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中的道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现象,是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协调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准则。在中学历史教学论文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是伦理学和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可以说学科教学论文中的道德教育就是品德教育。
一、品德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论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论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论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品德教育在学科德育中又居于核心地位。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大纲规定的德育诸项任务,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观点和规律、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最终应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品德教育在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中具有鲜明的实践和评价意义。
其次,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以中国历史而言,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在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品德特点的研究成果表明,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正在外部和内部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少年期(初中)处在内部矛盾的状态,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的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程度的动荡性。青年初期(高中),品德趋向成熟,进入以自律为形式、奠定道德准则、运用信念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期[1]。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应承担起这个责任。
二、中学历史教学论文品德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论文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因此,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认识道德的批判与继承问题。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主义五种形态,每一种形态的道德都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因此都带有鲜明的个性。例如封建的道德是为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其道德规范是忠君孝亲、男尊女卑等封建的伦理
关系;资本主义的道德是极端利己主义,其道德行为表现为金钱万能、唯利是图、享乐主义等等。这是应该予以否定和批判的。但是,这仅是作为品德内容的性的一个方面。“品德内容的性,并不能和阶级性、历史性划等号。品德内容的性,应该是历史性、阶级性和全人类性的统一。品德内容的性,既体现了人类道德的共同点,又包含了品德的历史、阶级、职业、民族等一系列的差异。这种品德性的
共同点和差异性的存在,反映出品德……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继承性和批判性的统一。”[2]人类道德历史发展的共性、普遍性和继承性为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内容。从中国道德发展的历史看,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在关系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熔铸成的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主义道德大夏的基石。无产阶级的道德也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道德遗产以后,才使自己达到了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高度。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论文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继承中外历史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并和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及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相统一,培养“四有”、“五爱”的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