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原理案例计算步骤
一、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公式:
f cd bx=f sd A s——水平力平衡
γοM d≤f cd bx(h o−x
2
)——所有力对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取矩(∑M s=0)
γοM d≤f sd A s(h o−x
2
)——所有力对受压区砼合力作用点取矩(∑M d=0)使用条件:
ρmin≤ρ≤ρmax
x≤ξb h o
注:ρmin=45f td/f sd,&&ρmin≮0.20计算方法:
㈠截面设计yy
1、已知弯矩组合设计值M d,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截面尺寸b、h,计算A s。
①由已知查表得:f cd、f td、f sd、ξb;
②假设a s;
③根据假设计算h o(h o=h−a s);
④计算x(力矩平衡公式:γοM d=f cd bx(h o−x
2)⟹x=h o−√h o2−2γοM d
f cd b
);
⑤判断适用条件:x≤ξb h o(若x>ξb h o,则为超筋梁,应修改截面尺寸或提
高砼等级或改为双筋截面);
⑥计算钢筋面积A s(力平衡公式:f cd bx=f sd A s);
⑦选择钢筋,并布置钢筋(若b min=2a侧+(n−1)c+nd外,则按一排布置);
⑧根据以上计算确定a s(若a s与假定值接近,则计算h o,否则以a s的确定值作
为假定值从③开始重新计算);
⑨以a s的确定值计算h o;
⑩验证配筋率ρ=A s
bh o
是否满足要求(ρmin=45f td/f sd,&&ρmin≮0.20)。
2、已知弯矩组合设计值M d,材料规格,设计截面尺寸b、h和钢筋截面面积A s。
①有已知条件查表得:f cd、f td、f sd、ξb;
②假设a s,先确定b;
③假设配筋率ρ(矩形梁ρ=0.006~0.015,板ρ=0.003~0.008);
④计算ξ(ξ=ρf sd
f cd
,若ξ≤ξb,则取x=ξh o);
⑤计算h o(令x=ξh o,代入γοM d=f cd bx(h o−x
2
));
⑥计算h(h=h o+a s,&&取其整、模数化);
⑦确定h(依构造要求h b
⁄=2.5~3,调整h);
⑧之后按“1”的计算步骤计算A s。
㈡承载力复核
已知截面尺寸b、h o,钢筋截面面积A s,材料规格,弯矩组合设计值M d,
所要求的是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M d‘,并判断是否安全。
①由已知查表得:f cd、f td、f sd、ξb;
②确定a s;
③计算h o;
④计算x(应用力平衡公式:f cd bx=f sd A s,若x>ξb h o,则需调整h o。
令x=ξh o,
计算出h o,再代回校核);
⑤适用条件判断(x≤ξb h o,ρ>ρmin=45f td/f sd,&&ρmin≮0.20);
⑥计算最大弯矩M d‘(若x≤ξb h o,则按γοM d=f cd bx(h o−x
2
)式计算最大弯矩)
⑦判断结构安全性(若M d‘>M d,则结构安全,但若破坏则破坏受压区,所以应以受压区控制设计;若M d‘<M d,则说明结构不安全,需进行调整——修改尺寸或提高砼等级或改为双筋截面)。
二、双筋矩形截面梁承载力计算
计算公式:
∑X=0, f cd bx+f sd‘A s’=f sd A s
∑M A
s =0, γοM d=f cd bx(h o−x
2
)+f sd‘A s’(h o−a s‘)
适用条件:
(1)x≤ξb h o
(2)x≥2a s‘
注:对适用条件的讨论
①当x>ξb h o&&x≥2a s‘时,则应增大截面尺寸或提高砼等级或增加A s’的用量(即
将 A s’当作未知数重新计算一个较大的A s’);当x=ξb h o时,算得的A s’即为安全要求的最小值,且可以有效地发挥砼的抗压强度,比较经济;
②当x≤ξb h o&& x<2a s‘时,表明受压区钢筋之布置靠近中性轴,梁破坏时应变较
小,抗压钢筋达不到其设计值,处理方法:
a.《公桥规》规定:假定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的合力作用点与受压区钢筋合力作用
点重合,并对其取矩,即
令x=2a s‘,并
∑M A
S
,=0,γοM d=f sd A s(h o−a s‘)
计算出A s;
b.再按不考虑受压区钢筋的存在(即令A s’=0),按单筋截面梁计算出A s。
将a、b中计算出的A s进行比较,若是截面设计计算则取其较小值,若是承载能力复核则取其较大值。
计算方法:
㈠截面设计
1.已知截面尺寸b、h,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桥梁结构重要性系数γο,弯矩组合
设计值M d,计算A s’和A s。
步骤:
①根据已知查表得:f cd、f sd、f sd′、f td′、ξb;
②假设a s‘、a s(一般按双排布置取假设值);
③计算h o;
④从充分发挥砼抗压强度角度(最经济原则)考虑,令x=ξb h o,使A s+A s’最小;
⑤计算A s’(应用力矩平衡公式);
⑥选择受压区钢筋,布置(一般按单排布置):b min<b,确定a s‘(要求a s‘与假设值
接近,否则需要重新计算);
⑦计算A s(应用力平衡公式代入A s’的实际值计算);
⑧选择受拉区钢筋,确定A s并布置钢筋:b min<b;
⑨确定a s,并计算h o(a s应与假设值接近,否则需重新计算)。
2. 已知截面尺寸b、h,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桥梁结构重要性系数γο,弯矩组
合设计值M d,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 s’,计算A s。
步骤:
①根据已知查表得:f cd、f sd、f sd′、f td′、ξb;
②假设a s,确定a s‘;
③计算h o;
);
④计算x(应用力矩平衡公式得:x=h o−√h o2−2[γοM d−f sd‘A s’(h o−a s‘)]
f cd b
⑤公式适用条件判断:x≤ξb h o&&x≥2a s‘;
⑥计算A s(应用力平衡方程计算);
⑦选钢筋,布置:b min<b,并确定a s;
⑧计算确定h o。
注:1. 在⑤判断时,若x≤ξb h o,但x<2a s‘,则表明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 s’配置过大,应按受拉区控制设计:计算如前述的a、b两种情形,计算结束后比较计
算结果取A s的较小值(若b中计算得到x>ξb h o,则不再继续计算,而以a
计算的结果作为最终结果进行设计)。
2. 在⑤判断时,若x>ξb h o,x≥2a s‘,则表明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 s’配置过少,
应将A s’作为未知数,按情形a进行计算,计算出A s’,再进行计算设计。
㈡承载能力复核
已知截面尺寸b、h,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桥梁结构重要性系数γο,弯矩组合设计值M d,A s’和A s,验算结构的承载能力并判断结构安全性。
步骤:
①根据已知查表得:f cd、f sd、f sd′、f td′、ξb;
②确定a s&a s‘;
③计算h o;
④计算x(应用力平衡公式);
⑤公式适用条件判断:x≤ξb h o&&x≥2a s‘;
⑥计算最大弯矩M d‘(应用力矩平衡公式)
⑦将M d‘与M d比较,确定结构安全性。
注:在⑤判断中
1. 若x>ξb h o,x≥2a s‘,则说明结构构件破坏始于受压区混凝土,可令x=ξb h o,
由力矩平衡公式:γοM d‘=f cd bξb h o(1−0.5ξb)+f sd‘A s’(h o−a s‘)计算最
大弯矩M d‘与M d进行比较,若得到M d‘>M d,则构件安全,但应以受压区混凝
土控制设计;否则,应增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增加受压区钢筋
的截面面积A s’。
2. 若x≤ξb h o,但x<2a s‘,说明应以受拉区钢筋控制设计:
先令x=2a s‘,由γοM d‘=f sd A s(h o−a s‘)计算出最大弯矩M d‘。
再按不考虑受压区钢筋的存在(即令A s’=0),按单筋截面计算出x,判
断并计算M d‘。
比较两次的结果,取其较大者。
三、T型梁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两类T型梁判断(以x=h f‘为临界条件)
截面设计时:令x=h f‘
若γοM d≤f cd b f′h f′(h o−h f′
2
),则说明x=h f‘偏大,中性轴位于翼缘内,即实际x≤h f‘,为第一类T型梁。
若γοM d>f cd b f′h f′(h o−h f′
2
),则说明x=h f‘偏小,中性轴移至梁肋内,即实际x>h f‘,为第二类T型梁。
承载复核时:令x=h f‘
若f cd b f′h f′≥f sd A s,则说明x=h f‘偏大,中性轴位于翼缘内,即实际x≤h f‘,
为第一类T型梁。
若f cd b f′h f′<f sd A s,则说明x=h f‘偏小,中性轴移至梁肋内,即实际x>h f‘,
为第二类T型梁。
计算公式:
1. 第一类T型梁(x≤h f‘)
∑X=0, f cd b f′x=f sd A s
∑M A
s =0, γοM d=f cd b f′x(h o−x
2
)
公式适用条件:
x≤ξb h o(对于第一类T型梁可以不判断此项)
ρ=A s
bh o
>ρmin=45f td/f sd&&≮0.20
x≤h f‘
2. 第二类T型梁(x>h f‘)
∑X=0, f cd bx+f cd(b f′−b)h f′=f sd A s
∑M A
s =0, γοM d=f cd bx(h o−x
2
)+f cd(b f′−b)h f′((h o−h f′
2
)
公式适用条件:
x≤ξb h o&&x>h f‘
ρ=A s
bh o
>ρmin=45f td/f sd&&≮0.20(对于第二类T型梁可
不判断此项)
计算方法:
㈠、截面设计
已知截面尺寸,材料强度,弯矩组合设计值M d,计算钢筋截面面积A s。
步骤:
①根据已知条件查表可得:f cd、f td、f sd、ξb;
②假设a s(单排:40~60mm,多排:30+(0.07~0.10)h);
③计算h o(h o=h−a s);
④确定翼缘有效宽度b f′;
⑤ 判断T 型梁的类型,按判断结果分以下两种情形计算:
⑥ 若为第一类T 型梁,则按宽为b f ′,高为h 相似矩形截面梁来计算x :
由γοM d =f cd b f ′x (h o −x 2)得: x =h o −√h o 2−2γοM d
f cd b f ′
⑦ 公式适用条件判断:
x ≤ξb h o (对于第一类T 型梁可不判断此项)
x ≤h f ‘
⑧ 计算受拉区钢筋截面面积A s (应用力平衡公式:f cd b f ′x =f sd A s )
; ⑨ 选择钢筋,布置:b min <b ;
⑩ 确定a s (要求与假设接近,否则以已确定的a s 重新代回计算),计算h o =h −a s ;
⑩ 验算配筋率ρ=A
s bh o >ρmin =45f td /f sd &&≮0.20。
⑥,若为第二类T 型梁,则按以下步骤计算x
由γοM d =f cd bx (h o −x 2)+f cd (b f ′−b )h f ′(h o −
h f ′2),得 x =h o −√h o 2−
2[γοM d −f cd (b f ′−b)h f ′(h o −h f ′2)]f cd b ; ⑦,公式适用条件判断:x ≤ξb h o ,x >h f ‘;
⑧,
计算A s :由f cd bx +f cd (b f ′−b)h f ′=f sd A s 计算; ⑨,验算配筋率ρ=A
s bh o >ρmin =45f td /f sd &&≮0.20。
㈡、承载能力复核
已知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 、钢筋布置、截面尺寸、材料等级、跨径L 、相邻两梁轴
线距离b i ′,计算截面的抗弯承载能力、判断结构的安全性。
步骤:
① 根据已知查表得:f cd 、f td 、f sd 、ξb ;
② 确定a s ;
③ 计算h o ;
④ 确定翼缘有效宽度b f ′;
⑤ 判断T 型梁类型;
&&A. 若为第一类T 型梁,则
⑥ 计算x (应用f cd b f ′x =f sd A s 计算)
; ⑦ 公式适用条件判断(x ≤ξb h o ,x ≤h f ‘,ρ=A
s bh o >ρmin =45f td /f sd &&≮0.20); ⑧ 计算最大弯矩M d ‘(应用γοM d =f cd b f ′x (h o −x 2)计算)
; ⑨ 判断结构安全性:若M d ‘≥M d ,则结构安全,
否则,需重新计算设计。
&&B. 若为第二类T 型梁
⑥ 计算x (应用f cd bx +f cd (b f ′−b)h f ′=f sd A s 计算)
; ⑦ 公式适用条件判断:
x ≤ξb h o ,x >ℎf ‘
(若x >ξb h o ,x >ℎf ‘,则说明受拉区钢筋配置过多,应以受压区控制设计)
⑧ 计算最大弯矩M d ‘(应用γοM d =f cd bx (h o −x 2)+f cd (b f ′−b )h f ′((h o −h f
′2)计算)
; 注:当x >ξb h o ,x >ℎf ‘时,令x =ξb h o ,计算出最大弯矩M d ‘,在进行判断:
若M d ‘≥M d ,则说明构件安全,但破坏始于受压区混凝土;若M d ‘<M d ,则说明构
件安全不足,应重新修改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等级或改为双筋截面。
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计算公式:(以“避免发生剪切破坏”为依据)
γοV d =V c +V sb +V sv =V cs +V sb
1.混凝土及箍筋的抗剪能力
V cs =α1α2α30.45×10−3bh o √(2+0.6p)√f cu,k ρsv f sv
2.弯起钢筋抗剪能力
V sb =0.75×10−3f sd ∑A sb sin θs
公式适用条件:
1.上限值——最小截面尺寸(保证不会发生斜压破坏)
γοV d ≤0.51×10−3bh o √f cu,k
说明:
① 若满足上式要求就可以保证在第III 工作阶段不发生斜压破坏;
② 若不满足上式要求就应该增大截面尺寸或者提高砼强度等级。
2.下限值——最小配筋率
γοV d ≤0.50×10−3α2bh o f td
若M d 满足上式,则按构造要求的最小配筋率来配置箍筋。
《公桥规》规定的最小配筋率:
R235(Q235): ρsv ≥0.0018
HRB335: ρsv ≥0.0012
总之:若0.51×10−3bh o √f cu,k ≤γοV d ≤0.51×10−3bh o √f cu,k ,则必须按计算值来
配置抗剪钢筋;否则,应按构造要求来配置抗剪钢筋。
㈠、斜截面的抗剪设计——抗剪钢筋的设计
计算方法:
已知:V d o ,V d L 2,γo ,b ,h ,f cu,k ,f sv ,f sd ,ρ 计算:箍筋、弯起钢筋的设计。
步骤:
① 绘制剪力包络图,以V d o ,V d L 2控制边界; ② 设计钢筋所在截面剪力值的确定、取值;
a.简支梁和连续梁近边支座梁段的剪力值取距支座中心h/2处的剪力设计值;
b.等高度连续梁和悬臂梁近中间支座梁段之剪力值取横隔梁内边缘处剪力设计值;
c.便高度连续梁和悬臂梁近中间支座梁段之剪力值取变高度梁段与等高度梁段交
界处的剪力设计值。
③ 混凝土箍筋与弯起钢筋所承担之设计剪力值之比例的确定;
V cs 承担≮60%的设计值V d o && V sb 承担≯40%的设计值V d o
④ 校核截面尺寸
若γοV d ≤0.51×10−3bh o √f cu,k ,则说明最小尺寸满足要求,反之增大尺寸或
增加混泥土强度
⑤ 确定何段梁需要按计算之要求配置抗剪钢筋:
若γοV d ≤0.50×10−3α2bh o f td 则按构造之要求配置抗剪钢筋;
若γοV d >0.50×10−3α2bh o f td 则从此断面开始应按计算之要求配置抗剪钢筋
(即0.51×10−3bh o √f cu,k ≤γοV d ≤0.51×10−3bh o √f cu,k 按计算要求配置)。
⑥ 箍筋设计
以“混凝土及钢筋共同承担最大剪力不小于组合剪力设计值V d 的60%”为原则
令 V cs =0.6V d
由 V cs =α1α2α30.45×10−3bh o √(2+0.6p)√f cu,k ρsv f sv
ρsv =A
sv S v b 计算得: S v =α12α22α320.2×10−6(2+0.6p )√f cu,k A sv f sv bh o 2
(ξγοV d )2
设箍筋单肢截面面积 a sv ,则可得到 A sv =n a sv ,代回上式即可计算得S v (取
整(小),模数化(以10mm 为模数))。
⑦ 弯起钢筋设计
以“弯起钢筋承担设计剪力值不大于组合剪力设计值V d 的40%”为原则
计算第i 排弯起钢筋截面面积:
令 V cs =0.4V d
由 V sb =0.75×10−3f sd ∑A sb sin θs 得
∑A sb =V sb
0.75×10−3f sd sin θs
注:在弯起钢筋的循环设计过程中,直至计算至晚起钢筋所承担的剪力设计值 V sb 为
负值时方可结束弯起钢筋的布置计算。
㈡、抗弯承载能力校核
已知: A sv ,A sb ,γo ,b ,h ,f cu,k ,f sv ,f sd ,ρ,(V d ),S v
计算:V d ,并且不判断此斜截面是否满足抗剪承载能力之要求。
步骤:
① 确定适合斜截面抗剪条件之斜截面的位置;
② 计算V d ,,应用 γοV d ,=V cs +V sb 得
V d ,=1
γο[α1α2α30.45×10−3bh o √(2+0.6p )√f cu,k ρsv f sv
+0.75×10−3f sd ∑A sb sin θs ] 判断:若V d ,≥V d ,则说明满足抗剪承载能力之要求,反则,否之。
五、全梁承载能力校核(采用全梁承载能力图校核)
全梁承载能力图(材料图)绘制方法:
a.首先绘制弯矩包络图;
b.绘制材料图(必须覆盖弯矩包络图)
步骤:1.计算纵向受拉钢筋的抗力值M d,;
2.在弯矩包络图基线上用同一比例尺标出M d,,并且将M d,按每根受拉钢
筋截面面积占受拉钢筋总面积的比例近似划分;
3.由各分点引水平线;
4.由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及弯起钢筋与梁轴线的交点引垂线与对应的水平
线相交,连接各点的折线即成材料图。
注:交点越靠近弯矩包络图,则安全储备愈小;截断钢筋截面处的连线应为竖线。
六、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㈠、普通箍筋柱承载力计算
基本公式:γοN d≤0.9φ(f cd A+f sd‘A s’)
计算方法:
1.截面设计
①根据已知查表得:f cd,f sd‘;
②假设ρ值(ρ=0.5%~1.5%),并暂设φ=1;
③计算A ,A s’:
由 γοN d≤0.9φ(f cd A+f sd‘A s’)
ρ=A s’/ A
联立计算。
注:1.若截面尺寸已知则直接由基本公式计算得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 s’;
2.若为正方形柱,边长b=√A,计算出的边长要根据构造要求调整为整数,
然后依据实际长细比查出φ值,再由基本公式计算所需的钢筋截面面积。
2.承载力复核
①检查纵向钢筋及箍筋布置是否满足构造要求;
②根据长细比lο/b查出φ值,应用基本公式计算纵向承载力N d‘:
γοN d,=0.9φ(f cd A+f sd‘A s’)
③将计算出的纵向承载力与轴向承载力组合设计值进行比较,确定构件安全性。
㈡、螺旋箍筋柱承载力计算
预备公式:
箍筋换算截面面积:A s0=πd cor A s01/S
箍筋之横向约束力:σt=2f sd A s01
d cor S =2f sd A s0
πd cor2S
三向压力状态下,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f cd+4σt=f cd+2f sd A s0
A cor
基本公式:
γοN d≤0.9(f cd A cor+f sd‘A s’+kf sd A s0)
式中:k—间接箍筋影响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及以下时,取k=2.0,在C50~C80之间,取k=2.0~1.7。
公式适用条件:
0.9(f cd A cor+f sd‘A s’+kf sd A s0) ≤1.5[0.9φ(f cd A+f sd‘A s’)]
lο/d≤12
0.9(f cd A cor+f sd‘A s’+kf sd A s0) ≥ 0.9φ(f cd A+f sd‘A s’)
A s0≥0.25A s’
注:以上条件若有一条不满足则按普通箍筋柱计算。
计算方法:
㈠已知轴力组合设计值N d,构件长度l,支撑约束条件,构件截面尺寸d,混泥土和钢筋强度等级。
计算:间接钢筋及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 s01、A s’。
步骤:
①根据已知查表:f cd、f sd、f sd′;
②适用条件验算:必须满足lο/d≤12,否则按普通混泥土柱计算;
③依据构造要求选定间接钢筋直径d j(d j≥8mm&不小于纵向钢筋的1/4)
d cor&≤80mm),确定每根箍筋截面面积A s01;
和间距S(40mm≤S≤1
5
④计算箍筋截面面积A s0: A s0=πd cor A s01/S;
⑤计算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 s’
⑥验算:若满足0.9(f cd A cor+f sd‘A s’+kf sd A s0) ≤1.5[0.9φ(f cd A+f sd‘A s’)]
0.9(f cd A cor+f sd‘A s’+kf sd A s0) ≥ 0.9φ(f cd A+f sd‘A s’)
A s0≥0.25A s’
则构件安全,否则应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柱计算。
㈡已知轴力组合设计值N d,构件长度l,支撑约束条件,混泥土和钢筋强度等级。
计算:截面尺寸,间接钢筋及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 s01、A s’。
步骤:
①根据已知查表:f cd、f sd、f sd′;
②按经济配筋原则,选取ρ(ρ=A s’/A cor=0.8%~1.2%)及ρj(ρj=
A s0/A cor=1.0%~2.5%),并且假定φ=1;
③计算核心混凝土面积A cor:应用γοN d≤0.9(f cd A cor+ρf sd‘+kρj f sd);
④计算核心混凝土直径d cor:d cor=1.128√A cor;
⑤依构造要求选择箍筋:d j≥1/4纵向钢筋直径且≥8mm;
⑥选择净保护层厚度c(c=15~20mm),计算构件直径d=d cor+2(d j+c);
⑦按计算得构件直径验算是否满足lο/d≤12;
⑧计算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A s’:A s’=ρA cor,并且选择钢筋;
⑨计算箍筋换算截面面积A s0:A s0=ρj A cor,判断是否满足A s0≥0.25A s’;
⑩根据已选择之d j计算S: A s0=πd cor A s01/S,并根据构造要求(40mm≤
d cor&≤80mm)确定S;
S≤1
5
⑾适用条件判断:
0.9(f cd A cor+f sd‘A s’+kf sd A s0) ≤1.5[0.9φ(f cd A+f sd‘A s’)]
0.9(f cd A cor+f sd‘A s’+kf sd A s0) ≥ 0.9φ(f cd A+f sd‘A s’)
否则,应按普通箍筋柱计算。
注:上述计算中凡属公式适用条件判断之任一条不符合者即按普通箍筋柱计算。
㈢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抗压承载力计算
预备公式:
大小偏心受压构件判断条件:
e 0<0.3h 0 (ξ=x/h 0≤ξb )——小偏心
e 0≥0.3h 0 (ξ=x/h 0>ξb )——大偏心
计算偏心距:
e 0′=ηe 0
偏心距增大系数:
η=1+11400e 0h 0⁄(l
0h )2ζ1ζ2 荷载偏心率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
ζ1=0.2+2.7e 0/h 0≤1.0
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
ζ2=1.15−0.01l 0h ⁄≤1.0
注:当ζ1>1.0 时,取ζ1=1.0;
ζ2的适用范围为15≤l 0h ⁄≤30,当l 0h ⁄<15时,影响不显著,取 ζ2=1.0,当l 0h ⁄>30时,构件变为失稳破坏,不再考虑范围之内, l 0h ⁄=30时,取ζ2=0.85。
基本公式(大、小偏心通用):
γοN d ≤f cd bx +f sd ′A s ′−σs A s
γοN d e ≤f cd bx(h 0−x/2)+f sd ′A s ′(h 0−a s ′)
σs A s e ≤f cd bx(e −h 0+x/2)+̅f sd ′A s ′e ′
注:当N d 作用于A s 与A s ′之间取负号,否则取正号。
1.若为小偏心受压构件,则σs <f sd ,计算出σs 之后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即可。
计算σs 的方法:。