以静态重结晶或静态变质结晶为主。

交代假象结构:原来的矿物被另一种新矿物所置换,但仍保持着原来矿物的晶形,有时还保存着原来的解理等特点。

交代蚕食结构:以交代关系相接触的两种矿物之间,接触线很不规则,成港弯状或锯齿状,通常弧形曲线尖角指向被交代矿物。

交代残留(岛屿)结构:交代作用进一步增强时,被交代矿物可分割成零星分布的残留体包在新形成的矿物中。

交代净边结构:在斜长石中最长见。

在蚀变较强列的斜长石四周,有一圈清洁的边缘,是由于交代作用由外向内进行,原来的次生矿物如绢云母等再度被吸收而成。

交代作用:一种复杂的成岩和成矿作用,它们是含某些活动组分的流体在岩石中通过,彼此间进行组分的交换的过程。

造山变质作用:(区域动热变质作用或狭义的区域变质作用)与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大规模分布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面状)和显生宙造山带(带状)的变质作用。

变质因素复杂,P/T比范围宽(三种压力类型)并与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变质机制为变质(重)结晶和变形。

变质作用试题及答案

变质作用试题及答案

变质作用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A. 温度B. 压力C. 化学作用D. 生物作用答案:B2. 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成分一般()。

A. 发生明显变化B. 不发生变化C. 发生微小变化D. 发生剧烈变化答案:B3. 接触变质作用是由于()引起的。

A. 岩浆活动B. 地壳运动C. 地震D. 风化作用答案:A4. 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

A. 地壳浅部B. 地壳深部C. 地幔D. 地核答案:B5. 动力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

A. 地壳浅部B. 地壳深部C. 地幔D. 地核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发生的变化包括()。

A. 颜色变化B. 结构变化C. 矿物成分变化D. 化学成分变化答案:ABC2. 变质作用的类型包括()。

A. 接触变质作用B. 区域变质作用C. 动力变质作用D. 混合岩化作用答案:ABC3. 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可能发生的变化包括()。

A. 矿物重新结晶B. 新矿物的形成C. 矿物的消失D. 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化答案:ABC4. 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包括()。

A. 变晶结构B. 碎裂结构C. 片理结构D. 块状结构答案:ABC5. 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颜色可能发生的变化包括()。

A. 变深B. 变浅C. 变绿D. 变红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成分一定会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2. 接触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都是由温度和压力引起的。

()答案:错误3. 动力变质作用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答案:正确4. 混合岩化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区域变质作用。

()答案:正确5. 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物理性质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变质作用的特点。

答案:变质作用是指在地壳内部,由于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因素的影响,使原有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过程。

变质岩复习题答案

变质岩复习题答案

变质岩复习题*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一个亚固态的过程,该过程导致了矿物及其结构发生了改变,常常引起某个岩石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是由于物理或化学条件的改变所致,且这些变化不同于在地球表面发生的正常变化,以及在地球表面的固结和成岩作用,也许这些变化可能于部分熔融共存。

*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矿物过程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使岩石总组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岩石在交代过程中体积不变。

*晶内塑性变形:直线滑移、双晶滑移、单晶扭折、晶体位错。

*晶界塑性变形:颗粒边界的滑移、扩散流动(压溶)。

*变质分异: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P-T-t 轨迹:就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 图解中表示历程的曲线。

*热峰条件: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经历的最高温度状态时的条件,包括热峰温度、热峰压力等,也称顶峰变质条件。

变质级: 变质作用的程度增加, 通常这种增加与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没有十分精确的联系;通常是指最大温度(T max)时的温度和压力, 因为变质级是由平衡矿物组合来确定的;通常主要指示变质作用的热峰温度;很低级、低级、中级和高级。

进变质:岩石在热峰前温度随时间而增加过程中发生的变质结晶作用。

递增变质:一个变质地区地表一定方向热峰温度连续有规律地增加的变质作用。

两者区别:前者是对单个岩石而言,后者是对一个区域的出露的岩石而言。

退变质(retrograde metamorphism):岩石在热峰后伴随的温度降低的变质重结晶作用。

退化变质(retrogressive metamorphism):岩石在热峰后伴随的温度降低的变质重结晶作用。

①包含退变质含义;②复变质中,比老的变质事件温度低的年轻变质重结晶作用。

*变质反应:发生在变质作用的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榴辉岩:是一种不含斜长石的变质岩,其所含石榴石和绿辉石的总量大于75%, 石榴石和绿辉石都是主要组分, 它们中的任一个含量都不能超过75%.*孔兹岩:主要由Sil、Gt、Q、长石组成的泥质变质岩。

变质岩石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变质岩石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变质岩石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变质岩:变质岩石学:变质作用: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形及碎裂:机理:变质作用的类型:第二章变质反应变质反应:变质反应的类型:连续反应:第三章共生分析和变质相吉布斯相律:单变线:双变区:共生分析:Goldschmidt矿物相律:开放系统的Korzhenskii矿物相律:矿物组合:共生组分判定标志:组分分析:过剩组分:有效独立组分:ACF图解:变质相:特征矿物:第四章变质岩的成分特征和化学类型简答题等化学变质作用:异化学变质作用:等化学系列:等物理系列:变质岩按化学类型划分: 不稳定矿物与稳定矿物:第五章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填空题:变质构造分为和(偏应力)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反映;变质岩的矿物成分主要反映;变质岩结构构造则主要反映。

名词解释变质岩的结构:粒间结构:粒内结构:变晶:变晶结构:变形结构:变余结构:简答题论述变质岩结构的三大类型。

交代结构的类型与特点:变质岩的构造:判断矿物稳定平衡的结构标志:第六章接触变质岩名词解释:接触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岩:接触变质晕:简答题按变质温度,可将变质相划分为几个变质相:根据等化学系列将接触变质岩按原岩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几类:第七章交代作用和气-液变质岩简答题:裂隙溶液与间隙溶液:渗透作用:渗透速度与什么相关:扩散作用与影响因素:交代结晶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岩类矽卡岩:巴尔特“氧”法第八章区域变质岩名词解释:变质相:变质带:双变质带:简答题变质相系:区域变质岩分类:埋藏变质岩的一般特征:论述题论述造山变质岩的一般特征:第九章混合岩化作用于混合岩名词解析:混合岩:基体:脉体:简答题混合岩的构造混合岩的交代结构:混合岩的分类:混合片麻岩主要类型有:混合花岗岩第十章变质岩的研究方法变质岩的原岩恢复:原岩类型的划分地质温度计或地质压力计:。

变质岩岩石学习题

变质岩岩石学习题

变质岩岩石学习题“变质岩岩石学”习题第一章变质作用概述1.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2.总结不同变质作用类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质作用因素。

3.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特点第二章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命名1.总结对比变质岩、火成岩、沉积岩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方面的异同。

2.总结常见区域变质岩的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及变质条件等方面的特征。

3.简述变质岩结构的分类依据、主要类型、命名原则。

4.常见变晶结构的特点、区别及命名原则。

5.总结各种富铝岩系的构造特征和命名原则。

6.总结富铝系列变质岩随变质程度增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的变化规律。

7.铁镁系列主要变质岩石类型、特点、比较。

8.总结了铁镁系变质岩的矿物组成、结构和岩石类型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9.变质矿物的鉴定特征和标定变质条件。

其中5-9道题结合实验课内容完成。

第三章变质岩原岩研究1。

变质岩原岩恢复的迹象是什么?2.利用变质岩化学成分恢复原岩的依据是什么?第四章变质岩的形成作用1.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基本意思是什么?2.变质反应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及研究意义。

3.举例说明变质反应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为什么固体反应是更好的地质温度晴雨表?5.重结晶和变质结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静态再结晶和动态再结晶产品的特点是什么?7.变质结晶作用与变形作用的关系有几种情况?各具有什么特点?第五章变质带1.总结了中压下泥质岩和镁铁质岩变质带的划分、矿物组合和各向同性反应。

2.总结了从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基性岩系和富铝岩系可能的典型岩石和矿物组合。

3.变质带的概念、划分标志、研究意义。

4.简述巴洛型递增变质带和基性岩递增变质带的划分标志、主要特征及适用条件第六章矿物共生分析和变质相1.简述矿物共生组合的确定标志。

2.简述成分-共生图解的编制方法。

3.如果玄武岩或泥质岩石在中等P/T条件下经历绿片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请列出两者可能的典型岩石和典型共生组合。

变质岩必考题1

变质岩必考题1

1、变质岩:是指原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的情况下,岩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岩石。

2、变质作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使已经形成的岩石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或化学成分变化的作用。

3、固相线:指岩石开始发生局部熔融的p T X(压力温度组分)条件,或者指岩石结晶作用过程中残余岩浆最终消失之前一刹那的p T X条件。

4、液相线:指岩石熔融作用结束,即固体全部转换为液体那一瞬间的p T X条件,或者,反过来说,岩浆刚刚开始结晶作用的p T X条件。

在上述两种条件下,矿物的数量为无穷小。

5、重结晶作用:同种矿物,经过重新溶解、组分迁移,再结晶形成原矿物的方式。

重结晶作用的结果是晶粒由小变大。

受控因素:成分愈单一、粒度愈小,愈容易发生。

举例:石灰岩——大理岩6、变质结晶作用: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变质方式:7、变质反应:发生在变质作用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8、前进变质:指由增温而引起的变质作用,其特征是以稳定的高温矿物组合代替较低温的矿物组合。

9、退变质:指低级变质叠加于原有的高级变质作用而引起的变质。

是低温矿物组合取代较高温的矿物组合的过程。

10、复变质:是多次不同温压条件的变质事件的叠加。

既可以是变质作用温度一次比一次高,亦可反之12、连续反应::在P-T,P-x,T-x等双变量图解上反应物、生成物只能在单变反应线上共生。

偏离了平衡条件,不是反应物消失(生成物稳定)就是反应物稳定(生成物消失)。

13、不连续反应:在P-T,P-X,T-X等双变量图解上,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双变反应区内共存。

在双变区中,成分不断调整,反应的P-T条件取决于岩石成分。

14、净转移反应:引起矿物原子数变化的反应15、交换反应:仅引起共存矿物间原子(如Mg,Fe)交换,而不改变有关矿物的原子数,称为交换反应16、矿物组合:天然岩石系统处于一定外界条件下达化学平衡的矿物组成称为矿物组合17、共生:具有不同物理特征和/或化学特征的相,同时间、空间呈集合体存在,相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服从热力学定律。

河南理工岩浆岩与变质岩考题

河南理工岩浆岩与变质岩考题

一、基本概念1.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

2.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3.岩浆作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的岩浆熔融体,运移、喷出直至冷凝形成岩石的极其复杂变化过程。

包括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

4.岩浆的性质:包括压浆的组成、温度、密度、粘度(这个不确定)5.岩浆岩的结构构造:1)结构: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包括玻璃质)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2)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6.岩浆岩产状: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整合/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7.岩浆岩的主要岩石类型:1、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苦橄岩)SiO2含量小于45%,几乎由暗色矿物组成,浅色矿物很少。

2、基性岩类(辉岩—玄武岩)SiO245%—52%,主要由暗色矿物和基性斜长石组成。

3、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SiO252%—65%,主要由中性斜长石、碱性长石及暗色矿物组成。

4、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花岗闪长岩—英安岩)大于65%,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5、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响岩)SiO252—60%,相当于中性岩但是K2O+Na2O含量较高的岩石。

6、脉岩类,包括煌斑岩、细晶岩和伟晶岩,常呈脉状产出,具有特殊成分、产状和成因8.鲍文反应原理:岩浆在冷却结晶过程中,早期析出的晶体与岩浆反应形成新晶体的规律9.变质岩:地壳上已存在的岩石,在温度、压力升高等的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结构是指构成岩石各矿物颗粒的大小,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方式。

11.变质作用类型:区域变质作用;动力;接触;气成热液;混合岩化作用;其他(递增;退化变质作用。

12.接触变质作用:是指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的接触带上,由于岩浆的高温和从岩浆中分出的溶液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

变质岩习题及答案
4、什么是变余结构和构造?研究它们有何意义?
变余结构:岩石经变质后,原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
变余构造:岩石经变质后仍保留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如变余气孔构造、变余层理构造等。
意义: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是查明原岩性质的重要依据。
二、填空题
1.复变质岩、正变质岩、副变质岩分别是由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形成的变质岩。
②角岩:热接触变质岩中具角岩结构的岩石。
其特点:岩石呈灰黑色、质地均一致密,坚硬,呈块状构造。
2、粘土岩化学成分特点是富铝、贫钙、K2O> Na2O,经接触热变质后可能出现的矿物有:红柱石、矽线石、堇青石、绢云母、石榴子石。
3、为什么红柱石、矽线石易见于接触热变质岩?为什么接触热变质岩中有时也会见到十字石和石榴子石等矿物?
4.交代结构:在变质作用中,一些矿物交代另一些矿物形成的结构。肉眼常见两种交代结构:
交代假象结构:交代过程中原来的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新矿物所替换,但仍保留原矿物的晶形。如石榴石的绿泥石化、橄榄石的蛇纹石化等。
交代斑状结构:交代过程中有时能发育相当大的斑晶,这种成因的斑晶称为交代斑晶。
其特点:(1)交代斑晶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大小也不等;(2)常与类似成分的交代脉伴生;(3)往往切割围岩的片理或其他早期构造;(4)被交代的矿物有时会呈包裹残留体在交代斑晶里;(5)推开变质岩片理的现象不明显。
2.变晶结构:岩石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变晶体的特点:自形程度较差;粒度较细;包裹体多;反应现象常见;常常具有定向性;晶体自形程度、相对大小、包裹关系取决于在固态生长条件下结晶成完成好晶面的相对能力(成面能)一般不能用来判断变晶先后关系。
3.碎裂结构:岩石受到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

变质岩图解题(田)

变质岩图解题(田)

变质岩图解题(田)1、在图中填出3个铝硅酸盐矿物(And、Ky、Sil)所处区域并结合下图分析3个多型转变的岩石学意义。

And、Ky、Sil是富铝矿物,它们在岩石中出现说明岩石富铝(变泥质岩)。

红柱石(And)出现说明岩石形成与低温低压条件;蓝晶石(Ky)出现说明岩石形成于高压变质条件;而夕线石(Sil)的出现则指示高温变质条件。

自然界也常常看到两个Al2SiO5多形变体同时出现,这时其中一个处于准稳定状态的现象。

2、KAl2AlSi3O10(OH)2 + SiO2 = KAlSi3O8 + Al2SiO5 + H2O 该脱水反应是哪两个变质级典型的临界反应?试结合该反应分析其相图的特征及作用。

该反应为中级变质与高级变质的临界反应。

脱水反应平衡曲线在P-T相图上特征:①斜率低压极缓,低压以上陡;②平衡曲线受水流体分压控制,随着x(H2O)增加,平衡温度增高,平衡曲线斜率减小,x(H2O)=1时,平衡温度最高,曲线斜率最小,而且x(H2O)对平衡温度的影响随压力增高而明显增大;③可解释总体为中温变质的地区,局部发育高温矿物现象;④通过截取P-T图中给定压力条件下,不同流体分压变质反应平衡曲线对应的温度条件,可得到温度组分图解。

3、绘图简述双变质带的分布(以日本为例)及成因【没找到图】双变质带:一个地区常存在两个地温梯度(dT/dP)完全不同的变质带。

特征:两个带近乎平行排列;两个带几乎同时形成;高压相系带靠近大洋一侧,而低压相系带在内陆一侧;两个带在原岩建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包括混合岩化和变形)有不同的特点;成因:与板块俯冲构造有关【如图所示:双变质带为两个成对的变质带平行排列,一个是高压低温型的,常位于(高压)大洋的一侧;一个是低压高温型的,常位于高压型内侧靠大陆一边。

有时这两个带都包有某些属于中压型的地区。

两个带各具有不同的建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包括混合岩化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特点。

4、【ACF图、A′KF图解举例】根据下图识别其代表何个变质相,何相系?并给出理由。

变质岩试题

变质岩试题

第三节变质岩习题一、名词解释:1.变质岩2.变质作用3.变质重结晶作用4.变质结晶作用5.变质反应6。

交代作用7。

变质分异作用8。

复变质9.前进变质10。

退变质11。

正变质岩与副变质岩12。

变形与碎裂作用13。

连续反应14.不连续反应15.共生组合16.共生分析17。

变质相18.等物理系列19.等化学系列20.不稳定矿物21。

稳定矿物22.特征矿物23.贯通矿物24.变质岩石结构25.变质岩石构造26。

变余结构27.变余构造28.变质标型结构29.角岩结构30。

包含变晶结构31.残缕结构32.筛状变晶33.后成合晶结构34。

糜棱结构35.碎裂结晶36。

接触变质作用37.接触变质岩38。

渗透作用39.扩散作用40。

交代结晶作用41。

惰性组分42.活性组分43.开放系统44.封闭系统45。

柯尔任斯基相律46.戈尔斯密特相律47。

气液变质作用48.脆性变形49.韧性变形50.亚颗粒51。

动态重结晶52.叠加结构53。

等变线54.批示矿物带55.变质相系56.变晶结构57.变晶系58。

斑点构造59。

板状构造60.千枚状构造61。

片状构造62。

区域变质作用63.混合岩化作用64.混合岩的基体和脉体二、选择题1。

复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1)岩浆岩(2)沉积岩(3)变质岩2。

正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1)岩浆岩(2)沉积岩 (3)变质岩3。

副变质岩是由()形成的变质岩。

(1)岩浆岩 (2)沉积岩(3)变质岩4.影响重结晶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5。

影响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1)压力(2)温度(3)具化学活性的流体6。

前进变质是由于()引起的变质作用。

(1)温度升高(2)压力升高(3)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成分改变7。

高压型变质岩是()的变质岩。

(1)高温高压 (2)低温高压(3)地温梯度低地区8.低压型变质岩的地温梯度是()。

(1)>30C/Km (2)20-30C/Km (3)平均10C/Km9.红柱石角岩属于()变质岩。

变质岩岩石学参考复习题型

变质岩岩石学参考复习题型

(10%)、石英(10%)组成
8
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斜长石(55%)、黑云母(20%)、石英(10%)、
片麻状构造
钾长石(10%)、绿帘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10
斑状变晶结构,基质显微 变斑晶:红柱石(15%)
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变基质:黑云母(30%),石英质(55%)
11
中-细粒鳞片变晶结构, 绿泥石(50%),绿帘石(35%),长石
斑状变晶结构,基质鳞片 白云母(50%)、十字石斑晶(30%)、
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石英、长石少量
岩石名称
4
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 变斑晶蓝晶石;变基质斜长石(55%)、

石英、黑云母(20%)
5
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斜长石(15%)、黑云母(25%)、白云母(15%)、
片状构造
石英(43%)、钾长石(2%)

(30%)、少量长石
四、判断题
1.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原岩的化学成分。( ) 2.变质岩的成分完全取决于原岩的成分。( ) 3.变质岩都可以保留原岩的结构和构造。( )
4.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 5.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组分发生迁移主要是通过溶液来实现的。( ) 6.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塑性变形。( ) 7.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变形。( ) 8.不同的原岩形成不同的变质岩。( ) 9.变质程度相等的变质岩属于等物理系列的岩石。( ) 10.等化学系列的岩石都处于同一变质相中。( ) 11.区域变质岩是温度、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局部地区。

变质岩练习题

变质岩练习题

《变质岩》练习题一、填空题1、引起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和,其中是最重要的因素。

2、变质作用方式主要有、、、、。

3、在没有交代作用的前提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主要受的影响。

4、变质岩的矿物成分主要受和两方面因素控制。

5、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

主要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

6、根据等化学系列的概念可将变质岩分为、、、、五个系列。

7、基性岩石的递增变质带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划分为、、、、五个带。

8、泥质岩石的递增变质带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划分为、、、、六个带。

9、、和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三个同质异相体矿物。

10、变质作用过程中,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小大的矿物生成。

11、按照变晶矿物的颗粒形态,可将变晶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2、碎裂结构按照破碎程度由弱到强可划分为、和三种基本类型。

13、斜长角闪岩主要由和组成的岩石。

具有结构和构造。

14、榴辉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和,一般没有矿物。

15、常见的交代变质岩有、、、、。

蛇纹岩是由岩石经作用形成的岩石。

云英岩是由岩石经作用形成的岩石。

16、变质作用的类型主要有、、、、。

17、蓝闪片岩相是在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典型变质相。

18、不同原岩在相同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变质矿物组合,相同原岩在不同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变质矿物组合。

19、常见的变质岩的变成构造有、、、、。

20、变质岩的结构按照变质作用的方式可分为、、、四类。

二、名词解释变质作用正变质岩副变质岩特征变质矿物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质带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等化学系列等物理系列变质相变质相系交代假象结构筛状变晶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三、判断改错题1、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是变质结晶作用的典型例子。

()2、片岩的变质程度比片麻岩要高。

()3、变余结构是指变质作用微弱,原岩的结构特征可部分残留下来。

()4、次生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经气液变质作用形成。

变质岩试题3

变质岩试题3

变质岩试题3《变质岩岩石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共18分,6小题,每题3分)1、1、变质岩2、2、变质作用3、3、重结晶作用4、变质岩的结构5、混合岩6、变质相二、二、填空(共24分,10小题,每空0.5分)1、由岩浆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称为。

2、2、变质岩根据变质作用产生的地质背景可以分出七大类型:(1);(2);(3);(4);(5);(6);(7)等。

3、3、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以及等。

4、4、影响变质作用的外部因素是、、和等。

5、5、按变质作用的级别可分为:,,。

6、6、变质岩的结构,根据成因可分为四大类:、、、。

7、7、变质岩按变晶矿物的形态划分:、、、8、8、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类型有:,,,,,,,,。

9、9、混合岩分为四大类:;;;。

10、变质岩的构造划分为:;;三、三、判断正误(共15分,10小题,每题1.5分)1、变质结晶作用是指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及液态条件下,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形成的一种变质方式,2、2、构造是指岩相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方式。

3、3、特征变质矿物是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

4、贯通矿物是能在一个不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5、稳定矿物:又称为新生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经变质结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及交代作用形成的矿物。

6、6、变晶结构是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交代作用、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7、7、变成构造是指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及原岩保留下来的构造。

8、8、混合岩中浅色的花岗物质称为基体,而那些暗色难熔的铁镁质变质岩称为脉体。

四、四、多项选择(共15分,10小题,每题1.5分)1、根据变晶矿物的相对大小划分。

A、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B、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C、全自形等粒结构;半自形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D、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柱状变晶结构;2、根据其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划分为:A、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岩与变质岩考试资料1.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形状和结构、构造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少数岩石可由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

)2.岩浆: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

3.岩浆期后矿物:在岩浆基本凝固之后,由于受到后期气体挥发分或热液的影响,使原生矿物、成岩矿物遭受蚀变和交代而形成的新矿物,成为岩浆期后矿物或次生蚀变产物。

4.酸度:岩浆岩中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含量。

5.利特曼指数:岩浆岩中碱质的碱性程度的组合指数。

6.等物理系列:指在同一变质条件下(温度和压力范围相同)形成的所有变质岩岩石。

7.等化学系列:指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变质岩岩石。

8.特征变质矿物:是进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成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

9.斑状结构:表现为岩浆岩中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小颗粒或玻璃质中,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或玻璃质称为基质,其基质由微晶、隐晶质或玻璃质组成。

,10.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11.岩浆岩相:岩浆岩形成环境及在该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的总和,不同岩浆岩相的外貌和特征不同,其形成环境不同。

12.变质相: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化条件。

13.斑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碱性长石、副长石、石英为主的岩石。

14.玢岩:浅成岩中具斑状结构且斑晶以斜长石、暗色矿物为主的岩石。

15.辉绿结构:特征是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斜长石自形程度较高,且在较自形的板柱状斜长石所组成的近三角形间隙中充填由单个辉石的他形颗粒,此种结构反应斜长石结晶早,是基性浅成侵入岩的典型结构。

16.交织结构:特征是大量斜长石长条状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排列,其间夹有辉石或磁铁矿等粒状微晶,有时也含有少量隐晶质或玻璃质,多出现在向中性喷出岩过渡的种属中。

17.安山结构(波基交织结构):安山岩中常见结构,其特点是在玻璃基质中散布着许多无定向的斜长石微晶。

18.粗面结构:变现为粗面岩基质中,长条形碱性长石微晶呈平行或半平行流状分布。

19.花岗结构:酸性侵入岩中半自形颗粒至粗粒的等粒结构。

20.皇斑结构:皇斑岩所特有,岩石暗色矿物较多,斑晶和基质中的暗色矿物自形程度很好,明显高于浅色矿物。

21.凝灰结构:火山碎屑物质为火山灰,其含量大于50%或75%的火山碎屑岩结构。

22.变晶结构:是指岩石在保持基本固态条件下,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冲结晶和变质结晶所形成的结构。

23.角岩结构:由热液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无定向排列的隐晶质结构。

24.糜棱结构:当应力十分强烈时,岩石几乎全部被碾碎呈微粒或粉末状,形成糜棱结构,其岩石整体呈条带状或条痕状,有时可见少量碎斑,具变形和旋转的迹象,构成眼球状的外貌。

25.流纹构造:是拉长的气孔或基质中不同颜色条带作定向流状排列而形成的,表示熔浆流动方向的定向构造。

26.千枚状构造:岩石重结晶程度不高,但在劈理面上有某些矿物(绢云母绿泥石)呈定向密集平行排列,故具明显的丝绢光泽,有时还见有一些小皱纹,这种构造称千枚状构造。

27.片状构造:这种构造由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片柱状矿物作定向平行排列而成片理,故称片状构造。

28.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粒状变晶矿物(长石、石英)组成,其间有少量片状或柱状矿物(云母、角闪石等)呈断续定向排列而成的一种构造。

29.板状构造: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常形成一组密集平行的破劈理,这些破劈理就构成板状构造的板理。

30.基体:是指混合过程中残留的暗色难熔的铁镁质变质岩。

31.脉体:指混合过程中由流体相贯入基体中形成的长英质、花岗质、伟晶质、细晶质部分,颜色较浅。

32.色率:岩浆岩中暗色矿物的含量(体积百分数)。

33.岩浆矿物:指熔岩冷凝过程中结晶形成的矿物,也称原生矿物,可分为正常矿物、反应矿物和残余矿物。

34.残缕结构:岩石中较大变晶矿物中包裹了一些细小的固体,包体和基质中同种矿物断续相连,反映了变斑晶矿物的出现时交质过程中新的化学反应和冲结晶的产物,使原来存在的那部分基质矿物被就地包埋,称残缕结构。

一,简答题1. 何谓利特曼指数?按其数值可将岩浆岩划分为哪三个系列?划分标准如何?试述各系列的主要矿物成分及火山玻璃特征。

答:1)岩浆岩中碱度(Na2O+K2O)的质量指数,用σ来表示。

σ=(Na2O+K2O)*(Na2O+K2O)/(SiO2- 43)2)σ<3.3者,称钙碱岩,斜长石普遍存在,辉石多为普通辉石,角闪石多为普通角闪石,无长石和黑榴石;在较酸性的岩石中可出现碱性长石、石英和云母;在喷出岩中可出现富硅的火山玻璃。

3) σ=3.3~9者,称碱性岩,碱性长石普遍存在,可出现似长石,碱性玻璃、碱性角闪石、黑榴石等;石英只在最酸性的岩石中出现,斜长石成分偏酸性;在喷出岩中含火山玻璃。

4) σ>9者,称过碱性岩,碱性长石和似长石累矿物普遍存在,尚含碱性辉石、碱性角闪石及富铁黑云母,不含石英,斜长石也不多,在喷出岩中含碱性火山玻璃。

2. 与岩浆岩相比,变晶结构有哪些特点?1)变晶结构的岩石为全晶质,没有火山玻璃等非晶质成分(原岩残留着除外)。

2)岩石中各种矿物晶粒自形程度变化很大,多为他形粒状或半自形晶。

除变斑晶外一般矿物的晶形都很差多成不规则他形。

3)变质岩中的矿物自形程度不能反映结晶的先后顺序,仅反映洁净能力的大小。

4)变斑晶的形成稍晚于或同时于变基质。

5)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赚、长柱状、针状矿物,如矽线石、绢云母、透闪石等。

3.简述岩浆矿物晶出顺序的判别方法。

A. 根据岩石结构特征确定矿物结晶顺序:1)矿物的自形程度:一般先结晶的矿物自形程度较高,后结晶的矿物自形较差。

2)矿物的相互包裹关系:一般被包裹的矿物比包裹它的矿物结晶要早。

3)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一般认为,岩浆岩中特别是斑状结构的岩浆岩中,较大的斑晶形成较早,而细粒的基质形成较晚。

但对于似斑状结构的岩石,二者可以同时生成,甚至斑晶晚于基质形成。

B. 罗布森法则:岩浆岩中各种矿物的晶出顺序,副矿物(如磷灰石、磁铁矿、锆石、尖晶石等)最先晶出;其次是暗色矿物结晶,其晶出顺序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然后依次晶出的矿物是浅色矿物系列(钙长石—钠长石)、碱性长石、似长石;石英和玻璃质最后晶出。

C. 鲍文反应原理:岩浆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遵循一定的顺序惊醒。

根据反应的性质不同,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系列上部的矿物生成早、结晶温度高。

4. 与岩浆岩相比,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具有哪些特点?1)变质岩中出现一些岩浆岩和沉积岩中不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蓝晶石、硅灰石等。

2)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鳞片状、长柱状、针状矿物,如绢云母、透闪石等。

3)变质岩中常出现比重大和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子石。

4)由于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参与,变质岩中含(OH)的矿物更为发育。

5)变质岩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常具波状消光,裂纹比较发育,常被压扁伸长,长轴方向排列一致。

6)石英在定向压力下,扭折压弯变质,由一轴晶变为二轴晶。

三.论述题1,. 试述区域变质岩泥质系列岩石的原岩类型、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主要岩石类型。

原岩类型:多为泥质沉积岩(页岩、泥岩、粉砂质粘土岩),也有部分中酸性的火山凝灰岩类。

主要化学成分:富铝钾,铁镁含量不确定,贫钙。

特征变质矿物:铁铝榴石、红柱石、硬绿泥石、蓝晶石、矽线石、堇青石和十字石等。

主要矿物: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和长石等。

岩石类型:板岩(多具变余泥质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千枚岩(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云母片岩(片状构造、粒状鳞片变晶结构、斑状鳞片变晶结构)、黑云母片麻岩(片麻状构造、也见条带状构造,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也见斑状变晶结构)。

2,试述区域变质岩长英质系列岩石的原岩类型、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主要岩石类型。

原岩类型:各种砂岩粉砂岩、中酸性岩浆岩及火山屑岩类。

主要化学成分:富硅,贫铁镁。

特征变质矿物: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石榴子石等。

主要矿物: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岩石类型:石英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斜长片麻岩(粒状或片状变晶结构,交代结构,片麻状构造)、变粒岩(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3. 试述区域变质岩碳酸盐系列岩石的原岩类型、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变质矿物、主要矿物、主要岩石类型。

原岩类型:各种灰岩和白云岩。

主要化学成分:富钙镁,硅铝铁含量低且变化大。

特征变质矿物:滑石、蛇纹石、镁橄榄石、透闪石、透辉石、硅灰石、方柱石、阳起石、金云母等。

主要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超过50%。

岩石类型:石英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为条带状构造)。

4. 试述动力变质岩的野外识别标志。

1)常呈条带状分布在断裂带内及其两侧,岩体宽度极为有限,但长度延伸较远,常切割不同时代及岩性的其他岩层。

2)断裂带内常发育各类碎裂岩,以及绿片石、蓝闪石片岩等,岩石颜色多样,不同单色调的岩石常混杂,断裂带内岩性突变现象常见,且与断裂带两侧迥异。

3)岩石常发育各种变形结构(压碎角砾结构、碎裂结构、碎斑结构、或糜棱结构),具条带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眼球状构造、S-C组构。

4)断裂带内的次生节理、裂隙、劈理、各个方向的擦痕以及断层泥等均有不同程度发育。

5)由于断裂带常有水及其他溶液的活动,所以常出现硅化、碳酸盐化等现象,并形成一些新生矿物,如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绿纤石、叶腊石和滑石等。

6) 常形成陡崖(断层三角面)或负地形地貌。

5.试以泰曼图解说明岩浆温度对岩浆岩结构形成的影响。

A. 冷却缓慢的情况下,过冷却温度不大,相当于a区,晶体生长速度大于结晶中心生成速度,由于晶芽少,晶体生长快,晶体可迅速长大,形成粗粒等粒结构。

这与深成岩的结晶条件相似。

B. 冷却速度较快的情况下,过冷却温度较大,相当于b区,结晶中心生成速度大于晶体生长速度,虽总的结晶能力强,但只能形成细小的晶体而成细粒结构。

这与浅成岩的结晶条件相似。

C. 冷却速度更快的情况下,过冷却温度极大,如c区,结晶中心生成速度与晶体生长速度都显著降低,结晶能力很弱,多形成隐晶质结构。

常见于喷出岩中。

D. 冷却温度极快的情况下,过冷却温度极大,如d区,结晶中心产生及晶体生长速度迅速下降,结晶能力趋近于零,产生半玻璃质和玻璃质结构。

常见于喷出岩中。

6. 试述鲍文反应系列的构成及其岩石学意义。

答:根据反应性质不同,可划分为两个系列,即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系列,称为鲍文反应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