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文件

牧站(种)[2000]60号

关于印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我国目前种猪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而统一的种猪遗传评估是联合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我站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国有关种猪遗传育种专家制定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该方案经过三年多广泛征求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几经讨论修改,已基本成熟,现印发你们试行。

附件: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

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试行)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7%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左右)。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十分艰巨。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非常重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所普遍应用的传统和常规育种技术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继续下去,要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十分困难。为了增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很有必要。

对我国养猪行业调查表明,我国的外种猪场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育种工作,但是选择方法比较落后且不统一,种猪质量参差不齐,以选育技术为中心的各项配套技术不规范等。各场为了保持种猪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每年不得不引入相当数量的种猪,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种猪,这样不但要花费很多引种经费,而且还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猪群的健康问题等。为了提高我国种猪的整体质量,逐步减少引种数量,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

为此,将制定统一的性能测定、测定体系和遗传评估方法,定期交换种猪遗传材料,不断扩大群体,通过计算机联网共享信息资源,运用育种新技术,即采用动物模型BLUP法(最佳线性无偏估计)进行种猪的遗传评估。以不断提高我国外种猪的育种技术水平和猪种质量,进而培育出市场需要的优良种猪,加速我国种猪产业化进程,并使我国优良种猪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力争在21世纪初,实现新的突破。

二、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国内需求

目前世界上养猪发展趋势是专门化品系选育和配套系生产,养猪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选育专门化品系,如日本仅大白猪一个品种,就有各具特点的品系二十多个,而且还在不断选育提高。欧美的大型跨国公司PIC、DEKALB、HYPOR、COSTWOLD和SEGHER等,均采用多系配套组合,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都很高,尤其适合于规模化饲养,并且随着生产和市场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配套组合。在猪的遗传改良方面,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加速遗传进展,不断为最优的杂交组合和高效的配套体系提供素材,从而实现对资源利用的最佳配置。

选种是育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选种要基于对畜禽遗传素质的准确评定。畜禽遗传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不断发展,在牛的育种中表现尤为突出。在猪的育种中,进展缓慢。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主要方法一直是基于个体性能记录或后裔均值的选择指数,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有两个缺陷,一是没有对环境因子或一些非遗传因子进行有效的校正,二是不能充分利用所有亲属的信息。

50年代初,美国学者Charles R Henderson提出了BLUP法,即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法,1973年又对该法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70年代以来这一方法在牛的遗传改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多数国家牛育种值估计的常规方法。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使用,一些国家开始把这一方法应用于猪的遗传评估中,大大提高了遗传改良的速度,如加拿大自从1985年开始应用BLUP法以来,背膘厚的改良速度提高了50%,达100kg体重日龄的改良速度提高100%~200%。目前,这一方法在国际猪育种界已成为标准的遗传评估方法。

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之所以能够提高选种的准确性是由于具有以下主要优点:① 充分利用了所有亲属的信息;② 可校正固定环境效应,更有效地消除由环境造成的偏差;③ 能考虑不同群体、不同世代的遗传差异;④ 可校正选配造成的偏差;⑤ 当利用个体的多项记录时,可将由于淘汰造成的偏差降低到最低。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及在猪育种中的应用,使BLUP方法又有所发展,如从公猪模型发展为动物模型,单性状育种值估计发展为多性状育种值估计;开发出一些优秀软件,如PEST、GENESIS,PIGBLUP等。

在国内,多数场对种猪的选择采用外型评定,一些猪场利用表型综合指数。近年来通过各种宣传和技术培训,有20多个场已开始应用先进的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以及相应的软件MTEBV和GBS进行场内种猪的遗传评估,四川省为此建立了全省的猪场电脑网络,各场按统一方法进行场内测定,即称重和测活体背膘,测定结果按标准数据库格式输入计算机并通过猪场电脑网络传送到网络中心,中心采用两性状(达100kg日龄和背膘厚)动物模型BLUP法进行全省种猪的遗传评估。部分猪场使用BLUP法后已取得明显效果,种猪性能显著提高,并要求将该方法应用于繁殖性能的选择。

制约我国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良种化程度低,表现在优秀种猪数量少,种猪整体生产水平和良种覆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我国养猪产业化的兴起,对优良猪种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十年来,引进的外种猪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外种猪的群体较小、选择方法落后,猪种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还需每年从国外引进,耗费了不少外汇。因此,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种猪的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应用育种新技术(包括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进行外种猪的遗传改良,加快育种进展,提高选择效率,以不断满足我国猪种产业化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