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荒漠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

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

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
生态补偿是一种旨在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机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一些成功的生态补偿案例。

以下是其中几个:
1.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是中国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启动的一项工程,
旨在通过种植树木和草地来减缓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影响。

该项目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修复项目之一,覆盖面积达到413万平方公里。

如今,“三北防护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草地、森林和水资源
的恢复得到了显著改善。

2.印度的“鸟类保护区”计划
印度的鸟类保护区计划旨在保护该国的鸟类和生态系统。

这些保护区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管理,通过为当地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其他福利来鼓励他们支持保护鸟类的行动。

这项计划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许多濒危鸟类的数量得到增加,并且当地社区也获得了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3.加拿大的“商业捕捞禁令”计划
加拿大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实施了一项商业捕捞禁令计划,旨
在保护当地的鱼类资源。

这项计划限制了渔业的捕捞量和捕捞时间,同时也扩大了禁止捕捞的区域。

这项计划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地的鱼类数量得到了恢复,并且当地社区也获得了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这些成功案例说明了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和成果。

随着全球对环境
问题的关注不断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的函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的函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4.16•【字号】青发改生态函〔2020〕296号•【施行日期】2020.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的函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扶贫局、省能源局、人行西宁中心支行:生态保护补偿立法是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制度保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8〕1号)精神,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研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2020〕131号)要求,全面配合国家做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研究的相关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做好条例的立法研究工作,我们起草形成了《青海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方案》。

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有关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二、落实责任,明确任务。

请各相关部门认真对照工作方案中的十二项研究专题任务要求,加强各自领域相关内容研究,抓紧启动梳理研究工作,于5月25日前将专题研究材料报省发展改革委(生态文明建设处),同时抄送省财政厅和省自然资源厅。

三、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请各相关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抓紧推进相关工作。

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听取基层同志、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附件:青海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方案联系人:张晓红联系电话*************(传真)邮箱:****************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省财政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4月16日附件青海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和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8〕1号)精神,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做好我省《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工作,现制定具体方案如下:一、做好立法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落实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汇报人: 2024-04-12
目录
• 总则 • 生态保护补偿的适用范围 • 生态保护补偿的具体规定 • 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与机制 • 生态保护补偿的监督与管理 • 生态保护补偿的市场机制 • 附则
01
总则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 目的
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财政纵向补 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 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 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 性制度安排。生态保护补偿可以采取 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 才培训、共建园区、购买生态产品和 服务等多种补偿方式。
补偿工作的基本原则
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 场调节相结合,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坚持统筹协同推进,坚持生态效益与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领导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生态保护补偿 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构建稳定的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
04
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与机制
协议内容的多元因素考虑
制定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时的多元因素
生态保护现状、成本、成效,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等,直接影响补偿范围、方 式及相关安排。
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使用
应用于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确保及时、合规补偿,避 免截留、占用、挪用或拖欠。
补偿协议的续签和重新协商
01 02 03
续签补偿协议
协议期限届满后,可根据实际需要续签,并对补偿的具体 范围、生态保护预期目标及其监测、评判指标、生态保护 地区的生态保护责任、补偿方式以及落实补偿的相关安排 等进行重新协商。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荒漠化防治的现状,从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必须要采取的一些对策,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现状,对策一、前言当今我国荒漠化防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防治中的科学性显得尤其重要,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的分析,直接关系到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效果。

二、荒漠化防治的意义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已给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威胁,甚至危及到区内居民的生存,成为危及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此危害具有长期、频繁、广泛、多样、严重和深远性。

因此,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对促进生态平衡、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探析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原及林地退化。

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表现为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地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表现为水蚀作用形成的红漠化,华北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青藏高原地区冻融荒漠化等。

下面以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西北地区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东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水汽的阻挡作用明显。

因此,本区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风的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投资与补偿机制的构建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投资与补偿机制的构建

[] 1 骆建华. 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 浙江经济, 0 , ) J. 2 4( . 0 9 [] 2 余利花. 国外环保 经济补偿机制 面面观 [ ] 华南新 闻, 0 N . 2 4年 0
O 8月 2 日. 6
作者筒介 :
款 。在补偿金 的使用环节上 , 建立专款专用制度。补偿金纳入 预算管理
这些 国家行之有效 的资金投入和补偿机制 , 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保 护提供 了可以借鉴的参考 。
们节约使用各种资源 、 源 , 能 采取措施保护 环境。信贷政策也 是生态环
境保护建设投资与补偿机制 构建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 。它是根 据生态
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的要求 , 对不同 的对象 实行不 同的信 贷政策 , 既
资源 。全球石油剩余 可采储 量仅 为 10 4 0多 亿吨 , 静态保 障 年限 仅 加 年; 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 10 5 亿立方米 , 态保障年限仅 6 静 0年。一些 国家的环保生态补偿是采取经济补偿 , 还有就是而是通过 投资对生态环 境进行治理 , 最典型 的是用水循环利用 的方式。
面并未铺 开, 已征得的有 限资源费也没有完 全用到生态环保 建设 中去, 造成补偿不到位的局 面。目前 , 我国从生 态环 境补偿费 的征 收入手 , 在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立方 砸做了初步尝 试。已经制定 了生态环境补
偿费征收管理办法的有北京 、 广西 、 江苏 、 福建 等省( , 区) 辽宁 、 广东 、 河
我 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投资与补偿机制的构建
王 享 沈阳炳范大学化 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0 3 10 4
【 要】 摘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全人类共 同关注的课题 , 日益恶化 的生 态环境状 况, 而 对我 国社会及经 济发展提 出了严 峻的挑战。借鉴 国际社 会

生态学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与实践

生态学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与实践

生态学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与实践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旨在通过经济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而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为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生态学为生态补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生态学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例如,生态学家们发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当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其承受阈值时,生态系统就会出现退化和破坏。

因此,在实施生态补偿时,需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合理确定补偿的标准和范围,以确保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在生态补偿的实践中,生态学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诸多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生态学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模型,能够对这些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量化。

这为确定生态补偿的金额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例如,对于一个水源涵养区,如果其提供的清洁水资源对下游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那么下游地区就应该对水源涵养区进行相应的补偿。

通过对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评估,可以合理确定补偿的金额,以激励水源涵养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生态学在确定生态补偿的对象和区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而且其受到的威胁和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

生态学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类型、分布、脆弱性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确定哪些生态系统需要优先保护,哪些区域应该成为生态补偿的重点对象。

例如,对于一些生态脆弱区,如荒漠边缘、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等,应该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以促进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与贵州石漠化治理研究

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与贵州石漠化治理研究
保 护 和 可 持 续利 用 生 态 系 统 服 务 为 目 的 . 以 经 济 手 段 为 主 调 节
那 么 . 才 是 应 该 进 行 生 态 补 偿 的 责 任 人 呢 , 是 由生 态 破 化 生 态 环 境 . 不 开 对 森 林 生 态 进 行 治 理 与 修 复 , 中 , 谁 一 离 其 建 健 坏 者 向生 态 受 害 者 进 行 补 偿 :二 是 由受 益者 向 生 态 系 统 服 务 提 全森 林 生 态 补 偿 机 制 是 一 个 重要 的对 策 与 措 施 供 者 的 补偿 。 目前 . 国正 在 着手 建 立 和 完 善 森 林 生 态补 偿 制 度 我 2、 林 生 态 补 偿 机 制 就遵 循 的原 则 森 并 逐 步 推行 下 去 二 . 州 石 漠化 概 况 贵 喀 斯 特 地 貌 基础 上 形 成 的 一 种 荒漠 化 生 态 现 象 。有 资料 表 明 , 贵 州 是 中 国石 漠 化 灾 害 的 主 要 地 区之 一 .与 云 南 和 广 西 2省 区 一 道. 成为 我 国 石 漠 化 灾 害最 严 重 的 三 个 地 区 20 0 3年 9月 , 国 政 协 副 主 席 钱 正 英 在 考 察 后 指 出 : 全 贵州 突 出 的生 态 灾 害 是 石 漠 化 .应 当从 可 持 续 发展 和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21年 5 … 01
移 l t l§ l_
生 型
李 琦 剑
f 州 省 交通 科 学研 究 院 贵

 ̄ 4 - 态 补 偿 机 制 与 贵 :" 漠 化 治 理 研 究 g ,生 t /1 t石
中圈 分 类 号 : 7 S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8 9 5 (0 1 — 1 7 0 1 0 — 2 X2 1 05 0 6 — 2 1

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实践与几点建议

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实践与几点建议
的 3%。 0
补 助 标 准 为 每 亩 每 年 3元 , 央 财 政 森 林 生 态 效 中
专栏 1
森 林生态 效益 补偿政 策
19 9 8年修 改的《 森林法》 出, 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 金 , 于提供 生态效 益的防护林 和特种用 提 “ 用
途林 的森林 资源 、 林木的营造 、 抚育 、 护和 管理” 保 。
锯轩 研宪考 21 年第1 总第21 期) 考 02 期( 47
态 效益 补偿 基 金 、 林抚 育补 助 费 、 会 保 险补 森 社 助费 、 策性 社会性 支 出补助 费 ) 预算 管理 、 政 的 各 项 经 费 补 助 标 准 、 用 管 理 等 进 行 了进 一 步 的 系 使 统 规 范 。 集 体 和 个 人 所 有 的 地 方 公 益 林 管 护 费
益 补偿基 金 的标 准 为每 亩 每 年 1 0元 , 林 抚 育 森 补 助 费 标 准 为 每 亩 1 0元 。社 会 保 险 补 助 费 , 2 以 各 省 20 0 8年 社 会 平 均 工 资 的 8 % 作 为 社 会 保 险 0 年 缴 费 工 资 总 额 , 助 比 例 合 计 为 缴 费 工 资 总 额 补
退 耕 还 林 政 策 的 核 心 内 容 包 括 : 家 无 偿 向 国 退 耕 户 提 供 粮 食 、 金 补 助 。 粮 食 和 现 金 补 助 标 现
准 为 : 江 流 域 及 南 方 地 区 , 亩 退 耕 地 每 年 补 长 每 助粮 食 ( 粮 )5 原 1 0公 斤 ; 河 流 域 及 北 方 地 区 , 黄
森 林 与 自然 保 护 区 的 生 态 补 偿 工 作 起 步 较 早 , 年 来 国家 投 入 已有 数 千 亿 元 之 巨 , 得 了 明 多 取 显 成 效 。 防护 林 体 系建 设 、 土 流 失 治 理 、 漠 化 水 荒

生态补偿文献综述

生态补偿文献综述

目录1.绪论 (2)1.1研究背景 (2)1.2研究意义 (3)2.生态补偿的概念及理论 (4)2.1国外关于生态补偿的定义 (4)2.1.1科斯理论视角的生态补偿概念 (4)2.1.2庇古理论视角的生态补偿概念 (5)2.1.3超越科斯和庇古理论的生态补偿 (5)2.2国际生态补偿相关概念辨析 (6)2.2.1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6)2.2.2环境服务补偿和奖励机制 (7)2.2.3广义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7)2.3生态补偿的类型划分 (8)2.4我国生态补偿类型划分 (8)2.4.1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 (8)2.4.2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 (9)2.4.3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 (9)2.4.4大气环境保护生态补偿 (9)2.4.5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 (9)2.4.6农业生产区生态补偿 (10)2.4.7旅游风景开发区生态补偿 (10)3.国内外相关发展经验与启示 (10)3.1 市场模式的生态补偿典型案例 (10)3.1.1哥斯达黎加的森林补偿 (10)3.1.2法国毕雷矿泉水公司为保持水质付费的实践 (12)3.1.3澳大利亚灌溉者为流域上游造林付费 (12)3.2政府购买模式的生态补偿典型案例 (12)3.2.1英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北约克摩尔斯农业计划 (12)3.2.2德国易北河流域生态补偿 (13)3.3国内关于生态补偿的制度变迁 (13)3.3.1中国生态补偿的早期模式:国家主导下的生态补偿 (13)3.3.2中国生态补偿向“国家—社会”二重机制的转型 (15)3.3.3中国生态补偿制度转型的特征 (18)3.4我国生态补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3.4.1我国现行生态补偿的财税机制 (21)3.4.2我国生态补偿的实施困境 (21)3.4.3我国生态补偿发展趋势 (26)3.4.4对策与措施 (27)4.实证研究 (30)4.1生态补偿与大熊猫栖息地 (30)4.2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补偿 (31)4.2.1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 (31)4.2.2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现状 (32)4.3山东烟台的畜禽养殖业生态补偿 (34)4.3.1畜禽养殖业生态补偿问题的提出 (34)4.3.2烟台市畜禽养殖规模大 (35)4.3.3烟台畜禽规模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高 (35)4.3.4烟台市畜禽养殖业废弃物依法依规管理 (35)4.3.5烟台市畜禽养殖业生态补偿的政府手段 (36)4.3.6烟台市畜禽养殖业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手段 (37)1.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都高度重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问题,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浅析我国生态补偿政策

浅析我国生态补偿政策

112013年Vol.28No.6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13-05-16作者简介:马勇娜(1987-),女,河北邢台人,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向的研究。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一)生态补偿的概念综合国内外诸多学者的观点,生态补偿可以定义如下:生态补偿是以经济手段为主,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二)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为了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进行保护性投入。

三是对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自身发展的行为及行为主体予以补偿。

四是对为了自身发展而破坏环境的行为及行为主体予以惩罚。

二、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背景(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所迫。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形势已经不容乐观,许多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最严重的依然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因而必须要创新思路,积极采取一些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措施。

(二)国外生态补偿实践推动了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

国际上对生态补偿的实践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国外的一些生态补偿实践对我国的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三)人们对于资源环境有价的逐步认识。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没有价值从而导致了自然资源价值补偿严重不足。

随着对生态系统的地位、功能以及所提供的服务价值的深入了解,人们认识到要提高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率,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自然资源价值必须要得到合理的补偿。

三、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据文献记载,我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四川青城山。

当时为了解决对森林乱砍滥伐的问题,成都市决定将青城山门票的30%用于护林。

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思路的正式提出是在1989年四川乐山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

接着,1998年7月1日通过了森林法修正案,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正式写入了《森林法》,森林生态补偿效益制度从此有了法律保障。

生态补偿实施方案

生态补偿实施方案

生态补偿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地区都在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工作,旨在通过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我国已经开始推动生态补偿工作,但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完善和优化。

因此,本文旨在制定一份生态补偿实施方案,以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生态补偿的意义生态补偿是指为了弥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补偿的开展,可以促进地区间的均衡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实现。

三、实施流程(一)确定补偿范围生态补偿的范围需要有明确的划分,一般来说,生态补偿范围包括生态环境破坏的区域、生态环境荒漠化的区域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等。

在确定补偿范围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情况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二)核算补偿费用补偿费用是生态补偿的核心,是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在核算补偿费用时,应该充分调研当地的实际情况,了解地区的经济情况、社会情况、环境问题等方面的信息,提出合理化的科学方案。

(三)实施补偿措施实施生态补偿措施是生态补偿实施的核心。

对于降低生态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措施应该进行有效的实施,强化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和管控,以达到促进环境和谐、协调发展的目的。

(四)建立补偿机制补偿机制是一个补偿体系的基础,即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参与广泛的、民主公开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完善生态补偿的长期机制。

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补偿标准和评估程序、监管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一体化。

(五)评估反馈评估反馈是生态补偿实施的重要环节,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对补偿机制、补偿标准等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推动生态补偿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一)政策法律体系不全面目前生态补偿的政策法律体系还存在不全面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一、关于环境补偿机制的文章:1、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十七大报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中首次提出,要重视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即建立考虑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此举旨在通过非行政化的方式解决资源与环境的瓶颈问题。

一、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近十几年中,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资源不足成为突出的瓶颈问题。

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

同时,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缺口也在不断增大。

数量稀缺且分布不均的资源成为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短板”。

补足资源“短板”正是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现实意义所在。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支付相应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它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理论。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重点应该包括:第一,建立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

应该按照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要求,构建合理的自然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正确地处理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不同资源价格的差比价关系;纠正原有的不完全价格体系所造成的资源价格扭曲,将资源自身的价值、资源开采成本与使用资源造成的环境代价等均纳入资源价格体系。

通过完善资源价格体系结构,为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提供体制保障。

第二,严格执行资源开采权有偿取得制度。

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各种有色金属等都是面临枯竭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因此资源开采者必须向资源所有者——国家交纳相应的税费以获得开采权。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修复和保护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修复和保护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修复和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实现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目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就如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修复和保护进行讨论。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意义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进行经济补偿,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的一种方式。

它以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弥补环境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能够激励各方面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1.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该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放在首位。

2. 责任明确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该明确破坏者的责任,对其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

3. 公平公正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该保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给予适当的权益。

4. 保护生态价值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各种价值,既包括直接经济价值,也包括间接的生态服务价值。

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和方式1. 税收和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者进行经济补偿,同时引导和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的工作。

2. 生态修复基金设立生态修复基金,收集来自企业和个人的生态补偿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3. 环境交易市场建立环境交易市场,通过交易市场的方式,使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成为一种可被交易的资源。

4. 养殖和种植补偿对于从事养殖和种植业的人员和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的工作。

四、生态补偿机制的效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促进生态修复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调动各方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还可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1 中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生态状况的改善。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深刻地感受到在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着结构性的政策缺位,特别是有关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严重短缺。

这种状况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破坏者未能承担破坏生态的责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

这种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扭曲,不仅使中国的生态保护面临很大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地区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便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城乡间、地区间和群体间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案,呼吁尽快建立相关机制和政策。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和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等的研究,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政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此外,中央政府和许多地方积极试验示范,探索开展生态补偿的途径和措施。

2005年1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关系到中国未来环境与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为了建立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这些都充分表明,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研究基础、实践基础和政治意愿。

论我国荒山绿化补偿机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论我国荒山绿化补偿机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态建设 条件的 ,允 许从 中划 出不超过 3 0 %的土地 ,依 法按协 业 的数据 分析 ,计算得 出乌鲁 木齐市荒 山绿化投 资额平均每 议 出让 最低价办理 出让手续后 用于其他经 营 ;该 《 办 法》的 亩高 达 3 6 0 4 6 元 ( 含换土及造 型调整 、水 利设施及滴 灌 、绿
实施有 利的推动 了乌鲁木齐 市荒山绿化 的进度 。笔者从 被调 化 ) ,比 内地荒山投资预算定额相比高出 2 倍多 。另方面在参 研单位 中选 取了财务核 算规范的 l O 家 荒山绿化承包企 业进行 与荒 山绿 化并验收合格 的五 十家企业 中,从签 订荒山绿化承 分析 ,2 0 0 6 — 2 0 1 0 年l O 家企 业荒山绿化年投 资额 分别为 1 6 4 3 . 3 包协议 一 一 联合验收合格一 办理建设用地 手续时 间进程 不低 万 元 、6 3 3 8万元 ,1 2 2 7 2万元 ,2 3 3 3 5 . 7万 元 ,2 7 5 1 3 . 7 3万 于 S 年 ,大多数企 业完全依靠 自有资金进行 荒山绿化项 目开 元 ,年增幅在 2 O %一 2 8 S %之间。
关键词 :荒山绿化
党的 “ 十八 大”工作报 告指出 :良好生 态环境是 人和 社 参与荒山绿化提供 了源动力 。 会持续发 展的根本 基础 。要实施 重大生态修 复工程 ,增 强生 从2 0 0 2 年 《 办法 》出台以来 ,截止 2 0 1 1 年 U月 ,有百余 态产 品生 产 能力 ,推进 荒漠 化 、石 漠化 、水 土流 失 综合 治 家企业和个 人参与荒山绿化 ,2 o 0 2 年至 2 0 0 8 年间每年以 l 万 理 ,扩大 森林 、湖 泊 、湿地 面积 ,保护生物 多样性 。明确 提 亩以上 的速度递增 ,全 市共完成荒山绿化约 1 2 2 8 0 0 余亩 ( 含 出 :大力推进 生态文 明建设 ,加 大 自然生态 系统 和环境保 护 塌陷 区治理项 目) ,苗木平均 成活率及保 存率均达 到 8 5 %以

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制度

59绿色中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生态补偿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内容。

生态补偿制度不同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相较于后者,生态补偿制度指的是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所产生的之于生态环境的正的外部性的补偿,也就是生态服务或产品的受益者对提供者所给予的经济上的补偿。

这样,一方面,由于我国是自然资源公有或国有制度,那么,国家对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主体进行收费,以体现所有者的权益;并对费用进行合理安排,用于生态恢复或生态修复,从而实现对于自然资源或环境因开采而受损的补偿。

另一方面,对于保护资源或环境者进行补偿,或以此鼓励并实现对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补偿制度有利于将资源和环境责任与受益进一步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生态行为,进行生态调控。

我国所提出的生态补偿机制,部分上类似于国外的生态服务付费制度(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PES),即,以生态系统的服务为基础,通过经济手段来调整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在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利益。

在生态补偿制度文|张云飞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生态文明关键词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美国,政府有关保护和环境管理的规划历史显示,其政策已经从维护农场生产力转向奖励农民自愿保护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因此,虽然美国还没有达到高效的PES 系统的状态,但是已经在类似于PES系统的政策上走了很长的实践道路。

20世纪30年代的“黑风暴”危机使美国开始了水土资源保护的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在近些年有了显著的发展。

早期环境保护计划主要关注通过控制水土流失保有土地生产力,对于采用这些政策的农民进行适当补助,采用土壤保护行为也会受到商业补贴。

1985年的《农场法案》(Farm Bill)采用了一些新规定,开始从关注农场生产力转向非农场环境效益。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案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案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案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对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建立健全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特制定以下建设方案。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激励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保障其合理权益。

3、推动区域之间的公平发展,缩小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原则1、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明确生态环境的受益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

2、谁保护、谁受偿原则:保障生态保护者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

3、公平公正原则:在补偿标准、对象和方式的确定上,要保证公平性和公正性。

4、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补偿的范围和对象(一)范围1、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等。

2、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如自然保护区、湿地、荒漠化地区等。

3、重要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等。

(二)对象1、生态保护地区的政府和居民:他们为生态保护付出了努力和代价。

2、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如林业工人、护林员、环保志愿者等。

三、生态补偿的标准和方式(一)标准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

2、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包括生态建设投入、机会成本等。

3、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确保补偿标准既能够激励生态保护,又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

(二)方式1、资金补偿:直接给予生态保护者一定的资金支持。

2、政策补偿:通过税收优惠、产业扶持政策等方式进行补偿。

3、技术补偿:提供生态保护所需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4、实物补偿:如提供种苗、肥料等物资。

四、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1、财政资金: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拨款。

2、受益者付费:向受益于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征收一定的费用,如水资源费、排污费等。

区域荒漠化演变机制的六元法研究共3篇

区域荒漠化演变机制的六元法研究共3篇

区域荒漠化演变机制的六元法研究共3篇区域荒漠化演变机制的六元法研究1区域荒漠化演变机制的六元法研究荒漠化是指干旱区土地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地逐渐退化而失去可持续性利用的过程。

荒漠化现象的发生和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过程,其形成机理在不同地理区域也具有很大差异。

为了进一步研究荒漠化的演变机制,本文采用六元法的方法,探讨区域荒漠化演变的因素与机制。

首先,气候干旱是导致区域荒漠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和高温,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大,植被的生长速度减慢,甚至消失。

过度放牧与过分的植被开采导致破坏植被屏障,使土壤蒸发大于降水量,造成水分透失和土地沙漠化。

而人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干旱程度。

其次,土地利用变化是区域荒漠化发生和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如中国大部分地区粮食种植、经济活动和城市化建设都是在荒漠化地带,土地破坏导致植被减弱,加速了土地沙漠化的发展。

大规模的开垦和建设土建工程,使得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进一步流失,加剧了荒漠化的过程。

第三,水资源问题也是导致区域荒漠化的要素之一,如水面的蒸发、短缺、污染、碱化等都会导致荒漠化的加速。

在水资源缺乏的区域,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采取的办法往往是不合理的和过激的,从而导致超采、干扰或破坏水文系统,减少或中断生态补偿机制,加速荒漠化的进程。

第四,地貌条件是导致区域荒漠化的因素之一。

地貌条件主要体现在地形的特点,影响荒漠化的发生和演化。

高原、丘陵区域地形较为复杂、地势悬殊,水源不易调节,保水能力差,植被多呈散而不大集水的样式,对于植被的生长形成很大阻碍;而低平地区,变迁的潮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是导致荒漠化因素之一。

第五,生物群落的作用也对荒漠化的发生和演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群落中物种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荒漠当中大多数的植物种类的生长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当然,一些适应干旱条件的物种是毫不错的。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
我国的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Ecological 生态补偿(Ecological Compensation)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生态补偿的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
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包括对造 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
一是对生态系统本身保护(恢复)或破坏的成本进行补偿 或破坏的成本进行补偿;
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 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
三是对个人或区域 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
偿;
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以内化外部成本为原则,对保护行为的外部经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以内化外部成本为原则
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我们一方面通过采用健全法律制度等手段 要求我们一方面通过采用健全法律制度等手段,形成生态
态产业、生态经济开发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和利益手段,建立生态
和再生的补偿机制。
在我国进行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生态补偿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并没有统一 目前,生态补偿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
补偿依据是保护者为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所付出的额外的保护与相关建设成
此而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对破坏行为的外部不经济 性的补偿依据是恢 对破坏行为的外部不经济
服务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坏行为造成的被补偿者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 服务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坏行为造成的被补偿者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
类型:
直接公共补偿(类似中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 类似中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生态公益林保护

什么是生态补偿机制

什么是生态补偿机制

什么是生态补偿机制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补偿机制呢?简单来说,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对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服务的行为给予补偿,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制度安排。

它的目的是调整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森林、河流、湖泊、海洋、草原等各种生态要素。

这些生态要素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服务,比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等。

然而,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往往会对这些生态要素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比如,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工业排放会污染河流和空气;过度开垦草原会引发土地荒漠化。

为了减少这些破坏,就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这就是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所在。

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在于“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

以森林为例,如果一片森林能够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涵养水源,那么周边地区甚至整个社会都从中受益。

那么,受益的一方就应该对这片森林的所有者或者守护者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鼓励他们继续保护森林。

相反,如果有人砍伐这片森林,那么就应该对其进行处罚,并要求其承担恢复森林的费用。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政府主导的财政转移支付。

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向生态保护区或者生态保护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比如,我国政府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生态修复、牧民搬迁安置等工作。

另一种方式是市场交易机制。

比如,碳排放权交易就是一种典型的市场交易型生态补偿机制。

企业如果想要排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需要购买相应的碳排放权;而那些通过节能减排措施减少了碳排放的企业,则可以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出售获得收益。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降低碳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荒漠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摘要:荒漠化是我国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长期制约我国中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到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可待续发展。

荒漠化不仅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到人民生存的条件,还造成农牧业减产,导致人、地矛盾激化,毁坏了大量生产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诱导和加剧了生态脆弱区的贫困,阻碍了经济的腾飞。

本文分析了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工作的现状,旨在阐述我国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荒漠、生态补偿、构建引言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和自然环境的恶劣,我国荒漠化现象一直比较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如何治理荒漠化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防沙治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需要建立和完善荒漠生态补偿机制。

一、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北方沙化土地多属于风蚀荒漠化类型。

根据最新沙化监测结果,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73.9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12%,30个省(区、市)的889个县(旗、区)均有沙化土地,但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省区,其中尤以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5省区最为严重,5省(区)沙化土地面积162.49万km2,占全国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3.4%。

局部地区土地沙化仍呈扩展趋势,如三江源头五年扩展23.8%,黄河首曲地区5年扩展17.38%,甘肃民勤五年扩展1%。

土地沙化导致生态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影响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营,导致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肆虐,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产和生活。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采取了强有力措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批准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相继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四期工程等一批以防沙治沙为主攻的防沙治沙工程,防沙治沙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050万公顷,有12%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据统计,京津工程区有1600多万人在工程建设中直接受益,与工程启动前的1999年相比,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近1100元;工程区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

[1]二、生态补偿及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是一个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概念。

从自然属性角度,生态补偿也可称为自然生态补偿(na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其内涵被界定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2]。

可以看到,自然生态补偿的概念具有“调节、还原和维持系统平衡”之意,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内在的“压力-状态-响应”机制。

对于社会属性的生态补偿概念,尽管国内有多种被学者或决策者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或认可的表述,但还没有一个较为明确或统一的关于生态补偿概念的定义。

[1]孙佑海、陈根长、翟勇、王炜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用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2]中国环境科学大词典编委会.环境科学大词典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1.根据现有认识可将生态补偿定义为:通过调整损害或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将生态环境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本或生态服务功能增殖的目的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质是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调整和改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相关生产关系,最终促进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是指生态补偿系统中和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

生态补偿是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推行,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逐渐减少水土流失,增进沙漠化防治;增强国民的生态意识,逐步修正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1、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是维护荒漠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

荒漠生态系统脆弱,植被稀少,群落稳定性较差,抗逆能力小,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荒漠植被遭到破坏后将成为沙尘暴策源地。

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国家既可以加大投入力度,对适宜治理的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又能加大对现有荒漠植被保护力度,避免土地沙化有利于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维护西部地区荒漠生态系统平衡和国家生态安全。

2、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是突出保护荒漠植被的需要。

荒漠化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稀少的地方往往生态区位凸显重要,加大荒漠植被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

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有利于加大荒漠植被保护力度,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发生,对稳步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是履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的需要。

《防沙治沙法》规定,禁止在沙化土地上砍挖灌木、药材及其他固沙植物。

国家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以及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划定和建设一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并给予治理者合理的经济补偿。

通过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给予治理者合理的经济补偿,即国家除了承担生态治理者实际成本外,还弥补治理者不能利用林草资源所丧失的机会成本,有利于推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有利于保护荒漠植被。

4、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对荒漠化地区农牧民保护生态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有利于支持沙区更多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减轻沙区为保护生态所承受的压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是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的需要。

通过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农牧民参加防沙治沙的自觉性,激励人们重建荒漠生态系统信心和决心,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改变过去单纯以植被多少来衡量生态效益的大小看法及生态无价值的错误认识,提高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

四、构建荒漠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1、全面保护荒漠植被,防止“绿色荒漠”问题的出现当今社会所关心的“绿色荒漠”问题,即大量营造人工纯林,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减弱,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好心办坏事”。

“绿色荒漠”造成群落结构的单一化,生态功能难以实现。

我国十分重视造林绿化祖国在许多场合下是等同于树化祖国的,实际上,中国的版图大部分是被草原覆盖的,草原覆盖率占41%,森林只有14%。

我国这一生态背景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树。

西北的干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区占总面积的90%以上,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地区适于旱生草、灌生长,乔木只能生长在高海拔、低蒸发量的局部山地。

[3]在没有人工补水的地方造林,成功的可能几乎是没有的,而为了保证人工林的存活,还得大量开采地下水。

单一树种占据本地生态系统,将对生物的多样性构成难以想象的严峻挑战,而且很容易导致土地贫瘠、森林质量严重下降、原生植物种衰减等生态危机。

[3]蒋高明:“警惕绿色荒漠”,环境经济,2007年,第7期2、应加快有关生态保护的立法工作。

国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必须建立在法制化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法律手段,加强生态保护立法,将自然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补偿的内容纳入其中,为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法律依据。

而且,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具体的补偿标准,也必须通过法律来给予明确规定。

3、强化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两大措施。

建立生态补偿的目标是维护荒漠生态系统平衡,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我国荒漠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急需以建立荒漠生态补偿为契机,加大国家投入,强化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两大措施。

加大防沙治沙投入力度,从各个方面支持治沙工作。

总之,既要满足生态需要,又要尊重农牧民意愿,只有兼顾国家和农牧民利益,生态建设才能持久。

4、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

生态补偿资金仅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

要积极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的投资;积极利用国债资金、开发性贷款以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或赠款。

总之,地方政府要努力拓宽生态补偿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途径,寻找切实可行的资金来源途径,力争形成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投融资资金格局。

5、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整体框架下,积极鼓励地方探索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实践模式。

在环保总局考虑对国家现有补偿政策进行整合的同时,各地政府也应该在辖区范围内进行适度的探索。

当然,这些探索成功的一个前提是有法律和政策的支持,这是我前面首先提出的建议。

因为如果中央没有一个法律依据和政策依据,下面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涉及到跨界的问题,中央不搭建政策平台,地方困难重重,因此国家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支持。

6、统筹考虑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需求。

荒漠生态系统脆弱,林草植被保护与农牧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需要统筹考虑荒漠生态系统生态效益补偿问题,除了支付必要的管护经费加强荒漠植被管护外,还应参考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综合考虑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通过转移支付、扶贫等措施给予农牧民补偿。

结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系统地解决荒漠化问题,因地制宜,全面规划,构建防治荒漠化的生态安全体系,把治理荒漠化的工作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争取使荒漠化土地逐步逆转,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建立荒漠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好荒漠植被,维护好荒漠生态系统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刘逸农、刘天奇、林肇信主编 :《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出版[2]孙佑海、陈根长、翟勇、王炜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实用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3]杜群.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现代法学,200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