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完美版

合集下载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山东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分析并解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文风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运用演讲技巧,进行角色扮演和口头表达;学会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课文中的观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认识;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培养对历史和伟人的尊重和崇敬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贡献;解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背景和意义。

2.2 课文朗读与理解:全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和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文讲解与分析: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中的知识。

3.2 角色扮演与口头表达: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口头表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适当发挥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标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角色扮演能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的体现。

4.2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角色扮演进行评价;学生written assessment(书面评估)。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深入了解马克思的其他著作和思想;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博物馆或展览,加深对马克思的了解。

5.2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书籍、文章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教学活动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创始人之一卡尔·马克思,并推动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思考未来的发展。

教学对象是高中政治课的高中生,年龄为16-18岁,需要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和文献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学会如何识别和分析社会问题;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内容1.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概述;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3.当前社会主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4.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普遍意义。

四、教学方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种非常仪式性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

在讲话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卡尔·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并联系当下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讲话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和感情投入。

五、教学步骤1.环节一:在马克思墓前肃立静听国歌,向马克思献花圈,表示对马克思遗志的敬意。

2.环节二:教师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生动形象地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无法究竟其根源,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生根发芽、壮大起来,是因为它的思想精髓具有普遍的、长期的、历史的意义。

讲述马克思主义历史中一些重大事件,例如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等。

3.环节三: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主要是谈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现实意义。

例如,谈谈马克思主义如何与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困境和问题相互作用,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运用科学的理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解决现实性问题。

(完整word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完整word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⒈使学生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之情。

⒉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体会表达的综合作用。

⒊了解悼词的文体特点,体会平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掌握文中语法知识。

教学重难点:⒈通过学习重要句段,理解思想内容。

(重点)⒉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重难点)⒊理清各段间逻辑关系。

(难点)教学设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准备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领略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采用讲授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全文逻辑关系;采用讨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掌握关键句段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简单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

之后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板书课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讲话”二字知道是演讲词,因此是以议论为主;从“墓前”二字可以知道这是悼念马克思的悼词,所以有记叙和抒情。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受本文的丰厚内涵听教师范读,思考⑴当自己一生的挚友和战友永远离去,恩格斯会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发表演讲呢?⑵总体把握文章大意,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⑶感受本文的文体特点本文是悼词性质的演说词。

悼词:一种文体。

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去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初步理解本文主要思想㈠介绍写作背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去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词。

㈡按题意填空⒈讲演一开始,恩格斯称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给马克思以准确而崇高的评价。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辞结构的严谨性。

2.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3.品味本文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了解马克思吗?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他是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

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

(1:马克思墓地)这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

巨大的墓碑上雕刻的是马克思的头像。

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马克思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一生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一篇后来闻名世界的悼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二、解题并明确学习目标师:标题是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丰富的信息。

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

“讲话”,提示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又提示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生思考、回答: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追述死者的生平和贡献、歌颂死者的品德。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字--哀、功、德。

(出示2)(2悼词结构:开头:述其哀主体:赞其功结尾:颂其德)师: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扣紧这三个字。

(出示3)(3学习目标:1.品语言,体会“哀。

2.理思路,概括“功”。

3.明主旨,感悟“德”。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背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教师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背景,如他的家庭、学习经历、革命活动等。

1.4.2 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1.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看法。

1.4.4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章节二:课文朗读与解析2.1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2 教学内容: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朗读与解析。

2.3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等。

2.4.2 教师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4.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4.4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对课文进行深入讲解。

章节三:课文分析与讨论3.1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3.2 教学内容: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分析与讨论。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明确课文的主要观点。

3.4.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3.4.3 教师总结学生观点,对课文进行深入讲解。

3.4.4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场景,表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敬意。

章节四:作业布置与辅导4.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作业布置与辅导。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辅导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章节五:课程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更全面的把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

3.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3. 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马克思生平事迹的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深层含义,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2. 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是否讲清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悼词的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马克思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其伟大的人格魅力。

(3)学习本文严谨的逻辑结构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语句,提高语言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其逝世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2)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感染力。

2、教学难点(1)把握本文的逻辑结构,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特点。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其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马克思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伟人的世界,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然而,这样一位伟人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起缅怀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字词的掌握、作者和背景知识等。

(三)分析文章结构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总结:第一部分(第 1 段):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体会恩格斯在文中表现的沉痛、敬仰之情,缅怀伟人丰绩;2、理清文章思路,训练议论性文章阅读能力;教学设想1、抓住悼词的一般特点,从伟人的友谊入手,体会文章的感情,给学生以情感上的震撼;2、文章思路展开清晰,以学生阅读为主,对学生强化从内容看思路的阅读能力训练3、教学时数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辨认伟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

出示列宁的一段话,从俩人的友谊导入新课。

解说马克思的逝世及追悼会的情况。

说明悼词的特点。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二.听读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那么这篇悼词中恩格斯到底写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这篇悼词的中心段。

三.解析文章内容1.全文的中心段是第二段。

两句中哪句是中心句,为什么?教师明确:应该是前一句,因为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

前一句的主干是“逝世是损失”,后一句的主干是“空白会使人感觉到”,全段着重讲的是逝世带来的损失。

提问:为什么“这个人的逝世,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师明确:马克思贡献巨大。

2、我们具体研究一下,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究竟是些什么?根据听读,大家按课文顺序迅速归纳一下各段要点。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②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剩余价值)③其他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④创建理论⑤制造舆论⑥参加组织⑦创立协会3、这些贡献中,主要贡献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理论科学使马克思感到喜悦,但有了能对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时,马克思更喜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14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14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14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品教案篇1一、温习导入:同学们,科学的进展是经受了很漫长的时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消失一些宏大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才智发觉了很多客观规律,以卓越的理论去推动科学向前进展。

在简单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总结了资产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

这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颂。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宏大的导师。

二、内容新授:1、介绍: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宏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亲热战友。

2、写作背景:本文是一篇悼词。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

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所做的宏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忱的赞颂。

3、课文朗读:要求:订正字音并完成导学测试上的预习测试。

4、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论证结构。

(一)全文开头部分(第1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委婉地表达极度哀思的心情;主体部分(第2至7段)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马克思一生的宏大贡献;结尾部分(第8、9段)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采纳了总分、并列式的结构。

第2段高度概括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从另一方面看,也即概括揭示马克思生前的宏大贡献。

这是主体部分的总纲,领起下文的论述。

接着,分别评述了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第3、4、5段,论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宏大贡献;第6、7段,论述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三)局部段落主体部分第一层:第3段论述马克思所发觉的人类历史的进展规律及其意义;第4段用“不仅如此”过渡,论述马克思发觉剩余价值规律及其意义;第5段用“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觉,该是很够了”过渡,论述马克思在其他很多领域都有深化广泛的讨论和独到的发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3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1这是许多年前的教案了,这次为了讲这篇文章再次翻出来看看,颇有些惊异。

这种惊异源于当时设计的大胆,及其间透露出的对于阅读教学的美好理想。

回想当年,之所以会有这种设计,一是受到“非指示性教学”的影响,二是对那两个班的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觉得真正的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给我的感觉比较好,觉得他们完全有这样的学习能力与激情。

可能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这次发现用这种方法基本行不通,或者达不到那么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把一篇文章的知识、情感、思想与写作方法的精髓传递给学生。

具体做法需要有三种层次,一是老师首先得吸收消化了文章的精髓,把它们变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二是根据文章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三是用符合学生语境特点的具体生动的语言或其它形式传递出来。

一、三点属于阅读教学共性的内容,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要努力做到。

但第二点做法却千差万别,由于学生的情况(智力、情感、接受习惯、学科态度)不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却完全不同。

设计中引用了苏格拉底的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但要点燃火焰也非得是木柴等可燃物不可,如果是一堆石头恐怕不仅不能点燃火焰,而自己会被石头砸晕过去。

我丝毫没有责怪学生笨、机械或不主动学习的意思。

学生其实也是受害者,像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教育的受害者一样。

上次听了一个讲座,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到底是把学生教得更聪明了,还是把学生教得更笨了?这确实难以说清楚。

如果我们一路灌输而不是点燃的话,那即使是木柴最终也将变成变成化石。

然后,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化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征。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贡献。

4、学习马克思精神,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5、揣摩重要语句,结合语境品味语言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教学重难点1、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2、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深沉而含蓄的感情。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打印好的材料、马克思遗像、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相关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悼词特点;延伸阅读,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师用饱含深情的凝重的语调叙述)同学们,1883年3月17日是世界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多媒体显示马克思遗像)。

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

(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活动图片)二、引导学生了解文体特征(多媒体显示)演讲词实用文体之一,就是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又叫演讲稿。

他是演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演讲词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感染力。

动笔之前先要弄清集会的意图或活动的目的,了解听众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感兴趣的问题,明确演讲者所处的身份、地位,从而确定演说的主题。

内容要充实、鲜明,道理要说的精辟、透彻;尽可能采用现身说法,以加强与听众感情上的交流,语言要明白晓畅、朴实自然,并适当采用设问、反问、比喻、引用等修辞方法。

总之,一篇成功的演讲词需具备内容的逻辑性、针对性、思想性、鼓动性等等特点和形式方面的艺术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

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

【教学设想】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文体介绍: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三、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一学生交流课后练习一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明确: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学生讨论体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形成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懂得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形成背景2. 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的影响3.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三、教学方法1. 讲述教学法2. 实例分析法3. 讨论互动法四、教学流程1. 开场白教师向学生介绍演讲的主题和讲话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形成背景教师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概念和形成背景,并借助图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 讲述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发展及其对当代的影响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讲述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的历程,并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4.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意义和现实意义,鼓励学生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思想认识。

5. 结束语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为具有高度思想觉悟的年轻人。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教学法、实例分析法和讨论互动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既有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感悟。

教师还具有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实际效果。

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和学生反馈,此次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认可本节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实例分析、讨论、多媒体等,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对当代的影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1.2 掌握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熟记并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稿。

1.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4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恩格斯的演讲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记并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稿。

2.2 教学难点:分析恩格斯在讲话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为学生提供课文背景知识。

3.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恩格斯的演讲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原文。

4.2 参考资料: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和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4.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5.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课文朗读与讲解:让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恩格斯在讲话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5.4 案例分析:分析恩格斯的演讲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课文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6.2 理解测试: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3 表达练习:评估学生在模仿练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恩格斯讲话风格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7.2 让学生准备一个简短的角色扮演,模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景。

八、课程扩展活动8.1 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就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意义进行辩论。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的: 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作论据,饱含感情地进⾏议论的写法; 2.体会本⽂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法; 3.了解马克思对⽆产阶级⾰命事业的伟⼤贡献,学习马克思为⽆产阶级事业崐奋⽃终⽣的⾰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的长句和层递式结构(⼆部分并列结构)。

2.难点: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课时 教学过程: 词语补释: 1、纷繁芜杂:纷繁,多⽽杂乱;芜杂,杂乱,没有条理(多指⽂章)。

2、芜:乱草丛⽣。

3、豁然开朗:⼀下⼦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

也形容⼀下⼦领悟某种道理。

豁:huò开通敞亮。

4、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绩、效果。

卓:卓越、突出。

5、英名:指英雄⼈物的名字或名声。

解题: 马克思:1818.5.5⽣于德国的特利尔城,1841年⼤学毕业。

从1842年担任崐《莱茵报》主编起,到1883.3.14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产阶级⾰命事业奋⽃了41年,成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伟⼤的⽆产阶级⾰命家,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跟马克思⾸次相见,从此后,“这两位朋友的毕⽣⼯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的《共产党宣⾔》就是他们两⼈合著的。

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直同住在伦敦,“他们两⼈始终过着充满紧张⼯作的共同的精神⽣活”(列宁)。

马克思逝世的第三天,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恩格斯在墓前发表了这个讲话,讲话共⼀千⼀百多字,⾼度地概括了马克思⼀⽣的伟⼤贡献,对马克思表达了崇⾼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本⽂是⼀篇悼词。

课⽂分析: 第⼀部分(1─2⾃然段)概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产阶级⾰命的重⼤损失。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二、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围绕中心,层层推进,言简意赅,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教材,可以导读为主,设计一些练习,只对重点、难点作适当讲授。

二、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讲读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一、解题。

1.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3.马克思的逝世。

以上内容详见《教学参考资料》补充材料。

二、指导阅读预习提示,然后让学生默读全文,要求按悼词要点,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导读设计:要求学生研读第一、二两段,完成下面的练习: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同时依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下列词语: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

抄在小黑板上(或用幻灯片)出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参考答案: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马克思思想的了解和认识。

(3)提高学生对英文演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演讲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通过模仿演讲,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

(2)培养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掌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2)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贡献。

(3)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1)对马克思的思想和贡献的深入理解。

(2)英语演讲的表达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

(2)激发学生对马克思思想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和贡献。

3.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内容。

(2)深入讲解马克思的思想和贡献。

3.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马克思思想的的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深入思考。

3.5 英语演讲:(1)让学生模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进行英语演讲。

(2)评价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马克思思想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理解、资料查阅等。

4.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思辨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

4.4 英语演讲:评价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演讲技巧以及对马克思思想的的理解和表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悼词的基本结构。

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4.掌握几个重要词语。

教学重点1.马克思的伟大贡献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教学难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社会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

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

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二、关于文体因为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悼词”看待,实质上它是一篇议论抒情的文章。

三、有关悼词写作的基本结构(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1.交代死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情况。

2.简述死者生平。

3.评述死者的主要功绩或优秀品质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寄托哀思,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强调:悼词写作有以上要件,但主体内容在第3部分:对死者功绩、品质及影响的评述。

四、参照上述结构,看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否与上略同明确:1.简述马克思的逝世经过(第1自然段)2.概述马克思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第2自然段)3.评赞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第3~8自然段)4.寄托哀思,表达伤痛之意(第9两自然段)五、与基本结构相比,本文少了哪一部分?多了哪一部分?明确:少了介绍死者的基本情况,多了概述死者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了解悼词及其特点。

3、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教学设想】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演讲辞。

今天也不例外,但我们要学的是一种新的演讲辞──悼词。

悼词也叫“哀祭文”、"祭文"、"诔文"、"哀辞"等,是人们用于哀悼与祭奠的文体。

悼词其实说新也不新,古已有之,中国有唐朝韩愈沉郁顿挫,倾诉叔侄之谊的《祭十二郎文》,清有袁枚哀婉欲绝,叙述哥妹情深的《祭妹文》,《红楼梦》有贾宝玉面对落红点点,真情吟唱,痛悼秦雯的《芙蓉女儿诔》;外国有维多克·雨果文人相惜,言之切切的《巴尔扎克葬词》,哀惋细腻,催人泪下的《乔治·桑葬词》,也有爱因斯坦高度凝练,品德第一,人格至上的《悼念玛丽·居里》,现在我们要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和恩格斯一道去悼念马克思!同学们要细心品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探究悼词的特点和体会其中情感。

二、粉笔板书教学目标1、结构。

2、悼词。

3、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师生研讨(以下只是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程序。

具体的教学步骤将以现场学生的思维状况随机而定。

)1、朗读一遍课文:(或快速默读课文)⑴师问:悼词一般人们悼念一个人要说四个字那就是:“永垂不朽”,而恩格斯说的是“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那他的事业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

引导:事业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践,一个是理论→试从文中找出体现马克思思想贡献(理论贡献)的语句(“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最伟大的的贡献是不是“思想贡献”?(注意这样一句:“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那么,什么是“主要的”呢?→对文中有关马克思伟大实践的论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在恩格斯看来,这两方面的贡献,那个更重要?为什么?(从语言入手:“远不是最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展示结构提纲。

⑵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理论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贡献: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⑶大家看马克思的贡献哪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强调马克思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⑷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紧承第一段是突出强调马克思逝世带来的损失,由重到轻,先说无产阶级后说历史科学,所以这两个“对于”和文章主体部分并不矛盾、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他们将近有40年的友谊。

可以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也莫过于恩格斯。

列宁对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有着极高的的评价:“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人之常情,在葬礼上恩格斯就是痛哭失声,满面流涕,也不为过啊!用刘德华的歌词来说这时候就应是“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但统观全篇,文章感情似乎很淡,那这个伟大的友谊似乎成了传说中“美丽的谎言”还是列宁为尊者讳,还是实有其事,下面让我们在文中找一下证明。

五、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学生讨论体会。

)1、课文第一小节: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

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加以揣摩明确:“两点三刻”,时间写得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

“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避讳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内涵,如:“停止思想了”:伟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

“安静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用这个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永远地睡着了”:“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呼之欲出。

小结:第一段简述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此时不能把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他要站在整个无产阶级的角度讲话,那只有把自己的情感浸入到叙述和描写之中,是含着泪去准确地评述马克思,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再读第一小节,教师指导。

读出情感。

2、第二节:明确:“空白”两个字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3、第三节:明确:“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从而高度赞扬马克思的理论贡献。

4、请学生找出课文第七小节对马克思高度、热情赞扬的词句。

明确:“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三个词语感情色彩强烈,5、“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其中“这样”指代什么?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对此抱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

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

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

6、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

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7、“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

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

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

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

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

“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

小结:第八小节写了马克思的影响:反面:各国政府驱逐;资产者诽谤诅咒正面;战友尊敬爱戴悼念8、“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思格思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结尾对死者再次进行悼念。

六、小结1、教师:通过阅读全文,大家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答,教师小结:悼念叙述(1)────悲痛↓理论──科学家↘评价评说(2—7)→敬仰↓实践──思想家↗怀念颂扬(8、9)敌人忌恨、人民爱戴──怀念这确实是人类最伟大的友谊,恩格斯的悼词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语言艺术的高超精当,准确而又富于感情。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敬仰──悼念、2、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出示幻灯片。

总起来看这是恩格斯在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葬礼上,发表了的以议论为主,记述,描写,抒情相结合的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七、总结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历史,背叛祖宗,背叛自己,这也是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悼词的意义所在。

马克思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依然要在马克思的旗帜和指引下奋勇前进,他真正做到了恩格斯所说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那就用我们的自信和激情大声的吼出“您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八、布置作业巴尔扎克葬词各位先生: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

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

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

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

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

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他才华卓越,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

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

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

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

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

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无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